一、父母恩深
世間一切善男女!恩重父母如丘山,應當孝敬恆在心,知恩、報恩是聖道。
───《心地觀經》
二、孝親之道
夫為人子,當以五事敬順父母。云何為五?一者、供奉能使無乏。二者、凡有所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為恭順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違背。五者、不斷父母所為正業。
───《長阿含經》
三、尊師重道
弟子敬奉師長,復有五事。云何為五?一者、給侍所須。二者、禮敬供養。三者、尊重戴仰。四者、師有教勅,敬順無違。五者、從師聞法,善持不忘。
───《長阿含經》
四、同事之道
同事有四。云何為四?一者、為彼不惜生命。二者、為彼不惜財寶。三者、為彼濟其恐怖。四者、為彼屏相教誡。是為四同事,多所饒益,為人救護。
───《大般涅槃經》
五、在家四事
在家之人,有四種法,宜應修習。一者、恭敬父母,盡心孝養。二者、恆以善法,訓導妻子。三者、愍念僮僕,知其有無。四者、近善知識,遠離惡人。汝等恆行此四法,現世為人之所愛敬 ,將來所生,常在善處。
───《大般涅槃經》
六、饒益眾生
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 ,則為尊重承事如來。
───《華嚴經》
七、知足常樂
若欲脫諸苦惱,當觀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之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不知足者 ,常為五欲所牽,為知足者所憐愍。
───《佛遺教經》
八、增長智慧
更有七法,汝等當行。一者、於佛、法、僧,生堅固信。二者、有慚。三者、有愧。四者、心常樂於多聞。五者、心不輕躁。六者、樂聞經義。七者、樂修智慧。汝等苦能修此七法 ,德、智慧日就增長。
───《大般涅槃經》
九、般若功用
有福德人,若聞般若波羅密多,生大歡喜,受持讀誦,永離煩惱,心得安樂。如世間火,貴賤皆同。甚深般若波羅密多亦復如是,聖者、異生,平等皆有。
───《大般若經》
十、精進功德
若勤精進,則事無難者。是故汝等當勤精進,譬如小水長流,則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數數懈廢,譬如鑽火,未熱而息,雖欲得火,火難可得。
───《佛遺教經》
節錄自 香港佛教聯合會 佛學課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