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發佈  
 
 
新聞發佈
 
 
 
香港佛教聯合會榮譽會長
寶蓮禪寺董事會主席
智慧老和尚捨報示寂
日期: 2019年7月13日

香港佛教聯合會榮譽會長
寶蓮禪寺董事會主席智慧老和尚捨報示寂


香港佛教聯合會榮譽會長、第六十一至六十三屆董事會會長、寶蓮禪寺董事會主席、寶蓮禪寺第七代住持、世界佛教僧伽會副會長、上智下慧長老於公元二零一九年七月十三日(歲次己亥年六月十一日)下午九時三十分住世緣盡,安詳捨報,世壽八十六歲。長老示現無常,誠佛門之悲,教界之痛。祈願長老慈悲宏願,慈航倒駕,乘願再來,廣度眾生。



老和尚歷任公職

智慧長老終生服務佛教。出世為僧,入世為將,領導教界,勇猛精進,弘法利生,不遺餘力。

長老於1991年加入香港佛教聯合會第三十七屆董事會,歷任董事、常務董事、總務主任和副會長等職。2015年眾望所歸,當選第六十一屆董事會會長,其後連任,續任第六十二及六十三屆會長。至2018年,因法體抱恙,退任第六十四屆董事會榮譽會長。長老曾任全國人大代表、新界鄉議局執行委員、離島區議會議員、大澳鄉事委員會副主席等職。

長老為寶蓮禪寺第七代住持。於1963 年依筏可大和尚出家,1966 年開始出任寶蓮禪寺董事。1976年在香港佛教聯合會參與籌建大嶼山第一所中學 ── 佛教筏可紀念中學。1979年組織「港澳佛教界代表團」訪問北京,恢復港澳與祖國內地中斷了30 年的宗教界聯繫,被視為宗教界的「破冰之旅」。1980 年,寶蓮禪寺發起籌建天壇大佛,智慧長老出任籌建大佛工程召集人。1990年始,法師積極投入內地希望工程建設,先後助建希望學校約四百間,救助因家庭貧困而失學的兒童重返校園。2014年,在智慧長老領導和多年努力下,寶蓮禪寺的新萬佛殿正式落成,進一步奠定了寶蓮禪寺南天佛國的地位。

長老是實踐人間佛教的表表者。他生活簡樸,無慾無求,且深明佛法在世間,知道要服務眾生,不能靠深居山間念佛,而是要以世間法,為大眾創造福祉。長老積極參與社會事務。其無私奉獻的精神,無論佛教界、港英政府或特區政府均予以高度評價。1990 年,長老獲香港政府頒授社會服務勳銜。1996 年獲頒英帝國員佐勳章。2012 年獲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以表揚法師對佛教的貢獻。2015 年7 月,法師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 S.B.S 銀紫荊星章,表彰其致力弘揚佛教,熱心參與及推動種種善業及社會服務。

老和尚生平

智慧長老,南海西樵人,俗家姓潘,名智遠。3歲自南海家鄉來港,往大嶼山寶蓮禪寺投靠在寺內為僧的筏可和尚。1963年,29歲的潘智遠依筏可大和尚出家。由一名放牛拉柴的小牧童,到寶蓮寺董事、第七代住持及董事會主席,智慧長老在大嶼山寶蓮禪寺度過了80多個年頭。雖然有著與眾不同的經歷,然而,作為一個修行人,作為一個經歷過極度貧困和重重苦痛的人,他說過,無論是吃飯還是做人,他都只知道「簡單」兩字。
「我沒參學,讀書不多,做人甚麼都不懂,只懂得放下。」回首八十多年的寶蓮心路,智慧長老說過,到了一把年紀,許多事都試過了,但我凡事只管努力去做,苦樂功過都不會留在心裏。他的處世哲學就是「把一切放下,無掛無礙,簡簡單單」。

艱難童年 侍奉至親

智慧長老自小喪父,跟隨母親從南海西樵來港,寄居舅舅筏可大和尚主持的寶蓮禪寺。由於父親在他3歲時便因病往生了,所以他對父親沒甚麼印象,只依稀記得,當時沒有棺材,只能將一些床板疊起,簡簡單單就完成葬禮。來港定居後,他與阿姨、哥哥及母親同住在禪寺旁邊的小屋「慈悲苑」,因為貧窮,一家人經常捱餓,能夠生存下來,可說是一個奇蹟呢。智慧長老7歲那年,母親病倒,從此就由他負責服侍母親,洗衫、倒茶,甚麼家務都要做。

母親往生後,智慧長老與姐姐相依為命,「當時香港淪陷了,寺院的住眾走的走,散的散,我們沒錢,只能留在寺中,生活就依靠他姐姐上鳳凰山斬柴,然後揹著90斤柴到大澳賣。長老曾感嘆地說:「現在我們會忌諱說『拉柴』(意指往生),但其實當時我的工作就是『拉柴』,把姐姐斬好的樹,帶回廚房鋸成柴。」

在這期間,還有一段小故事,就是在抗日戰爭期間,長老當起了小鬼通訊員,當日軍來時,他老遠看到就會通風報訊,掩護躲藏在寺中的游擊隊員。直到日本投降,但並非意味著好日子就來臨,寺院生活,仍然清貧,又旋即發生國共內戰,北僧南渡來港以避戰亂,一個寺院住了許多出家眾,大家一起分大鍋飯。智慧長老就在寺中,負擔起種稻種菜、放牛拉柴的工作。

校役生活 學習管理

18歲的時候,智慧長老離開了寶蓮寺,在屯門的興德學校當校役,自力更生。他當時一個月薪金只有60元,不過又要七除八扣,其實每日可能只能用1元。有時候沒錢要捱餓,就坐電車到東蓮覺苑找姐姐要一些零用錢。在興德工作的時候,智慧法師晚上便去讀夜校,不過就只讀了兩年。後來,他又轉到了佛教黃鳳翎中學工作。雖然校役是低下層工作,不過,智慧長老很留意學校內的行政和管理,並把所觀察和學習到的緊記心頭。29歲那年,他回到寶蓮寺,依筏可老和尚出家,並負責照顧他老人家。由侍者開始做起,一直到2005年成為寶蓮寺第七代住持。智慧長老運用他在黃鳳翎中學觀察到的那一套管理方法來管理寶蓮禪寺。他把寶蓮寺當作一所學校,分門別類,讓每個人發揮他們所長。他很尊重寶蓮寺不同崗位的人,他曾說:「不是我做得好,而是大家做得好,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忙,寶蓮寺甚麼都做不成。所以絕不能呼喝他們!要當他們是朋友,平等看待。」

當校役的經歷,加上年輕時曾侍奉母親及筏可大和尚,令智慧長老更明白,生死以及教育的重要。智慧長老曾在談起自己辦學過程時說:「我曾經照顧母親和老和尚,又看過寺內一些人往生了,卻因戰亂無人幫忙處理後事,所以我希望辦一間老人院以及興辦學校,讓老有所依,少有所學。」1976年,大嶼山出現第一間老人院「筏可療養院」;後來,寶蓮寺又與香港佛教聯合會合作,興辦大嶼山第一間中學「佛教筏可紀念中學」,正是歷任住持和智慧長老踐行佛法的成果。

擦過死亡 世事無常

2008年的一天,可能因為出席活動時,陽光太猛烈了,經過一輪暴曬,翌日,智慧長老不幸中了風。現代人對病痛十分忌諱,不堪疾病折磨,甚至可能踏上輕生的道路,不過,智慧長老想得很開,生死有命,唯有隨緣。他說:「我沒讀過甚麼書,沒有參學,生死本是複雜事,不容易理解。我只有一顆信仰心,在醫院留醫的時候,我念菩薩咒,當身邊一個人都沒有的時候,我耳邊好像聽到一把聲音跟我說:『不要停下來,繼續念誦吧』。」聲音溫柔而慈悲,就像菩薩在回應,長老笑說:「每次大病,我都會念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一念就無懼。」

「放下」寶蓮 隨順因緣

2015年,曾獲政府頒授英帝國員佐勳章和銅紫荊星章的,智慧長老再獲政府頒發「銀紫荊星章」,表揚他對社會公益事業的重大貢獻。對此,智慧長老對個人得著淡然看待,但政府對佛教善業的肯定,他仍覺得很開心,他認為星章是屬於大家的。同年,智慧長老接下覺光長老的傳教火炬,擔任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不過,隨即他又退任了寶蓮寺方丈。多少新舊變化,或進或退,長老都沒有為此而動搖「將此身心奉塵剎」的心念。「少說話,多做事,凡事本著學習的心,學到老,做到老」,是智慧長老經常強調的一句話。事實上,對長老來說,走過百載寶蓮心路,沒有甚麼是要眷戀不放,緊緊抓著的,包括名與利。


 
 
 
  返回
 
 
 
 
  Copyright © 2024 香港佛教聯合會 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版權所有 歡迎轉載 並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