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刊物出版 > 香港佛教月刊  
 
 
香港佛教月刊
 
 
 
無標題文件
香港佛教月刊510期
2002年11月出版
 
目錄
 
 
編者的話
大相國寺名剎得主
佛教高僧
當代香港佛教泰斗覺光大師(上) ◎華 川
陞座法會
心月無著乘時明 廣化有方華雨行
——開封大相國寺心廣大和尚陞座法會側記
◎于亞飛
名人崇佛
劉禹錫廣結佛緣 ◎楊在鈞
佛門大德
諦閑法師二三事
——紀念諦閑法師圓寂七十週年
◎方祖猷
特  稿
無量光明照世間
——憶趙樸初與無錫靈山大佛
◎蕭秉權
雲門慶典
法乳源流話雲門
——參加雲門佛學院建院十週年慶典記
◎劉啟智
隨筆禪話
我與喇嘛 ◎秦孟瀟
世出世法
「生意之道」、「企業文化」 ◎楊 釗
緬懷高僧
佛門龍象 江南高僧
——略讀《茗山文集》兼懷茗老生西一週年
◎俞朝卿
藏傳佛教
遼寧藏傳佛教——惠緣寺 ◎果 藏
追思法會
淨真法師生平 ◎永 惺
淨真法師圓寂讚頌法會封棺法語 ◎覺 光
祭 文 ◎聖 懷
學僧園地
暑假生活有感 ◎般 舟
太平山頂瞭望 ◎道 聖
登機之時 ◎德 浩
暑假生活 ◎德 超
做好家務 ◎慈 本
希望學校
希望之旅貴州行 ◎雄 雄
佛教動態
世界佛教動態
港大成立本港首所佛學研究中心
上海南翔留雲禪寺重建工程
香港能仁書院招生
 

 
編者的話
大相國寺名剎得主
  零零二年十月十一日,古都開封 千古名剎大相國寺,高懸五色佛旗迎風招展,無數大紅燈籠順序高掛,呈現出一派祥和,喜慶的氣氛。中國佛教協會新會長一誠長老專程光臨主持心廣大和尚方丈陞 座慶典,海內外諸山長老、居士大德,各界嘉賓,以及專程赴會的日本京都大本山相國寺代表團等數萬人雲集大相國寺,燈燭輝煌,香煙裊裊,鐘鼓齊鳴,梵音嘹 亮;心廣大和尚身著黃色僧袍,肩披大紅袈裟,項間掛著一串褐色瑪瑙唸珠,手執如意,氣宇軒昂,法相莊嚴,佛門新一代龍象!

  大相國寺能有今日盛況,來之不易,得之幸運!早在十多年前,大相國寺不幸被一群惡人霸佔,所謂「鵲巢鳩佔」。闢為荒唐的娛樂場所,弄得烏煙瘴氣,滿目瘡痍,佛像被砸毀,僧人被驅逐!百齡高僧淨嚴長老哭訴無門,還受到惡勢力欺凌,慘不忍睹!

  淨嚴長老年邁體弱,無力抗拒當地一股惡勢力侵犯,曾多次致函給《香港佛教》編者陳訴不幸遭遇, 真是一字一淚,聞之心酸落淚!本刊維護「三寶」權益前提下,手執金剛寶杵,奮勇向群魔挑戰!投擲無數「炮彈」,終把魔窟炸毀,震撼性之強,驚動了中國佛協 領導人。由前會長趙樸初老居士跟當地政府領導(和中央統戰部,國務院宗教事務局領導人據理力爭,排除萬離,終取得成功,把惡力統統掃進歷史垃圾堆,寺廟主 權歸還給僧人管理了,充分體現出落實了宗教政策,光明磊落,值得讚頌!

  若是當年不積極爭取,政府不落實宗教政策,相信今日的大相國寺會淪落成「跳蚤市場」或「黃色會館」一類的低級趣味的場所,如此場面,給當地人民政府臉上抹黑,不屑子孫無有作為的庸碌醜態行為,豈不悲哉?!

  聰明的當局,沒有固執己見,能以人民利益為重,能接受善意的建議,能恢復古剎文化,能落實宗教 政策……其結果是不同的,事實表明,今日的大相國寺在國內外享有崇高的聲譽和地位,在日本人民心目中最為嚮往和熱愛,是日本佛教信徒嚮往的祖庭,是神聖不 可侵犯的道場,加深了日中文化交流,為祖國文化爭光!

  當編者看到大相國寺巨大的變化,感到無限欣喜!《香港佛教》為大相國寺恢復亦盡到了增磚添瓦的 微薄貢獻!大相國寺自恢復以來,曾經歷真禪、弘法兩位大師卓越領導,建樹不少,功不可沒!如今心廣大和尚榮膺方丈職責,相信大相國寺會越加發揮卓越功能, 中原佛教自會發揮影響作用,心廣大和尚給人們的印象是:「是位有道心的和尚」!
 
 
當代香港佛教泰斗覺光大師(上)
◎華 川
  年前,經普陀山福蓮師的推荐,曾匆匆赴港拜訪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大師,他法務甚忙,未能長談、深談,故此僅所聞所見的一些資料、情況,簡略介紹一、二於下。

生平簡介

  覺光大師少年時代出家,於天童寺受比丘具足戒。天童教觀第四十三祖諦閑老法師創建寧波觀宗寺,在寺內設辦了「戒律學院」及「研究學院」,覺光大師進院刻苦攻讀。

  一九三九年,諦閑老法師的法子、天台教觀第四十四代傳人寶靜大師在香港荃灣創辦「弘法精舍佛學院」招收一批青年學僧到港深造,覺光大師剛剛修業期滿, 繼而到香港「弘法精舍佛學院」學習。在港弘法精舍,覺光大師親近寶靜大師,得寶靜大師傳授天台教義,促使覺光大師繼顯明法師之後,成為天台教觀第四十六代 傳人,其法名為「起本」。

  一九四○年農曆十一月廿九日,寶靜大師圓寂於上海玉佛寺。覺光大師因日軍侵略香港亦逃難於廣西桂林。抗日戰爭勝利後,覺光大師立即返港,繼續完成寶靜 大師未完之佛教工作。當時,覺光大師有兩大心願:其一為成立香港佛教聯合會;其二為創辦香海正覺蓮社,紹傳天台宗教觀。於一九四五年及一九四六年,香港佛 教聯合會及香海正覺蓮社先後成立,實現了他的兩個宏願。覺光大師還於一九七八年,將位於香港粉嶺火車站毗鄰的「寶公生西紀念堂」擴建為觀宗寺。

  覺光大師以香港為弘法基地,他每事躬親,盡形事佛,數十年來,續佛慧命,度化眾生。自一九六六年起,覺光大師出任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至今。

香港佛教聯合會

  香港佛教聯合會在覺光會長的領導下,佛門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四眾的共同努力下,如今成為香港最具領導地位、最有代表性及最 大規模的佛教團體。現有會員一萬一千六百九十八人。香港佛教聯合會本著佛教慈悲濟世的宗旨,致力於弘法利生工作,還興辦了醫療、教育及社會福利等善業。現 辦有一所幼兒院、六所幼稚園、八所小學、十三所中學、兩間安老院、六間老人中心及佛教醫院、佛教墳場等。使幼者得教、老者得養、病者得癒、亡者得安,普利 群生。

抗戰勝利後,創建佛聯會

  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日戰爭勝利。日本投降後,將在香港灣仔道一一七號一棟四層木樓,原日治時期的日本寺院東本願寺,以香港佛教聯合會的名譽,由陳靜濤居士、林楞真居士為代表進行接收。

  戰後香港,孤兒流浪,隨處可見,極需教化。香港佛教聯合會便將寺產用於香港佛教福利事業,開辦了中華佛教義學,逐步發展為一所完全小學。

  香港佛教聯合會於一九四五年正式註冊。創會者包括:筏可法師、茂峰法師、茂蕊法師、茂芬法師、優曇法師、覺光法師、浣青法師、海仁法師、瑞融法師、靄亭法師、仁波法師、陳靜濤居士、王學仁居士、林楞真居士等。

  香港佛教聯合會的董事會,實踐著其時代使命——「聯合」了香港四眾,上弘佛法,下濟群生,突破了香港的,乃至中國的農業佛教傳統,以社會弘化形式及教育弘化形式,取代農禪傳統的弘法方式,為香港佛教發展,開拓了新的方向。

人間佛教,弘法利生

  
香港佛教聯合會成立的初期,實行理事長制,首任理事長為筏可法師。其後,是海仁法師、倓虛法師、茂峰法師、顯慈法師各任一屆,至第六屆又由筏可法師出任理事長。

  一九五二年佛教聯合會改為董事制,正式向政府註冊。從一九六六年開始,至今三十多年來,均由德高望重的覺光大師出任會長。

  一九五九年,由佛教四眾合力,創辦了香港首所佛教文法中學——佛教黃鳳翎中學。

  一九七一年三月十二日,香港佛教聯合會歷經十年,花了大量資金,用了無數人力物力,創建了樓高九層的佛教醫院,每年施診十數萬宗。

  半個多世紀以來,香港佛教聯合會弘法活動,不遺餘力,使世人知因識果,忘惡向善,長養慈悲之心化戾氣為祥和,經常邀請香港及海內外德學兼優,行解相應的法師在港各地舉行講座弘揚佛法。

  七十年代始,香港佛教聯合會每年均舉行清明思親法會,一連七天七夜誦經禮懺,善信所捐納附薦或延生等費用,均作善舉,深受各界人士之歡迎。

  一九六三年,香港佛教聯合會建成香港佛教墳場為往生會員、佛教徒或會員的直系親屬提供葬殮。

迎接回歸,繼往開來

  香港佛教聯合會與世界各地的佛教及國際性團體,保持著緊密聯繫。為世界佛教僧伽會、世界佛教友誼會、世界佛教華僧會、世界宗教和平會的成員。

  一九七零年,曾舉辦「世界佛教弘法大會」,有來自世界二十九個地區的代表前來出席會議。

  一九八零年六月,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訪港,兩地佛教關係遂告展開。

  一九八四年,香港佛教聯合會正、副會長覺光大師、黃允畋居士出席了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十五週年國慶大會;同年,他兩位應邀參加了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儀式,見證歷史時刻。

  翌年,覺光大師赴京出席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會議。

  一九九二年,覺光大師赴京,接受香港事務顧問聘書。

  一九九五年,覺光大師出任香港特區籌委。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佛教聯合會在港舉行盛大的祈福大會,聯合香港各寺院、道場、社團,以及佛教學校,共五萬人參加盛會。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親臨大會主禮並致祝福詞。

  一九九七年,香港特區政府宣布:一九九九年四月初八日佛誕為公眾假期;覺光會長暨會內董事決定,迎請內地供奉的佛牙舍利赴港瞻禮,作為盛大隆重的慶典 活動。於一九九八年籌建香港佛教僧伽學院,覺光大師積極爭取實現願望,多年來的努力,獲得中共中央有關部門支持,也獲得中國佛協領導人鼎力協助。於二零零 二年終於由國內派遣廿名學僧赴港學習,體現了兩地文化交流的結果。

創辦香海正覺蓮社

  覺光大師為紹隆淨土,創辦香海正覺蓮社。

  早年,寶靜大師曾在香港創辦了淨土念佛道場。抗日戰爭勝利後,覺光大師返港後首要之事,即在香港大護法陳靜濤、王學仁等居士的協助下,在香港跑地黃泥 涌道租下一樓房,聚眾念佛。當時,劫後餘生,人心惶惶,蓮社為嚴持戒律,宏揚淨土,安定人心,使四眾得以精神依托,於一九四六年十月,覺光大師正式創辦了 香海正覺蓮社。

  正覺蓮社創辦初期,僅有十位蓮友參加修持,每逢周六晚上念佛。

  後來,參加者與日俱增,便增辦了講經、濟貧、放生、拜懺等活動。曾在蓮社講經者,先後有:顯慈、法舫、道安、靄亭、定西、演培、筏可、倓虛、海仁及顯明等諸多長老法師。

  一九五零年六月,蓮社組成以一○八週為一屆的念佛會,意在團結及凝聚佛教四眾信徒,其成績顯著,尤其契合蓮社為攝領茫然眾心,皈依三寶的創辦宗旨。

  此外,蓮社還聯合其他三間精舍創辦了雜誌——《香港佛教》,弘揚佛學。作為香港佛教徒的通訊刊物,發行至今,可謂目前影響較大、深受讀者喜愛、最長壽的佛教雜誌。

  香海正覺蓮社的工作分為:「社會工作」與「社內共修」兩部份。

  社會工作方面,包括:贈醫施藥、安老護幼、興學建寺等。蓮社亦是戰後最早設有贈醫施藥服務的佛教機構之一。蓮社經常舉行「冬贈寒衣,夏施藥」之義舉。

  一九六三年,寒流襲港。蓮社便與佛教僧伽會、佛教慈濟贈診所聯合舉行冬賑。至今,每年冬季仍保留派米贈衣等活動。

  一九六六年,位於香港粉嶺的佛教寶靜安老院成立,收容年逾花甲的女眾老人。

  一九七八年,位於安老院側的佛教寶靜護理安老院亦落成啟用。

  香海正覺蓮社在育才方面,於一九六二年,創辦了佛教正覺學校,繼而又創辦了多所中學、小學、幼稚園及特殊學校,對培育下一代,貢獻良多。

  香海正覺蓮社創辦半個多世紀以來,現有四眾蓮友二千五百餘人,每月初一、十五均有拜懺佛事活動;每年還舉行近十次的法會,使蓮友們在社內同參共修。

  覺光大師創辦香海正覺蓮社,數十年來,可謂因緣殊勝,功德無量。(續下期)
 
 
心月無著乘時明 廣化有方華雨行
——開封大相國寺心廣大和尚陞座法會側記

◎于亞飛
  零零二年十月十一日(壬午九月初六),古都開封秋高氣爽,金菊爭艷麗。七朝勝蹟,千古 名剎大相國寺在秋日陽光的照耀下,溢金流彩,法喜融融。寺內外五色佛旗迎風招展,無數大紅燈籠羅列高掛,呈現出一派祥和、喜慶的氣氛。以中國佛教協會一誠 會長為代表的海內外諸山長老、居士大德、各界嘉賓,以及專程赴會的日本京都大本山相國寺代表團等海內外嘉賓數萬人雲集開封大相國寺,參加心廣大和尚方丈陞 座法會暨大相國寺開放十週年、中日兩國相國寺締結友好寺院十週年慶典活動。

(一)

  開封大相國寺是我國漢傳佛教十大名寺之一,在中國佛教史土有著卓越的地位和廣泛的影響,素以「皇家寺院」稱雄天下。大相國寺始建於北齊天保六年 (555年),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千百年來,雲蒸霞蔚,大相國寺高僧輩出,名士薈萃,佛事昌隆。尤其是北宋時期,因受封建帝王的崇奉而地位日漸 提高,成為「為國開堂」(宋太宗語)的「皇家寺院」,且被帝王賜授為中央屬官的「左街」,統領天下寺院。此時大相國寺下轄六十四禪律院,佔地達五百四十餘 畝,其氣勢之雄肆,建築之瑰偉,正如「北宋」宋白《大相國寺》碑銘所言:「金碧輝煌,雲霞失容」。一時高僧、達官、文人、使節、百姓出入其間;佛事、巡 幸、文娛、參訪等活動匯集其中,不僅為京都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增添了絢麗多彩的內容,且在對日本、韓國等海外佛教的友好交往上,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影 響,是為國內佛教與中外佛法交流的中心。

  但也誠如我佛所言:「緣來則聚,緣去則滅」斗轉星移,大相國寺也滄海桑田,在歷史上興衰相續,不乏波瀾起伏。尤其是民國時期,「基督將軍」馮玉祥主持 豫政,為籌集軍餉,動用軍警驅僧滅佛,沒收寺產。將古剎名藍大相國寺廢為中山市場,使之一度成為市民游樂場所,此後長達六十餘年有寺無僧。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近代佛教界高僧凈嚴長老,一直為大相國寺恢復為佛教活動場所而努力。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隨順國家百廢俱興的歷史潮流,凈老更 是為此精進不懈,並在已故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的大力支持下,不顧百齡之軀,與有關部門親躬交涉,堅持原則,不卑不亢,向各級領導申訴為重光古剎、造福 蒼生的悲願,為大相國寺落實國家宗教政策,實可謂竭盡了自己全部的心力,並作出了殊勝的貢獻。

  一九九一年初,凈嚴長老以百歲高齡示寂,其接缽弟子心廣法師繼承恩師遺願,繼續為大相國寺的開放奔走呼號。同年五月六日深夜,大相國寺個別領導為徹底 剔除寺院內的佛教色彩,竟雇傭民工,將天王殿佛像全部砸毀。這一惡性事件發生後,心廣法師一方面迅即將情況匯報於趙樸老,求助於中國佛協;一方面撰寫文 章,昭揭事實真相。本刊與凈嚴長老及其教下弟子向有甚深的交誼和因緣,長期以來,相濡以沫,接到心廣法師所投稿件後,出於祈望正法久住的正義感,特加編者 按,呼籲社會各界關注大相國寺事態的進展情況,在本刊首發。後港台許多報刊予以轉載,直至被國內極有影響的報紙《參考消息》轉載,引起了國家領導人的關 注。此期間,趙樸老及中國佛協諸大德也積極活動,力促國家有關部門解決大相國寺的問題。一九九二年三月,在海內外佛弟子的共同努力下,大相國寺終於恢復為 佛教活動場所。在這一過程中,趙樸老與已故高僧、大相國寺中興初祖真禪大和尚,稱讚本刊在推動落實國家宗教政策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導火索」的作用。

(二)

  一九九五年底,大相國寺中興初祖真神大和尚示寂,弘法大和尚續接丈席,主持大相國寺寺務。一九九八年底,弘法大和尚因法務需要,回蘇州工作。一直深深 關懷大相國寺佛教建設的趙樸老,為提攜後學,續佛慧命,推荐心廣法師晉住寺院,主持法務,並召心廣法師進京,對其耳提面命。一九九八年十二月,經省、市宗 教部門和中國佛教協會批準,心廣法師接任大相國寺住持。

  心廣法師十七歲出家,在一代高僧凈嚴長老的栽培下,道心堅固,戒行清凈,德學兼優。一九八四年心廣法師考入中國佛學院栖霞山分院後,又受教於已故大德 高僧茗山長老門下。得益於兩大高僧的悉心教授,加之勤學苦修,心廣法師在佛學和修持方面都奠定了相當好的基礎,並由此深為茗山長老所重。一九八六年心廣法 師學業完成後,期冀其早成龍象之器的茗老,為琢石成玉,又先後傳戒付法,力加提攜,使得心廣法師秉賦很好的法脈傳承。從這一點來說,心廣法師之際遇,實令 人為之刮目。

  心廣法師與大相國寺,也有著非同一般的大因緣。用中國佛協會一誠長老的話來說,出於對佛教堅固而純正的信仰,心廣法師一直追隨凈嚴長老,在為落實大相 國寺宗教政策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一如凈嚴長老一樣,心廣法師在解決大相國寺問題上,也是不辭勞苦四處奔走呼籲,足蹟遍及省、市乃至中央有關部門。其 能得到趙樸老的親自舉荐,不僅源於趙樸老慧眼識才,也實有著當年共同為大相國寺開放盡心盡力的甚深因緣。此次心廣法師榮膺大相國寺方丈,就這一點來說,足 以證明因果不爽,所謂「功不唐捐」,實乃真實不虛,藉此說是佛法的勝利,也恰如其分。

(三)

  十月十一日九時整,大相國寺鼓鐘齊鳴,梵樂高奏。寺院班首執事引領儀仗隊,手執大紅請柬、引磬、香磐、幡幢等,排班迎請方丈陞座。心廣大和尚手執如 意,神態莊嚴,由依杖引導,在諸山長老的簇擁下,趨步至山門前拄杖說法,以進山門偈開啟山門。剎時,數萬觀禮的掌聲響起,令人身心震撼。隨後,心廣大和尚 與諸山長老跨進山門,緩緩步入天王殿前的主席台就座。

  慶典活動暨方丈陞座法會由河南新鄉定國寺住持心舫法師主持。當心舫法師致完熱情洋溢的開幕詞宣布法會開始時,在禮炮和梵樂聲中,數萬隻和平鴿騰空高 飛,場景壯觀。接著,心舫法師介紹出席慶典法會的各級領導,計有河南省委統戰部陶振江副部長等三人、省宗教局王宏文副局長等五人,省宗教局老領導劉春偉等 六人,省旅遊局孫光華局長等二人、開封市委孟少輝書記等三人、開封市政府常務副市長楊文生、副市長席建國等五人、市人大常委會楊水治副主任等二人、市政協 李存啟副主席等六人、市統戰部張建民副部長等五人、市宗教局馬健副局長等三人、市公安局米建中副局長等四人,以及市其他局委的領導等出席法會。另外,鄭州 市、登封市、新鄉市、商丘市等兄弟城市宗教部門的領導也蒞會祝賀。

  參加法會的諸山長老有: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長老、浙江普陀山方丈戒忍法師、上海玉佛寺方丈覺醒法師、河南汝陽南海寺方丈明乘長老、浙江西天目山方丈 月照法師等近百座寺院的代表出席了法會。此外,台灣院住持真華長老與台灣佛教衛星電視台台長海濤法師率領七十人恭賀團專程到會祝賀,日本京都大本山相國寺 有馬賴底管長率十五人代表團共赴盛會參加慶典。《香港佛教》總編輯秦孟瀟伉儷及隨行記者沈華、黃天賜等人參加盛會。

  介紹來賓後,心舫法師又宣讀了中國佛教協會暨常務副會長聖輝大和尚、趙樸老夫人陳邦織女居士等百餘家寺院和有關單位的賀電。

  慶典法會進行到第三項,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長老、日本京都大本山相國寺有馬賴底管長、開封市政府席建國副市長、海內外諸山長老代表真華長老等依次 致詞祝賀。大家對心廣大和尚多年來追隨先德、弘揚正法、饒益眾生的行蹟予以了高度的讚揚,並對今日名藍得主、丈席生輝深表欣喜。懷著良好的祝願,大家深信 德才兼備的心廣大和尚定能依教奉行,使大相國寺常住興隆、宗風永振、饒益社會。

  中日兩國相國寺在因緣殊勝的大喜日子裡,為增進和加深雙方的友誼,心廣大和尚和有馬賴底管長,分別代表中日兩國相國寺,於熱烈的掌聲中互贈禮品,並相互致以美好的祝願。是時,秋空明凈,白雲朵朵,使入倍感金秋的清爽和惠風的和暢。

  接著,心廣大和尚致答謝詞,對大家雲集古城開封,參加大相國寺慶典法會深表謝忱。他在答謝詞中著重強調了大相國寺古剎重輝,是與趙樸老、真禪大和尚等 大德高僧及海內外佛弟子的苦心經營和維護分不開的,也是諸佛菩薩和歷代祖師加持,以及大相國寺千古名藍庇佑的結果;自己續接名藍丈席,也實是趙樸老,中國 佛協及政府的關懷和提攜的結果。心廣大和尚謙仰自牧的答謝,贏得了大家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剪綵儀式後,隆重莊嚴的方丈陞座儀式開始舉行。心廣大和尚經天王殿至大雄寶殿,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長老親自為心廣大和尚挂珠展具。心廣大和尚說法 後,再經八角羅漢殿說偈,最後進法堂。也實可謂「一佛出世,千佛護持」,此刻法堂內外,早為萬人所充盈。心廣大和尚上香三拜問訊畢,將具交與一誠長老,誠 老將具安置在法座上後,在莊嚴肅穆的梵樂聲中送心廣大和尚登上法座,並為心廣大和尚說偈。隨著維那舉唱:「法筵龍象眾,當觀第一義。」心廣大和尚起立拈 香,專申供養之後,柱杖說陞座偈道:「相國今日法筵開,青山不動白雲來,但願龍天共護持,佛光普照妙高台。」心廣大和尚正式榮膺大相國寺方丈。

  陞座法會的最後儀式在丈室舉行,心廣大和尚秉拂塵說入室偈後,班首執事及兩序大眾展具禮拜方丈,心廣大和尚接受祝賀,一一答禮,陞座法會至此,在萬眾的歡呼和祝福聲中功德圓滿。

  心廣大和尚陞座儀式結束後,「紀念中日兩國相國寺締結友好寺院十週年」書畫聯展在吉祥喜慶的氣氛中拉開序幕。此外,大相國寺還將舉行祈禱世界和平水陸空吉祥大法會等一系列活動。

  中午十二點,心廣法師在開封賓館設答謝素宴,感謝諸山長老、各級領導、各界嘉賓的光臨。
 
 
劉禹錫廣結佛緣
◎楊在鈞

  代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772-842),因參與永貞革新被貶謫朗州司馬。這期間,他與佛教結下了勝緣,常與禪僧交往切磋佛理,研習經典,寫了多首頗具見地的佛詩和散文,為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劉禹錫出生於唐大歷七年(772),卒於唐代宗會昌二年(842)。字夢得,祖籍中山今治河北定縣),居洛陽。早年曾學醫,廿二歲中進士,登博學宏詞 科,工於文學。三十二歲授監察御史,與柳宗元等參與王叔文「永貞革新集團」,於唐貞元二十一年(805),進行了一場政治革新。這一年,唐德宗崩駕,太子 李誦繼位,號順宗。唐順宗中風不能說話,只好依靠原來在東宮伴他讀書的王叔文、王丕來幫他處理朝政。王叔文又起用了劉禹錫、柳叔文替順宗下了一道詔書,蠲 免民間對官府的各種舊欠,停止地方官進奉和鹽鐵使的月進錢;降調江淮海鹽和地方池鹽價;取消宮市;召回前朝被貶的名臣,宣布京兆尹李實的貪污罪,並進行了 一些重要人事調整。這一系列改革,當然觸犯了掌權的宦官。宦官頭子俱文珍勾結一批附和他的老臣,宣布順宗因為病重不能執政,擁立太子李純即位,號憲宗。順 宗一下合,俱文珍等將王叔文處死,那些參與改革的官員也受到株連。憲宗下詔書,把原來王叔文重用的八個人一律降職,派到邊遠地區當司馬,歷史上把他們和王 叔文、王丕合起來稱作「二王八司馬」。

八司馬之一的劉禹錫被貶朗州(即今常德市)。按唐制司馬為州行政長官的正六品,完全是一個有職無權之閑官,不理事,且無官舍可住,劉禹錫只得住在城東招屈亭旁普通民宅。

劉禹錫沒有公務纏身,有更多的時間讀書為文和游歷山山水水。達期間,他感悟到「視身如傳舍,閱世似東流。」(《宿誠禪師山房題贈》)總想尋覓一條貶謫 苦悶的解脫之道。如是他接觸了佛教,想從佛教深邃的哲理中找到精神慰籍。唐代佛教正逢鼎盛時期,朗州亦是佛教聖地。離城區二十華里的德山乾明寺就是享譽華 夏的十方叢林,四方衲子紛紛來此掛錫。劉禹錫才常來此拜佛、參禪,與僧人探討佛理、佛法。經常亦有外來僧人來劉宅與其切磋禪理,「相歡如舊識,問法到無 言。」(《贈別君素上人》)。他與南岳衡山、牛頭山、楊岐山等處的禪僧如仲制、靈澈、元暠、如智、,慧則、廣宣、鴻舉、義舟、景玄、惟良等以及日本僧人智 藏有廣泛交往,有的交往還很深。柳宗元《送元暠師序》曰:「元暠師居武陵(朗州)有年數矣,與劉游久且昵。」劉禹錫送僧詩二十四首,大多數是在朗州寫作 的。在《送僧元暠南游》詩引言稱贊元暠「妙音奮迅,願力昭答。」劉表示「雅聞予佛而侒,亟來相從。」他從元暠那裡領悟到佛法的殊勝,感嘆地說:「予策名二 十年,百慮而無一得,然後知世所謂道無非畏途。唯出世間法可盡心耳」。「予策名二十年」是指自貞元九年(793)至元和七八年(812、813),這二十 年中,他正值廿二歲至四十歲的血氣方剛年華。貞元九年時年二十二歲登進士第,二十二歲擢監察御史,在此期間,他常與柳宗元、呂溫等「講疑考要王霸富強之 術」,尋求解決社會危機的途徑。三十四歲時參與永貞革新失敗後而遭貶謫。他的政治抱負未能實現,百思而不得其解。自從接觸佛法後,才悟到「世所謂道無非畏 途。」只有「出世間法(佛法)」才能啟悟人心,拯救社會。他在朗州十年寫了近兩百篇詩文,其中不少是宣暢佛法,贊嘆高僧以及富涵禪味及禪境的篇章。其後, 他為禪宗六祖大鑒禪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牛頭山第一祖法融大師、楊岐山故乘廣禪師等撰寫的碑文,以及撰寫的《佛衣銘》、《夔州始興寺移鐵像記》、《毗廬遮 那佛華藏世界圖贊》、《成都府新修福成寺記》,均顯現了他受佛法的薰陶,心靈得到凈化,思想得到昇華,心身進入禪的新境界。如他在《贈別君素上人》詩引言 中曰:「晚讀佛書,見大雄念物之普,級寶山而梯之。高揭慧火,巧熔惡見,廣疏便門,旁束邪徑。其所證入,如舟溯川,未始念於前而日遠矣。」「夫悟不因人, 在心而已。」在《送慧則法師歸上都因呈廣宣上人》引言中曰:「以為盡妙理者莫如法門,變凡夫者莫如佛土,悟無染者莫如散花。故業於凈名(經),深達實 相。」還談到禪與詩的關係,在《秋日過鴻舉法師寺院便送歸江陵》詩引言曰:「故自近古而降,釋子以詩名聞於世者相猨焉。因定而得境,故滌然以清。由慧而遣 詞,故粹然以麗。」這都是他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的心得。佛家認為,戒定慧三法相資,不可或缺,因戒而生定,定而生慧,此三者次第相生,入道之關鍵也。 劉文說:「定而得境」,使散亂的心水澄明,進入創作意境;開慧後遣詞造句,能得到精華而美麗的詞藻。這都是他達佛之知見,自家家珍的和盤托出。

至令仍廣為傳播,並目刊入中學課本的劉禹錫的《陋室銘》,是一篇頗具藝術特色且具禪趣的傑作。

文章開頭兩句:「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意在引出「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一句,以揭示全篇主旨。接下便描述了所居陋室的清幽寧 靜,和他的清高自得的日常生活,具體地表現了一種超脫市俗、閑居靜室的怡然自樂的情趣。最後寫「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兩句,是借諸葛亮和楊雄所居的草 舍來自贊陋室,流露了孤芳自賞的深意。文末一筆,借孔子的話,照應題目和文章入筆之處,意在表明居室雖陋,然而有「唯吾德馨」的君子居之,又有甚麼可鄙陋 的呢?這樣,全篇都在「陋室」二字落筆,而中心卻在抒發作者志行高潔、安貧樂道的志趣,生動地表現了一個超塵脫俗的士大夫的雅興。銘文中的「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將簡陋的居室點染成清幽的意境,這與「青青翠竹,盡是真如;郁郁黃花,無非般若」(《祖堂集。慧忠國師》)的境界何其相似乃示!此種境界「是 普賢文殊大人之境界,非諸凡小而能信受。皆與大乘了義經合。」(《同前》)

《陋室銘》中有「可以調素琴,閱金經」之句,諸多注家都不約同地注釋「金經,就是古時用泥金書寫的佛經。」這樣的注釋我不敢茍同。如按注家這樣的注釋 推論,用泥金書寫的佛經稱作「金經」,那麼,用墨書寫的佛經就叫「墨經」,用朱砂寫的佛經就叫「赤經」了。不能這樣解釋。竊以為,劉寫的「閱金經」是說的 閱《金剛般若波羅密經》,這是佛家弟子必讀的經典。「金經」又是將《金剛經》三字簡化了。因為劉文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方法,許多都是對偶句,「調素琴,閱金 經」就是對偶句,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韻味。如果寫成「可以調素琴,閱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或「閱金剛經」就不對偶,十分拗口且破壞了全文的韻調。

我認為劉禹錫研習《金剛經》是有成的,在他的詩文內可見其端。如《宿誠禪師山房題贈二首》中就有「法為因緣立,心從次第修。中霄問真偶,有住是吾 憂。」「有住」語出《金剛經》,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住,為留住或安住義,即不要讓煩惱、雜念安住在心。劉詩「有住是吾憂」,即將煩惱、雜念安住 在心,就是一種憂患。又如在《送僧元暠之南游》詩引言中亦有「繇是在席硯者多旁行四句之書」的句子。「四句之擴書」亦是指《金剛經》。經云:「若有善男 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如果不是劉公受持讀誦《金剛經》,能在詩文中反映出符合佛理的言句嗎? 所以將「閱金經」注釋成為「閱用泥金寫的佛經」是有違劉公原意的。

劉禹錫與佛教結緣的另一件事就是一婆羅門僧治好了他的眼疾。他的《贈眼醫婆羅門僧》寫道:

三秋傷望遠,終日泣途窮。
兩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
看朱漸成碧,羞日不見風。
師有金篦術,如何為發蒙?

  詩中說他中年時就患了眼疾,給他治療眼疾的婆羅門僧人即印度醫僧。這位眼醫用的是「金篦術」即是「金針撥內障術」,看來劉公的眼疾是白內障。

佛教於西元前二年傳入中國後,許多印度僧人紛紛來華,他們即傳教又行醫,既是佛理精通的高僧,亦是精通醫術的醫僧。「金篦術」就是醫僧從印度帶來,並 為中國醫學界接受並與中國傳統醫學結合、形成了中醫獨特的「金針撥障術」。歷史上印度的眼科是很發達的。《大般涅槃經》卷八《如來性品》記載:「百盲人為 治目故,造詣良醫,是時,良醫即以金蓖術決其角膜。」龍樹菩薩眼科專著《龍樹眼論》、《龍木論》、《眼科龍木論》被譯成中文。唐。王燾《外台秘要》對白內 障各期症狀都作了簡要的描述,並引用了齊州隴上謝道人撰《天竺經眼論》:「眼無所因起,忽然膜膜,不痛不癢,漸漸不明;久歷年歲,遂致失明。……此宜用金 蓖術,一針之後,豁若開雲而見白日。」金針撥障術在唐代巳很盛行,著名詩人白居易四十多歲時白內障亦是金蓖術治好的。他在詩中寫道:

案上漫鋪龍樹論,合中虛貯決明丸。
人間方藥應無益,爭得金蓖試刮看。

  從劉禹錫的詩中可以看出,他患白內障是在中年,當時在朗州。此後未發現他再患眼疾的記截,說明印度醫僧的醫術高明,一針撥除迷霧,使他重見光明。醫僧 與他結下的佛緣,更堅定了他學佛的信心,從而用佛法統帥自己的言行。他在政治上仕途不順,他的好友白居易說他「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生中 有很長時間是在貶滴中度過的,但他們不恢心,沒有消沉,牢記(吾住是吾憂」,的真偈,不把煩惱安住心頭,更是心無掛礙,勇往直前,游戲人生。他謫居朗州、 連州、宛州等地時期,深入民間,了解民情,並注意向民歌學習,力圖吸取民歌內容與形式上的優點,翻作「新曲」,使「善歌者颺之」,創作了《竹枝詞》、《浪 淘沙詞》、《楊柳枝歌》等民歌詩體。這些詩題材多樣,語言明快,成為唐代詩歌中別開生面的作品。在文學創作上亦受到一些文人的指責,歪評他的詩是個人「泄 憤」之作,罵他是「薄行」文人。他都不予計較,他認為世事總是按照「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規律演變著的,「人或加訕,心無疵兮」。(《子劉 子自傳》)盡管有人誹謗,我內心潔白無疵啊!這就是一個學佛者當下解脫的心態。《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云:「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 竟涅槃。」劉禹錫用自己的行動實踐著這段經文並作了很好的注腳。

附:《陋室銘》「唐」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諦閑法師二三事
——紀念諦閑法師圓寂七十週年

◎方祖猷
  今年是寧波觀宗寺創寺九十週年,也是開山祖師諦閑法師圓寂七十週年。筆者在編寫《諦閑法師年譜》中,發現民國前期有關諦閑法師的幾次僧諍,有違史實。值此週年之際,提出來討論,以紀念這位中興天台宗的著名法師。

  觀宗寺是十方叢林還是子孫廟

  倓虛法師在《影塵回憶錄》第九章說,一九二零年諦閑法師到溫州頭陀寺傳戒,當時有人在外面散佈傳單攻擊諦老,說觀宗寺原先住十方人,現在改成子孫廟,還有捏造一些別的言詞,其實並無其事。諦閑法師年事已高,禁不起打擊,因此患了一場重病。

  所說「原先住十方人」,指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平湖報本寺式海法師與桂明、志恒、英修、靜安等諸法師到寧波觀堂(觀宗寺前身)設立佛教弘誓會,迎 在上海留雲寺的諦閑法師任觀堂住持事,而諦閑法師之所以任住持,是由中華佛教總會鄞縣分部選舉產生的。所謂「現在改成子孫廟」指諦閑法師改觀堂為觀宗寺 後,寺院就成了由諦閑法師剃度弟子代代傳承的子孫廟。

  但是,在一九二零年前後,已沒有了全國性佛教團體。中華佛教總會在民國四年(一九一五年)由會長清海法師擅自改稱中華佛教會後,早已名存實亡。次年即 遭袁世凱政府解散。圓瑛法師在《鄞縣佛教團體之沿革》中說:「袁世凱反政,將佛教會備案章程暫行停止,以致各省縣佛教會務無從進行。」直至民國八年(一九 一九年),寧波才組織臨時性質的「寧波佛教教務會議」。因此,在這段期間,根本不可能有如過去那樣的中華佛教總會,由各分會主持選舉所屬各寺院的住持。

  子孫廟的住持,可以終身擔任,但諦閑法師早已在一九一九年退居,由原上海留雲寺住持禪定法師繼任。禪定法師之後為平湖報本寺隨式海法師來的志恒法師。 一九二七年,志恒法師自動辭職,不告而別,諦閑法師在《復三照居士偈》中說志恒從上海回來後,「一轉身即杳如黃鶴」。繼之者為根慧法師。本空法師在《根慧 先大師傳》中說他接任後,「未幾辭退」。繼任的為式昌法師。一九三二年,諦閑法師病重,考慮到觀宗弘法研究社,《弘法社刊》和義務學校無人主持,即召在雲 南弘法的寶靜法師回來。七月,寶靜法師回來後,式昌法師「恒慮能力色力,俱不勝任,亟欲遜位讓賢,請示老人(諦公)及商諸首眾,僉悉贊成。」諦閑《寶靜法 師主席觀宗柬請各界證明帖》,寶靜法師即位後,未幾,諦閑法師即圓寂。所以觀宗寺從未有如子孫廟那樣有終身的住持,繼承者也並非剃度弟子。

  至於為何未請他方僧人來任住持,這也很清楚,因為諦閑法師發心把觀宗寺建設成天台宗長年教習的專宗道場,而其他寺院根本沒有這樣的人材,自然而又必然地由本寺執事或本寺弘法社畢業的學僧來擔任,這是無可厚非的。

  為何帝制議興,諦閑法師仍留京講經

  民國四年(一九一五年),孫毓筠、楊度等人在北京創立第一大乘講習會,邀請諦閑法師北上講《楞嚴經》,同時講經者尚有月霞、道階法師。誰知尚未講到十 天,忽然產生「國體」問題,即袁世凱發起籌備帝制,改變「民國」,由自己做皇帝的事。孫毓筠、楊度等名列籌備帝制的所謂「六君子」中,道階法師拒絕講經, 月霞法師稱病南歸,唯獨諦閑法師仍留在京師講經,於是有人懷疑,諦閑法師同情,甚或支持帝制。

  其實,這是誤解。我們必須瞭解北京召開講經會的原因。據太虛法師說:「這一年,日本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內有日僧來中國布教條款,因此,孫毓筠、楊 度、嚴復等,請諦閑、月霞、道階就北京講經,表示中國亦信崇佛教無待日僧的傳入。」(《太虛自傳》)所以,在諦閑法師看來,北京講經是抵制日本的宗教侵 略,是愛國的表現,這與袁世凱想做皇帝是兩回事,留京講經並非表示擁護帝制。

  那末,諦閑法師對籌備帝制的態度究竟如何?據寶靜法師編的《諦公老法師年譜》說:「籌備帝制,舉國風靡,師具慧眼,但云:『僧人唯知奉持佛法,不知有 君主、民主。』超然象外,未嘗以當局眷注之隆,一言勸進。」如這是後來所說,不足為憑的話,那末,諦閑法師在京講經時,曾有《覆諸暨楊紫林居士書》,前面 說:「不意為宿業所追,驀牽鼻至京師,不覺又做一夢。」後面說:「初開講時,大有天動地搖之勢。當茲浩劫之時,好事多磨,未至十日,忽發生國體問題,人心 駭震,大半腳跟未點地人,不免搖搖擺擺,所謂境風一扇,功德林凋。……老朽觀光紅螺後,於重陽前後即可南還觀宗,重理亂絲。」可知諦閑法師在帝制問題上, 腳跟堅定,沒有搖擺。

  諦閑法師諮詢《寺廟管理條約》之爭

  諦閑法師在京講《楞嚴》時,「未幾,有明令取銷佛道會教,公布內政部製定的《管理寺廟三十一條》,其條例付地方官以限制僧徒及侵害教產偉大權力。北京 僧覺先首揭謂係出諦閑請求,列舉要害,呼籲全國僧眾咸起反對。」(《太虛自傳》)。這件事,諦閑法師法徒寶靜法師也不諱言,他在《諦公老師年譜》中說: 「內務部長朱公,擬訂寺廟管理條例,悉以諮師而行。」諦閑法師的在家弟子蔣維喬居士也說:「內務總長朱啟鈐擬訂寺廟管理條例,諮詢於師,而著為令。」 (《諦閑大師碑銘》)這就很奇怪,這兩位近代佛教界著名人士,都曾反對過「廟產興學」,為甚麼也對諮詢這一以地方官箝制寺僧,侵犯教權的條例,不以為恥, 反以為榮呢?

  為此,我查閱了《中華民國檔案資料匯編》,沒有查到《管理寺廟三十一條》,可是查到了有關的二篇公文。

  一篇為《內務部請明令保護佛教廟產致大總流呈》,先述清末無識之徒,「陽借興學之名,陰行侵奪之實」事,然後說:「民國肇建,信教與財產之自由載在 《約法》,惟改革之初各省因駐兵、興學及地方公益事宜,挹注於寺廟財產者所在多有。豪紳莠民,往往藉端侵佔,轇轕叢生,故控訴之案層見疊出,頭緒紛紜,相 持不決,其中關係於僧侶廟產者尤多。本部有鑒於此,爰有《寺廟管理暫行規則》之規定,其主義一方為不得強取寺院財產之限制,一方為寺院財產變賣抵押贈與之 限制,於二年六月二十日公布在案。……嗣後,地方紳民再有藉興學及公益事宜,意圖侵佔情事,該地方官應嚴加禁阻,如或抗違,即按照刑律治罪。」下面所具日 期為「中華民國四年八月七日」。

  過了十三日,即八月二十日,以內務總長朱啟鈐具名,發佈了《內務部請飭屬保護寺院財產致各省巡按使,都統諮》的文件,除續申明上一文件前一部份內容 外,後面說:「此等廟產或由於教徒之募集,或由於人民之布施,其所有權未經讓與以前,當然屬諸寺廟,應由該部通飭地方官吏對於寺廟財產責成該管官切實保 護。除僧侶熱心公益,自願捐輸,仍准稟明立案外,均應嚴禁侵佔,違者依法治罪。」

  這二篇文件都發於諦閑法師在京講經期間,《管理寺廟三十一條》的精神,應離不開民國二年公佈的《寺廟管理暫行規則》的「主義」,即「主旨」,目的是為 了「保護寺院財產」,看不出有「限制僧徒,侵害教產」的意思。如果說有限制的話,那也只能指限制僧徒對「寺院財產變賣抵押贈與」行為,和限制地方豪紳莠民 對寺院財產的強取侵佔,內務部諮詢諦閑法師而發佈這樣條例,這正是諦閑法師的功勞,難怪寶靜法師和蔣維喬居士引以為榮。
 
 
無量光明照世間
——憶趙樸初與無錫靈山大佛

◎蕭秉權
  山大佛因在江蘇省無錫市馬山區小靈山上,所以定名為靈山大佛。據說,「小靈山」是由唐 代高僧玄奘法師曾到馬蹟山友人家作客,看到這座小山很像釋迦牟尼佛在西竺(印度)傳道的靈鷲山,就取了這山名。靈山大佛從一九九四年十月二十日奠基啟建,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十五日隆重舉行落成、開光慶典,歷時三年,一尊高八十八米的佛祖釋迦牟尼青銅立姿巨像就矗立在太湖岸邊的半山間。來到這裡朝拜的佛教信徒 或者觀光旅游者,都無不為這尊宏偉莊嚴、慈祥可愛的大佛所吸引、敬慕,表示歡喜讚嘆。五年來小靈山已經成為國內外佛教徒朝拜的重要聖地,也是旅游觀光的重 要景點,大佛的啟建,不僅展示了我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認真貫徹落實,人們的宗教信仰受到尊重和保護,而且為無錫地區乃至江蘇和華東地區的旅游業的發展起 了重要的積極作用,真是「無量光明照世間」!在靈山大佛建成五週年之際,我回想起,已故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老居士(以下尊稱為趙樸 老)在靈山大佛的建造過程中,自始至終給予大力支持,使靈山大佛工程得以順利地圓滿成功。靈山大佛能成為當代中國佛教史上的一座豐碑,趙樸老功垂千秋!

佛緣所繫

  一九九四年四月初,我陪同趙樸老從北京到南京會見一位台灣高僧,住在西康賓館。四日晚上,江蘇省宗教局副局長袁普泉陪同無錫市委副秘書 長蕭國興、無錫市馬山區區長高賢偉和無錫市基礎工程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吳國平,就無錫市計劃在馬山區太湖邊的一個小山上修復祥符寺和建造一尊露天大佛像的 方案,交換了一些看法。他們希望我安排時間向趙樸老匯報,五日上午,他們又來賓館向趙樸老作了比較詳細的匯報。趙樸老表示,這是一件好事,但一定要按照佛 教的規矩辦事,不能光從設旅游景點出發,寺廟和大佛應一體化,要由僧人管理。

  趙樸老在結束了接待工作之後,由省領導安排到宜興參觀、休息。十日,趙樸老在宜興參觀時,由無錫市領導安排,順便到馬山區小靈山觀看了祥符寺遺址。當 時雜草叢生,沒有寺院殿堂,只有石碑、古井、古樹等遺蹟,但樸老面對這裡的地形山勢深表贊嘆,又聽了有關祥符寺歷史的介紹,就寫下了一首「憶江南」詞:

  「黿頭渚,景色勝天堂。七十二峰爭供奉,小靈山裡建禪場,大佛法中王。」

  趙樸老在這首詞裡明白地表示了自己完全支持無錫市在小靈山修復祥符寺、建造大佛,這極大的鼓舞了無錫市領導,他們就抓住時機積極開展工作,並得到了省 有關領導的支持和批準,正式立項。趙樸老親自到小靈山察看,這是一種佛緣,倘若沒有到南京會見台灣高僧,趙樸老也不可能親自到無錫馬山。這真是因緣殊勝, 使建造靈山大佛的盛事有了一個好兆頭。十一日,蕭國興、吳國平和無錫市佛教協會副會長陳文銀居士(即無相法師),到北京中國佛教協會匯報了修復祥符寺、建 造大佛像的工作進展情況,江蘇省政府也正式下文批準建造大佛。為了使大佛工程更符合佛教的要求,他們專程前來,聽取意見,取得趙樸老和中國佛教協會的支 持。我們把大家建議向趙樸老寫了書面匯報。趙樸老於十三日批閱:「你們提出的意見很好,我同意。」於是五月廿一日,中國佛教協會發函正式表示贊同和支持無 錫馬山區建造大佛。」

建造大佛是宗教信仰 自由政策的貫徹落實

  無錫市佛教信眾甚多,而當時開放的寺廟僅有一座,即梅園裡的開元寺,這遠不能滿足信眾的需要,但是也有人指責無錫市修復祥符寺、建造大 佛,根本沒有必要,甚至說建露天大佛會影響無錫市容。趙樸老聽了很氣憤,說:「真是無知,在離市區幾十公里以外的太湖邊山凹裡建一尊大佛有甚麼不好,怎麼 會影響無錫市容啊!」他認為無錫修復祥符寺、建造大佛既是落實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又弘揚了佛教文化,為無錫市開創一個新的旅游景點。這是一件很好的事, 我們應當採取積極支持的態度。一九九四年七月三十日,趙樸老在國際飯店審查了靈山大佛小樣稿,晚飯後,更高興地寫了一首詩頌揚靈山大佛像:

  「太湖三萬六千頃,八功德水繞靈山。
  如來百福莊嚴相,無量光明照世間。」

  並在詩後寫了注腳:「無錫市人民政府為保存古蹟,弘揚佛教文化,落實宗教政策,將重建祥符寺,並造大佛像於小靈山。敬賦此章為頌」這幾句話清楚地表明 了趙樸老為甚麼支持和稱頌無錫市修復祥符寺、建造大佛的理由。當年十月二十日無錫市舉行了靈山大佛奠基儀式,趙樸老因身體的原因不能參加,就委派中國佛教 協會副會長、上海龍華寺方丈明暘法師前往參加,並請明暘法師代讀他的講話稿。趙樸老的講話,再次講述了他和中國佛教協會支持無錫市建造靈山大佛的理由: 「建造靈山大佛,有祥和的社會條件,當前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經濟建設日益發展,社會安定,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進一步貫徹落實,人民的宗教信仰受法律保 護;有較好的自然環境和歷史因緣,在太湖畔的小靈山腳下,原來有一座唐代佛教寺院祥符寺,小靈山即由當時著名高僧玄奘法師命名;還有省、市政府和佛教界的 積極性,大家都非常重視大佛的建設,密切合作,大力支持,組織力量,落實措施,在人力、物力、財力上有了保證。所有這些都是建造靈山大佛的殊勝因緣。建造 高八十八米銅鑄大佛立像,目前在國內外尚屬首舉,這不僅是無錫市和江蘇省佛教界的一件盛事,也是全國佛教界的一件盛事。」他提出要求:「無論修復祥符寺, 還是建造靈山大佛,都必須按照佛教的傳統和儀規,做到如法如律;建築風格和造像藝術要繼承和發揚佛教文化傳統,既莊嚴又精美,反映出當代工藝的高超水平, 給後代留下佛教文化藝術巨作,功德無量。」

親自審定大佛像,定名「靈山大佛」

  馬山區的領導對修復祥符寺、建造大佛的工作抓得很緊,進度神速。一九九四年七月三十日下午無錫市錢副市長、高區長、吳總經理和市佛協陳 副會長等人在北京國際飯店,把他們委托美術專家製作的兩尊釋迦牟尼佛泥塑立像樣稿,恭請趙樸老等有關人士審查,提意見。在審查過程中,大家在無錫應當建造 一座甚麼佛的像進行了研討。有人提出大佛像建在我國的東方,按照佛教的傳統要求,應當建造一尊藥師佛像;認為,廣大佛教信徒主要是信奉和崇拜釋迦牟尼佛, 主張建造一尊釋迦牟尼佛像,趙樸老邊聽邊思考,最後表示:按佛教的傳統習慣,在寺廟裡佛像的排列,東方佛是藥師佛像。但是,建造獨立的一尊露天大佛,不同 於殿堂裡的佛像,建造釋迦牟尼佛像比藥師佛像效果更好,因為國內外廣大佛教信眾共同朝拜的是佛祖釋迦牟尼聖像。大家對兩尊佛像小樣稿進行討論時,提出了許 多重要的修改後意見,比較傾向於南京製做的佛像樣稿。趙樸老也表示同意,作進一步修改再審定。討論中,大家七嘴八舌議論了大佛的稱謂問題。有的提出大佛建 在我國的東方就叫「東方大佛」;有的說就叫「無錫大佛」,還有的說叫「太湖大佛」趙樸老沉思後說:「我看還是叫『靈山大佛』吧,因為小靈山是玄奘法師取的 名,是佛教的聖地。由於他一錘定音,無錫建造釋迦牟尼佛像,由趙樸老親自確定為「靈山大佛」。

提出中國大地「五方五佛」的格局論據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無錫市馬山區和南京晨光機器廠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靈山大佛工程建造協議簽字儀式,趙樸老應邀出席,並講了 話,首次提出了「五方五佛」格局的理念。他說:「在中國,已經有了北方的雲岡大佛、中原的龍門大佛、西方的樂山大佛、南方的天壇大佛,現在無錫正在建造的 靈山大佛就是東方大佛了。這樣,佛教講的五方五佛就齊了。」當時我聽了深有感觸,這是趙樸老的高超智慧,他的「五方五佛」格局論,為建造靈山大佛提供了一 個強有力的依據。

  在一九九五年前後,許多地方刮起了一陣亂建露天大佛之風。據有關部門調查統計,當時亂建露天大佛像已達一百二十多座。這就引起了有關部門和中央領導人 的注意和重視,提出了「必須堅決制止」的「專項治理」意見,通知全國各地各部門按照「有利於全面、正確地貫徹執行黨的宗教政策,有利於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 的管理,有利於保持社會穩定,有利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原則,對亂建露天大佛像「認真調查研究,區別情況,進行堅決、穩妥的專項治理。」在這種形勢 下,正在建造中的靈山露天大佛像自然也被列入調查清理的對象,某些領導人更出來批評、指責。有的說:「江蘇省這幾年精神文明建設搞得很好,無錫造大佛給我 們江蘇省抹了黑」;有的要求省領導收回批準建造靈山大佛的文件。這給無錫市有關部門極大的壓力。馬山區的大佛建造者更是憂心重重,不知所措。趙樸老態度非 常明朗,指出:靈山大佛不屬於亂建濫建之列,它是符合佛教五方五佛的格局,是經過江蘇省政府部門批準和中國佛教協會同意的,這要向國務院宗教事務局講清 楚。他在一九九六年三月二十七日寫的便條中說:「近來各地造大佛成風,——這種造寺造像以謀利的行為,絕對不可聽其滋蔓。我認為我國華北有(山西)雲岡大 佛,華中有洛陽龍門大佛,華西四川有樂山大佛,華南有香港天壇大佛,華東無錫太湖正在建造靈山大佛,正好是佛經所稱五方五佛。不宜再多了。」五月二十二 日,他又寫便條說:「我們不主張亂建大佛,但有些地方建大佛,我們是支持的,如無錫的靈山大佛,那是一個名勝古蹟的地方,玄奘法師稱之為『小靈山』,唐宋 間有大寺名祥符寺,恢復古剎,建一尊大佛,足為勝地增色。但我不主張再造大佛,全國有五方五佛便夠了(北有雲岡大佛,中有龍門大佛,西有樂山大佛,南有天 壇大佛,東有靈山大佛)。除此之外再不同意造大佛,以防亂建濫建」。由於趙樸老的堅決支持和「五方五佛」格局論據,使靈山大佛建造工程得以順利完成。

親臨無錫祝賀靈山大佛開光

  無錫市修復祥符寺、建造大佛的工程速度十分驚人,自一九九四年十月二十日舉行奠基儀式開始,到一九九七年四月三日大佛安裝工程舉行了圓 頂儀式,僅用了兩年半的時間,令大佛工程圓滿成功。但是,靈山大佛的落成和開光的慶典籌備工作,卻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其中遇到過一些阻力和磨難,主要是某 些領導人要壓制亂建濫建大佛風,還考慮某種政治影響,所以對無錫市的靈山大佛開光方案採取了不報、不批的拖延態度,把負責建造靈山大佛的領導們急得像熱鍋 上的螞蟻。他們多次到北京向趙樸老匯報。趙樸老總是熱情地接待和幫助大家,給有關方面的領導寫信,或者委托他的夫人同有關領導聯繫,再三說明靈山大佛不屬 於亂建濫建之列,說明佛像建成後拖著不舉行開光儀式會造成不良影響,希望江蘇省有關部門盡快上報和批準開光方案。趙樸老還安慰無錫的吳國平居士說:「做事 總是曲曲折折的,路不是平直的,要他沉著,不要太急,好事多磨。」一九九七年十月中旬,省宗教局才把靈山大佛開光方案上報到國家宗教事務局,二十日左右批 準了省宗教局的報告,確定十一月十五日舉行靈山大佛落成慶典和開光法會。趙樸老雖然年老多病住在醫院治療,但是他徵得醫生同意,應無錫市領導的熱情邀請, 決定前往參加靈山大佛的開光慶典活動,以示他對靈山大佛全力支持的堅定態度。趙樸老於十三日扺達無錫,由於陰雨天氣,氣溫比較寒冷,他的夫人和隨同醫生極 力勸阻他參加十五日舉行的開光慶典大會,無奈,趙樸老就改在十四日上午提前到祥符寺禮佛,參觀寺院,瞻仰靈山大佛,在客堂同方丈茗山大和尚等一起暢談和讚 揚寺院和大佛工程的快速進度、工程質量和佛像的雄偉、莊嚴。對此,趙樸老非常高興,讚嘆不已,他應茗山方丈的請求,在留言簿上題寫了:

  「昔來嘆壞空,今來喜成住,欲招唐宋賢,來此吃茶去。」

  在這幾句詩裡,趙樸老表述了一九九四年四月頭一次察看祥符寺舊址和一九九七年十一月重來參禮修復後的祥符寺、靈山大佛的建造,又用帶禪意的口吻指點招納佛教人才,弘揚佛法,搞好管理。

  當天趙樸老心潮洶湧,詩意綿綿,回到下榻處又寫了兩首詩。一為「小靈山」:

  「宋人侈說惠山泉,陸羽茶經到處傳。
  妙處尋常交臂失,蘇黃不識小靈山。
  昔游天竺訪靈鷲,嘆息空荒憶法華。
  不意鷲峰飛到此,天花爛漫散吾家。」

  另一首為「靈山大佛」:

  「湖光萬頃凈琉璃,返照靈山正偏知。
  身與雲齊施法雨,目垂海眾示深慈。
  從茲聖蹟留無錫,隨順群情迂盛時。
  喜見朋來師子國,和平世界共心期。」

  十五日上午舉行的靈山大佛落成典禮和開光法會,由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凈慧法師主持,並由他代讀了趙樸老的重要講話,以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祥符寺方丈 茗山法師和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上海龍華寺方丈明暘法師為首的海內外諸山長老主法,隆重舉行了開光法會。當天雖是陰雨綿綿,但是仍有二、三萬人參加,大會 開得非常隆重、壯觀,並取得圓滿成功。第二天,我向趙樸老匯報了開光活動情況,他表示很滿意,說:「靈山大佛真了不起,這次開光非常順利,前台工作做好 了,這是最主要的。別的地方亂一點也是難免的。以後的問題是如何加強管理,搞好佛教文化建設,我們中國佛教協會要關心和幫助他們。」

  十九日天氣晴朗,趙樸老再度到靈山禮佛,他又隨感寫了一首詩:

  「妙相莊嚴倚碧空,群峰周匝繞天龍。再來願海微瀾起,凈土人間現眼中。」

  趙樸老對於靈山大佛的全力支持,充分表現出他的宗教政策水平和領導者的魄力,令人欽佩。趙樸老能夠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認定在無錫馬山修復祥符寺、 建造大佛是利國利民的善舉,所以他採取了積極支持的態度;而且趙樸老運用他的聰明智慧和影響力堅定不移為建造靈山大佛提出了充足的理由,使靈山大佛順利落 成、開光。像趙樸老這樣的德高望重者,真是難能可貴,值得我們永遠讚頌和學習。
 
 
法乳源流話雲門
——參加雲門佛學院建院十週年慶典記

◎劉啟智
  年(佛曆二五四六年)九月一 日,雲門佛學院(院址在廣東省韶關乳源)為了慶祝建院十週年暨佛學院旭日大樓落成,在當地舉行了一個盛大的慶典暨佛學研討會及座談會,邀請了國家宗教局張 偉達司長、省民宗委溫蘭子主任、韶關市楊春芳副市長、淨慧法師、省佛協領導、各地佛學院代表、海內外寺院法師、居士、學者,連同當地善信作為嘉賓出席慶 典。雲門佛學院創始人之一——願炯法師敬邀了他的師尊香港觀宗寺法主和尚覺光上人蒞臨慶典。(願炯法師是覺公上人法嗣之一,同時亦為雲門寺住持佛源大和尚 的法嗣。)覺公上人偕同觀宗寺監院果德法師,果明法師和果融法師連同觀宗寺護法委員會及香海正覺蓮社居士等一行廿二眾,前來參加慶典。我亦蒙邀隨眾前行, 除了能參加一個場面盛大,意義重大的典禮外,我能有機會首次親詣禪宗雲門祖庭,所以感到十分興奮。

  八月三十日那天,觀禮嘉賓團除了四位法師外,一律穿上淺綠色底,左襟印有紅色卍字及蓮花標誌的 上衣制服。大家先在紅磡火車站集合,然後乘搭八時二十分直通車前往廣州。到達東站後,雲門佛學院代表已安排了旅遊巴士送我們到上士素菜館午齋,這間素菜館 在廣州名剎光孝寺隔鄰。我們被招待到素菜館二樓坐下,堂上及貴賓室已坐滿了準備到乳源雲門的客人。他們有來自海外的、內地各省的。當中有顯密宗的法師,男 女居士,濟濟一堂,十分熱鬧高興。願炯法師及衍憨法師早在素菜館等候接待覺公上人。席間眾多內地居士可能未有親睹過上人道範,便藉著時機擠到上人的席前親 近,或要求簽名,或要求合照,上人慈祥地微笑著,都一一如他們所願。

  午齋後,下午一時正,四輛巨型旅遊巴士分別載著二百多人,朝韶關乳源雲門寺進發,車輛在新築未 久的京珠公路上行駛,沿途經村莊,越陌田,穿隧道,翻小嶺,但都不覺太過顛簸,可見祖國交通建設的進步。這天天色晴朗,華南初秋的氣溫仍高,但車內有空氣 調節,並不感到悶熱。途中,車輛曾在三個頗為整潔的加油站上暫停片刻,讓乘客下車方便或購買小食。而眾人上車前已供應了瓶裝礦泉水,真是招呼週到。

  說到雲門寺,在千多年前已大名遠播,現在更被國家列為佛教重點寺院。雲門寺位於廣東省韶關市 (古稱韶州)乳源瑤族自治縣城外六公里的雲門山上。這寺院原稱光泰禪院,後曾改稱證真寺、大覺寺、雲門寺。在五代後唐莊宗同光元年(公元923年,距今約 一千零八十年),由佛教禪宗文偃禪師創建,並在此開創雲門宗,是著名的雲門宗祖庭。雲門寺經歷代興廢,近代高僧虛雲老和尚曾重建寺院,後又破毀,直至近今 才再由現任住持佛源大和尚修建而成。

  在我們乘坐的旅遊車上,願炯法師向我們簡略地介紹雲門佛學院大樓的創建情況。原先的雲門佛學院 並沒有應具的完備硬件設施,如校區、教學樓、教室、圖書館,電腦室、各種用途室、以及宿舍等。為了使學僧們能在設施完備的學習環境中進德修業,願炯法師發 起成立雲門佛學院教育基金,並籌措新建教學大樓經費,經炯師努力及善長發心,悉抵於成。建築大樓工程於一九九八年動工,歷經多年,至今年(二零零二年), 學院內應具的全部設施便告圓滿完成。大樓施工期間,建築材料的一磚一瓦,都經精心挑選,從不同的出產地區運來。因院址僻遠,運送過程便更形艱鉅。建築大樓 初期,因樓底頗高,材料不足,所以便要就地取材,在附近山中砍下近萬枝粗身竹枝作支撐。香港大學建築系教授及學生們曾到此參觀,他們都感鷺訝和讚嘆。國內 名建築師陸天伍、周小平兩位先生及衍憨法師在建築大樓設計上確實花了不少心血。

  雲門宗是禪宗五宗派之一,源遠久長,自文偃禪師創宗,迄今已超過千多年。文偃禪師的思想,後人 有很多記述,其中一示眾偈:「函蓋乾坤,目機銖兩,不涉外緣。」他的門人在朗州的德山緣密禪師更演化成著名的雲門「三句語」:「函蓋乾坤,截斷眾流,隨波 逐浪。」《中國禪宗通史》解釋這三句語:「函蓋乾坤」意思是宇宙萬有,都是「真」(心、理、道)的顯現,而顯現之物,各有個性而無礙。「截斷眾流」的意思 說,不論來參者帶來多少難題,都以塵埃視之,如果還繼續「葛藤」(糾纏),即堅決給以摧斷。「隨波逐浪」(浪字亦有寫作流字)意思是說,辯才還是需要的, 但講的道理要有針對性,不能取凝固不變的定式。因為這三句是雲門宗風關鍵,出語高古,迥異尋常,所以願炯法師著人特地設計了一批外形精緻的宜興紫砂茶壺, 在壺身上用陰文刻上這雲門三句語,壺蓋沿邊刻有雲門佛學院建院十週年紀念等字樣,茶壺藏在錦盒子內,贈送給嘉賓留為紀念。雲門彿學院方面亦有一份極具雲門 宗特色的禮品贈送予嘉賓們,那就是在外觀美麗的紙盒內,藏著兩個像港人稱為迷你月餅的雲門餅。原來其中含有一則禪門公案:「僧問雲門,如何是超佛越祖之 談。門云,餬餅。」萭松禪師解釋說「一舉四十九」,因為只要知道一個餬餅的味道,其餘四十九個的味道都可以知道。意思是鼓勵修行的人,要不斷地提昇見識, 才能領悟無上的佛法。兩件充滿襌味的禮物,都發人深省。

  經過四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在傍晚六時左右才抵達乳源雲門寺。為了莊嚴尊重,我們在車廂內穿上 海青,以覺公上人為首,隨著多位法師們魚貫下車,合十緩步,走到寺前的一個石牌坊下。只見橫額刻著「雲門勝境」四個楷體大字,左右兩旁的嵌字對聯:「雲來 鷲嶺千山蔭,門接曹溪一脈傳」,道盡了雲門禪宗的傳承事實。雲門寺住持代表法師率兩序大眾,在牌坊前向覺公上人獻花,上人隨即將鮮花分與其他法師,準備恭 持敬佛。到雲門寺大殿前,必須經一個蓮花池,池邊路上兩旁,站滿了穿袍搭衣的佛學院學僧及當地的居士,以及男女老幼的善信們。覺公上人一進牌坊後,雲門寺 住持佛源大和尚便立刻趨前,兩位佛門泰斗互相問訊後,都欣喜地在鼓樂並奏、爆竹喧天、連聲佛號中,率眾經過山門,進入大雄寶殿。殿上即時鐘鼓齊鳴。在爐香 乍爇,梵唄音響起時,覺公上人便與住持法師代表拈香禮佛,殿上眾人隨著三拜。之後眾人到方丈室,覺公上人與佛源大和尚及眾法師坐下後,居士們便集體向雲門 寺住持佛源大和尚頂禮。大和尚是現代禪門高僧長老,齒德俱尊,在雲門寺追隨虛雲老和尚多年,繼之秉師命住持雲門,雖歷盡艱辛,但仍篤志弘法,堅守祖庭,以 至身膺病苦,亦不懼辛勞。任雲門住持,並當佛學院院長,每事勞心策進,不辭艱苦,為弘教、護寺、育僧而努力。看來有點年老體弱,但精神矍鑠的大和尚,還堅 持親自陪伴覺公上人與眾人到新建教學大樓巡視參觀。參觀完畢,眾人離開雲門寺已是晚上八時了,佛學院代表招待眾人到鎮上的小島飯店晚膳,並在這設備一流的 賓館內住宿。一天的行程便在愉快的心情中度過。

  九月一日,在小島飯店用過早點,上午七時十五分,覺光上人率領眾人乘車上山去佛學院。佛學院座 落乳源雲門山上,與雲門寺相對峙,兩座建築物相隔不遠,中間隔著蓮花池,有古雅石橋通過,院前有廣場。學院整座建築類似四合院,樓高兩層,樓頂以綠瓦作遏 山式覆蓋,各層走廊圍以白石欄杆,主樓牆壁髹上黃色乳膠漆,其餘都以白色為基調,既雅淡,又調和,及莊嚴兼而有之。學院大樓設有大禮堂及多用途室,其他三 面為辦公樓、法師寮、學僧寮、圖書館、禪堂,電腦室、視聽室、公共教室及專用教室等,都明亮寬敞。院中佈置了一個小花園,當中精巧地砌上了水流疊石,細心 地栽種了嫩草綠樹,碎石鋪成曲徑通幽。整座學院都給山上青蔥的樹木包圍著。

  我
們到達了佛學院的廣場,場上佛教旗幟飄揚,彩燈串串,巨形的吹氣塑膠龍柱矗立,空中浮著幾個紅色大氣球,飄帶上寫了歡迎嘉賓及吉祥語 等,充滿了熱鬧的慶典氣氛。原本偌大的廣場,今天卻 顯得十分擠迫,到處人頭湧湧,除有參加慶典的嘉賓,加上佛學院的男眾學僧及小西天(附雲門佛學院,另有院舍)的尼眾約一百八十人,雲門寺常住眾等,總共人 數約三千多。開會了,主禮嘉賓們坐於主席台上,來賓及學院師生們就站在後面臨時搭置的觀禮台上,先來個集體合照,接著在熱烈的掌聲中,覺光上人、佛源大和 尚、願炯法師暨諸山長老、政府部門領導、特邀嘉賓等廿多人主持了剪綵儀式。醒獅鑼鼓響徹天空,眾人進入佛學院大禮堂。

  典禮開始,全體肅立,先奏國歌,繼而請院長佛源大和尚拈香,率大眾向教主釋迦牟尼佛聖像行三問 訊禮。禮畢,多位法師、政府領導、學者、護法檀越和學僧代表等都先後講了話。或讚揚,或勗勉,或期許,或感謝,都一一語重深長。覺光上人更以最近才成立的 香港佛教僧伽學院學僧的學習情況共勉。上人強調佛法能超越時空,為大眾謀福祉,萬古常新,但弘揚方法要配合時代進展才顯效用。現在資訊科技發達,想佛法傳 揚全球,年青的僧伽必須積極學習及掌握電腦技巧,並流利運用國際語言(英語)與世界人士溝通,進而講經說法,弘興正教。這番話博得了台下全堂年青學僧的歡 迎掌聲。大會經歷了兩個多小時才結束。中午後,集體到山下金麒麟山莊午膳。下午時間有嘉賓回到賓館休息,或去到佛學院參加一個主題為「大乘佛教與當代社 會」的研討會,亦有部份嘉賓隨學院代表安排乘車到韶關著名寺院南華寺參觀。活動完畢,眾人仍在小島飯店享用晚餐,然後就寢。

  在乳源的第三天,我們離院返港。清晨早餐用罷,眾人攜著行李放上旅遊車,覺光上人率領眾人先到 雲門寺向住持佛源大和尚告辭。車輛到了寺門,眾人正準備下車之際,這時刻車廂上卻出現了一個極感人的場面,一位身披禮衣的老法師,步履不穩地走向車門,門 開了,他就用雙手抓著車子扶杆,兩腳艱辛地逐級踏上車梯上,因為車門狹窄,其他人想摻扶一下都沒有空間,好經辛苦才上得車來。這位老法師原來就是教界內外 尊崇的佛源大和尚,他為了不想勞駕比他年長幾歲的覺光上人下車,便親自走上車廂來。高齡八十三歲的覺光上人,早已站起來,這時雙手緊握著大和尚的雙手,兩 老四目交投,眼泛淚光,一時不語。一位是台宗教觀總持,一位是禪門大德高僧,同一願心,惺惺相惜,不禁使人想起「若要佛教興,除非僧讚僧」這句話來。兩老 叮嚀珍重,再期後約,便互相道別。大和尚下車後,再乘一部車子到上山路口,走出車外,當我們的車子駛過,他還揮手致意。兩位高僧道風如此,真教見聞者深深 感動。

  下午十二時許,旅遊車輛返回廣州,眾人在佛有緣素菜館午齋後,便到廣州白天鵝酒店前乘坐直通巴士經黃崗口岸返港,結束了這三天既愉快又具意義的行程和活動。

  這次活動增加了我對雲門宗的認識,及知道有一些法師們身體力行為培育僧材,不辭辛勞地作出了無私的奉獻,年青的學僧們如古人所說應了一個好地的名稱——「乳源」,他們能受到法乳源流的哺育,將來一定能健康成長,作為弘法利生的精英,光大佛門的接班人。
 
 
隨筆禪話
◎秦孟瀟
我與喇嘛

  海外眾多喇嘛中,我相識不少著名的「仁波且」(上師)和「活佛」。從佛教角度來說,這 樣的人際關係,說得上是因緣殊勝了。一般信徒是不容易接近一位「上師」或「活佛」的,即是有緣引見了,畢恭畢敬,叩拜頂禮,雙手奉上「香儀」(利是封), 隨後席地而坐,態度極其虔誠,聆聽「上師」教誨。在藏傳佛教中這已形成了一種禮儀習慣了。可是,我的個性向來是不受「禮教」的束縛。當我會晤任何「上師」 或「活佛」,至多「合掌」為禮就夠了,對方也予以「合掌」回禮。在「上師」或「活佛」周圍的男、女信徒們,他們感到極度詫異,而他們崇敬的「上師」或「活 佛」,一改常態,與我談笑風生。從他(她)們眼神中顯示出「此人何方神聖」?!我對疑惑者說:「姑作神通看吧」!


眼緣心緣

  「眼緣」、「心緣」。人與人之間,第一印象取決於「眼緣」,俗話說:看得「順不順眼」!看到對方「順眼」了。就是「有緣」,「看不順 眼」了,就是「無緣」啦!所謂「心緣」者也,通過「眼緣」之後,在思想上經過一番審定後,奠下深刻難忘印象,生歡喜心,這叫做「心緣」!人與人之間都離不 開這個「緣」字在起作用。男、女之間的結合,更是緣字昇華的表現,當「緣」字到了盡頭時,就會發生「緣散」的結局。佛經說:「緣生則聚,緣散則滅」!大至 宇宙,小至人生都是遵循此一規律的,這叫做「緣起論」。我與那些「上師」或「活佛」們來往,也是建立在「緣」字上。


兩位名尼

  自古至今,在佛門中的和尚、尼姑確實出了不少傑出的人物,在歷史上留下光輝業績。特別是文化藝術方面的成就。名垂千古萬代!著名的有智 永、智果、懷素、貫休、道芬、弘仁、弘智、八大山人、石濤、虛谷、弘一、曼殊……等大師,近代畫家張大千少年時代,也曾「削髮為僧」,直至老年與佛家結下 不解之緣。話不說遠了,就說現在,在海峽兩岸有兩位著名的德尼,在台灣的是曉雲法師,她是著名的藝術家,她繪畫的山水似乎全無人間煙火氣,到達了超然的境 界。當年她看破紅塵,孑然一身漫遊印度佛教聖地時,自己執金刀落髮,現比丘尼相。她曾在香港沙田尼庵小住數年,隨後去到台灣興辦華梵學院,桃李遍天下。另 一位是四川隆蓮尼師,她的詩、詞及書法另具一格,連已故趙樸初老居士曾讚賞不已。這兩位德尼,是現今佛教界中極具影響力的人物,她倆智慧不凡。


小黃居士

  有位很特別的商人,熟悉他的人都稱他為「小黃」!驟然看他的形貌,可以稱呼為「老黃」了。他滿頭髮如霜。可是,當他說起話來,聲若洪鐘,中氣十足!走起路來,昂首挺胸,步伐硬朗,再細看他面容皮膚細膩潤滑,呼他「老黃」似乎不相稱,只好附和大家直呼「小黃」了。

  說起這位「小黃居士」,俗名「天賜」,來頭很不簡單,他是位商人,地球每個角落幾乎跑遍了。他精神飽滿,兩眼炯炯有神,充分顯示出他是個精靈人。在生 意上他非常成功!在亞洲經濟不景的氣氛下,而他卻熱呼呼的樣子,越做越旺!他是位虔誠的佛弟子,經常去寺廟朝山禮佛。有人說他布施供僧,冥冥中有佛菩薩護 佑。他生意成功,來自功德心。最近又去河南開封大相國寺參加心廣大和尚陞座法會,並乘此良機到少林寺拜會永信大和尚,另有「契機」云云。


尋求「真理」

  我相識小黃居士多年了,他的身世帶有神秘色彩,人們對他只是有個較好的印象。為人「踏實」、「誠懇」大概是信「佛」的緣故吧。

  在今次的談話中,才知道他原本是位天主教徒,從小在澳門生活,在天主教學校唸書,受教育。由於這層教會影響,他接觸了不少神甫、修女,也就是說與宗教結下不解之緣。他本走上天主教信徒的一條道路,但拐了一個彎,碰上另外一個「因緣」,「信佛」了。

  我問他如何信「佛」的?他說:在思想上有一個「欲望」,非常衝動,想探求宇宙、人生的真理到底是甚麼?在這一念之下,拚命閱讀各類書籍,各大宗教、中 外哲學幾乎都閱讀了一遍,結果看了數部佛學典籍,思想上的「結」打開來了,豁然貫通,所謂「悟徹」了真理,這就是佛家所說的「覺悟」兩字。他特別仰慕達摩 祖師的禪道,故有悟性!


勇猛前進

  小黃居士一番話,聽起來使我吃驚!因為我把他看為是個「商人」,所謂佛家知識有限,可他不但懂得佛理,而且還看重「修持」實踐,修密宗、修禪宗、參禪、唸佛,幾乎都懂得。我對他說:這叫做「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在佛經中提到有位「善財童子」,為了追求真理,他到處尋師拜師。在訪師途中,他都有不同的收穫,每一位導師都有不同的教誨,他聽取了,都變成自己內在 的精華,所謂「無所不知」、「無所不容」。所謂「知」,有「外知」、「內知」兩重意義,「外知」是一切外來的知識,它是有限的,惟有「內知」,它是來自內 心的「徹悟」,它是無限的!這種「內知」儒家說「格物致知」。它不是外求的,禪宗稱之為「大徹大悟」!小黃居士從「外知」轉向「內知」一條路上勇猛前進! 相信他去少林寺參訪,必有很大的收獲哩!


不飲酒戒

  禁止飲酒,是佛教「五戒(殺、盜、淫、妄、酒)」之一。佛教認為,酒可刺激性慾,使人邪淫。人飲酒過量易於失控,會犯下種種罪行。從某 種意義上來說,佛教的「不飲酒戒」,對身體健康也是非常有益的,因為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酒精入胃腸道後吸收很快,尤其是在空腹第一小時能吸收百分之六 十,兩個小時便被全部吸收。酒精進入血液中後,均勻地滲入各內臟器官,最後在肝臟中經過一系列十分緩慢的代謝,才可形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據醫生說, 一個人大量飲酒時,肝臟處理不及時便容易引起急性酒精中毒,甚至死亡。據報道,法國每年有四萬人因酗酒而死亡,飲酒使美國工業每年損失二百億美元。在世界 各地都有因酗酒而發生的不幸事故,是非常可怕的,每個國家都有法律約束人們不得酗酒,事實上收效甚微。信佛的人多數能守「五戒」,「不飲酒」者比比皆是, 這是佛教對人類社會有益之處,也可顯示出它超越法律的地方,可惜很多人不能深刻理解。


修行人

  假和尚、假尼姑,在香港、九龍、新界等地時常碰到他們化緣求乞,屢見不鮮,毫不奇怪了。我不時也去深圳一遊,也發現假和尚、假尼姑四處流連,無孔不 入。有一次我在某位教授府上閒聊,突然間有二個女尼敲門化緣,聲稱來自安徽九華山尼庵的,苦訴尼庵年久失修,生活清貧……等等。我一看其形貌,再聽其說話 內容,就知道完全是假冒的女尼。便問:你們真是九華山來的嗎?她倆不約而同地回答說:「我們真是九華山來的,一點也不假。」明知對方是假冒的,我又問: 「已故仁德老法師你們相識嗎?」兩個尼姑故作鎮靜地回答:「我們跟山上的和尚不來往的,跟和尚談話是犯戒律的!」我說:「仁德老法師不是一般和尚,曾任九 華山佛協的會長,沒有一個和尚、尼姑不認識他的呀!」狡猾的假尼姑連聲說:「我們是修行人!」說著臉紅了,快步溜走了。


女生談「禪」

  有一位女大學生對佛學很有興趣,她參加了「靜坐班」,自始至終很用功夫!半年來,風雨無阻,從末間斷,就是面臨考期,功課繁重,她都把一切重擔「放下」!

  有一天,她對幾位同道中人說道:「我習禪的目的,不是為了成佛作祖!」別人問道:「那末你習禪,是為了甚麼?」

  她很直率地說道:「為了求智慧啊!」另外有一位年輕女士問道:「求智慧,不如從書本上去找!又何必來靜坐呢?不看書,怎麼會有智慧呢?」

  這位女大學生蠻有自信地說道:「看書,只能增多知識,但它不是智慧;而知識是有限度的,也有深淺的;唯獨智慧則不然,它給予人一種『悟性』,有了悟性 是通曉一切真實義意,是跨時空的,永恆的!而知識局限性太多了。」大學生這番話使別人聽得如墮入五里霧中,不知所云,甚至認為她走火入魔了。有人將這一辯 論情況反映到到一位比丘尼講經說法那裡去了。這位青年導師說道:「她的觀點並沒有錯呀!完全符合禪的旨意呀!不過習禪求智慧,從方向上來說,是走對了路。 但禪的境界也是不斷提高的,所謂有初禪、二禪、三禪等等,不同的禪定有著不同的禪境,開悟的禪師在禪定中間,也有差別,其智慧也是如此啊!」
 
 
世出世法
◎楊 釗
生意之道

  生意之道在於市場導向、顧客導向,是正道,是長久之道,是生生不息之道。

  甚麼是市場導向、顧客導向呢?曰:以市場為依歸、以顧客為依歸,一切的行為以市場為中心,以顧客為中心,企業的產品是為市場服務、為顧客服務。市場尚 未有的產品,而顧客需要的,企業便要生產這類產品;市場缺乏的,而顧客等著要的,企業便要生產這類產品;市場已經有的,但是在質量上、價格上、設計上、服 務上,能做得更好的,企業便要走這樣的路子。所以經營企業的一句名言曰「顧客永遠是對的」,只要確立這樣的宗旨,以顧客為老闆,時時為顧客著想,這樣的企 業,才會越來越興旺。

  市場曾流行的「推銷導向」、「設計導向」、「質量導向」、「價格導向」、「服務導向」以及現在流行的「超值導向」,都是按照不同的時期,顧客不同的需 求而產生的,如果這些導向不植根於市場,不植根於顧客,到頭來肯定是不成功的或者是失敗的。例如:請一個肚餓的人吃飯會受歡迎,而請一個剛食過飯的人食 飯,則令人受罪。

  但是,市場上的教條主義實在太多了,大多數的人執著於前人的成功經驗便以為是靈丹妙藥。以為「推銷導向」是成功的案例,便拼命做宣傳,賣廣告,又或聘最好的推銷員推銷,但是由於不注意產品的設計是否流行、質量是否過關、價格是否適中,結果還是一敗塗地。

  另外,生意上常犯的錯誤還有:「閉門造車」、「主觀主義」。很多時主意來自一時衝動,以自己為中心,從自己的喜好、個性去代替顧客的喜好,一切都是想當然,從沒有由顧客地位想問題,這一毛病看起來荒謬,但在實際中普遍皆是。

  「不計成本」、「叫好不叫座」,沒有計算市場的大小,可推銷產品的數量而投入大量資金,結果產品出來了,但推銷不出去,又或者市場不能承受預計中的數量和價格。例如部份人認為好的電影,未能符合大眾口味,結果以虧本收場。

  「固步自封,不求改進」對於成功的企業如果缺乏總結、分析自己的成功經驗,不足之處,不去反覆實踐,總結,再實踐、再總結……很容易犯上墨守成規,不 能進步。因此,等待它們的,只是失敗的命運。因為市場今天流行的產品,不等於明天亦能流行;今天缺乏的東西,不等於明天也缺乏。

  ……生意失敗的因素也實在太多了!這裡沒法一一列舉。

  人們或者會問,千頭萬緒,生意成功之道,是否太複雜太難呢?

  答曰:難者難,易者易。

  說它難是因為企業經營沒有宗旨,或者宗旨不對,則如「大海撈針」或「緣木求魚」,在木頭裡那來海鮮呢?

  說它易,是因為宗旨對頭,並能堅持到底,正是「方向正確,指日可達。」

  正確的宗旨在於市場導向,顧客導向。

  若能如是信、如是解、如是行,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到底,那有不成功之理。


企業文化

  現代成功的企業,如果時候長了,人們往往會發現它有自己的一套原則和方法,稱之為「企業文化」。研究成功企業的個案,越來越多人認為「企業文化」的重要,對它所發揮的作用也幾乎都是正面的。

  一般的「企業文化」主要是總結和論述「處事」的方法,也就是研究如何把工作做好的方法,其中要點是「憂患」意識,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另外, 要有拼搏精神和認真的態度;這二點也正是香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研究香港成功的地方,絕對不能忽略以上二點。何謂是生於憂患呢?簡單一句話,「就是 每人多走一步路」,自己不只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尚能為別人著想,為別人多做一點工作,為上游部門的同事多做一點提醒、催促的工作,為下游的同事多留一點時 間,何謂是「死於安樂」呢?其表現在「每人少走一步」。也就是自己不能定時、定量、定質完成工作,要別人幫上一把。

  另外,處事方法的精髓是「學習和改善」。

  旭日文化的特點是我們經過二十多年的實踐,經過不斷學習、反覆實踐、不斷檢討,終於總結了我們賴以成功的經驗,並為未來提供了方向。其中不只包括處事 的方法,同時包括做人的道理。其中不只經過了創業階段,同時也經過了守業階段。在守業中,我們不是安於現狀,而是尋找發展,也就是在發展中去守業。鄧小平 所說:「發展是硬道理」,就是這樣意思。在創業和守業的過程中,我們不只探研事業成功的規律,我們也探研了人生的道理。因此,「旭日文化」不只總結了我們 的工作,同時也檢討了我們的人生。所以說「旭日文化」不只是處事的北斗,同時也是做人的指南。要懂得如何「創業、守業」,如何走「人生」的道路。「旭日文 化」為我們提供了一些答案。

  學習「旭日文化」不只能提高我們的「處事」能力,同時能增長我們「待人」的本領,「處事待人」水平提高不只能幫助我們的事業,同時也能豐富我們的人生,不只在公司能「事事順逐」。同時,在家裡能「人人和睦」。

  不要小看「旭日文化」,不要以為「與己無關」,它是我們的良師,它是我們的益友;與它打交道有利而無害,有益而無損。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能覓得良師益友,實是終生幸事。
 
 
佛門龍象 江南高僧
——略讀《茗山文集》兼懷茗老生西一週年

◎俞朝卿

(接上期)

  第二,處變不移,念經作文。

「文化大革命」,國人皆受難,宗教信徒和僧人尤甚。以他們是當然的「牛鬼蛇神」,一開始就在「橫掃」之列。茗山老被「掃」出寺門後,在鎮江被迫遷居三 處,前後十多年,而他的虔誠信仰,堅貞不移、雷打不動。不唯不移,且歷變彌堅。他獨處念(默)經讀經,深夜寫《諸經提要》,直至一九八四年五月始告一段 落。計《法華經》、《地藏經》、《金剛經》、《彌陀經》等提要共九部,合計共一萬二千多字,(P115-138)文詞精練,通俗易懂,好讀好記,實屬悟覺 基礎上之「淺出」傑作。如其中《彌陀經》提要寫成四字一句,四句一段。把西方極樂世界描繪得維妙維肖,栩栩如在眼前,非常引人入勝。還如原南大校長匡亞明 所說「茗山法師在(文革)生活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仍不改其信仰,保持清凈戒體,而且還編寫了佛教《諸經提要》,堅持「受持誦讀,如說修行。」這是極其難能 可貴的,(「序」P2)筆者認為,茗老此舉,不僅是信仰虔誠,道風堅貞的表現,也不僅是好學不倦、陋巷精神繼承發揚的表現,它更是特定條件下,向惡勢力抗 爭的表現,是『柔中有剛』菩提智慧的妙用!無獨有偶。正是上述這位著名的原南大匡校長,在「文革」蹲「牛棚」期間,據說也是取馬、恩全集英文版而日夜朗讀 之。真有點無巧不成文哩!一位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就在魯迅方向指引下,在上海出了名的進步文化人,解放後歷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宣傳部副部長、吉林大學校長的馬 克思主義信仰者,另一位則是三十年代入佛而成太虛大師高足的佛學家、佛教虔誠的篙信者。兩人情況殊異,唯其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均忠誠、堅定於自已的信仰,並 與惡勢力抗爭,則何其相似乃爾!?

第三,弘法護教,重在傳人。

茗老辦僧伽教育,在抗日戰爭期間即積有經驗。這裡所說經驗有兩層,一為如何辦僧教育之工作經驗;二為師承太虛,苦心自學體悟的經驗。以 此,他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面聆趙樸老關於重視培養佛教接班人之詩句:「關心豈限眼前事,啟後宜先天下憂」後,反復吟誦不已。何故?此乃真可謂「心有靈犀一點 通」是也。目睹民國以來佛教之坎坷境遇,又遭文革之大劫難,作為佛界之兩位尊宿大德,能不為佛教之繼承發展作「天下憂」嗎。為此在八十年代初,北京、蘇州 有關寺院分別辦起了佛學院後。茗老賀趙樸老詩句「華嚴閣(焦山)上共籌謀。盛宴從來出鑊鍪」(P328)(意即佛教事業振興要靠年青接班人)已開始實現。 他甚感欣慰和振奮。接著,在一九八二年又在南京栖霞山寺辦起了佛學院。對此。他在一篇文章中興奮地總結其意義時說:「這件事,在中國佛教歷史上,確是空前 的興廢繼絕的大事,在國際佛教界,也引起教友們的親切關懷和鼓掌稱讚,」(P144)此時,茗老身兼隆昌寺、栖霞寺並焦山定慧寺三寺方丈與栖霞山佛學院副 院長等多種職務,常奔被於南京、鎮江之途,為佛教之可持續發展,勞心又勞力!期間,還不時應邀到海外,美、日等國家和地區弘法、參訪或授戒。

(三)踐行慈悲潛(虔)心三學

佛教界,尤其僧尼,普遍有一種觀念,即不行修持參禪,是不能真正體悟、把握佛法、佛學的。看來這是有一定道理的。茗山老既有修持根基。又精研經典、佛學,故前南大匡校長讚譽「茗山法師這樣德才兼備的高僧,在我國現在是不多見的。」(序p2)事實確是如此。

早在一九四七年,茗山老就寫了《我的慈悲主義》一篇近萬字的長文。在文中他說「這是作者十年來身體力行並深深獲得效驗的一個主義」。可見這既是他堅持 修行體悟的經驗總結,也是弘法傳教的又一種方式。他『開宗明義』地詮釋『慈悲』時說『慈』,就是犧牲自己而施與他人之安樂。『悲』就是同情他人而急欲救拔 其痛苦……。『慈悲主義』的意義,就是以慈悲心為一切思想行動的中心指導者,換句話說;就是把我一切思想行動使符合並依歸於慈悲之道。(P89)為免人誤 解,還特別申明:「『慈悲主義』是佛陀的,並不是『我的』,但本文的內容乃敘述我個人實行佛陀慈悲主義的經歷、方便、效驗及解釋疑義,故加以『我的』二 字……。」(同上)自然,這是再明白清楚不過的事!

為了行持這一「慈悲主義」他「自己規定每周星期日為慈心紀念日,星期一為悲心紀念日。牢牢記住那兩天,無論如何,總要做兩件給人快樂、救人苦難的事, 或戒殺放生,或廣修供養……。如此行了兩年,星期日和星期一便成我的歡喜日了。」(P9l)這樣,自定制度,自我督促,感悟行之有效後,還進一步擴展,提 高修行要求:「由此格外加工用行,除於星期日、星期一實行慈悲外,更於星期二至星期六將與『慈悲』有關的喜捨。四攝、六度、五戒、十善、十一善心所、三十 七道品等一切善法,輪流行持,最低限度日行一善。」為了保證「日日自警,日日行持」茗老還就此養成了記日記的好習慣。數十年如一日,直到圓寂才止。正如文 中所說,為了「力行不懈,隨時隨地,盡心盡力、以種種方便,利濟眾生;並以日記記之,考核勤惰。」後來居然做到了「一日不行即一日不能自安,久而久之,習 以成性,自作自受,樂趣無窮」!(均見P9l-92)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他的虔誠信仰、修佛、行持以及修善先修心的赤子之情,人格風範!他在系統介紹自 己「實行慈悲主義的十二種方便」中,(P92-98)我感到以「恆順眾生」、「公而忘私」、「弘揚佛法」等三項,於今更有突出的現實意義。尤其「弘揚佛 法」這一條所述,筆者感到是茗老僧腊七十載,行持一生的心跡寫照。不妨照錄如次:「我學佛以來,精勤研究十餘年(現可說七十年),從佛法裡悟解了宇宙人生 的真諦,使我精神上獲得無窮樂趣,無上安慰。深知佛法的功德利益無量無邊……,只要人們信解修持,決定能得著這些功德利益。所以我不揣淺陋,隨時隨地,喜 歡將自己所體驗、所受用的佛法,以淺顯通俗的字眼,或用紙筆供獻人群,或憑口舌向人解釋,一字一偈,不敢自秘,總願人人同得法樂。同成正覺!」(P97) 何等磊落光明的心胸,多麼令人景仰的高風亮節!這裡不止是介紹「弘揚佛法」的一種方便,且同時透露出,茗老一生持戒修定、由定生慧的信息和樂趣。年青一代 的真誠信佛者,難道不由此深得啟示嗎?當然,客觀地說,茗老的「慈悲主義」在舊社會,從他個人說,是做到了「難學能學,難行能行,利樂眾生,無有疲倦」 的,4但在那種險惡的社會環境下,除了佛門少數嚴以自律、合乎僧格的出家人外,其所能發揮之社會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正如他雖寫了《我們的意趣》,申說 「揚佛教、辦佛刊」(《中流月刊》)的主旨在、「救世濟人」,事實上,那時「濟人」力有限,「救世」更何談?只有到了全國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的今天, 黨和國家提出以法治國,同時號召以德治國的今天,茗老這一奉行一生的「慈悲主義」,才獲有廣泛推行的深厚社會基礎。而且,這一慈悲主義,與當今全世界倡行 的人道主義有不謀而合、異曲同工之妙哩!

茗老潛修三學的成果,也許在他一九八五年所寫《請到佛法樂園裡來》一文中得到更好的體現。他從「人生難得,佛法難聞」破題,圍繞「勤修戒定慧,息滅貪 瞋痴」這一主題,通過、「世法與出世法」的統一,「佛學與現實人生」的統一,「入門(學佛)與深造的統一」等三大問題,結合佛俗二界,特別僧青年中存在的 實際思想和態度,從宇宙觀、人生觀(生死觀)和方法論的高度。通俗生動地闡明了作為一個佛學家的基本觀點。比如,他強調「佛法本是『救世利人』的『主 義』」,並以「不厭生死,不住涅槃」,「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佛家宏願為榜樣,啟發人們說「一般人以為佛學是『出世法』往往生出『厭世』的觀念」,要曉 得佛學談到可悲可喜可歌可泣的事情很多,如果將「世法與出世法打成一片,(按:結合起來之意)自然感覺『到處逍遙』『俯仰自得』『一切無礙』了」。 (P222)針對有人以、「佛法深奧精妙」而畏難退縮時,他以「其實佛學真是最切近事實的。一切現有的人事、生活、思想、主義,以及社會的變革,沒有不 (能?)從佛學裡找出他的根源沿革來,何『深』之有?何『奧』之有」?「只要你得著門徑……慢慢地研究,自然(會)走到……智慧如海、左右逢源的田地的」 (P222-223)茗老就是這樣以長者的身份向後學者循循善誘的。該文在最後總結說:「總之,人生是貴有樂趣的,同時還要求純潔、高尚、圓滿而究竟的樂 趣。世間最純潔、最高尚、圓滿而究竟的樂趣,莫過於研究佛學了。」他就是以此號召世人,尤其僧青年「請到佛法樂園裡來」的。這既是在說法、弘法,又是他自 生研修佛法、佛學的切身體悟。他潛修戒、定、慧三學的最高境界,當如他預知生西時近的一首遺偈所宣示的,《告慰諸弟子》:

秋水魚蹤,長空鳥蹟,
若問何往,往生凈域;
覺而不迷,生必有滅,
乘願再來,何須悲泣?

二零零零年五月廿九日

  由此可見,茗老早年就修行「慈悲主義」潛修三學一生,晚年更為弘法利生、培養「接班人」而奔波於大江南北和海內外。他的一生,真可謂人天師表,智凡共仰;眾生瞻依,緇素同敬。猶如香港佛聯會長、觀宗寺法主覺光大師在一年前的挽聯中所說:

是色是空一塔成碑留焦岳
不生不滅萬字有卷記茗師

二零零二年四月於姑蘇

注 釋:①
4、趙樸初佛曆二五三八年所書條幅。

 
 
遼寧藏傳佛教——惠緣寺
◎果 藏
  月廿八日,有緣參加遼寧省鐵法市調兵山明月禪寺佛像開光暨月照大和尚陞座慶典,諸山長老紛紛前來祝賀。有緣相識亞仁波樂上師,他是惠緣寺住持,並向筆者介紹寺內概況及僧人生活,略述於後。

  亞仁波樂上師說:「弘揚愛國正氣,樹立良好的社會風尚」,這是我們的宗旨,也是我們每個僧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始終堅持上述原則。並以「學識高才能 為人師;自身人正才能為人範」為原則,以強化管理入手,不斷提高全寺僧人的思想素質。寺內僧人都是童貞出家,個個朝氣蓬勃。出家時願力很大,思想活躍,血 氣方剛,修持佛法認真刻苦。成就自己渡化有情,是我們寺內僧人的准則。對此我採取了正確引導和嚴格要求相結合的方法,使我們的僧團更加團結、互助、積極向 上。修行精進,愛國愛教,愛寺院。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一、健全制度

  健全制度是嚴格要求,統一思想,步調一致的最好保證。出家人除了以戒為師之外,在僧團中必須遵守各項規章制度。為了有章可循,我們首先 建立了民主管理組織,並建立民主管理制度。此外,還建立了財務管理制度;僧人常住制度;物品管理制度,大典規約,愛護生態環境制度;入寺須知等。這樣就使 僧人們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這對於凈化心靈,凈化環境,規範行為,示範大眾,起了重要作用。建寺以來從未發生過任何違規違紀的現象。

二、加強學習

  學習是每個年輕僧人的當務之急。一個僧人從校門到社會,再走向僧門,更深奧的佛理等待著我們去研究探討、宣傳和弘揚。現在是知識的社 會,信教的居士們來自各個階層。有干部、職員、教師、醫務、商貿、科技等各界人士,他們有知識性、理論性、實踐性。所以來寺院參學朝拜時,提出許多學習佛 法的疑問和探討。如果僧人只是滿足於一知半解,只能朝暮課誦,念念經文,背背咒語,對信徒們提出的佛法問題不能給予圓滿的解答,那將是我們僧人的失職。因 此,我經常告訴寺內的僧侶們:「我們要有危機感,形勢逼迫著我們要加緊學習。」為此,我們請了漢語老師、藏語和英語老師等。為我們教授英語、電腦等許多知 識。我還經常教導他們一定要珍惜年輕這個黃金時期。要深入學習經藏,精通佛法。人人都要達到能講經說法的程度,就像教師那樣要想給學生們一碗水,自己必須 具有一桶水。由此,在我們寺院掀起了學習的熱潮。為了方便大家學習,我們新建立了微機室、藏經閣。從尖端科學到大乘經典,應有盡有。還增添了電視、 VCD、筆記本電腦、台式電腦。每天抽出一定時間觀看講法的光盤錄像。因此受益很大,並大大提高了僧眾的整體素質。另外,我們還選送了三位僧人在佛教大學 深造,為佛教的傳播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三、團結互助

  加強僧團緊密團結,加強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搞好寺院建設的根本。尤其我們寺院僧人多,而且都是年輕僧人,克服我執、我見,去掉分別心, 謙虛、寬容、大度、平等顯得尤為重要。僧人應作廣大眾生的榜樣,對人友善、團結和睦、友好合作。我們寺院二十位僧人,人人都愛寺院,盡職盡責,認真做好每 一件事。互相尊重愛護,從沒鬧過意見,尤其是我經常外出弘法,應其它寺院邀請參加開光、辦事等佛事活動,幾天乃至十幾天不在寺內,寺內工作照常運轉。僧侶 們都是默默無聞地做事,工作有條不紊,秩序井然。因此,我能安心的離開寺院,放心工作。

  僧團互助互濟形成了風氣,誰有困難都主動幫助。大黑山西倉村管委會推荐來的徐海路先生身體不好,妻子又臥病在床,十幾歲的孩子上不了學,家裡的生活條 件困難。我們寺廟給他安排了適當的工作。捐資捐物,幫助他擺脫困境。另外我們還注重和其它寺院搞好團結,幾年來我們盡力幫助附近和其它寺院開光、做佛事、 互訪學習、濟貧幫困,使我們共同做好弘法利生的工作。由此提高了佛教界的整體形象,並使得廣大有情眾生對我們更加充滿信心。

弘法利生 愛國愛教

  中國有句古語:「家家有佛,戶戶觀音」。而我們出家人的根本任務是續沸慧命,弘揚佛法。堅持不斷地去教化眾生,覺悟人生、明心見性。「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此來凈化人們的心靈,凈化社會,穩定大局,為我國的改革開放做出貢獻。

一、弘揚佛法

  佛教是正知正見,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寺院是弘揚佛法的陣地,僧人又是組織者,宣傳者。把佛法無私地傳播給眾生,這是我們光榮而神聖的使 命。今年六月法會期間,內蒙古,朝陽,北京,大連,沈陽等地的僧人和居士們來我寺參加法會,提出一些深人念佛中的代表性問題,我部一一作了解答,我還經常 不厭其煩地到寺院求法、禮佛、參拜、常住的居士講經說法,並引導他們走捷徑,看破、放下,一心念佛求得解脫成就。使他們堅定了學佛的信心,高興而來,滿意 而去。

  每天來我們寺院朝山拜佛的人很多。為了讓眾生對佛法增強信心,對我們寺院更加了解,寺院除了贈送結緣品外,我們還帶領他們參拜大藏經、參觀微機室、和 寺院的優美環境,盡量抽出時間以善巧方便的方法給他們講經說法,啟發引導他們了解佛教,以更加清凈的身心熱愛祖國,愛崗敬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年來 我寺共接待佛教信徒幾萬餘人。為附近佛教文化傳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辦好法會

  自從惠緣寺恢以來,為了提高佛寺的知名度,滿足信教群眾的要求,每年舉行大型法會四次。其中兩次是「觀世音菩薩禁食齋閉關法會」。閉關 法會上每次授戎、誦經、持咒、拜佛(瞌頭)、講經說法共計六十三小時。使得每位參加「觀世音菩薩禁食齋閉關法會」的信眾們都能夠體驗到同出家僧人一樣的殊 勝感受。雖然一生中信眾們體驗出家生活的時間是短暫的,但法喜是充滿的,法緣是殊勝的,其功德亦是不可思議的!

  「觀世音菩薩禁食齋閉關法會」是眾居士們修行最殊勝,成就最快的一個法門。惠緣寺廣大僧眾為信眾們特別是廣大居士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求得解脫的修行道場,並衷心的祈願廣大信眾們早日解脫成就!

  法會期間還邀請了佛教界有知名度的大德高僧、活佛和法師、政府的高級官員及領導。九八年四月十五日下府惠寧寺法會期間,從承德普寧寺請來了塔日吉德活 佛以及省佛教協會會長照圓法師,為廣大信眾灌頂賜福,講經傳法。同時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也參加並光臨指導。法會開的非常莊嚴隆重。香客及游人達兩萬多人 次,本年度六月十九日,大黑山法會期間,北京藏語系高級佛學院教務長吳活佛和青海省烏蘭縣都蘭寺巴力登堪布活佛光臨,並為廣大愛國愛教的信眾傳法灌頂賜 福。屆時有來自遼寧、內蒙、吉林、黑龍江、河北、北京、天津等全國各地的信眾前來拜佛敬香和普享法雨。法會期間,北票市政府和有關單位領導親臨指導。當日 雖然大雨不停、但信眾們一心向佛的心依然可表、這天香客及游人有一萬多人次。二零零零年六月十九日大黑山惠緣寺的法會,恭請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北京藏語 系高級佛學院院長卻西活佛來寺為廣大信眾灌頂傳法賜福,當日香客及游人近三萬多人次。二零零二年農曆四月二十六日,我寺為了更好的提高僧眾、居士,廣大信 眾的佛教理論水平,特請北京藏語系高級佛學院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天堂寺嘉儀.洛桑公卻三排活佛、四川省理塘縣長青春科而寺雅日.索郎彭措活佛、青海省黃 南州藏族自治州隆務大寺香則.久美成列尖措活佛、青海省化隆縣若素寺主持卡日崗寺黃南海。索南嘉措活佛、四川省阿壩州黑水縣人民政協委員阿壩州黑水縣羅若 寺主持安波格桑白覺絨布活佛、青海省海北州海晏縣麻秀寺嘛爾銼、洛桑雪龍活佛等六位高層次大活佛光臨惠緣寺並主持法會。嘉儀.洛桑公卻三排活佛還為眾居士 講經宏法,利樂有情。

  四月廿九日中國宗教協會理事第四世夏活佛親臨惠緣寺,為廣大僧眾居士灌頂、傳法、賜福,弘揚佛法。還為僧眾居士們慈悲開示,講解佛理,成就度化有 情……!使得廣大僧眾居士們法喜充滿,法會圓滿吉祥!此次法會是我國宗教政策恢復以來東北地區第一次召開的高層次眾多活佛聯合主法的大型法會。

  每年舉辦的幾次法會,我們都重點辦好皈依信徒和授持五戒。並把皈依和五戒的內容、注意事項以及皈依居士必須做到的幾個方面逐條件講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絕不能讓每個居士糊裡糊塗的受戒。


三、扺制邪教

  與人類社會發展背道而馳的「法輪功」邪教組織頭目李洪志秉承西方反華勢力的旨意,一面不停地叫囂「最後圓滿」一面盅惑痴迷者挺而走險, 攪起陣陣毒害社會,毒害人民,毒害國家的濁流。我們僧人心系國運,心系人民。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我們才有弘法利生的好環境。於是我們首先組織僧 人學習報紙,法音等有關批判法輪功的材料,邊學習邊討論,使僧人們認清「法輪功」邪教組織反人類、反社會、反科學的反動本質。當國家佛教協會發出反對「法 輪功」的倡議書時,我們又組織僧團反復學習,提高認識。我們首先帶頭寫出批判「法輪功」的文章,並在全寺做出決定:每個僧人用書信或打電話的方式勸告家人 或親屬不信邪教。同時我們對來寺院朝山拜佛的廣大佛教信眾進行宣傳、勸說和講解。讓所有的人認清「法輪功」的反動本質。宣傳教育廣大佛教信眾,有正知、正 見、正信、正念以及正解。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弘揚正法,確除迷信,崇尚科學。來禮佛敬佛的人應遠離外道邪見,不信奉供養大仙、大神,幫助並引導眾生明白 禮佛,拜佛的目的是聽經聞法,脫離六道輪迴之苦,解脫成就。

慈悲心懷 情灑眾生

  一年多來,我們不為名聞利養,積極參加公共事業和慈善活動。做了許多善事。真正做到了為國分憂、為民造福,廣行慈善、以德服人。多次收 到群眾的表揚信和感謝信,稱我們是「慈悲濟世,奉獻愛心!」這些都給於了我們極大的鼓舞和鞭策。我們全寺僧人心繫災區,支援災區人民。當祖國南方發生水災 時,我們捐資捐物,奉獻愛心。我們還向希望工程獻愛心,幫助可憐的孩子們能夠上學讀書……。上述支援災區,捐資捐物等都是從我們僧人生活費中節省下來的。 我們的生活雖然苦一些,但是,我們想到的是救渡眾生、扶貧幫困、捐資助學、為國分憂、為民解難,我們這樣做再苦也值得!

  我們長年堅持不斷地組織放生活動,讓生靈回歸大自然。教育僧人和佛教信眾養成高尚的慈悲之心。我們從市場上買回龜、蚌、魚、蟹等放回大海江河,同時還買回多種鳥類,把他們放生到山林……。幾年來我們用於放生的資金達三萬多元。

  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為了使我們生活的環境清潔、美麗,我們每年多次組織全體僧人植樹造林和整治環境衛生,清除垃圾及白色污染等,不但使我們周圍環境更加優美,同時也凈化了我們的心靈。

  回首過去,展望未來。我們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離佛法要求、上級領導指示還相距甚遠。尤其是我們地處市區近郊,要想使我們的寺院生活居住環境和周邊 環境整治的更好,還需要我們奮發圖強,繼續努力,建設好雙文明寺院。讓領導放心,讓信教群眾有信心。我們決心從自身做起,從大局著眼。關心社會,支持改革 開放,積極參加社會各種公益活動,大力弘揚佛法,教化眾生。為維護政治穩定,世風純化做貢獻,為北票市的精神文明建設增添光彩。
 
 
淨真法師生平
◎永 惺
  真法師生於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十六日,俗姓屈,原籍遼寧省遼陽縣人氏,十六歲在棲雲寺出 家,廿二歲在長春般若寺受具足戒。一九四八年隨定西老法師來港,同寶燈、永惺、聖懷等諸師在華南佛學院三年畢業,後在定西老法師弘願下與永惺、聖懷,達成 諸師同創東林念佛堂。師幼具慧根,修兩個般舟三昧,深得倓虛長老贊歎,得天台宗正法第四十五代。於二零零二年九月三日在六任方丈期內積勞成疾,捨報歸西, 圓寂於方丈室內,世壽七十七歲,戒臘五十五年,僧臘六十一載。

  淨老一生教演天台,行歸淨土,歷任香港佛教僧伽聯合會副會長:六任東林念佛堂住持及東林安老院院長等職。在方丈期內建樹頗多,有修建東林念佛堂大悲殿 及五觀堂等;在弘法利生方面不遺餘力,曾多次在香港大會堂及道慈佛社等處主持講經弘法大會,及多次參與香港佛教聯合會每年清明思親法會大壇主壇,普渡有 情。並用十年心血完成六十萬言之《楞嚴經講義》此書將於近期出版流通。長老一生念佛,度生無量,道高德眾,實為大眾楷模,佛門龍象。
 
 
淨真法師圓寂
讚頌法會封棺法語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 覺光法師

定公南來創東林
教演天台闡宗風
華南學院僧才出
諸賢後繼奏前功

  古曆七月二十六日,教界大德淨真法師涅槃示寂。今八月初九舉行告別、荼毘,同眾仰懷德範,組成讚頌委員會,助念送行竊維法師。生自遼寧屈族,幼具聰 慧。及長即本佛志,十六歲在棲雲寺出家,隨後在長春般若寺受具足戒,一九四八年跟從定西老和尚南來香港,於華南佛學院潛修佛學,三年畢業後,在定老開山東 林念佛堂,精勤辦道,得倓虛、定西兩老嘉許,傳法天台正宗。法師本其洪願,數十年來,講經說法二著書立論,從未少懈,而參與僧團,弘興佛教,不遺餘力。歷 任香港佛教僧伽聯合會副會長、香港菩提學會副會長、香港佛教聯合會名譽顧問等職,更在六任東林念佛堂住持期中,獲有大護法及善信等眾支持、集鉅資重修東林 念佛堂、大悲殿、五觀堂諸建設,成就斐然,各方共仰。法師覺行圓滿,趺坐示寂,有戒臘五十五年、僧臘六十一年,世壽七十七歲,來去自在,悠然洒脫,但以音 容縈繞、法德猶在、海眾緬懷,均殷望法師乘願再來!際茲封棺一句道:

法輪轉動永不停
寂滅人去總留聲
經籍文記靈光耀
乘願再來度有情

封!

 
 
祭 文
◎聖懷法師 讀

  維 佛曆二五四六年壬午八月初九,大德比丘上淨下真法師舉殯荼毘之辰,讚頌委員會主任委員釋覺光、副主任委員釋永惺、釋智梵、釋聖懷、釋智開等佛教同人以齋供花果致奠於靈前曰:

伊維法師 教界龍象
本籍東北 駐錫南方
披剃棲雲 具戒般若
華南修學 勤事東林
倓老定公 心許傳人
天台衍肇 弘法利生
著書立說 講筵不斷
重修道場 宗風大展
證果斐然 化緣功滿
涅槃足備 坐化示寂
德音永留 世懷典範
西去見佛 應摘金蓮
傷別導師 眾所依惜
有冀慈愍 再來乘願
敬設祭儀 來格來歆
伏維尚饗

 
 
暑假生活有感
◎香港佛教僧伽學院學僧 般 舟
  港佛教僧伽學院於九月一日正式開學了,下午二時,佛學院例行全體學僧入學註冊及課前教育與互動,副院長覺真、教務長宏明、監學能祥三位法師參加了我們的開學註冊與課前教育。

  副院長覺真法師總結說:(同學們)這個暑假生活過得很有意義,達到了預期效果,是一個文明的暑假、進步的暑假、愉快的暑假。首先暑假中補習英語、電腦 兼及中文。同學們刻苦、勤奮,考試成績顯著提高,進步很快。第二,真正融合適應了香港社會,集體出外參訪,參觀、參加各項活動,同學們講文明,講秩序、守 紀律。第三,對學院生活已能適應,上殿,過堂,和合共住,彼此關心,認真遵守學院的各項規章制度,讀書好學的風氣正在形成。

  接著教務長宏明法師及監學能祥法師都給同學們作了重要開示……

  回顧三個月來的香港生活,對我來說從認識上,思想上,生活上都是很大的改變。首先是認識上:在來港之前,對僧伽學院環境如何?教學設施如何?師資如 何?教學經費如何?學僧生活如何?一無所知。來港之後,這種真實體會使我有了重新的認識。香港佛教聯合會對我們來港全體學僧給予了充分肯定,院長覺光長老 創辦香港佛教憎伽學院以及對全體師生的關心令我們感動、感恩。這使我認識到學習不是為自己,更是為了一個無言的誓言。看當今佛教的發展,有可喜之處,也有 不如人意處。但如何改變現狀以及把佛教推動起來,走向人間,走向世界,這就需要有志之士,而僧伽學院創辦就是為了培養堪當大任的僧才。第二在思想上,我不 能說自己有一個遠大的目標,但我有十足的信心,我會努力要求自己,既已出家,務重僧本,遠離名利,清淨自在。第三在生活上,記得八月六日,我們曾同學同教 於福建佛學院現今留學於日本名古屋正念大學的道偉學友,從日本回國專程轉道香港來看望我和法輝、賢晃。在彼此交流中,他談到他初到日本的體會,語言不懂難 以溝通,異國他鄉孤獨寂寞,那種牽掛與思念也曾使他萌生棄學回國的念頭,但一想赴日之不易,加上留學經費的昂貴等,使他信心多於困難,發心多於憂愁,努力 多於放逸,每日禮佛求加持,現在可謂一帆風順,心無牽掛了。他問我生活如何?我如實相告,最後我說,無論到哪里,首先是身安,心安(身無病適應環境,心念 道,務忘本),然後能遵守集體生活,這就足矣。我認為來港學習首先是生活要能適應,其後有一個端正的學習心態,這就能大步前進了。

  三個月來,我們除了上課外,學院更安排了一系列課外活動,參加迎「香港回歸(五週年)祝祖國繁榮昌盛」的七月一日法會活動,香港書展、香港藝術館展、 香港文物展、香港太空展、太平山頂,淺水灣以及志蓮淨苑等諸多香港名勝,從中瞭解到香港的歷史,過去與未來,收穫與感受難以金錢計,亦是言語難以描述的。 美哉,香港!

  開學後,我們還有更多更豐富的教學活動呢!
 
 
太平山頂瞭望
◎香港佛教僧伽學院學僧 道 聖
  次我們觀光的目的地是著名的太平山頂,但是我們並非去享受山水之樂,而主要以參禪體驗外境的感受,而後探求內心的感悟。我以一行二十一人,三個法師,領著諸學僧。

  下了大巴,登上電梯,眼前是一片秀麗景色,山清水秀。俯首高樓大廈比比皆是,頗有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回望山頂,遊人正看著我們,我們也給太平山頂更加增添了一道靚麗色彩,讓遊客的鏡頭也紛紛轉移過來。

  上了暸望台,視野更加廣闊,旁邊也放著幾架「吃錢」的望遠鏡,我並沒有去碰它。只是望著眼前這連綿起伏的山巒,像是駱駝的背,樹欲靜而風不止地舞動著,藏有靈秀之感,令人心曠神怡,真欲乘風歸去!

  轉身向遠,直視前方是一片汪洋大海。儘管桅檣如林停泊著許多帆船,也覆蓋不了烈日下的銀光萬千。然而給我思索最深的就是這海。山和海,都給人時問流逝 的象徵。記得兩年前在五老峰,也登山,也望海,時間已不再。每當下雨時,它迷濛隱去,當雨過天晴時,卻是名故物非了。唐.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 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難道這不是遷流變異之無常的真實流露嗎?實相非相,觀照即得。

  曾經有位文學家,他讀遍了美國所有書店的書,但是當他有一次和朋友在海邊散步,他發出一聲歎息說:「我所學到的知識就像海灘上的一粒沙。」這是我從一個朋友那裡聽來的。如果一個人能看到海的全部,那麼他絕對是一個圓滿聖人,除了是站在海角之外的聖人之外,還會是誰呢?

  而我們就像飄蕩在海面上的一艘小舟,只有把穩舵,找准方向,以精進不懈的毅力,才能駛向解脫的彼岸。歲歲月月不失道心,縱使屬於三界之內的凡夫,也能體悟滄海,跨越滄海,沙與大海,不一不異。這就是我的心得。
 
 
登機之時
◎香港佛教僧伽學院學僧 德 浩
  「人天長夜,宇宙黯暗,誰啟以光明……」伴著輕盈的三寶歌,我們告別了北京開赴香港。大巴飛快地行駛,車內一片歡喜,車外陽光照射著車身,感受到夏的炎熱。

  不知不覺大巴到了機場。候機的片刻,副院長覺真法師給我們作了開示,他講世間有順緣必然有逆緣,一個修道人要做到內境大於外境。要想成就,經受考驗更 重要。聽了老法師的話,我感悟頗深。世間人想望事業有成,必要經歷一番酸甜苦辣,一番波折,更何況我們要研究了脫生死、即生成就的出世大法呢?唐西行求法 之玄奘大師可謂模範,不遠萬里,歷盡艱辛,多次險些送命,終得學成返國。這種為法忘驅、大無畏之精神,值得我們效法。現代人怕困難,怕違緣,怕逆境,但要 知有所成就必經考驗。有小困難、小違緣突破之得小成就,有大困難、大違緣突破之得大成就,古今成就之人無不如此。所以遇困難首先無畏難,不退卻,才可進一 步攀登。再則佛法之博大精深、終極圓滿,無不徹底究竟解析人類之所有迷誤,一切法皆因緣而生。事物有統一的相對性,有正必有反,有對必有錯,這是無法避免 和否定的,讓我們先理解並承認這個事實,就不會怨天尤人,說天不公平之類的話,以至不迷惑、不執著、不生心。老法師的話真可謂一語道破了修道的關鍵,給我 們指明了方向。

  馬上就要登機了,內心油然而生一種激動與不安,是因為第一次乘飛機嗎?也許有一點,而更重要的是此次香港之行,有一種使命感,這是我們僧青年肩負的時 代重任。弘法為家務,利生為事業,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才能弘化於森羅萬象的娑婆世界,以期達到究竟佛果。這是人生重要的一步,是修道的重要一步,是完善自 我、超越自我的重要一步。修行者,前進吧,搭上這波音747,飛向那學修求法的彼岸。
 
 
暑假生活
◎香港佛教僧伽學院學僧 德 超
  院於八月十二日至三十日放假,總計三週。時間雖短,但卻是一個學習的、進步的、快樂的暑假。

  為甚麼說是學習的暑假呢?因我們學僧都來自內地,以前學習英文和電腦較少,故法師、老師不辭辛苦,放棄休假時間,特地為我們補習英文和電腦。經過這段 時間的補習,很多同學英文和電腦都有了進步,因此我們又過了一個進步的暑假。當然我們的進步離不開法師、老師的諄諄教誨。在此向法師、老師道聲:您們辛苦 了,感謝您們的教導,我們從今以後一定精進學修,取得更好的成績來報答您們的培養。並祝您們法體安康,六時吉祥。

  我們不但在學習、進步中度過了暑假,而且又是愉快地度過了暑假。我們在暑假中參訪了博物館。著名景點及寺院道場,每去一處,大家都笑臉盈盈,心情格外 開朗,對各處的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都歎為觀止,尤其是參訪志蓮淨苑,使大家一睹大唐佛寺風采,真是稀有難得。志蓮淨苑也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處。

  八月廿八日,晴空萬里,秋高氣爽,所有同學精神飽滿,懷著激動的心情等待著去早已盼望參訪的寺院——志蓮淨苑。剛用過午齋,大家顧不得天氣炎熱,就於 正午時分出發了,大概過了三刻鍾即抵達該苑。下車後映入眼帘的一幢幢古建築給我極大的震撼,寺院的宏偉古樸,清淨莊嚴,非一般名山叢林之可比擬。一進山 門,負責接待的一位大德尼師,即前來頂禮迎接,令我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喜的是該大德尼師能謹守佛制、遵崇八敬法,在現今提倡男女平等的社會,實在難能可 貴,令人恭敬、讚歎、隨喜。懼的是我等後學比丘,無德無能受大德尼師之頂禮,實在受之有愧,不知要折多少福。隨後她把大家引到大雄寶殿禮佛,又引領到各處 參觀,並為我們作詳盡的解說。使我了知該苑是仿唐建築全是木制結構。殿閣回廊,古色古香,我細心觀察發現,就連垃圾筒也是仿古的。在這裡從外表看不到一點 現代化的東西,但實際又完全和現代化相融合,如空調等看不到,但一進殿內就感到清涼自在,設計的真是天衣無縫。接著參觀該苑主辦的佛學院、圖書館、安老院 等,處處井然有序,管理非常現代化、科學化、規範化。偉哉!志蓮淨苑,一座古今相融合的寺院,一座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相融合的寺院,一座融學習、修持、安 老為一體的寺院,一座現代大都市中使人心靈清淨的寺院。

  短暫而又精彩的暑假生活,很快過去了,但這次暑假生活是我以前所有暑假生活中最快樂的一次,最令人難忘的一次,也是最有意義的一次。
 
 
做好家務
◎香港佛教僧伽學院學僧 慈 本
  天,輪到我值周,望著寮房內乾淨的地面,本想偷個懶,轉念:「積善雖無人見,存心自有天知。」還是認認真真地從頭清理起來,這一清理,光可鑒人的地面,掃出了不少「收獲」。

  淨因法師在佛學講座上,講過一句話:「老師可以教,但接收多少,在自己的創作。」神秀大師早就說過:「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 埃。」這首偈頌更被五祖印為後人用功的好方法。自己在八識田中也曾把這首偈頌翻種過無數次了。可終究是看他人吃飯。可歎啊!寮房的地面,看似乾淨,可積少 成多,不知不覺之中卻蒙塵已久,成為事實了。心地上的塵垢,不也如此嗎?佛法的妙處,不用心體驗,是嘗不到滋味的。

  記得副院長覺真法師,在我們來港之初就講過:香港佛教僧伽學院有幾大辦學特色。第一香港是中西文化的交匯地,對於學僧學習和掌握外語十分有利。第二, 學院設立了先進的教學設備,目的是把學僧培養成能應用現代資訊的僧才。第三,三年的學習之後可以直接報考亞洲第三的香港大學,有機會取得國際公認的學歷。 還會有一些著名學者來院講座。其他生活所需,這裡早已準備好了,就等你們(辦好手續來港學習)了。

  禪宗五祖,曾用只有出自深山的古木才堪為大殿棟樑,比喻過潛修的重要、法師們的話寓意很深。外在的條件,這裡都已提供了,內因就要看我們了。今天,香 港佛教僧伽學院是把我們當成棟樑來培養的。這裡提供了成長所需的一切養料。餘下的,就看我們願力的根,扎得有多深廣了。世間有句話:「要別人尊重就拿出實 力來」!今天,世人對佛教的種種誤解和錯誤認識,正隨著佛教事業的發展而冰釋。社會對佛教人才的需求,和當前佛教人才緊缺的現狀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佛教 急需僧才!讓自己成長起來,是我們首先要做的事!

  古德云:「出家是大丈夫所為,難捨能捨、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千里之行的第一步,我們已經邁出了。有人為我們指引著方向:有人為我們清除前路的荊棘:有人為我們傾注著心血。我們的根還有甚麼理由不扎得深廣呢?心動不如行動!路上的風光,自己走過才會知道……
 
 
希望之旅貴州行
◎雄 雄
  在金風送爽的仲秋時節,香港佛教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許成彪居士,又一如過去幾年一樣,組成浩浩蕩蕩的訪問團,於九月十日出發,為落實和推動助建希望工程小學,前赴貴州的貴陽、黔西、畢節等地。

  自一九九七年前後起,人稱彪哥的許成彪居士,在一個偶然的機緣下,開始了他至今仍孜孜不倦、奮力而為地在中國內地助建希望工程小學的善業。他不但以非 牟利機構——香港佛教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的名義,義務地進行組織、聯繫以及工程監督等等工作,自己也出資助建了多家小學。經過五、六年來的努力,至今已發動 不少熱心善業的教友及朋友捐助,單在貴州省就已助建了希望工程小學二十多家。正因如此,彪哥每年均組團前赴貴州多處貧困落後的山區,進行項目的撿查、考 察、落實計劃或是為已蓋建好的校舍舉行開幕儀式。

  與前幾年的訪問團相比,今年的訪問團有幾方面顯得比較特別。首先是團中有一位出家人慈悟法師,一路上,法師都以慈祥長者及導師的身份,經常為團友們及 莘莘學子進行解惑或開示,使此行更具莊嚴和有意義。二是今年的團友特別多,一行二十多人,有來自商界團體獅子會的多位會友,且更包括電影演員羅蘭女士及電 影界的一些朋友。人所共知,羅蘭姐是影后級人馬,且是電影圈中虔誠的天主教徒,但為推動和幫助貧困的偏遠山區的教育事業,在助建希望工程小學此一有意義的 行動上,為了同一目的,走到一起來了,此真可謂善與人同。再者,是次訪問團的行李特別多,這些都是來自十方的捐贈品,包括毛衣、書包、文具、校服、藥品 等……,除了行前預先寄運到貴州的幾十箱物資以外,就是出發當天所托運的行李,也超重兩倍多,猶幸航空公司的櫃檯小姐,知悉行李都是送給希望工程小學的禮 物時,竟欣然地通過。這可說是得道多助也。

  筆者兩年前亦隨訪問團到過貴州,與這一次訪問比較,感覺相當不錯,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當地的一切,包括社會民生(當然,這是外觀的)以及有關工作的 組織安排以及小學生的教學活動等等,都有明顯的改善;二是香港方面對希望工程的投入和監督工作,也在總結了經驗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黔西行

  由於班機一再的誤點,訪問團所乘的航機抵貴州省的省會貴陽已是翌日早上六時,團友們不畏通宵未眠、舟車勞頓,即馬不停蹄地趕赴貴州西部的山區黔西。

  稍作休息,把早餐與午餐併在一起 草草的吃過以後,即分組進行訪問活動。獅子會的朋友們出發實地驗證希望工程的有關計劃,若認為有需要,會即時落實助建計劃。另一組前往為羅蘭頌恩小學進行開幕儀式。這小學一年前由羅蘭姐助建,如今按時落成,並已招收了近四百學生。

  在黔西的第二天,團友們分頭訪問了幾家前兩年落成的小學,檢查過去兩年來的教育工作是否有所改善。此外,經實地的考察,更落實了綠峰希望工程小學的助 建計劃。此小學由慈悟法師出資助建,法師見到該小學校舍早已坍塌,就是借來用作上課的民居,也是危情滿佈。慈悲的慈悟法師二話不說,確定助建,並即時進行 奠基典禮,法師更是現場洒淨,到來觀禮的鄉親,莫不為自己的子弟將有讀書的校舍而興奮激動。

  為了希望工程小學有良好的師資,訪問團每次到貴州,都不忘到師範學院去探訪那些未來的老師們。晚上,我們走訪了有千多名學生的黔西師範學院,並對三十 位有經濟困難的同學進行慰問和資助,當然,更重要的是鼓勵同學們學成之日,回到自己的家鄉,安心做個鄉村老師,為鄉里子侄的教育作貢獻。

  當天晚上,訪問團的部份團友起程,往貴州更偏遠的山區城市畢節市進發。


畢節行

  畢節市,一個位於貴州西北接近雲南與四川交界的地方,這裡風光明媚,只可惜地少人多,生活困頓。然筆者所見,猶幸這裡的政府組織生機勃勃,因此整體提昇與變化也比較大。

  在畢節市的五天行程中,訪問團可說行色匆匆,席不暇暖。在市政府團市委的協助及陪同下,每天坐著麵車,車後載著香港各善心人士及團友們捐贈給小學生的 文具、毛衣等禮品,清晨出發,顛簸在山野之間,經常是三、四小時的車程,才扺達一所建於溝谷之底又或是高坡之上的學校。晚上返抵下榻的酒店,最早的一天, 也是晚上十時多。

  和黔西一樣,訪問團除了走訪前幾年所助建的多所小學,和師生們敘敘舊及檢討一下工作以外,還先後為兩家新建成的小學開光。其一是建於大河鄉的葉有希望 小學,該小學是葉有居士的女兒,為報謝其母教養深恩而以其名義助建的;另一所是由團友鍾美霞居士為紀念其外祖母而助建的梁玉希望小學。兩所新建的校舍窗明 几淨,小學生們的學習環境有很大的改善。小學生們夾道歡迎,鄉親們更是倒茶送水,熱情地到來參加開幕的儀式。鞭炮過後,奏樂昇旗,主客分別發言,鼓勵小朋 友們努力學習,天天向上。在整個儀式中,最令人動容的,是慈悟法師的開示,她更引導小朋友們唸誦佛號,雖是一句阿彌陀佛,但已是種下善根,一唸三千,福田 廣種。

  經過一再的研究和實地考察後,訪問團在畢節市確定了兩項新的助建項目。其一是釋慈悟希望小學;另一間是梁鴻福希望學校。前者校舍早已倒塌,幾百個小學 生分別在民居上課;後者是大屯鄉的中心學校,校方把初中的學生安排在兩面通風的鄉祠上課,矚目所見,令人動容,因此當下即落實助建,慈悟法師又是一番洒 淨,並祝頌學校修建順利、早出人材。

  據團長許成彪居士表示,過去幾年,佛教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在貴州的希望工程項目中,對師範學院的貧困學生資助,只是集中在黔西一地。如今考慮到建在畢節的希望小學日漸增多,因此,是次訪問團也應該做做當地師範學生慰問工作,好使將來有好的老師在教育崗位上發揮作用。

  在八天的訪問過程中,團友們不忘到寺院上香和供僧,在當地市委負責人的引領下,專誠到去年訪問團曾到過並捐資重修的靈峰寺;此外訪問團也曾在半路上停 車到過一所修築在深山的觀音廟進香。由於時間所限,有一些很有名的古剎,這次都不可能安排前往了,但即便如此,團友們仍感到行程充實、法喜充盈。
 
 
世界佛教動態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東蓮覺苑佛學學術講座系列2002
主題:佛教與中國文化

  日 釋氏振法鼓於天竺,夫子楊德音於鄒魯,兩個思想巨匠,在東方兩個文明古國的宗教、文化史上,都開創了一個新的紀元。兩漢之際,佛法東漸,東方兩大文化系統 之間開始了一場歷時久遠、影響宏闊的文化大交融。那麼,中國傳統文化究竟怎樣影響於佛教,使佛教逐漸走上一條本土化的道路?另一方面,佛教又是怎樣反過來 影響中國傳統的學術、文化?針對這些問題,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將舉辦「佛教與中國文化」系列學術講座,恭請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等一批專家、大德,就此問 題發表專題講演,歡迎學界同仁、四方同好,屆時光臨。

  如欲參與此講座系列,請填妥附載之回條,傳真致本中心預留座位;萁他講座則以先到先得之形式入座。查詢電話:2859 2848(李小姐),傳真:2549 3040


靜安寺金佛工程緣起
◎住持 慧明

  婆 眾苦,言語萬千難可言狀;聖境諸樂,口說百劫豈能窮盡。仰唯世尊出世弘化,悲憋群生,誘導迷津,使諸世間有情聽聞法音,暗室得燈,苦海獲舟。冥冥長夜捨佛 陀豈睹光明,滔滔苦海棄聖教難登彼岸。因緣未具,佛出世間,吾等卻沉淪三塗,大覺涅集,我等仍流轉六道,暫寄人生,不知因果,四聖六凡,凡聖異途,汗顏往 昔作惡造業無始輪迴。今方微覺,雖覺未固,往業重障轉復現前,還以六道為家。偶作人天善業果報福業之舉,不離三毒貪瞋痴念,縱因福業偶居諸天享樂,不兔墮 落三途受苦無窮。處三途不思出離,處人天長想安逸,處八苦煎熬反以為樂,未知六道無一樂所,正所謂:「三界無安、猶若火宅。」《法華經》日。「眾生沒在其 中,歡喜游戲,不覺不知,不驚不怖,亦不生厭,不求解脫;於此三界火宅,東西馳走,雖遭大苦,不以為患。」唯佛世尊為眾生慈父,發弘誓願,願拔眾生苦難, 施予無量無邊諸佛智慧之樂而令游戲,方便引渡使諸眾生得出三界。

  《佛祖歷代通載》曰:「世尊成道八年上忉利天為母說法。經九十日。優闐國王思慕如來。命大目連 及毗首羯摩天化為匠人。詣天宮摹佛相好。以栴檀香木刻像供養。既而夏滿下降中天。王及大臣及國人民同往迎佛。其像騰空向佛問訊。佛為摩頂受記曰:「我滅度 千年以後,汝往震旦廣利人天。」由此可知,佛雖滅度,睹像猶佛無異,聖凡雖殊,其性無差,唯眾生根器利鈍差別,亦乃眾生執著表相幻見,實不足以此為慮,見 像起念,隨念修行,行至無念,與佛無異。雖不睹真容,行作佛事,即佛弟子,必當見佛,必當如佛,必當成佛。《圓覺經》曰:「若佛現在當正思惟,若佛滅後施 設形像,心存目想生正憶念,還同如來常住之日。」

  教自天竺,印度古來皆以石、金屬等為主要用材造立聖像。靜安常住千年古剎,晉時石佛浮江,石缽 現瑞,時遷世易,石佛、石缽皆無從得見,而今適逢寺宇重建之時,化緣十方善信,集眾廿萬心願,欲募捐黃金兩噸,鑄造本師釋迦如來聖像一尊,敬以聖像化導塵 世眾生,回心向善,回小向大,回歸本性。凡有意捐獻者,一枚戒指、一條金鏈、或是金塊、或是寶石、或是錢款等等,不論多少,不論大小,一片心意為上,定當 功不唐捐。來日金佛鑄成,見佛身巍巍,中有汝等奉獻一份,定當意樂無窮,余有見者,即會贊嘆汝等功德,定當心生希有,自是發心布施行善功德。如是致達行化 功德,其利彼此,以致將來眾生,金佛之舉亦可日圓滿僧家上弘下化之願矣,祈禱十方諸佛菩薩、護法龍天佑成是願。誠祈十方大德善信隨喜發心,以此功德,必將 攝入無邊功德海,圓滿自他兩利、世出世間之事業。

居士獻一份心意
僧人滿一個心願


浦東蘭若展新圖
——法華學問寺和大熙法師
◎妙 權

  月 二十四日(農曆八月十八日吉辰),天朗氣清,眾多佛教信眾和香客早早來到浦東法華學問寺,急切翹盼他們心儀已久的事——法華學問寺諸佛菩薩聖像開光典禮, 稽首禮諸佛,虔誠獻香花。十時,由上海市佛教協會副會長、上海佛學院副院長、真如寺住持妙靈法師主持開光儀式,法會莊嚴隆重。大熙法師擬在浦東新區辟建具 有新前年風格的道場的弘願。又邁出了可喜的一步。我們謹向大熙法師合十致敬,祝他弘法如願,利樂有情!

  五年前,讀《上海佛教》,得悉大熙法師在龍華寺華林丈室「接法」,成為明暘法師所傳曹洞宗的法 裔,方知其人。某老宿告訴我,其人為一年青有為的法師,現住持川沙長仁寺,勤讀善畫,深諳禪理。不久,有緣識荊,隨那位老宿驅車川沙的鐵沙古鎮。經過河道 邊的曲徑小街,來到古樸的長仁寺中,見到了心儀已久的大熙法師。法師屬龍,是年三十有四,廣額豐頤,風神俱茂。他在那間小而雅致的丈室中款待我們。俗云: 「室雅何須大」。況且大小隨心而轉,本無障礙。有道心必須有道場,有道場必有道眾,事屬可驗。主賓席地跏趺,擁几而坐。師善茶道,取出珍藏的名茶,沏茗共 飲。不意於此,得「茶禪」遺風。於是聯想到,唐代詩僧皎然善於烹茶,多詠茶之什:趙州和尚一句「吃茶去」話頭,直截痛快。言談之次,我覺得大熙法師既有禪 者風度,兼具文士雅量,在青年法師中應屬難得。就在這天,我初聞辟建法華學問寺的設想,也獲知法師正在為此而竭力。匆匆近午,法師招待我們午齋。其中的南 瓜飯,別具田家風味,食畢齒頰生香,令人難忘。

  在交往中,我了解到大熙法師籍粵,遷蘇,生滬竟與我相似。大熙法師自幼親近文壇耆宿鄭逸梅、徐 碧波,精文史,喜收藏。乃祖信佛,是以善根相繼。他自幼好游名山精蘭,得其熏陶,以添孟夫子所云「浩然正氣』。少年時代,相繼皈依鎮江茗山、龍華根造兩耆 宿。歲次丁卯,法緣成熟,於福建莆田廣化寺披剃;庚午年,於上海龍華寺明暘法師座下受具。依止湛然水月大師,其後多方參學,「增益其所不能」。他又是一名 藝僧,轉益多師,少年時曾從「紅頂商人」胡雪岩之孫胡亞光和西冷石伽老人學書畫。又從林友仁教授學古琴。因此,他琴棋書畫都達到一定的造詣。法師善寫墨荷 清蓮,於平淡中透見禪意,自號「蓮庵」。蓋蓮花,儒家喻如花中君子,也與他推崇天台圓教有關,所謂「妙法蓮華」是也。

  法師數年來殫精竭慮、全力以赴的重要事業是在浦東興建「法華學問寺」。名稱很別致。寺名「法 華」者不少。多指天台家的「講寺」。法師顯密並舉,又推崇日本所傳的天台系密法——台密。法師說,寺成之後,以弘揚台教為主。至於以「學問」名寺,人或不 解。法師在《法華學問寺興建緣起》一文中指出:「學問寺在宋代即有建立,它明顯揭示重在佛教文化的探究,有別於普通的佛教寺院。」此外,藏密寺院中亦有 「學問寺」,不但研究顯密,而且研究天文、醫學等,法師以學問僧自勉,學問僧辦學問寺,貫通顯密,融會禪教,更衍「學問」而廣之,梵音、茶香、詩詞、書 畫……均可怡情適性,淨化心靈,造福人群。「法華學問」四字,深且廣矣,與一般寺院相較,可謂「共中不共」。

  法華學問寺原於千禧年春規劃建造於浦東一座明代佛教道場舊址,兩年來屢遇重大市政工程,數移寺 址,今春復遷於原為祭祀黃道婆之祠的舊址,就數楹破屋,略加修葺,初具寺貌。佔地約八畝,不算很大,北寬南窄,藏風聚氣。法師《法華學問寺緣起》謂:「該 寺參照唐代佛教建築揉和現代藝術而設計建造,為具古今文化、城市山林特色之佛法修學道場。」該寺在建築上最大的特點是兼容中軸式和自由式這兩種風格,而為 園林式的高雅寺院。兩年前,大熙法師從川沙長仁寺移錫法華學問寺,寺離我家很近,步行僅一刻鐘。我與太太有晚餐後散步的習慣,有時候就逛到法師處小坐,這 樣,我與法師就有了更多見面的機會,我的太太也常到寺中隨喜幫忙。我出於職業習慣,常與法師談論佛教書籍的編輯出版事宜。當然,更多的話題是有關法華學問 寺的規劃和前景。法華學問寺是別具一格的高品位的寺院。在浦東開發的熱潮中,它的問世將給海內外的善信以莫大的精神慰藉。


青龍寺地藏殿定制記

  浦古剎青龍寺,始建於唐天寶元年,源遠流長,至今已逾千年。古寺規模之大、藏經之豐、名聲之盛,曾直追靜安、龍華。然歷經兵燹水蝕、人災天禍,古寺屢建屢毀,塔歪樓倒,藏經佚流,殘院垣壁目不忍睹。及上世紀末,經政府扶持,並賴十方信眾善助,古寺得以重煥生機。

  法師光云,潛心佛學數十年,深諳佛理。自任監院始以弘道建寺為己任。講經解惑,廣傳佛義,克勤任怨,報恩佛門。善男信女奔走相告,隨緣善助,莫不踊躍。古寺又見規模,年年新意。今秋又措資塑地藏殿,供奉菩薩以謝諸多信徒。

  殿分二樓。正墻及兩側遍置佛龕。一樓九層計一千一百八十八座,二樓八層計一千零八十八座。一佛 一龕,蔚成規模。而每一龕前置紅色長明燈,以喻永遠。殿中央有漢白玉佛三尊。中間為地藏菩薩,佛高二.七米,底下蓮花座,高○.七米。兩側為佛門弟子閔 果、道冥,各俱法象。殿頂以繪彩玻璃框格,輔之燈光透亮。中央置大吊燈,光線明暗吻合,殿樑繪彩,濃而不俗,整體景觀華而不麗,更兼佛龕以高分子材料組 成,現代設計與佛門意境渾然一體,為滬上寺廟所罕見;環境、意境、心境、面面俱到,創廟宇建設之新風。

  建殿以來,信徒雀躍,口傳耳聞,奔走相賀。頂禮膜拜,莫不肅然。皓首蒼顏,稚子頑童,入得殿 內,虔誠有加。或自願供認,或代人許願,感佛恩浩蕩,悟因果善心,借一方寶殿念心之所願。向佛向善,養身修心。道義遠播而信徒日增,香堆几案而福澤四方。 古寺又添一景,佛義更得人心。

  既弘佛門,又蓄民心。地藏殿塑造要旨可斑窺,是為記。

  滬上 賢名謹書辛已年秋


舟山市領導和普陀山人民
祝賀戒忍法師當選
中國佛協副會長
◎張明華

  月十四日至廿一日,中國佛教協會在北京召開第七次代表大會,會議推舉產生了中國佛教協會第七屆理事會。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浙江普陀山佛教協會會長、舟山市政協副主席戒忍法師當選為第七屆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這一喜訊從北京傳到舟山後,舟山市領導、宗教界人士和普陀山人民感到十分榮幸。九月廿三日,普 陀山管理局舉行了歡迎會,熱烈祝賀普陀山佛教協會出席中國佛教第七屆代表大會代表團凱旋和戒忍法師當選中國佛協副會長。舟山市政府副秘書長、普陀山管理局 局長蔣寶華帶領局機關有關處室同志參加歡迎會。舟山市委姚志文副書記、市政府周偉江副市長、市政協副主席兼市委統戰部部長蔡福根、市政府副秘書長張明、市 委統戰部副部長兼市民宗局局長劉達忠、市旅游局局長薛劍平等領導專程從定海趕到普陀山迎接戒忍法師一行凱旋。

 
 
香港大學成立本港首所佛學研究中心
  港大學成立本地首所佛學研究中心,並於今日(十月七日)舉行開幕典禮,主禮嘉賓包括董趙洪娉女士和校長徐立之教授。

  港大佛學研究中心的成立,全賴旭日集團及東蓮覺院慷慨捐助。新中心希望能為佛學研究提供穩固的教研基礎,將佛學有關理念與其他學科加以整合,包括教 育、心理、社會工作、健康護理等範疇,將佛理應用於現代社會環境。中心於去年起為本科生開辦課程,以基礎佛學理論及佛法的實用作為重點、今年起,中心開辦 佛學碩士修課課程,讓大學畢業生有機會深入認識佛學,加以研究。

  開幕禮其他嘉賓包括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大師、饒宗頤教授、東蓮覺苑副主席許羅佩堅女士、旭日集團董事長楊釗博士等。

  如有查詢,請與香港大學外務處梁寶璐小姐聯絡,電話:2859 2600。
 
 
 
 
 
 
 
  返回
 
 
 
 
 
 
  Copyright © 2024 香港佛教聯合會 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版權所有 歡迎轉載 並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