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刊物出版 > 香港佛教月刊  
 
 
香港佛教月刊
 
 
 
無標題文件
香港佛教月刊537期
2005年2月出版
 
目錄
 
 
編者的話
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
遴選大會
佛聯會二○○三年至二○○四年度
遴選會員大會
會長覺光法師致詞
遴選會員尋常年會會務報告 ◎黎時煖
修習禪法
以「絕滲漏,無走作」為禪修的標準 ◎陳永成
大德風範
林子青與趙樸老的因緣種種(上) ◎林志明
緬懷高僧
僧伽典範,四眾導師
——茗山法師做人與做事的啟示
◎夏和生
人間佛教
尸舍婆林菩提葉 ◎李家振
健康飲食
愛惜生命 注重飲食 當心陷阱(下) ◎新 知
隨筆禪話
堅持戒律 ◎秦孟瀟
世出世法
認真發展龍頭業務 ◎楊 釗
慈輝光芒耀遂川 ◎林子釗
歲晚探親 ◎慧 梅
現代宗教
如何理解當今宗教 ◎周博汶
文化交流
難忘的中日佛教人士友好會晤
——南京毗盧寺萬佛樓落成盛況略介
◎傳 義
佛教文化
論佛教文化對我國茶葉發展的作用(下) ◎沈佐民
學僧園地
道由心悟 豈在坐也 ◎慈 本
弘揚仁愛 造福社會 ◎般 舟
佛教動態
佛聯會第五十一屆董事及顧問芳名台銜
世界佛教動態
 

 
編者的話
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

 ○○ 四年十二月廿六日,印度洋東南亞地區發生了震撼世界巨大災難!在轉瞬之間,約有十六萬人在海潚和地震中喪生,上百萬災民流離失所,災情嚴峻。引起不少國家 極為關注和援助,紛紛捐災金和藥物及急需要的糧食和物資。香港多個志願團體發起賑災援助,其中有六大宗教組織和香港佛教聯合會,亦分別在短時間內,即時撥 款一百萬元經香港紅十字會,協助救援災民。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 覺光長老在支票交收會上表示:救災如救火,刻不容緩。本港佛教界各道場及時為災難中亡者舉辦超度法會,並積極參與募捐,覺光長老呼籲全港寺院、精舍,佛教 學校學生、家長、教師,以及佛教徒,鼎力支持,共襄善舉。數日內,全港善長仁翁共捐助災金將近五億元。正如佛經云:「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充分顯示了香 港人有愛心、有慈悲心!

  經云:「慈能生樂,悲能拔苦!」佛家一直倡導慈悲為懷的大乘濟世精神。觀世音菩薩,就是發揚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咸的化身,觀世音菩薩與東土眾生特別有緣,所謂:「家家念彌陀,戶戶念觀音」。觀世音菩薩救苦,凡是有求觀世音菩薩,如磁鐵相吸,一定感應道交。

  凡是真正皈依三寶的 佛弟子,一定要遵循佛陀的教誨,所謂:「依教奉行」。這些認真實踐的佛弟子,與世俗人大不一樣,具有最崇高的人格,持「五戒」、修「十善」、更以「六度」 為修持的目標,發揚「四無量心」大乘精神。這些佛弟子歷代都出現過,在佛門中那些大師級的高僧,宛似觀世音的化身,在俗家信佛弟子群中,也不泛其佼佼者。

  懂得佛法的人,最根 本的是懂得因果循環的道理。所謂「如是因,如是果」。世上很多,很多的人,不相信因果循環的道理,由「無明心」,起惑,造業,生生世世在六道輪迴中流轉不 息,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經云:「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在人群中,有享樂的人,也有受苦難的人,苦與樂境遇,千差萬別,這些「樂」與「苦」是從哪裡 來的呢?

  經云:「欲知過去世,今者受者是;欲知未來世,今者作者是。」這揭示了宇宙間著一條千古萬代不變的因果律,它構成了人世間彩色繽紛的現象。

  還有一點須要闡明的,人與人之間種種差異,其中有「共業」與「別業」之分,如果須要深一層理解奧秘和究竟,祇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了。目前,發生的海嘯和地震的巨大苦難,這是一種自然界現象,它到底蘊藏著甚麼呢?

 
 
佛聯會二○○三年至二○○四年度遴選會員大會
會長覺光法師致詞

諸山長老、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香港佛教聯合會在今天舉行二○○三年至二○○四年度遴選會員大會,得蒙各位會員出席,謹表歡迎。今天大會議程除報告一年會務情況外,還包括選舉下一屆新董事,通過二○○三至二○○四年度核數師報告,亦有賴各位共同策進。

  本會自創立到現在已有五十九年,在歷屆董事會辛勞策劃,會員四眾同人鼎力支持下,各項會務得以穩步擴展,與時並進,所提供的醫療、教育、及社會服務趨 向多元化,深受各方人士讚許。自香港回歸祖國以來,香港佛教更呈現一番新面貌,隨著佛誕公眾假期自一九九九年開始實施,佛教在香港的社會地位大大提昇。

  「佛誕公眾假期」到今年已是第六個年頭,香港佛教團體除在港九新界各區分別為市民舉辦多項精彩慶祝活動外,並為求佛力加被,祝願國家昌盛,香港繁榮安 定,人心向善,社會祥和。本會在各方協助下,成功向國家申請獲批准迎請「佛指舍利」及二十餘件稀有之國寶文物蒞港供市民瞻禮,由五月廿六日至六月四日一連 十天,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五樓舉行「慶祝佛誕 – 香港佛教暨各界迎請佛指舍利瞻禮祈福大會」,是次活動承蒙香港特區政府及中央有關當局全力支持,同時香港大公報和鳳凰衛視亦予以鼎力幫助,因而得以實現。 如此龐大規模的國寶聖物一齊出境展示,這是國家史無前例的安排,可稱千載一時盛事。經過十天大會期間匯聚了百萬名香港及世界各地的信眾虔誠禮佛,儀式隆 重,盛況空前,在香港佛教史上創下了最光輝的百萬人瞻仰佛指舍利的盛會紀錄。

  面對著時代的轉變,本會配合發展,採用多種形式推動弘法工作,諸如舉行佛學講座以傳播教義,出版「香港佛教」月刊、「佛聯匯訊」、統籌佛教坊書展,透 過電子媒介宣傳本會工作,設立弘法使者獎學金,培養在學青少年,從事推廣佛教事務。對外事務方面,不斷加強與國內外佛教團體的聯絡與互訪。

  隨著香港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轉型,各項會務的發展必須與時代社會並進,本人深切盼望各位董事,各位會員能一體為佛教服務的熱誠,通力合作,幫助推動會務,使各項工作能得到順利完成,為社會作出更多貢獻,最後本人謹祝在座各位福慧雙修,如意吉祥。

 
 
遴選會員尋常年會會務報告
◎黎時煖

會長覺光法師、副會長永惺法師、副會長林漢強居士、各位法師、各位同仁、各位居士:

  本會今日舉行二○○三年至二○○四年度遴選會員尋常年會,多謝各位撥冗出席,謹將會務工作報告如下:

  本會除倡弘佛教信仰外,並推動慈善事業以福利大眾。過去一年得到四眾同仁鼎力支持各項會務得到順利發展。

一、弘法活動:

  1、今年五月廿六日至六月四日一連十天,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五樓舉行「慶祝佛誕––香港佛教暨各界迎請佛指舍利瞻禮祈福大會」。大會邀請到全國政協副 主席中央統戰部劉延東部長、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國家宗教局葉小文局長、中國佛協會長一誠大和尚、中聯辦王鳳超副主任,擔任主禮嘉賓,除「佛指舍利」 瞻禮和「文物展覽」開放,此外還有多項佛教典禮和佛學講座等等。十天大會期間匯聚了百萬名香港及世界各地的信眾虔誠禮佛,儀式隆重,盛況空前。

  2、其他弘法活動包括舉辦清明思親法會、道場探訪、各項佛學講座、與其他佛教團體合辦「香港書展佛教坊」。每月放生會及一次大型海上放生活動、深圳弘法寺一日遊、及定期出版「香港佛教」月刊和佛聯匯訊等,弘揚佛法廣結善緣。

二、教育服務:

  1、全港佛教中學第二十屆聯合運動大會,於二月十三日及二十日在大埔運動場舉行。共有十八間佛教中學參加,得蒙香港警務處處長李明逵先生蒞臨主禮,致詞及頒獎。

  2、會屬小學及幼稚園聯合畢業典禮於六月二日圓滿舉行,典禮熱鬧而隆重。

三、醫療服務:

  1、醫院服務水準一直得病人稱許,佛教醫院為九龍中聯網的一份子。院方一直積極改善設備與環境,為病人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2、因應醫管局總部與「心靈綠洲」(個人成長及危機處理中心)的倡議,佛教醫院的「心靈綠洲」已於四月二十六日在六樓圖書館內設立,希望同事透過閱讀或欣賞有關心靈健康的書籍,文章和影音資料,在心靈上得到安撫和喘息。

  3、佛教醫院獲邀加入二○○四至二○○五年「黃大仙衛生健康活力城」,提倡健康生活,保護及綠化環境,積極推動社區健康活動。

  4、佛教醫院於七月十日進行病人意見調查問卷,邀請當日住院病人填寫,共收回問卷一百六十四份,為當日住院病人72%,結果如下:77%的病人對醫院 的整體評價為滿意或以上,醫生及護士的服務態度在90%以上,對地下大堂及病房清潔的滿意比率亦在85%以上。

  5、為改善安養服務及住院的需求,醫院將會加強安養家居探訪服務,增加10%探訪服務。

四、社會福利服務:

  1、二○○四至二○○五年度公開售旗籌款活動,秘書處按中學校長會之排序日期,選得售旗日為二○○五年二月五日上午八時至中午十二時,進行全港性售旗。

五、會產管理:

  1、本會秘書處同事,常往各個會屬物業,以便安排妥善維修及保養,達致保值效益。

  2、繼續物色適合物業用作會址或投資,本會已購入位於柴灣安力工業中心11樓15至18室物業作貨倉用途。

  3、加強香港佛教墳場保安制度,以便管理及方便拜祭人士。

六、對外事務:

  1、六宗教領袖座談會除慶祝成立廿五週年活動外,更於三月三日在香港公園進行立石及揭幕儀式,以資紀念,本會派出多位董事出席。

  2、、三月十八日在尖沙咀文化中心舉辦「海峽兩岸佛教音樂展演」活動,本會亦作為在港協辦單位。並予全力支持。

  3、世界佛教華僧會第八屆大會,於三月十三日至三月十八日在新加坡舉行,是次會議由福海禪院承辦。本會應邀組成代表團,得會長覺光法師率領與多位法師董事出席,秘書處亦於三月十五日致賀電祝賀大會圓滿成功。

  4、海南三亞南山觀音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之「三亞108東南山海上觀音」於六月十日參加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海南館舉行之第十八屆香港國際旅博會。會長應邀出席,預計二○○四年底將完工開園,首屆三亞觀音文化旅遊節暨聖像開光大典將隆重進行。

  5、由中聯辦協調與統籌之宗教界人士訪問團於九月廿七日至十月一日,前往北京參加國慶活動,團長由覺光法師擔任,另有智慧法師、道平法師代表本會隨團出發。

  6、於十月廿二日至十月廿四日在北京召開第七次中、日、韓三國佛教友好交流會議,本會由秘書處派代表出席。

七、會員活動:

  1、二○○四年舉行二次會員活動,分別為十月廿五日「深圳弘法寺一日遊」之遊車河,及十二月十七日之放生遊船河。

  本會會務有賴會長覺光法師英明領導,四眾的擁護,社會推崇,會務昌盛發展。祝願佛力加庇、佛日增輝、佛聯會會務昌隆,在座各位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以「絕滲漏,無走作」為禪修的標準
◎陳永成

 禪的修行,無論是打坐或是參話頭,開始的時候都是以除妄想為主。妄念清淨,才有開悟見性的可能。是故禪修一般以妄念多寡作為衡量禪修進步的標準,有些修行人就追求斷絕思念,以為開悟後是不用想念,祇需要用直觀和直覺生活,並認為這就是禪宗所謂「無念」的意思。

  然而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卻說:「於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於自念上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若祇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一念絕即死,別處受生,是為大錯。」 六祖很清楚的告訴我們,無念不是百物不思,而是有心和有念的。祇是心不會因為境界而產生污染的念頭,起心動念是不會受外境干擾而得自在的。在『六祖壇經』 的一個偈子裡,六祖又說:「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鏡心數起,菩提作麼長。」所以可以肯定的說,六祖認為禪悟之後,不是沒有念頭,心念是可以因應境緣 而活動,祇是不會受外境污染而恆常清淨的。

  既然開悟是包含有念頭的,我們就必須分辦清楚,甚麼是修行時要除卻的妄念,甚麼才是修行完成後清淨的念頭。其實眾生的心病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妄念相 續不斷,二是誤認妄想為我。所謂妄想,實際是指心內不受控制,相續不斷的念頭的活動,這在開始打坐內觀的人最容易察覺得到。念頭受內境外緣發動,奔走天南 地北,難以駕馭。這些含有我執和貪瞋痴等煩惱的混亂妄動,就是驅使我們時常身不由己,做出損人害己的行為的原因。一般人更以這些混亂的心念活動,看作是有 一個「我」在背後思想這些妄動的心念。其實所謂「我」,不過是意識對心內的亂識,串聯起來作一個整合的推想解釋。一個虛構的「我」,自然就產生更多虛妄顛 倒的行為,去滿足這個推想出來的「我」的欲求。要真正看出這個幻我的意思,就必須要去盡妄想後,前後做個比較才會明白。

  所謂清淨心,並不是沒有心識活動的念頭,而是念頭不受控制地自發不斷繁衍,不斷相續的活動力,得到止息,正如『楞嚴經』云:「狂心頓竭,竭即菩提」。 此時若不是在思量事情的話,內心是完全沒有念頭的。若要停止心念,亦可隨意立刻停止。按曹洞宗默照禪的發明者宏智正覺禪師所提出的標準就叫做「絕滲漏,無 走作」。宏智禪師說:「絕滲漏無走作,喚作了事衲僧。」又謂:「絕滲漏,喚作能成家業底漢。」可見絕滲漏是禪師認為修行的目標所在。

  宏智禪師引用清平禪師的公案去解釋甚麼叫有漏無漏:「示眾舉僧問清平,如何是有漏,平云笊籬。如何是無漏,平云木杓。」笊籬是會漏水的籃子,即是說修 行未完成的心就像會漏水的容器,意謂帶煩惱的意念不停的在心識內漏泄,就是相續不斷的妄念。修行的過程就像把破漏的洞口補起來,讓水漏越滲越慢,到最後完 全止息,一滴不漏。清平禪師把這個時候的心比喻為一條木匙,是完全不會滲漏任何水滴的。這個時候心裡自發不斷繁衍,不斷相續的念頭活動,便完全止息。身心 會如釋重負,感到無限輕省,或喚作「身心脫落」,這時的心境就叫做「絕滲漏,無走作」。煩惱的心識活動止息後,內心是完全寂靜的,昔日看作為「我」的相續 心念就不復存在,很容易就會發現「無我」的這個事實。修行到這個地步,會比從前輕鬆省力極多,但還需要繼續護持保任,確保修補過的漏洞能夠越來越堅固,不 會再有滲漏。更要把絕滲漏無走作的心境延伸至所有的日常生活當中,才算是真正的受用。

  作為禪修的標準,絕滲漏無走作會比無妄想更為準確和可靠。因為無妄想難以分開妄念和淨念,而且容易偏向一種無念頭的修行主義,就是六祖惠能所嚴厲批評 的錯誤的修行觀念。另外,妄想薄時有時很難判斷數量的多寡,尤其是挾帶著一些非妄想的念頭,例如調整修行姿態或方法的一些想法。絕滲漏卻是一個極為清楚的 狀態,因為心一就是有漏,一就是無漏。心內祇要有一個再小的漏洞,都會把煩惱的心識漏泄出來。修行人還是會感到煩惱的心識走作,不得安寧。祇有把心裡的漏 洞完全堵住,妄想流的活動才會終結,才會感到煩惱頓息。而絕滲漏無走作後所運作的念頭,都可以算做清淨的念頭,不用再懷疑念頭是不是妄想,所以可以把妄念 和淨念驅分得很清楚。

  總的言之,絕滲漏無走作是一個更為清楚明確的禪修進度的指標。是通向發現無我,大徹大悟的門徑,應受到禪師和習禪者更廣泛的使用。

 
 
林子青與趙樸老的因緣種種(上)
◎林志明

 趙樸老和林子老都已作了古人,前者已去世四年多,後者也已故近兩年了。我常常懷念他們,也常會回憶起他們之間的真摯友誼。

  樸老生於一九○七年十一月,父親林子老生於一九一○年十月。樸老捨報於二○○○年五月,享年九十三歲;父親生西於二○○二年九月,享年九十二歲。他們倆是同齡人,經歷了相似的歷史變遷。

  二○○○年五月,樸老往生的噩耗傳來,父親十分悲痛和惋惜,此時的他,已近九十週歲,耳聾眼花,腿腳無力,行動已異常不便,但卻堅持要去參加與樸老告別的追悼法會,家人祇得推著輪椅讓他去向樸老致最後的敬意。

  父親與樸老之間的因緣深厚。「八一三」後,父親在上海參加僧侶救國團,救護傷員,後又奔赴武漢參加抗日活動;這時,趙樸老也一直在上海從事抗日救亡工作。當時他們在上海偶有接觸而已。自我記事以來,我覺得他們的過從主要從上世紀四十年代說起。

  抗戰勝利後,一九四七年,父親應白聖法師之請,擔任上海佛教會秘書組主任,兼任靜安佛學院教職,並任靜苑刊物《學僧天地》顧問。上海佛教會秘書組的辦 公地點就設在靜安寺內。當時靜安寺的年輕方丈是德悟法師,監院為密迦法師。後者精明能幹,而德悟方丈則善良好客,經常熱情接待各方來客,尤其是上海的許多 文人雅士,有法師,也有居士,他們多半善書能畫,如大醒法師、芝峰法師、漱風法師、持松法師,亦幻法師,畫家唐雲、白蕉、若瓢、王效文等;趙樸老當時亦經 常是靜安寺方丈室的座上客。樸老受其家庭薰陶,自幼篤信佛教,他家學淵源,聰穎過人,能吟詩填詞,還寫得一手秀麗的好字,後來他並借靜安寺這塊佛門寶地掩 護和幫助著新四軍和共產黨的地下工作者。(當時我們並不知道)。父親整日在靜安寺上班,我們的家先住常德路,後又遷至康定路,都離靜安寺不遠,我下學後和 節假日都會到靜安寺去玩,在後院方丈室看大人們作書畫畫,一起吃素齋更是常事。方丈室的茶房(服務員)根華師父對我特別關照,他有時會偷偷對我說;「趙樸 初先生來了,你師父(德悟法師)要加倍招待他呢,你別走呀!」我就是在那裡最初見到和認識了趙樸老的。那時他總是笑嘻嘻地隨父親叫我的小名「達達」。父親 讓我稱他為「趙伯伯」,於是我從十三歲開始直到後來幾十年都這樣稱呼他。那段時間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父親與趙伯伯每週至少要在靜安寺下上一兩次圍棋,一下 起來就是好幾個小時。他們在一起下棋,品茗,談詩論文,也談論上海及全國佛教界的情況,非常投機。我沒有耐心坐觀他們的棋藝,就會跑到靜苑的教室裡去彈一 會鋼琴,或與幾位學僧師父聊天。這樣的情境大約持續了好幾年。這段時間,他們過從甚密,也開始彼此了解,並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就在那些日子裡,父親請大 醒法師為之題名的「雜華室墨緣」和「墨緣雜華」兩本古式紀念冊中就有樸老為父親題的詩:「知世如夢無所求,無所求心普空寂,還似夢中隨夢境,成就河沙夢功 德。」落款是「丙寅季秋 子青居士屬書 樸初」一九七八年九月樸老又於北京書贈父親一宋人詩曰:「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一般情意味,料得少人知。」多麼清新的意境呀!由此亦可見他們倆對宇 宙、人生的理解和認識均具佛家思想,而且是如此的恬淡而心心相印呢!

  一九五○年以後,樸老離滬去京赴任,此後一段時間直到一九五六年,他與父親之間的交往便少了許多。然而,樸老對於父親的為人品格以及道德文章已有較深的了解。

  為紀念釋迦牟尼佛涅槃二千五百週年,南傳佛教國家和印度均舉行大規模紀念活動。當時的錫蘭(斯里蘭卡)要編纂一部英文的《佛教百科全書》 (Encycopaedie of Buddhism)作為紀念項目之一。而在一九五五年萬隆會議期間,錫蘭總理便曾向我國周恩來總理提出,要求中國佛教界提供關於中國佛教條目的文稿。周總 理將此項任務交給了中國佛教協會。佛協於是成立了以趙樸初為首的「中國佛教百科全書編纂委員會」,聘請國內著名的佛教學者擔任撰稿任務。像喜撓嘉措、巨 贊、法尊、隆蓮、呂澂、田光烈、罔叔迦、高觀如、黃懺華、郭元興等許多法師和居士均應邀參加。樸老這時也想到了父親,特聘父親從上海佛協來京一起工作。父 親為該《百科全書》改撰文稿達數十篇,除由李榮熙居士譯成英文交斯里蘭卡編輯外,後來陸續在《中國佛教》第一、二、三輯中發表。

  自一九五六年父親到訪北京工作後,他與樸老的交往又頻繁起來。然而,樸老身居高位,工作繁忙,父親是輕易不去打擾他的。

  文革中,樸老和父親都曾受到一些沖擊,有時被安排在廣濟寺一起打掃院子,他們倆卻均處之泰然,既無懼色,亦無怨言。

  文革後期,大約在一九七四、一九七五年間,有一次我從唐山去上海出差,父親囑我若有機會,應去七浦路的原吉祥寺看望一下以前該寺的住持雪悟法師,父親 並告知,據悉,亦幻法師也住在那裡。(小時候,父親曾常帶我去吉祥寺,所以我認識學悟法師)我遵囑去了一次吉祥寺,此時該寺已不復存在,但雪悟法師則似住 在原來該寺房子的後樓一間小屋內,他因前不久出去買報,被一車輛撞倒而一腿骨折,多時不得動彈,臨時有一位老太太在照顧他的起居,然而,相當拮據,不可能 得到好的治療。他感激父親念舊之情,請求我到北京時去見一下趙樸老,請樸老協助找一位多年前他曾資助其赴德國留學讀化學的女居士(她亦是樸老的老朋友,且 也在北京工作),並轉告其現況。我答應到北京請示父親再說。當時,我身上僅有十幾塊錢(我的每月工資為60.5元),當即掏出五元供養雪悟法師,我對他 說:「太少了,但這是我的一點心意。」他很理解我要負擔五口之家的難處,表示十分感激,我們還談了許多文革以來上海寺廟以及僧人的變遷和坎坷,彼此感激萬 分。那天,他還指引我拜訪了住在老吉祥寺後樓二層半一閣樓裡的亦幻法師和若瓢法師。後者外出而未遇,卻與亦幻法師小談了片刻。公畢經北京回唐山時,我向父 親報告了吉祥寺之行,父親立即囑我往訪趙樸老並要我如實將雪悟法師的情況以及他的要求轉告樸老。樸老在他南小栓胡同的家中接見了我,十分關切地詢問上海一 些法師及寺廟的情況,臨別時,他和夫人還特意走出一大段路來送我,令我十分不好意思,但他卻說:「我們傍晚也要出來散散步。你爸爸和你都很念舊,我很高 興。」大約半個多月之後,我收到父親的來信說,樸老和那位女居士一起給雪悟法師合寄了人民幣五百元,助其治療腿傷和補貼其日常生活所需。父親說,樸老十分 善良,樂於助人。當時,人們的工資都很低,樸老卻仍然慨解囊,以解人燃眉之急,實在可敬可佩。

  改革開放以後,佛教寺廟亦逐步由園林部門歸還僧人管理。許多寺廟在修復、興建中均需立碑、題匾、作楹聯等等。閩南是父親的家鄉和早年求學的地方,閩南 去南洋等地駐錫的同學也不少。那裡的許多道友均通過父親請樸老作書、題字,父親有時為此去向樸老求書、求字,樸老幾乎都予滿足,連住院時都會答應寫,有時 甚至寫了一次又一次,也不厭其煩。如有一次,樸老給父親寫了這樣一封信:

  「子青居士:

  示悉。「碧瑤勝地」及「菲華蕙芳蓮苑」均寫就送請 轉交,為荷。記憶中雖寫過,不知何故未寄到。

  浙江書法會,弟未能參加,馬先生(指馬一浮先生——筆者註)紀念刊,當抽暇題詞,最近雖在醫院,亦苦不得暇耳。

  敬頌
春祺
樸初和南 二.五」

  樸老由於工作和內外應酬均甚忙,有些文字的東西(如寺誌、塔銘、法會疏文等)常要父親代筆或起草。這原本亦是父親應盡之責,然而樸老總是很客氣地請父 親協助,為此而給父親寫的便條、短函不計其數。有時樸老擬好稿後,還要讓父親先事一閱,如有條曰:「龍若大學講話稿,送請 子青居士一閱。不要處請修正。 樸初拜託」又如,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廿二日圓拙老法師作書禮請樸老擔任《弘一大師全集》總顧問,同時請樸老為《全集》寫序文,佛協辦公室主任請鄭立新居士是 樸老,請示「由誰代為起稿?」樸老批示:「擬請林子青居士代擬一稿,不必太長。請與林居士聯繫,為荷。 樸初87.12.1」

  樸老在法源寺或廣濟寺接待日本代表團和台灣佛教界人士時也常請父親參加,他為中國佛協有像父親這樣既懂佛法又鑽研佛學的耆宿而驕傲。(待續)

 
 
僧伽典範,四眾導師
——茗山法師做人與做事的啟示

◎夏和生

 彈指 一揮間,一代高僧,茗山法師離開我們已是三週年了。茗山法師素有當代書僧、詩僧之稱,不僅在愛國愛教,弘法利生方面功德圓滿,而且在人天乘的修行方面戛戛 獨造。三年來,筆者親眼目睹了社會各界對茗老發自內心的敬仰,細細研讀了珍貴的《茗山日記》從一樁樁感人的往事和一句句樸素的話語中,深深體會到了一代高 僧在做人與做事上留給後人的寶貴啟示。

做人的啟示

  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 ——太虛

  太虛大師是茗山法師十分敬仰的近代高僧之一。一九三五年,茗山法師在鎮江焦山定慧寺首度拜見了心儀已久的太虛大師,深為後者「儀態莊嚴、氣宇超然」所 攝受,立志追隨和學習大師。多年來,他一直踐行著太虛大師「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的教導,做事先做人。他常說:做人是做好一 切事的前提。在現代社會中,一個人的形象好壞,關係著自己事業的成敗。學佛,以人天乘為基礎。也就是說,想要學做菩薩,首先要學會做好一個人。他在怎樣做 好一個人方面給了我們很多啟示。

  正如太虛大師所說,「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茗山法師在怎樣做好一個人方面給了我們很多啟示。

  啟示一:做好一個人,要時刻想著學習。學習是一個人成才的基石,古代曾經說過,一個人三天不學習,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而一個人祇要連續學習三 天,就有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可能了。茗山法師深知學習的重要性,他不僅自己抓緊一切機會學習,而且還常在夜半燈下,散步途中,放生池畔,教導他的徒 弟,勤於學習,善於學習,認為祇有學習好了,才能方向明確,才能淨化身心,才能升華人格,才有了做好事的前提。他說:「菩薩若不學習則無明,就不能證得一 切智。年輕人要多學習掌握一些技能,作為以後弘法利生的資糧,通世法,入佛法。」在他任中國佛學院栖霞分院副院長期間,諄諄教導學生說:「光陰一刻值千 金,莫讓堂中錯用心。珍惜此行真不易,前程萬里始於今。」「勤修勤學勤思考,二六時中善用心。」

  啟示二:做好一個人,要時刻想著別人。對於來山求授三皈五戒的善男信女,茗公一雨普潤,真正做到了無一眾生不度。有時即使自己忙得沒有時間吃飯,或即 將外出,祇要有信眾來,他也會立即轉身回方丈室,穿上衣袍,不厭其煩地親自接待。大家都知道茗老工於書法,因此,每到一處,求字者蜂擁而至,茗老總是有求 必應,從不言倦,更不收任何潤筆費。下面幾件小事,典型地反映了茗老時刻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的人格境界。

  一次是茗老出訪新加坡期間,應人邀請,與友人一同出席了新加坡馬來族回教徒的宴請,馬來食品不僅酸而且辣,這些食品素為老人所忌,但茗老考慮到民族風俗習慣,硬是慢慢地將送到面前的食品吃干淨。

  另一次是他率團去斯里蘭卡,路經新加坡,堅持不住新加坡友人為他準備好的高級酒店,而要住到新加坡居士林內。當時居士林尚不具備接待條件,於是這位友 人就祇好請他到自己家裡居住。當時天很熱,主人請茗老沖,茗老進去後,很久沒有出來,主人不放心,前往探視,原來老人家已浴畢,正在將浴室抹得干干淨 淨、纖塵不染。離開友人家的時候,老人又給友人家中女傭紅包以示謝意。這位女傭本是別的宗教信仰者,幾天下來,被老法師的人格感動得淚流滿面。

  還有一件是經常發生的事,茗老喜歡乾淨,洗澡是他經常做的事之一。由於年事已高,洗澡時,他喜歡請人幫他擦洗一下自已擦不到的背部,他最滿意的擦背人 是定慧寺的一個駕駛員,但到浴室洗澡時,往往都有專門做擦背生意的人,為了使浴室擦背人不生嗔恨心,他往往讓那個人先擦一下,以便使他得到收入,然後再請 這個職工擦。

  啟示三:做好一個人要善於搞好團結。社會不是一個人的,社會是大家的,是人人共有的。茗老常說;人與人「要互相諒解,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愛護, 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絕不能互相輕慢,互相疑忌,互相噴恨,互相毀謗,互相打罵,互相殘殺。」「整個社會,各行各業,也都是互助互利的,離開其他各 行,祇有我一行,你看社會還成甚麼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他強調做人要融和尊重,嚴於律己、待人以寬。每年春節,給茗老拜年的信徒很多,對來拜年的年 輕的法師及信徒的孩子,老人或給紅包,或賜送禮品以結緣,讓人如沐春風、如獲至寶之感。

  啟示四:做好一個人,要經得起順境和逆境的考驗。茗老常說:「要在境界上用功夫,遇境不迷,見順境不生貪心,碰逆境不生煩惱。」「文革」時期,寺觀教 堂一律被查抄,教職人員紛紛被赶出。茗老也被迫離開了寺院,住在鎮江市區偏僻一隅的一間黑暗小屋裡,他掃過馬路,擺過地攤「代寫書信」。那時的他雖然身穿 俗衣,客居俗家,但生活上始終保持著僧人的本色:獨身、素食,早晚禪床上做功課,每晚還以七粒米、半杯水施食,從不間斷。在缺筆少墨、光線昏暗的小屋裡, 無論是寒冬腊月,還是炎夏酷暑,茗老幾乎天天堅持手抄《大佛頂首楞嚴經》,編寫佛教《諸經提要》以致在「文革」結束後,手抄《楞嚴經》被人們視為珍品。

  改革開放後,宗教政策得到了落實,茗老作為佛教界的高僧,重新回到焦山擔任定慧寺住持,受到了廣大信眾的愛戴,也得到了政府以及佛教界的重視與信賴。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兩次前往鎮江探望他,親切地稱他為「國寶」他本人也先後擔任了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蘇省佛教協會會長、鎮江市佛教協會會長、 江蘇省政協常委、鎮東市政協常委等職。地位高了,生活好了,但茗老謙遜的本色沒有變,每每有人稱贊老人說:「茗老,您老德高望重,為了佛教,您老要多保 重。」老人都親切地說:「那是人家尊重我,我還做得不夠,大家都要保重。」有人夸他書法寫得好時,他總是說:「是啊,人家都說我寫得好,那是人家對我的贊 揚,其實我還寫得不夠好。」如有學僧前往參拜,老人必回禮相答,或親手攜扶,善言相慰,令人如投慈懷,身心輕安。

做事的啟示

  精進學修,夙夜匪懈,席不暇暖,殫精竭慮。 ——明學法師如是說

  茗山法師做人坦坦蕩蕩、一塵不染;做事則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小到油鹽醬醋,大到弘法利生,他總是認真去做,從不馬虎。他強調做事要認真、踏實、嚴 謹,不感情用事,凡事要經過一番考慮再付之行動。認為做事也是一門學問,是對一個人綜合素質的考核,做事是把理論實踐化的過程。茗老一身做的事很多,現任 江蘇省佛教協會會長的明學法師曾用「精進學修,夙夜匪懈,席不暇暖,殫精竭慮」十六個字來概括茗老的做事熱情和認真的態度,這個概括對於茗山法師來說,可 謂名實相符,恰如其分。

  茗山法師對工作極其認真、極端負責。他雖然身兼數職,每天工作十分繁忙,但中國佛教協會無論是請他參加會議、出訪、傳戒,還是請他講經弘法,他都一定 參加,而且認真了解每次活動的情況、內容和要求。如果要他講話,他都會事先擬好講話稿,而且字斟句酌,精心準備,從不馬虎,不打無準備之仗。

  平常寺內每逢講經之日,他都必定提前做好充分準備工作,從早課之後直至晚餐,除了中間短暫的午休,全天都在房間裡認真「備課」,絕無絲毫懈怠,晚餐之 後直至登台前十分鐘,仍在房內端坐,凝神以待,全力以赴,如同第一次登台講經。有時為引證論據,他會不惜時間地查閱資料,直到深夜。

  在栖霞山做方丈期間,老人不管冬天怎樣冷,夏天怎樣熱,上殿過堂,天天如是。他還備課、用功、寫日記,日日如是,年年如是。現在一本數十萬字的《茗山日記》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這是茗老留給後人的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作為省政協常委、鎮江市政協常委,他在參政議政方面更是認真。二○○一年初,鎮江市政協召開四屆四次全會,當時的茗老在深圳講經說法剛剛結束,身體已 累垮,正住院接受治療,醫生一再強調患者要多休息,但在會議的前一天,老人家還是執意要走。邀請單位沒有辦法,與航空公司聯繫,在飛機上給茗老打點滴,經 緊赶慢赶,他準時回到鎮江參加了會議,回來後,身為政協常委的他,自然比別人的「會」多一些,但他都堅持參加。尤其是會議期間的常委會議,一般都是在傍晚 或晚上召開。但每次會議,茗老不僅參加,而且還認真地坐在那裡,認真地聽、認真地記,此情此景,令市政協主席周大平很是感動。他在會上講,茗老八十八歲高 齡,又是德高望重的高僧,事務十分繁忙,都能堅持來開會,我們的其他委員和老人家比一比,還有甚麼理由不來參加會議呢?

  茗山法師的精進還體現在抓緊點滴時間來做事上。用老法師自己的話說就是:「心中系念彌陀佛,哪有功夫較短長。」在生命的最後十年中,茗老知道留給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了,他多次對人說:「對我來說,最珍貴的就是時間」。

  有一次,茗老去新加坡弘法,期間有一位法師請他吃飯,那一頓飯吃了兩個半小時之久,飯畢,老人家對東道主從容而言:「承你破費甚多,但你花得起錢,我卻花不起時間,我老了,有好多事等著要做,今後請務必不要這樣了。」

  由於茗山法師的精進努力,嘔心瀝血,老法師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績。尤其是在僧才培養、講經說法、國際宗教文化交流、修建焦山定慧寺道場等方 面,更是成績斐然。僅以修建焦山定慧寺為例,改革開放之初,焦山定慧寺一片狼籍,為了重振有著一千八百多年歷史的古剎,茗老不顧年事已高,在白手起家的情 況下,先後修建了定慧寺主體建築大雄寶殿,重建了天王殿、祖堂、伽藍殿和藏經樓,新建了焦公紀念堂,尤其值得大書一筆的是,定慧寺的兩個重要建築——萬佛 塔和新山門,更是從根本上改變了焦山千年不變的形象,令中外游客耳目一新,覺得焦山變美了、變大了。但這其中凝聚了茗老多少心血,局外人是不會知道的。

  在人類歷史上「值得永遠紀念的人物」,是那些具有終身奉獻精神的人,是那些具有超越時空價值的人。唐代玄奘大師遠涉流沙,吃盡千辛萬苦,捨身求法,在 中國佛教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章。鑒真大師,六次東渡,以至於雙目失明,最後一次才東渡成功,在中日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歷史長河中鑄就了不可磨滅的豐 碑。茗山法師也是這樣的人,他的智慧、德行和為紹隆佛種、續佛慧命所做的堅忍不拔的努力,必將長久地留在人們的心中。

 
 
尸舍婆林菩提葉
◎李家振

以戒為師

  有幾位老師是我終生難忘的,這幾位中有的並沒有直接給我上過課,祇是因為某句話或某件事讓我明白了事理,我在心目中對他們永遠尊為師長。我覺得韓愈所 說的:「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實在有理。為我解惑,使我明理的,當然是我的老師!

  如今;年歲徒增,困惑並不見少,為解惑仍然需要老師,可是老師越來越難找了。

  到了一定的年齡常犯好為人師的毛病,這是從師的一大障礙。此外,在坎坷的人生途中有些曾被我視為老師的人,使我失望、寒心,以致於輕易不敢認師。

  以誰為師呢?這成為我的一大困惑。還是釋迎牟尼佛指點了我,「以戒為師」。我把這一教導作為本欄目的一葉奉獻給讀者。

  佛陀行將涅槃之際,弟子們十分悲痛,最最傷心的是:師尊涅槃了,今後以誰為師呢?

  阿難尊者向佛陀提出了這個問題,佛陀回答說: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暗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大師。」《遺教經》「波羅提木叉」就是戒。

  可能有的讀者要說:「我一非比丘,二非居士,又沒有受戒,這一種說法與我有甚麼關係呢?」其實,佛陀這段遺教雖是對佛弟子所說,但理解了其實意對任何人都有用的。

  「戒」,這個字可以廣義地來看,不僅限於佛門弟子。就以佛教來說,佛陀成道以後的最初數年中並沒有戒律,因為初期的佛弟子們,出家發心很正,根器也好,用不著戒律來約束。以後出現了種種情況,為了保持僧團的清淨莊嚴,使佛弟子們真正得以解脫才制定了戒律。

  人生在世本應自然而然,坦然無垢地向前發展,祇因有了妄念,有了貪嗔痴的污染,才產生了煩惱與困惑。所說:「惟真常在,為妄所蒙。」便是此意。

  在生活中,名利、地位、榮譽、恭敬,無不令人眼花繚亂,這便是妄念的客觀基礎。不公正的現象、腐敗……無不使人產生疑問不解,這也是困惑的根源。倫理道德便因此而生,這是為維護人們正常健康的人生目標而必須有的規範,也是廣義的戒。

  社會出現了有礙於大眾的人與事,為了保護眾人,使社會安定,才產生了法律。法律是維護社會健康發展的戒。

  對於根器好,一心向善的人來說,倫理道德、法律法規都不是束縛,而是一種依靠,一種保護,一種解脫。

  對於一般人來說,道德、法律、戒律是行為規範的准則,是解惑的指南。

  不論甚麼人;能使我斷除妄念,自淨其意的;都是我的老師,這不僅來自這位老師本身,更來自他提出的規範。

  佛陀涅槃了,佛陀定下的戒尚在,師尊因而不朽。為人尊敬的領袖去世了,他領導參與制定的法度尚在社會上起著作用,他便能活在人們心中。

  佛不說以某人為師,而說以戒為師,真是大智慧啊!

佛法講求實行

  佛教第一次結集經典之處名叫七葉窟,是因窟前有大七葉樹而命名。七葉樹,梵語asptaparna音譯為薩多般羅那,是由七枚小葉形成掌狀復葉之常綠喬木。

  今次在本欄目中,想有意識地選取《法句經》中的偈頌。這是從佛說的言教中摘錄出來的佛教道德格言。在南傳上座部佛教盛行的國家中,是信眾及佛學者必讀 之本。佛教徒以此為道德行為的指南,佛學者以此為思想理論的基礎。我感到學習它對理解佛教思想的精華,指導我們在世間做人,都有很好的作用。這本經共分二 十六品,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敘述。

  《法句經》有很多種文字的譯本,中文本也有數種,我這裡引用的是葉均居士的譯本。

  雖多誦經集,放逸而不行,
如牧數他牛,自無沙門分。
雖誦經典少,能依教實行,
具足正知識,除滅貪嗔痴,
善淨解脫心,棄舍於世欲,
此界或他界,彼得沙門分。
——《法句經.雙品》

  佛法講求實行,如果光是誦讀而不認真地守戒施行,就好比替別人放牛,早上放出晚上如數交還牛主。這是很生動的比喻,不實行光是讀經是不可能精進的。倒 不如不貪多,不求全,悟一點,行一點。祇要得到的知識是正見,能滅除貪嗔痴念,又能不被世間空幻不實的欲念所迷惑,就能真自淨其意,從煩惱中解脫出來。

  經中所說沙門,梵語sramana,為出家者之眾稱,亦即指剪除鬚髮,止息諸惡,善調身心,勤行諸善,期以行趣涅槃之出家修道者。

慎勿放逸

  一年又過去了。警眾偈頌:「是日已過,命亦隨減,謹白大眾;慎勿放逸。」過了一日尚且該如此警告自已,何況是一年呢!

  回顧過去的一年,放逸是不敢的,但究竟做了甚麼善事?實在也是答不上來。祇覺得自己是忙忙碌碌,碌碌自然無為!想想也有點委屈。去年新春也曾發過願,要踏踏實實幹點事,怎麼偏偏如此不盡人意呢?檢查起來,一句話:定力不夠。

  在這個世界上要做成一件事,沒有定力是不行的,現在有許多事辦不好,我以為都與缺乏定力有關。為擷取菩提一葉,再次細讀《法句經》發現有一段話很有針對性,就此摘下來。

  無慧者無定,無定者無慧。
兼具定與慧,彼實近涅槃。
——《法句經》

  這段經文很容易懂,無需多加解釋。這裡說的慧,按佛家的意思是觀察四諦之法。四諦,一是苦諦,即說明人生多苦的真諦,苦是人生宇宙的真相;二是集諦, 是說明人生為何是苦的真諦,人生的痛苦是因有貪嗔痴,造作種種惡業而招集來種種痛苦;三是滅諦,是說明涅槃境界才是消滅痛苦的真諦,涅槃是常位、安樂、寂 靜的境界;四是道諦,是說明人要修道才能證得涅槃的真諦。簡單地說,慧說是揀擇善惡的能力,分辨不了善惡是談不到有智慧的。沒有智慧,分辨不了善惡,自然 心不定,缺乏定力是難免的。

  定,也就是禪定,是攝散歸靜之義,就是說把散亂的意識收攝歸於靜心。也可以說就是把心定在正法、明辨是非的意念上,使之不散。沒有智慧的人沒有定力,沒有定力的人得不到智慧,既有定力又有智慧,就能得到永恆、安樂、進入把握自我而平靜如水的境界。

  願我們在新的一年中加強定力,得到智慧,多做善事,阿彌陀佛!

無名是佛成道處

  子曰:「六十而耳順。」我想這是因為經過了四十的不惑之年,又在五十歲上知了天命,應該甚麼樣的話都聽得進去,不生氣,不動心了。

  不幸得很,在我六十歲的時候,竟然這耳朵是越來越不順!常常一句話沒聽完就急了,急了便上火,發火之後又自責。如此循環往復,心情自然不佳。盡管同道們都讓著我,但我自知不好。「嗔是心頭火,能燒功德林,」貪、嗔、痴三毒是同樣要消除的。

  既知不好又止不住火,這是怎麼回事呢?這火又是甚麼呢?急火、肝火?似乎都不是。無明火!這就是無明火!

  以前我以為無明火就是說不出道理,莫明其妙的火。現在我懂了,無明火是因「無明」而起,「無明即痴之異名也」,用一句現代的話來說:愚昧!

  一個愚昧的人自以為聰敏,總覺得自己有道理,不合自己道理就發火,無明之火燒盡了功德,真是可笑而又可悲!

  讀《法句經》又選了一段,對我本人很有受益,希望也能有益於眾。

  愚者(自)知愚,彼即是智人。
愚人(自)謂智,實稱(真)愚夫。
——《法句經》

  一個人應該明白個人是絕對有限的;個人的智慧是微不足道的;個人不論有多大成功都是離不開因緣的!

佛說:他說過的法祇是「爪中土」,他未說的法則是「大地土」。作為凡夫來說,一生修學,竭力參悟,尚且很難得到正果,。有誰能自以為智者呢?愚夫罷了!

  「無明是佛成道處」,知道自己的「無明」,虛心修學,好話、壞話都能入耳化道,這樣才能不斷轉愚成智,去除三毒。

智者調身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看得破而放不下(上聯);
善有善報惡有惡果講得好而做不來(下聯)。

  這是我過去讀過的一幅對聯,回憶起來仍深有所感。

  一個人經過挫折、遭遇失敗、看破一些世事、明白一些道理,不算太難。但若能心甘情願地放下一個「我」字,卻真不容易!

  弄懂具體的事理,需要聰明,從根本上覺悟,那是智慧!

  前些時我似乎明白了自己「耳不順」的由來,可是單靠在待人處事時克制自己,並不能解決問題。「愚者自知愚,彼即是智人」,這固然真實不虛,不過這「自知」必須是針對全部的「我」。「我」還要認真在生活中修行,才能得到真智慧。

  「弓工調角,水工調船,材匠調木,智者調身。」 ——《法句經》

  制弓的匠人要造出好弓,關鍵在於調正角度;水手的功手要用於調節船隻的航向;木匠要量准木頭的尺寸;智者應做的是調理自己的身心。

  當好一個好弓工,作一個好水手,成一個好材匠,對人類都有益處,也都並不容易。但作一切事的根本還在於智慧。

  人做錯事並不全是因為不懂道理或缺乏知識,問題往往祇是一念之間。一念之差有千里之誤,實在不可輕視。智者明白這個真諦,便把目標對準自己。哲人說:「英雄征服世界,聖人征服自己。」最難辦到的是克制自己的欲念,消除自身的貪嗔痴,這就是智者調身的內容。

  (以往幾期《法句經》的引文,我都採用葉均居士的譯本,這一次我選用了過去讀到過的另一種譯文,沒有任何別的原因,祇是覺得順口,便於記憶。下面我仍將葉均居士的譯文附上:

  「灌溉者引水,箭匠之矯箭,
木匠之繩木,智者自調禦。」
——《法句經.智者品》)

把握自己

  現在的社會物質生活確實是大大豐富了。不僅是北京、上海、廣州這一類大城市,就連一般的小縣城也都是櫥窗內花花綠綠,飯店裡美味佳肴,咖啡廳、酒吧間、卡拉OK,說不盡的熱鬧!

  可是,人們似乎並不都那麼滿意。

  許多年輕人來信、來訪,希望我們幫助他(她)們解脫煩惱。他(她)們在繁華虛榮的熱鬧中感到壓抑、煩躁;同時,我也見過一些人,盡管也感到不滿,卻認為這是「勢所必然,應該慢慢適應。」更有些人把對此不滿者視為保守、落後,然而他們同樣充滿著煩惱。

  我想,物質生活提高是好事,它應該推動精神生活的發展,而不是使人精神低下,一味追求享受,祇顧自己,不想別人;祇看今天,不管明日;祇知隨欲而轉,不知因果不爽。

  如果是這樣,煩惱將永遠無法解脫。即使今日享盡歡樂,未來乃難免陷入困惑。

  這裡的關鍵是把握住自己,不要放任自流。

  「莫耽溺放逸,莫嗜愛欲樂。
警覺修定者,始得大安樂。」
——《法句經》

  在我們凡人的生活中,一定的物質條件是需要的,安逸也不是一件壞事。人們常說「勞逸適度」,「有勞有逸」,都是對「逸」字的肯定。但是,還有「好逸惡 勞」,「放逸」這樣的詞句,那便不好了。同樣,愛與樂也都不是世間的貶義詞,可是加上一個「嗜」字便改變含義了。因為,這牽涉到人生目標的問題。

  佛陀要求人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以此作為人生目標,放之任何時間、空間內都是好人,是有益於人類的人。一個人一生努力追求這一目標,付諸實行的話,我以為就有得到寂靜之樂的可能。

  「耽溺放逸,嗜愛欲樂」者,目標在於眼前的享受,且溺於其中,不可能不作惡,不可能真行善,更不可能淨自己的意念。他早晚會得果報,眼前或未來亦都離不開煩惱。

  凡夫往往都是脆弱的,在燈紅酒綠,追求享樂的氣氛中很容易動搖。要想得到大安樂,必須時時警覺,認真修定。

 
 
愛惜生命 注重飲食 當心陷阱(下)
◎新 知

C:日常生活裡到處是陷阱,該如何避開這些毒害?

  1、避免油的攝取:不用油炒菜,煎蛋可用Circulon之類的不沾鍋煎,菜可加點水去煮,習慣後,一樣好吃。

  2、鍋子不油就不需用洗碗精清洗。

  3、即便是有油的鍋子,可用熱水刷洗,避免用洗碗精。

  4、洗碗機並非不可用,可將碗盤略沖洗後,洗碗機內不放洗碗精祇用熱水。

  5、要節制對糖份的攝取。

  6、避免食用有代糖的食物,加溫的減肥可樂如同喝泡屍的福馬林。

  7、對抵抗昆蟲力弱的蔬菜、水果,都有比其它蔬果更強的殺蟲劑,要儘量避免選用。美國人在噴灑殺蟲劑上是非常大方的,所以蔬果至少要泡半小時冷水,儘量多沖洗幾次。

  8、以蒸鍋取代微波爐,這是如烤箱般的裝置上面多個風扇,好拆好洗易用,它不能完全取代微波爐的方便,但如果用慣了,也很好用,且絕不會有微波爐所有的缺點。

  9、吃新鮮食物,不要吃加工處理過的食物。如熱狗、醃鹹肉、罐頭食品等,都會含有大量硝酸鹽。許多美國的腦瘤,血癌的兒童患者,十之八九與吃這類加工 食品(如熱狗)有關。蜜餞食品也有大量硝酸鹽,不應吃太多,尤其是孩子們。記得要吃新鮮食物,不吃加工的、方便的各種速食食物。

  l0、要少吃炸、烤及薰製品。烤麵包時,千萬不要烤到黑、黃,其實烤到變黃都不好了。

  11、不要用砂鍋煮東西,丟棄微波爐。曾有愛吃砂鍋魚頭的家庭,長期食用後全家都有水銀中毒現象,孩子腦部受破壞,有自閉症。

  12、裝置KDS系統的濾水器,現在自來水中的氯含量太高,氯是極毒的東西,能夠殺死水中病菌,祇要水中含微量的氯0.03單位的份量,就會殺死熱帶魚。水是我們每天需大量飲用及使用的主要生活必需品,高含量氯,是非常傷害人體。

D:生活中如何養及增進健康

  即使我們小心避開生活中已知的各式陷阱,但仍有許多時候是避無可避的,比如在外面餐館用餐,他們用罐頭食物、用微波爐、用重油,這時該如何保養自己?

  人要是知道如何正確的保養,身體的老化,至少要比一般人延緩很多。

  首先不該餵食自己不好的東西,像抽煙,減肥飲料,醃鹹肉,這些都會讓人上癮,不管尼古丁、代糖、硝酸鹽,都會使人有不同層次的上癮,因為有害的東西餵 食身體久了,身體對它產生依賴性,這種情況,可用葛根(Kudzuroot)來幫助,因為葛根有解癮的功用。

  1 、每六個月清宿便

  每六個月以Primal Defense來洗腸,清宿便。要是有害的東西已進入身體裡了,要如何將它清出呢?像是宿便,它是長期積存在大腸內的廢物。幸好大腸本身有重生能力。不像 牙垢對牙齒破壞後,就有了蛀牙。大腸雖因自身能重生,還不致人人有腸癌,但現在罹患腸癌的比例如此高,主要是長期宿便造成的後果,所以清宿便是保健的重要 措施。

  2、吃有機食物

  儘量多吃有機蔬果,即使是有機蔬果,也要避免吃那些抗蟲害弱的蔬果,因為它們也仍然有較高殺蟲劑。

  此外雞肉要少吃,一般雞要兩年才能長成,現在雞被打大量荷爾蒙,在幾個月極短時間內,就完全長成屠宰。所以這種雞肉是所有肉食品中最危險的。

  3、每日要喝足夠的水

  通過排尿,清掉體內毒素。

  4、正確的運動,強化淋巴系統功能

  血液的變換需經淋巴系統,很多毒素在液體中,所以淋巴系統也累積很多毒素,我們身體中毒素累積最多的四大器官是:大腸、腎、肝、及淋巴系統。淋巴系統極為重要,因為身上的免疫機制,有廿六種都集中在淋巴系統,它是免疫系統的總部。

  要如何去除身上淋巴系統性毒素?可以用腳尖跳彈簧墊,每天三次,一次五分鐘,這是以抖動方式去除淋巴系統的毒素,不要小看這動作,所有另類療法的專家都同意,在治療時,病人能否存活,全靠他是否願意作這種運動。

  5、祇吃七分飽

  對身體最好的長壽秘訣,就是吃七分飽,這是對身體的第一大投資。

  6、每日早餐前喝一杯無糖紅莓汁,(越蔓橘Cranberry juice)或新鮮綠蘋果汁,清除膽腺阻塞,保持暢通。

  如何知道自己是胃痛或肝臟在痛,因為這幾個器官互相非常靠近,我們吃東西,祇在幾分鐘就進入胃,要是胃潰瘍問題,吃下食物三、四分鐘便覺胃痛,倘若是膽腺受封,膽汁倒流,燒灼肝或胰臟,常是在吃下東西半個鐘頭後才開始痛,這能造成肝癌或胰臟癌。

  天天早餐前喝一杯綠蘋果汁或無糖的紅莓汁(Diet Cranberryjuice),避免患急性肝癌或胰臟癌。

  7、每天早上吃隻香蕉補充鉀

  使鉀指數保持在4.6左右。

  有些年輕體壯,做劇烈運動的運動員,沒有任何症狀,卻突然猝死,乃因缺鉀的緣故。心跳的越快,就跳得越淺,推不動血液,血走得越慢,根本無法輸送氧氣或養分。

  何以人會缺鉀?因為鉀和鈉是同在一起的,排尿時,便同時排出鉀和鈉,炒菜時我們會放鹽,但從沒聽說有人放鉀的,吃的鹽越多,就把鉀壓下去,吃的越鹹越要喝水,排尿同時排去鉀鈉,使鉀降得越低。

  每根香蕉有600mg的鉀,要每天補充,以免缺鉀。有些年紀大的,要是突然心跳加快,祇要吃三顆鉀,一分鐘後馬上見效,這種人最好隨身帶著鉀(K-zyme),以防萬一。

  8、每年要清膽結石,保持膽管暢通

  膽結石人人都有,多跟少之別而已。倘若膽結石掉到膽腺上,把膽管給封了,七十二小時就會出人命,X光及核子掃瞄都照不出來。

  吃完飯半個小時,如果發生強烈劇痛,便可能是膽汁倒流,它的腐蝕性極強,可以消化蛋白質,肝臟雖分泌膽汁,但卻不能承受膽汁的腐蝕,倒流的膽汁在液化 肝臟,引起劇烈疼痛,而食物因無膽汁消化,停留在腸內腐爛,所以產生氣體,一直打嗝,且拼命拉肚子,拉的是白色大便,手腳冰涼。急救的方法是:

  一、此時不可吃固體食物,要喝加糖很多的巧克力,阿華田飲料,這些含糖的液體可保持身體體溫,且不剌激身體使得再分泌膽汁出來。

  二、要喝酸的綠蘋果汁或無糖紅莓汁,一天一加崙(l Gallon/day)的量。這樣喝一星期後,如不再拉肚子,不打嗝,且大便呈黃色,這時才可開始吃稀飯,慢慢調理就好了。所以每年排一次膽石是很重要的。

 
 
隨筆禪話
◎秦孟瀟

堅持戒律

  很多世俗人不懂得佛門中所說的「戒」,它究竟是甚麼意思呢?通俗的看法和說法,看到和尚、尼姑不守清規戒律,諸如「飲酒」、「吃肉」的行為,就說成是「破戒」了。

  實際上,「戒」的根本意義,就是「去惡行善」,身、口上所表現的行為。當然,「戒」有具體的行為表現,即「不惱害、不劫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飲酒」通稱之謂「八戒」,都是佛門弟子所應「受持」的基本戒律。

  無 論是「出家人」或「在家人」(居士),祇是遵守戒律而不犯,僅僅是個人的「善行」罷了,真正持戒的目的,不僅是自己做個社會的好人,也不是為自己求解脫, 而是為利益眾生成為菩薩道者的行為,甚至直達「成佛道」!這就是「持戒波羅蜜」。佛典云:「菩薩持戒的精神在於饒益有情」。心、口、意三業所表現的一一行 為,都以利益眾生為前提,不只是防護個人「六根」的非惡,而是深入社會眾生中,去廣作福利眾生的事業,以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達成「淨佛國土」的行願,這是 菩薩的根本目的所在。

  在佛家有「小乘」與「大乘」的分別。小乘人「持戒」嚴守教條不變,而「菩薩戒」不受戒律條文所縛,而是以是否有利益於眾生為根據作出決斷。這一點,非尋常人所能理解的了。


修學「唯識」

  我 一直認為,知識分子欲想研究佛學,最好是探索法相唯識宗的真諦。它有著完善的思維體系,層次分明,邏輯性很強,它雖是理論化,卻非停留在知識領域內,而是 著重在修持功夫,所謂「轉識成智」是也,這與禪宗的「明心見性」和密宗的「即身成佛」,異途同歸,亦即「不二法門」。我們知道,人類的心乃是一切行為的主 宰,心所以能發揮各種記憶、認知、和判斷等等作用,從唯識論上說,乃是由於我們的心,主要有八種意識作用,此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 識及阿賴耶識。在這八識中,更以阿賴耶識為主體,而以第六意識的活動力最大。前面的五識,也就是我們人身上的五種感官(即眼、耳、鼻、舌、身體皮膚即所謂 五根),對於外界所生的種種剌激(如色彩、聲音、香氣、味道、觸覺,亦即所謂五塵),產生的感受,然而這些感受,大都必須藉第六意識的判斷和幫助,才能發 生取捨或辨認的作用(例如我們進餐室用膳時,看到食物色、香、味,隨時能判斷好吃或不好吃)。前六種的識是感受作用,而起種種分別,但它並不是「心」!


水陸勝會

  在 舊社會佛教的水陸法會非常盛行,這是因為佛教教義深入民間的緣故,自新中國成立以後,一切宗教都受到限制,這類「超薦式」的法會,就被停止了,某些人認為 是搞迷信活動。在八十年代後,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宗教活動也開放了,水陸法會在各地也興旺起來。說起水陸法會起源很早,據史載,在南北朝之前的漢代就 在鎮江金山澤心寺(舊寺名)形成,後來在歷代朝野中曾盛行數百年,影響極大,流傳甚廣,上至皇帝、太后,下至平民、百姓,幾乎都曾舉辦了規模大小不等的水 陸法會,水陸法會中,許多關於佛教法事儀式、經文、水陸畫藝術等知識都是首先由金山傳播的。水陸法會的由來,據佛教史籍記載,南北朝時的梁武帝夜夢異僧, 告以救脫群靈之苦,莫過於水陸大齋,武帝因詔金山寶志禪師延請僧佑、僧祐、僧肇等十位高僧遍閱藏經,編纂水陸儀軌,即於金山澤心寺啟建法界凡冥水陸普度大 齋勝會,道場四十九日。武帝於天監四年親自來鎮江金山澤心寺焚香禮佛。


海外「水陸」

  說 到水陸法會,在佛教徒心目中非常重視。香港各大寺院諸如大嶼山寶蓮禪寺、鑽石山志蓮淨苑、荃灣三疊潭西方寺等,幾乎每年舉辦一次水陸大法會,主持法事的僧 人都是由國內邀請來的,其中有上海龍華古寺、常州天寧寺、金山江天寺、南京攝山棲霞古寺等等。據佛教歷史記載:水陸法會是在宋代開始廣泛流傳的。東川楊鍔 祖根據梁武帝儀文撰成《水陸儀》三卷,曾流行一時。在宋元豐七至八年,有一位海上巨商於金山設水陸道場。由高僧了元親自主持,盛況空前,極為壯觀。遂以 「金山水陸」馳名。水陸法會又分「北水陸」和「南水陸」兩種,人稱北宋宗賾所撰水陸為金山水陸,亦叫「北水陸」。南宋老磐禪師所續《水陸新儀》稱之為「南 水陸」。歷代各朝均有高僧訂正補儀,尤以清代儀潤所撰的《水陸儀軌》計六卷,成為現時全國各大寺院(包括海外各地)啟建水陸道場儀式的依據。水陸法會儀式 中規定設有七個壇場,內壇(主壇)一個,外壇六個。各個壇場的人數,唸誦的經典及其佈置,牌軸的規定和進行的程序均有規定,法事以內壇為主,外壇誦經禮 懺。


皈依三寶

  有 幾位剛信佛教的人,對佛法理論或基本常識一點也不知逍,他們信佛教的原因,祇是抱著好奇的心理,可以說是一群迷迷糊糊追風派。別人信佛皈依三寶,自己不問 青紅皂白也跟著皈依三寶了。問他(她)為甚麼皈依?他(她)說「隨緣嘛」!有的說:「不懂嗎,不要緊,找機會補課好了。」這些人有一基本共同點,他們認 為,佛教傳入中國有二千多年了,對中國文化有很大的影響;在目前,世界各地信佛教的人越來越多,甚至金髮碧眼的番鬼佬都紛紛皈依佛教了,自然信佛有「寶」 可執了,意思說,一定受益不淺啦!的確是這樣的,有些人初入佛門甚麼也不懂,過了一二年之後,由於環境的影響,他(她)似乎懂不少佛法啦,佛門儀規,誦經 唱讚,也能到殿堂裡跟師父們去上早晚課,佛法道理也能說上一套了,真是奇蹟!


「我」是甚麼

  一 位有道行的老法師說開示時,不會轉彎抹角說些客套話,而是一針見血。他借喻說道:如果有一人用一個皮口袋裝滿了糞便,紮上口送進來。我們大家都以為這是骯 髒的東西,捏著鼻子嫌臭,躲得遠遠的或趕緊把它扔出去,以為是褻瀆。其實我們人人都是個臭皮口袋,我們「人」的這個臭皮口袋,還不如用一個真的皮口袋裝上 糞便送進來的比較乾掙。因為送進來的這個臭皮口袋還紮住口,而我們人的這個臭皮口袋,上下都張著口,直冒臭氣,所謂「九竅常流不淨」。但是人們就以此臭皮 口袋是「我」,還愛得不得了!這樣化妝,那樣保養;如以佛的眼光來說,實屬愚痴顛倒之甚!大家應該知道,我們這個身體,大家都認為是「我」,其實這不是 「我」,而是我所使喚的一個物。應該在「我」字下面加上一個「的」字,稱為「我的」!因為這個身體是屬於我的一部份,像一件應用的東西,當我願意使用它的 時候就用它,不願用的時候就把它放下!不被其累,如「放不下」就被它累了。事實上很多人「放不下」,一直被「我」累得不堪設想!


「為何出家」

  為 甚麼我一直不贊成青年人「出家」?從內心來說,我卻非常贊成去「出家」!如此說來,豈不是自相矛盾?不,我之所以贊成「出家」者,此乃具有大智慧、願承擔 別人痛苦者,不惜犧牲自己一切利益,所謂「行菩薩道」者。如果不具備如此宏願的人,還是不要冒然出家為妙。特別是不肯犧牲自己利益、心量狹隘、一切「我」 之當頭的人!這樣的人「出家」,一定後悔莫及,苦不堪言狀。在台灣,那些年輕的男女青年們,受到佛學教義的影響,認為佛法講宇宙、人生道理透徹。又羨慕僧 人淡泊生活,瀟灑自在,與世俗人生活比較起來,有著壤霄之別。加上佛門提倡「禪學法門」,在深山古剎,參禪打坐,老僧人宣說禪機妙法,猶如醍醐灌頂,身心 輕安;對惱人的塵世感到厭惡!不少年輕人就此走上絕塵道路,毅然「削髮為僧」,所謂跳出「三界火宅」!如此一跳,果能跳出「火宅」嗎?父母兄弟姊妹等人的 「親情」能一時斷絕得了嗎?沒有毅然決然的無畏氣魄,是無法斷絕親情的牽連,出家並非輕易的事啊!


企圖不良

  當前在中國大陸、台灣、香港以及東南亞各地,有不少青年人削髮為僧」,應該說這是好事情。有了發心出家」的心願,就得保持下去,有的人出家」動機不純,抱著求利」、求名」的目的,認為只要跟官方關係搞好了,不愁當不了「新方丈」,有這種企圖的人想「出家」,是絕對錯誤的!

  曾 經有人問我:年輕人出家,說明了甚麼問題?是好事,抑是壞事?我直截了當地回答說:「真心出家是好事,無心出家是壞事。」這句話,對方甚不理解,又問道: 「何謂真心?何謂無心?」我答道:「所謂「真心」也者,是指求道心切,發大菩提心!唯有如此,才能修道、吃苦、放下、度化眾生。所謂「無心」者,是指未有 「菩提心」。


難忍能忍

  古 代有一位高僧說:「削髮為僧,非將相之所能為!」這句話的意思說:「剃光頭做和尚,不是宰相、將軍所能做得到的!」為甚麼?因為宰相、將軍們是世俗人,名 利觀念很濃厚,即使他們是「愛國愛民」、「情操高尚」一代風流人物,但他們依然擺脫不了酒、色、財、氣、福、祿、壽、名、利……等等個人享受或家族的利 益。但一個真正的出家人首先要擺脫一切私欲,這叫做「看破紅塵」、「六根清淨」。為了充實自己,要有出世的智慧,一定要修行,入深山磨練自己,所謂「難忍 能忍」、「難行能行」;這一切,為了能忘卻自己,不為個人貪圖物質享受,也不為誹謗、讚嘆、苦痛、財富、侮辱……所動搖,佛家稱之謂:「八風吹不動!」一 個真正的出家修行人,必須要具備這些條件,否則算不得「人天師表」!可以說經不起考驗的出家人,也不是真正的「修行人」。他們粗衣淡飯過日子,所謂「一缽 千家飯,孤身萬里遊。」而游化人間,就是度化人世間有煩惱的人。「佛度有緣人」!沒有緣,佛也度不了的。試問,天下的宰相、將軍們能夠「忘我利益」嗎?我 想很難吧!

 
 
認真發展龍頭業務
◎楊 釗

 二○○五年本集團的大方向是「認真發展龍頭業務」,所有屬下公司和部門,都應該參考這一主題,制定本身的目標和計劃。

  縱觀當今世界形勢,美國聯邦儲備局在二○○一年至二○○三年,利用減息和通脹的手法,去對付通縮已經奏效,由二○○四年六月開始,其目標是令人相信通 脹十分溫和,並正努力令二○○五年通脹率,繼續保持二厘或以下,但是,由於二○○二年至今美元匯價已大跌,大部份人估計二○○五年繼續滑落,其結果將促發 大量的外國人拋售美國資產,轉移投資到其他地方。為了阻止外國投資的流失,其方法唯有加息,因此,加息後的影響如何,將是人們應該考慮的問題。

  歐洲經濟,由於歐羅的急升令其接近衰退邊緣,歐洲共市過去四年G.D.P.增長率三分二來自出口,歐羅強勢已令歐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漸失,今年歐洲中央銀行遲早將出手阻止歐羅上升,以免經濟陷入衰退,到時可能的是,美元加息而歐羅卻減息。

  中國去年G.D.P.估計上升9.2%,而今年增長率將在8.2%水平,國 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認為,中央企業若在規模上不能進入本行業前三名者,就要進行重組。所謂前三名,不僅考慮規模,還要考慮純利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因此, 不僅要「做大」,同時更重要是「做強」,寧可「小而強」,不能「大而弱」。可見,今日的中國,其策略已經運用世界上最先進和最有效的標準了。

  審時度勢,本年度的策略應該為「認真發展龍頭業務」。

  「認真」就是認清方向,真正執行。「認真」是指一心一意,聚精會神,而不是三心二意,分散精神;「認真」是指一絲不苟,做足100分而不是馬馬虎虎, 得過且過。「認真」必須體現在計劃上、數據上、執行上、檢討上。因此,有關公司必須在年初計劃中把有關數字列清楚,並且每月追蹤,定期檢討。

  只有這樣,才能把要辦的事情辦好,把事情辦得紮實,質量才能保證,效果才能顯著。

  「認真」的前提是「專心」。歷史已經證明,它是「神奇之鑰」,它能形成一股無法抗拒的力量,它能打開通往「財富」之門,它能打開通往「名譽」之門,它能通往知識乃至智慧之門。人類以往所有的偉大天才,都是由它的神奇力量發展出來的。

  要達到「認真」的效果,其要點在於「強調紀律的文化」,因為現代的企業多半不是因為機會太少而「餓死」,而是因為機會太多,消化不良而敗亡。

  真正的挑戰不在於如何創造機會,而在於如何選擇機會。

  卓越企業的主管務必具備「責任會計」的觀念,那就是每年自己拿了多少人工,多少福利,運用多少資源,而為公司創造了多少利潤。

  卓越的公司往往能堅持三個圓圈原則,它們的發展方向是:

  一、 能達到本地區頂尖水平;

  二、 能為企業帶來理想的利潤;

  三、 是自己所熱愛的行業。

  凡是不符合三個圓圈原則的業務,他們一律不做,他們不會跨入不具有三個圓圈原則的事業,不會收購有關公司,不會參與合資,如果不符合三個圓圈原則,他們就不會做這門生意。

  研究公司發現,其他不是卓越的公司,其敗亡的關鍵因素都是沒有辦法嚴守紀律,待在三個圓圈之內,這些公司要不是缺乏瞭解三個圓圈的原則,又或者是缺乏待在三個圓圈內的紀律。

  卓越的公司負責人必須學會把複雜的環境轉化成簡單的理念,他們的信念往往是「真的沒有那麼複雜,我們一旦掌握了原則,就勇往直前」。

  幾千年來,人類發現了一種難以相信的力量:凡是專注,就能成功和發展;凡是分散的,成功就會減慢和敗亡。

  如果超出了三個圓圈的範圍,即使是「千載難逢」的大好良機,卓越的公司都會說「不,謝謝你。」

  卓越的公司每年做計劃和預算的時候,只會把人力、財力、時間放在三個圓圈的範圍裡,對於其他業務,公司始終貫徹「不做」的紀律。計劃和預算的作用往往就在這裡。

  它們往往不是多與少的分配資源,而是全力參與或整個退出的方式。

  研究公司發現,卓越的公司都具備了非凡的勇氣,能集中所有的資源,投入單一或少數幾個領域中,一旦他們瞭解公司的三個圓圈是甚麼,他們就孤注一擲,很少兩面下注。

  卓越公司的投資策略是「找對方向之後,堅持極端不多角化的投資組合」。

  歸根究底在於企業是否具有第五級,也就是頂級的領導,管理層能否聽得進令企業走向卓越的真話。能瞭解和確定三個圓圈的宗旨,能成立委員會去執行和監督,只需這樣,企業就會由「優秀」躍升為「卓越」。

  真正的問題在於,一旦我們知道怎麼做才對,我們是否有充分的紀律,能大膽、大力和加快地去做,同樣重要的是,不再繼續去做錯的事情。

  本集團的「龍頭業務」,是「零售業務」,以及相關的「採購洋行業務」。「零售業務」包括中國內地、香港、台灣和澳洲零售。我們相信,只要龍頭業務搞得好,就能令中、下游的「採購」和工廠製造業務搞好,收到「順水行舟」和「事半功倍」的效果。

  歐美、日本的歷史已清楚告訴我們,只有零售業務和具有自己的品牌是一條出路,若能專注和嚴守三個圓圈的原則,那麼成功的機會就更大。

  至於靠「勞工密集型」的工廠製造業,以本集團目前來說,絕對不宜發展,即使發展也只能放在外發加工和採購業務上,又或者發現有特別好效益的機會上。

  總結過去幾年經驗,我們認為今年要堅持和注意的有以下幾點:

  一、 認真學習、討論本年的大方向文章,並把過去二年的計劃文章重新學習和討論,以便在觀念上認識「認真」、「專注」發展龍頭業務的原因和重要性,掌握「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戰術。

  二、 集中力量,集中精神,大力發展真維斯特許經營,龍頭店計劃和擴大銷售面積計劃。

  三、 加大力度做好店舖形象和傳媒等推廣工作。

  四、 認真建立起「快速」服務系統以適應市場的需求。

  五、 認真建立和執行賞罰制度,切實貫徹「議而有決,決而能行,行而有果」的辦事作風。

  我們堅信,只要我們在意識中和行動上,繼續團結一致,一切從實際出發,「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堅持「創造條件、發揮優勢」、「量力而為、平衡發 展」的策略,培養忠於團體、努力上進、群策群力的精神,實施「計劃、落實、檢討」的管理方法,事實證明,我們的事業是會不斷發展的,我們的生活是會不斷改 善的,「在工作中學會工作,在生活中學會生活」,「知行合一,事上用功」,這仍然是我們要堅持的大方向。

  「不斷改善,改善由自己做起,改善由現在做起」。這樣,自己就會不斷進步、企業就會不斷進步、社會就會不斷進步,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就在其中。

 
 
慈輝光芒耀遂川
◎林子釗

 江西 省吉安市遂川縣位於江西省的西南,距革命聖地井崗山只六十八公里。在前往遂川縣途中,我們的車子沿著105國道行駛,國道還是計劃經濟時期的國道,十分狹 窄不平,因此旅途也只好一路顛簸。這樣的車道已再不能適應形勢的需要,堵車的現象是這條路司空見慣的事,因此走走停停,一百公里的路程,竟也花掉了兩個多 小時,才到達了遂川縣的縣城。但也只是走了旅途的一半,因為要到達我們的扶貧點——戴家埔鎮,得還要再走多二個小時的車程。

  我們到達戴家埔鎮的時候,道旁已站滿了揮動著彩色三角小旗歡迎的人群,掌聲、鞭炮聲、鑼鼓聲,與學生們的「歡迎、歡迎、熱烈歡迎!」的聲音夾雜在一起,誇張的說可真有些響徹雲霄的聲勢。由此可見,慈輝的善舉已深入民心,已不問可知。

  在鎮政府的院內舉行了簡單而又隆重的捐贈儀式,參加儀式的有遂川縣縣委領導幹部和群眾,共有幾百人之多。慈輝基金會給五保、貧困、特困戶等每戶送上五 十斤大米、五斤食油、一床棉被,合共總值人民幣十七萬五千多元,受益一千五百多戶人家。儀式過後,我們到了鎮中學檢查慈輝助建的教學大樓的工程進度及質 量。該鎮的領導和學校的領導對學校的工程質量、進度也抓得很緊,按計劃今年下學期可交付使用,到時學生們可在寬敞明亮的課室上課,從此告別那土牆瓦面的危 房,可專心學習了。但願他們將來學有所成,報效國家,成為國家的棟樑。

  離開戴家埔鎮時,我們同樣的受到街道兩旁人群的夾道歡送,鼓樂喧天,他們盼著我們常來。但願此地每年都風調雨順,政通人和,與時俱進;但願此地每年都五谷豐登......。到那個時侯,我們必會帶著最多的祝福前來慶賀。

 
 
歲晚探親
◎慧 梅

 又是歲晚時節,內地各處的五保戶和特困戶的生活如何?在這寒泠的日子裡,他們好嗎?慈輝行者們無時不在惦記著。

  為了讓千千萬萬的五保老人和特困群眾能過上一個喜慶祥和的春節,慈輝佛教基金會樂捐三百六十七萬元人民幣,派出六個工作小組,分赴四川、吉林、河北、陝西、江西、廣東等省二十五個縣、一百二十多個鄉鎮,探望他們,送上棉被、糧油和真誠的問候!

  艱難困苦、冰雪寒冷難不倒慈輝的行者們,他們分別來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洲的白玉縣、理塘縣、新龍縣、昌台縣和西藏昌都地區的達江縣、拉薩市、日咯則 等地區二十多個縣鎮,慰問了18,000多名貧困的喇嘛和藏民;來到吉林省吉林市船營區的太平鄉、歡喜鄉、搜登站鎮、大綏河鎮、越北鎮等十個鄉鎮,慰問了 1,578戶、4,800多名五保老人和特困群眾;來到河北省的平山縣、井陘縣十二個鄉鎮,慰問了1,060戶、3,800多名五保老人和特困群眾;來到 陝西省榆林地區的吳堡縣、佳縣、綏德縣二十多個鄉鎮,慰問了8,000多戶、23,000多名五保老人、殘疾人和特困群眾;來到江西省贛州市的章貢區,吉 安市的遂川縣七個鄉鎮,慰問了1,716戶、5,400多名五保老人和特困群眾;來到廣東省清遠市的連山壯瑤族自治縣,惠州市的惠城區、惠陽縣、惠東縣、 博羅縣、龍門縣四十九個鄉鎮,慰問了9,379戶、18,000多名五保老人、特困群眾。真可謂是範圍廣泛、規模浩大啊!

  是次春節慰問活動,共派出12,500床棉被、186萬斤糧食、15萬斤食油,受益群眾達73,000多名。受益的同胞們都異口同聲地讚嘆慈輝的菩薩精神,祈願慈輝的無緣大慈永遠存在這個世界上,讓世界永遠充滿關愛!

 
 
如何理解當今宗教
 ◎周博汶

 宗教 的意義在乎其導人向善和助人脫離世俗顛倒是非的教育。例如,孔教的「大同社會」、道教的「天人合一」、基督教的「天國永生」和佛教的「緣起性空」,都是各 有所依,各有所導的思想教育。最終就是帶領眾生踏上充實豐盛的人生道路。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教派之間卻未能藉著殊途同歸的方向而理想地彼此建立一個「共 和」、「共存」的思想交流空間。相反,「宗教」一詞卻常被用作為一種「單向式的標籤」定格,因此,造成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頑固障礙。

  所謂「單向式標籤定格」則是指判斷者以主觀自我的眼光對被判斷者的表現形態作出劃一剖析和歸類。比方說,從西方文化(以新教徒為例)看東方文化縯繹, 「佛陀教育」便順現成章地變成「佛陀宗教」——一種由佛陀作主體的信奉行為。這種宗教行為包括信眾體的禮拜儀式,經文誦讀,打坐禪修等。總括而言,佛教的 核心是佛陀一人,一切行為表達均以他作依歸。

  新教徒卻視《聖經》為唯一真理。經文所記載的是最終絕對。因此,從新教徒的視窗看佛學,佛學就有如聖經所指的邪迷之說。原因在於信眾禮拜「佛祖」這個個體就等如「拜偶像」、「拜火」、「拜金牛」的行為。兩者行徑目標一致,不可容之!

  這樣的歸類就是筆者在前文所提及的「單向標籤定格」。亦即是說,外來現象會被動地和主體思想領域中的標籤直接掛鹇。但是,宗教不是一個獨立個體,它是 文化與歷史演進過程中合人、事和物,三種互動元素,而產生的思想取向和價值認同。鑒於豐富變幻的和合條件,「宗教」一詞便不能祇取其字面解釋而忽略背後襯 托環境。

  以佛學文化為例,它的核心維繫於「無常」、「共生」、「互生」及「因果循環」的道理。三者都是解說「虛空無我」的狀態。既然「無我」,何來一個「實 我」作求拜對象?再者,即使修行者會以跪拜形式向佛的形象頂禮,但這也不乎合拜偶象之實。頂禮大德乃是透過身軀動作來表達尊重之意。最終目的不是求添福 祿,而是透過向大智慧的恭敬了解自我的渺小。

  至於文字對宗教傳譯的影響是無可置疑的。在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期,來自西方的東方文化研究學者如:麥科斯.繆勒(Freidrich Max Muller)、蒙尼耶.威廉斯(Monier Monier-Williams)和戴維茲(T. W. Rhys Davids)就是利用文字,把梵文、巴利文的佛學典籍翻譯成英語,帶回西方國家去。從而讓更多的東方文化研究者能有機會接觸到佛教思想,奠定了東西宗教 文化交流的基石。

  但是,要善用文字就必需理解文字本身的無自性。自性者,則能獨立以個體身份存在於表達空間裡。而文字卻剛好完全相反。文字本身是一個組合體,例如: 「筆」字所表達的不單是肉眼直接看見的物件,而且經過千絲萬縷的因緣和合而組成的一種物件。而箇中的組合條件又是由數不勝數的表示符號集合而成。簡單而 言,「筆」是由墨水、圓珠、膠質物等,經過人工製造、條件聚集而構成的畫面。因此,「筆」代表的不是一個實在體,而是一個循環符號表示的組合過程。所以論 為「無自性」的表達。從此推論出,文字符號是充滿演繹、解解和改變的空間。

  畢竟,世間的所有人、事、物都是無永恒定性地在改變。當中,改變的過程更不是直線進行,而是錯綜複雜相連地在改變,正因如此,文字符號的含義也會隨著時代、人物、地點的轉移而作出相對改變。

  「宗教」一詞便是典型的例子。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宗教便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例如在遠古時代,人類視大自然力量為生命的支配者,所以自然界現象——風、 火、水、雷便成為了求拜的對象,繼人類智慧不斷提升,知識尋求擴展至哲學思考層面,宗教便演變成公理推論的根本。公理就是解釋了生老病死、福禍疾苦等人間 現象的根據,現今的社會,宗教含意更被注入多面體的理論和分析。很像比較文化理論、男女平等主義、馬克斯主義、結構主義、後殖民主義及後現代主義,都是現 代學術界提倡探討人類智慧與玄奧現實的多元角度。從以上概括分析,可見文字的彈性和吸收度甚高,而且沒有永恒不變的定義。如善用,文字能把思想記錄保存下 來;如不善用,用者的思維便會牢牢地停留在字面表層上。

  二十一世紀互聯互通的社會帶給我們接觸認識不同宗教文化的機會,但是認識越深,分差越大。因此現今宗教文化信奉者以及研究者各有己任去從差異中尋求共 通點,再從共點上建立「共存」,「共和」的溝通渠道。我想文化背景、歷史章節、文字傳譯,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相連關係。單一的分析結論祇會帶來斷章取義的反 效果。

 
 
難忘的中日佛教人士友好會晤
——南京毗盧寺萬佛樓落成盛況略介

◎傳 義
 首先我代表毗盧寺兩序大眾,對以近藤昭一先生為首的中日友好訪華團來我寺參加萬佛樓落成法會,我們對您們的光臨,表示熱烈的歡迎。

  今天我們共聚一堂,在我寺新落成的萬佛樓法堂內舉行南京毗盧寺「構建和平與中日友好」座談會,意義深刻:這裡在座的有我的老朋友也有今天相識的新朋友,還有手足相連的佛教界兄弟,用佛教的一句話可謂因緣殊勝。以下我從近代歷史談三點:

一、回顧毗盧寺歷史

  毗盧寺創建於明嘉靖年間(1552-1566年)因寺中供奉毗盧遮那佛,名毗盧奄,清咸豐年間毀於兵火,後來有一個法名量宏的僧人,復建一座佛殿。清 光緒十年(1884年)兩江總督曾國荃發起擴建毗盧寺,曾國荃是清代名臣曾國藩的弟弟,他為甚麼要建寺?這個問題知道曾國荃歷史的人都會這麼提。原因是人 們所知道的曾國荃不慈悲、殺生搶掠。所以講他建寺要說出原因:太平天國佔領南京後,南京是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太平天國的領袖洪秀全是信奉天主教,在這段 時間曾國荃是清湘軍統領之一。肩負的任務是攻打太平天國收復南京城。多少年來曾國荃常敗不勝,加上清王朝內部矛盾,對曾國荃這樣的敗將極為不利。清同治年 間,一天他在老家湖南到風景秀麗的市岳衡山燒香拜佛,在齊公岩與海峰和尚相見,海峰江蘇鎮江人,客座南岳,海峰識破曾國荃拜佛心意,點悟國荃,曾國荃講: 「如我督任兩江,為你造奄。」意思是我要實現的話定要還願,要報答你的大恩大德。海峰即表態我願意為你效勞,代你管理天下寺廟,這也是歷史記載的兩人齊公 岩約言。

  擴建毗盧寺之二的原因是,他從湖南回到攻打天京的陣地,仗打的更激烈,用土炮把天京城墻炸開,打敗太平軍,佔據南京,曾國荃如願當上了兩江總督,他想 多年來跟隨自己的湘軍將士很多,陣亡數量不少,為了向鄉親及生存的將士有個說法,決定穩定軍心,講情講義,擇地建寺,經與毗盧庵量宏協商,擴建毗盧庵。曾 國荃率先捐款捐物,特制一批寺院所用物品,如現在的荷花缸,及萬佛樓,觀音樓、大雄寶殿等重要殿堂的屋檐滴水,都雕一龍九鳳,寺內所建殿堂木料,均從湖南 運到南京。寺院建成後曾國荃沒違諾言,禮請南岳海峰和尚為第一任方丈,命名毗盧寺,舉行佛教規模最大的水陸法會,超度湘軍陣亡將士。

  毗盧寺擴建後範圍很大,東至清西河、西至大悲巷、北至太平橋、南至漢府街(因歷史中山東路修建,縮短漢府街),原漢府街在毗盧寺山門正南方(正前 方),寺內的建築分兩條中軸線。一條大中軸、一條小中軸。大中軸以現在的大雄寶殿為中心,大中軸正前方是照壁、哼哈金剛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樓;小 中軸在大雄寶殿東,它的建築從前到後是徑房(廁所)、齋堂、毗盧殿、萬佛樓、禪堂、塔院、菜地,當時堪稱金陵第一大寺。寺內最著名的建築有萬佛樓和觀音 樓,萬佛樓內供三千尊鎏金佛像,樓中間有一座木塔,塔頂和塔角是觀音三十二應身和四大天王組成。觀音樓內供奉一尊唐代禪坐千手觀音聖像,兩樓在當時影響很 大,聞名中外。

  一九三一年四月中國佛教會從上海遷到南京毗盧寺,由太虛大師等人主持會務工作、趙樸初任秘書工作。大虛大師辦公室設在萬佛樓,趙樸初辦公室設在觀音樓左側的一所房子。

  一九四一年中國佛教會遷陪都重慶,當時汪偽政府警衛處通訊隊住小中軸線房屋,著名的吳旋、羅京就住在小中軸線房屋,他們倆所收藏的十七張南京大屠殺紀 實照片就藏在毗盧寺,先藏在廁所牆壁上後轉移到天王殿彌勒佛座底下。這一年還有東來西去的兩尊渡海觀音都住過觀音樓,東來的觀音高十一米,因房屋高度不 夠,把樓板中間拆掉、也把房屋蓋頂掀掉,修好後的觀音樓形成房蓋前斜坡,後三角的奇觀,前低後高,前古後洋的風格,寺內專門刻立一塊石碑,內容記載號稱東 來西去觀音聖像互贈的歷史鑒證。

  一九四六年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周恩來參觀毗盧寺;同年四月太虛大師在毗盧寺召開中國佛教整理委員會常委會;同年九月中國宗教聯誼會遷至毗 盧寺。一九四七年五月,全國佛教代表會在毗盧寺召開,藏傳佛教高僧章嘉活佛為中國佛教會理事長。四十年代毗盧寺一度成為中國佛學研究中心和中國中醫研究中 心。

  一九五五年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陪緬甸吳奴總理參觀毗盧寺;一九五六年世界佛教代表團參觀毗盧寺;西藏和平解放後達賴、班禪參觀毗盧寺;一九六一年以大谷 瑩潤、西川景文長老為正副團長的日本中國殉難烈士名單捧持代表團訪問毗盧寺,期間陸陸續續還有很多日本佛教界兄弟訪問毗盧寺;一九六六年「文革」開始,國 家遇難、僧人出寺、佛像損失、殿堂佔用;一九八八年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視察毗盧寺;一九九八年恢復宗教活動場所、住進僧眾、信仰自由;二○○一年孫穗芳 (孫中山先生孫女)提詞、祖父中山先生常靜慮之寶剎。同年舉行復建萬佛樓、觀音樓等殿堂奠基法會;二○○三年舉行萬佛樓主體落成法會;同年接待日本高僧則 竹秀南一行;二○○四年六月二日上午舉行萬佛樓落成、萬佛安座灑淨法會。

二、為促進中日友好做工作

  我們從毗盧寺歷史的角度看去,孫中山、周恩來、趙樸初他們三老都是世界和平的巨星,在世界和平的歷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們也都對中日友好做出過重大 的推動作用,他們在毗盧寺與日本友好交往的脈博上攝養著有不可估量的人生價值,我寺全體僧眾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將繼承中日友好交往的脈搏永遠波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毗盧寺終於開放了,毗盧寺接待的第一批日本客人,是在我省寶華山求戒新戒弟子,受戒結束後,路過南京參拜毗盧寺;第二批是省行 政管理學院教授米壽江先生帶來的一位日本記者,第三批就是毗盧寺的老朋友也是我的老朋友近藤昭夫老人家、長岡進先生、角田玉青先生、天竺桂尚穗先生等一 行。每當我翻開我和近藤昭夫老人家一行第一次見面的照片時,第一次見面的情景歷歷在目,近藤昭夫老先生當時談到他看到毗盧寺在名古屋和平亭閉關的觀音,就 仿佛觀音講「我要回家。」老人家當場流下痛心絞切的眼淚,在座的中日雙方都沉默了,彷彿大家都在祈願:「千手觀音,請您早日回家。」這是多麼動人的場面! 這次見面大家共同實地察看了東來西去觀音的鑒證碑,看了已不存在的觀音樓遺址,並且打開了西去觀音回家的話題。為了感謝日本友人的良好願望,為了表達我寺 僧眾期待「千手觀音」回家的心情,我們專門在毗盧寺總體設計規劃圖內,把觀音樓納入範圍。原來總體規化設計上沒有觀音樓,因為歷史上的兩尊觀音都是顯靈而 名,實際他所處的位置是藏經樓,因觀音靈感的名氣掩蓋了藏經樓,所以觀音樓名氣浩大。

  去年八月十七日和今天都是氣溫炎熱,近藤昭一先生、長岡進先生、角田玉青先生、天竺桂尚穗先生等一行來參加我們的法會,我寺全體僧眾及南京佛教信教群 眾非常感動,因為您們工作很忙、事情很多,時間很緊,自備路費來對我們支持和祝賀,在這裡我表示衷心的感謝。

  這次邀請來的佛教界兄弟都是日本名古屋名寺的住持,您們德高望重、大慈大悲。您們的行動真誠,我們非常感激,我的心情不知怎樣表達才好,我在這裡誠心 的念一聲「觀世音菩薩」表達我的心意。去年十二月十三日我和大東仁大師見面,會談的很親切,大東仁大師和其他幾位長老專程到毗盧寺放光,當時的情景是高興 歡樂的場面,大東仁大師和我交換僧鞋,共同參觀在建設中的萬佛樓、觀音樓。我們還共同交談了西去觀音未來回家的途徑,我們當時都同意為西去觀音回家做貢 獻,願觀音早日回家!

三、 連結南京和名古屋兩市的佛教為黃金紐帶

  現在世界各國佛教都是發展最好的時期,世界各國佛教高層人士都在反對恐怖,反對戰爭,祈禱世界和平。中日兩國佛教早就和睦相處,兄弟相連,十年前中日 佛教推動中日韓三國佛教的友好交流,在我國首都北京成功的舉辦了第一屆中日韓三國佛教黃金紐帶大會,我有幸參加了這次活動,趙樸初先生及國家有關領導人出 席這次大會,會後當時的國家主席江澤民在中南海分別接待了日本和韓國的高僧,這種歷史性的和平大會正在一年又一年、一屆又一屆的開下去。這種和平的象征歷 史將會永遠銘記。

  南京佛教歷史淵遠,唐代鑒真大師第五次東渡失敗返程途中,路過南京,小住栖霞寺,所以南京是鑒真大師東渡失敗終點和成功起點的重要聖地。今天我們和名 古屋三個寺廟的住持坐在這裡,我想這是中日南京和名古屋兩市佛教友好往來已揭開了新篇章,我記得去年大東仁大師在我房間時曾講:「希望我多到日本走走,可 以在很多寺廟住住。」大東仁大師日本寺廟的朋友很多,他還講,「他願意代我介紹他的寺廟朋友」這種親切反映出真乃「國有界線,佛無界線」。

  這次我們的活動安排的傖促,使大家沒有機會在這裡參觀瀏覽,這實在對不住大家,以後我們除了和近藤昭一先生,長岡進先生聯繫外,還要多多和大東仁大師 及名古屋的佛教兄弟聯繫,邀請您們到南京多住住,參觀南京的佛教寺院和名勝風景區,喝喝南京的雨花茶,嘗嘗南京特色小吃,我衷心希望在座的三位大和尚我們 共同努力,請求在座的先生、女士共同支持,把南京和名古屋兩市的佛教結為黃金紐帶,為中日和平做出應盡的力量。

  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吉祥如意!

 
 
論佛教文化對我國茶葉發展的作用(下)
◎沈佐民

(接上期)

  2、佛教的發展促進了茶葉加工技術的提高。

  「高山出名茶,高山出好茶」,這與我國佛教寺院大多建立在高山和僧人們的精心研究、製作是分不開的。唐、宋期間以及各個朝代,由於飲茶已在各大、小寺 廟裡風行,僧人們在念經和坐禪的同時,為了使飲茶的品味更高,加上朝廷對貢茶的需求,促進了茶葉栽培和加工的進一步的發展。唐代的貢茶院或貢焙,是每年專 事督造湖州紫筍和常州陽羨貢茶的處所,其地點就設在顧渚的「上吉祥院」內。上吉祥院,南朝陳時原建於武康,貞元時為把貢焙附在一個大的寺廟,特把吉祥寺從 武康遷建顧渚。6我國的寺院不僅需要茶葉,而且也生產茶葉、研究和宣傳茶葉。我國的茶聖陸羽從小就是由寺廟收養長大的,他對茶葉最初的瞭解和興趣也是從廟 中獲得的。7《茶經》中較為系統的記載了唐朝及其之前茶葉加工的技術和過程,為後人對茶葉加工技術的進一步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

  隨著佛教的昌盛,僧家採製茶葉的規模也相應擴大。加之精采巧制,形成各種各樣的茶葉,其品質風格各异,如有的茶其外形圓如絨球,或條索如眉;湯色紅艷 透明,或黃綠清澈;香氣幽雅清高,或馥鬱鮮濃;滋味甘甜爽口,或濃強收斂。泡入杯中如「刀槍雲集」,似「龍飛鳳舞」。

  松蘿茶的製法最早記載見於明代羅廩《茶解》中。「松蘿茶出休寧松蘿山,僧人大方所創製。其法,將茶摘去筋脈,銀銚炒製。今各山悉仿其法,真偽亦難辨 別」。這裡明確指出了松蘿茶產地,但由於其它山場仿製,已真假難分。其二「家孝廉兄有茶圃,……所產茶,實用蒸法如山介茶,弗知有炒焙揉挼之法,予理鄣 日,始游松蘿山,親見方長老製茶法甚具。8

  杭州靈隱寺佛茶是馳名江南的佛門名茶,這種茶葉是由寺院裡僧尼親自栽種、管理、採摘、炒製的。靈隱佛茶葉形扁平、光滑、翠綠、整齊,一經沖泡,湯水碧 綠清爽,香氣四溢,經久不散;而且具有清心寡欲、養氣頤神、明目聰耳、沁人心肺之功能。杭州靈隱佛茶另一個與眾不同之處是用水亦很特殊,泡茶的水是著名的 韜光泉水。水是從北高峰半山腰間的韜光金蓮池中用中間鑿空的長長的毛竹,一根連一根引到靈隱寺的。這種韜光泉水,清冽甘美,礦物質相當豐富,絲毫不亞於號 稱「天下第三泉」的虎跑水。用此泉水泡茶更是錦上添花,真可謂「名茶名水,雙美俱備」。

  四川蒙山茶,據傳是用漢代甘露寺的普慧禪師親手所種的「仙茶」加工而成的,是茶中的珍品。據《名山縣志》記載:蒙頂茶產於名山縣一千五百米的蒙山頂 上,其茶葉品質湯清色碧,片片勻淨,猶如雪花紛紛,好似綠霧結頂,嘗一口,幽香撲鼻,沁人心脾,被人們稱為「仙茶」。到唐代時,蒙頂茶又列為「貢茶」,並 在山頂上建立了「皇茶園」,派專人看守,此茶專供皇帝使用。到了北宋末期,蒙頂茶被譽為「天下第一茶」。

  福建的武夷岩茶,相傳最初是由唐宋的武夷寺僧人採製。江蘇的碧螺春,據說最早是在北宋時,由洞庭山水月僧人採製的「水月茶」演變而來的。浙江普陀山的 佛茶,景寧惠明寺的惠明茶,臨安天目山禪源寺的天目青頂,余杭徑山寺的徑山茶,天臺萬年寺的羅漢茶,杭州法鏡寺的香林茶,雲南大理感通寺的感通茶,君山白 鶴寺的君山銀針,吉祥寺的貢茶紫筍等等,最初都出自佛門。「天下名山僧侶多」,「自古高山出好茶」,大概這就是名茶與佛教天然因緣吧!9茶,因其自性高 雅,常被用作待客佳品,甚至被奉為取代酒的祝天祭祀聖品。茶與僧人相伴成趣,茶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

  3、佛教促進了茶葉文化的進一步發展。

  佛教對茶文化的發展與貢獻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是高僧們寫茶詩、吟茶詞、作茶畫,或與文人唱和茶事,豐富茶文化的內容,據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李斌先 生統計,至唐代計有一百三十三人共寫了茶詩三百九十一首。第二是佛教為「茶道」提供了「梵我一如」的哲學思想及「戒、定、慧」三學的修行理念,深化了茶道 的思想內涵,使茶道更有神韻。特別是「梵我一如」的世界觀於道教的「天人和一」的哲學思想相輔相成,形成了中國茶道美學對「物我玄會」境界的追求。第三是 佛門的茶事活動為茶文化發展、品茗技法提高、規範茗飲禮儀等都有很大的幫助。鄭板橋有一副對聯寫得很妙:「從來名士能萍水,自古高僧愛鬥茶。」前中國佛教 協會主席趙樸初詩云:「七碗愛至味,一壺得真趣。空持千百揭,不如吃茶去。」10

  飲茶與佛教的結合,極大地推動了茶文化的發展,古書記載唐宋的古寺裡都設有「茶堂」、「茶寮」,僧人們都在這裡討論佛理、禪道,切磋論經,招待施主賓 客,啜飲香茗,法堂中左上角懸掛著「茶鼓」,擊鼓招集眾僧飲茶。宋林逋《西湖詩春日詩》中的「春煙寺院敲茶鼓,夕照樓臺卓酒旗」和《宋詩鈔》陳造的詩句 「茶鼓適敲靈鷲院,夕陽欲壓鍺斫城」,描寫了茶鼓聲下寺院的幽雅意境。

  飲茶需心平氣靜,講究井然有序地啜飲,以求環境與心境的寧靜、清淨、安逸。參禪要澄心靜慮的體味,講究專注精進,直指心性,以求清逸、沖和、嶷綱幽 寂。品茶是參禪的前奏,參禪是品茶的目的,二位一體,水乳交融。茶禪共同追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純和升華。茶事過程中,如碾茶時的輕拉慢推,煮茶時的「三沸 水」,點茶時的提壺三注和啜飲時觀色、聞香、品味,都包涵了體味領悟自然的真諦,並以此領悟佛性和超凡脫俗的意韻。唐代轟動一時的禪宗「趙州吃茶去」,正 是茶禪一味的體現。「吃茶去」說的是河北趙州有一柏林禪寺,寺中一高僧名叫從念禪師(778-987年)人稱「趙州」。問新到僧:「曾到此間乎?」答: 「曾到。」趙州說:「吃茶去!」又問一僧,答:「不曾到。」趙州又說「吃茶去!」後院主問:「為何到也『吃茶去』,不曾到也『吃茶去』?」趙州又說:「吃 茶去」。趙州對三個不同者均以「吃茶去」作答,正是反映茶道與禪心的默契,其意在消除常人的妄想,即所謂「佛法但平常,莫作奇特想」,不論來過還是沒有來 過,或者相識與不相識,祇要真心真意地以平常心在一起「吃茶」,就可進入「茶禪一味」、「茶禪一體」的境界。正所謂:「唯是平常心,方能得清靜心境;唯是 清淨心境,方可自悟禪機」。11

四、 中華茶文化隨同佛教文化一同傳到國外:

  中華茶文化因其特定的內涵,具有很強的民族性,而越具有民族性的文化,也越具有世界性。中華茶文化在不斷豐富發展的過程中,也不斷地向周邊國家傳播, 不斷地影響著這些國家的飲食文化。我國的「茶禪一味」、「茶禪一體」的文化思想和哲學觀念與佛教、飲茶一起傳到國外。美國威廉.烏克斯編者的《茶葉全書》 (1935年出版)記載「茶樹栽培和飲茶習慣廣佈於中國和日本,乃由於佛教僧侶推廣,僧侶以茶節欲。」在南北朝和隋唐時期,我國與新羅國(今朝鮮)的往來 比較頻繁,經濟和文化的交流也十分密切。唐朝時與新羅國通使的往來,有記錄的就有一百二十次以上,是來往最多的鄰國之一。新羅人在我國唐朝主要學習佛典、 佛法,研究唐代的典章,有的人還在唐朝做官。因而,唐代的飲茶習俗對他來說應是很親近的。新羅的使節大廉,在唐文宗太和後期,將茶籽帶回國內,種於智异山 下的華岩寺周圍,朝鮮的種茶歷史由此開始。朝鮮《三國本紀》卷十,《新羅本紀》興德王三年云:「入唐回國大廉,持茶種子來,王使植地理山。茶自善德王時有 之,至於此盛焉」。到了宋代,新羅人也學習宋代的烹茶技藝,在參考吸取中國茶文化的同時,還建立了自己的一套茶規和茶禮。12

  唐代(八世紀當時日本的奈良初期),日本僧人高僧最澄禪師和空海禪師到中國天臺山國清寺留學,回國時帶回茶籽栽種於日本滋賀縣;宋代(十三世紀當時日 本的鐮倉初期),日本榮西禪師兩度留學中國,回國時帶回了許多經書與茶種,並在日本開闢了茶園,後編著了《吃茶養生記》一書,將飲茶與修禪結合起來,在飲 茶中體味清虛淡遠的禪意,極力宣揚飲茶益壽延年,此書後來成為日本茶道的理論依據。13

  京都紫野大法寺一休和尚的高徒村田珠光根據榮西的「吃茶養生」的觀點,在一休師父和趙州禪師「吃茶去」思想的啟迪下,創立了日本草庵茶道。到村田第三 代弟子千利休時,為適應民眾反對內亂、祈求和平的願望,提倡和、敬、清、寂,將茶道的禪意推向一個新階段。今天「茶禪一體」的思想在日本得到了發揚光大。

  佛教與茶葉生長相互影響,相互促進,茶佛融通,茶禪一體,茶禪一位,已被佛家和民眾認可。佛教通過茶事活動來使僧人不眠不發,修身養性,大徹大悟。茶 葉的栽培、加工以及茶葉文化在寺院和僧人的精心研究下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這對弘揚中華茶葉文化,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推進精神和物質建設有著積極的作 用。

參考資料:
【6】陳宗懋《中國茶經》608、607、608頁,1992年上海文化出版社。
【7】朱自振《中國茶經》608-609頁,1992年上海文化出版社。
【8】詹羅九《中國茶經》148頁,1992年上海文化出版社。
【9】陳椽《中國名茶》1989年中國展望出版社。
【10】【11】于觀亭《中華茶人手冊》257—258、261頁,1998年中國林業出版社。
【12】東方茶網2001-12-22

 
 
道由心悟 豈在坐也
 ◎慈 本

 六祖 慧能大師,不僅是一代佛門巨匠,而且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劃時代的思想家。六祖之後,中國佛教,乃至中國文化,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更加多姿多彩。六祖本 人,雖無任何著作,但是,經過後人的整理,倒有一部《六祖壇經》(下文略稱《壇經》)留傳于世,成為後人瞭解、學習六祖思想的寶貴資料。用中國的傳統文 化,詮釋佛教教義,這是六祖大師的貢獻之一。「道由心悟,豈在坐也」出自《壇經》第九品。希望通過這句話,可以對六祖大師的思想,有一點瞭解。

一、背 景

1、 「道由心悟,豈在坐也」的出處

  「道由心悟,豈在坐也」,出自《壇經.護法品》(T48,p0359c)。這是壇經的第九品。這一品也稱為「唐朝征詔」或「宣詔品」,這一章主要記載 當時朝廷遣使引請供養、請益,等事。所涉及的內容,發人深省。「道由心悟,豈在坐也」這一句話,本是大師開示薛簡的話。

  「薛簡曰:京城禪德皆云:欲得會道,必須坐禪習定;若不因禪定而得解脫者,未之有也。未審師所說法如何?師曰:道由心悟,豈在坐也?經云:若言如來若坐若臥,是行邪道。何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生無滅,是如來清淨禪。諸法空寂,是如來清淨坐。」

2、 「道由心悟,豈在坐也」的背景

  大師所以這樣開示薛簡,是有由來的。在唐代,佛教各宗都呈現出非常興盛的勢態。南北朝時,佛教的特色是北方重禪,南方相對重講。達摩祖師來華,開始弘 傳禪法。到智者大師出現,又形成了以止觀為特色的又一景象。經過這樣兩個時期的發展,禪,成了中國佛教的一大特色。但也正是由此,更多的人,注重的並不是 禪本身了,而是由「禪」發展出來的一套理論。每種修行模式,固然有其價值,但使之成為一種死板的教條,那就不好了。大師提出這一觀點,目的就在於澄清這一 認識。

  天臺有二十五方便。與大師同時的神秀大師,也曾提出了五方便的修行方法。這些方法雖然利於部分眾生修行,但同時,也令一些眾生產生了誤解。以為修禪 定,必須是規規矩矩地坐在那裡。這就成了一種病了。針對時弊,大師提出這種說法是十分具有建設性的。大師不僅還給了禪法一個本來面目,也一語道出了修行禪 法的目的在於心悟,而不在於枯坐的形式。

  總之,反對教條化、固定化的修禪模式,是大師提出此觀點的前題,糾正時人對佛法的錯誤認識,是大師的目的。

二、含 義

  道由心悟,豈在坐也。道,指的是佛道、佛法,指的是世間萬物的真相。這個心呢,指眾生的這顆凡心,而不同於以前佛教所談的那種清靈本體。這個心,就是 我們日常的心。在日常心上用功,才是正確的。悟,是指領悟,也可以說是體驗。坐,指枯坐,也可引申為固定不變的修行方式。

  大師這句話,有幾個意思層面:

1、道由心悟

  道由心悟,是大師首要說明的。心,在佛學中,有著不同的意思。在大師以前,這個心,主要指那種清淨不變的靈妙體性。好似與日常生活的心格格不入。而大 師提出這一說法,則強調了日常這個心的重要。日常的心不但重要,而且是悟道的根本。把「心」放到如此高度的,大師是第一人!在心上用功,能夠體悟到心的作 用、心的重要。那樣才是入道。所謂的道,也就是心靈上的感悟與體驗。

2、否定對自我的束縛

  豈在坐也,是大師的反詰語,答案顯而易見。坐,本身並沒有甚麼錯誤,關鍵是這個坐是甚麼樣的坐法。大師要強調的,是指不要用甚麼固定的方式來束縛自 己。一旦有了甚麼固定不變、捨此無他的方法,那就錯了。修行的目的,不在於用甚麼樣的形式,而在於能否「悟」。如果固定下來、祇能這樣,那就錯了。禪門有 一公案,說:馬祖道一終日坐禪,他師父南岳懷讓見到了,就問他,你在作甚麼呢?他說,坐禪成佛啊!於是師父拿了一塊磚頭磨了起來。弟子好奇的問,師父,你 在作甚麼呢?師父說,我要磨磚成鏡!弟子更好奇了,說,師父,磨瓦哪能成鏡呢?師父反問道,磨磚不能成鏡,那枯坐就能成佛嗎?言下,弟子大悟!

  修行與否,不在於能坐多久。坐在那裡而沒能用心體悟的話,那是沒有甚麼價值的。但是,不去坐,而心能有一定的領悟,那才是好的。

3、引申的意義

  大師的這段話,不僅強調了禪法的途徑,也指示了修行的關鍵。呆坐,對於禪法是種束縛,同樣,形式上的禪,對於佛法也是一種束縛。修證佛法,是沒有甚麼 固定方式的。祇有用心去感受,去領悟,才會對佛法有一定的受用。在佛法上,任何教條的修證方式,都是不可取的。但是,一味的否定,也是不對的。大師問豈在 坐也,並不是完全的否定坐的必要。而是想要大家明白,坐,祇是其中的一個方式。祇要能夠心悟,不坐也可以的。所以,吃飯,睡覺,做甚麼都好,祇要你用心 了,那就可以了。如果沒有用心,那做甚麼,都是不對的了。

  大乘佛法所講的坐,也是表法的意思。坐,是不動意,也可以用來比喻我們的心,身不動是坐,心不動也是坐。面壁坐在那裡,心中還想東想西,妄念紛飛,這坐有何用?如果我們心清淨,沒有妄想,那我們做甚麼都是在用功。這個道理,相信大家都懂。

  修行不是著重形式,而是著重在心悟。用心去體證,這是佛法的最大特色。佛法是可經驗的,重實證的。

三、意 義

  由道由心悟這一句話,我們也可以總結一些壇經的內容,並領會其意義。

1、全新的心

  道由心悟,豈在坐也,體現了六祖大師《壇經》的主要思想。《壇經》的一大特色,就是注重心行。心,在六祖大師以前,主要是指清淨自性。而六祖大師,提出了全新的理念,不但清淨心是心,平常日用的心,也是心。大大的擴充了心的含義。這是大師的貢獻之一。

2、全新的語言觀

  不立文字,不著文字這是公認的禪宗特色。禪門是不是完全否定了語言的功用呢?通過壇經,我們可以知道,禪門並沒有否定語言的作用。對於語言,大師是十 分重視的。例如,在壇經中,有名的《法華偈》:「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這樣警策的文字,在壇經當中,還可以找到很多。大師不但沒有否定語言,而且充 分發揮了語言的功能。把語言變成了弘法的強大工具。這一點是我們要學習的。

3、協調的修證方法

  對於「豈在坐也」這句話,我們也可以有另一種理解。一味的坐,是不可能收到甚麼效果的。那如何才會收到理想的效果呢?那就得保持身心的協調。調節各個 方面,才有可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同樣,表達佛法,也是多樣的。語言,是一種,身體,也是詮釋佛法的一個好途徑。從大師以後,禪門修證方法,呈現出多樣性。 棒喝等方法,可以說,都是源于大師的。

4、其 他

  大師本身,在後人的觀念裡,大多是以一個白丁的身份出現的。至於大師是否識字,這個並不重要了。關鍵是大師通過自身,向世人傳遞了一個資訊,祇要用心 去體驗,是可以超出一切障礙的。這簡直就是又創造了另一個世界。把人們帶入了另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是大師的又一影響。

  此外,大師以後,禪門對於詩詞等文學創造,也作出了很大貢獻。禪詩,是唐代乃至以後中國文學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份。

  最後,是平等性。薛簡,是代表當朝國主來向大師請益的。大師一方面稱疾,沒有入宮,表現出了不慕名利的德風。另一方面,大師並沒有故意做作,用一些玄 而又玄的東西來應敷。而是以一顆平常心,用真實的佛法,來開示一切眾生。大師這種風格,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四、小 結

  由大師開始,中國佛教有了自己的全新的內含。雖有智者、玄奘等大師在前。但是,中國佛教,正式有別有印度佛教,還是應以六祖大師算起的。這時的禪,開闢出了一個嶄新的天地。這個領域,是以大師為基礎的。唐以後,宋明理學,更少不了《壇經》開創的心悟說了。

 
 
弘揚仁愛 造福社會
◎般 舟

 孔子 提倡仁。他說:「惟仁者,能好仁,能惡人」。又說:「苟志於仁矣,無惡也」。儒家講仁、義、禮、智、信,這五大美德是做人的根本,上至國君,下至貧民都應 該奉行的。「君子去仁,惡乎成名」,「仁」是人立身成名的根本,亦是體現社會平等,關懷互愛的美德。「君子行仁,善乎成名」。國君行仁,福澤萬民,百姓行 仁,家和興寧。反之,若國君行不仁,則禍國殃民,百姓行不仁,則家無寧日。若社會充滿仁愛之風,則民風向善,社會太平,亦少些社會不幸之事發生了。

  佛教提倡慈悲。願給一切眾生安樂叫做慈,願拔一切眾生痛苦叫做悲。《大智度論》曰:「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

  去年一場「沙士」病毒,從廣東發生,在香港蔓延,在亞洲擴散,傳播速度之快,令人心驚膽寒,染上病者,輕者高燒不退,重者呼吸困難,生命難保,在這場 對抗「沙士」的戰鬥中,讓我們看到了病毒的可怕與猙獰,也感受到社會仁愛的溫暖與善良。就香港來說,醫護人員發揚救死扶傷的仁愛精神,不顧個人安危,毫不 畏懼隨時會染上病毒的危險,在醫院裡,在患者身邊,在重疫區,白衣天使總是前方衝鋒陷陣,她們是勇者,視病人為自己的親人,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視病毒為 自己的敵人,不戰勝它誓不收兵。她們也是弱者,在無情的病毒前面,有好多醫護人員都獻出了年青的生命。在政府方面,他們發揚仁愛的精神,拿出資金,購置 「抗非」物品,發送到人們的手中,安頓受災的居民;而群眾方面,大家發揚仁愛互助的精神,一方有難,八方支授,響應政府的號召,清潔衛生,整理環境,很多 人都默默無聞,忠於職守,而以社會名人賢士、慈善機構、非政府組織單位,對那些在疫情中家庭出現重大災難的,積極的籌集資金,成立「救災基金」,給他們送 去最需要的照顧與溫暖,為他們解除了後顧之憂。有道是:「非典無情人有情,大家努力獻愛心」。終於很快就防治了非典,這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這是仁愛 的最好體現與事實。

  如今香港已漸漸走出經濟低谷,然而「97金融風暴」與「沙士」帶來的影響與災難並未消失,經濟復蘇與市場激烈的競爭,有人歡喜有人憂,喜者,生意好 轉,事業又起;憂者,工作難求,債務纏身。失業、就業一直是政府在努力改善的。可是又有多少人依舊要靠政府的綜援度日,政府用盡心力希望改善,然後社會的 根本問題仍是每天出現,貧窮者,失業者,破產者每天都有。盡快改善經濟與就業環境,使貧窮人早日「脫貧」,依然是政府的重大課題。

  在我們的身邊每天都可以發現很多令人感動的事情,那些民間慈善團體,如香港佛教聯合會所屬各機構、香港慈輝(佛教)基金會都在默默關懷眾生,行善濟 世;而新聞媒體也經常報導一些現實社會發生的令人悲痛的之事。望乎天下,現世社會,科技之風日益強勢,經濟發展之步益快,由此引發出人們的欲望與唯利是圖 的自私心也在膨脹,社會道德缺少,享樂主義與拜金思想叢生,科技發達,物質豐富,社會貧富懸殊加大,富者足可敵國,日進斗金,窮者衣不遮體,三餐難求。古 時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現亦有窮在鬧市無人問,人間冷暖誰知?人間若有真情,世間就是天堂。

  仁愛是社會應該弘揚的一種美德,也是一個家庭、社會、國家應該樹立的一種良好風尚。簡單來說,人是社會的一份子,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社會是國家的基礎,而仁愛就是國家的基石,若基石傾斜,國不能安,如果仁愛磐石堅固,則國泰民安,社會穩定。

 
 
佛聯會第五十一屆董事及顧問芳名台銜(佛曆2549年 2005年度)

會長

覺光法師

 

 

 

副會長     

永惺法師

黎時煖居士 

林漢強居士

 

總務主任       

智慧法師

 

 

 

秘書長   

區潔名居士

 

 

 

副秘書長       

林志達居士

 

 

 

司庫       

何德心居士

 

 

 

副司庫   

崔常祥居士

 

 

 

副總務主任   

妙光法師

道平法師

 

 

常務董事

衍空法師

果德法師

演慈法師

妙慈法師

 

楊釗居士 

沈張婉居士

楊錦珍居士

 

董事

智開法師

融靈法師

智鴻法師

寬運法師

 

淨修法師

廣琳法師

常光法師

圓慧法師

 

達義法師

妙慈法師

瑞洪法師

林漢環居士

 

梁僑英居士

李家祥居士

莊學山居士

梁衛珍居士

 

余潔冰居士

溫綺玲居士

溫果和居士

胡韻琴居士

 

張梅桂居士

何珍宜居士

 

 

當屆顧問       

淨雄法師

 

 

 

名譽顧問

了知法師

泉慧法師

健釗法師

紹根法師

 

傳敏法師

瑞融法師

淨達法師

陳維信居士

 

周君令居士

陳道生居士

廖垣添居士

呂榮光居士

 

盧偉強居士

潘宗光教授

李焯芬教授

馬清煜居士

 

黃慕顏居士

江淑嫻居士

黃棣怡居士

鄭常智居士

法律顧問

林志達律師

李家祥律師

林漢環大律師

 
 
世界佛教動態

海嘯災民流離失所 善後行動急待支援
港六宗教領袖聯名 籲請港人續施援手

  最近南亞多國因海嘯巨災引致傷亡慘重,其他國家亦有不少旅遊國民同遭不幸。我宗教同人如同身受深感哀痛。本港各宗教除迅即展開急賑籌募外,並分別舉行 悼念活動,禱願亡者靈魂安息,傷者早日康復。對各方捐輸及參與救災人士本著仁愛精神,無分信仰,種族、國籍、行動一致,使各國受災的人民得以援助,充份顯 示出人性的光輝,實屬可敬可佩。由於救災與重建家園均屬刻不容緩之事,希望全世界各族人士繼續發揚人類偉大愛心,伸出援手對受災國家提供援助,對罹難者致 以悼念,並對傷亡者家屬或喪失家園的災民致予慰問和協助,是我宗教人士所厚望。 謹特懇切呼籲,敬祈善與仁同各方人士共鑒。

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

香港道教聯合會  香港佛教聯合會    天主教香港教區
孔教學院     中華回教博愛社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


香港佛教聯合會捐出一百萬元賑災
一月二日舉辦法會超度罹難者

 東南亞地區多個國家發生近四十年來最強烈的地震海嘯災難,預料死亡人數超逾十萬眾,數百萬災民家園被毀,孤寡流離無依,災情嚴峻。香港多個志願團體發起賑災援助,其中香港佛教聯合會,亦率先在短時間內,即時撥款一百萬元經香港紅十字會,協助救援災民。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在支票交收會上表示:救災如救火,刻不容緩。本港佛教界各道場除於即時為災難中亡者舉辦超度法會外,更積極參與募捐,覺光長老並呼籲全港寺院、精舍、佛教學校學生、家長、教師,以及佛教徒,鼎力支持,共襄善舉。

  佛聯會除了發起「全港佛教人士緊急救援募款行動」外,覺光長老並呼籲全港佛教徒及各界善長踴躍捐助,賑濟受災人士。為方便善長捐款,佛聯會在港九新界 各區設立了三十五個善款收集處(請參閱附頁),代收善款。所獲捐款將分送各主要受災國領事館代轉其國內賑濟機構。

  此外,香港佛教聯合會為超度災難中的亡靈,早登極樂,定於二○○五年一月二日(農曆十一月廿二日)星期日下午二時,在香港銅鑼灣東院道十一號,香港佛 教聯合會文化中心三樓禮堂舉行「東南亞地區海嘯地震罹難者超度法會」。屆時將禮請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西方寺主持永惺長老、大嶼山觀音寺主持融靈 長老及諸山大德主持。法會同時亦邀請政府代表、受災國家駐港領事或代表出席。

香港佛教聯合會南亞賑災金(South Asia Re|ief Fund)
專戶恒生銀行289-017766-003,查詢25749371

二○○四年十二月卅日


香港佛教聯合會緊急通啟
海嘯地震巨大災難
傷亡數萬災民遍野
港佛教會發起緊急賑災
呼籲全港佛教人士支持

  東南亞地區發生巨大海嘯及地震,造成印尼、泰國、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馬來西亞、馬爾代夫等多個國家地方嚴重災情,人命傷亡初步獲知超逾十萬眾, 數百萬災民家園被毀,廬舍成墟,災民遍野,舉世震驚,對此天災突然,生靈塗炭,人皆傷悼,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法師暨全體董事同人對此災情,災民處境, 至表關懷,除向各當地有關方面致以深切慰問外,並發動「全港佛教人士緊急救援募款行動」,特發出緊急通告,呼籲佛教同人及各界善長各盡其力予以捐助,捐款 可交下列代收處,地點如下:

                          香港佛教聯合會(香港灣仔駱克道三三八號一樓)
香海正覺蓮社(香港跑馬地夤泥涌道三十一號愉園大廈五字樓)
香港菩提學會(香港銅鑼灣摩頓台二十一號灣景樓C三座六樓)
寶蓮禪寺(大嶼山昂平)
西方寺(荃灣三疊潭)
觀宗寺(新界粉嶺置福圍十二號)
佛教黃鳳翎中學(香港銅鑼灣東院道十一號)
佛教大雄中學(九龍深水絈長發街三十八號)
佛教善德英文中學(新界葵涌興盛路五號)
佛教筏可紀念中學(大嶼山大澳大澳道)
佛教慈航智林紀念中學(新界大埔翠怡街四號)
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青衣長青村)
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新界屯門大興村中學第一座)
佛教覺光法師中學(新界沙田沙角村)
佛教黃允畋中學(新界沙田美林村)
佛教孔仙洲紀念中學(九龍斧山平定道十號)
佛教慧因法師紀念中學(離島長洲)
佛教何南金中學(九龍油塘高超道三號)
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新界元朗天水圍第十四座)
佛教梁植偉中學(新界屯門湖景村)
佛教馬錦燦紀念英文中學(新界粉嶺聯和墟第二十區)
佛教正覺中學(將軍澳翠嶺路三十八號)
佛教中華康山學校(香港糂魚涌東愉街二號)
佛教黃焯菴小學(香港銅鑼灣東院道十一號)
佛教慈敬學校(九龍灣啟禮道十二號)
佛教林炳炎紀念學校(荃灣德士古道大廈街三十三號)
佛教林金殿紀念小學(癸涌葵芳村第五期)
佛教劉天生學校(新界屯門大興村學校第三座)
佛教明珠學校(新界沙田秦石村)
佛教榮茵學校(新界元朗鳳攸南街六號)
佛教陳式宏學校(新界上水石湖墟彩圍村)
佛教正覺蓮社學校(新界粉嶺一鳴路十二號)
佛教黃藻森學校(將軍澳景林村二十三區)
佛教普光(特殊教育)學校(新界粉嶺田心村)
佛教正慧小學(上水清城路六號)

香港佛教聯合會董事會 謹啟


釋智慧法師在支票交贈
香港紅十字會儀式上
致謝詞

  諸山長老、各位善信、中央電視台及中央電台、人民日報、及各位新聞界朋友、先生小姐:

  今天是本寺水陸息災法會圓滿送聖之日。今年的法會非常圓滿,正是龍天擁護,人人得到法喜充滿。今年的法會得蒙各界官紳善信蒞臨到場,才有今次的成就,本人在此謹代表常住同人,向各位長老、嘉賓、善信致以衷心的謝意。

  佛經有云:一切都是 無常,很不幸日前南亞地區發生海嘯,造成重大傷亡。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緊急呼籲全港佛教人士和社會各界善長,積極籌募善款,拯苦救難;本寺即時響 應,預算在慈善基金撥出款項,賑濟災民,隨即得到何超雄居士發心捐出港幣二百萬元,又得到眾法師、善信鼎力支持,連同本寺慈善基金,合共籌得港幣三百萬 元。

  今日,本寺將善款轉 交香港紅十字會,希望款項可以幫助今次受海嘯災難人民,早日重建家園,現存眷屬繼續堅強生活,不屈不撓,受海嘯罹難亡靈,本寺在水陸法會八日八夜超薦。而 本寺護法更發心在農曆十二月初三、初四、初五,再為亡靈拜禮水懺三天、三時繫念一堂、大蒙山一堂、小焰口一堂、三寶大焰口一堂,共三日四夜,迴向亡靈早登 極樂。再者本寺緊急基金,撥出壹佰萬元,其中伍拾萬元捐助愛心無國界演藝界大匯演,伍拾萬元捐香港佛教聯合會,作為南亞賑災重建用途,以略盡綿力而已,致 此為止前後共捐四佰萬元正。

  最後謹祝各位布施者晝夜吉祥,男增百福,女納千祥,過往者,早生樂土。

  多謝各位!阿彌陀佛!


世紀災難 體現宗教慈愛精神
香港佛教聯合會協助為印尼災民興建「佛教村」

 人說,如果要在各個宗教的教義裡找到一個最大的共同點,那麼一定是個「愛」字。南亞災難發生後,差不多所有本港宗教團體都有發起募捐、賑濟、或悼念活動,每一項行動,每一個呼籲,裡面所包含的,正是各個宗教所弘揚的「愛」的教義。

  宗教團體香港佛教聯合會宣布,該會於元月十九日至二十八日派出「南亞地震海嘯災區慰問團」前往斯里蘭卡及印尼等發生地震海嘯的國家探訪及慰問災民。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 覺光法師表示,該會與世界各地佛教團體素有緊密聯繫,災難過後,陸續收到各地佛教團體報告當地的災情,亦知道當地佛教團體在賑災中擔當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角 色。覺光法師表示,接印尼佛教會來電,約有8千名華裔災民遷移到棉蘭,其中約5千人暫住在該區的親友家中,但仍有3千多人無家可歸,需住在臨時帳篷或寺院 中,當地佛教團體正計劃向政府申請12公頃土地,籌建一個「佛教村」供該批華裔災民居住。佛聯會「災區慰問團」前往該地探望災民,了解寺院接收災民的情 況,及考慮協助籌建「佛教村」。

  由於進入斯里蘭卡重災區的交通非常困難,根據當地佛教組織及政府建議,「慰問團」將前往斯里蘭卡首都南部沿海的Ahungalla, Kosgoda, Hikkaduwa and Galle等多處地方,了解學校、民居摧毀情況及探望災民。佛聯會在了解情況後,再計劃協助災民的方法。

  香港佛教聯合會「南亞地震海嘯慰問團」於一月十九日出發。該會會長覺光法師親自為團員授旗出發。慰問團團員包括佛聯會董事、顧問及工作人員等十多人。


2004年度本港十大新聞
「佛指舍利」蒞港添祥和

 港《文匯報》一月四日發表文章:二○○四年五月廿五日至廿九日,「佛指舍利}蒞港供善信瞻禮。這是這一「國寶中的國寶」首次來港展出。在短短的五天內,本港和來自世界各地的近百萬善信前往會議展覽中心瞻禮,盛況空前。

  同期,全國政協副主 席、中央統戰部部長劉延東率領中央政府代表團訪港,她除主持佛指舍利祈福大會外,還頻繁出席多項活動,與香港社會各界人士,包括政府官員、工商界巨子、政 界人士、地區人士等廣泛會面,表達中央高度關心香港、期望香港和諧發展的願望。各界人士皆表示,「佛指舍利」蒞港及劉延東在港廣泛接觸各方人士,傳遞家和 萬事興的訊息,令香港戾氣大減,倍添祥和。


秉承佛陀慈悲精神 扶貧助學造福人群
◎陳巧施

 ○○四年十二月十日,筆者跟隨寶蓮禪寺紹根法師再度踏足廣西,為年前捐建的八所希望小學進行驗收。短短六天,走訪了樂業、凌雲、馬山和都安四縣。

  經過整整一天的車 程,考察團首先抵達了有「南方小東北」之稱的樂業縣,該縣位處雲貴高原,氣候嚴寒,每年都會下雪。由於買不起煤炭,農民都以柴生火取暖,所以沿途都能看到 幾歲的孩子背著竹簍打柴。當考察團為「王廣量希望小學」進行剪綵時,學生都流著鼻涕,在寒風中發抖,他們的禦寒衣物祇是棉質的運動衣服,而且滿是補丁,有 的在破舊運動衣外穿上的確涼襯衣,因為那已是他們最體面的衣服。許多孩子都沒有襪子,祇穿著拖鞋或水鞋。校長穿的也是開口皮鞋;代課老師月薪祇有一百七十 八元,有時還得替學生墊支書簿費。附近的民居都祇是用茅草、木塊建成的房子,通風而不保暖,雖然氣溫祇有一度,農民仍睡在竹蓆上,蓋的是薄被。瘋刺的是路 旁都長滿野生棉花,祇是野生棉花的纖維太粗,不能作衣物的原材料。樂業縣境內雖然有原始森林區,物產豐富,農民可到森林去採摘,卻因為都是野生,產量不 多,由於運輸成本高昂,祇能在縣城內出售。

  與樂業縣毗鄰的凌雲 縣被重重的石頭高山所圍著,地質乾旱而疏水,早年政府已為農民建起一個個蓄水池,貯起雨水作灌溉及牲口飲用,但石頭山如沙漠般蔓延,當地政府提出「退耕還 林,治理石漠化」的政策,祇是在石縫中栽種,又豈能種出大樹?耕地稀少的農民沒有田地又能靠甚麼生活?考察團為三所學校開幕的同時,也探訪了當地的民居, 農民的家當祇有一張床和簡單的衣物,還有一個鐵架子,用來承載煮食用的鍋,由於沒有桌子,過冬的粗糧(馬鈴薯、芋頭等)都堆放在地上。當地還有家庭是父子 三夫婦共睡一張床,幾人共穿一條褲子,誰出外誰穿。為了幫助山區孩子上學,凌雲縣的公務員每年都須捐出一百六十元作助學金;而一般公務員的月薪是六七百 元。

  山區學童的上課時間 為上午九時半至下午一時、下午兩時至五時半,由於路途遙遠,他們趕不及回家吃中午飯,祇有餓著肚皮上課;從早上六七時吃過早飯,一直等到晚上回家才可吃 飯,整整十多小時沒進食,沒水喝。其中一所學校所座落的村,被稱為三無村;所謂三無,是指全村無一頭牛,無一分水田,無一條河流經過。農民的艱苦可想而 知,尤其今年華南乾旱多月,河流乾涸時,農民都祇有飲用蓄水池內的水,但池內的水極為骯髒,根本不宜飲用。

  乾旱還影響供電,因 為廣西以水力發電為主;本年開始,廣西賣電給廣東的工業區。十一月,廣西首府南寧初次舉辦東盟博覽會,為此,廣西政府大搞綠化,並鋪設燈飾以美化巿容,反 過來向廣東政府借電,現在廣西各巿縣都在節約能源。考察團到達都安縣,參觀一所學校,該校雖得到其它團體贈送一台電腦,卻因經常斷電而壞機;原來學校要在 晚上十二時後才有電力供應。而許多農民家庭根本負擔不起電費。

  抵達馬山縣時,全縣都在實行限制供水,祇在中午和晚上的用膳時間供水,連酒店也沒有自來水。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發展旅遊業和工業? 馬山縣面積雖大,卻有超過百分之九十為石山。石山再多也祇能作當地的建築材料。

  自然條件所限,縣政 府會組織農民到其它省去打工。祇是農民往往遇到無良雇主,有的扣除食宿費,工人所得無幾;有的三個月才發一個月的工資,更有把工人禁錮的。有的在農村考得 優異成績的孩子,到縣城上中學,才發現自己落後於人,最後不願上學,十五六歲便當起褓母,賺取二百元工資;有的更身兼兩職,晚間為賓館洗衣物。

  要解決農村剩餘勞動 力,必先從教育著手,連普通話也不會說,又怎能使走出山區。為了推動貧困地區的發展,早年國家定出全國五百九十二個貧困縣,其中廿八個在廣西。現時國家規 定發達地區需要幫扶落後地區,上海、北京及廣東的希望工程辦公室均須支持廣西的貧困山區,如東莞巿便重點支援樂業縣,所以考察團沿途都能見到各地大型企業 捐建的希望小學。

  隨著以後每年東盟博覽會都會在南寧舉行,許多外國企業都在南寧建立支部,巿內都在動工建房,都有助創造職位,推動廣西的經濟發展。不過在發展的同時,也得培養人才,而我們能做的,也就是團結各界力量,使學生可於安全的環境中上課而已。


荷石精舍籌建大雄寶殿

  荷石精舍舊殿位於屯門青山村環山路尾,面積約5,000多呎,倚山面海,環境幽靜,交通尚算便利。

  荷石原住持則信法師於一九九六年為護持精舍,慨然將精舍贈予天台精舍主持暢懷法師。則信師的喜捨精神,實屬希有!

  暢懷法師藉此因緣立 下宏願,計劃在原址後山上一片約5,000呎農地興建一座大雄寶殿,作宏法利生道場。遂向政府呈遞有關計劃並申請將該農地改變用途作興建佛殿用,不久獲政 府批准。可是因該地地勢坡度高,又沒有自來水,不能解決水壓不足以應付消防規定所需,計劃被迫於一九九八年擱置。

  法師與弟子多年奔走籌謀,得佛菩薩加持,終在二○○四年在青山村村口的村公所旁,覓得一幅面積達22,000多呎的農地,並以570多萬元購入。法師隨即向政府提交興建佛殿計劃,並建議連同毗連的一幅面積達17,000多呎的政府土地一併發展。

  經過三年努力祈求,多番與政府爭取,感恩佛力加庇及信眾的願力,善業終於成熟,結果於二○○四七月獲政府批淮建廟計劃,共補地價約700萬元。興建佛殿的宏願終於可以落實,招標工程等工作相繼展開,動土儀式已於二○○四九月十九日舉行。

  法師深知工程浩大, 雖經善信多年捐贈建廟基金,預計仍欠約港幣2,000萬元。有感獨力難支,也是藉此與眾生同造善業的大好因緣,建造佛寺,功德無量!敬盼各界善長仁翁、大 德師友、善信居士,鼎力支持!咸發菩提之心,慷慨樂助,共圓眾生希願,冀能聚沙成塔,成就此殊勝善業!種善因、得善果,福不唐捐,福有攸歸!



佛學講座
主講法師:
琳法師

講題:布施漫談
日期:2005年2月26至27日(星期六及星期日)
時間:晚上7:00至9:00

講題:忍辱漫談
日期:2005年3月5至6日(星期六及星期日)
時間:晚上7:00至9:00

地點:九龍理工大學林伯欣第 2演講廳(N002室)
不需門券,查詢電話:28322835


鳳凰觀日——種下菩提苗
◎蘇雪飛

 代社會人們物質生活豐厚,紙醉金迷。科技的進步,使人的生活得以改善,但同時亦令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拉遠。特別是香港的新一代,他們是溫室中成長的寶貝,過慣了舒適的生活,盲目地追求剌激好玩的事物,對淨化心靈的佛教少有問津。

  有鑒於此,佛教善德英文中學的佛青團,聯同佛聯會青少年中心,舉辦了一名為〔凰凰觀日〕的活動,不但讓新一代與大自然接觸,更與佛法結下一份善緣。艱辛的籌備,一點都沒有白費,因為活動反應之熱烈,可謂一時無兩,才宣傳後數天,已經名額爆滿。

  當日的住宿地點在大 嶼山蓮池寺,節目豐富,有素食燒烤、黑夜追蹤等。凌晨二時,正式的登山活動開始,夜空星星,陣陣涼風,同學實難掩興奮之情。經過大約兩小時的行程,同學們 都先後登上頂峰。由於太大霧,大家都與日出無緣,雖然如此,但這份經歷,卻令同學很難忘,而且下山前,還一齊校歌:〔佛法教育,福慧兼修……〕

  歌聲隨風而去,但從同學臉上流露出的微笑,菩提幼苗已留在心中,陪伴著他們,走向未來旳道路。

  最後,感恩一切善因善緣,善哉,善哉!


上海留雲禪寺隆重舉行
重建落成典禮暨全堂佛像開光法會

 ○○四年十一月十九日上午,上海留雲禪寺重建落成典禮暨全堂佛像開光法會隆重舉行,這標誌著留雲禪寺歷時四載的恢復重建工作已告圓滿。

  本次活動隆重、熱 烈,盛況空前。寺內寺外張燈結彩,梵音緲緲,人頭攢動,歡喜之情洋溢在每人的臉上。出席活動的有國家宗教局外事司司長郭偉,國家宗教局佛教處處長劉威、嘉 定區委副書記、區人大主任曹一丁、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務委員會副主任曹斌、嘉定區委常委、區統戰部部長張敏、嘉定區人大副主任姚順興、嘉定區副區長夏以 群,南翔鎮黨委書記傅一峰等領導以及印度尼西亞、泰國、韓國、新加坡等海外佛教界代表、中國台灣佛教界祝賀訪問團、兄弟省市和上海市佛教界代表。此外前來 觀禮的信眾有六千人之多。

  慶典活動前,周富長、張敏、悟明長老、覺醒大和尚與著名攝影家簡慶福、楊紹明為「留雲禪寺重建建築藝術攝影展」剪綵。

  慶典活動首先由嘉定區佛教協會會長、留雲禪寺修復委員會副主任慧禪法師致詞,覺醒大和尚、常志法師、曹一丁、曹斌先後講話。

  上海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民族和宗教事務委員會主任周富長和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上海市佛教協會會長、玉佛寺方丈覺醒大和尚一起按動雲翔寺正式啟用電動按鈕。台灣海明寺退居方丈悟明長老主持開山門儀式。

  慶典圓滿結束後,舉 行了信眾期待已久的全堂佛像開光法會。此次法會由悟明長老、覺醒大和尚、照誠大和尚、妙靈大和尚、慧雄大和尚、淨耀大和尚、廣品大和尚、松純大和尚、無相 大和尚等主持。開光法會更是將此次活動推向了高潮,信眾紛紛舉起手中的紀念品,共同沐浴佛光,感受佛陀的關懷。


湛江巿雙清庵樓高七層擴建工程完成
香港寶蓮禪寺三長老舉行開光禮

 中央落實改革開放政策後,湛江巿赤坎 雙清庵住持 慶雲尼師領導之下,每天均有法師負責向信眾講經開示,晚上共修淨土法門,法緣隆盛,信眾與日俱增,原有佛殿未能容納更多信眾參加法會,因此,三年前發願擴建道場,希望接引更多信眾,經多年策劃,更得佛門四眾鼎力支持,樓高七層的雙清庵,矗立於湛江巿。

  二○○五年一月一日,禮請香港寶蓮禪寺方丈初慧大和尚及首座和尚宏通長老、秘書長紹根長老主持開光慶典,當地領導參加剪綵儀式,逾萬信眾聞風而至,令道路水洩不通,要動用十多位公安維持秩序。

  午後湛江尼眾佛學院院長教務長等,邀請三位長老參觀佛學院,並請三位長老為院內尼眾開示訓勉。

  聞該所尼眾佛學院, 乃旅美的文珠法師倡議興建的。教學大樓分兩幢,樓高三層,右翼乃文珠法師紀念敏智老法師而興建,左翼是香港寶蓮禪寺籌集資金,為紀念海仁老法師而興建。兩 位老法師住世期間,弘揚佛法,教導後學,不辭辛勞,尤其海仁老法師畢生在大嶼山教導學者,誨人不倦的精神,實在值得晚輩學習。現今分佈海外各地弘揚佛法的 廣東出家二眾法師,均出自海仁老法師座下。

  晚上,雙清庵住持慶雲師傅恭請宏通長老為眾開示,據當地信眾讚嘆湛江巿很少見到這樣的盛況。

 
 
 
 
 
 
 
  返回
 
 
 
 
 
 
  Copyright © 2024 香港佛教聯合會 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版權所有 歡迎轉載 並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