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刊物出版 > 香港佛教月刊  
 
 
香港佛教月刊
 
 
 
無標題文件
香港佛教月刊521期
2003年10月出版
 
目錄
 
 
編者的話
讚高僧 弘正法
專  稿
南山海上觀音聖像示現人間 ◎善 才
佛教高僧
略說近現代上海佛教高僧(上) ◎覺 醒
佛教知識
您知道寺院僧人規約嗎?(下) ◎果 藏
隨筆禪話
善門難開 ◎秦孟瀟
世出世法
「為甚麼」、「圓滿人生」 ◎楊 釗
中興道場
明暘法主和尚中興龍華寺紀實(二) ◎王永平
弘法活動
淨因法師蒞新弘法喜悅滿獅城 ◎弘 開
佛門治病
奇功治病 善緣人生
——訪少林功夫點穴醫療禪師釋延振
◎東 曉
手足情深
親情如昨哭四妹 ◎文 牧
佛教隨筆
漢語言文字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武 華
念佛感言
念佛人不宜偏執
——與淨宗同修共勉
◎妙 音
佛教學校
慈愛的心腸 純真的笑意 ◎劉啟智
學僧園地
我對自己的一點反思 ◎廣 智
回鄉復回港 ◎定 昌
一路所想…… ◎般 舟
朝拜五台 ◎梵 悟
佛教動態 
世界佛教動態
 

 
編者的話
讚高僧 弘正法
前,我國有兩位高僧都在八、九十歲以上高齡了,「弘法利生」的心異常懇切!一位是華南高僧 本煥長老、一位是華西高僧惟賢長老,在世人心目中,非常仰慕和讚頌的高僧大德。十月下旬,本老迎請惟老至深圳弘法寺宣講《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十月廿五至廿八日)講經三日,海內外佛弟子獲悉「演說法音」喜訊,猶如久旱逢霖,感到無限喜悅!末法眾生,多麼渴望有道行的高僧宣說「正法」啊!正氣上 昇,邪氣下降;「法輪功」一時猖獗,毒害了不少眾生,就是佛陀正法未能得到流暢宣揚所致。人民政府至今已明白:只有「扶正」,才能「破邪」。高僧弘揚正 法,必將「法輪功」邪教迷霧驅除淨盡,時勢所需也。

  我們知道弘法寺住持本煥長老臨近百歲高齡了,心地慈悲,精神飽滿,頭腦靈活,記憶力強,說起話來,聲若洪鐘,行如飛,站如松,坐如鐘,巍巍然法相莊 嚴。本老日日參禪打坐,找「話頭」,悟禪境,在本老依止中隱約看到虛雲,來果兩位禪師的痕跡,可謂「續佛慧命」、「紹隆佛種」,綿延不絕,代代相傳。

  卓錫華西高僧惟賢長老,至今擔任中國佛協諮議委員會副主席、重慶市佛協會長、重慶佛學院院長、重慶市慈雲寺方丈,這些銜頭職稱,對惟老來說,只是過眼 煙雲而已。惟老早年曾就讀於龜山書院和四川縉雲山漢藏教理院,受教於太虛大師、法尊上人、王恩洋等諸大善知識;惟老秉承太虛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遺志。 畢生倡導和實踐「人間佛教」的大乘濟世精神!惟老雖已八十三歲高齡了,但才華橫溢不減當年,講經說法、賦詩作詞,在佛教界的各種學術研討會上,處處展示著 敏捷才思,嚴密的邏輯和辯才無礙。惟老的講經和開示,樸實親切,幽默風趣,說起佛經典故來娓娓動聽,如數家珍。對於初入佛門者,可以了解佛教的基本知識, 堅定信心;對於已經修學佛法多年者,能點燃智慧之燈,激起共鳴;對於佛教一無所知甚至還有誤解者,可以澄清一些錯誤認識;在目前,惟老稱得上是當代法相唯 識宗大家,是太虛大師門下得意高足,碩果僅存,堪與台灣寶島印順長老猶如日月高懸,映輝人間,照亮菩提大道!

  在諸佛經典中,《華嚴經》是一部很特別、很重要的典籍。古德云:「經中之王!」惟老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講起經來,能令聽聞者茅塞頓開,領悟經意,宛如醍醐灌頂,千載難逢殊勝法會,聽經功德不可思議。

  今次講經法會得到弘法寺監院妙峰法師精心佈置安排,一切如意,善信讚頌不已。「護法團」張藉圓諸居士等人,熱心籌劃講經法會,發菩提心,勤做義工,如儀如法,圓滿周到,皆大歡喜!
 
 
南山海上觀音聖像示現人間
◎善 才
元一九九九年十月廿七日,一項「世界級、世紀級」的宏偉工程——一○八米南山海上觀音像工程,在三亞南山腳下破土動工……

造像緣起
   佛教大約於公元一世紀西漢末年經西域傳入,兩千年傳承洎乎近世,佛教已經完全融入中國社會各個層面,成為傳統文化中完整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國民間影 響最深、號召力最廣的佛教人物形象莫過於觀世音菩薩,她不斷出現在文學、戲曲、詩賦、雕塑、繪畫、建築之中,反映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在宗教學、社 會學、民族學、民俗學等各個領域產生著重大的影響。

   而在亞洲,觀音信仰做為一種文化現象已超越了宗教義蘊本身,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觀音文化」,更有國外學者著書曰:「半個亞洲的信仰」。

   據佛教經典記載,觀音菩薩曾立下十二大願,其中第二願即為「長居南海願」,觀音出巡南海救苦救難的傳說在民間更被廣為流傳,觀音又被世人稱為「南海觀世音」。

工程意義
   第一、本項目與南山寺相配套,將使南山一帶成為弘揚佛教文化的勝地,這對於全方位挖掘海南歷史文化要素,多方面釀造淳厚的海南本土文化,促進海南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將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第二、佛教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極為深遠,不少東南亞國家幾乎全民信教,海南毗鄰東南亞地區,交流聯繫極為便利。本項目的建成,將可極大地吸引東南亞佛教信眾及遊客前來觀瞻朝聖,增進經濟及文化交流。

   第三、本項目規模雄偉、氣勢宏大,堪與美國自由女神相比美,不僅是佛教文化的象徵,同時更是東方文化的象徵,它將激發海內外華人及亞洲族裔的責任心與自豪感,增加民族的向心力與凝聚力,成為傳承中華大乘佛教文化的紐帶。

   第四、南山海上觀音像面向海洋,面向世界,凌波矗立於南海(南中國海)之上,處在亞太地區的中心位置,具有著祈求和平的意義,在這點意義上,因應了世界和平發展的潮流。

   第五,南山海上觀音像工程嚴格遵循國家宗教政策及佛教教義,在各級政府主管部門關心指導下進行各項建設工作。發揚佛教「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宗旨,提倡「愛國愛教」,反對「法輪功」等邪教組織;提倡「自度度人、自利利他」的思想,建設社會精神文明。

工程的定位
   南山海上觀音像工程的定位是:「世界級、世紀級」的佛教文化建設工程。南山海上觀音像工程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要從形態、線條、布局、環境、建築、整體等各 方面進行再處理和再創造,首先要符合室外雕塑建築造型要求,其次要建造世紀性、世界性、頂尖級的建築,並成為東方佛教文化和佛教造像的代表作。

    前中國佛教協會蕭秉權秘書長曾提出:「南山海上觀音像應當體現出創新的、歷史的、佛教的三大主題。第一、群眾性要強。我們建的是佛像而不是純粹的藝術像, 要得到信眾的認可。第二、要有時代感。我們今天造的觀音像要體現當今的科學技術、思想、文化、藝術水平。第三、歷史性。在現在的造像過程中就要考慮,今後 我們回過頭來看,應該是在這個世紀之交為中華民族留下一個文化瑰寶,要經的起時間的考驗」。

   這就奠定了建設理念中「世紀級」的定位;富有時代感,體現當今科技、思想、文化水平,並創造性地繼承中國傳統造像藝術,使南山海上觀音像成為當代佛像造像藝術的代表作,在這二十一世紀初為中華民族增添一個文化瑰寶。

   南山海上觀音像工程的建設理念的定位將決定整個項目的歷史地位和世界地位,必須是第一流的、世界頂尖級的、並且是前人沒有做過的,從而成為世界級的標誌性建築物。

   這便是建設理念中所確定的「世界級」的寓意:建造南山海上觀音不僅是弘揚觀音文化,增加人文景觀,也是中國乃至世界佛教史上的巨大成就,如同美國的自由女神像,中國的南海觀音聖像也必將成為東方世界慈悲、智慧與和平精神的標誌。

創作理念與創作過程
   佛教造像藝術隨著佛教的普及而不斷發展、完善,並在長期的發展中成為中國佛教史、雕塑史、美術史上不可或缺的部分,佛像往往是一個時代的文化、藝術、雕 塑、審美觀的高度結晶。當代佛像造像藝術也同樣帶有濃郁的時代烙印,在製作方法、製造工藝、表現手法上更多的體現了科技發展水平及人們對富足生活的滿足與 和平發展的願望,如九十年代建成的香港天壇大佛和無錫靈山大佛就是如此。近年來國內敬造觀音像的地方尤其多,如浙江普陀山、廣東西樵山、蓮花山均建成露天 金屬觀音像等。

   南山海上觀音像的建設過程是一個創造的過程,只有在繼承傳統佛教造像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創新,才能創造出具有震撼力的藝術形象,在國內外佛教信眾及社會各界人士心目中樹立起獨一無二的地位;因此,南山海上觀音像的設計創作理念,歸結起來是六個字「繼承、創新、經典」。

    繼承,就是要吸收中國二千年佛教造像藝術的精華,將完美的藝術形象保留下來。為此,「南山海上觀音像樣稿」在五年時間裡廣泛徵求了包括中國佛教協會、中國 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國佛學院、上海佛教協會、中國雕塑家協會、中國美術協會、中央美術院雕塑創作室等領導和成員,以及全國各地佛教界高僧和各界社會人士的 意見和建議,注意收集、積累,在理論基礎、緣起、寓義等方面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確保南山海上觀音的形象符合佛教教義,符合人們審美要求。

    創新,就是要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發展,不僅僅是過去的複製和放大,還要有新的表現形式、融入新的內涵,以現代的科技和工藝體現佛教的哲理。在一九九九年七 月的一次「三面觀音」的論證會上,前中國佛教協會蕭秉權秘書長提出:「南山觀音應當體現出創新的、歷史的、佛教的三大主題。第一、群眾性要強。群眾的主體 是指佛教徒。我們建的是佛像而不是純粹的藝術像,要得到信眾的認可。第二、要有時代感。我們今天造的觀音像要體現當今的科學技術、思想、文化、藝術水平。 第三、歷史性。現在造像要考慮,今後我們回過頭來看,應該是在這個世紀之交為中華民族留下一個文化瑰寶,要經的起時間的考驗。在此理論的基礎上最終確定了 即符合佛教教義,又順應時代之變,具備當今美學、建築學、雕塑學、佛像藝術、科學技術等時代特色的一體化三尊的觀音像造型。而且在以後的過程中,設計者和 建造者們都將遵循這一理論,進行南山海上觀音像從整體比例到衣袍紋路、從面部神情到手勢表現的一次次反覆論證和修改。

   經典,就是在繼承的基礎上和創新的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加以完善,製作出一個精品,成為「經典」之作,代表著這個時代的先進文化和精神,體現真善美的藝術內涵,展示正知正見的佛理底蘊,現在是這個時期的代表性佛像,一個世紀後仍是專家和學者考察和研究的代表性佛像建築。

   南山海上觀音像籌建伊始,就得到許多高僧大德的關心和支持,對工程多次提出重要指導意見。秉承「繼承、創造、經典」的理念,創作出既符合傳統要求,又具有現代意義的佛像,是工程的目標。

藝術形象與文化內涵
   由於嚴格遵循國家宗教政策及佛教教義,並在各級政府主管部門關心指導下,南山海上觀音的設計、創作符合佛教的教理、符合佛像造像要求,每一樣創新都有佛學經典作為依據,因此,南山海上觀音的藝術形象具有豐富的佛理底蘊,是「正信、正知、正造」的佛像代表作。

   像體被設計為正觀音的一體化三尊造型,由三尊手勢各異的觀音像合為一體,三尊觀音手中分別持珠、持蓮、持篋,各有不同寓意:

   持篋般若光,象徵觀音菩薩擁有無上神通智慧,並以此開啟眾生智慧佛性,化度一切眾生。

   持蓮法身淨,象徵觀音菩薩能使眾生離苦得樂、清淨自在的法身清淨及六根圓通。

   持珠解脫心,象徵觀音菩薩普度眾生的無緣大慈與同體大悲。

   三尊觀音像分別代表觀音菩薩的不同形象,是觀音化身和觀音法門的綜合體現,總體表示觀音「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的大慈大悲形象。

   如果說自由女神像代表了西方世界「自由」、「平等」、追求個性解放的思想,那麼南海南山海上觀音聖像就是東方世界「慈悲」、「智慧」與「和平」的精神象徵。

   南山海上觀音像的造型設計集中了各個時代造像藝術的經典之處,並將其巧妙地結合起來,構成極富有美感的藝術形象。其衣袂飄飄似舉、其面相慈悲莊嚴,猶如踏海而來,欲度眾生脫離苦厄,整體形象令人一見而生崇敬之心,是「真、善、美」三者的完美結合。

結束語
   根據規劃,南山海上觀音像工程分為海上工程、陸地工程及觀音像鍛造和安裝工程三部分,海上工程包括直徑一百二十米的人工島填築工程,建造在人工島上、面積 一萬三千平方米的圓通寶殿建築工程,以及連接島岸的長二百八十米的普濟橋建築工程。陸地工程由面積達六萬平方米的觀音廣場建設工程以及其它配套設施構成, 建設資金人民幣三.五億元,計劃建設周期為三年零六個月。

   由於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南山海上觀音像工程的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在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參與下,完成了南山海上觀音從一面、四面到三面的創造過程,確 定了一體化三尊觀音像的設計理論和佛教寓意,為南山海上觀音像賦予了靈魂;工程地況勘察、規劃設計工作基本結束;觀音廣場在原有基礎上,完成場地的擴大與 平整、夯實工作,使面積達六萬平方米的廣場顯露出了恢弘的氣勢;其「非玉似玉」的色彩效果,把「白衣觀音」的佛教含義、建築的藝術效果和佛像的色彩效果等 表現的淋漓盡致。
 
 
略說近現代上海佛教高僧(上)
◎覺 醒
教傳入上海的時間甚早,相傳在三國時代。佛教就已經傳入上海地區。上海的龍華古寺和靜安古 寺,相傳均初建於三國吳赤烏年間(238—251)。但是,古代上海的佛教,在中國佛教發展史上,地位並不重要。一直到了近代,情況才有所不同,出現了復 興徵兆,並逐步成為全國佛教發展的中心。具體表現在近現代的上海佛教界,涌現出了一批愛國高僧。他們有的以詩文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有的對清末統治者和民 國年間的軍閥進行口誅筆伐;有的在日本侵略者面前不屈不撓;有的在建國後積極參政議政,熱愛新中國。

一、愛國詩僧寄禪法師

   寄禪(1851-1912)法師,名敬安,別號「八指頭陀」俗姓黃,名瀆三,字福餘,湖南湘譚人,幼年時即父母雙亡,曾從塾師讀《論語》,後因家貧輟學, 只能攜書自課。一八六八年到湘陰法華寺隨東林和尚出家。同年冬在南岳祝聖寺於賢楷律師門下受具足戒。後從恆志禪師習禪於衡陽岐山。一八七一年,在湖北登岳 陽樓,忽得詩句「洞庭波送一僧來」,受到人們的稱讚,由此開始學習作詩。一八七五年,到鎮江金山寺從大定和尚參禪。其後遍參江南名剎,親近高僧大德。期 間,曾於寧波阿育王寺,燃二指供養佛舍利,遂稱「八指頭陀」。一八八四年回到湖南,先後住持諸大名剎。一九○二年出任浙江寧波天童寺住持。一九○八年被推 為寧波僧教育會會長。首創僧眾小學和民從小學。一九一二年在上海,適中華佛教總會成立,被推舉為首任會長。曾赴南京謁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籲請保護佛教寺 產。後因湖南等地寺產發生糾紛,乃應各地僧眾之請,北上請願,未獲結果,憤慨之餘,於北京法源寺猝逝。著作有《文集》二卷,《語錄》四卷。後人編有《八指 頭陀詩集》十卷及《續集》八卷。因其詩篇中有「我雖學佛未忘世」,「國仇未報老僧羞」等句,人們稱他為愛國詩僧。

二、辛亥革命時期的愛國僧人宗仰法師

   宗仰(1865-l921)法師,俗姓黃,法名印楞,別號楞伽小隱,自署烏目山僧。江蘇常熟人。幼年時曾拜翁同龢為師,學習儒學。一八八四年在常熟三峰清 涼禪寺隨藥龕和尚披剃。一八八五年赴鎮江金山寺受具足戒,並留寺任監院。因天資聰慧,又勤奮好學,終於博通佛教經典,旁及中西政治之學。尤精於詩、書、 畫,通曉英、法、日、梵等文,人稱佛門龍象。戊戌變法後,在上海結識章太炎、蔡元培等,共議救國之道。一九○二年,與蔡元培、蔣維喬、黃炎培等人發起組織 中國教育會,改良教育,挽救危亡。翌年當選為中國教育會會長。曾主編《蘇報》,倡言革命。因出資刊行章太炎《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和鄒容的《革命軍》,被清 政府列入「密拿嚴辦」名單。一九○三年《蘇報》案發生後,章太炎、鄒容被捕入獄,他在滬多方營救不成,遂去日本避難。期間拜謁了孫中山,孫特辟樓下一室讓 其居住。後孫中山離日赴檀香山。他慨贈巨款以壯行。不久加入同盟會,決意參加革命。在東京時曾資助留日學生主辦的進步刊物《江蘇》雜誌復刊,常在該刊發表 詩作,宣傳愛國反帝,啟迪民心,促清瓦解。一九○四年下半年離日返滬,繼續弘揚佛教。曾幫助哈同設計建造「愛儷園」,主持園中特辟之「頻伽精舍」。一九○ 八年夏,在愛儷園之頻伽精舍編印《頻伽精舍大藏經》,五年方成,得8416卷。它是我國第一部用鉛字排印的大藏經,後來成為我國常用的大藏經之一。民國成 立後,在初建的中國佛教會工作,參與《佛學叢報》的編輯。稍後,協助月霞大師在愛儷園辦華嚴大學。一九一三年三月,宋教仁在上海被刺身亡。他作《宋殺憤 言》和《討袁篇》,堅決主張討袁。討袁的「二次革命」失敗後,他謝絕交游,閑戶讀經。一九一四年歸山,復充江天寺首座。一九二○年任南京棲霞山住持,時孫 中山首捐銀幣萬元,助其修建寺宇,作為歸還他當年義助革命之款。他將此款全部用作棲霞山寺的修建。宗仰一生大部分時間從事革命事業,堪稱辛亥革命時期的愛 國高僧。

三、作詩、寫字表達愛國思想的弘一大師

   弘一(1880—1942)大師,俗姓李,幼名文濤,學名成蹊,又名廣侯,字叔同,別號息霜。法名演音,亦稱晚晴老人。原籍浙江平湖,生於天津。他精通 日、英、意三國文字,對音樂、繪畫、戲劇、書法、詩詞、金石都有很深的造詣。他於一九一六年冬,在杭州虎跑寺進行「斷食」試驗。翌年春,成為大慈寺了悟和 尚的在家弟子。一九一八年於虎跑定慧寺出家,同年受戒於靈隱寺。後即往來於嘉興、上海、溫州等地,弘揚佛法。期間,曾在浙江永嘉等地閉關潛修,從事著述。 一九二六年到江西,駐錫廬山。一九二八年至福建,常住廈門南普陀寺、泉州承天寺和開元寺。一九三一年在浙江上虞白馬湖橫塘鎮法界寺佛前發願專修南山律學。 由於他精研佛教戒律,後被稱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師」。他出家後,善於以作詩、寫字來表達其愛國思想。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後,他悲痛萬分,於就食時 潸焉出涕,對弟子們說:「吾人所吃的是中華之粟,所飲的是溫陵之水,身為佛子,於此之時,不能共抒國難於萬一,為釋迦如來張點體面,自揣不如一只狗子。狗 子尚能為主守門,吾人一無所用,而猶靦顏受食,能無愧於心乎」(《弘一大師永懷錄》第251頁)愛國之心昭然可見。後來他弘法於廈門,戰爭日趨緊張。,各 方都勸他避入內地。他置生死存亡於度外,多次向人表示;「因果分明,出家人何死之畏?」(同上第21頁)又說:「為護法故,不怕炮彈」,「對付敵難」,應 「捨身殉教」。(同上第231頁)並題其所居之室為「殉教室」。又作詩贈友人:「亭亭菊一枝,高標矗晚節,云何色殷紅,殉教應流血。」(同上第252頁) 其同仇敵愾、為國捐軀的精神,曾鼓舞了許多佛教徒奮起抗敵,共赴國難。他用作詩寫字來表達其愛國思想最突出的例子,是他多次書寫「念佛不忘救國,救國不忘 念佛」的愛國詩句,分贈各方。他的這一墨寶,在當時的佛教界廣為流傳,影響極為深遠,許多佛教徒在其影響下走上了愛國愛教的道路。在他逝後,為了紀念他在 上海的弘法活動,彰顯他的愛國愛教思想,上海佛教界由震華、白聖、夏丏尊等發起,在上海玉佛禪寺成立弘一大師紀念會和弘一圖書館。現在,玉佛禪寺的弘一圖 書館和紀念堂均已恢復活動。

四、憤怒控訴日寇暴行的興慈法師

   興慈(1881-1950)法師,俗姓陳,法名悟雲,別號觀月,又號瞻風子。浙江新昌人。家世業儒,敬信三寶,一門八人。先後出家。十四歲隨父於天台山方 廣寺出家,翌年於國清寺依從鏡和尚受具足戒。後嗣其法脈。一九○七年起,開始獨立講經弘法,受到稱賞。一九一五年、天台山中方廣寺毀於火災,他回山重建, 前後十年,方始恢復舊觀。一九一八年至滬,在愛儷園講授《天台四教儀集注》,有沈映泉居士特建超塵精舍,請他主持青年僧伽教育,四方學者齊集,乃於一九二 四年起,興建法藏講寺,建成後成為上海最大的淨土大剎。後於寺內設立學社,教誨學人。一九三一年,回天台山任華頂寺住持。重建殿宇,此後赴各地講經。一九 三八年上海為日寇侵佔,他來滬組織上海佛教同仁會,救濟來滬難民,被推為同仁會會長。該會設立的施粥處,前後五年,受惠的貧民、難民達千多萬人。一九四六 年,他在法藏寺創設慈光補習學校。一九四七年,又創設興慈中學,招收失學青年,培育人才。一九四九年在法藏寺創辦慈光施診所。他的愛國思想表現在對日本侵 略者無比憤恨。在抗戰勝利時,他滿懷激情寫下了《鑼鼓聲中慶祝勝利》一文,其中對日寇、漢奸的暴行義憤填膺,對抗戰勝利歡欣鼓舞。文中說:「慨自民國二十 六年(1937)以來,寇氛肆虐,到處荼毒生靈。如同兒戲。軍事甫過,地方喘息未定,又復厲行種種苛政,榨取脂膏。在此期中,君子道消,小人道長,偏有不 逞之徒,為利祿所餌,不惜日供丑類驅使,因之水益其深,火益其熱,增加民生痛苦。」如今「抗戰勝利,和平實現,不但中國抵於安寧,即寰球諸國無不扺於安 寧,歟懿休哉!」於此可見興慈愛國之心。

五、在日本侵略者面前不屈不撓的圓瑛法師

   圓瑛(1878-1953)法師,俗姓吳,法名宏悟,別號韜光,又號一吼堂主人。福建古田人。一八九六年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出家,拜興化梅峰寺增西上人為 師。翌年於涌泉寺依妙蓮和尚受具足戒。後至福州大雪峰寺隨達公和尚修習苦行。一八九八年起,四出參訪名宿,先後隨冶開、敬安等大德習禪十一年。又隨通智、 諦閑、祖印、慧明、道階等高僧修習教觀。曾得法於寧波七塔寺慈運老人,傳臨濟正宗第四十世。又得法於福州大雪峰寺達本老人,傳曹洞正宗第四十六世。歷任寧 波接待寺、天童寺、雪峰崇聖寺、鼓山涌泉寺、法海寺、林陽寺、古田極樂寺、泉州大開元寺、馬來西亞檳城極樂寺等名剎住持。一九一四年任中華佛教總會參議 長。曾講經於大江南北,並到日本、朝鮮及東南亞一帶弘法。曾創辦寧波佛教孤兒院、泉州開元寺慈兒院、鎮海普益第一和第二小學、鎮海僧立國民學校、安海職業 學校、古田圓瑛小學等。一九二九年與太虛等共同發起組織中國佛教會、被推選為會長,並連任七屆會長、理事長或主席。一九三五年秋,創立上海圓明講堂,組織 圓明蓮池念佛會,編述淨土經書多種。一九四五年創辦楞嚴專宗學院,後改為上海圓明佛學院。一九五二年,應宋慶齡、郭沫若邀請,出席在北京召開的亞洲及太平 洋區域和平會議,並與各國代表聯合發表聲明,呼籲「團結起來,制止侵略,保衛和平」。一九五三年六月,被選為中國佛教協會首任會長。圓瑛大師的愛國行動, 主要是在日本侵略者面前不屈不撓。早在抗日戰爭爆發後、也就在中國佛教會發起組織和領導。僧侶救護隊,舉辦難民收容所、開辦佛教醫院,救護傷員,救濟難 民。又兩次偕徒明暘赴南洋新加坡、吉隆坡、檳榔嶼等地。籌募經費,援助抗戰。得到華僑領袖胡文虎、陳嘉庚及廣大愛國華僑的贊助。一九三九年回國不久,上海 日本憲兵隊突然將圓瑛大師和明暘法師逮捕。轉押到南京日本憲兵司令部,受到嚴刑拷打,圓瑛、明暘師徒堅貞不屈,絕食抗議,迫於社會與論及圓瑛在中外佛教界 的威望,日本憲兵才不得不將圓瑛師徒送回上海,日方曾通過日僧企圖誘逼圓瑛大師「合作」,他以老病相卻,堅決拒絕。一九五三年九月臨終前,立下遺囑。諄諄 以愛國愛和平告誡弟子:「余以衰年,幸逢盛世,去歲晉京。參加和會,得見開國之偉大氣象。及各邦人士對吾國之衷心愛敬,使余於祖國建設與保衛和平事業,增 加無限信心。願我全國佛教徒同心同德,積極參加愛國運動,致力和平事業。應思利民護國,饒益有情,乃成佛之基,眾善之首。」由此可見,圓瑛確實是一位愛國 高僧。

六、愛國愛教的應慈法師

   應慈(1873—1965)法師,俗姓余,名釋,號振卿。法名顯親,自號華嚴座主,晚年別號拈花老人。原籍安徽歙縣,生於江蘇東台。幼讀儒書,曾中秀才。 廿六歲時於普陀山從明性禪師出家。後至南京三聖庵研習《維摩》、《法華》、《楞嚴》等經,參究禪宗明心見性之學。一九○○年至寧波天童寺從敬安禪師受具足 戒。後即到處參學,訪謁耆宿,先後在鎮江金山寺、揚州高旻寺、常州天寧寺等地隨大定、月朗、冶開等禪師習禪數年,深有領悟。一九○六年與月霞等共同得法於 冶開,為臨濟宗第四十二世,旋隨師兄月霞法師學習華嚴教法,十二年中,敬事如師,始終不懈。曾協助月霞法在上海辦華嚴大學。後又至常熟興福寺辦法界學院。 一九二二年,在杭州菩提寺閉關潛修,專究賢首一宗典籍。一九二五年,應常州清涼寺靜波和尚之請,創辦清涼學院,後又遷上海清涼寺下院、常州永慶寺、無鍚龍 華庵等地續辦,他隨院講授八十卷《華嚴經》,從不間斷,此後赴各地講經弘法,並朝禮五台山多次。一九三九年,在上海與蔣維喬居士和李圓淨居士等發起組織華 嚴疏鈔編印會,被推舉為理事長,建國前後。在南京建立華嚴速成師範學院,培育華嚴僧才。晚年安居上海慈雲寺(沉香閣)之印月禪室,息影潛修。一九五七年被 選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他是佛教界一位愛國愛教的典範人物。早在抗日戰爭時期。他在南京、上海等地弘法,敵偽曾幾次要脅他,要他出面主持法會,他斷然拒 絕。高風亮節。為世稱頌。他還曾在一九四三年出版的僧侶抗戰工作史《奮迅集》的再版序言中慷慨陳言:「當八一三抗戰軍興、凡我中華志士,莫不奮臂揮戈,共 衛祖國。斯時也,我佛教明眼知識,首有僧侶救護隊之組織。當國家清平之時,自應隱逸清修,一旦有事,仍當作獅子奮迅以赴。」同仇敵愾,愛國愛民之心躍然紙 上。在一九五九年國慶十週年時,他曾在《現代佛學》上《獻詞》八偈、其中兩偈說:「我生世間八十七,七十七年空白首,此十年中入蔗境,幸福光明歡樂甚。」 在他的臨終遺囑中,更是諄諄囑咐弟子們:「我去世後,望我輩弟子及學人等,努力學習,擁護政府政策法令,積極為建設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至要!至要!」 (續下期)
 
 
您知道寺院僧人規約嗎?(下)
◎果 藏
(接上期)

二、僧值規約
  1. 叢林裡僧眾雜遝,僧值應盡心盡力糾查,絕不可因循私情而害公。若有犯過者,須依條例處罰;若有包庇現象,則由僧值代其受罰。
  2. 早晚勤加念佛,二時粥飯及念佛堂一切僧事,均須認真謹慎處理。一切務必依法進行,以其事關常住道風,大眾慧命。
  3. 不可自恃職務而驕眾,切忌假公濟私,違者罰之。
  4. 各部門的執事宜體恤善用,絕不可自矜而輕侮他人,或因怠慢而落人口實,凡事宜深自戒慎。
  5. 經常依法檢查大寮及大眾飲食衛生。用餐時間,早粥定於黎明前,午餐以中午十一時為準。
  6. 各寮及外單清眾,除公事外,凡未赴大殿(念佛堂)念佛,隱匿寮中閑談及招惹是非等,應時加檢點。若有不聽勸說者,當帶往客堂說明緣由後,依情節輕重給予責罰。凡有因循私情而不揭舉者,一並罰之。
  7. 出坡時,須先為眾僧準備一切應用物品,屆時以敲木魚為號,激勵大眾勤於作務。若發現偷安而不參加作務者,應隨時糾正或舉發,不可茍且護短。
  8. 誦戒之日,須徹底調查病僧人數及情況,凡能下床行走的,一律隨眾布薩;至於病重者,當由僧值代其請假。
  9. 必須經常慰問病人,應以慈悲、福田為宗;一且西歸,如沐浴、更衣、入殮、茶毗、入塔等,均須以禮為度,切不可輕忽或失之簡略。
  10. 外單僧眾染病時,須派人料理;病重,應請示丈室,妥善照顧、處置。
  11. 早粥及日落後,隨即關閉三門,並應慎作督察,各殿堂門戶、火燭,均須切實檢點,不可敷衍疏忽。
  12. 時值溽暑,特准予脫袈裟用餐。其起迄時間,須先與首領商議,獲方丈首肯後始得實行,絕不可專擅用事。
  13. 隨時協同知客,戮力處理客堂一切事務,並曉喻僧眾,一律得切實遵守《客堂規約》。
三、入眾須知

   挂錫——今僧止所住處,名挂錫。原西域比丘,行必持錫杖,持錫有二十五威儀。凡至室中,不得著地,必挂於壁牙上,故云挂錫。
安居——形心靜攝曰安,要期此住曰居。即自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名結夏安居:一無事遊行,妨修出世業;二損物命,違慈實深;三所為既非,故招世謗。據 《明了論》說,有五種地方不宜結夏安居;一太遠聚落,求需難得;二太近城市,妨修出世道;三多蟲蟻,自他兩損;四無可依人;五無施主供給醫藥。並不可安 居。
自恣——九旬結夏期內,人多迷己,不自見過,理宜仰憑清眾,垂慈示誨,縱宣己罪,恣僧舉過,內彰無私隱,外顯有瑕疵,身口托於他人,故曰自恣。
經行——西域地濕,疊磚為道,於中往來,如布之經,故名經行。據《三千威儀經》說,有五處可經行:一閑處,二戶前,三講堂前,四塔下,五閣下。
掃地——佛在逝多林,見地不凈,欲令樂福眾生,於勝福田植凈業故,佛即自執帚欲掃,時大聲聞見,皆執帚共掃。佛言:凡掃地有五勝利:一自心清凈,二令他心 清凈,三諸天歡喜,四植端正業,五命終當生天上。據《阿含經》說,佛教朱利槃特誦掃帚字,復教執掃帚。佛言:汝誦此字,為目何等?然此掃帚,:復名除垢。 槃特作是思維……以智慧之帚,除結縳垢;因此便成阿羅漢。《正法念處經》說:「若掃如來塔,命終生意躁天身,香氣熏百由旬。」
燃燈——《僧祗律》說:燃燈不得猝入房,應先在外唱言:諸大德燈入。至滅燈時,亦不得猝滅,先以手遮燈.告曰:滅燈。眾若默,方可滅。不得用口吹,當將筋欹燼折去之。
禮拜忌——若他禮佛、誦經、寫經、授經時,並不得禮。飲食、啖果、說法、漱口、嚼楊枝、剃頭、裸身、大小便時,並不得禮。
嚏——《僧祗》云:若在僧中嚏者,不得放身;應以手遮口,勿令涕唾污比座。
剪爪——爪長,破戒之相。《文殊問經》說:爪許長——橫麥,為搔癢故。
剃髮——髮長,破戒之相;長二指當剃。
臥法——身向右邊,累足、以法衣覆身,正念正知,起明了想,但為長養諸根火種。《發覺凈心經》有二十種睡眠過患:一懶惰、二身體沉重,三皮膚不凈,四皮內 粗澀,五諸大穢濁,六飲食不消,七體生瘡噔,八多懈怠,九增痴,十智慧弱,十一善欲疲倦、十二常趣黑暗,十三人不恭敬,十四稟質愚痴,十五多煩惱:十六於 善不樂,十七白法減,十八多惊怖,十九見精進者毀辱之,二十於眾被輕賤。《十誦》云:若鼾睡者,應起經行;不能者,屏處睡、不得惱眾。
小解——《毗尼母》說,不聽於枷藍內處處小便;當聚一屏猥處,若瓦瓶木桶埋地中,以物蓋履,勿令有臭氣。《五分律》說,許將小便器入房中,密塞口,房外應滿盛水。

四、食法細則

   《順正理論》說:「身依食住,命托食存,食巳,能令身心適悅安泰。」食有正食的飯麥餅,不正食的根莖葉華果等。
粥——有十利:一色、二力、三壽、四樂、五詞清(訓釋言語)、六辯(展轉言無滯礙)、七宿食消、八風除、九消飢、十消渴。
食法——凡食,限三匙為一口,第一匙匙云:「願斷一切惡」;第二匙云:「願修一切善」;第三匙云:「所修善根、迴向眾生,普共成佛」。食時慎勿喧笑、及交頭耳語,妄談雜事。食後必須漱口。

五、禮節種種

   合掌——若指合其掌不合,是由於心慢而神散的原因所致,所以必須指掌相合。
問訊——《地持論》說,當安慰舒顏,先語平視,.和色正念,在前問訊。又據《僧史略》說,卑者問尊,則說「不審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否?」若慰下,則說「不審無病無惱,乞食易得否?住處無惡伴否?」丿
禮拜式——禮拜,必先並足(前距八寸後跟距二寸)正身,合掌俯首,以手褰袈裟,先以右膝著地,次下左膝,以二肘著地,舒二掌,過額承空以示接足之敬,以頭在地,良久方成一拜。
三拜——人之所以相拜以表情見意,屈節卑體以示尊事。俗家兩拜,是法於陰陽;佛家三拜以表三業歸敬。據《智論》說,內式禮拜,大約身口二業;佛法以心為本,以身口為末,故以三拜為禮數。
齋會禮拜——大眾聚集齋會之次,合掌即是致敬,亦不勞全禮,禮便違教。
互跪——是天竺的一種禮節。左右兩膝互跪著地。故釋子皆右膝。若言「胡跪」音訛也。
長跪——即兩膝著地;亦先下右膝為禮。《神足無極經》說「:……月天子即從座起,更整衣服,前下右膝,叉手長跪。」尼女體弱,佛聽長跪。
偏袒——是天竺的禮節,此禮自曹魏時期即已廢除。偏袒右肩,以示便於執作。若入聚落俗舍,皆以袈裟通披之。
結跏趺坐——此是吉祥坐。全跏跌是如來坐,半跏跌是菩薩坐,踞坐為垂足實坐。

 
 
隨筆禪話
◎秦孟瀟
善門難開
   在佛光山的僧、尼,是很慈悲的,也很修行的。他(她)們在寧靜的環境裡,很少受到俗事干擾,卻沒有料到有一件事一直困擾著他們——山上時有出現被遺棄的嬰 兒及精神病患者。依淳法師表示,山上以前曾撿到過許多棄嬰,多半是肢體有障礙,他們在予以妥善照顧後,有的送去社會福利機構,有的經合法手續讓信眾領養 了。由於這些孩子都非常小,出家人照顧起來確實很不容易;而佛光山雖有育兒院,但只收留年紀較大的兒童,對於棄嬰感到力不從心。

   最令法師困擾的,還是被送到山上來遺棄的精神病患者,這些患者有些還有暴力傾向,就連警員來處理時也曾被攻擊,如果不小心讓他們拿到刀械,隨便向上山的遊客攻擊,很容易釀成不幸的意外。

   依淳法師說:精神病患者被遺棄在佛光山不是個別的個案,而是常有的事,每次都還是很費煞周章請家人來領回,再不然就要麻煩山下的溪埔派出所處理,使派出所的警員也傷透腦筋。俗話說:「善門難開!」別人以為出家人慈悲為懷嘛!就把「麻煩」帶給出家人處理了。

解除兵權
   多年前台灣有位知名老居士錢召如,他寫的一篇序文頗發人深思,很有現實意義,其內容是:

   余七歲喪父,寡母阮氏,為江蘇儀徵阮文達公曾孫女,信佛至誠,教余持誦大悲咒。余年十五,即由蘇州縣立高等小學,保送入南京江蘇陸軍小學第二期,三年畢 業,升入南京陸軍第四中學,二年畢業參加武昌起義,光復後升入保定軍官學校第一期,旋參加江西湖口二次革命,失敗復在上海曹家渡創辦兩間小學,三年後復奉 召入保定軍官學校第六期,畢業後入陝西充馮玉祥部隊司令部參謀工兵營長、交通兵團團長,駐節唐山兼任唐山運輸司令唐山警察局長。馮軍多係基督教徒,余仍心 持「大悲咒」。旋因直軍(張宗昌)奉軍(張作霖)聯盟攻皖軍(馮玉祥),奉命退守北平。時北平雍和宮正值大悲法會,班禪活佛主持,種種靈感,不可思議。夢 中感召云:「你為誰而打?」

   旋感受班禪活佛灌頂皈依,講解說明……即自行解除兵權。依據班禪活佛持大悲咒方法:「顯密圓融」、「性相空寂」、「得大自在」!

   這位舊時代軍人出身的「紅人」,由於持誦大悲咒,心有靈感,並皈依班禪大師,放下屠刀。

華裔高官
   我多次前往馬來西亞,有緣相識不少高官,在交談之間給予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將他們與香港政府高官對比來看,兩者之間有著極大的差距。首先說,大馬官員除能 說英語、閩語、粵語、馬來語之外,還能說流暢的華語,尤其在公開場所演講時,他們都以流利華語來表達,聽到他們宏論如同學者一樣,說得頭頭是道,好像身在 北京一樣。而港府很多高官除說英語外,就是粵語,要他們說華語,似乎比登天還要難。面對大馬華裔官員自然產生親切感!面對港府高官,使人感到昔日「洋幫 辦」味道十足,有敬而遠之之感。更重要的不是語言的形式,而是語言的內涵:大馬那些高官對中國文化有高度的修養,而港府高官在這方面似乎有所欠缺;大馬那 些高官對佛學造詣頗深,對佛家各宗各派也說得頭頭是道;而港府高官呢?除說「耶穌」之外,對佛學一竅不通,懂得佛學越深,其智慧越高,所謂「般若法門」是 也。經云:「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據黃家定說,他本人懂得佛學是受其兄長黃家泉的影響,他介紹說,其兄不僅鑽研佛學理論,而且每天依據佛理修持,在實踐 方面運用在政務工作方面,遇有疑難問題,皆能迎刃而解,這正是學以致用。大馬是回教國家,而佛教扎根在華裔民族中影響深遠。

遠離名利
   說來很稀奇的事,一個出家人不求名,不謀利。看起來,出家人與「名」和「利」是無緣的。但結果呢?不求的人,反而滾滾而來,比起求名利的人來,更多、更 大!佛家常說一句話:「人生八苦,其中一苦叫做『求不得苦』!」人世間,所謂不如意之事,十常八九!這就是「求不得苦」!可是,人活在世上,哪有不求的事 呢?越是想求,越是求不到,豈不苦哉恒!誰不求名,誰不求利?榮華富貴,幾乎人人都在求,求不到時,其苦況可想而知了。一個出家人,乾脆斷了名利欲心,不 去求它!天下事,怪就怪在越是遠離它,它越是追著你不放,而且越來越多!且看出家人造大寺院、佛塔、佛像等等,出家人確實沒有半分錢,完全沒有能力去做。 只要出家人動了念頭,信徒施捨的錢,滾滾而來了。例如昔日大嶼山天壇大佛、志蓮淨苑唐代建築群,以及台灣的玄奘大學等等。這些出家人是沒有錢的,但做起事 來,不愁錢從何處來。他們不求名,但名氣之大也誰都不及啊!

投靠佛門
   有一年,我在粉嶺觀宗寺小住數日,這裡是覺光大師的道場,寺宇莊嚴,每逢初一、十五敬香禮佛的人不少。

   覺光大師有時卓錫跑馬地正覺蓮社,有時返至觀宗寺參禪打坐;環境幽靜,一塵不染。

   有一日黃昏後,大師獨自一人在附近散散步,他看到信箱內有一封信,覺得奇怪!平時郵差將一束信送往寶靜安老院辦公室(是觀宗寺附屬機構),多年來都如此。 大師想,在信箱內怎麼會有信呢?他隨手取出來一看,信封上沒有貼郵票,顯然是有人親自投入的;大師將信遞給我說道:「這封信不郵寄,親自送入信箱內,肯定 有甚麼事,字體寫得太小了,你看看,把內容告訴我好啦!」

   這封信字體寫得很端正,是用毛筆寫的蠅頭小楷,我由頭到尾看了一遍,內容很清楚,這是一篇「自傳」體的信,敘述自己身世、履歷,以及要求「削髮為僧」的願望,請求大師收留他做徒弟。覺光大師聽我敘述信中內容後,說道:「看來與他有緣了,如果我不散步,不會看到這封信呀!」

攝化「外道」
   覺光大師獲悉信函中情況後,說道:「此人住址就在附近,又有電話,你同他通個電話。約個時間去看看他,同他談談,了解一下他出家的目的是甚麼,以後再決定好了。」

    我與對方通了電話也約定時間見面了。初次晤面談了個把鐘頭光景,就印象來說,很平常。約四十多歲,結過婚,妻子在大陸,很少通信,感情淡薄,在港從事布匹 生意;在文化方面,近乎「高中生」程度,滿腦子儒家思想,所以多年來,接受「天道」的信仰,實際上是一貫道的「點」傳師,對佛經很熟悉,能背誦多部經典。 並說,每天都做早晚功課。我深恐他說假話,故意問道:「早晨誦甚麼經?」他回答說:「楞嚴咒及十小咒。」「晚上唸甚麼經呢?」「唸彌陀經、懺悔文。」於是 他就主動背誦了一段經文。我返回觀宗寺之後,將經過向大師匯報了。大師聽了隨即問道:「你認為怎樣?」我說:「這個人外道思想嚴重,有點佛、道分不清 楚!」大師說:「釋迦佛不少大弟子,都是由外道轉化過來的;對於外道,不要拒絕門外,一旦真正悟道了,是很堅信的。」大師終於成全了對方啦!

經懺師傅
   多年前,我在新界一座大寺院掛單(借住),寺僧跟我特別有緣,喜歡同我「沖殼子」(閒聊),在佛門裡,一群經懺師傅有著自己的特殊語言,非圈內人,不知道 他們說些甚麼,可以說,使你聽得一頭霧水。比方說,有一位法師買了東西回來,另一位師傅看到了,他眉頭一皺,說道:「娑婆訶!」這話是甚麼意思呢?俗家人 聽了怎麼也不會明白他在說甚麼!實際上,他在說,「你買的東西很差勁(劣貨)!」如果他直接說了「很差」、「劣等貨!」豈不有損法師的尊嚴?特別是居士們 送上來的禮品,自然也有好的或差的,法師們也能識別貨物優、劣之分的呀!如果他直接說,「這禮物很差呀!」試想,送禮物的弟子聽了心裡多麼難受!出家人在 日常生活中,說些自己懂得的特殊語言,叫做「方便法門」,這是調和矛盾最有效的手法,也是有趣的。上面說到「娑婆訶」一詞,這本是佛經咒語中最末後一句結 束語;用最後一語,以表明「最糟」的含義,在經懺師傅之間立即領悟到「真實意義」了。這種語言不是所有僧人都懂得,大法師多數不懂得,粵僧更是「門外漢」 了。

騙人謊言
   北歐三國是信奉基督教的國家,民風非常樸實,即使是一國之主的國王也很隨便,騎腳踏車在人群中穿梭,跟老百姓點頭招呼示意,可以說,民主氣息很濃厚。這三 個國家的人民信奉基督教是非常虔誠的!對待牧師也是非常信賴和恭敬的。艾香德牧師把中國的情況介紹了一番,教友們興趣大增,他鼓如簧之舌,繪聲繪色,帶有 十分迷人的魅力!尤其他最喜愛形容的一些話:「在中國極大多數人都聽到了『福音』,不少人受了『洗禮』,成為忠實的主耶穌信徒,他們非常幸福,感謝主耶穌 恩賜!當我發現主耶穌『另有羔羊』一群,在深山老林古廟中孤寂的受著精神折磨,我們要拯救他們的靈魂呀!他們是主耶穌的兒女呀!他們迷失了方向呀!……」 這些迷人的語言撥動教友們的心絃,紛紛捐出不少錢來,要在中國興建教堂,欲尋回迷失的「羔羊」。艾香德、洪恩德兩位拍檔牧師在杭州買了地皮建教堂取名「天 風山」,在南京買地皮取名「景風山」,在九龍沙田買地皮取名「道風山」!艾香德牧師別出心裁欲收佛教、道教「出家人」皈信耶教,以致弄出一場巨大「風 波」!

「幼僧」命運!
   數十年前,在中國舊社會裡,不少窮人家的孩子,為生活所逼,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遁入空門,削髮為僧了。有些窮苦人家的孩子,七、八歲就進入寺廟做起 「小沙彌」來了。學習經文、儀規、敲打法器等等。過去各鄉鎮多有小廟,一個老和尚有三、四個小徒弟,多數在十八歲以下的,文化程度不高,師傅明智的,看到 徒弟十七、八了,就要他去受戒,這時才成為真正的和尚(比丘),隨後到各大名剎去參學,或到佛學院去攻讀佛典,畢業後,就在各地講經說法了,這就是名副其 實的法師,或到大寺院去任方丈等等。

   昔日與佛教搗蛋的基督教,如「道風山基督教叢林」,洋牧師有「一石二鳥」的做法,一方面到一些小廟裡,看到年輕的小和尚,與師傅有矛盾的,最有把握吸取過 來,有些小和尚經不起洋人物質的誘惑,就悄悄地跑到杭州天風山或南京景風山去了,聽洋牧師講道,既跑了出來,也無法回到寺廟去了,所謂「逼上梁山」,橫下 一條心,留髮還俗了,讀神學二年,受「洗禮」,成為基督徒了。如龔天民、王景慶、楊道同等人。他們在天風山、景風山、道風山修學的人,在姓名中間加上 「天」、「景」、「道」以示區別。
 
 
世出世法
◎楊 釗
為甚麼?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往往習慣於隨波逐流,憑感覺辦事,聽命於電視、電台、報紙、電影……聽命於自己的經驗、感覺、感情;聽命於身邊的人、周圍的人、社會的表面現象?

    但是,實踐告訴我們,大多數人是短視的,在投資學的實踐中顯示「羊群心態」是錯誤的,當社會一面倒地認為某種生意有利可圖而沒有風險的時候,危險就會出現 了,是應「抽身而出」的時刻,才能保住投資成果,否則就會「同歸於盡」。香港的九七年前,樓價高峰是一案例、美國互聯網又是一案例、日本過去的十多年經濟 不振,也是拜以往長達卅年的泡沫經濟。

   為甚麼會出現如此大的錯誤呢?在於不習慣問「為甚麼」?不會問「為甚麼」?不善於「反省」、「自省」。

   由於沒有「反省」的功能、沒有「自省」的習慣,很容易「人云亦云」,因此有「謊言說上一百遍便成真理」的現象。

   眾所週知,謊言終歸是假的,不會因為你說多了便會變成真。

   要防止我們不走錯路、不走彎路,其方法在於「反思、反省、自省」,在於「實事求是」,在於「對事不對人」。多打幾個「為甚麼」?子曰:「三思而行,再思可以」。孔子說:「我們做事情應該再三考慮,最後總結一下得失各有多少,然後才下決定。這樣,就不會犯大錯了。」

   多打幾個「為甚麼」?為甚麼要做這件事?為名、為利、為員工就業?為面子、為感情、為信仰?然後總結一下,得到多少?付出多少?

   當然,很多東西是不能量化的,例如:感情、愛情,但是,在企業中,往往不適宜把感情、愛情放進去的,否則很容易「公私不分」,「家企不分」。因為「國有國 法」,「家有家規」;治理企業只能依企業的方法去管理,主持家庭則應該依照家庭的規矩去辦事。當然,能做到「合情合理」,是最好的決定,若不能兼顧「情 理」,在企業中,首先是依法辦事、依理辦事,若有機會才考慮人情。

   自我反省,說來容易做來難,能自我反省,歷史上稱之為「自覺」、「覺悟」,能令別人培養出反省的能力,稱為「覺他」。能「自覺、覺他、覺滿」的眾生,稱為「佛」。「覺悟的有情」稱為「菩薩」。可見「自我反省」、「自我反思」的重要性。

   聖人孔子在論語中《學而》篇時說:「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意譯為:曾子說:「我每天都經常地檢討自己:為人辦事有沒有盡力去做?與朋友交往有沒有不守信用、不誠實?老師傳授給我的知識,有沒有不練習、不熟記?」

    古之聖賢,把生活中的寶貴經驗告知我們;現代的人,沒有幾個能學會,所以稱之「人心不古」。問題在於實踐,學問之道在於「學而時習之」,一種知識或技能, 只有在學習以後,再加上不斷練習,才能掌握。所以有「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之嘆,也有「不經一番寒徹苦,哪得梅花放清香」之說,更有「十年窗下,方可 一舉成名」之案例。

圓滿人生
   人生的追求是甚麼?是金錢?是名譽?是理想?是真理?歷史上多少聖哲、多少聰明之士,莫不窮畢生之力,為自己的目標而奮鬥?其中,有些成功了,但大多數是不成功的。然而追到名利、真理,是否又是其終點呢?那又是一玄之又玄的問題。

   問我們追求甚麼?倒不如從實際出發,自問我們需要甚麼?

   最簡單的答案是:日求二餐、夜求一宿。這是生存之需要,亦稱之為「溫飽」。

   其次是「積蓄」、「安全感」。歷史發展告訢我們,人類從由餐搵餐食的動物行動,到把農作物儲藏起來是一大進步,也是開始與動物分家,因此稱之「熟食」與懂「積蓄」是人類與動物的一大分別。

   再次是「自由」、「人權」,這也是人類追求自我價值的表現。當然,追求自我價值包括對名譽、地位、權力的追求。

   尚有,人類在群體生活中需要別人關心和愛護,稱之為感情需要,因此,需要朋友和家庭。家庭包括父母、兄弟、姊妹、夫妻、兒女。

   最後,人類歷史告訢我們,人們也有精神上的需要,思想的出現,稱之為文化、藝術、哲學、宗教信仰等。

   簡而言之,人生的需要和追求為:
   一、 生存所需
   二、 安全感
   三、 感情和家庭
   四、 自我價值
   五、 興趣、精神生活

   既然明白所需,下一步是怎麼才能得到所需,也就是有了目標如何達到。

   一、 知識:因為通過學習,可以獲得知識,這包括在書本中和實踐中學習、從人和事物中學習、從社會和自然界中學習,從學習、實踐可以獲得知識和智慧,從而解決二餐一宿、安全感、名利、權力、地位、事業等問題。

    二、 健康:眾所週知,沒有健康的身體,就沒有一切,所以俗語稱「健康二字值千金」。健康也是人生的另一種財富,沒有這種財富,人生也是過得不好的。然而,健康 之由來在於運動,所以說生命在於運動。易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宇宙間,星球能健康地存在,其要在於運行,在於不斷地重覆運動,一日、一月、 一年地重覆。人要成為君子,成為聖哲,在於不斷地努力,不斷學習、改善,不斷增強自身能力。

   三、 家庭:包括父母、兄弟、姊妹、夫妻、兒女,大家庭則包括社會、國家、朋友與人民,家庭也是人生一個不可缺乏的部份。家庭不好,人生就有缺陷。要家庭幸福, 在於和睦;和平,才能相處,不和則很難相處。曰:「家和萬事與,家衰口不停。」家和在於上慈下孝,兄謙讓、弟恭順。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曰:「恩則孝養父 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

   四、 快樂:有人說:「人生追求的最終目的是『快樂』。」名利、權力只是手段、過程,不是目的。

   快樂包括感觀快樂和心靈快樂,也就是身體快樂和精神快樂,但歸根究底在於心靈的快樂。

   要精神和心靈得到快樂在於無悔,因此有:「盡力而為,問心無愧」之說。另外,在於良心、在於道德,不做「損人不利己」及「損人利己」之事,只做「利己利 人」之事。尚有,在於宗教,在於信仰。對於精神的研究,歷史上出現很多聖人,集其思想為一宗,推廣出去為之教,故稱之「宗教」。人們信它及尊敬它為 「信」、為「仰」,稱之為「信仰」。

   快樂的泉源有:「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得其樂」。或者:「知足常樂,助人為樂,可口可樂,苦中作樂及百事可樂」。

   其中可口可樂為吃甚麼東西都沒所謂,都可口。

   人生為苦,不如意之事十常八九,故要學習「阿Q精神」,要學會苦中作樂。

   百事可樂,即做甚麼事都往好處想,不要往壞處想,「心能轉境」,不要「心隨境轉」,化被動為主動,這就是去煩惱之道,獲快樂之途。

   社會上,對於成功的概念有太多不同的看法,一般人認為,事業成功就是人生的成功,但結果發現,許多成功人仕,家庭非常失敗,生活並不開心,因此造成了思想混亂,搞不清楚為甚麼事業成功後並不能帶來快樂和家庭幸福呢?

   追究原因,在於事業成功並不代表人生的成功,人生的範圍更廣,除事業之外,包括家庭、健康、快樂等。

   事業的成功主要靠知識與高智商,俗稱為(IQ)。

   家庭的成功主要靠情感商數,亦是對感情的認識及處理能力,俗稱為(EQ)。

   快樂的泉源主要靠心靈的商數,也就是對心靈的認識有多少,其處理方法是否掌握,俗稱為(SQ)。

   因此,智商高的人不一定感情豐富,不一定精神富裕,生活快樂,身體健康。用現代科學講:IQ高的人,不代表EQ 高、不代表SQ高、不代表HQ高(最近出現的健康商數)。

   因此,圓滿的人生應該包括有智慧、物質富裕、身體健康、家庭幸福、生活愉快。

   所以,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不只要學會工作,也要學會如何生活。在處理問題中,要分清工作與生活,做人或做事。旭日文化中說的做事要認真,做人要隨便。分 輕重,知緊緩;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隨機應變;變不來則事緩則圓。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不斷改善;十年如一日地學習與操練,總有一天會達到「工 多藝熟」、「熟能生巧」的地步。這樣的人生才有機會如意吉祥。
 
 
明暘法主和尚中興龍華寺紀實(二)
◎王永平
二、古剎重光

   一九六六年秋,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風暴席卷神州大地,破四舊,斗牛鬼,洶涌澎湃的紅衛兵隊伍,衝向寺廟。當時的上海市政府,內部通知,要力保玉佛寺、龍 華寺、靜安寺三座大廟,由所屬區政府落實。普陀區長佈置區體育學校紅衛兵大軍,浩浩蕩蕩進駐玉佛寺,封殿堂、貼標語,破除迷信,並在天井內燒佛像、焚經 書。殿內佛像要保護,到倉庫找出迎葉、阿難兩尊站像來燒。這兩尊像是解放初,葦舫方丈從大殿搬到倉庫去的,他說迦葉、阿難是佛教第二代祖師,怎能讓他們一 天到晚站著呢?好心讓他們休息,反而被燒掉了。但這兩尊像燒掉的殘骸一直放在天井內不動,後來的無數批紅衛兵大軍看到佛像巳毀,經書巳燒,也都走了。迦 葉、阿難的犧牲,掩護了全堂佛像逃過大劫,功德無量。靜安寺由市裡一位幹部去保護,紅衛兵進人密壇,這位幹部對紅衛兵誘導:「你們看,這些法物很好啊!」 紅衛兵眼睛一橫「他媽的,都是四舊!」一棍子狠狠打下去,法器、供品全碎了,這位幹部見勢不對,馬上附和「打得好!」幾個小時,佛像全被打爛了。龍華寺地 處郊區,等到要保護的通知傳到縣政府後,幹部赶到龍華寺,巳經被紅衛兵砸爛了,他們還要千方百計把古塔拉倒,但塔周圍的住家居民們不答應,要保護塔的居民 人數很多,紅衛兵既敵不過,也不能破壞居民房屋。最終是老百姓保下了這座千年古塔。上海三大寺,領導要全保,結果是「一保二毀」。其中經驗值得回味,玉佛 寺由於普陀區幹部重視,調動全體校的紅衛兵,力量壯大。他們夯著造反大旗,喊著破四舊口號,進入玉佛寺,既封存大批佛像,又在天井內毀佛像、燒經書,後來 的紅衛兵見到這種情形,認為體校紅衛兵巳在玉佛寺大破四舊了,這種明破四舊,暗保寺院的方式,證明是成功的。而靜安寺那一兩位幹部,想說服紅衛兵手下留 情,是失敗了。龍華寺地處郊區,來不及反應,更說不上保護。總之,玉佛寺保成功,是力量大,方法對,順之則昌。靜安寺不成功,是無力量,做法上,逆之則 敗。龍華寺無力量,無時間,當然失敗。龍華寺千年古剎,字畫、經書、佛像,很有價值的文物,全被燒毀了,只剩下一座破爛殿堂的空廟,造反精神足的單位,搶 佔龍華寺做倉庫。到一九七八年,秩序稍上軌道,搶佔單位退出,政府部門就把它送給園林局,成為「龍華公園」的一部份。園林局撥款一百五十二萬元,修理龍華 寺房屋,塑了彌勒、韋馱、華嚴三聖等佛像,大部份辦成文物陳列室,重在體現歷史文化。成為龍華公園的組成部分。

   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宗教政策重新落實。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上海市佛教協會,召開第四屆代表會議,在三百多位代表中,有二百多人,提出了一個共同提案,就 是要求恢復上海最古老的叢林龍華古寺。當時上海市市長汪道涵閣下,接到市佛協的報告,立即批復:「塔廟回宗教,園圃歸園林,陸政主持會,界限劃分明」。這 段批文韻味清新,駕馭矛盾,政策性強。一舉理順了園林與寺廟的矛盾,龍華寺歷史上曾有過一百六十多畝土地,其中有數十畝的桃花園,一九二八年,國民黨淞滬 警備司令部司令錢大鈞,把桃園辟為血華公園向社會開放。市長批文的第一句:寶塔和廟回歸佛教,花園歸園林局,由市府陸政副秘書長主持會議,把兩個單位的界 限劃分清楚。根據市長批示,上海市佛教協會,在市宗教局領導指示下,成立「龍華寺接管小組」,有王永平、吳企堯、應國鈞、廣興、餘百中(幹部)等五人組 成,由王永平任組長。

   文革結束後,在落政恢復寺院中,第一批全國性恢復的寺院共有一百四十二座,其中很多名山古寺,在文革期間處於山區園林中的寺院,都被園林部門接管了,屬於 文物保護的古剎,都被文化廳或文管會直接管理了,現在要落實宗教政策,要還給和尚管理,他們不願意了。所以佛教寺院在落政工作中,帶有全國普遍性的難題, 不是與文管部門的矛盾,就是與園林部門的矛盾。而龍華寺原是上海市文保單位,它既有與文管會的關係,又有與龍華公園的矛盾。當我們開始進行接管談判時,我 向明暘方丈請示我們在談判中的原則和態度。他當時對我講:「要明確自己,理解對方。所謂明確自己,和尚要回來管廟,不能簡單地看成主人回家了,要把佔用者 赶走,這是不妥的。寺廟是屬於十方的,財產是屬於全體佛教徒的,方丈個人不能佔有寺廟財產的,用現代語言講,寺廟財產是佛教徒集體所有,方丈既不能損害 它,又不能佔有它,但要無私地愛護它。因為它是宏法利生的資糧。在文革動亂的情況下,佔用寺廟的是社會單位,不是個人,他們是要用另外的方式報效人民,我 們絕不能恨他們。誠懇商談,心靈溝通,結果一定圓滿。」我領會了這種精神,在談判中,心平氣和,首講宗教政策,多講對方的貢獻。接管小組於一九八二年五月 廿四日進駐龍華寺,與龍華公園李淑惠主任商談移交工作,第一次見面,李主任講了想法:「報紙講龍華寺在文革期中被龍華公園佔用,講我們『文革佔用』不合實 際,我們沒有佔用,而是一九七八年,由當時市府決定送給我們的。我們接收後,市園林局撥款一百五十二萬元進行房屋大修和室內裝璜,家具添置,佈置佛教文物 展覽室等。」我們實事求是講了自己的看法,說文革佔用我可沒有講過,龍華公園接管龍華寺,作為公園內的佛教歷史文化展示,是當時發展園林事業的需要。現在 佛教協會來收回龍華寺是當前重新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需要,宗教政策是調動廣大信教群眾的積極性和團結海內外廣大信教人士,是國家的重要政策。不能簡單 地理解這僅僅是和尚們要收回。經過充分商談,李主任表態:「進入龍華寺是執行園林政策;現在要退還龍華寺是執行宗教政策。」我們敬佩她的積極表態。在進入 具體交接時,下面人員發生過摩擦,好在我們兩人都是各自檢查,我特別要求龍華寺的人員,要感謝公園為龍華寺已做的維修保養工作,他們是有功勞的。談到具體 移交房屋時,他們有人講,照市長批示:「塔廟回宗教,園圃歸園林」,寶塔,中軸線上的殿堂供有佛像叫廟,這兩部份還給你們,兩廂房無菩薩,歸園林。我們說 這樣理解是不對的,我們通常講的廟,包括正殿和廂房全部的,後經宗教局幹部解釋,他們也表示理解了。

   在舉行方丈陞座,佛像開光盛典時,我們也請他們來吃素齋,發龍華寺工作人員的開光禮品時,公園全體一百五六十位工作人員也是每人壹份。公園上下人員均感明 暘大師慈悲和靄,德高望重。到了過春節時,李主任送一盆紅果子的盆景給明暘大師,她祝福公園和古寺之間的友誼,就像紅果子一樣火紅,再送一盆水仙花,祝明 暘大師萬古長青,也送一盆水仙花給我,表達我們在工作中培養起來的友誼長存。我深深感到明暘大師在處理古寺與公園的關係中,要我以友好、感激、尊重的態 度,耐心處理好交接矛盾,千萬不要責備人家佔用寺廟。正是明老的指導思想,使我在談判中贏得對方的好感,絲毫沒有對立情緒。更為重要的是上海市宗教局領導 積極做工作,時刻關心,使交接工作十分順當地完成了。市宗教局曾把龍華寺的交接好經驗介紹給外地,外地有些寺廟與園林談判交接限入僵局時,曾來龍華寺取 經。龍華寺與市文管會的關係,處理也是順當而成功的。我們認為龍華寺被列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是光榮的,有千年古塔,明清殿堂建築,精湛的的佛像雕塑藝 術等等,是評為文物的條件。文物都是國有的,龍華寺被列人文物保護單位,所有權就是國家的,屬於全民所有,龍華寺作為開放寺院,應該是和尚的,是佛教徒所 有的。這是實際矛盾,怎麼解決?一九八三年市文管會主任張承宗親到龍華寺,宣佈文物性質的龍華寺委托明暘大師代管,第二天報紙上公佈了這個消息,許多佛教 徒打電話到龍華寺來詢問,為甚麼明暘方丈要接受政府委任來管理龍華寺?我們回答:龍華寺作為寺廟,自然是和尚管,龍華寺作為文物應該國家管,即政府文管部 門管,但為了支持宗教政策,文管會就把文物管理權委任明暘方丈代管,免除了矛盾。在解決好龍華公園移交工作之後,一方面計劃恢復三聖殿佛像、千手觀音像、 鐘樓地藏、鼓樓伽藍、十六羅漢、二十諸天。一方面接待法師回寺。八月份,共來寺六十多位法師。九月一日上午明暘大師主法舉行隆重的灑淨淨壇儀式。許多大居 士都來參加,下午開了座談會,群情激動,發言踊躍,有人吟詩,有人流淚。歸集到一點,文革的苦難終於結束了,宗教政策的光輝又照耀我們了。龍華寺恢復了, 信徒奔走相告,燒香的人越來越多。

   從九月份開始,我們在市宗教局領導關懷下,積極籌備方丈陞座,佛像開光,傳授皈依的三天盛會。領導希望辦成解放後,全國第一勝會,充分體現宗教信仰自由的 實際性,糾正文革動亂中衝擊宗教的錯誤性,是佛教界撥亂反正的展示。由於時間長,要三天,客人多,邀請全國各地的諸山,政府幹部,佛教居士等,預計六百餘 人,估計自發來的信徒二千人。因此三天活動的招待工作絕不能疏忽。我私下問明暘大師,工作怎麼做?他想了一下,對我講了幾點意見:首先請示領導,原則要訂 下來,全部工作分成幾塊,明確分工,各負其責。我管法務,你管全面,你再分成幾塊,總務、秘書、招待等。總務組管吃飯請尹波,他是上海佛教有名的總務人 材,訂好規格,放權給他,採購東西,支配工作人員,有責有權,不要再問你。秘書組請邵鍾,他學問好,政策穩,許多書面文字由他決定。招待組,請賈勁松,他 方方面面都熟悉,招待組的經濟支付也授權給他,這樣會效率高。總之,各組都要充分準備,預想周密,凡事預則立。例如:總務組要供應兩千多客的羅漢齋,在中 午兩小時內,要端出兩千碗熱飯、熱菜,要用大鍋燒,廟內無條件,就請解放軍幫忙,解放軍的幾只大鍋全部借用,燒出兩千客飯,計算下來要凌晨三時就開始。由 於精密計算,周密準備,三天當中,每天兩小時內,供應兩千多客飯。各地諸山紛紛讚揚,這樣如法的千僧齋供應沒有見過,菜也很好。當時菜場供應,比最困難時 好多了,但品種還是單調。龍華寺屬上海縣管轄,縣宗教科的幹部親自出動,幫龍華寺到蔬菜種植場,把那些試驗品種全部收來,使每天招待諸山的六十多席素筵, 菜式新鮮,讚不絕口,信眾的羅漢齋也是精美的。在整個法會中,市局、縣局、各方面的幹部,全部投入,。張承宗先生代表市府、市統戰部出席招待諸山的宴會, 講撥亂反正,講宗教政策長期性,鼓舞人心。明暘大師陞座的勝會規模宏大,前所未有。三天法會,陽光普照,萬里無雲。經過大法會的實踐,我初步領會到明暘大 師的智慧如海,心包太虛,他相信人,敢放權,規模大,不紊亂。

   一九八三年,在對外開放政策的推動下,香港永惺法師,首先來上海訪問,正逢龍華寺落政,他特地拜訪明暘大師,並參觀龍華寺的恢復工作。他知道龍華寺將於一 九八三年一月十九日—廿一日舉行方丈陞座,佛像開光,傳授三皈五戒的隆重法會,他說:「這樣的盛典是政策的進步,佛教的復興。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應該把 這樣的活動形象地錄制下來,到時我將購買一套錄像機、放像機送到龍華寺來」。果然到一九八三年一月中旬,他把一套新的錄像、放像機派兩位居士專程送到龍華 寺。三天大法會的全部活動,就用這套攝像機形象地紀錄下來,取名《古剎重光》。幾個月後,泰國政府宗教廳廳長率領的代表團,一行六人來到上海,首訪龍華 寺,我們在接待中、用攝影機把他們參訪的全過程錄下來,在方丈廳坐下簡單介紹後,就請他們看錄像,先看他們自己剛剛進寺參觀的實地情況,他們很高興。接著 再看《古剎重光》,龍華寺的三天大法會盛況,儀式隆重,信眾踴躍,規模空前,皆大歡喜。泰國貴賓也十分激動,團長告訴明暘方丈:「當我們開始組團時,有人 來對我們講:中國是共產黨國家,不信宗教,寺廟沒有了,和尚沒有了,你們去看甚麼?我們就準備取消訪問計劃,中國大使館告訴我們,中國有宗教信仰自由,百 聞不如一見,你們還是去實地看看。今天是我們訪問團到中國參觀的第一個寺院,我們很興奮,在泰國每年都要對寺院進行評比,道風嚴謹,講經宏法,管理有序的 寺院就評為模範寺院。你們這座龍華寺如果在泰國準會評上模範寺院。」團長情緒激動,又很欣慰地對明暘方丈說:「看了龍華寺,佛教在中國的興旺,我再也沒有 甚麼可擔心的了。」團長還虔誠地把一尊釋迦佛的銅像送給龍華寺。市府有關領導知道這樣的接待效果後,曾表揚明暘方丈,說他接待工作做出了貢獻,是幹部代替 不了的。明暘法師坦誠地講:「這是領導的功勞,我現在的明暘還是過去的明暘,沒有變。為甚麼現在的接待效果好,從根本上講,是中央的宗教政策好。黨的十九 號文件提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宗教的長期性。過去那種認為很快消亡的想法是不現實的,處理宗教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把信教與不信教的群眾聯合起來,把他們 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設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這個共同目標上來。」十九號文件是世界共產主義運動歷史上唯一最講實際的宗教政策,是深得民心的好政策,這是 我們國家的力量源泉。
 
 
淨因法師蒞新弘法喜悅滿獅城
◎弘 開
月份的獅城,又增添了令人企盼的喜悅。來自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代理總監淨因法師,應光明山普覺禪寺、蓮山雙林寺和大悲佛教中心之邀,於八月十四日專程前來我國,為公眾主講一系列的免費公開講座、工作坊,以及同當地佛教界人士、學術研究機構和大專學府進行交流。

    一扺達新加坡,淨因法師即馬不停蹄開展弘法活動。在為期十天行程中,法師通過多場公開講座、工作坊和佛法開示,讓許多佛友和公眾人士同沾法益,進一步認識 到佛法與人生的緊密關係,對處在瞬息萬變環境而不知所措的人們來說,如獲甘露滋潤,確實難能可貴。無怪乎法師主持的講座、工作坊,皆獲得公眾的熱烈反應, 公開講座每場出席人數達千多人,會場甚至還出現爆滿的現象。

   淨因法師此次在新加坡主持的四場公開講座於十四日、十五日、廿一日與廿二日在牛車水人民劇場舉行,講題分別為:萬事隨緣皆有味,一生知足樂無窮(華語)、 靜坐—古代方式解決現代難題(英語)、逆境中的從容(華語)、獲取與平衡您的三大財富:物質財富、感情財富與精神財富(英語)。

   為讓更多公眾尤其是青年深人體會佛教與現實生活的內涵,淨因法師也在八月十六日與十七日在大悲佛教中心主持兩場工作坊,講題分別為"The Secret of the Buddha's Smile: Why Buddhists are Happier & How You Can Be Happy Too"和"Exploring the Meaning of Life - Death and rebirth"。此外,法師還分別以題為:「慈悲喜捨」、「點燃心燈」、「佛教與人生」、"Happy B-ing Y恒!"在大悲佛教中心、光明山普覺禪寺、蓮山雙林寺進行佛法開示,裨益許多信眾。

   在緊密的行程中,淨因法師還拜會了新加坡佛教總會主席隆根大和尚,並與當地佛教界人士進行交流。值得一提的是,法師也和新加坡學術機構進行交流,包括東亞 研究所、東南亞研究所、政策研究所、國立大學中文系,並就當前的中國佛教發展進行探討。期間,法師也與旅居英國電視製片人及導演、《萬里無雲》作者孫淑芸 同佛教界進行對話。

   行程雖然短促,不過淨因法師表示,能與當地佛教界和各界人士就佛教發展、佛法的現實意義及佛法在人生啟迪作用方面進行交流,意義十分重大。他認為這次能前來新加坡弘法、交流,因緣殊勝,機會難逢。
 
 
奇功治病 善緣人生
——訪少林功夫點穴醫療禪師釋延振

◎東 曉
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少林功夫則是祖國燦爛文化中的瑰寶。少林醫宗點穴禪師釋延振,在少林功夫的基礎上提煉和創新,形成了一套自己獨特的點穴醫療技術,化無形為有形,展示了人類超自然的特異能力。為疾病患者帶來了福音。

一、生命健康的使者

   在我們身邊,被各種各樣疼痛所困撓的人幾乎無所不在,對於疼痛患者為治病而四處奔波,有的甚至為此債台高築的事例也早已司空見慣。可以說,自古以來,「疼痛」在很大的程度上一直困擾著相當一大部份人的生活與工作。今天,更已成為有待解決的社會性問題。

    近日、經朋友相告少林醫宗點穴治病禪師釋延振的點穴療法在治療各類疼痛病上具有非凡的療效,為廣大患者帶來福音,在這種新療法的治療下,病人終於得以擺脫 常年來一直困擾著的各種疾病,驅散了長期以來一直籠罩在日常生活與工作當中的陰影。為此,筆者走訪了家住怡景花園的釋延振禪師。

   延振禪師為人坦誠,眉宇之間透出一股豪氣,一看就知道是位武林名師。

   釋延振,俗名(雷振江),自幼仰慕少林功夫和禪學的精髓。經師兄釋延虎介紹,拜少林寺二十九代方丈接法人釋永信為師。從此雷振江正式皈依佛門,成為少林寺 三十四代「延」字輩武僧,法名釋延振。並跟永信大師學習金鐘罩、鐵砂掌等上層功夫。他潛心禪學,夜練三更,以武養性,漸漸浸入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塵世間 的一切煩惱和忌恨、都化在對少林武功的執著之中。作為少林醫宗三十四代傳人的釋延振禪師出生在中醫世家,自小進入嵩山少林寺學習武功醫學,醫武結合,經數 十載的不斷探索,遍讀中醫名著,挖掘《少林武功醫宗秘笈》並與現代中醫學相結合,獨創了一套反阿是穴療法,專治風濕頑痹的「百藥治一病」的專功療法。風濕 痛疾病是一種天人合一的綜合病症,要想徹底根治此病,傳統的祛風、除濕、散寒和西醫的調節及麻醉神經是遠遠不夠的,應以調整人體五臟(心、肝、肺、脾、 腎)為中心,對其進行全方位的綜合治療,才可以達到目的,於是他發明了一套療補結合的「強腎除痹綜合方法」,通過補腎(補腎陽、滋腎陰)強心、健脾、壯 胃、疏肝、潤肺、解毒等方法恢復和提高五臟功能,增強肌體活動,提高自身免疫力,固體驅邪,達到根除此病的目的。他對中風、偏癱等疑難雜症也有獨到治療方 法。在我們的真誠邀請下,延振禪師當即向我們施展了神奇的少林功夫和點穴療法。在禪師兩指發功之間筆者頓覺手膀被電擊一般,並同時有電擊的聲響發出,更神 奇的是點穴功,他充分調動人的電磁場效用,能使人的神經系統不由自主,受功的人肌肉像在滾動一樣,感覺有一股強大的電流,禪師向我們介紹這種利用人體的靜 電和功力結合施術,在人體內它起著殺死病菌和癌細胞的作用,並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隨後他又用手指發功對著煙灰,只見煙灰四處飛濺飄舞,這種神奇功夫真 讓人不可思議,我們持著懷疑態度望著延振禪師,禪師看出了我們的遲疑。坦然一笑,當即讓筆者躺下親身體驗,他對准筆者有病灶的部位施功治療,更奇特的是在 延振禪師發功之時他的身體被一道光環所環繞,剎時讓在場的筆者和朋友目瞪口呆。大約三十分鐘後,筆者即感全身舒暢,頸椎間疼痛消失。這真應了原全國人大委 員長彭真為延振禪師題的詞:「不看不相信,看了也不信。神功驚四座,不信也得信。」這親眼所見的,親身感受的事,不得不讓人驚嘆,少林神功威振四方。

    健康是人類最大的財富,在競爭日漸激烈的社會生活中,效率和健康是事業成功的保證,一個成功的人要有良好的大腦,就要有健康的頸椎。點穴療法,主治風濕頑 痹症、兼治頸腰椎病及頸椎相關的疑難雜症,見效快,治愈率高,無痛苦,治療後不影響工作,既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發展,又是現代醫學的創新。它的新理論,新成 果,新方法是唯我獨有的,現已走向國際,給人類健康帶來了福音,體現了中國傳統醫學的新優勢。

   我們在驚嘆之際,向延振大師詢問了他治療患者的一些病案:

   廣西某鐵路醫院院長之母,患腰椎間盤突出症及類風濕關節腫痛二十多年,左手關節腫大,既不能伸縮也不能握拳,經多方醫治無效。後經延振大師點穴治療幾次,病症便全部消失。

   廣州軍區吳參謀長患頸椎病多年,腦血管硬化,頭疼頭暈,又有肩周炎,久治不愈,後經延振大師點穴治療一星期,諸症消失,原不能舉起的手臂現在也能高舉了,他驚嘆延振大師的點穴神功,神奇無比!

   原濟南軍區李司令員患腰椎間盤突出症多年,彎腰就疼,連打噴嚏也加重病情,經延振大師點穴治療,五次後治愈,不再復發。……這樣的病例不勝其數,我們既為病者康復而高興,同時也為延振大師的醫術高明而讚嘆。

二、術高貴以德為本

   延振大師懷著虔誠的信仰,自幼出家到少林寺,在佛的教誨中孜孜不倦,汲取佛學的甘露,佛光沐浴,悟出佛學真諦,在其著作《真悟》中,他詳細敘述了:生老病 死,六道輪迴,萬事皆空,明心見性,開始追求新的知識,沿著先人的足跡,探索事物的真理。為研習周易、八卦,他走遍中華的名山大川。本著慈悲為懷,廣交朋 友,從國家領導人到演藝界知名人士,從富商巨賈到普羅大眾皆樂與其結下善緣。在長達幾十年的追求中,真正領悟到佛的偉大。決心將佛教文化發揚光大利及民 眾。

   他對病患者滿懷博愛之心,情系蒼生,他本著愛心是歡樂的源泉,真心是美好的祝願,熱心是人性的美德去做事,去生活。

   他為人治病,貧富貴賤一視同仁,任勞任怨。施術時,他行動敏捷,輕重適度,剛柔相濟,同時對病人耐心細致,溫暖如春,邊治病邊給病人解釋患的是甚麼病,如 何治療,今後怎樣防止復發,他還鼓勵不敢接受治療的病人樹立勇氣,不怕疼痛,戰勝病魔。他樂觀自信,用各種方法消除病人的悲觀情緒……

三、弘揚少林神奇武功

   為了弘揚少林武術,他創辦了「少林寺武術訓練基地武功團」,任務是對外表演、教學、訪問、傳播少林禪、武文化,也為使少林寺武僧後備人才連綿涌現,滿足世 界各地對少林人才的巨大渴求。少林武術表演團自成立以來,曾先後受到海內外許多團體邀請,出訪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瑞典、日本、泰國、比利時及港、 澳、台等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受到國家領導人錢其琛、、楊尚昆、喬石、李鐵映及新加坡資政李光耀、馬來西亞民進黨主席林敬益等知名人士的親切接見、《世界 時報》、《星島時報》、《明報》、《大公報》等及數十個國家電台、電視台多次對其進行了報道。

   大千世界如佛教云:善有善報。延振禪師精心鑽研武術點穴醫療幾十年如一日,終成大器,獨創「特異點穴醫療」譽世界杏林,人們不禁要問「這是先天的造化後天 的勤奮,還是神靈的護佑?答曰:三者皆有、三者皆無。其實做人根本,首先是「要做事、先做好人」我們特別欣賞他這句話。也許,正是這種令人欣賞的人格魅力 與神奇醫術、佛理的慈悲伴隨延振禪師創造了傳統醫學上非凡的業績。

   和延振禪師共進午餐後,握手道別,我們不禁對這位為人類健康事業敢擔道義濟蒼生的錚錚男子漢和一代名醫,油然在心底昇騰起一股敬重之情。
 
 
親情如昨哭四妹
◎文 牧
編者按:本文作者系佛教界一位老居士,經常為本刊及其他佛刊撰寫文章,多年來在蘇州寒山寺擔任文書及接待工作,人緣頗佳,甚獲好評,彼擅長書法,廣結翰緣。今次撰寫回憶雜文,悼念其妹辭世,敘述苦難經歷,詞懇情真,感人至深!冀望誦唸佛號,祈求早登蓮邦。

天是十一月十一日,是淑娟四妹逝世後的第四日。罪孽深重的大哥文牧,拭淚為文,於汝靈前致以萬分沉痛的悼念。

    憶於解放前夕,一聲晴天霹靂,我們由小康之家,頓時墜入衣食無著的困境。疾風知勁草,有人頭也不回地離家而去了。為了全家人免遭凍餒之苦,父親和我在周山 濱碼頭做備艙工,以出賣苦力的微薄收入,為「升」、「合」之米(一「升」約合750克,一「合」約合75克)不知艱辛地勞累著,你和淑英兩個祇是八、九、 十來歲的小妹,常到北塘菜場撿些別人丟棄的菜皮回家,買點下腳黃麵,作菜皮黃麵糊糊充饑。在這舉步維艱的日子裡,全家人在父母的帶領下,和和睦睦,有商有 量地向前挪移,從未因饑餓有過言語高低,一碗菜糊糊,總是你推我讓。淑娟吾妹,而今再要想吃一碗全家團聚的菜糊糊,已成隔世之夢!

   五十年代中期,鐵道部為照顧農民進城,凡坐車不滿一大站(比如從蘇州到無錫即為一大站),車票優惠得多。一九五六年秋,我從蘇州回無錫,是在周徑巷下的 車,月光下,沿著鐵路線步行十多華里,跨進亭子橋畔老家的門。你知道這件事後,委婉地對我規勸道:「再窮、再苦,你也不能為省這幾個錢而這樣做啊!」

    一九六一年春節前夕,我從濱海農場而後轉道經東季莊再返回無錫。在離開秦南鎮的輪船上,分別了十多年的姨妹夏小鳳認出了我,正敘談憶舊間,我見她懷中的嬰 兒光咂嘴,在那個一碗粥能救一條命的歲月裡,我毫不猶豫地翻開塑料票夾,將僅剩的幾斤糧票外加幾元錢贈給了她。揚州輪渡到鎮江後,斷了糧票,只得挨餓,剩 下的幾個錢,鎮江到無錫的車票錢又不夠,便買了一張短途車票,瞞過乘務員,列車到達無錫後,我賊賊慌慌地逃離無錫火車站,家裡人見我神色異常,待我將此事 稟明老母後,淑娟妹想要責備已無濟於事,買了一碗湯糰為我「壓驚」!淑娟吾妹,今後若再做出這種始料所不及的事,又有誰為我及時添上一份慰藉!

    一九六九年冬,我全家下放去了東北,家屬留戀其在蘇州的父母,往來大江南北,途經無錫,每次你們家都熱情接待。我每次回無錫,你家的孩子個個熱情地圍著我 喊大舅。淑娟妹,你去了,而今以後,我少了一個嚧寒問暖的親人;你的孩子,失去了慈母的關愛。想想這些,我能不心碎嗎恒!

   一九五六年春,父親不治而逝,那時家境雖稍稍復甦,但日子過得仍較緊。我們諸兄妹痛哭一場後,買棺為之盛殮,得葬於錫山之側。父親雖死得苦些,死得早些, 沒有享到兒女的福,但總算兒女齊全。父親的喪事辦得樣樣得體,叔父、姑母遠道來無錫吊唁,他們都認為我們做小輩的盡了力。

   母親雖享高年,但她患病後,我因㷌旅蘇州,即使返無錫探望,只不過病榻問疾而已,從未喂過一匙湯藥。她老態龍鐘後,伋為兒為女這家忙到那家。病臥床第,仍惦記著兒女瑣事……。思念及此,我為不能盡孝道而恨!

    東陽大姊丈病逝時,我私心忖度,昔日青少年時代的同伴,他最先離開了人世。我還想到:兄弟姊妹一場,最終是要分手的。我今年六十四歲,牙齒皆已鬆動,且其 中三份中的一份已經脫落,視力高度糢糊,更為嚴重的是,心腦疾病日甚一日。因而常常說:我殘留在人世間的日子不多了。但何嘗想到本月二日接到你病危的電 報,我頓覺惶恐不安,手足無措。淑娟,我的好妹妹,你為甚麼竟先我而去了呢?

   你丈夫唐劍泉的表弟婦,一再深情地說:你為人真誠,樂於相助。她還說:她沒有婆婆,她們夫婦倆把你這個表嫂當婆婆待,當媽媽看。妯娌之間,能得如此,是我這個做哥哥的企求不及的!

   我常聽人說,活著的人,哭死去的人,多數為自己哭。誰苦水多,誰礙難大,誰就哭得最凶。愚兄自幼及長,遭受了數說不完的礙難,平時總是深深地埋在心底裡,不去追究為我造成種種礙難的客觀原因,今天哭你,其實更是為自己哭!

    人生一世,猶如大夢一場。夢有到頭的時候。有的人夢得圓滿,有的人夢中有恨,還有人更是惡夢一場。我命途多難,但我總是將之深深地埋在心中。我下放在蘇北 曾經寫信給一個人說:「我若病危,不要費錢診治,毒藥一付,了此殘生!」我還說:「不留骨灰,『文牧大海埋殘骨』!讓大海洗滌我訴不完的苦、說不完的 恨!」淑娟,我的好妹,你冥冥之中,能理解我這個做哥哥的心情嗎!

   我在此順告在座諸同胞:從今而後,你們忘了我吧,讓我一個人率全家在蘇州的一個角落裡苦滾苦爬吧!

   淑娟吾妹,你是在苦水裡泡大的,窮日子過怕了,因而養成勤勞節儉的美德;但你為此卻害苦了自己,退休後堅持打工,一個人頂幾個人地做生活,贏得僱主的青睞,換來的是勞累過度,倉猝地離開了人世。使我失去了一個好妹妹,使你的孩子失去了好媽媽!

   所可告慰的是:你的兒子唐皓,一面工作,一面進修大學,現已畢業。大女兒唐蓉,就讀於南京師範大學,即將畢業,並擬攻讀研究生。二女兒唐雯,入學於無錫市中等專科學校,學業也是皎皎者。淑娟吾妹,你後繼有人,這是可以引以自慰的。

   我近來心緒不寧。東去的列車將載我去,愚兄有無限的話,夢中長見吧!
 
 
漢語言文字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武 華
分慚愧,我雖然也成為了一名手持皈依證的佛教居士,但仍沒有從真修實證上下功夫,雙足仍沒有真正地踏進佛教大門。充其量不過是一個對佛教文化充滿好奇、憧憬、神往、熱愛的文化人而已。

   去年春去石家莊開會,朋友送我一本文物出版社出版丁福保老先生編纂的《佛學大辭典》,我十分喜愛,視為珍寶,成為我讀經時解惑的工具書。

   加之,我經常重點閱讀「人民政協報」、「正法眼」、「佛教文化」、「香港佛教」等報刊介紹佛教的文章,使我更加認識到佛教真是博大精深、智慧如海。

   應貴刊的邀請,現將漢文字語言中一些常用的詞匯來源於佛教經典之管見寫成一文,供讀者批評:

   一、有許多詞語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隨口拈來,在報刊書藉中經常看到,卻不知他的來源出處。如:世界、平等、導師、演說、贊嘆、尊重、方便、圓滿、煩惱、究 竟、妄想、障礙、勝利、利益……這些詞匯在佛教經典中頻頻出現,又成為當今漢文字語言中通用詞匯。據考察這些詞語在佛教傳入中國的兩漢以前的文獻典籍中絕 無出現過,當屬佛教經典首用。

   世界、贊嘆、尊重(源於《無量壽經》)
   平等、圓滿、利益(源於《華嚴經》)
   方便、演說、導師(源於《法華經》)
   勝利(源於《藥師經》)
   煩惱(源於《楞嚴經》)

   二、還有一些常見成語也源於佛教經典,比如:
   盲人摸象(源於《涅槃經》)
   隨心所欲(源於《無量壽經》)
   水中撈月(源於《摩訶僧祗律經》)
   現身說法(源於《楞嚴經》)
   借花獻佛(源於《過去現在因果經》)
   夢幻泡影(源於《金剛經》)、
   曇花一現(源於《長阿含經》)
   作繭自縳(源於《楞伽經》)
   又如:五體投地、不可思議、皆大歡喜……隨處可見,不再一一例舉。

   三、更有趣的是:一些原屬佛門中特定的稱謂和專用術語隨著時間的推移,被賦予了新的含義,被社會公眾所通用,其來源卻少人所知。

   宗師:原意是禪宗中對大禪師的尊重之稱。現在呢,凡是在思想學術上有大成就受人尊崇的人皆稱宗師。

   律師:原意是指律宗大師。如藕益、蓮池、弘一都是專修律宗並有大的建樹被佛門稱為律宗大師。現在呢,律師成為了法學用語,凡指那些協助當事人訴訟,出庭辯護,法律業務的專門人士。(當然佛教內尚保留稱研究律宗的教師為律師的稱謂)

   單位:原意指佛教寺院禪堂中貼有僧侶名單的固定座位。現在是泛指機關、團體、企業、事業所屬部門。

   四、還有許多禪宗公案和佛經中大量的精辟詞語也漸漸成為人們的常用成語。

   如:葉落歸根、泥牛入海、鐵樹開花、單刀直入、水漲船高、水到渠成、拖泥帶水、將錯就錯、三頭六臂、七手八腳、半斤八兩、千奇百怪、粉身粹骨、膽戰心惊、 感天動地、雪上加霜、灰頭土臉、斬釘截鐵、眾口難調、頭頭是道、五體投地……數量之多難以盡數,在漢語百花園中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以上所舉詞語並非我自己信筆寫出,而是有漢語專家深入考證,確鑿無誤之後登載於二零零二年某日(忘記了准確日月)人民政協報上,我讀後十分歡喜,摘錄在此文中與讀者諸君共享。

    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惟迦葉尊者心領神會破顏微笑。如來即以正法眼藏付迦葉尊者,是名如來清淨禪,即最上乘禪。其禪由迦葉至達摩相傳二十八代方 來中國,後達摩五百年而雲門生。此禪宗隨機應問,逗接來學。不立文字、單傳心印、直指人心。何談詞匯、成語、辭典之論說?

   博地凡夫,芸芸眾生不勝枚舉,有幾人能自游渡河至彼岸?故而如船如橋之渡河之工具尚為十分的需要。

   待人人渡過河去,達於彼岸,那麼,橋和船等一切的工具也就不消自滅了。文字和詞匯不就是渡河之工具嗎?
 
 
念佛人不宜偏執——與淨宗同修共勉
◎妙 音
【編者按】發人省思的一篇文章,望教內不同宗派學人信眾,不要執著不同知見,止爭、止鬥。

然世尊早有明訓,眾生皆有佛性,本來都可以成佛,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現 在,學佛人大增,念佛者多,是非常可喜的現象。但念佛人中,流於偏激執著者甚多,是非常可惜的。甚至有些地區,偏執者人多勢眾,偏又喜歡干涉別人的修法, 使得修學其他法門、其他宗派的人,不敢講話,噤若寒蟬。學佛而至偏執,又進一步演變成對別人的干擾,是與佛法的精神背道而馳的。有一位修密宗的出家師父, 曾向筆者哭訴,因為念佛人的偏激,把學密的視同邪魔外道、因而無人供養、生活陷入困境云云。現將常見的一些偏執表現舉例如下:

   有一個自稱專修淨土的精舍,有人送去結緣佛書,主持人拒不接受,理由是:非淨土宗的書,不要!不予流通。流通佛書需要把關,以免外道混水摸魚,是無可厚非 的,但不能局限於只流通淨土宗的書。因為這與佛法廣學多聞的要求不相符。又有一個精舍,人家送來淨土宗十二祖徹悟禪師的《徹悟禪師語錄》,也是遭到不准流 通的命運。他們一看到「禪師」兩字,便以為必定是禪宗的書,不知道徹悟禪師是淨土宗祖師,不知道《徹悟禪師語錄》,內容是非常精闢的修學淨土的警句。他更 不知道,歷代有許多禪師,晚年都是歸心淨土的。淨土宗十三位祖師中,就有好幾位是禪師。東林寺十八高賢中,禪師也佔不少。

   偏激執著的佛友們聲稱、不是淨土的書不看,不是淨土的講經不聽,甚至有些演變成不是淨空法師的書不看,不是淨空法師的講經不聽,理由是怕夾雜、怕影響他們 一門深入專修。而且他們非常「熱心」,很積極地勸說、動員其他佛友,說:「《金剛經》,不行!要念《無量壽經》!」「《地藏經》,不行!要念《無量壽 經》!大悲咒,不行,要念《無量壽經》!」或者說:「參禪,不行!要念佛!」「密宗,不行!要念佛!」當起佛教警察來了。我們能接受淨土念佛法門,是好 事;對淨土法門高度讚嘆,也是理所當然的。卻不能說別的經咒不行,不能說別的法門不行。一切經典一切法門都是佛說的,也是一切諸佛同說的,你一說不行,便 是謗佛謗法的大罪。我慶幸自己接受淨土法門,因為這是我根器所宜,卻絕不能去干涉別人怎麼修、修甚麼。因為你並不知道別人的根器,不知道他適宜修甚麼。我 們要知道,淨空法師也如是說:「一門深入是任一門皆可,修《金剛經》的、就專修《金剛經》;修《地藏經》的,就專修《地藏經》:修大悲咒的,就專修大悲 咒。只要迴向求生淨土便得。」找遍佛經,也沒有這樣的規定,要人都念《無量壽經》、都念佛的!何苦要斷章取義、自作聰明,把佛法弄到好像只有一部《無量壽 經》,好像只有一個法門呢?如果都只念《無量壽經》,其他經都沒有人修學,豈不是促成其他經典早滅?更有甚者,一些名利心重的人,他們自己封淨空法師為淨 土宗第十四祖,又有人封淨空法師為阿彌陀佛!他們說:「只要見過淨空法師的人,便保證能夠往生,保證能夠成佛!」其實,這是在陷淨空法師於不義,是在害淨 空法師!

   為甚麼會形成這種種偏離出軌、不符合佛法的現象呢?我不想去細究,卻願意在此提供一些淨土宗祖師大德的見解,及佛經上的有關闡述,希望對偏執的佛友們有用,以作警醒。

    淨宗八祖蓮池大師,曾對執一經一法者提出忠告:「修淨土者,豈能執一經而廢盡三藏十二部!」又說:「執經之一義者誤慧命。」大師認為:各宗各派,相通一 理,不能互相排斥,「須廣博週遍,方得融貫,不至偏執。」這與佛經教人「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相符。所以他老人家說說:「我一生勤勤懇懇念佛、亦極力勸人 學教」。大師提倡的是《華嚴經》,他說:「吾人真正善知識,《華嚴經》是也!」又說:「一切經中,以《華嚴》為最究竟,無可駕其上者。駕淨土於《華嚴》之 上,只顯其無知。」對於過份強調一經,大師有這樣的批評:「不通教理而拒絕諸經,是護短!」蓮宗九祖藕益大師則說:「必須真解、圓解、然後將此圓解,專念 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大師的要求是對佛法達到真解、圓解、纔能稱得上一個真正的念佛人。那麼反觀我們念佛人中,有幾人及格呢?大師更說:「若圓解未十二 分透徹,無有不著魔事者!」這警語真是令人怵目驚心。近代淨宗大德李炳南老居士(淨空法師的老師)也說過:「執一方欲療千病,不醫死人者幾稀矣。」眾生根 器各各不同,有種種不同的病,佛纔有八萬四千不同的法門去對治。怎可能一個法門適合所有不同根器的人呢?祖師大德們苦口婆心,告誡我們不能過份強調一經一 法。而念佛人的種種弊病,正是古已有之,只是於今為烈。弘一大師曾提倡,修淨土者必須兼修地藏法門。又提倡:「一切初學佛人,應從《華嚴》入手。」是有深 意在的。

   筆者淺見認為,一門深入,在《華嚴經》便有一很好的原則:十地菩薩,於十波羅蜜都各有一門專修,但是「餘波羅蜜非不修行」、而是「隨分隨力」,並非動不動說成是夾雜的。我們非但不宜過份強調一經一法、甚至不宜說哪一尊佛最上最好。《華嚴經》有偈云:

    「若生如是想,此佛此最勝,顛倒非實義,不能見正覺。」還有兩句,不可不知:「得少為足,魔所攝持。」「受一非餘,魔所攝持。」成了魔子魔孫而不自知,那 就冤哉枉也。佛友們,切莫誤己誤人啊!我們再看看《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的解釋:「三乘出要正法,一切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同說……為欲拔濟一切有情生死大 苦,為欲紹隆三寶令不斷絕。是故於此三乘正法,應普敬信,勿生毀謗障蔽隱沒。若有謗毀障蔽隱沒三乘正法,下至一頌,決定當墮無間地獄。」一切小乘法都要 「應普敬信」,不能誹謗障蔽、不令流佈,何況對《金剛經》、《地藏經》、大悲咒等大乘經法,怎能輕視誹謗,說成是夾雜呢!依末學淺見,不夾雜者,是指選法 門而言,祖師大德生怕你修了幾天禪,便改為學密;修了幾天密,又改成修淨土;變來變去,不能專一,以至一事無成。但在未確定選修法門之前,對各種法門都作 認識瞭解,從而找出自己最歡喜、最合自己修的法門,是允許的。一經選定,一門深入精進勇猛修去,不再三心二意。一門為主修、專修,其他法門則隨分隨力,而 不能加以排斥。同時,佛法的五宗——禪、淨、律、教、密,不能強分,也分不清楚。禪中有淨、淨中有禪;密中有淨,淨中有密。如果自己接受某一法門,而排斥 其他法門,說他宗的不是,祖師大德認為等於「兄弟相殘」,也是違背佛意的。

   《地藏十輪經》又云:「於未來世此佛土中,諸惡人等,非是三乘賢聖法器,或少聽習聲聞乘法(聽了一點點聲聞乘法),便於諸佛共所護持獨覺乘法、無上乘法誹 謗毀呰、障蔽隱沒、不令流佈;或少聽習獨覺乘法,便於諸佛共所護持聲聞乘法、無上乘法誹謗毀呰、障蔽隱沒、不令流佈;或少聽習無上乘法,便於諸佛共所護持 聲聞乘法、獨覺乘法,誹謗毀呰、障蔽隱沒、不令流佈。為求名利、唱如是言:我是大乘,是大乘黨,唯樂聽習受持大乘。」(偏激執著的佛友,便屬此類。筆者亦 曾親眼見過,確有這樣自稱大乘,其實卻是一竅不通的人。)「不樂聲聞獨覺乘法,不樂親近學二乘人,如是詐稱大乘人等……若男若女,愚癡憍慢,自號大乘。彼 人尚非聲聞獨覺二乘法器、況是無上大乘法器!……如是人等、毀我法眼,令速隱沒。(加速佛法早滅)……是故三乘皆應修學。」三乘、是聲聞、獨覺、菩薩,三 乘都要修學,都不是夾雜,這是佛金口親說的。偏執的佛友干擾別人的行為,是否「打著紅旗反紅旗」?無怪乎黃念祖老居士曾說:「許多人自以為在弘法、其實是 在放毒!」那也是有感而發的。這些偏激執著的現象,佛陀早有預見:「如是眾生,於二乘法不曾修學,智慧狹劣,根器未成,為說大乘,必生妄執,由此展轉,造 惡無窮。」

   我們之所以多有此類錯失,第一是因為我們不明教理,讀的經少。第二是因為未發菩提心。學佛要想成就,必須發起菩提心。《華嚴經》云:「離菩提心,行即分 散,不能成就一切佛法。」因此世尊勸告我們:「宜應速發菩提心。」否則,「忘失菩提心修一切善法,是為魔業。」所以我們不可不慎。修學佛法,要以佛的知見 為自己的知見,切莫自以為是、自作聰明,自以為是好心幫助別人,自以為是在弘揚佛法,卻不知自己的知見是否正確,不知自己的知見是否符合佛法,不知自己對 大德的說法理解是否有偏差,那是很危險的。佛陀又曾告誡我們:未到四果阿羅漢,汝意不可信。佛友們,切莫斷章取義,以免誤解如來真實義。佛說「深入經藏」 纔能「智慧如海」,未能真正達到「一經通」,又怎能一切經通呢?深入經藏還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須的、至少不要妨礙別人!

   最令人感到不安的,經上還有這麼一段:「有諸眾生,於聲聞法獨覺乘法,未作劬勞正勤修學。如是眾生,根機未熟,根器下劣,精進微少。若有為說微妙大乘甚深 正法,說聽二人俱獲大罪。……如是眾生,多懷慳嫉,於二乘法未曾修學,妄號大乘,實懷斷見,憍慢諂曲,成泄漏身,不堪憑入一切智海。」筆者自問已犯此罪, 誠惶誠恐。佛友們請各自以此為鑒,自加檢討。尚幸於惶恐中,再於經上看到一段:「於我法中、有二種人名無所犯:一者本性專精,本來不犯;二者犯已慚愧,發 露懺悔。此二種人,於我法中,名為勇健得清淨者。」我們還是趕快發露懺悔吧!發怒者,將自己所犯向大眾說;懺者懺其前愆,承認自己犯錯誤;悔者永不再作。
 
 
慈愛的心腸 純真的笑意
◎劉啟智
兩天偶然在覺公上人的案頭上看到幾張照片,其中一張照片的畫面中央是一位面目慈祥,口角微 含笑意,身穿黃色僧袍,項掛佛珠的老師父——覺公上人。他老人家站在一群數不清的,個個臉上都露出天真爛漫笑容的小孩子當中。孩子們穿著淡黃色整潔的校 服,與老人家的服色調和得十分悅目。他們面部的表情,正好流露出他們心裡的感情,上人慈愛的心腸,孩子們純真的笑意,構成了一幅動人的畫面。原來這張照片 拍攝於本年九月一日,本港一間最近新創辦的佛教小學——佛教正慧小學開課日那天,地點在新校舍的禮堂內。另一張照片也是在那禮堂上拍攝,上人在堂中站立, 學生們恭敬地雙手合十,突顯出佛化教育,在儀態表現上的特色。從這兩張照片看來,不期然會使人聯想起上人自創建香海正覺蓮社以來,極重推行佛化教育的工 作。上人的辦學理念是:佛陀教化眾生以自度度他為人生目的;以自覺覺他,自利利他為行為標準,這樣揭櫫了佛化教育的宗旨和精神。香海正覺蓮社為了貫徹佛化 教育的宗旨和發揮佛化教育的精神,早於一九六二年主辦了一間佛教小學,直至現在,先後辦有十間學校,計有兩間幼稚園,四間小學,一間特殊學校,三間中學。 其中的佛教正慧小學及佛教正覺中學,同在本年二○○三年九月一日才正式上課。

   新建成的佛教正慧小學位於北區三十六區,屬「千禧校舍」設計,校舍寬敞,校園環境綠化優美。佛教正覺中學位於九龍將軍澳區,有設備完善的標準中學校舍。這 中學聯同蓮社在將軍澳區主辦的佛教黃藻森學校組成一條龍,為學生提供由小學至高中的教育服務,使他們能一貫地獲得全面的佛學、學科和資訊科技等各方面的啟 導與發展。

   香海正覺蓮社辦學的特色,除了鼓勵學生以「樂、善、勇、敢」的學習態度去完成全人教育外,更著重以佛化教育薰陶啟導學生,讓他們培養善良的品格,明辨是非 的能力,建立積極正確的人生觀,成為良好的公民,進而造福社群。還有兩張照片,是上人在蓮社主辦的安老服務機構中為長者舉行中秋晚會時,與眾多長者一起拍 攝的,看到他們笑逐顏開的樣子,親切的揮手動作,從這些發自內心而以身體語言表達的行為,不難體會到上人建立蓮社要惠及耆老這主張的實現,亦見得長者們在 蓮社安老服務中,能真有「老有所安」的感覺。

   覺公上人慈悲心廣,為弘法利生,不憚辛勞,在五十八年前創立蓮社,以社長身份領導社員積極發展弘法,安老,教育,濟助,推廣佛教文化等工作,卓有成績,但 上人以今歲八十四高齡,仍精神充沛地不單關注與時俱進的社務發展,更身體力行,如社屬安老服務機構舉行活動,上人都親臨參與。經常到社屬學校進行訪問,對 服務同人時刻表示關懷,支持和鼓勵。

   從幾張平凡的照片中,看出上人不平凡的濟物利生的心意和行動,真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實在是值得我們學習和讚嘆的。
 
 
我對自己的一點反思
◎廣 智
學已經一個多星期了,我的心情很平靜。除了非常有規律的生活外,還能從晨鐘暮鼓聲中、早晚 誦經聲中體會到無窮的喜悅。我想著有點吃驚,這久違的感覺怎麼突然回到我的身上了?我不禁思索著:生活本來應該是用心來體悟的。可是人們在繁忙的生活中往 往忘了自己。學習、研習佛法何嘗又不是如此呢?

   想起已去的上一學年,我在學業上可謂平平,沒有任何突出的進展,甚至在上學期期末考試中失去三門課程的學分。雖然有的學科只差幾分而己,可那畢竟是不及 格,學分丟失了。現在想起這件事,我能怪誰呢!能怪學院的學分制太嚴嗎?想來想去,我想問題還是出在自己身上。其一:沒有好好重視考試這是主因。認為考試 並不重要,我對考試的認真準備就放鬆了,忽略了。你不認真對待,考試就不能準確反映你的學習情況,考試關就過不好。其二:在學習中缺少觀照,整天忙於稀裡 糊塗,沒有思維,沒有用心投入,沒有刻苦用功。佛法是應該在思維與體悟之中學習的,而不是死記名相,硬背教條。只有觀照、思維、體悟才能融會貫通,事半功 倍。

   在生活中,不管做甚麼事,如果說做不好就認為是自己天生如此的話,我想這祇是一個藉口。有句俗話講:聽過不如看過,看過不如做過,做過不如錯過。出家人應 講實在,說實話,做實事,保持一個清淨平常的心。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不愧是一個大教育家,他的客觀實在、求知 育人的精神實在值得我們學習。大凡一件事情的成功,往往是建立在許多次失敗的基礎上的。做事情最怕的是不負責任和不敢承擔責任,這樣,連失敗的機會都沒 有。學習,不也是一種責任麼?

   上學期,我們讀了《四書蕅益解》。《大學》中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是對學習和修行,做學問與做人的 深刻闡述。一個人如果不能集中思想,摒除雜念、妄念,做到止於所當止,如果當止而不能止,不當止而止了,很難心有所得。修心是修道之根本,亦是學習之主 體。「心似平地奔馬易放難收,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對於我太有針對性了。把自己的心管住,管好,這是學習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根本。心專不專,心定不 定,心量有多大,就決定了一個人能有多大的學問,能做多大的事。「置心一處,無事不辦。」「心如畫工師,能畫種種物。」學習和修道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不但 注重外在的素質,更主要的是內心的道念。《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經過我的對照和 反思,我才更明白了這一道理的深刻性。學習就應該身體力行,把知解化為行動。

   新的學期開始了。我知道該怎樣學習了。學習、工作、修道都在於一個心,心好了一切都很自然。保持一顆體悟的心、持久的心,才是事有所成的關鍵。
 
 
回鄉復回港
◎定 昌
水流年。在港一年的時光,如剎那間一晃而過。暑假將近,從沙田望著山下川流不息的車輛,思 鄉之情溢於言表。腦海中浮現了朱自清《背影》中一幕幕情景,回想自己已有三載沒見到父母了,心中無限感慨與惆悵。佛法講因緣,沒有機緣甚麼事也辦不成。院 長覺公上人湣念我們的赤子之心,成就了我回大陸探親之因緣。

   七月十九日三位法師帶領我們到觀宗寺向院長告假,在座談會上院長要求每個同學談談一年來的學習體會。我也道出自己的想法,但一年來真正的感受和對長老的感 激之情,只能用心去體會,怎能用這短短幾句話來表達呢?由於換了新環境,初來港時有點不適應,加上思鄉情懷,出現了情緒上之波動。無論是在這期間,還是在 其他的日子裡,我無不感受到佛聯會和院董會董事們對我們的關心,特別是院長覺公上人和三位住院法師給予我們慈母般的愛。讓我時刻感受到親人般的溫暖,體驗 到學習之快樂,明白了只有通過學習才能重新塑造和完善自己,才能不愧受十方供養,才有資格被稱為「僧伽耶」。

   佛教講內省,回想出家七年來,深感對父母的愧疚。父母都已花甲之年,體弱多病,就算我一年能回去探望一次,我此生侍奉父母的日子,也是屈指可數的。再者, 我也知道做為一名釋子的責任和使命,更懂得捨小向大的道理,但佛法不離世間法,人成即佛成。古語有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慈孝之心,人皆有之」,就 連烏鳥也有反哺之情,何況我為人子。院長允許我們回大陸探親的殊勝因緣,我怎能不盡一份孝心,以報父母恩情於萬一呢?

   七月二十日我帶著學院領導的祝福,踏上北去的列車。雖然窗外風和日麗、萬般美景,而我無暇及此,心裡真是矛盾極了。欣喜能見到久別未逢的父母,又能在他們 膝下聽一回教誨。可這相處的時光總是太短暫了,帶給父母將是更多的孤獨與對兒子的掛念,我於心不忍啊!經過一天的顛簸,我終於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聽說我 要回來,父母早早就把屋子收拾幹淨,家裡還來了不少親戚朋友,好像過節一般熱鬧。歲月滄桑,生活的壓力,父母明顯比三年前蒼老好多,縐紋多了,人也消瘦 了。但不管多苦多累,他們沒有任何怨言,總是無私地付出。我每次打電話回家,他們總是以笑語來面對我。無論家裡發生甚麼,還是他們生多大的病,都不會向我 提起,怕我在外不開心,影響學習。農村是傳統又封建,大家都知道,我的出家給父母帶來很大壓力,他們要面對鄉鄰更多無知的風言冷語,為了成全我的志願,他 們也只能默默地承擔。當我要求父親買點東西回鄉下看看爺爺奶奶時,母親哽咽地告訴我:「兒子,你爺爺已經過世了」,這時我才明白,原來爺爺去年十月份,摔 了一交癱瘓了,今年三月就走了。這時我再一次感受到親情的可貴,父母的偉大,人生的短暫,生命的無常。

   八月十二日,我帶著沉重的心情,帶著人生無限的反思回到香港。我只能在心中告誡自己,不要讓外緣假像所障蔽,堅定走自己學佛的路,努力精進,以此來報答父母恩情於萬一,才不會辜負所有關心我的人。
 
 
一路所想……
◎般 舟
關從深圳搭乘回鄉的火車,一路上沒有睡意,遙望窗外,遼闊大地山川秀美。憶想在港一年來學 院封閉的生活,如銀幕放映般隨著火車的飛馳而內心起伏著。進站上車時需要檢查體溫以及火車上張貼的那些關於防治非典疫情的廣告單、乘客們戴著口罩、一雙雙 「恐怖」眼神的海報,告訴我一個真實而曾經發生過的故事,那場突如其來的,無形無影的瘟疫殺手,使整個地球處於一片恐怖之中,而眼前的情形,卻是那樣的平 靜,仿佛沒有發生任何事一樣,人們除了可以自由的呼吸空氣外,又可以自由出門旅行了。

   審視沙士帶來的後果,人類在戰勝這場災難所付出的巨大艱難與辛苦,是可想而知的。就香港來說,陶大花園全部居民遷出,滿街都是戴著口罩的冷漠。在臺灣,疫 情民宅傳出,整條街被封鎖。患者被隔離,醫護人員幾個月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中小學停課、大學封校、出國或者旅行要被隔離檢查。這一切令人觸目驚心,令蒼 生恐懼,令大地驚悸。人類的愚昧,對自然的破壞,導致了大自然的報復。人心的殘忍,對他類眾生的捕殺、傷害(包括人與人的殘殺——戰爭),導致了人類受到 它們的攻擊,非典疫情就是一個典型的事實。《星島日報》二○○三年九月六日A10版頭條標題為「抽驗果子狸病毒基因相似.港大證「沙士」傳自野味」的新 聞,證實部分野生動物如果子狸、貉和鼬獾,均帶有「沙士」冠狀病毒,其基因排序與人類的冠狀病毒極為相似,進一步確認病毒乃從野生動物身上經過變種後傳給 人類,有關研究結果並獲得世界性權威雜誌《科學》刊登。

   這份科學的調查與證明,對那些嗜吃野生動物的人來說應該是一個警告吧,對那些以濫殺、狂吃其他生命來滋補自己的人來說,該好好收斂了吧。非典疫情只是一種 假相而已,過去歷史上亦曾發生過鼠疫、瘋牛病、黑死病等重大疫情,一切都在無常變幻之中,如同這沙士一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可是我們好好反省一下,就 會發現,這些現象原是人類自身造成的,並不是無緣無故的。從佛教觀點來看,每個人的起心動念的內心,身體力行的行為,都有一種業力存在,每一個眾生對自己 的行為都是要負責的,佛教講一切眾生平等,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皆能成佛。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不二的——依正不二。人類的生存離不開自然,而自然的變 化直接關係人類的生存。這是一個互相保護、互相依賴、共生共存的關係。任何妄意破壞大自然的行為,都是在自掘墳墓,任何殺生(自殺、他殺、隨喜殺)的行 徑,都是對自身生命的不負責任。

   追究非典疫情,皆是人類自身欲望的膨脹,破壞大自然,屠殺生命、社會怨氣、缺少關懷、道德低下、倫理喪失等種種社會醜態所導致的。孔子云:「己所不欲,勿 施於人」。又說:「人而不仁,疾之已甚」。《維摩詰經》云:「心淨則國土淨」。儒家講四端,仁義禮智,治國平天下,全在德。佛教講慈悲,悲拔苦,慈與樂。 對一切眾生都要有慈悲之心,明德明性,這才是做人的根本。

   在人生的旅途中,許多事情難以意料。我不知道,人們在經歷這場沒有硝煙的「非典」災疫後,對生命,對人生又有如何的看法呢?我想,我們應該尊重生命,關懷人生、愛護自然,祛除怨氣、拔掉自私,建立一個和諧健康、平等自由的太平世界……
 
 
朝拜五台
◎梵 悟
假返內地,到了天津。友人去山西辦事,邀我同行,想到能去五台山,也就欣然前往。

    我沒有去過五台山,只知道是文殊師利菩薩的道場,山中寺廟很多,規矩森嚴。以前接觸過的出家人,一聽說曾在五台山住過,同修都會報以讚嘆之聲,傾慕之情難 以言表。讓我對五台山的神聖又多添了幾分恭敬。五台山位於山西省境內,從大同出發,五六個小時車程。七月的天氣,大多地方酷熱難當,而五台山的清涼,讓千 千萬萬的人尤為嚮往。

   下午一點多從大同出發,經高速,再翻過山路十八彎,約近黃昏時,到達五台山腳下的台懷鎮。放眼望去,僧裝似乎多過俗服,長衫,短衫,羅漢裝,百納衣,喇嘛 服,南傳出家人的僧服……華燈初上的小鎮,到處都是佛樂飄飄,街兩邊懸掛的也大多是與佛教有關的廣告牌,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親切感油然而生。朋友經常 來五台山,熟門熟路地入住了一間賓館。泊車時,遇到三個小喇嘛,也許我們是同齡,又加上都是出家人,幾句話下來也就成了朋友。原來他們特意從西藏過來,計 劃明天三步一拜上黛螺頂的。於是我們決定相約同行。

   黛螺頂,原本上面是沒有文殊菩薩塑像的,也沒有寺廟。相傳有一個國家領導人來五台山,想一次性把五台山的五尊文殊師利菩薩全去朝拜。但因年歲已高,心有餘 而力不足,爬不上分別供奉五尊菩薩的五座高山,終不能遂願,於是面帶慍色地對陪同的五台山管理人員講,希望下次來五台能把五尊菩薩都朝拜到。後來五台山的 人們就在黛螺頂上修了座寺廟,把東西南北中五台的文殊菩薩像全請入寺中的大雄寶殿內。這樣一來,第二年,領導人來了,高高興興遂了心願。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來到黛螺頂腳下,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毛毛細雨,抬頭向上是一眼望不到頭的石級。我們四個戴好手套,做好心理準備,在斜風細雨中三步一 拜出發了。也許是由於初次拜山,而且又是藏式的大叩頭,開始幾拜還真不習慣,石級全是成斜四十五度左右的,到有點像是做掌上壓,但比掌上壓來得虔誠,恭 敬。三步……一拜,三步……一拜……才拜了幾十米。我的僧衣被石級上的水全弄濕了,膝蓋也隱隱有點痛,手套早已面目全非,又濕又潮地纏在手上。我回頭望了 望身後的那一位,深紅色的藏服在雨水的浸淋下紅得有點發黑。他對我招了招手,說:「還行吧?」「還行!」天似乎與我作對,又仿佛是在考驗我,雨下得大了。 抹了抹額前那不知是汗水還是雨水,又繼續三步……一拜,三步……一拜……山上的人越來越多了,上山的,下山的,不管是信佛的還是游玩的,都自覺地為我們讓 出一條道,寧願在擁擠處等一等再走,還有好多人用他們手中的傘遮住我們的上空,自己卻淋著雨。一個個微笑、合十、側身,都讓我體會到五台山的溫馨。行行, 停停,前面的喇嘛回頭對我講,已經拜了一大半了。這時,我的雙腳像灌了鉛一樣,有點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了。身上已找不出一處乾淨的地方,僧鞋中全是水, 動一動就會發出「吱、吱」的聲音。講句實話,當時真有點想放棄的念頭,但我知道,如果能頂一頂,再堅持一會,就一定能成功到達。進退的心忐忑間,回了回 頭,身後的那位喇嘛似乎讀懂了我眼神中的意味,那張紅扑扑的圓臉上,一對無邪的眼裡,充滿的全是鼓勵的目光,「你行的!」我行的,我行的,在心裡,我默念 著這三個字。又過了幾十分鐘,終於拜上了黛螺頂。身體雖然很疲憊,但我的心卻異常地輕鬆與自在。

   一些佛教工作者在不斷研究和探索這塊石級,那尊佛像,那座寺廟的來源、結構元素、歷史價值時,而我們卻是用自己的身體丈量著這片土地,用身心找尋著佛陀的足跡,這也許就是學者與行者最大的區別吧!

   站在黛螺頂上,眺望著台懷鎮上的寺廟群,塔院寺的大白塔清晰印入眼帘,我知道,白塔中供有釋尊的舍利,雖然還沒來得及去瞻禮,但當下我的心與他靠得很近,很近……
 
 
世界佛教動態

寶蓮希望學校落成
再為湖北省助建校舍

◎陳巧施

寶蓮禪寺希望工程助學團,以紹根法師為首,一行三人於九月十二日,前往湖北偏遠山區考察,在短短五天的行程中,先後到了黃梅縣、長陽縣和秭歸縣,考察了三所危房校舍,並為年前捐建的寶蓮希望小學進行驗收。

地處長江中游的湖北,差不多每年都要受水災、旱災之苦。三峽工程的開展無疑是為人民帶來希望,不過建堤壩、開山路、不免製造大量沙石,生態也受到破 壞,使今年的水災更險峻。湖北也不例外,面對特大水災的威脅,為保武漢等大城巿不失,只有炸毀附近村落的提壩來泄洪,貧困的農民首當其衝,生活尤其艱苦。 據說月前,當地有一農民在山石傾瀉時,抱走一隻豬,讓孩子遭塌下的房子壓死;事後大家都以為那農民一定是瘋了,那農民卻解釋孩子死了可以再生,而且也省回 了教養的開支;有了那隻豬,還可以支持一段時間的生活。農民的困苦可想而知,而校舍破爛及失學情況亦很普遍。

年前,受捐款人朱家嬅居士所託,指定在黃梅縣五祖鎮捐建一所希望學校。好事多磨,考察團終於在洪水稍退後,踏足湖北,在五祖寺住持見忍法師的帶領下, 考察了江河小學。見忍法師在湖北省創辦了一個慈善團體——慈緣善業,經常扶貧賑災、助建學校,還常常到山區為獨居老人送上糧食和生活用品,法師的慈悲心 腸、拔苦予樂的精神,令人敬佩。江河小學部分校舍已傾圯棄用,目前所用的危房原是當地一所中學的校舍,但由於規格不符而遷出。山區學童往返學校隨時要一整 天的時間,所以學校會連續上十天課,然後放假四天,減少住校生往返的時間。可是,住在危房校舍,學生連睡覺時也有生命威脅。目睹如此狀況,紹根法師立刻代 朱家嬅居士答允,捐助重建這所江河小學。

離開了黃梅縣,在湖北省委統戰部的安排下,考察團到達了秭歸縣。秭歸縣為三峽庫區的第一縣,整個縣城都是重新移建的,原來靠植果樹維生的農民,移民後 難以謀生,而政府的資源又重點投入在建設中,難以照顧民生,簇新的房子並沒有給農民帶來更好的生活。沿途所見,到處都在進行修路建房,還有背著很多日用品 的學童在趕路;由於教育經費緊絀,學童要自備書桌,一年班時由父母揹上書桌、床板等前往學校,畢業時又再揹回家,所以課室內的桌凳總是高低不一。

學童們聯群結隊地到幾里以外的地方上學,以作照應。不過水災後的山泥傾瀉,使得路途危險重重。考察團探訪了只有一、二年班的巨魚坊小學,而原定考察的 石柱小學和即將因三峽工程而被淹沒的青龍小學,也因路途險阻而沒有前往。不過紹根法師已答允為這須遷建的青龍小學籌募建校經費,希望能早日解決當地適齡求 學兒童的失學問題。


佛學講座

活在慈悲關懷 活得清淨自在
講 者:妙光法師
日 期:10月8日(星期三)
時 間:晚上7:30-9:30
地 點:尖沙咀街坊福利會

「慈悲」是佛教徒應具的基本精神,要積極地將痛苦拔除,建立真正的快樂世界,就要了解生命和宇宙的來源——正報及依報。
當眾生被愚痴迷惑,對我和我所產生執著,就得容易起貪、瞋、痴之心,生命就在六度中不停延續。只有具備般若智慧,就不會被虛幻的娑婆世界所困惑。
「清淨」有如雲去月明,將貪、瞋、痴三毒之火去除,心識就清淨如琉璃,在《般若經》中,清淨是空。能夠不被慾望所及支配,人生就能活得自在。

生命的質素
講 者:衍空法師
日 期:10月9日(星期四)
時 間:晚上7:30-9:30
地 點:尖沙咀街坊福利會
許多香港人每天營營役役地過活,希望為自己將來的幸福而努力,但到底我們在忙些甚麼?
正因為人們不知道自己在幹甚麼,卻又忙得一團糟,生活就變得乏味,活得有如行屍走肉。
是時候我們要停下來,反思生命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活的生命又該是怎麼樣?要讓生命的質素提昇,別教自己雖生猶死!

生活的禪味
講者:演慈法師
日期:10月10日(星期五)
時間:晚上7:30-9:30
地點:尖沙咀街坊福利會
「禪」不止是修行的方式,還可以是生活的態度。說起禪,你的腦海大概會立即浮現出坐禪或行禪,但事實上還有茶禪,說話禪這些生活禪,我們的生活原來也可以很「禪」。
將禪修融入生活的細節之中,禪就成了你的生活態度,生活其實是可以充滿禪味的,只在乎大家能察覺和實踐與否。

如欲索取講座門券,歡迎於辦公時間親臨灣仔駱克道338號1、2樓香港佛教聯合會,或以回郵信封索取。
查詢請電:2574 9371。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員活動委員會主辦
普佛放生一日遊


日  期:2003年11月20日(星期四)
地  點:荃灣西方寺及旅遊景點
時  間:上午8:30至下午4:30
活動內容:普佛、放生、午齌、抽獎、景點遊覽
費  用:會員$100.00、非會員$120.00
報名地點:香港灣仔駱克道338號2字樓
香港佛教聯合會辦事處
報名日期:由11月1日起,於辦公時間親臨上述地址購票,先到先得,售完即止。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上午9:00至下午5:30;
星期六,上午9:00至下午1:00;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查詢電話:2574 9371


佛教青年協會祝賀暢懷法師壽辰

為祝賀本會導師暢懷法師壽辰,本會將於十一月上旬起舉辦多項活動,包括:

禮藥師懺— 日期:十一月二日(星期日)
地點:荔枝角九華徑新村天台精舍
時間:上午九時半
虔禮藥師寶懺全堂,中午設齌供佛及眾。
延生位 — 特於藥師寶懺當日附設延生位,歡迎各會員及會友登記延生位迴向增福延壽,每名一百元,現已接受登起,收入撥交荷石精舍籌建大雄寶殿基金。
壽  晏— 日期:十一月八日(星期六)
地點:九龍尖沙咀海洋皇宮酒樓
席券:每位三百元正
該晚收入除必要開支外,一切款項撥交荷石精舍大雄寶殿基金。
船河放生— 日期:十一月十六日(星期日)
集合地點:九龍城碼頭
集合時間:準下午一時正開船(逾時不候)
費用:成人七十元正,小童三至十二歲五十元
(包括船費、放生善款、茶點等;船票九月下旬發售。)

放生、禮懺,積功累德,能吃一頓齌,即少一份殺生因緣。際此法師壽辰吉日,大家能多種善因修福培德,所得功德不可思議。並以此迴向法師健康長壽,廣度眾生,歡迎各位踴躍參加,福慧雙增。

會址:九龍界限街一四四號三樓 電話:二三三六 ○四三七


世紀佛子行——步行籌款活動

緣 起
香港佛教文化協會一個致力將「信、解、行、證」,菩薩行願,難行能行的佛教精神特色,融入家家戶戶。香港佛教文化協會透過一連串活動,弘揚佛教圓融精神,讓社會大眾,人人得結佛緣。

「世紀佛子行——步行籌款活動」,其意念來自僧侶們弘揚佛法的方式。古時交通不發達,僧侶以步行的方式,四處傳法,稱之為「行腳」。是次籌款活動,除 了可體驗「行腳」的精神外,更為「愛心暖流遍香港——施衣派米」活動籌募經費,讓獨居及領取綜援的長者們,在農曆新年前,得到一份祝福及關懷;與此同時元 朗普門寺的建立,亦象徵香港佛教文化協會的會務,由荃灣發展至元朗。

活動內容
屆時將會邀請108位法師及居士(行者),穿上大會特別設計的行腳服式,與個人參加者合共500人,由荃灣大帽山郊野公園麥理浩徑第九段出發步行至元朗大棠燒烤場,全程約四小時,隨後往元朗普門寺進行一祈福迴向儀式,作為整日活動的終結。

參加辦法

  1. 年齡介乎7—70歲
  2. 填妥報名表格連同報名費及基本贊助的劃線捐款支票,支票抬頭:「香港佛教文化協會有限公司」、寄回元朗水車館街70號地下香港普門寺收。
  3. 截止報名:2003年10月30日(額滿即止)
  4. 查詢:2477 3119
注意事項
  1. 所有參加者請於活動當天穿著大會提供之T恤及適當的運動服裝,並自備充足糧水及晴雨工具。
  2. 如在步行當天早上6時或以前,遇上任何暴雨警告或任何颱風訊號,活動將取消。
  3. 大會已購買公眾責任保險。
  4. 在任何情況下,大會將不會退回參加者已繳付的一切款項。所有款項將撥作慈善用途。
  報名費 基本捐款
108位行者 豁免 HK$5,000
個 人 HK$100 HK$500

香港佛教文化協會萬緣水陸道場圓滿日

上堂法語

諸大德:
是為第二梯次內壇的圓滿日,亦為癸未年萬緣水陸道場圓滿日!菩薩弟子發心奉供上堂大齋,供佛齋僧。學僧登座,舉揚圓滿!大德慈悲,海會見諒!果然如是,學唱數偈!

我佛如來,世劫苦修,諸法因緣,宣揚四九,正覺人生!
覺行圓滿,四聖同頌,六凡同唱,諸佛開顏,龍天讚嘆!
我等凡夫,累世勤修,三業常轉,今世懺悔,消罪洗心!
道場圓滿,學僧舉揚,塗金於身,圓滿於口,慚愧於心!
天童梵音,弘化演處,歡喜道場,一葦渡江,風幡心動!
世紀佛子,萬緣修證,十春九秋,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一年天童,精舍初成,是心是念,孤燈獨照,圓滿精進!
二年天童,文字般若,是凡是聖,人間佛教,圓滿智慧!
三年天童,道場擴建,是風是雨,出定入定,圓滿禪定!
四年天童,水陸初興,是雷是電,結怨結緣,圓滿忍辱!
五年天童,片瓦建寺,是水是土,弘宗初唱,圓滿法施!
六年天童,隨風逐浪,是名是利,凡聖殊途,圓滿八風!
七年天童,地水火風,是因是果,風雨同路,圓滿無常!
八年天童,地震山搖,是福是禍,定業可轉,圓滿萬行!
九年天童,驚濤駭浪,是慈是悲,觀音倒駕,圓滿慈悲!
十年天童,青菜蘿卜,是苦是樂,普門莊嚴,圓滿圓通!
世紀天童,修建水陸,不燭自明,金山重誦,心如佛願!
圓滿天童,善因善果,萬德萬緣,芥子須彌,龍華三會!
是日道場,獅子座上,發願當來,法會大眾,圓滿自在!
上堂圓滿,佛子共勉:
水流不常滿,出廣長舌相,量週沙界!
火猛不永烈,鍊出文殊劍,大圓滿覺!


請求資助失學孩子
援建重慶貧困地區農村小學校


尊敬的各位善士:
重慶市佛教協會慈善功德會是重慶佛協會長惟賢法師領導的慈善機構,一九九三年成立,是大陸佛教界早期的慈善組織之一。開展佛教希望工程,救助貧困母 親,特困人群,修建農村小學校等社會慈善活動。慈善功德會收到每一筆捐款,都為捐款者寄出收據和感謝信。善款全部用於被救助人群,我們從未動用善款作辦公 費用。捐款救助,我們首先實地調查,了解,寫出捐款報告,經審批,善款由八十三歲的惟賢會長帶隊親自送到被救助人手中,不管天寒地暑,路途遙遠。
重慶,地處內地群山之中,工、農業和經濟很落後,全市四十個區、市、縣,國家級貧困縣佔五分之一。我們多次到貧困地區,了解農村失學學生和小學校的情 況,泥土壘建的教室多處斷裂,隨時有垮塌的危險,孩子們在只有幾個小窗戶的昏暗的教室上課,課桌椅大小、高低不一,破舊而修理過多次。單磚墻,欲斷的瓴 子,吹大風的日子,學校不敢上課。凹凸不平的學校操場上豎了一個破舊的籃球架,有的學校的廁所沒有房頂而無法使用,教師的住房也一樣糟糕。我們常常因無力 幫助而心情沉重。
重慶經濟比上海落後十年,募集慈善資金是很困難的,主要借助外地善良人們的捐款。在大城市,十幾萬元買不到一間住房,而在重慶山區,卻能修建一所小學 校,我們要求當地政府、教委出資一點,當地村民出勞力。我們僅提供建房的材料費和運輸費。並按捐資方要求為學校命名,捐款者可參加奠基儀式和完工後的剪綵 活動,並隨時向你們匯報工程進展情況。
多年來,重慶佛教希望工程,使二萬多名貧困失學孩子重返課堂,修建了二十二所小學校。善士捐出三百元,可幫助一位失學小學生一年的學費,捐四百元,幫 助一位中學生一年的學費,你們將收到學生們寫給你的感謝信(由我們轉交)。尊敬的善士,你的捐款使山區矗立一座寬敞,明亮的學校,讓孩子們在寒冷的冬天能 安心上課,為國家培養人材,功德無量!
請捐款者寫下詳細的地址(我們會保密的),以便我們寄出收據和感謝信。

單位名稱:重慶佛教協會慈善功德會 郵編:400011
開戶銀行:工商銀行重慶解放碑分理處 賬號:3100021109024915343
通信地址:重慶渝中區羅漢寺街七號 E-mail:cqfjxhes@public.cq.cn
電話:86-23-63736199 聯繫人:龐國婉 傳真:86-23-63739833


深圳弘法寺講經通告
惟賢大師宣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講經時間:二○○三年十月廿五日至廿八日
(上午9:30-11:00 下午3:00-4:30)

末法時代,正法難聞,高僧難見,為了廣大佛門弟子,斷疑生信,入佛知見,故我寺本煥老和尚率首領執事及兩序大眾,至誠邀請當代高僧惟賢大師蒞臨弘法寺,宣 講《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以此功德祝願正法永駐,國泰民安,因緣殊勝,望見聞者,隨喜參加,共沾法益。

惟賢大師簡介
惟賢老法師是我國當代著名高僧,一九二○年農曆五月二十一日生於四川蓮溪,現任中國佛教咨議委員會副主席,重慶市佛教協會會長,重慶佛學院院長,重慶 慈雲寺方丈,他幼年出家,童真入道,曾就讀於龜山書院和漢藏教理院,受教於太虛大師,法尊上人,王恩洋先生等大善知識,是龜山書院和漢藏教理院的高材生。
老法師慈悲親切,才華橫溢,著述豐富,講經說法,賦詩作詞,佛教典故,娓娓道來更是如數家珍,是聞法者無不收益非淺,堅定信心。
為了紹隆佛種,續佛慧命,老法師不顧年高體弱,應邀前往各地講經說法,倡導人間佛教!此次法駕蒞臨深圳講經說法,是深圳及香港佛門弟子的殊勝因緣,冀望各界善信聆聽法音,植福增慧,是所至盼。

地址:深圳市蓮塘仙湖弘法寺
電話:0755-2570 1060


龍天煥彩霞光照三千世界
慶雲化甘澍澤滋十方福緣


龍慶庵位於廣東省普寧市洪陽鎮老城區衙前街,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迄今四百餘載,為普寧較早之佛教聖地。據碑文記載:「厚嶼十三祖李實,生平仁義,因 夢龍盤柱而建龍慶庵,其子榮祿秀才,享壽一百二十七歲。」誠所謂福緣善慶。是庵歷史悠久,歷代高僧輩出,有根寬、根樂、信裕,又寶諸大德高僧,曾駐錫於 此,佛法弘揚,叢林鼎盛。惟因年代久遠,世事滄桑,寶剎毀壞,一九八六年釋又素師倡議重修,使梵宇重光,法音復播。現任住持文餘師慈悲喜捨,遠近信眾,景 仰欽崇,她愛國愛教,如法如律,自我修持,服務社會,為信眾植福消災。獲泰國禦封華宗大尊長釋仁得上師題贈墨寶「正法昌隆」,已故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茗山 長老生前書贈「清淨莊嚴」,靈山寺方丈釋心印大和尚書贈楹聯。三寶增光,龍慶承澤。方今盛世昇平,民生幸福,樂道向善之人日眾,豐爐日旺,前來參禮者,芸 芸濟濟,蓮台下場地迫窄。今蒙十方信士之誠邀,決定擴建龍慶庵,並且得到政府批准、支持,現已完成整體建設規劃。

斯地翠竹成林,清溪縈繞。靠培峰之高塔,七寶玲瓏,臨漁艇之錢湖,澄心明鏡。是景清幽,交通便捷,更是遠城區之繁囂,近天籟之諧鳴,誠為禪林之淨地 也。惟是功業善舉,須從聚沙成塔,眾志成城。誠望海內外之達人善士發慈悲心,嘗菩提願,慷慨樂助,廣種福田,共襄義舉,共結勝緣。

從十方之勝地,煥三寶之靈光,為龍象之護法,作善慶之福緣,證般若於道岸,致慈帆於普渡,結碩果於菩提,留傳芳名於輝榮,遠勝鐵蘭之香馥,所以積慶流光,自是福壽康寧,子孫昌隆,敬請各界人士,玉成龍慶,乃自利利他之善舉也。謹啟。

凡隨喜者,芳名留冊,立壇祈福消災,並載庵誌,永存經樓,流芳百世。

地 址:廣東省普寧市洪陽鎮老城區衙前街「龍慶庵」
郵 編:515347
門戶行:中國銀行揭陽分行洪陽辦事處
帳 號:4769815-0188-008862-3
住 持:釋文餘法師
聯繫人:陳錦文居士 電 話:013925619569
電 話:0663-2847660
深圳聯繫處:深圳市布吉鎮悞田吉華路631號
郵 編:518129
聯繫人:方偉明居士
電 話:0755-28002355 031058051159

 
 
 
 
 
 
 
  返回
 
 
 
 
 
 
  Copyright © 2024 香港佛教聯合會 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版權所有 歡迎轉載 並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