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三
桂崙老和尚與已故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之間還有著非常感人的一段奇特佛緣。桂老與樸老兩人同庚,但是他們原本並不相識。崙老和尚祇是一介普通 的衲僧,從來沒有擔任過任何職務,樸老是中國佛教協會的會長,領導全國佛教界的工作。桂老似乎從來不問佛教界的事情,他也從不看報聽新聞,一生未看過電 視,而佛法的因緣是不可思議的,桂老似乎心知趙樸初居士的來歷,並知道他自己和趙樸老之間的因緣。桂老弘法時普攝各階層的人,有普通的勞動大眾,沒有文化 的鄉間念佛老太,亦有高層次的知識界人士,桂老均一視同仁,應機施教,大家都十分恭敬桂老,遵聽桂老的教導。例如,上海郭大棟居士是一位早年留學美國的科 技人員和教授,在八十年代初皈依桂老,修習耳根圓通法門,僅僅經過幾個月,多年的氣管炎宿疾頓愈,身心開朗。郭居士每年必有一、二次到桂老座前聞法。大約 在一九八四年,桂老對郭居士說:「興佛法要用功辦道,昔日西土的維摩居士,東土唐朝的龐居士,現在的趙樸初居士都是菩薩再來,看到世上眾生病多,人心貢 高,我慢執著,都是不尊敬人,不恭敬人,身病和心病重得很,歷史上的大居士發心輔助國家,護持佛法,糾正人心。人心不平,世界不和,當平人心,世界和平。 趙樸初是菩薩再來,當代維摩,你應當去拜見他。」如是者三年,每年,桂老都對郭居士說這同樣的話。到第三年因緣成熟,郭大棟居士於一九八六年到北京見到了 樸老,將桂老的事蹟詳細地做了介紹,樸老聽說後,非常高興,連聲稱贊,願意早日相見。第二年,樸老到寧波,特地請月西老方丈陪同,在七塔寺首次與桂老相 見,似有宿緣,兩位同庚的老人晤談甚歡,如同老友重逢。樸老有詩《一九八七年在寧波訪七塔寺所作》盛讚桂老的修行功德,詩曰:
明月待圓滿 三分已二分
佛殿喜重光 象器一一新
廊下一僧坐 晝夜不倒單
終年一布衣 不因冬夏更
一足無人扶 面色光粼粼
自言不識字 能說金剛經
懇懇為我道 難治眾生病
云何病難治 家鬼弄家神
斯言何凜凜 思之意味深
興亡與禍福 由已非由人
拜別七塔寺 七佛鑒我心
詩的首句,樸老稱讚月西老方丈重興七塔寺的不朽功績,七塔古寺的重興已經三分之二,可喜的是即將圓滿啊!接著樸老在詩裡讚揚了桂老「晝夜不倒單,終年 一布衣,不因冬夏更」的頭陀行的高超修行功夫。原先數十年,桂崙禪師居於後院西北隅小室,他常年肋不著席,坐在屋檐下,雖風霜雨雪,無日不科頭赤足(不帶 帽,不著鞋襪)坐禪於室外檐下,雖寒冬亦祇著一衲布衣,這樣的佛門頭陀苦行使趙樸老不由得讚嘆不已!詩中樸老肯定了他的「自言不識字,能說《金剛經》」的 高度的悟性,指出了他對佛教的「云何病難治,家鬼弄家神,斯言何凜凜,思之意味深」的大悲心和高度責任感,最後表達了「七佛鑒我心」的深厚敬重。
一九八九年,樸老在岱山與桂崙禪師二度重逢。這次兩位老友相見,心情格外高興,相對晤談,如坐春風,更加心知。據郭大棟居士回憶,大約在一九九○年, 在福建泉州承天寺開光時「樸老見到我後,即招手呼我上前,大聲說道:『桂崙老法師真了不起,他的話真有意思啊!』他(指樸老)老人家如此動容地講到桂老, 使周圍許多海內外知名人士為之愕然,因為桂崙老禪師是一位鮮為人知的普通老衲子,而樸老則是以現量不加思維而言的。」樸老為這次岱山之行,寫下了《一九八 九年十月二十日訪岱山蓬菜仙島慈雲庵有作》:(慈雲庵已將此詞刻於石碑,立於庵中)
始知佛土遍三千,上仙山,禮金仙,身現重重無盡現華嚴。彈指心開樓閣起,觀大海碧於藍。
經房一老獨悠然,一再參,展慈顏,收錄潮音依舊是無言。但記屏緣休歇好,聞用眼耳須觀。
這首詞,前半闕是寫岱山的景色。岱山縣又稱「東海蓬萊」,位於舟山群島中部,為舟山第二大島。史載方士徐福奉秦始皇派遣,歷經艱險到東南沿海「三仙 島」——瀛洲、方丈、蓬萊尋找長生不老仙藥。自唐以來岱山島即有「蓬萊仙島」之稱。岱山翠島星布,仙霧裊繞,風景如畫。為省級風景名勝區,主要景點有:浦 門曉日、石壁殘照、燕窩石筍、雙龍戲珠、觀音駕霧、竹嶼怒濤、白峰積雪、魚山蜃樓、鹿欄晴沙、九子沙灘等「蓬萊十景」。佛教和道教在岱山很興盛。磨星山的 慈雲寺二百多年來修復擴建了很多次,紅牆琉璃瓦的大寺掩映在參天的古樹之中,晨聽誦經,暮傳鐘聲,遠離城市的喧囂。慈雲寺每天要接待數百善男信女,香火不 斷。山頂新建的「華藏世界」堪稱我國佛教表法景觀一絕。這是悟道法師根據華嚴經設計的。該處景觀為其他寺廟所無,象徵了華嚴經所說佛世界無窮無盡,重重相 映,重重無礙。有啟發我們智慧的作用。衢山的觀音山在香客中知名度也很高,傳說是觀音菩薩在普陀山做的法場的陪場。除了那些巍峨雄渾的宗教建築,山上的自 然環境也十分優美宜人,登高眺遠,感受一番海闊天空的氣象,足以令人向往。此外,五代年間古剎超果寺、宋代的岱山書院等名勝古蹟也非常著名。樸老登上了岱 山,對這裡的風景非常賞心悅目,「自古名山僧佔多」,仙山也是佛山,屬於三千大千世界之一。無數的高道與高僧相互來此,互相融攝,互相作用,重重無盡,再 現華嚴世界。佛教說介子納須彌,漫長的歷史也祇是宇宙中的剎那之間,蓬萊仙山的樓閣在彈指之間建起,一心之中完成,站立在仙山樓閣上,觀望碧藍的大海,憶 想禪宗形容開悟見性的名句:回歸本性啊!「依然水連天碧」。這是何等的高遠境界!
樸老談完景之後,將下闕引入到人。這個人就是桂老。他描寫了桂老心無旁騖,一心祇在禪房裡悠然專心參禪打坐,不為外塵干擾的德相。「一再參」以下幾句 是樸老向桂老參問佛法的情景。據北京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李家振居士親聆樸老回京後所述,當時兩老對答甚歡,內容是高妙的佛法心地法門,樸老聚精會神地在 聽,并囑隨行人員赶緊用錄音機錄下,錄有很長一段。對答結束以後,樸老依依惜別,忽見桂老用手向錄音機一揮。佛門兩老,心心相印而別。樸老返京後打開錄音 機,想再次聆聽桂老的講話,意外地發現錄音帶是空白的,一句都沒有錄進。樸老會心地笑了起來,說道「宗門原來一字無,本性的顯示是無法用語言文字來表達的 啊!禪宗的語言如在水波上寫字,即有即空,空有不二,悟性要自己解開。這是桂老在開示啊!」樸老詩中「收錄潮音依舊是無言」即是指此。「聞用眼,耳須觀」 是桂老講的修行法門。「聞用眼」,桂老常說用眼看佛經就是在聽佛說法,明白教理,如法修行。「耳須觀」,是用耳根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觀即觀照,是楞 嚴經中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經中指出,耳根圓通是最好的開悟入手法門。「但記屏緣休歇」是說要屏息外緣,放下一切,禪宗是頓法,禪宗說「歇即菩提」。 萬緣放下,我們本具的菩提佛性自會顯現出來。樸老在這首詞裡讚嘆了桂老的佛門修持功行,值得後學者去參研啊!
此後樸老一直在掛念著桂崙老禪師。一九九○年桂老要去上海弘法時,樸老曾囑上海佛教界為桂老妥善安排,并表示極願再次與桂老相見。(附樸老給郭大棟居士函墨蹟)
大棟居士道席:日前承枉顧,聆教為快。關於
桂崙老法師到滬住處事,
已遵
囑與王永平居士聯系,答云一定竭誠妥善安排,特以奉聞。弟下月下旬赴滬,極願有緣一見
桂師也。專此,順頌
一切吉祥
趙樸初和南
九月二十四日
一九九二年桂崙在上海郊區金山縣一寺院暫住時,樸老特地又寫信給郭大棟居士:
大棟居士道席:
接奉大函,藉悉桂崙老法師近況,既慰且念。桂老近年數次遷居,因緣非凡情可測,准金山距滬市較近,有仁者暨諸善知識就近護持,亦是一種殊勝方便。茲寄上二千元(匯上海佛協王永平居士轉)作老法師四事供養之用,敬乞仁者費神料理,為感。
承惠黃念祖居士遺著,俟收到拜讀,先此致謝。
順頌
新年百福
趙樸初九二、十二、二二
樸老作為中國佛教界的領袖,工作繁忙,日理萬機,但是他還是不忘桂老的起居身體,寫信匯錢安排桂老的生活,供養一位普通的老法師。一九九九年桂老圓 寂,翌年樸老也離開了人世,兩位老人一前一後走完了愛國愛教的人生道路,都取得了令後人仰慕的正果。桂老和樸老兩人相知相契,成為佛教界的一段殊勝因緣和 令人向往的佳話。
四
桂崙法師雖然不識字,但是他在寺院生活了七十多年,長期的寺院生活和宗教修持,薰陶了他的心靈,加上他本身就有很高的悟性,於是在日常的僧伽生活裡。 信手拈來不少妙語詩文,這些說法文字通俗,言簡意賅,是心底的流露,充滿了深邃的哲理,令人回味無盡。觀音菩薩在佛教裡代表了慈悲。觀音是「觀世音」的簡 稱,意思是觀照世間眾生痛苦,人們念頌觀音的名號,就會得到觀音菩薩的尋聲救苦。人們親切地稱他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桂崙禪師因到普陀山觀 音道場禮拜,從此與觀音菩薩結緣,修習觀世音菩薩圓通法門,口頌佛號,耳根返聞,直下心地,證入心地法門,得到了大成就。他初到七塔寺,在大殿當香燈,一 天到晚坐與吃都在殿上,陪伴著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耳濡目染,佛性流出,隨口頌出:
大悲道場觀自在,殿堂文殊普賢王。
香敬三賢悲智願,燈光遍照十方佛。
「七塔報恩禪寺」的名字是清末光緒年間慈運老法師得到皇帝的賜額後而取的名字。在明代時七塔寺被稱為「補陀寺」,是普陀山的前山,到普陀拜觀音菩薩的 人,大都先來此拜過之後,再坐船到普陀山禮拜。所以七塔寺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七塔寺的大殿名圓通寶殿,是主供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的殿堂。光緒十七年辛卯, 慈運長老重修,改名至今。廣五間,中間供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左右供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中殿背面又有楊枝觀音菩薩像,五百羅漢石刻分於左右壁上。大殿為兩 重躐角式,周圍均系方石柱,上鐫各種聯語。桂崙禪師廝守著觀音、文殊和普賢諸菩薩,終日上香點燈,敬拜觀音菩薩的悲,文殊菩薩的智,普賢菩薩的行,因此由 他點亮的燈光,不僅是對菩薩們的敬意,而且還照亮了十方佛界的道場。桂崙禪師的寥寥四句法語,就將七塔寺大殿的特點和它的宗教意義,以及他的修行法門全部 都點出來了,這不是言簡意賅嗎?
桂老當初在藏經樓當香燈時,頌偈曰:
寧波百丈清規堂,七塔八井觀自在,
西方三聖阿彌陀,藏經樓高玉佛閣。
桂老在七塔寺後院屋檐下修頭陀行,不倒單苦行,長坐不臥數十年,頌偈:
二手握醒板,坐起水牯牛,
人從靈橋過,橋流水不流。
前二句是講禪坐的功夫,後二句是比喻。靈橋為寧波市一座大橋,通七塔寺所處的百丈街,離寺不遠。此偈比喻世事紛紛往來,而佛性不動。桂老
又說:生來坐不臥,死去睡不坐,提起東方念,放下西方臥。
又說東方吃飯,西方睡覺,南方沐浴,北方安身。
又說:生死夜,南柯夢,抓瞌睡,出離道。
又說:心觀自在觀自在,了無自在無自在,心在菩薩在,心不在菩薩不在。
又說:財色不忘莫聞道,淫欲不斷休參禪,祖師西來一字無,俱靠心地用功夫。
又說: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打得念頭死,活著見彌陀。彌陀本自性,念佛了生死,念佛念明性,參禪參精進,干稀本是米,佛法原是心。
又說:腳跟爛污泥,久聞蓮池水,欲念洗一洗,蓮池十萬深。妄想淹死你,兩手抱虛空,一覺得歡喜,懺悔僧桂崙。
又說:蚊蟲招扇打,祇會嘴傷人。吃了人家血,就要你的命。早晚吃露水,能保你長生。你不來咬我,我也不打你。
又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根本不沾污,坦白極樂人。勞動身無病,用功菩提心。身心常清淨,世界永和平。
這些開示語錄是桂老多年精進修行的體會,是指導弟子們修身參道的法門。桂老常對弟子們說,要觀察到自己心裡的妄想雜念比天上的星星還多。這是我們的心跟外面的境界跑了,要觀照返聞自己的本性。觀自在就是返觀自己的本具佛性在不在啊!
桂崙老和尚修禪宗心地法門,切囑從學弟子不要學外道氣功,學氣功著意即成邪,會有偏差。學佛的修行功夫是自然智、無師智,修行入了門後是功夫教功夫。他曾自撰四句偈,以明示他的修行法門。
出住入善
止無息進
觀生忍其
門法地心
四句中各句的最後一字連成「心地法門」。
桂崙老和尚的修行功德以及他的點滴開示語錄。使我們更加明白。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亦即如趙樸初居士所說。佛法就是佛教文明。佛教文明使我們覺悟 人生,使我們能夠駕馭外部環境,不為外境所轉。佛教文明是以佛教信仰為核心的,亦惟有信仰才能使佛教文明具有化導現實人生的功能。佛教信仰首先是相信佛陀 所說的教義都是真實無妄的,如六波羅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和因果輪回等,相信一切眾生本具佛心,祇要如法精進修行,就可以成就三寶功 德所具有的一切清淨功德。桂崙老和尚童真入道,嚴持戒律,一生都在實踐佛陀的教導。佛法的修持是無止境的,渡生的願力也是無盡的。桂老常自頌偈曰:「三門 (身、口、意)常清淨,寺中觀自在。三門不清淨,何處有自在?」他心無挂礙,得到了大自在。佛教稱「涅磐」為「得大自在」,「涅」即不生,「磐」即不滅。 正如趙樸初居士在遺囑中所寫「花落還開,水流不斷」、「明月清風,不勞尋覓」。樸老、桂老和許多佛門大德一樣,完成了他們一世的功果後,離開了人世,而他 們的願力無盡,一定會乘願再來的。現在七塔寺的年輕方丈可祥法師善繼七塔寺前賢的弘願,扁挑重任,將七塔古剎修繕得更加恢宏莊嚴,并設立祖師堂,使後人不 忘祖德;建立桂崙老和尚紀念室;為先賢立傳,刊印傳世,發掘和宣揚先賢的功德,使後來者能更好地繼承佛門優良傳統,對培育僧寶極有利,極重要。
近聞在鄞州離天童寺不遠的五鄉鎮一處風景秀麗的小山嶴發現七塔寺塔院遺址,共存有三十多座七塔寺先賢僧寶的舍利塔群,其中包括溥常長老和智圓法師等著 名高僧。溥常長老曾參游東南亞諸佛教國家,主辦過七塔禪寺佛學院,主講過《華嚴綱要》。這一發現真乃是七塔禪寺大興的吉祥先兆啊!這個塔群和建在五磊山上 的月西方丈塔和桂崙禪師塔遙相映輝。桂崙老和尚的修持功德為海內外佛教界所共欽,令後人仰慕不已。從古至今,在龍天護持下的七塔禪寺這塊風水寶地上,乘願 再來,重興祖庭的大德輩出。當今中華振興,佛法興旺,七塔禪寺必將更加輝煌。桂崙老和尚的名號與七塔禪寺將永遠共在,萬古長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