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刊物出版 > 香港佛教月刊  
 
 
香港佛教月刊
 
 
 
無標題文件
香港佛教月刊526期
2004年3月出版
 
目錄
 
 
編者的話
沉痛悼念何澤霖
新春團拜
佛聯會新春團拜暨董事就職典禮
佛聯會第五十屆董事及顧問芳名台銜
香港六宗教同人甲申年新春團賀
香港六宗教領袖新春賀詞
本期特稿
訪覺光會長 ◎親 善
佛指舍利
法門寺發現「佛指舍利」殊勝因緣 ◎達 文
專  論
五十年代——過渡、轉型期的佛教
——建國以來上海佛教的回顧與未來展望之一(中)
◎夏金華
上海古剎
靜安寺今昔 ◎吳企堯
重建山門
重建靜安寺山門 ◎崔中芳
鑄造寶印
鑄造《上海靜安寺佛法僧三寶印》記 ◎慧 明
佛門龍象
靜安寺方丈慧明法師印象 ◎潘 真
隨筆禪話
放生喜悅 ◎秦孟瀟
世出世法
在金秋的田野上 ◎紅 梅
寒冬送暖 ◎樂 善
慈輝善舉遍惠地 ◎吳知韻
中興道場
明暘法主和尚中興龍華寺紀實(七) ◎王永平
陞座慶典
我國南傳佛教新氣象
——記上座部祜巴龍莊佛爺陞座慶典
◎張籍圓
僧尼朝山
感天動地 千僧跪拜
——普陀山全山僧尼朝拜佛頂山共修法會紀實
◎釋正進
當代畫家
著名畫家 關愛春蕾 ◎傳 義
天目新唱
序(一) ◎文懷沙
序(二) ◎霍松林
  陳志明
學僧園地
新春團拜 ◎常 學
千年珍寶 黃金歲月 ◎常 覺
成長之路——一切從頭開始 ◎法 輝
學僧日記——除夕普茶 ◎昌 峰
佛教動態
世界佛教動態
 

 
編者的話
沉痛悼念何澤霖
未歲末,突聞噩耗一代大善人何澤霖居士「斷惑證真,了生脫死,往生淨土,托質蓮胎」。善哉,善哉!

    編者有緣相識何澤霖大居士近廿年了,他為人誠實不虛,可以說,是位踏踏實實的修行人!他信佛卅多年了,一心一意為三寶事業做了不少善事,他經常跋山涉水參 訪各地寺院的高僧大德,甚至前往窮鄉辟壤邊埵之地的苦行僧尼,辛辛苦苦忙些甚麼呢?他仰慕高僧大德的智慧、道行,親近大善知識,聆聽教誨,增長道業。他往 貧困山區破廟尼庵了解僧人生活艱苦情況,親自送錢、送糧、送經書……等。數十年來從未間斷過,在全國各地寺院、尼庵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幾 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位何澤霖大居士的德行。

   多年來,他向各地寺院捐贈錢糧功德不少,這是解決實際生活上的需要。更為難得的「法佈施」行為,許多寺院,尼庵需要佛經、佛刊,特別渴望閱看海外出版的佛 教刊物,想知道世界各地佛教發展的動態,尤其佛學院的青年法師更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何澤霖大居士「弘法利生」心切,一定要滿足他們,成全他們。在國內他 出版了不少經書,還在香港訂購《香港佛教》、《內明》、《十方》……等刊物,從海外運送到國內去,再寄往各地寺院,實在不易啊!他克服種種艱苦困難,終於 把佛刊送到各寺院讀者手中了。十年如一日,不論花了多少錢,不論花了多少心血,這是別人不能做到的善舉,這就是行「菩薩道」啊!由於我主編《香港佛教》刊 物,箇中辛酸非外人所知,我對何大居士一切作為最清楚,我們經常在香港佛教圖書館聚首談心,我們也有一整套「弘法利生」的計劃,他對佛教前景充滿了信心和 希望。由於他在國內佛教界信譽好,地位清高,不少高僧大德有甚麼困難事,都委託他去做,絕對信任他。國內不少函件和稿文寄給我的,都由他轉交給我。早在十 多年前,河南大相國寺淨嚴老和尚遇有巨大困難不易解決,他寫信給何澤霖居士轉交給我,要我伸張正義,討伐當地被人侵佔寺院的醜惡行徑,經一番較量,終於趕 走了當地一群惡人,寺院得到宗教政策落實,僧人主理寺院,當家作主了。

   何澤霖大居士為佛教事業煞費苦心,在當今末法時代像他這樣的人,鳳毛麟角,甚為稀有,編者有幸常與他聚首談心,因緣殊勝。目前我在病中調養期間,想不到他 竟捨報往生了,對我來說,是巨大的精神打擊;二月七日假香港紅磡世界殯儀館設立靈堂,我不能前往拜祭,深感痛心和愧疚!香港佛教損失了一位「弘法利生」的 鍵將,真是極大的不幸啊!我祝禱他「乘願再來,普渡群生」。阿彌陀佛!
 
 
香港佛教聯合會甲申年新春團拜暨第五十屆董事就職典禮
覺光會長 祝願好景
香港市民共同為安定繁榮努力
本年佛誕將迎請佛指舍利祈福
香港佛教聯合會於一月廿九日(農曆年初八)在銅鑼灣東院道佛教文化中心禮堂舉行新春團拜互祝新禧,並同時慶祝本會成立五十九週年暨第五十屆董事就職典禮。

會長覺光法師致詞

   時值甲申年正月的好日子,香港佛教聯合會在此舉行新春團拜,同時舉行第五十屆董事就職典禮,荷蒙各位嘉賓、董事、會員及會屬機構同人親臨出席,歡聚一堂,本人謹此祝福各位新春納福、萬事勝意,並祈求佛力加被,國泰民安、香港百業興旺、人人如意吉祥!

   本會自成立至今已有五十九年,一直致力弘法利生各項善業,會務在歷屆董事同人努力推動下,在弘法、醫療、教育和社會福利各方面均薄有成就,並持續擴展及趨向多元化,務求能為社會貢獻一點力量。

    佛教義理有益世道人心,本會歷向致力弘揚佛法,近年更舉辦多項大型的弘法活動,讓全港市民有更多機會參與,從而認識佛法,修持身心,利己助人。今年農曆四 月初八佛誕日,本會將聯同全港佛教道場、香港大公報及鳳凰衛視聯合發起,迎請佛指舍利來港供全港市民瞻禮,展期一連七天,將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希望 各位能將這個好消息,廣泛傳播,俾能結集力量,為全港市民造福。

   近年香港隨著全球性經濟調整,加上去年非典型肺炎疫症影響,全港經濟及社會民生陷入困境,雖然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與香港特區政府的領導和全港市民克苦自強 下,香港社會發展已漸漸恢復。但危機尚未完全過去,現時亞洲地區正面臨禽流感疫症的威脅。各地政府為消除禍患,殺害大量禽畜,但廣泛的殺戮,是否就能根治 疫症的流傳,或是造成更大的惡業,造成因果循環呢?本人認為根本的對治方法,必須從每個人的身、口、意三方面著手,祇要我們身:不殺、不盜、不淫;口:不 兩舌、不惡口、不誑言、不綺語;意:不貪、不嗔、不癡;惡業才能漸漸消解,人才能回復身心自在。

   甲申年生肖屬猴,金猴屬性機敏靈巧和有活力,本人謹此期望本會所有董事同人及全港佛教四眾弟子,有如靈猴的善巧活躍,多為佛教和香港社會貢獻力量,造福社會。

   最後,本人謹此祝願在座各位身心康泰、如意吉祥!
 
 
香港佛教聯合會第五十屆董事及顧問芳名台銜
(佛曆2548年 2004年度)
會 長 覺 光法師
副會長 永 惺法師 黎時煖居士 林漢強居士
總務主任 智 慧法師
秘書長 區潔名居士
副秘書長 林志達居士
司 庫 何德心居士
副司庫 崔常祥居士
副總務主任 妙 光法師 道 平法師
常務董事 衍 空法師 果 德法師 演 慈法師 妙 慧法師
楊 釗居士 沈張婉居士 楊錦珍居士
董  事 智 開法師 融 靈法師 智 鴻法師 寬 運法師
淨 修法師 廣 琳法師 常 光法師 圓 慧法師
達 義法師 妙 慈法師 瑞 洪法師
林漢環居士 梁僑英居士 李家祥居士 莊學山居士
梁衛珍居士 余潔冰居士 溫綺玲居士 溫果和居士
胡韻琴居士 張梅桂居士
名譽顧問 了 知法師 泉 慧法師 健 釗法師 紹 根法師
傳 敏法師 智 海法師 瑞 融法師 淨 達法師
陳維信居士 鍾世傑先生 周君令居士 陳道生居士
廖垣添居士 呂榮光居士 盧偉強居士 潘宗光教授
李焯芬教授 馬清煜居士 黃俠君居士 黃慕顏居士
江淑嫻居士 黃棣怡居士 鄭常智居士
法律顧問 盧偉強律師樓 林志達律師 李家祥律師 林漢環大律師
 
 
香港六宗教同人甲申年新春團賀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法師致詞
各位宗教領袖、各位宗教界同人、各位嘉賓:

   在此難得的機緣下,本人與各位宗教領袖、宗教界朋友在甲申年新年團賀,共聚一堂分享盛會,本人謹此祝福各位新春納福、萬事勝意!

   回首去年本港市民都在經濟困境中渡過,加上去年非典型肺炎疫症影響,大家憑著堅強信念,團結一致,克服困難。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與特區政府領導和市民克苦 自強下,經濟在去年底反彈向好,失業率相應回落,市民恢復消費的信心。然危機尚未完全過去,現時亞洲地區正面臨禽流感疫症的威脅,人心徨徨。

    從佛法中我們可以認識到世事無常,人生有順逆,月有陰晴圓缺,進而提供一種開解的方向,就是如何妥善地管理我們的內心。心靈健康成為現代人需要面對重要的 課題,一如《六祖法寶壇經》云「隨所住處恒安樂」,當中的精髓在於「放下自在」態度面對外在環境,時刻「活在當下」觀察自我內心變化,不論個人或整個社會 應理智地在逆境中走出一條生路,更上一著的是整個社群如果能彼此慈悲相待,人人體現「自利利他」精神,相信香港市民能夠覓得離苦得樂的境界。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若將佛法引申至各宗教,道理殊途同歸,我們六宗教同人回應這個時代的需要,肩負倫理道德的價值,將崇高的理念與各位信眾分享,鞏固及保護他們的心靈健康,重返心靈和諧及安祥。這正是各教同人致力的方向及目標。

   古人曾說:猴,候也;見人設食伏機,則憑高四望。同時,佛經常提及猴子的故事說明機靈、跳躍、敏捷、黠慧的性格。本人藉此機緣祝福各位一如金猴展現活躍及動力,並祝福慧增長、事業進步、身體安康。
 
 
香港六宗教領袖
二○○四年(甲申年)新春賀詞
  春光明媚,歲序更新。我六宗教領袖座談會同仁謹恭祝全港各界人士迎春接福、事業進步、身心康泰、萬事如意。並祝願香港新歲早復佳景、經濟回甦、就業順 利,受薪階層及普羅大眾均得到安定的家庭生活。同仁並關注,目前社會人口迅速老化,安老服務日益需要,在財政緊絀期間,若需削減資助各項社會福利,亦要不 忘維持良好服務質素,希望有關當局研求良策,使困乏者得以安之。

   當前青年人教育質素明顯下降,每見所學未能致用,教育當局亟須力求改進,致力提高品德培訓,使達到品學並進,重視社會責任、婚姻責任,自能減少問題家庭,更免青年失去教養而產生社會多方面的影響。

    我宗教同仁一本立教宗旨,共同致力促進社會博愛精神及和諧與共融,提高精神生活及心靈建設,使能有助於社會團結,殷切期望傳播媒介,協同合作,對影響社會 之負面報導勿作促銷工具而不顧後果,須知從善如登,從惡如崩,過度渲染、徒增敗風,而精神污染更對社會民風之破壞力實無可估計。

   又願全港市民在新歲初臨之時,重拾自信,抱積極向前之心為家庭、為香港、為祖國的美好將來,努力奮鬥。謹獻芻言,願共勉之。


中華回教博愛社主席
脫志賢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主席
蘇以葆主教

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
湯偉奇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
覺光法師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
陳日君主教

孔教學院院長
湯恩佳
 
 
訪覺光會長
◎親 善
風風雨雨的一年已去,新的一年已在當下,人人都希望新的一年會更好。

光長老引述《六祖法寶壇經》中所提到的「隨所住處恒安樂」的生活。長老說:「從佛法中我們可以認識到對過去不愜意的生活,祇是埋怨、憤慨是無補於事的,我們應嘗試以『放下自在』的態度去對治,轉以積極的心意去『活在當下』。」

   坐在窗前,冬日的溫和陽光照射下,長老的面容更顯祥和。「我們從出世開始,隨著一天天的長大,被一些事務及所學的東西所染污,其實我們所學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受用,他人受用,這個是大原則,但是,最精華,最要緊的,就是自在,是要放下。」

佛教裡說的自在,人人都懂得說,甚麼叫自在?

   「『自在』是不受一切事務所染污、無掛無礙、今天事業成功:也會有掛有礙之處,事業不成功,心裡就更加有掛有礙。可是,我們甚麼時候叫成功、甚麼時候叫不成功?其實我們做人短短的數十年當中,最重要的,是爭取內心的自在。」

   長老說到這裡,不禁慨嘆地表示:「這個自在很不容易呀!很不容易呀!」

   覺光長老慈悲地繼續開示:「放下自在,是佛教專有的語言。為甚麼佛教徒要放下自在,可以放下自在,就等於我們可以得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能放下了,你 便證得無上菩提正等正覺、自然而然便可以放下,自然便自在。人生數十年,到最後一秒鐘還是不放下的話,根本不知道『自在』的滋味!」

那我們有甚麼方法?

   「覺悟」覺光長老直接地說:「佛能成佛,是因為能覺,佛能知道將來不會再退轉受六道輪迴,佛就是悟了。四聖締的聲聞、緣覺、菩薩、佛,便放下自在了。」

但有菩薩發願,要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那祂自在不自在呢?地藏王菩薩說:「地獄未空,誓不成佛。」菩薩是否放不下呢?

    長老解釋說:「菩薩們是用隨緣自在的精神來度化眾生,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是希望讓眾生早點離苦得樂,離苦就是自在,得樂就是放下。祇是我們眾 生,一邊聽菩薩教導,一邊做不到,所以我們現在講放下自在很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可是這不容易呢,卻正是我們做人的目標,不放下,不自在,那我們做人一 生就會前路茫茫,痛苦無邊;所以我們跟著目標走,今天做不到,明天做,明天做不到,後天做。當你能放下;便即自在。所以『放下自在』這四個字很重要。」

   「總之,放下過去,活在當下,創出未來。這樣才顯得人生更有意義。祝福諸位,蒙佛光普照、六時恒安樂!」
 
 
法門寺發現「佛指舍利」殊勝因緣
◎達 文
門寺位於陝西寶雞市扶風縣城北約十公里的法門鎮,距西安 約一百廿公里,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剎,因安置釋迦牟尼指骨舍利而舉世矚目。相傳古印度的阿育王,在各地建塔分葬佛骨,法門寺塔即是其中之一,故名阿育王 塔;因塔立寺,因此也叫阿育王寺;唐初改名法門寺。據載,當初唐憲宗派人迎來釋迦佛祖指骨一節時,「王公庶士,奔走捨施」,平民百姓「廢業破產,燒頂灼 臂」以求供養,使得法門寺成為當時非常著名的寺院。法門寺內的原塔俗名「聖冢」。唐貞觀年間改建成四級木塔,明隆慶三年,木塔崩塌,萬曆七年,建起十三級 八面磚塔,高四十七米,是我國安置佛祖真身舍利的五座佛塔之一,又名「真身寶塔」。

   一九八一年八月廿一日,由於地震,法門寺十三級「真身寶塔」半座塔身轟然坍塌。一九八七年政府決定重修寶塔,在清理塔基時,發現了唐懿宗咸通十五年封閉的 唐代地宮,打開塔底下的石門,在十九級踏步漫道、地宮隧道和地宮各室內,舖了厚厚一層會昌重寶,開元通寶等古銅錢幣。青石砌成的地宮坐北朝南,面積卅一平 方米。四道雕刻著蓮花浮雕,線刻雙鳳、天王護法像的石門均有鐵鎖鎖著,室內有上千件金銀珍珠和法物寶器。最驚人的發現是,金篋寶鈿真珠寶函內安放著「佛指 舍利」,一共四枚。

發現佛指舍利經過情況

   第一枚佛指舍利供奉在八重寶函內,原放置在地宮後室正中,兩旁有天王護衛。一九八七年五月五日凌晨一時,當第八重舍利容器——純金四門塔,被揭開四門塔身 後,套在塔座立柱上的佛指顯出了真容,這天為舊曆四月初八,正是釋迦佛祖的誕辰。佛骨舍利呈管狀,白色如玉,長四十.三毫米,寬在十七至二十毫米之間。

    供藏這枚佛指舍利的寶函為八重,被趙樸初先生形象地比喻為佛的護衛——八部天龍。第一重寶函是以檀香木剔雕而成,發現時巳腐朽。第二重為鎏金盝頂四天王寶 函。函四面刻飾著威風凜凜的四大天王形象。第三重寶函是素面盝頂銀寶函。第四重為鎏金如來說法銀函。第五重的純金盝頂寶函四面錘揲出六臂觀音造像。第六重 是金筐寶鈿珍珠裝金寶函,第七重為金筐寶鈿珍珠裝石寶函。第八重,即最裡一重,是一座純金鑄成的亭式小塔。

   第二枚佛指舍利供置於地宮中室的漢白玉靈帳中,帳裡還盛兩重寶函,外層為盝頂鐵寶函。一九八七年五月九日零時卅五分,在裡層鎏金雙鳳寶蓋紋銀棺中發現第二枚玉質佛指舍利。

    第三枚佛指舍利五月十日八時零六分,在法門寺住持澄觀、法師靜一、寬仁等誦經聲中,發現於晶瑩玉潤的小白玉棺中,佛骨呈乳黃色,白色霉點附在佛骨之上,並 有一細細的裂紋。白玉棺外套一具玲瓏剔透的水晶蘯,蘯蓋大端嵌黃寶石一顆,小端嵌銀藍寶石一顆。再外是一重檀香木函,四角包金描金,可惜已朽壞。木函和水 晶蘯之間還置放小巧精致的木雕菩薩、弟子等。木函外又套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頂銀函,其上鏨刻:「奉為皇帝敬造釋迦牟尼真身寶函」等字。最外為大鐵函,還用 絲綢包裹。這枚佛指舍利原供置在地宮後室下的小龕內,隱秘不露。

   第四枚舍利五月十二日發現於放置在地宮前室的彩繪四鋪阿育王塔中,塔內還有兩重舍利容器,外層為單檐銅精舍,佛指舍利置於裡層的鎏金伽陵頻迦紋銀棺中。

    唐代道宣律師在《集神州三寶感通錄》中描述佛指為,「長一寸二分,內孔方正,外楞亦爾,下平上圓,內外光淨,以指內孔,恰得受指。」現對照這四枚佛骨實 物,形狀尺寸都基本符合。但祗有第三枚佛舍利為骨質,上有霉點,其餘三枚都為玉質,再看志文碑記載:「…:中有隱跡,色白如玉,少青。」所以惟有第三枚佛 骨上存細裂紋,為釋迦真身「靈骨」,難怪當時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看到第三枚佛骨時,雙目生輝,連聲贊道:「與凡不同!與凡不同!」他還建議,供奉 展出時將靈骨放在中間,其他三枚影骨放在周圍,但他又說,靈骨好比天上的明月,影骨猶如明月在江河中的倒影,不論靈骨,還是影骨,都是佛真身舍利、佛家的 聖物。

   的確,作為世之僅存的四枚佛指骨舍利,它們的珍貴是不言而喻的,但如果僅僅停留在宗教崇拜的象徵和標誌上,又未免失之偏頗,因為在這幾枚佛骨舍利上,濃 縮、凝聚了太多太多的文化內涵,它們的文化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人民日報。海外版》曾激動而自豪地宣告「四枚佛指舍利重現於世,不僅是世界文化史的 一件喜事,也是世界佛教的一件盛事。」

佛指舍利的由來

   舍利為梵文Sarira的音譯,還有譯作「設利羅」、「室利羅」的,意為「身骨」。一般指釋迦佛遺體焚化後結晶而成的固體物。如佛牙舍利、佛指舍利等。按 照佛教的說法,舍利同凡夫俗子的死人之骨有根本區別,它的形成,既非生理上的關係,也非食物結構的原因,而是積累苦修,功德昭著的標誌,是戒、定、慧所熏 修的成果。

   佛經記載(《長阿含經》卷三。《游行經》),釋迦佛將近涅架時,囑咐弟子阿難:你安葬我時,先用香湯洗浴,以新劫貝纏遍周身,其上再用五百張鼦重新纏裹。 預備棺蘯三重,最裡的金棺以麻油灌滿,放入第二重大鐵蘯中,鐵蘯外再套一重旃檀香蘯。在香蘯上鋪蓋華衣名香,點火焚化。然後收取舍利,在大道旁建立塔廟, 懸掛彩繒,供奉舍利,使眾多行人都能觀瞻佛塔,從而宣揚如來佛法的廣大無邊。

   相傳釋迦佛在拘尸那城外樹林中涅槃後,大地震動,山頂崩壞,大星隕落。按照佛陀的囑托,葬禮准備了六天之久。到了第七天,眾人抬著遺體往城南火化,當柴木 堆積在棺蘯四周後,柴堆竟自然起火,火焰衝天,棺蘯遺體迅速消失,祗剩下一堆晶瑩的舍利。這時天上又落下雨水熄滅了火焰。拘尸那城的末羅族人將舍利取往他 們的議事廳中,他們在廳中以矛圍成篱,以弓作欄杆,把佛骨舍利圍在中間,敬獻花環、香料等供品,以表禮敬。

   消息傳出後,有七個國家紛紛要求分得一份佛骨舍利,建塔供奉。開始,拘尸那城的末羅人拒絕了他們的要求,於是發生了爭舍利之事。

   佛經記載,七國遭到拒絕後,分遣重兵,將拘尸那城團團圍住,派使者下了最後通牒,如果不分與舍利,就強攻城池,將舍利奪去。拘尸那城中的末羅人也嚴整四兵,無數軍卒,身著鎧甲。手執利刃,圍繞拘尸那城四周布防,准備與諸國交戰,保衛佛舍利不被掠走。

    這時來了一個名為香姓的婆羅門,他苦口婆心地勸誡雙方,告訴大家,佛陀是一個教人容忍的人,如果為了他的遺骨開戰,就違背了佛陀的根本宗旨。他建議大家將 佛陀舍利分作八份,一份留給拘尸那,其餘七國各分一份。後來孔雀王也來到拘尸那,但已無舍利,祗好收取佛火化處留下的炭灰,也建塔供奉。原貯佛舍利的寶 瓶,被香姓婆羅門帶回,井建塔供奉。這就是佛經所講:「八王起八塔,金瓶及灰炭;如是閻浮提,始起於十塔」。

   所以,最終釋迦牟尼舍利被分做下面十處:1、摩揭陀國,阿閹世王。2、毗舍離國,戾車毗族。3、迦毗羅國,釋迦族。4、阿勒伽波,跋離族。5、羅摩邑,拘 利耶族。6、毗塔底波邑,婆羅門。7、波婆邑,末羅族。8、拘尸那羅市,末羅族。9、蓽芭莉邑,孔雀族。10、香姓婆羅門,徒盧那。

   到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統一印度,大弘佛法,他把佛教立為國教,提倡用佛法治國,並下令鑿摩壁,立石柱,刊刻倡佛敕令,這些石柱就是著名的「阿育王柱」。 當時,作為崇拜偶像的佛造像,還沒有產生。佛舍利是唯一具有形象化的物質形式,它巳經成了佛的化身,至高無上的佛法象徵,並演化成一整套嚴格的舍利崇拜儀 規。

   正鑒於此,阿育王弘法措施,也就包括建塔供奉舍利。他取出王舍城等七處寶塔下的佛陀真身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分別盛入八萬四千個寶函,起造同等數量的窣 堵波(塔)供人膜拜禮佛。《大唐西域記》卷七曾記載,吠舍離國西北有一窣堵波,無憂王所建,旁邊還立一石柱,高達五六十尺,上雕獅子像。這個窣堵波應該就 是阿育所建的眾多佛塔之一。

   《魏書.釋老志》記載,佛涅槃後,阿育王以神力分佛舍利,役使鬼神,造立了八萬四千塔分佈於整個世界。全部舍利塔都在一天內完工。並說在洛陽、彭城、姑 臧、臨淄皆有阿育王塔故跡可尋。佛書《法苑珠林》更是記載詳備,還具體列出阿育王在中國所建的十九所塔名和立塔地點。有1、西晉會稽鄮縣塔。2、東晉金陵 長干塔。3、石趙青州東城塔。4、姚秦河東蒲籖塔。5、周岐州岐山南塔(即法門寺塔)。6、周瓜州城東古塔。7、周沙州城內大乘寺塔。8、周洛州故都西 塔。9、周涼州姑臧故塔。10、周甘州刪丹縣故塔。11、周晉州霍山南塔。12、齊代州城東古塔。13、隋益州福感寺塔。14、隋懷州妙樂寺塔。15、隋 並州淨明寺塔。16、隋並州榆杜縣塔。17、隋魏州臨黃縣塔。

   十九世紀末葉,法國人PEPPE與一名印度人在尼泊爾南境,釋迦牟尼的誕生地ぉ蘭毗尼園,進行了發掘。接著,又在蘭毗尼園西南二十餘公里的PIPRAVA 發掘出一個大石柜,其中藏蜡石壺二個,蜡石器一個,蜡石篋一個。佛舍利裝於蜡石壺中,壺內還藏有黃金薄板數種,黃金星章,三寶章及供養女人像數百件。壺蓋 上銘刻:「藏簿伽梵佛陀遺骨之比聖龕,乃屬於釋迦族即大聖之兄弟姐妹,其兒子妻室等之所有。」學者們考證後認為,此銘文仍屬於阿育王時代或更早的文字,應 為釋迦族最早的文字記錄,估計可能是佛滅度後不久鑿刻的。這次考古發現,實際上也印證了《大涅槃經》所述佛陀舍利的分配,特別是迦毗羅國的釋迦族分得佛骨 造塔供奉的事實。

   法國人PEPPE發掘出土的釋迦佛骨舍利,後來讓當時統治印度的英政府,贈給了世界上唯一的佛教國家——泰國,泰國國王又將佛骨舍利分贈給鄰國緬甸的佛教 寺院。在當時日本駐緬甸公使稻還滿次郎的再三請求下,緬甸又將分得的佛骨轉贈予日本一些,後來供奉在日本名古屋的覺皇山。

   除了這次發掘所得佛骨外,斯里蘭卡還珍藏著傳世的佛骨舍利,這是一枚佛牙。根據齊耳瓦撰寫的《佛牙史》敘述:釋迦牟尼在拘尸那城外焚化後,一位名叫克馬的 佛徒,設法拿到了一顆佛牙舍利,並把佛牙奉獻給迦餕伽國國王羅門達特。一晃又過了幾百年,公元三七一年,迦餕伽的鄰國為奪取佛牙,派強兵攻打迦餕伽國,國 王為躲戰禍,將佛牙轉給了錫蘭(斯里蘭卡)國王吉特剎利彌文。從此,經歷一千六百多年的漫長歲月,佛牙舍利一直沒有易主,雖然歷經磨難,錫蘭人甚至同爭奪 者兵戎相見,但佛牙始終在他們手裡。現在還完好地供奉在斯里蘭卡堪地佛牙寺,並且保持著每年八月月圓日的佛牙大游行和公開展示。每逢此日成千上萬的佛教信 徒和游客聚集堪地,像節日一樣,熱鬧非凡。

   上述的這些釋迦牟尼真身舍利。按照佛經的說法,名為身骨舍利,又叫生身舍利(《浴佛功德經》)。它又可分為白色骨舍利;黑色發舍利,紅色肉舍利三種。如法 門寺所出的佛指骨,就屬於骨舍利。此外,生身舍利也不為佛獨有,菩薩羅漢亦有舍利。乃至到了後來,一些苦修佛法、功德圓滿的高僧大德,遺體火化後的固體結 晶,也被當作舍利起塔奉養。當然,它們同佛陀的生身舍利絕不能相提並論。

   除佛陀生身舍利外,另一大類是法身舍利,即釋迦牟尼所說的諸多佛經,象徵精神不滅。佛經《法華經.法師品》講,佛經所在之地,皆應起造寶塔,不須安奉生身 舍利。因佛經已代表佛陀弘法不滅。《大唐西域記》也敘及印度之法,香木為泥,作小窣堵波(塔),高五六寸,書寫經文,放置其中,謂之法舍利也。在後來的佛 塔中往往奉藏佛經,如明代建成的法門寺十三級磚塔,就在各層收藏歷代多卷經文,也就是此意。

   隨著佛教的廣泛流布,佛教僧人和信徒日眾,佛的真身舍利卻愈來愈難以尋到,所以佛經裡即有了專門指示崇佛之人找尋制做舍利替代品的論述。如唐代不空譯《如 意寶珠轉輪秘密現身成佛金輪咒王經》云:如果沒有佛舍利,可用金銀、琉璃、水晶、瑪瑙、玻璃等珍寶製成舍利。對於無力以珍寶造作的信徒,也可以到大海邊, 拾取清淨砂石或葉草竹木根節造作舍利。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可以看到,佛教發展的數千年時間,在縱橫數萬里的地域空間中,留傳出土的佛陀真身舍利,何其稀少。從這裡,或許你能悟出「珍貴」二字,在法門寺佛指舍利上體現的真正含意,和「佛骨旋風」橫掃宇內的答案了吧?!
 
 
五十年代——過渡、轉型期的佛教
——建國以來上海佛教的回顧與未來展望之一(中)

◎夏金華

(接上期)

二、生活與生產

   為適應社會主義國家的新形勢,結合佛教的優良傳統,實現佛教生存方式的戰略轉型,上海佛教界也走在全國佛教的前列,做了大量的工作。由於社會形勢的急劇變 化,原先寺院賴以生存的租息、募化、香火、經懺等項經濟來源,大幅度減少或不復存在,因此,佛教寺院的僧眾要想維持日常生活,不被社會淘汰,僧伽經濟必須 在「勞動生產」的條件下,自謀解決自給自足的問題,才有可能。僧伽生活的「生產化」在當時的全國已普遍的展開,即便以全國叢林一致推崇的精修道場——蘇州 靈岩山寺為例,也在實行僧伽的農場生產工作,但以不廢修持為原則13。

   事實上,印度釋尊在日,掃地、洗衣諸事都自己做,許多大弟子和歷史上有名的僧尼、居士,也往往非工即農。中土宋以後寺院的管理全靠《百丈清規》,唐朝禪宗 的百丈禪師九十多歲還在工作,無論其弟子怎麼勸阻,總不能改變他「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思想主張。因此說,自力更生,自謀衣食,或者說「農禪」的形式, 不但是禪宗的傳統,也是整個中國佛教的傳統。因此,早在四十年代,由於國內生產落後,經濟不振,加之禍結兵連,生計艱難,出家僧尼,早已入不敷出,鮮有可 儲者。所以,當時即有楊智堅即撰《論此時佛教徒應有之職責》、《生產弘法說》兩文提出來討論,以為出家僧尼,肩弘法利生之重任,亦末必不可於課誦宣導之 餘,不礙淨修,出其餘力。或從事生產,或操作女紅。果如是,不僅弘法之資,不至無措,而國力民生,亦可以裕,豈不盡善盡美14!後又有鄭頌英的《僧伽勞動 制度持平論》等文參與討論,其中說:現在,我國已經進入了生產建設的新民主主義時代,為了自給自足,政府號召全民努力生產。至於僧人為糾正過去徇俗應赴遊 墮式生活的積弊,配合政府生產的法令,而作從事農工生產的勞動制度,來糾正積弊,解決生活,不可謂非合理的轉變;何況,「遵守國法」也是僧人基本戒條之 一。

   同時,文章中還提出了十一條很重要的應當注意的問題15,這在當時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建國初期,由於社會形勢變革等種種因緣,全國不少地方的寺院或相關機構「土改」後雖然分得土地或山場,且免徵稅,但依舊先後發生嚴重的經濟困難16。上海 佛教界也不得不開始轉變觀念,積極應對,在圓瑛、應慈、持松等大德的領導下,先後召開各種會議進行討論動員,決定走在全國的前頭,於修行辦道之外,向農工 方面,從事生產。在此思想指導下,玉佛寺、清涼寺、淨土庵等本著「配合社會人民的需要而為自己謀生存,為人民謀福利」的原則,率先在寺院裡開辦「人民食 堂」17,對外營業,一律素食,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和較好的服務,爭取「回頭客」,深受消費者的歡迎。因此、寺院開辦食堂,一時風行。據有關方面統計,這類 食堂最多時曾達到十八處。

   龍華寺,則又是另一種形式。該寺原有園田數十畝,一向以種植桃花、菊花等花卉植物,在春、秋兩季招攬遊客。一九五零年底,寺裡除開墾種植之外,得某護法居 士之助,開辦龍華寺造繩廠,利用稻草編造,銷路很廣18。當時滬上寺院中,佔比例較多的是由僧尼組織的手工業生產小組19,直接從事手工生產,如慈修庵成 立的三義縫紉社、當時的蓬萊區尼眾組織的人造花生產小組、下海廟手套生產組、普願精舍毛巾組、龍華寺搓繩組等。一九五九年「大躍進」期間20,佛教界還在 市郊的大場設立了農產品的生產基地,又在龍華寺開設燈泡鋼頭工廠,其產品遠銷南京、浦江、天津、漢口、杭州等地,供不應求21。為廣收原料,又附設廢品回 收點,收購舊燈泡、廢舊鋼頭等,以開闢僧伽經濟的新來源,適應當時全新的社會新環境。但是,當時也有續可法師等人提出,僧尼參與生產應當遵循這樣的基本原 則:「修持第一,生產第二,讀書(包括研究)第三」22。這是因為由於過分強調生產的重要性,已出現忽視乃至廢棄戒律及修持的情況23。

    然而,這些手工作坊式的生產小組一方面由於僧尼不懂經營之道,加上從事具體工作的人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訓,產品質量難免受到影響,因而大多數銷路不佳,有的 小組成立不到一兩年就倒閉了,最長的也不過維持了七八年而已。既然僧尼不善經營,又缺乏生產技能,所以不久就出現了第二種生產方式,即將寺院改為工廠,僧 人還俗後,或就地劃歸該廠編制,成為正式工人,或經有關方面斡旋,另行轉業安置。這種方法雖徹底解決了僧尼的生活出路,卻是以犧牲佛教的僧寶為代價的,這 造成了寺院減少,僧尼被迫還俗的嚴重後果,如南市小南門三昧寺住持因沒有人來做經懺佛事,寺中生計無著,又參加學習班的學習,思想發生急劇變化,遂決意還 俗,更名崔芳參加生產。還寫了《我脫下了袈裟》一文,刊登在《新聞日報》上24,內地其他報紙也競相轉載。這是五十年代僧尼流失最常見的現象。又如,曾任 寶山淨寺住持的從達法師,一九五七年從江蘇丹徒縣來滬上蓮花寺任職。本想一心辦道,弘法利生。無奈蓮花寺是座小廟,經濟來源枯竭,無法生存,次年即轉至上 海美倫毛紡廠。未幾,又被調往上海繡品廠工作。不過,從達法師以居士身努力工作,吃苦耐勞,其崇高的品德及優異的成績,贏得全廠工人的高度讚賞,被評為勞 動模範25。又如,靜安寺的中定法師後來到一家工廠裡做了一名管子工,等等。都是比較典型的例子。

   此種情形與建國前夕國內佛教僧尼出現較大流失的現象相類似。當時,社會動蕩不安,新的思想潮流廣泛傳播。年輕、思想活躍又比較激進的僧人,受革命理論的影 響,大都選擇上大學或從軍的道路。上海的形勢也有自身的特色,以靜安寺為例,曾在靜安寺佛學院上過學的中流法師,則上了「革命大學」,後來成為教授。部分 佛教高層僧尼由於對中國共產黨的政策有誤解,選擇了出走臺灣或海外,如靜安寺監院白聖法師即在臺北購得十普寺,於一九四九年前往臺灣,還動員住持持松法師 一起走,但遭到拒絕。原住南市沈香閣的智光、南亭二法師也在四九年抵達臺北十普寺。還有一些年輕法師「對中共不存幻想,而國民政府的軍隊雖然毀了狼山,但 是國民黨還沒有用思想政策來取締宗教,跟著國民黨跑,畢竟還有一線希望。」26於是,也去了臺灣。如現任臺灣中華佛學研究所創始人、著作等身的聖嚴法師, 當時是靜安寺佛學院的學僧,法名常進,就是抱著這樣的想法,與同參了中法師(現任世界僧伽會秘書長、臺灣善導寺住持)一起去從軍(國民黨的軍隊),輾轉去 臺灣的。

   此外,在靜安寺佛學院的師生中,分別去了臺灣或海外的還有圓明(日本)、守成(臺灣)、仁俊(美國)、乘如(即自立,菲律賓)、能果(日本)、隆根(新加 坡)等27。這樣一來,加上從一九五零年到一九五九年十年間陸績離開僧伽隊伍的年輕人,佛教僧尼已經失去了許多新生力量,這種狀況將嚴重制約佛教的長遠發 展。可以肯定,即使沒有發生「文化大革命」這樣歷史性的悲劇,佛教在整個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也很難說會有燦爛輝煌的發展前景。這是缺乏年輕人參與的宗教是 很難有活力的。(接下期)


13遊有維《對於靈岩山寺實行生產不廢修持的警覺》,《弘化月刊》第一○一期,第7頁(1949.10.上海軍管會雜誌登記證第五八號)。靈岩山寺提供之 《蘇州靈岩山寺各部門福利事業概況表》中亦有「農林場」一欄,《弘化月刊》第123期、第12頁,1951.8.上海軍管會雜誌登記證期字第五八號。

14《弘化月刊》第二十四期,第五版,中華民國32年6月。

15鄭頌英的十一條應注意的問題是:(1)根據「六和」的原則,擬訂配合勞動義務之各種規制:(2)規制中應充分包含發揮優美的佛教精神;(3)每天早晚 功課,每月頌戒,必須有精神地修學勿輟;(4)每月排定研教課程,勤修內明;(5)每月有定期的專門或通俗的弘法演講;(6)寺庵應陳設佛學圖書館,宣揚 佛教文化;(7)寺僧凡到六十歲以上(規定衰老退休的年齡),則以眾人勞動供養之,疾病者亦然;(8)凡有發心勇猛精進、刻意專修者,供養成就之:(9) 不得從事有違根本戒律(與殺、盜、淫,妄、酒等相應)及奢侈品等生產事業:以(10)不得經營販賣商業;(11)寺院及生產部門的所有權不屬於私有的 (《弘化月刊》第101期,第1-2頁,1949.10.上海軍管會雜誌登記證五八號)。

16如一九五零年八月成立的「佛教經書護持流通委員會」在《致上海市佛教會、北京巨贊法師函》中,即有「各地寺廟近因生活困難,或在結束解散時」云云,此 中情形,不難想見。(《弘化月刊)第111期,第12頁,1950.8.)浙江天臺山華頂寺,原先一直由天臺宗大德、上海法藏寺住持興慈法師主持,並維持 生活所需,住僧皆苦志精修。自興老圓寂後,該寺道糧發生嚴重困難,出面維持大局的聖老和尚無計可施,到了祗得來上海募化齋糧的地步。(《弘化月刊》第一一 四期,第16頁,1950.11)還有,寧波天童寺的僧眾曾有相當長的一段時日,全靠大眾砍柴、每天挑到十五里外的街上去賣、然後買米度日,方丈帶頭,全 體參加,沒有例外。當時柴賤米貴,粥少僧多,每人每日祗能吃兩頓稀粥。(塵空《天童之行》,《弘化月刊》第157期,第16頁,1954.6)又如,具有 三十年歷史的北京中央刻經院因經濟困難,無法支援,宣告停業解散,將佛學經書、經板作廢紙、廢物論斤出售。(《弘化月刊》第109期,第12 頁,1950.6)

17人民食堂,又稱為「人民蔬食處」或「和平食堂」,基於佛教「不殺生」的原則而來。(《弘化月刊)第五卷,第101期,第8頁,1949.10)

18《弘化月刊》第一一五期,第32頁,1950.12。

19手工業生產小組,是我國五十年代實行的手工業合作化的低級形式。主要有兩種方式組成:一種是由人數很少的手工業工人自願聯合起來,籌集股金,購買或租 借生產工具、集體生產。另一種是把獨立的手工業者或家庭手工業者組織起來,由供銷台作社、消費合作社用加工訂貨的方式、供給原料和替他們推銷產品。但生產 仍舊是分散進行的。上海寺院僧侶所從事的手工生產,主要是第一種形式,而在銷售方式上又兼有第二種方式的某些特點。

20大躍進,指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零年中國在經濟建設上開展的群眾運動。一九五七年八月,《人民日報》社論提出「躍進」的口號。次年五月、中共八大二次會 議通過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大躍進」運動由此在全國展開。一九五八年掀起了幾千萬人參加的大煉鋼鐵運動。與此同時,經濟領域各行業以高指標、瞎指揮、浮 誇風和「共產風」為主要標誌的「左」傾錯誤嚴重泛濫,使國民經濟遭到巨大破壞。直到一九六零年,「大躍進」運動才得以逐步停止(據《辭海》第二冊,第 1734-1735頁,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

21(弘化月刊》第七卷,第112期,第16頁,1951.7.上海軍管會雜誌登記證第五八號。

22轉引自鄭頌英《僧伽勞動制度持平論》一文,《弘化月刊》第五卷,第101期,1949.10.

23比如,三湘地區甯鄉回龍山的僧人,由於客觀環境的限制,無法從事紡織、印刷工藝等方面的工作,祗能以養豬、養雞、養魚等出售變為現金來維持生計(明真 《出家僧尼的生產和持戒問題》,《現代佛學》第二卷,第十八期,第l0頁,1952.2)又如,湖南長沙開福寺的僧人由於素食、肉食的意見不同產生糾紛, 最後祗能分鼇吃飯,分寺居住。(明真《佛教徒對於素食與肉食應有的正確態度》,《現代佛學》第三卷,第四期,第22—23頁,1952.12)上海寺院也 有少數類似情況,但尚末釀成大的風波。

24上海《新聞日報》1950.6.29上海圖書館藏本。

25《寶山淨寺與從達法師》第8—10頁,寶山淨寺印行本,2000。

26聖嚴《聖嚴法師學思歷程》第18頁,臺灣中正書局,1993。

27覺真《此心安處是吾鄉》第280—284頁,東方世紀雜諾誌社印行本,2003。

 
 
靜安寺今昔
◎吳企堯
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古剎靜安寺日前隆重舉行重建山門落成慶典。目睹新山門莊嚴的雄姿,作為一個與該寺有數十年殊勝因緣的耄耋老人,我為此而歡喜贊嘆,興奮得簡直難以入睡。撫今思昔,勾起不少沉淀良久的往事回想。

    靜安寺原名滬瀆重元寺,建於三國吳赤鳥十年(公元247年),是滬上最早寺院之一。至唐代,因禪風盛行,一度改為「永泰禪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 I008年)始名靜安寺,迄今末變。祗因舊址位臨吳淞江(即蘇州河)江濱,波濤衝擊,有傾圮之虞,南宋嘉定九年(公元1216年)寺僧仲依擇地蘆浦沸井 濱,另砌新寺,遂有座落在現南京西路,華山路的靜安古剎勝跡。歷經宋元,乃至明清。據史志記載,古剎曾有赤鳥碑、陳朝檜、蝦子潭、滬瀆壘、蘆子渡、講經 台、涌泉、綠雲洞等八景,元代詩僧壽寧集歷代詩人題詠,纂為《靜安八詠集》傳世。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寺僧募銅六千斤鑄成大鐘,有詩人王逢之銘 文,今存寺內。清雍正、乾隆間均有修建,十九世紀中葉,毀於太平天國戰火,後經多年募化,住持僧鶴峰在縉紳李朝覲、浙江巨商胡雪岩等資助下,於光緒六年 (公元1880年)重建,翌年寺宇落成,佛像裝修一新,於四月初八日浴佛節按佛教儀規舉行開光典禮,江南一帶四眾雲集,車水馬龍,商賈輻輳,蔚為壯觀,遂 成一年一度的靜安寺廟會。有一首竹枝詞描述當時廟會風光:「士女如雲浴佛辰,靜安場聚萬車輪;衣香鬢影斜陽返,十里紅飛馬路塵。」民國初,靜安寺曾是上海 和全國佛教重要活動場所之一,一九一二年第一個全國性佛教組織ぉ中華佛教總會成立,會址設在靜安寺,一九一三年三月該會在靜安寺召開首次全國代表大會。一 九一九年寺前沸井濱全部填沒,築成馬路,命名靜安寺路(即現在的南京西路,寺南路中央保存涌泉,故洋人稱Bubbling Well Rd。新中國成立後,市人民政府撥款修茸靜安寺,並幫助方丈持松法師恢復我國失傳千年的東密壇場。法師感激國家宗教政策的英明,書「信仰自由成政策,愛國 傳統是優良」對聯懸於客廳,以表愛國之心。一九八三年,靜安寺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漢族地區重點佛教寺院之一。

   靜安寺歷史悠久,然而歷經滄桑,寺宇建築陳舊,布局零亂,大殿與山門各偏一隅。改建之思,萌發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孕育醞釀近十年,逐步形成共識。一 九九五年地鐵二號線建設並在此設站;一九九六年拆除部分寺院建築,推動古寺改建。慧明法師住持靜安寺後,改建工作開始實質性啟動。一九九八年立項,制定方 案,反復論證,二○○○年經市規劃部門批准先建鐘鼓樓,實行邊改建,邊開放;二○○一年五月鐘鼓樓落成,當年七月起逐步建廂房等。

   山門是佛教寺院建築的重要部分。早期的靜安寺無論宋元明清,想必都有山門,其形象難以查考。太平天國戰爭後,寺宇建築僅存大雄寶殿,有照片為證。(見圖 三)從空荒的景象可以推測,山門已毀於戰火。光緒六年重建後,因整個上海經濟發展迅速,附近開路築衢,商貿、金融事業興起,建樓造房,靜安寺本院逐漸縮 小,山門不斷變化,最後成為一個簡陋的小門。抗日戰爭勝利後,時任方丈的德悟法師,於一九四六年在寺院東部新修一座仿唐式山門,疏浚門前涌泉,泉側豎一座 阿育王梵幢,新築圍欄以護之。這座山門保持了半個世紀,於一九九六年地鐵施工時拆除。一九九八年修臨時山門,至二○○三年四月動工建新山門時拆除。此番改 建的整個形式定為宋式,乃因「靜安寺」名更於宋代,遷現址於宋代,寺內尚有宋代遺物,且滬缺宋式建築。山門為二層歇山單檐,用料考究,做工精細,富有佛教 文化之意;選用名家字跡,鐫刻佛教圖案,有愛國愛教和勸人行善含義,值得欣賞品味。

   靜安寺改建工程仍在繼續,深信不久的將來殿宇法堂會日臻輝煌,並擬宜恢復象徵有佛教文化意義的阿育王柱。這是因為有政府的關心,社會各界的支持,廣大信眾 的贊助和有關方面的合作。如今躬逢盛世,國泰民安,天下隆洽,佛法昌明,經濟繁榮,建設俱進,善信共襄,道場中興,必成其事。
 
 
重建靜安寺山門
◎崔中芳
安寺山門是繼鐘鼓樓之後,靜安寺改建工程又一個竣工的單體建築,其建築形體雖比不上其它建築,但卻是寺廟中軸線的第一個重要建築,它與已建成的鐘鼓樓協調一致,形成構圖完整、錯落有致的沿南京路整體立面。

   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山門傾注了慧明法師和設計、工程人員的許多心血,克服了許多的難點,終於將靜安寺山門在較短的工期內圓滿地完成了。

    設計階段遇到的第一個難點就是山門的位置和形式。一般來講,在寺院空間序列上,依次在中軸線上的設有照壁、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等主要建築。由於 受到土地條件的限制,在確定大雄寶殿位置後,其前部除山門外,已無足夠空間專門設置天王殿等,而且山門的位置也沒有寬餘的用地。因此,在靜安寺總體布局 時,與方丈慧明法師和改建辦公室等商量,將山門、天王殿合而為一,因地制宜,這既符合傳統,又體現靈活創造。山門的形式確定為一個兩層建築,底層按石材基 座式處理,設三個石券門將四大天王以浮雕手法設立於山門底層東西內牆,上部為一個面闊五間、分心槽平面、單檐歇山的純木結構,內供韋馱菩薩。基座平台東西 與鐘樓、鼓樓用天橋相聯,四周為漢白玉欄杆,其中朝南正中置「靜安寺」銅鑄匾額,朝北正中置「為甚到此」漢白玉匾額與欄杆有機結合,將整個建築處置得秀麗 華貴。

   設計階段另一個難點是山門位置一半座落於地鐵二號線靜安寺站通道上部,一般的地基處理方法已無法解決。結構工程師大膽地採用懸挑基礎的方法,這就意味著出 挑的9.8米基礎上須承載近五百噸的上部結構自重,而且其沉降量必須控制在「地鐵條例」規定的2厘米之內。經過靜安寺鐘鼓樓的實踐,最終山門架空於地鐵通 道之上且沉降量不足1.5厘米。

   靜安寺整個建築群體其形式為宋式,造型、用料、構造、裝飾甚為講究。方丈慧明法師要求內飾應有一定的宗教氣氛,體現佛教寺院的莊嚴。

   門外兩側置兩個大型銅獅,氣勢雄偉,獅子背後牆體上方鑲嵌著兩個大法輪,直徑1.6米,用整塊厚0.49米的萬年青石料製作,雙面雕刻;三個烘券門套均刻 有佛教手印,共三十九個,拱門券頂隱約可見「空」。「無相」、「無作」等字樣;中門旁楹聯及邊門頂刻有文字,均體現佛教含義和傳統。

   門前台階,均用整塊石材製作鋪設,其中門外平台的一塊如意石重達三百六十噸,長十五米,寬1.03米,厚0.88米,安裝在此頗為壯觀。門內地下東、中、西分別將三把玉如意和十二生肖金掛件安藏於萬年青石函之中,象徵著所有經過的人平安如意。

   上部木結構所用木料(無論結構和裝飾)均選用緬甸純柚木加工製作,按宋式方法構築,莊重華麗,色澤自然美觀。

   屋面瓦件均採用金黃釉琉璃瓦,巨脊兩端的龍正吻構件為銅鑄貼金與避雷裝置巧妙地結合。欄杆採用北京房山漢白玉精心製作,並刻有法輪和靜安寺寺徽紋樣,使整個山門在造型和細節部分都烘托出宗教獨有的氣氛。
 
 
鑄造《上海靜安寺佛法僧三寶印》記
◎慧 明

國運昌隆 法緣殊勝 古剎重建 寶印鑄成
以斯功德 迴向法界 群生獲益 超出三界
佛日增輝 法輪常轉 正法久住 同登彼岸
世界和平 國泰民安 風調雨順 普呈吉祥


   三寶者佛法僧也。佛者三界導師,四生慈父;法者自體任持,軌生物解;僧者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佛法僧悉稱寶者,不為世法之所侵凌故,不為煩惱之所染污故, 若依佛法僧三寶。能息無邊生死苦輪,遠離一切大怖畏。佛證大道,金口弘宣。導迷津而登覺岸;法益有情,假身修真,超三界而出六道;僧嚴毗尼,上求下化,發 四弘而轉正法。印者,印契決定義。《大日經疏》曰:「此印者,即是法界之標幟。以此印故,表示法界之體,即名法界幢也。」《毗奈耶雜事曰「時有賊來盜僧庫 藏,並及私物,為無記驗,苾芻不知何時失物。」故佛製比丘可作大眾及私物二印。由是,教內常住、私物而作印鑒,以為標識。此為教內作印之始也。千年古剎靜 安寺承十方諸佛加被。社會各界關心支持。古剎重建初具規模,今日又鑄三寶金印,以作永鎮三門之物。

   三寶之中,法為實寶,堅固不壞。《智度論》曰:「於諸法中法寶是實寶,今世後世乃至涅槃。能為利益。如經中說:佛語比丘,為汝說法,所說法者所謂法印,法 印即是寶印,寶印即是解脫門。」法印之中以三法為寶印。所謂「觀法之實相。體得諸法無我、諸行無常、涅槃寂靜三法印之三昧,稱為寶印三昧。佛口親宣大法, 奈僧弘宣,為表正法,以印標識,龍天護持,鬼魔降伏。《鳥樞瑟摩經》曰:「以莽度迦木刻其印,一內木印於酥蜜燒之,及出,以印印山山碎,印海海竭。」古剎 金印已成,當如其印,佑世太平,護眾平安,魔怨結解,法侶雲集。

   金印鑄成,法緣巳具,作印之意,復作開演。印用純金十二公斤,以表佛陀一生說法四十九年,無出十二因緣者;印高二十五公分。以表娑婆三界之中六道眾生,無 出二十五類者;印中有念珠四十二顆,以表佛法自漢時初入,初譯之《四十二章經》及菩薩四十二行位者;印正方十公分,以表十方法界,三寶普被者;印之下方正 方形高八公分,以表八正道,修行解脫之根本者;左右兩邊雕刻四大天王像,以表一切龍天護法者;前刻古剎寺徽,以表諸佛一切智者;印之中間圓形蓮花高七公 分。以表過去七佛,所說法如蓮華清淨無染者;印之上方以本寺原阿育王柱頂部四面獅子為藍本,以表三寶功德,若獅吼於四方,聲震遐邇,咸聞妙法;獅子下方有 獅象牛馬各表一方,間以法輪,以表法輪常轉於四方者。有相開演。終為累贅,一念無形,了達本真。故貧僧於作印之時。作三寶印偈刻於印邊款曰:

   法法密契示佛心 心心相印傳祖意
   意意有相皆虛妄 妄妄無生盡法器
   滔滔苦海作慈航 四眾十方生歡喜
   皈依三寶覺正淨 超出三界樹標記

佛曆二五四七年冬月

 
 
靜安寺方丈慧明法師印象
◎潘 真
見慧明法師的名片上印著靜安寺綱址及個人電子郵箱,我好 奇。問他幾時開始用的電腦,笑答是一九三三年。又問靜安寺綱站幾時建的,答曰一九九九年。慧明法師通過電子郵件解答信眾學佛中、生活中的疑惑,得閑也與朋 友在網上聊聊天、下下棋……。「佛法在人間,不離世間覺。」他說,「現代高科技方便,可以拿來作為我們弘法的手段。再說出家人要接觸方方面面,不去了解新 的東西,就可能難以與某一方面的信眾交流啊!」

   去年年末,靜安古寺山門落成典禮。在千年古剎,與各級領導、各路朋友和廣大信眾在一起,三十四歲的慧明法師更顯得年輕。正是因了這份年輕吧,佛教在這裡才給人以一種與時俱進的新氣象。

    在致詞中,慧明法師朗聲道:「佛教向來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靜安寺地處繁華的市中心,更應當發揮自身的佛教文化優勢……佛教應當入世,靜安寺應該成 為社會化、人間化、人性化佛教的載體……在慈善濟世、化導社會風尚、心靈環保等方面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他這樣解釋「三化」:社會化,即佛教應參與社會 發展,有利於社會文明進程,社會化不是世俗化,更不是庸俗化。人間化,即佛教在世間傳播,應以讓人接受的形'式、方式引導人不光要有健康的身體,更要有健 康的心理。人性化,即佛教並非高高在上而是有利於人的,現代人生活緊張、工作壓力大,進入寺廟可以放下身心、舒緩壓力。

   一九八三年,一心想入佛門的慧明在玉佛寺出家。「小時候在佛學院,因為調皮,不知被師傅訓斥了多少回,但我依然走在信佛的道路上,後來漸漸有了責任感…… 二○○○年十二月,這位畢業於上海佛學院的高材生升任靜安寺住持。當時,他就暗暗地許下四個願:一、深入經藏續慧命;二、常隨佛學濟眾生;三、重建古剎興 道場;四、石刻法寶利含識。傾注全部心血的整整三年過去了,前三個願已在順利進行中,許願的人這才願意透露一些細節——

   為了掌握藏經研究的入門方法,他幾經努力,終於考上了復旦大學歷史系的碩士研究生,拜在著名的姜義華先生門下。「其實宋以後的各朝都有《大藏經》,可是現 在大多變成了博物館的館藏寶貝,完全失去了本身的意義。佛教在「文革」中倍受摧殘,波及全國……」他痛感佛教研究的長期缺失,決心成立佛經研究院,培養對 佛學有造詣的、身體力行的信仰者,系統整理佛經,研究佛教文化。研究院何時能夠成立呢?「十年?二十年?也許更長……」他說不准,但信心十足。

    在古剎浩大的擴建工程中,他要求改建辦「出精品,有特色,做傳世之作」。從希爾頓、貴都的高處望下來,大都市寸土寸金的市中心有這麼一座堂皇的寺廟,豈不 是無聲的告白——在中國,宗教信仰是自由的。所以,既然做了就要做得莊嚴,一個釘子、一根椽子都敷衍不得,更別說銀佛、金佛、山門、大雄寶殿了。

   至於從文化、信仰的角度許下的第四個願,一千平方米的地下藏經庫造好了,祗等珍藏刻有一億五千多萬字經文的十三萬塊石碑。

   「進廟,是好的佛弟子;出山門,是好公民。」這是慧明法師經常講的一句話。清明時節,一與婆婆關係緊張的信徒到靜安寺聽慧明法師講經。那日的主題正是「報 父母恩」。她聽了,檢討自身,幡然悔悟,回去後就主動轉變了態度。慧明法師認為,佛教對社會的意義就在於引導人們自我素質的提高。「我們這裡需要信眾,不 需要香客。進寺院不光為了燒香,而是要用佛經指導生活,在生活中體驗佛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你不一定要讓孩子信教,但要使他有慈悲的胸懷,在未來的人 生路上向善的方向走……」

   曾經,有一位德國客人問:「世上信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人很多,你希望未來佛教發展壯大麼?」慧明法師的回答出乎人的意料:「不。人們的需求是不同的,「可樂」還有多種品牌呢!我希望各宗教勸人為善這一共同點壯大。」

   又曾經,有人不贊同靜安寺山門前的那幅對聯(願祈佛手雙垂下,摩得人心一樣平),說南京路上的建築是高高低低的,人心也是高高低低的,人心一樣平社會還要發展麼?慧明法師微笑了:「車輪若一高一低,怎麼前進呢?」

   這樣的反問,這樣的一種境界,讓我想像在佛學院的課堂上,這位院長該是怎樣地誨人不倦呢?在市人大的會議中,這位代表又該是怎樣地行使職責呢?
 
 
隨筆禪話
◎秦孟瀟
放生喜悅

   有一篇特稿,其標題是:「善信捨財十萬放生大龍蠆,冀為港人積福渡經濟難關」。在文中指出:「將達二百八十斤重,估計已五十高齡的大龍蠆送回大海放生,這 位善信一向有放生之舉,每月初二至十六他都會放生小魚、小鳥等動物,但花近十萬元放生大龍蠆乃是第一次。」這篇新聞特稿刊出來,隨即引起佛教界人士普遍注 意和興趣!中文大學有位學生(可能是佛學會的)打電話給我,在電話中表示要我討論一下。他說:「善信花十萬元放生之事,可以深信無疑!但他說,在其『放 生』之後,原來停滯不前的生意大有起色,連接數宗數十萬元大生意,並相信必是『已成仙』的『魚爺爺』在暗中答謝他。如此說法,令人質疑,可信嗎?」這位 「中大」的學生要我回答他此疑難問題。

   我說:這隻大龍蠆被「放生」到大海中去了,對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或有善心的人來說,他會有一種很特別的喜悅自在感,這種心情別人是無法感受到的。比如天空 一個靜美的月亮,有人感到圓滿幸福!有人感到凄涼悲慘!同是一個月亮。怎會有不同的感受呢?這是各自心境不同吧了。這位善信「放生」後,在生意上大有起 色。看成是所謂「魚爺爺」成「仙」的「答謝」。這是屬於個人的喜悅自在感。別人是感受不到當事人心情的!

愛護生命

   這位善信花十萬元「放生」,引起別人注意和興趣!因為他並不是一位大生意人,是在尖沙咀經營一間酒吧而已;就是這十萬元也是同幾位友人合湊起來的錢。如果 不即時設法解決,說不定這條大龍蠆已一命嗚呼了。就是因為善心頓起,挽救了牠的生命!老子也曾說過一句話:「大德曰生」。孟子也說:「聞其聲,而不忍食其 肉;君子遠噔廚也!」中國人一向有善良民族的美譽。

   根據這位善信的作為,說不定是位虔誠的佛弟子;他一向有「放生」的善念,每月都有兩次放生的行為,可謂「君子風度」也。對於「放生」的道理。我國道家、儒家學說,以及其它各大宗教,都未能說得清清楚楚,祇是「點一點」而已。

    唯有佛家的道理,講說最透徹!佛祖指出:一個講「修行」的人,要有「慈悲心」,既要愛護人類,更要愛護一切有生命、有知覺、有感情的動物,這叫做「一切眾 生」。有人殘忍地殺害牠們,還要美其名曰「口福」!信佛的人,一定要嚴格遵守佛制的戒律,「不殺生」,祇是戒律中一條而已。

   佛家一直講「因果循環」的道理,一個殺害者將被殺害,這是絲毫不爽的「因果定律」。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對信佛的人來說,這是深信不疑的信念。放生有「回報」,有它一定的道理,信不信由你了。

人性善良

   佛教提倡「放生」活動,這是體現了「慈悲為懷」的宗旨。

   中國人是敦厚的民族,心底極為善良!締造華夏文化的先賢們也倡導「愛人及物」的崇高精神。亞聖孟子說:「君子聞其聲,不忍食其肉!」道家始祖老子說:「大 德曰生!」在今日有識之士也竭力「保護動物」運動,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佛教主張「戒殺」、「茹素」是真正的博愛主義者。要世人做到素食者是不切 實際的,俗家人和出家人畢竟不同,不能同一而語,其實食素對自身健康甚為有益,免除了因肉食而患上種種疾病、心臟及血管硬化等,皆由肉食引起也。

    在廣州大橋南岸新中國船廠船塢內,一對經常露出水面戲水的巨龜,有一隻爬上船塢,許多人圍繞巨龜在觀賞。有人發現巨龜甲殼右後側邊有一個小孔,疑為前人 「放生」時所為;船廠一位負責人吩咐別人取來一根小銅錢和一塊刻有「新船」字樣的金屬牌子,穿綁在巨龜的小孔處,然後還舉行放生儀式,工會主席說:「靈 龜,祝你長壽!」剎那間,巨龜竟伸出頭來,並張開小牙的大口,眼睛滲出了水珠。圍觀者驚嘆:「這隻鳥龜真有靈性啊!」巨龜鑽進水中,旋即又鑽出水面、游回 來,似是向圍觀者說「再見!」這是多麼感人的情景啊!這不是「靈性善良」的體現嗎?

迷信算命

   在高雄佛光山位於山門口不遠處的放生池裡,不時出現可怕的水蛇,這也是鄉民悄悄帶上山來「放生」的!

   佛光山寺比丘尼依淳法師表示,她就曾經親自碰到過鄉民抓毒蛇要上山來「放生」,經她詢問才知道原來那人去算命,算命先生告訴他要放生毒蛇才能改運,因此他到蛇店去買了蛇,想了半天,覺得佛光山蠻適合放生的,所以就帶到山上來了。

    這個鄉民當時被依淳法師勸下山去,放生末能如願,但是在佛光山的行館及寶橋,亦即後山一帶,還是經常發現許多不應該在這個地帶發現的蛇類,其中有不少是毒 蛇。有年七月十五日,佛光山舉辦盂蘭節法會,一位信徒上山經過寶橋前,突然被樹上掉下的一條手腕粗細的蟒蛇,駭得拔腳飛奔,跑到寺門口,倒在地下,經寺內 僧人找來醫生診斷,祗是昏迷而已!不久蘇醒了過來,說被蟒蛇駭昏了,這些各式各類的蛇,當然不會是佛光山的特產,法師們說,都是鄉民捉來「放生」的!在台 灣不少鄉民很迷信算命先生的指點迷津,捉毒蛇放生,果是改變命運嗎?

刀下「逃生」

   蘇州蔣國西居士來函相告「放生趣聞」。特轉載於後:一九六八年夏,我就讀的中學停課了,我跟隨做漁民的表哥漂泊江湖。一日,漁船沿著蘇北灌溉總渠向南行, 到了繽海縣榆橋下,忽然發現一大片黑壓壓的鳥魚秧子(魚苗),還發現兩條大鳥魚在魚苗中閒忽隱忽現,顯然,這是一對「夫妻魚」,在領養著牠們的孩子。說時 遲,那時快,表哥嗖地投出飛叉,頃刻間叉起一條大鳥魚,是雌性的,足有三四斤重。船繼續向南行駛,過了一陣子,表哥讓我殺魚。我將魚按在漁船甲板上,拿起 菜刀,誰想到剛剛除去烏魚部分鱗片,忽然,牠猛地一掙,竟掙脫我的手,三下兩下跳進河裡,不見蹤影。此時,漁船已到達追寧縣三灶鄉邊緣,離開原先叉魚的地 方已有二十多里路,我們祗有望水空歎!時隔十日,我們折返舊路,當船行至離榆橋約十里處,又發現一大片黑壓壓的烏魚苗,不過比上次魚苗大一點。此次,表哥 猛地投出旋網,網住一條大烏魚,仔細一看,原來竟是上次刀下逃生的那條魚,因牠半側身的鱗甲已被刮過了。表哥見狀,不禁沉吟起來!

江湖殺手

   這位蔣國西的表哥雖然是個粗獷的漢子,但思想卻很細膩,當他看到重捕獲那條逃脫的魚,沉思片刻,說道:「這魚逃跑處離這兒有十幾里水域,這兒又離上次抓住 牠時約十里,究竟是「丈夫」領著兒女向南找到了牠的「妻子」,還是牠逃跑後向北找到了「丈夫」和「孩子們」?看來烏魚深愛親情呢!」「說到這裡,這位「江 湖殺手」不覺動了惻隱之心。

   站在一旁的表弟蔣國西說道:「放了牠吧!」他的表哥手一揚說道:「好!」隨即將烏魚投入水中去丁。蔣國西談起這段往事來,對一般人來說,祗當作「趣聞」相 看了,或者作為一件「偶然相遇」的事,「碰巧」又捕捉到逃跑掉的那條魚,是人「自作多情」構想出那樣「夫妻領子女尋親」的情調故事來。但對一個信佛的人來 說,他或她把萬事萬物都看為一切都是「因緣所成」的,世間上沒有孤立存在的東西!信佛的人,對有生命的東西,看得非常珍貴,不輕易傷害生命!這是信佛的基 本條件。

大師墨寶

   台灣有位法師,寄了一幅弘一大師墨寶條屏給我,雖然這是一幅複製品,但讀了題寫的內容之後,給予我的啟迪著實不少。這位名聞遐邇的弘一大師書法另成一格, 所謂沒有人間「煙火氣」,卻有一股「仙氣」和「靈氣」。大師生前寫了不少墨寶留在人間,多數是抄錄的經句,對修學佛法的人,最為適宜。在國內外不少古剎名 寺,都藏有大師親筆題寫的條屏或對聯,在新加坡龍山寺廣洽法師道場最多。因廣冶法師過去經常親近弘一大師,他二人之間的因緣特別殊勝,這幅條屏,內容非 「佛經」句子,而是社會上「處世待人」的格言,這是非常少見的,墨寶寫道:「對失意人莫談得意事,處得意日莫忘失意時;謙美德也,過謙者懷詐;默懿行也, 過默者藏奸!」這幾句話,我反複讀了多遍,體悟到箇中真諦,而今「世間人」具有如此為人「厚道」及其「智慧」的,鮮矣哉!尤其在「謙虛」和「沉默」之間, 在其背後蘊藏的「詐」和「奸」,不少人不洞悉。天下事,不可「過」頭,聰明人在於能掌握「火候」也!

人天師表

   談起近代弘一大師,在佛教界、文化藝術界,老一輩的學人,幾乎無人不知。可是,如今新一輩的學人似乎不太清楚:「弘一大師何許人也?」這豈不是非常可惜的「無知」行為?!

    這位弘一大師未落髮為僧之前,他俗名叫李叔同,人皆稱他是一代「奇才」!他曾是我國最初出國學習西洋繪畫、音樂、話劇,並把這些藝術傳到國內來的先驅者之 一。著名漫畫家豐子愷是弘一大師的執教弟子,在他寫的回憶文中曾寫道:「我十七歲入杭州第一師範……弘一法師,那時稱為李叔同先生,便是我的圖畫音樂教 師,圖畫、音樂兩科,在現在的學校裡是不很看重的,但是奇怪很,在當時我們的杭州第一師範裡,看得比英、國、算還重。這是甚麼緣故呢?因為李先生的人格和 學問,統制了我們的感情,折服了我們的心。他從來不罵人,從來不責備人。態度謙恭,同出家後完全一樣;然而個個學生真心地怕他,真心地崇拜他。我便是其中 一人。」可以說,這位弘一大師是真正的「人天師表」!無論是在「家」或「出家」各個不同的時期,他為人「真實不虛」,品格高尚啊!

嚴守戒律

   弘一大師在佛門中嚴持戒律,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律師!」當年趙樸老曾說:「戒行精嚴,緇素皈仰,薄海同欽者,當推弘一大師為第一人。」在佛門中把持戒律看 為最高準則,甚至說,能持戒律的高僧,便能成佛作祖。否則,等於俗漢一樣!弘一大師嚴守戒律,到了一絲不苟的境界。他在給友人丁葆青的信中,鄭重其事地 說:「再有違奉者一事:尋常所寄之信札,皆須貼郵票五分(當時平信郵資)、明信片則為二分半。若信封剪口者,僅能內裝印刷品,外貼郵票一分。若如仁者上次 所寄之信,信封剪口,內裝信箋,僅貼郵票三分,則與郵章不合。如是則受信之人,應被罰大洋四分。以後與他處通信,必須貼五分,若用明信片亦善,則盡二分半 也。若少貼郵票而寄信者,且與「盜戒」有違。叨在至好,故敢奉告,以後希注意為要!」弘一大師這種守法持戒的精神,是值得人們學習的。例如貼郵票這種小 事、在一般人看來算不得一回事,在大師看來卻並非「小事」一樁,而是「守法」與否的重大問題。
 
 
世出世法
在金秋的田野上  ◎紅 梅
二○○一年十月二日下午,香港慈輝(佛教)基金會代表一行在周方老先生的帶領下前往惠東縣梁化鎮周英紀念小學參加每年一度的「慈輝(佛教)基金會獎教獎學金頒獎大會。」

    「周英紀念小學」原為「齊眉塘小學」,因惠東縣梁化鎮人民政府為紀念周英女士(楊釗先生的母親)而命名。周英女士出生於惠東縣梁化鎮下樓村,是一位十分受 人尊崇的女性,其秉承中華民族婦女優良品格、堅毅勤勞、言傳身教、謙厚待人的美德;生前經常將兒女孝奉的金錢,檢樸以持,捐贈給公益事業,為扶貧濟困、興 醫辦學、敬老助殘等貢獻良多,深受民眾愛戴。周英女士後人為發揚她這種精神,特意將前身「齊眉塘小學」舊貌換新顏,經精心運籌,辟荒坡,開新地,美化環 境,建教學辦公樓,配備學生書桌及教學器材,增設康體活動場地等,為當地教育提供了最好的教學設施。該校於一九九八年九月正式命名為「周英紀念小學」,並 制定每年捐助壹萬元獎教獎學金的計劃,以激勵師生們熱心教育、勤奮學習的精神。

   今年是「周英紀念小學」成立後第三年的獎教獎學金頒獎大會,回顧三年來學校所取得的成績是驕人的。九八至九九年「周英紀念小學」小學升初中成績從原來在梁 化鎮排第二十一名升為第十八名;九九至二千年小學升初中成績從第十八名躍升為第五名;二千至二○○一年小學升初中成績從第五名躍居為第三名的好成績。學校 除了重視學生的智育培養外,還認真貫徹國家政策,推行「以德治國」的方針,積極實施德育培養課程,組織學生背誦︽心經︾和︽因果經︾,目的是讓這些幼小心 靈從小種下一顆善良的種子,知道因果的道理。這次分別有周偉城、周曉婷、周小靜三位同學成績較突出。學校領導表示:學校將繼續抓好教育,為培養「四有」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新人而努力!

   頒獎大會結束後,在告別聲中,香港慈輝(佛教)基金會代表又驅車回惠。在金秋的黃昏中,看見沿路兩旁的稻穗被秋風吹得一浪又一浪,讓此行的每一位慈輝人倍感豐收的愜意。這景象仿如香港慈輝(佛教)基金會這麼多年來關心社會、廣德植本豐收的一個寫照!
 
 
世出世法
寒冬送暖  ◎樂 善
初冬的寒風格外的冷,二○○一年十二月九日一早,香港慈輝(佛教)基金會惠州代表一行十多人,在惠州大進廠廠長余雪梅女士的帶領下冒著濛濛細雨,載著三百多張棉被和慈輝人的愛心,前往惠陽市蘆州和大嵐兩鎮,給那裡的特困人士、五保戶及孤寡老人送溫暖。

    蘆州大嵐兩鎮是惠陽市的邊遠地區,離惠州雖然祇有五六十公里,但交通不甚便利,要去那裡,得乘車渡船方可到達,因此,那裡大部份群眾的生活比較困難。得知 我們一行的到來,當地群眾顯得十分熱情,紛紛冒雨走出家門歡迎我們。一位年過七旬的受贈老人激動地對我們說:「一張棉被對普遍人家來說算不得甚麼,可對於 喪失勞動力,沒有經濟來源的老人來說,是很寶貴的,而且在這天寒地凍的時刻,你們還冒雨送來,就更加珍貴了。我們忘不了慈輝人的關懷,對慈輝人的愛心無以 為報,惟有學習慈輝人樂善好施的優良品德,盡自己的能力像慈輝人關心我們一樣去關心周圍的人。」

   惠陽日報的一位記者專程到大嵐鎮採訪捐贈儀式,當得知香港慈輝(佛教)基金會熱心公益,無私捐助的感人事蹟遍及大江南北時,十分感動地說:「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像慈輝人一樣,樂善好施,獻出一份愛心,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世出世法
慈輝善舉遍惠地  ◎吳知韻
我們一行十幾人在二○○一年十一月十九日有幸隨楊洪會長前往惠東、惠陽等地參觀「慈輝」為當地助建的教學樓、水塔和小橋。

   上午我們隨車前往惠東多祝,途經安墩那崎嶇不平的繞山公路。一路搖搖晃晃的到達了安墩蓮塘小橋及離福橋。這是兩座很小的橋,祇是在兩條小溪上修建成的小 橋。這兩座小橋看上去似乎微不足道,可別小看它,以前沒有小橋之時,每逢下雨,溪水滿了,村民及小孩就要淌水過河去幹活和上課,諸多不便。慈輝(佛教)基 金得知此事,急他們所急,為他們修建了這兩座小橋,小橋是經加固的,八噸大車亦能通過,更不用擔心下雨了,小河滿了。不管怎樣,村民及小孩從此可以安然無 恙地過往。

   梅宮村上的小學,原祇有四個課室(包括辦公室)的磚瓦房,後來經大家集資籌得一部份資金,就把這梅宮小學拆掉改建成混凝土水泥教學樓。但由於資金有限,祇 建一層就不能往上加建,被迫停工再籌資金。學生因此也不能上課,祇好停課在家靜等。「慈輝」在建橋的同時,了解到實際問題,決定為其捐資加建成現在一座二 層共有八個課室的「慈輝樓」。如今在寬敞明亮舒適的課室裡,學生從此可以安心地認真學習。

   我們慈輝(佛教)基金會的楊洪會長常道:「錦上添花莫問我,雪中送炭有商量」、「救急不救貧」。是的,貧可以自力更生,急就難以解決,這橋、學校是村民及 小孩每天面對的困難,是非常急需的。我們現祇投資了十幾萬,就把兩座小橋及學校建成,受益卻是三千多人,真可謂是投資少、受益大。

   下午我們一行人又隨楊洪會長到了惠陽平譚參觀「慈輝」助建的水塘與水塔。這裡把山水全部蓄在幾個大小不等的水塘裡,以備急時之用。現在,天旱了再不用擔心沒有水灌溉農田及農作物;有了水塔,現在每家每戶再不用挑水做飯和洗衣服,他們也像城裡人一樣用上了自來水。

   到了三棟養志小學時已是華燈初上了。一踏進養志小學頓感倍覺親切,昔日那棟蛀滿白蟻岌岌可危的木樓早已蕩然無存。一棟嶄新的三層混凝土樓房屹立在眼前。校園四周種滿了花草,整潔明亮的辦公室和教室、優美的校園為辛勤的園丁和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工作和學習環境。

   「慈輝」行者「慈輝心」,「慈輝」光芒洒大地,祇要那裡最需要,那裡就會出現「慈輝」的足跡。

   吉林閆棖一和劉峰驛兩位師兄對這次參觀深有感觸地說:「此次到廣東惠州收益不少,特別此行看見『慈輝』的善舉,所幹一切,看似小事,卻是大事,像修橋、築 水埧、建水塔、助建學校等,不單解決了村民燃眉之急,更成就了百年大計,真是造福子孫之舉。體現了「慈輝」那「不為春來添新意,祇為耕耘種真知」的奉獻精 神,此行實在大有收益。慈輝的功德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回去後要好好幹為慈輝增光。

   香港的區果慧師兄更有同感:「此舉更符合我們慈輝的宗旨:『雪中送炭』,這是有智的布施,自利利他,是真佛弟子也。自己回去要發揚下去,多做善事。布施不是為名,利要三輪體空,全心全意為貧苦大眾服務,使他們離苦得果。」

   這次參觀「慈輝」助建成的橋、學校,大家都有一種「施比受更快樂」的感覺。「成就了別人,也就成就了自己」,更深深銘記慈輝的座右銘「廣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進,慈心奮一」。永遠牢記著:「我們是慈輝人」!
 
 
明暘法主和尚中興龍華寺紀實(七)
◎王永平
七、衣缽真傳

   1、叢林接班人:明暘大師榮任龍華寺方丈,於一九八三年一月陞座之後,各單執事,都有安排。他曾要我擔任「寺務處主任」,我說要由法師擔任。以體現「僧管 廟」的原則。他說:「方丈是我,就是僧管廟」。我考慮再三,要求給我:「副主任」就可以了。最後他決定我任「寺務處第一副主任」,要我代他管理公章和經濟 審批權。他由於兼任六大寺廟方丈,趙樸老又經常要他代表中國佛教協會出國訪問。內外事務活動甚多,年紀又逐步大起來,確實沒有時間來具體管理龍華寺。大約 經過七八年之後,我和明暘法師談他的接班人選擇和培養的問題。為了此事,他認真地和我談了三點想法。其一、龍華寺的繼任方丈人選,他希望由上級選派。我曾 為此試探過上級領導的想法,領導十分尊重明暘法師,要他自己挑選。其二、龍華寺是十方叢林,歷史上十方叢林的方丈人選,有兩種情況,一、是選賢,迎請佛教 界的知名大德做住持;二、是法系,即現任住持先傳法給某位法徒,以後做接班方丈;其三、龍華寺是全國重點開放寺院,是上海佛教史上最早的首剎,有一千七百 六十多年的歷史。是上海市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趙樸老最為關心,他多次對明暘法師講:「您要把龍華寺辦成道風好,文化層次高的模範叢林」。這是很高的要 求。樸老也曾多次對我講過:「你要協助明暘法師,多做實際工作,把龍華寺辦成模範叢林,為此必須培養教理水平高的僧寶」。明暘法師對我講:「這是難題,怎 麼解決呢?」他又悄悄告訴我:「有人向他推荐方丈接班人,但都達不到領導和樸老的要求」。同時明老又對我講:「他到八十歲時,一定要退下來」,我感到十分 緊迫。

   一九九一年,樸老在上海龍華迎賓館召開全國僧教育會議期間,也曾對明老和我講起龍華寺接班人的具體要求,明老首先講了基本條件:1、必須嚴守基本戒律,道 風好。2、要精通教義,能開大座講經。3、要善於管理寺務工作,領導全寺僧眾,對上愛國,對下團結;講因果,努力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經過這次談話。我 對明老接班人的具體要求比較清楚了。一九九二年,在圓明講堂的幾位法徒之中,明老感到照誠法師比較好,我做了許多具體工作。請他到龍華寺來工作,他不肯。 一九九二年正月,在圓明講堂舉行傳法大典,明暘大師親授正眼法藏、涅槃妙心、實相無想、微妙法門與照誠法師,為傳曹洞宗第四十八世。一九九三年十一月,明 老訪問台灣,帶照誠法師和我一起同去。在二十天中,拜訪了六十六個佛教場所。到處要講話。每次照誠法師的發言,簡潔生動,富含哲理,詩意盎然,感染聽眾。 我聽了心花怒放,十分喜悅。後來在台灣出版《慈航寶島》畫冊的序言中,作者評價是:「照誠法師年青博識」。在訪台活動中,我真正看到了照誠法師的才華。我 贊嘆明老選得對。到一九九五年,我們又請他到龍華寺來,他又拒絕,我們祗好等待。同時明老向我提出,叢林方丈,歷來要有兩序大眾的擁護,這是基礎。再有領 導批准,諸山贊成,缺一不可。由於歷史原因。中國僧侶斷層已有三四十年。老的太老,體力不能勝任。青的太青,相互不甚了解。要用說服力強的方法來拔尖,顯 出龍象來。為此,我們計劃在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份,做冬至水陸法會期間,延請圓明講堂的照誠法師,在法會期間宣講心經三天。當時向上級寫的匯報如下:「龍華 寺已經好幾年不講經了,近兩年祗有每月初一、十五偶爾講講開示。這次借冬至水陸法會期中,請明大和尚的法徒照誠法師宣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三天,即十二 月十八日至二十日,每天下午一時半至三時半。講經堂設在念佛堂內,同時在大雄寶殿和牌位堂內也拉了擴音器。講經堂坐滿了人,大殿和牌位堂內也有很多人聽 經,總人數大約有七八百人。照誠法師的開場白首先問大家今天是甚麼日子?他講今天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二十週年紀念日,因為有了十一屆三中全會才有宗教政策 的落實,才有寺廟的恢復,我們才能學佛,出家,因此大家不要忘記報國恩。心經雖然不長,祗有268個字,但內容深奧,不容易講好。照誠法師講心經相當有水 平,第一天講了八個字的經名,從六百卷大般若經的心臟這一角度闡述。第二天講: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第三天講完全部 經文。從三天講的情況看來,經文釋義准確。引用公案幫助理解,都比較切題。為闡述經文,講了一些事例都能引人入勝。聽經的人感到法師的知識面豐富。最為重 要的是在講經宏揚佛法,引導信眾入佛境界,而不是一般的文化宣傳,所以信徒很滿意。龍華寺內,許多僧眾都稱贊照誠法師講經講得好。特別像讀過師範的又是大 叢林老參上座的悟修老法師,帶病堅持聽經三天,他稱贊照誠法師的經講得好,沒有缺點。他喜形於色,逢人就贊揚。信眾當中,普遍滿意。我們有許多不認識的 人,他們聽了三天都說講得好」經過這次講經,龍華寺的兩序法師,對照誠法師有了深刻了解,得到了普遍尊敬與歡迎。

   龍華寺的方丈接班人,明暘法師經過了八年的培養與觀察,終於選定為照誠法師。我感到明老是睿智的,經他長期培養和選定的新方丈,是過去十方叢林選賢制的兩種情況的統一。既是傳法弟子又是青年龍象。(待續)
 
 
我國南傳佛教新氣象——記上座部祜巴龍莊佛爺陞座慶典
◎張籍圓
到上座部祜巴龍莊佛爺陞座的請柬已經是正月初七的晚上,我收拾簡單的行囊,於初八登上飛往昆明的班機,開始了西雙版納之行。

   在飛機上,我的心一直在遐想之中,不知道傳說中的西雙版納是否真的很美?總佛寺到底是一座甚麼樣的道場?它在當地民眾中又擔當甚麼角色?帶著一連串的疑問和好奇,於初九上午到達了西雙版納總佛寺接待的錦都酒店。

   錦都酒店是專門接待漢傳佛教領導、高僧大德和法師們的,大堂橫幅醒目地寫著「參加都龍莊佛爺陞「祜巴」慶典報到處」。負責接待的是總佛寺二佛爺都罕聽。他向我解釋「祜巴」的意思是「祜巴」是職位,「」是整個西雙版納。

    本屆陞座的都龍莊佛爺,「都」是表示受比丘戒律,龍莊是名字,佛爺陞座後就稱為祜巴龍莊.宛納西利大長老,他是西雙版納佛教的最高領袖。祜巴龍莊.宛納西 利,一九六○年六月一日出生,傣族,俗名:艾仔龍莊,海縣人,現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雲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雲南省政協常委,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第九屆 政協副主席,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佛教協會會長,雲南佛學院西雙版納分院院長,西雙版納總佛寺住持。

   下午三點左右,慶祝都龍莊佛爺升祜巴的游行正式開始,當地各種媒體在游行的隊伍前面奔忙,作相關報導。鑼鼓隊前面開路,接下來吹海螺的、敲打法器的、扛橫 幅的、彩旗的、幢幡的、跳舞的、莊嚴有序地排成兩列,緩緩而行。祜巴龍莊佛爺被八人大轎抬著,法相莊嚴慈祥,不斷向兩邊獻禮的信眾揮手,後面參加游行的居 士有上萬人之多,他們穿著傣族的盛裝,挽起頭髮,插滿各種鮮花,每個人臉上都法喜洋溢!

   晚上文藝晚會更是精彩。傣族的姑娘、小夥子,拿出看家本領,盡情跳舞歌唱,敘述著佛爺的威德。優美的民族舞蹈,歡快的歌唱以及觀眾熱烈的掌聲將這無上殊勝 法會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此情此景,使我這個遠方來的客人,不得不放下煩惱、放下憂愁,進而融入到他們當下的壽命自在、心自在、願自在、資具自在、業自 在、受生自在、解自在、神力自在、法自在、智自在的快樂之中去!

   初十的清晨、來自國內外的大德長老、各屆政府領導以及來賓們,在高幢的迎領下,向總佛寺的會場走去。最前面是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長老、副會長聖輝大和 尚、副會長刀述仁居士、南華寺方丈傳正大和尚、中國國務院宗教局楊同祥副局長、中共中央統戰部二局蔣堅永副局長、還有來自各省佛教協會的領導和法師們,大 約貳佰多人參加此次盛會。

   緊接著迎進會場的是緬甸的大其力「旺帕坦鑾楞」佛寺帕祜巴溫忠.亞那商瓦羅、泰國南瀑市「旺普坦窪大法」佛寺、泰國曼谷「旺啊滿哥利」佛寺、緬甸永「旺拉 匝壇龍賀弘」佛寺祜巴龍賀弘、緬甸景棟「旺龍景仁」佛寺.松列啊亞坦、緬甸景棟「旺拉匝壇龍賀弘」佛寺.帕瑪哈祜羅祜巴召、緬甸景棟「旺帕教」佛寺.帕挲 地龍召、緬甸大其力「旺帕塔賽」佛寺帕祜巴香臘.坦瑪西利、緬甸拉「旺帕坦龍拉」佛寺(住持)帕挲地宰、緬甸西樂「旺帕坦西樂」佛款帕挲地宰、緬甸大養 「旺壩崗」佛寺(住持)帕祜巴旺壩崗、緬甸牟蔗「旺瑪哈皖牟蔗」佛寺祜巴哪塔、緬甸景棟「旺景哈」佛寺帕瑪哈祜羅祜巴召。特別是帕祜巴溫忠.亞那商瓦羅大 長老的以身表法,向在場的大德法師們一一膜拜,更讓我們這些弟子慚愧和敬仰。聽當地居士告知,溫忠大長老的修行很是了得,他每年從七月份開始進入山洞修 行,一直到次年一月才出山,山洞裡陰冷潮濕,非常人所能想像。長老在洞裡吃得很少,長年光著腳,出洞以後也是一刻不停地到處弘法,他的各種事跡,感人至 深,非筆者三言二語所能表述的。希望大家能有緣親睹長老聖顏,一切盡在不言之中。

   在人們的期盼中,佛爺的陞座慶典開始了。在鑼鼓聲中,佛爺坐在八人抬的法駕上緩緩進場;漢傳、南傳的長老誦經加持聖水,為佛爺沐浴,出浴後的佛爺穿上新 裝,抬到會場中的法王座上,會同全體大德法師居士一齊誦經,誦經完畢,由政府領導人頒發證書,南傳佛教緬甸二位長老誦經、送座。宗教局楊同祥副局長,統戰 部蔣堅永副局長,一誠會長,刀述仁副會長等領導人致詞祝賀,最後邀請祜巴龍莊.宛納西利大長老講話。

   大長老講敘了總佛寺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八八年開始恢復,雖然殿堂不夠雄偉壯觀,但是培養了很多僧才。因當地百姓貧苦,資助有限,所以很多計劃未能得到很好 的落實,他希望盡其畢生精力,把總佛寺建設好,把佛學院辦好,培養更多的僧才,擔當起弘法的重任,幫助當地政府改善環境,使百姓過上好日子,多聞佛法。佛 爺的慈悲之心,一定會打動上蒼,我相信總佛寺的建設會慢慢好起來。佛爺的修持和大悲心,一定會感召大護法的光臨。在此,我衷心地祝願總佛寺擊大法鼓,轉大 法輪,培養更多的大長老,續佛慧命,法音廣宣!
 
 
感天動地 千僧跪拜——普陀山全山僧尼朝拜佛頂山共修法會紀實
◎釋正進
元二○○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是值得普陀山紀念的一個日子,也是值得全山僧眾回望懷想的一個艷陽天。

    十一月二十一日早晨七時許,全山各寺庵僧眾從四面八方陸陸續續聚集在錦屏山光熙峰下,古樹繁茂的法雨禪寺法堂前。全山僧尼懷著激動的心情等待著拜山共修法 會時刻的到來。雖然這等待有些長久,且帶著焦急的成份,因為近兩天舟山地區是「冬雨輕敲島城窗」細雨綿綿的天氣。望著鋪天蓋地的雨簾,已「齋心三日」的普 陀山全山僧眾多少有些無奈,就在昨天下午五點多鐘,各寺庵還接到佛協辦公室的電話通知,如若明天還下雨,拜山法會暫停止進行。於是,僧眾早早上床熄燈就 寢,祈禱明天的雨能停下來,是一個風輕日朗的晴天,由於不放心的緣故,有的師父三點鐘起床,拉開窗簾向窗外探望,那雨在燈光下還牽引著一條條銀線;到了清 晨五點鐘了,那雨還沒有要止住的樣子。可就在六點鐘將至未至之間,一陣勁風從蓮花洋吹起,天雨剎那間就無影無蹤了。普陀山觀世音菩薩道場就是這麼怪異,這 麼神奇,每逢重大佛事法會天公總是這麼作美,來成就廣大信眾心願,真是心誠則靈啊!

   七時三十分,普陀山南海觀音文化節千僧禮佛頂萬齊朝拜法會開始。普陀山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惟航法師主持拜山法會,他說:「朝拜佛頂山是普陀山佛教的寶 貴傳統和習俗,每逢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三個觀音香會期,佛弟子們三步一拜朝禮佛頂山,禮敬觀世音菩薩,成為普陀一大奇觀、今天,普陀山南 海觀音文化節在這裡隆重舉行千僧禮佛頂、萬信齊朝拜法會,由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浙江省佛教協會會長、普陀山全山方丈戒忍大和尚親自帶領我們朝拜。下面我 將有關朝拜的注意事項向大家作以說明……」

   嗣後,普陀山全山方丈戒忍大和尚在熱烈的掌聲中,為參加拜山法會的全山僧尼和眾多護法居士作了開示。

各位大德法師,各位護法居士大菩薩們:

   今天是一個非常好的日子,是我們普陀山佛教協會在觀音文化節的時候,舉行一堂全山師父和居士們共修法會、這個法會可以這樣講,是自從普陀山有觀世音菩薩供奉以來,第一次舉行的大法會,所以說,這次法會非常的殊勝,非常的難得,真是未曾稀有的。

   今天我們大家能夠在這裡參加這個法會,是我們無量劫以來,在佛菩薩面前供養、學習等等得來的。所以說,在朝拜佛項山當中大家一定要虔虔誠誠、真心真意,放下一切外緣,禮拜佛菩薩。

   朝拜普陀山有很多利益。有多少利益哪?

   第一,我們朝拜佛頂山就是禮拜佛。佛經上云:禮佛一拜,罪業全消。那我們今天拜山何止一拜,而是百拜、千拜、萬拜!所以我們有這麼多的虔誠禮拜,可以說已 滅除了我們無量劫以來的罪業。祇要我們身上沒有了罪業,我們的心清淨。我們清淨了以後,我們就可以成佛成菩薩,就沒有了煩惱,就沒有生死。這是一個最大的 利益。

   第二,我們今天拜佛菩薩,可以說報答了我們累劫以來的父母之恩、眾生之恩、眾有情之恩。佛在《父母恩重難報經》中講到,父母生育之恩和養育之恩,我們千生 萬世,粉身碎骨,都報不了父母累劫以來對我們的恩德。所以我們今天拜佛,就是為了報父母的恩德。是最好地報父母恩德的行動。因此希望大家在拜佛的時候,除 了一心想念佛菩薩以外,還要真心實意地思想,今天我們在這裡要報父母之恩,報眾生之恩,要把你拜的功德全部地回向給你累劫的父母,還有眾生,以及你的怨親 債主。所以說,這拜佛拜下去以後,怨情沒有了,父母的恩德報圓滿了。我們今天拜佛,父母的恩德報圓滿了,眾生的恩德報圓滿了,那麼你就是佛,你就是菩薩 了!所以,這個功德也是不可思議。

   第三,我們人活在世界上啊,最怕的就是貢高傲慢。今天,我們向我們最尊貴的佛學習,用摸著佛的腳的手承接佛的雙足,我們是何等的偉大!可以去除我們無量劫 以來的業障,還有這個貢高傲慢。我們人有了貢高傲慢,甚麼東西都學不到,甚麼東西都得不到,甚麼智慧甚麼福德都沒有。祇有不斷地五體投地禮拜佛,去除我們 內心裡的貢高傲慢,我們才能有所獲得、這是又一個拜山禮佛的功德。第四,我們今天大家通過拜佛,可以告訴大家,會使你身體得到健康,而且你的心境會健康、 你的思想會健康。啊,這個比甚麼都好,我們拜下去,從科學的角度來講,我們俯身禮拜是非常好的全身運動。心性在這裡靜下來。我們中國人講「五福」,五福裡 面的第三福「康寧」,啊,這個康寧,康寧在甚麼地方?康寧在佛、菩薩的光明當中。那麼,我們在拜佛的時候非常的如法,非常的自在。我們五福講到的「富 貴」,這個富貴並不是有錢人的富貴,並不是我當官得到的富貴,而是他的心態非常的莊嚴,非常的尊貴,看到了以後非常的歡喜。所以我們拜佛也是這種心態。前 面,我們惟航秘書長講到的,也就是這個意思。所以說拜佛的功德可以講,在這裡你怎麼樣子也贊頌不完,怎麼樣子講也講不完。在這裡,也就是說,一句話,用我 們自己的行動去實踐,用我們自己的行動去體驗,達到我們組織這堂法會的目的。

   那麼,這裡呢,在前面我們佛協秘書長講了有關今天拜山禮佛的注意事項、講得好,希望大家認真遵守。在此基礎上,我再補充一句。凡是今天參加拜山的法師們、 護法居士們,如果是拜菩薩中或者是拜三分之一,無論你拜多少,如果你感到身體不適,你隨時隨刻隨地都可以停下來,停止朝拜,功德一樣。這是一。二,老年 人,今天朝山的路比較長,人家三步一磕頭,你可以九步一磕頭,乃至你走,人家拜的時候,你站在一旁問訊、誦佛號,都可以,功德一樣‘拜佛自己不能勉強。我 們拜佛是最自在的,我們拜佛是最自由的、大家要知道這一點。不能勉強地拜上去,勉強地拜上去不好。我這裡向大家講明,我講的,我負責。

   最後,祝大家禮佛身心愉快,功德圓滿!謝謝大家。


   此時,天雖無雨,拜山法會避免了「雨笠煙蓑」的阻礙,但錦屏山上和香雲路旁尚有煙嵐浮蕩,天還沒有完全放晴。

   七時四十分,戒忍大和尚身著黃海青,在雙引磬的鳴響聲中,於香雲路第一個石台階上率先起拜,三步一拜向佛頂山慧濟寺朝禮行進。在領拜的大和尚身後是三人一 組排列整齊、秩序井然的全山僧尼的拜山隊伍。他們身穿黑海青,依次是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紫竹林、南海觀音、大乘庵、各小庵堂、佛學院男女眾、觀音 洞、梅福庵、靈石庵等僧眾。緊隨本山僧尼拜山隊伍的,是男女護法居士們,以及來朝山進香眾多隨緣拜山的香游客、他們很激動也很活躍,誠心一片,跟隨著出家 師父起起伏伏三步一拜地向佛頂山上拜去,成了浩浩蕩蕩拜山隊伍的龍尾了。在香雲路的1088級台階上,拜山的隊伍,廣大四眾弟子希聲奏群籟,誠心叩雲梯, 宛若一條婉蜒曲折的長龍緩緩地於石階路上鋪展開來,顯現出不多見的莊重而威嚴的大氣象,沒到半個小時,一眼望去已是前不見首,後不見尾了。

   不知何時,拜山成了佛教
   四眾弟子的最高禮儀
   是始於佛陀為燃燈佛布發麼
   是始於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麼
   是始於虛雲老和尚三步一拜
   不遠萬里朝禮普陀山麼

   *****

   自從普陀山有了不肯去觀音院
   自從觀世音菩薩
   在暴風雨中現身放光於佛頂山嶺
   尋聲營救海上遇險眾漁民

   *****

   今天,公元二○○三年農曆十月二十八日
   今天,戒忍大和尚率先垂範
   領拜於有千年歷史的香雲路上
   高僧叩首求國泰民安
   (《千僧禮拜佛頂山偈頌》節選)

   八時三十分,戒忍大和尚作為拜山隊伍的龍頭,已靠近香雲路第一個帶有明顯標誌性建築風景——香雲亭。這時,大多數人臉上有了汗珠,大和尚也是如此。汗水潤 濕了內衣,身上感到有些累,可前方的雙引磬仍在不斷悅耳地鳴響,人們用意志咬牙堅持著,拜山的隊伍沒有一個人要停下來,休息一會兒。隊伍的前行是堅決的, 三步一拜不能放棄。雖然西風拂面,雖然汗濕衣衫,汗水透過領口和衣袖、汗水順著面頰,打濕了被冬日的山風剛剛吹干了的石板路……

   三步一拜啊,每一位僧人帶著心香一炷
   佛頂山高峻不過眾僧宏大的心願
   拜山一缽汗淋漓
   一滴汗水,一份虔誠
   三步一拜西來意
   芒鞋踏遍隴頭雲

   *****

   此時呀,此時
   連天上的太陽都衝出烏雲
   撥開雲霧露出了笑臉。我們
   更應該赤誠著一顆心堅信
   拜到山頂一定會成功
   我的心多麼晴朗喲
   掛在青天是我心
   (《千僧禮拜佛頂山偈頌》節選)

   九時二十分,三步一拜的朝山隊伍的龍頭行進在雲扶石腳下。不知甚麼時候,在眾僧不留意間,天上的太陽被四眾弟子拜了出來。陽光金燦燦地遍灑普陀山。天上燦 爛的光明透過層層紅葉金子一般灑在香雲路的石階上,帶著一股熱辣辣的暖意,要把冰涼的石階路烤得溫暖些,再溫暖些,好讓一雙雙承接佛足的手和一雙雙跪下來 的膝蓋,不再感到冬天的寒冷。長時間的跪拜膝蓋已感到了疼痛,腿和臂膀也像灌了鉛一樣沉重,拜下站起來的姿態看上去不再邵麼輕松,已己帶有那麼一點點的僵 硬。但全山僧眾看著大和尚那一往無前三步一拜沒有半點懈怠前行穩鍵時身影,眾僧尼們堅持,堅持,再堅持,在內心裡不斷默誦著「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聖號, 緊隨領拜和尚向山上攀登。香雲路啊,經過千僧萬信雙手、雙膝,和僧衣海青的誡心打磨,仿佛從此條石不再粗糙,一定會玉一般光滑潤澤。

   不知何時,拜山成了佛教
   四眾弟子最崇高最神聖的儀式
   是始於觀音大士在紫竹林說法
   是始於寶陀前寺松緊神運殿
   是始於佛頂山沙彌祖師辟叢林
   從此朝禮南海普陀山
   成了信眾永世不改的心願
   從此三步一拜佛頂山
   成了出家師父的共修法門
   今天,我們全山僧眾在大和尚的帶領下
   今天,共同的願力讓我們一起向前禮拜
   這一拜,天上沒有了陰霾
   這一拜,感天動地
   這一拜,身心格外清淨
   拜出一個普天同樂和暖的艷陽天
   (《千僧禮拜佛頂山偈頌》節選)

   十時整,拜在前面的龍頭僧眾,香雲路1088級台階已被拋在他們的膝蓋之下。人們內心涌上來一股喜悅之豪情。這時,拜山法會總負責人,普陀山佛教協會副會 長、慧濟寺監院道慈法師,站在香雲路一側雙手合十、問候大和尚以及全山僧眾。大和尚回禮、但並沒有停歇,繼續在石板路上三步一拜向峰頂前進。十時二十五分 到達佛頂山的坡頂,十時三十三分拜至慧濟禪寺高聳巍峨的石牌坊,當值此時,慧濟寺的大雄寶殿鐘鼓齊鳴、佛頂山上的百鳥飛翔著婉轉鳴唱,歡迎戒忍大和尚和全 山僧眾三步一拜的到來。

   未得逢僧,一聲清磬
   一片又一片紅葉深情地
   鋪展在香雲路上。等待著大和尚
   和僧眾們的蒞臨
   在它們思古悠悠的心目中
   仿佛此時祇有拜山是真實不虛的
   山路透迤,其它
   都是如霜如夢
   輕叩石階問佛陀,臉上的汗水
   我們知道,可眼裡幸福的淚花是為了
   哪個
   是祈福民安如菩薩
   還是慧照分明心即佛
   一拜超三世。這三步一拜
   就是皈依投靠啊
   我們景仰你佛頂山
   我們信仰觀世音菩薩
   (《千僧禮拜佛頂山偈頌》節選)

   在慧濟寺的鐘鼓齊鳴聲中,拜山隊伍的龍頭在大和尚的率領下經「入三摩地」、「佛項頂佛」、「同登彼岸」諸石至天王殿,拜入人們向往已久的大雄寶殿。又三步 一拜在大雄寶殿繞殿一周,虔誠一一禮拜羅漢、菩薩、本師釋迦牟尼佛。十時四十五分,此次拜山大型共修法會的領拜者、普陀山全山方丈戒忍大和尚於佛前拈香禮 拜畢,伴隨著佛頂山慧濟禪寺大雄寶殿內的鐘鼓最後一聲鳴響,宣告拜山法會功德圓滿。眾僧踊躍,歡喜有次序地退出大雄寶殿。

   拜山的過程中,涌現出很多感人的場面和花絮。

   許多香游客是在攀登佛頂山的半路上領略到普陀山僧眾拜山的風采,受其感染,他們停步駐足讓過大和尚三步一拜的龍頭,欲加入這拜山的行列。可等了一會兒,拜 山的隊伍浩浩蕩蕩從身旁經過仍不見隊尾,於是,他們就索性插入到僧眾的隊伍裡學著拜起來,出家師父知其情切,禮讓著退後任其加入。於是乎到了後來,出家僧 眾整齊的拜山隊伍中,色彩逐漸斑斕起來。

   拜山拜到最後的一段路程,也就是通往慧濟寺著名的「三石一幽徑」處,由於樹葉茂密,山風一時半刻透不過來,使香雲路石板鋪就的路面濕氣太重,有的地方還汪 出一片水來,可這並沒有阻擋住拜山隊伍的前進步伐,僧眾們不躲不閃依序而行,仍不折不扣三步一拜地拜下去,不一會兒,雙手和衣袖就沾滿了泥水與污蹟,而我 們的戒忍大和尚的雙手及衣袖上的泥水,一點也不比僧眾們少。

   為了保障拜山共修法會能安全而順利地進行,觀音文化節組委會在沿路設置了飲水站和醫療點,為拜山僧眾和信徒們免費送上了一杯杯純淨水,為雙手和膝蓋不留心而受傷破損的僧尼送醫送藥、包扎消炎……所有這一切,都是共修法會得以圓滿成功的增上助緣。
 
 
著名畫家 關愛春蕾
◎傳 義
「春蕾計劃」是由全國婦聯發起的以遏止女童輟學為目的,動員全社會各界力量資助女童重返課堂的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獻愛心活動。

○○四年元月三日上午,由南京市民族宗教事 務局、南京市婦女聯合會、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南京毗盧寺承辦的傳義法師。范揚教授書畫義賣捐贈展在毗盧寺——萬佛齋隆重舉行,參加捐贈活動的由 市政府副秘書長陳衛紅和市有關部門領導,南京市秦淮區春蕾班五十名女童、揚州博學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強居士,南京毗盧寺全體僧眾和佛教界一千餘名信 徒、及專程從海外的遠方客人、美國洛杉磯法印寺宏正法師、香港巨龍時代出版社副社長沈華女士,參加的還有提議這項活動的倡導者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范 揚教授。在書畫義賣捐贈展上,參加的領導和所有來賓舉行空前的「人間關愛、捐助春蕾」獻愛心捐善款活動,場面宏觀莊嚴、激動人心,一千多盆佛手在陽光明媚 的照耀下,金光燦爛。有一位七十多歲的武桂珍老居士當場捐獻人民幣壹萬元,收到捐款貳萬陸仟多元,美金兩佰元,義賣書畫作品由王強居士出資三萬元收藏,這 次活動所得款項共計人民幣伍萬陸仟多元,全部交給婦聯少兒部,將支持春蕾班五十名兒童完成二年小學學業。

   范揚教授是活躍在我國當代畫壇上卓有成就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博士生導師,著名畫家。范揚教授不但畫法意境高超,而且人品和藹高 尚,他非常尊重宗教界人士,經常義務為寺廟道觀寫字繪畫。今年初冬,有緣和范揚教授相聚,從信徒中得知秦准區春蕾班女童需要經濟救助,范揚教授聽後頓生憐 愍,發慈悲心,對我說:「傳義法師,我畫十張畫,你寫十張字,我們兩人將作品義賣捐贈她們可以嗎?」我從心眼裡感動,立即答應。我把這個消息向有關部門說 明後,都非常支持,我寺兩序大眾和千餘名佛教信徒也樂意捐助。事情定下來後,我經常和范揚教授通電話,商量舉辦活動的前期准備工作,並請他赶快把作品完 成,好作安排。他實在太忙,要給學生們上課,還有很多社會活動,經常教育部門和省市有關部門通知他去開會,真乃家事、國事、天下事,事務太多了,如此繁 忙,他何時才能畫完?我萬分焦急,會不會影響這次活動的舉辦,每次通電話他都講您放心吧,很快就畫好。時間一天天過去了,何時才能拿到他准備義賣的作品? 有一天我又打他手機無法接通,家裡電話也沒人接,我想這怎麼辦?還有半個月就到義賣捐贈展的時間了,我再次向他家打電話求助,范揚教授接了電話:「大和 尚,剛才我正在畫畫,沒接電話,今天晚上就把十張作品送去給您。」我聽後非常高興,心裡一塊石頭總算落地。當晚我收到了范揚教授的十幅羅漢圖,心想范揚教 授您真偉大,我和南京市文聯副主席張玉寶畫家、南京大學美編室主任揚小民畫家,看後讚不絕口,十張羅漢圖各有風采、格調獨特、線條流暢、色墨舒稚、品味無 窮。

   元月三日早上,我和楊小民到范揚教授家接他來毗盧寺參加活動,聽到他接了許多電話,跟對方說:「今天上午不能去,我要到毗盧寺參加更重要的活動。」上午九 時三十分,書畫義賣捐贈展開始,我代表承辦單位致歡迎詞,市有關部門領導對這次活動作了評價講話。有兩名春蕾女童上主席台向參加的領導行少先隊禮。我和范 教授及王強居士將三萬元人民幣捐贈給兩位女童代表,活動氣氛至此達到高潮,場下掌聲如雷。緊接著我們和市有關部門領導共同向五十名春蕾女童發放手套、圍巾 等取暖用品。之後,春蕾女童代表馬佳美同學作了動人的答謝發言。最後各位領導帶頭和參加者共同向「人間關愛、捐助春蕾」捐款箱獻上一份愛心,雖然是寒冬腊 月,會場內一派暖洋洋的氣氛。

   范揚教授在今天當屬最重要的人物,我們出版的《傳義法師.范揚教授書畫集》,信徒們領取後,紛紛要求范揚教授簽字留念,頓時范揚教授被層層包圍,他開始是 站著簽,後來實在太累了,毗盧寺的小法師們抬來桌子,讓他伏在桌上簽,我們在旁邊看到他無怨無悔,滿面笑容,有求皆應,在認真地為每一位需求者簽名,至上 午十一時三十分簽名終於結束。

   半天的活動過去了,范揚教授和藹待人的形象,銘刻在我心中,他與人為善、慈悲喜捨的高尚品德,水遠會影響美好的人間。祝願所參加者和世界上行善積德的好人,一生平安。
 
 
天目新唱  序(一)
◎文懷沙
《毛詩序》云:「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可見,詩從來不是無病呻吟之物,必有所感、有所寄、有所思,不吐不快者也。

    詩歌創作之初,必須考慮聲律問題。「夫音律所始,本於人聲者也。聲含宮商,肇自血氣,先王因之,以製樂歌。故知器寫人聲,聲非學器者也」(《文心雕龍. 律》),劉勰這一論斷,很客觀。無論詩歌的吟詠或吟唱,皆以人聲求適諧,至於配樂之器,亦應附麗於人聲,請證諸宋人姜夔句「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 簫」。

   二十多年前,我在一篇文章中用兩句話概括佛教對中國文化之貢獻:「云和之樂,隨法鼓兮偕宣;雅頌之聲,共梵音兮齊遠。」誠然,佛教對中國文化藝術史和實際 生活之影響至巨,難以盡說;而這兩句話,卻主要針對「法鼓」、「梵音」之功蹟,它乃是中國詩詞音韻學之重要源頭活水。「南朝沈休文,善悟梵音,創浮聲切韻 之學,厥功奇偉哉」,所以我曾如此贊嘆沈公。

   除卻聲律音韻這一外在形式,詩尤講究內質、涵含,而「禪」之融透,使詩的空間無限拓展,一派光風霽月。詩律同參禪,其旨趣之微妙幽玄,難以言宣,如風吹水,「羌芳華自中出」。

    修道之謂教,我對佛教之興趣,不僅因為其為教,更因為其豐贍而有魅力的文化性。其豐贍,在於其蘊涵無比的知識、智慧、學術、學問等等;其魅力,則不在於神 秘,而在於它給我們提供了一種獨特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一種耐人尋味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範例。積善成德,厚德載福,福延善集,無非是力圖使人活得乾淨、痛快, 而且有意義、有價值。

   月照上人雅善聲律,當其深入法性、遍列法相之時,往往心性攖寧,諸法空相,然至其以入世法開方便法門時,則宇宙、社會、人生、六道諸相皆在天眼。物色之 動,心亦搖焉,欲以梵音而入雅頌,遂有天目山詩詞吟詠之雅集。好詩如潮,嘉惠來者,其善大哉。吾老矣,有詩友如月照上人,深感宿緣匪淺,謹欣為序。
 
 
天目新唱  序(二)
◎霍松林 陳志明
院盛會,引人注目;文士雅集,令人動心。而當寺院盛會的參與者,多為四方頗負盛名或小有名氣的文人墨客,而文士雅集的所在地,又正好是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的名山古剎,那就更成了兩美兼具、詩禪相親的令世人矚目的盛舉了。

   二○○二年六月九日至十一日,由全國八個單位共同發起、在西天目山禪源寺舉行的有來自省內外的領導、詩人、詩僧二百餘人參加的「中國天目山二○○二年詩詞吟唱會」,正是這樣一次自古以來難得一見、人生一世不易一遇的詩佛結緣的盛大集會。

    天目山峰連嶺接,浩浩莽莽。這裡是大樹的王國,綠色的海洋,名勝古蹟星羅棋布,難以勝數。西天目的禪源寺,歷史久遠,高僧輩出。它有過不幸,也有過輝煌。 抗日戰爭期間,這裡曾是浙西行署與浙西臨時中學的暫棲之地,聚集過一群又一群的愛國志士與熱血青年;一代偉人周恩來曾於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四日蒞臨天目 山,在禪源寺內百子堂中發表抗日救亡的演講。一九四一年四月十五日,日本侵略者的飛機曾投下罪惡的炸彈,炸毀了禪源寺的大部分建築。直到二○○○年五月, 年輕的月照大和尚出任方丈之後,大雄寶殿才得以重建。從此,禪源寺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會議期間,代表們飽覽了天目山的自然風光,參觀了大樹王、沖天松、「五世同堂」銀杏等著名景點;瞻仰了元代高峰禪師等所創建、後來又屢毀屢建的開山老殿與 相傳為高峰禪師的坐禪之地的倒掛蓮花(蓮花臺),還參加了禪源寺專為代表們舉行的消災延壽的宗教儀式。大自然的廣闊胸懷,禪源寺的興衰歷史,給了與會代表 許多啟迪,使他們深受鼓舞。在爾後舉行的詩詞吟唱會上,三十多位代表滿懷激情地吟唱了他們在這名山古剎參觀後即興吟成的詩篇。

   天目山及禪源寺因為有了這樣眾多文人參加的大型集會而進一步擴大了影響,提升了文化的品位;文人墨客們則由於這樣的雅集,進一步開闊了眼界,開拓了心胸,豐富了創作的源泉。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文化合作上這是一次「雙贏」,是值得在詩詞界與其他各界之間提倡的。

   或許,也正是有鑒於這次盛會的意義吧,九十高齡的全國政協副主席錢偉長教授不辭辛勞,長途跋涉,風塵僕僕地蒞臨大會,參加了開幕式。九十三歲高齡的文懷沙教授也隨同蒞會,並在開幕式上作了聲情並茂的講演。

    為了紀念這次有意義的盛會,為了在今後三十年、五十年以至百年之後,人們在回眸天目山禪源寺的歷史時,在回顧二十一世紀之初浙江詩壇乃至中國詩壇的重要活 動時,能見到第一手的傳世資料,經禪源寺與浙江省詩詞學會商定編印一本這次盛會的紀念文集,這就是奉獻給大家的這冊《天目新唱》。

   書名《天目新唱》,不祗是這次盛會名稱「中國天目山二○○二年詩詞吟唱會」的一個傳說,從二○○二年引出的這個「新」字,也有不忘歷史上有關天目山的舊 作,表示要在李白、白居易、皎然、靈一等一大批古代著名詩人、詩僧之後,向世人獻上一批歌詠天目山的詩詞新作這樣一層意思。書中除匯集了一百三十六位作者 的詩詞、楹聯、散文各體作品外,還收錄了吟唱會與省詩詞學會的重要講話與文件,欲知其詳,可翻看全書,這裡就不再贅述。

   最後,讓我們引用本書中兩篇文章的標題合成的一首新韻五言絕句作為本文的結束。詩曰:

   高吟傳佛國,佳作賦名山。
   天目聽新唱,詩禪喜結緣。
 
 
學僧園地
新春團拜

◎常 學
陰似箭,我們在喜慶中迎來二○○四年的新春佳節。一月二十九日,我們滿懷喜悅的心情來到佛教文化中心,參加香港佛聯會新春團拜法會既香港佛教聯合會第五十屆董事就職典禮。

    我們全體師生步入禮堂,藻井四周的造型是歷史中的佛陀八相成道圖和極樂淨土的畫面,百鳥環繞,七寶行樹,八功德水等等,儼如一幅極樂淨土顯現眼前。靜穆的 攝受力,令人感到身心清涼,真像進入佛國淨土一般;在這個寧靜的環境中,聆聽眾多善知識為我們解說法義,我真的太幸福了,能坐在這裡聽聞佛法,能與這麼多 佛弟子相識結緣,聽師長解惑釋道,又能與同道互相交換修行心得、彼此關懷,這一情景是我出家多年來從未有過的感受。

   今年團拜法會簡樸而又隆重莊嚴,眾多護法居士在法師的引領下,虔誠諷誦經咒,祈禱國泰民安、世界和平,香港經濟繁榮、穩定。 誦經儀式過後,四眾弟子,聆聽覺公上人的開示:「雖然香港隨著全球性經濟調整,加上去年非典型疫症影響,但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區政府的努力和全 港市民刻苦自強,社會已漸漸好轉。可是,現時亞洲地區又面臨禽流感的威脅。廣泛的殺戮,是否就能根治疫症的流傳,或是造成更大的惡業,上人認為:根本的對 治方法,必須從每個人的身、口、意三方面著手,祇要我們身:不殺、不盜、不淫;口:不兩舌、不惡口、不誑語、不綺語;意:不貪、不嗔、不痴;惡業才能漸漸 消減,人,才能恢復身心自在。」聆聽上人的開示後,我心想,上人在八十五歲高齡還為香港佛教奔波操勞,這種為教為港行菩薩道,自利利他的精神,為我們做出 了實踐躬行的榜樣。正如經偈所云:「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半個世紀以來,香港佛教在覺公上人帶領下,從宏法、創辦教育、到安老濟助等諸多方面所取得的成績,都是為海內外人士所肯定的。他以凝聚四眾弟子之力,秉承 釋迦世尊的慈悲精神,造福社會,利益人群,功德可見。但上人虛懷若谷,他一再謙遜的說:「振興香港佛教就是為香港社會謀福祉。」「事與願成,當然不可能是 個人的能力所達到的,這一定要靠眾人的努力和佛菩薩的感召,才能達成今天的事業」。在法會上,覺公上人還特別談到,今年四月初八佛誕日,將恭請佛指舍利來 港供奉瞻仰七日。我想,這次佛指舍利來港瞻禮供奉,是香港的一件歷史性大事,也是香港人的福分,我祝願香港在佛陀的慈光普照下,經濟復甦,人心安定,社會 更加繁榮昌盛。
 
 
學僧園地
千年珍寶 黃金歲月

◎常 覺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韓愈的這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淒情悲壯,清淚點點,千古嘆為名篇。原來這是一次轟動朝野的重大歷史事件,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詔迎佛骨入大 內供奉,一生力排佛老、以定儒家道統於一尊為已任的韓愈,上書諫阻,觸犯人主之怒,幾乎被處死,終經宰相裴度等人說情,才由刑部侍郎貶為潮州刺史,此詩就 是在途中寫給前來送行的侄孫韓湘子的。韓愈的這一風波,歷史早有公允的定評,但他卻沒有想到,他的學生李翱後來偏偏成了佛學大家,援佛入儒並且開唐以後宋 明理學之先河;尤其他萬萬沒有想到一千多年以後,這枚被珍藏在法門寺地宮內的佛骨舍利,已成為中華歷史的重要文化資源和人間珍寶。

   距韓愈遭貶後五十五年,即唐咸通十五年(874),懿宗僖宗父子二人在完成有唐一代最後一次迎奉佛祖指骨舍利之後,就將這枚佛骨舍利,連同其它數千件絕代 珍寶,一併作為佛教供養的最高結集——佛指舍利供養曼荼羅(Mandala意為壇場)埋入法門寺地宮,從此銷聲匿跡,不為世人所知。直到一九八七年佛誕 日,這枚舉世僅存的釋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才重見天日。

   在這一千一百一十三年間,法門寺地宮也曾有過多次險遭不測,危難之際,竟然奇跡般的「擦肩而過」。明隆慶年間,法門寺寶塔倒毀,至明萬曆七年,歷時三十年 才新修一座八角十三級磚塔,地宮居然未遭損傷。一九三九年,朱子橋將軍募捐修塔,曾開啟地宮後室,當他藉吊燈下去觀看時,被燦爛奪目的珍寶驚呆了。突然, 燈火窒息而滅,地宮陰森可怖,他慌忙命人蓋好後室藻井石蓋,原樣封埋。並設言地宮通道內巨蟒盤繞,警告眾人萬不可進入。一九六六年九月,「文革」如火如 荼,紅衛兵來法門寺「破四舊」,挖地三尺,探尋地宮,當此危急關頭,寺僧良新法師以死勸阻,引火自焚,紅衛兵驚惶而罷,據說祇差五十厘米就觸及地宮後室 了。真是幸運地避過一劫。

   位於法門寺塔基之下的地宮,總長二一.一二米,總面積三一.八四平方米。內設五道石門,由踏步漫道、平台、通道、前室、中室、後室、秘龕七部份組成。在地 宮第二道門前立兩石碑,一為《大唐咸通啟送岐陽真身誌文》(即「誌文碑」),一為《監送真身使隨真身供養道具及金銀寶器衣物賬》(即「賬物碑」)碑文詳細 記載了法門寺佛骨傳世的過程、地宮的沿革、唐懿宗、僖宗奉迎佛指舍利的盛況及地宮內所藏珍寶的名稱、數量、供施者等史料,根據勘驗證實,地宮文物基本並無 遺失。特別是四枚佛指舍利,均放在多重金、銀、玉、水晶寶函中,尤以唐懿宗所賜「八重寶函」最為精緻富麗珍貴。據專家鑒定,四枚佛指舍利中一枚為「靈 骨」,三枚為「影骨」,均為唐代皇帝多次迎送的佛骨原物,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僅存的佛指舍利。
 
 
學僧園地
成長之路——一切從頭開始

◎法 輝
間如梭,轉眼已經十年過去了。回想初出家時的修學歷程, 那時剛剛擺脫了世俗生活的煩惱,初入佛門,感到一切都是那麼陌生,那麼新鮮。隨著新的環境,使我重新回到了童年般的純潔與天真。當然一切也要從頭開始,包 括穿衣、吃飯、睡覺、走路、靜坐等等。甚至連自己的思想,看待事物的態度、方法都有一個新的轉變。在此與以往截然不同的環境裡,祇有努力學習才能克服困 難,適應環境。所以師父及師兄弟們的一言一行都是我學習的對象。在師父的教導下,首先我學會了穿衣、和靜坐。

   穿衣是每個人每天都要做的事,然而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環境,對穿衣有著不同的理解與認識。就我而言,出家前內心一直嚮往著穿甚麼樣的衣服,梳甚 麼樣的流行髮型。但礙於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來實現自己的願望。所以現實與願望之間總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為此而生的煩惱卻不少。而出家後帶給我的第一個利益 就是解決了穿衣的煩惱。佛教重視精神的解脫和心靈的鍵康,對於物質方面,一切隨緣。因而穿衣就不會講究那麼多了。佛教以穿衣莊嚴、大方、寬鬆、舒適為美。 且佛制比丘不過三衣,這既解決了穿衣的煩惱,又防止了比丘的貪著心。記得初出家時看到師父們穿著長衫,有一種飄逸之感,也能表現出一種瀟灑脫俗的精神面 貌。我正是因為見到出家人的這種超然的精神而發心出家的。終於等到剃度的日子了,在大眾師父莊嚴的唱誦聲中脫下俗衣換上僧裝。內心充滿無限的喜悅,想著終 於穿上出家人的衣了。剃度時師父所講的一首偈至今猶記在心;「金刀剃下娘生髮,遠去塵勞不淨身,圓領方袍僧相現,法王座下大丈夫。」是阿!這是我的生命中 一個很大的轉折點,不但了卻了為衣所累的煩惱,而且從此將邁向解脫的第一步。此時此刻能不使人感到欣慰嗎?

   靜坐是出家人的必修課,所以師父特別重視靜坐的修習。靜坐的關鍵在於身體的調適和心靜的功夫。身體如何調適?師父起初教我散盤坐,進而又教單跏趺坐,最後 則教我雙跏趺坐。氣流要順暢,不阻不塞。然欲完成這一調適,實在要經過一番痛苦的過程。若能過此一關,以後就不難了。而心底用功方面,師父教導說,欲得靜 心,先得持戒,持戒清淨,內心才能清淨,內心清淨念佛才能得力。師父常常說, 「看好你的心,念好一句阿彌陀佛。」所以師父是重視禪淨雙修的。靜坐的前幾分鐘,師父通常教我們修習慈悲觀,其修法是,先認真觀察自己的心,瞭解自己的起 心動念。再觀想身邊的人,起大慈悲心讓他們離苦得樂。再觀想全寺的僧人及所有的人類,起大慈悲心讓他們也離苦得樂。如是推而廣及所有眾生、有情、無情,起 大慈悲心悉令他們離苦得樂,圓成佛道。如是久而修習則慈悲之心自然而起,寬大的胸懷自然而現。修完了慈悲觀後,就把心念集中在一句 「阿彌陀佛」聖號上。使內心一字一句念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號從心底而發,如流水般自然而起。煩惱當下無影無蹤。舉體全心即是阿彌陀佛。如是數數修 習,心底清淨了許多,受益了很多。

   以上是初出家時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點心得體會,雖然很膚淺,但對我的修學幫助頗大。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將繼續堅持這樣的學下去。
 
 
學僧園地
學僧日記——除夕普茶

◎昌 峰
,一連數天的雨,為這原本溫暖如春的南國帶來了一絲寒 意,也為香江平添了幾分過年的氣氛。大年夜,獨自一人走在寢室通往教學樓的過道上,一陣風襲來,不禁打了個哆嗦道「好冷啊!」環視四周,發覺整個校園靜靜 的,沒有一個人影,唯有倚牆的幾樹桂花還在吐著幽幽的冷香,叫人看著真有那種「靜極思大古」之感。恍然記起,今夜是「普茶」,不禁加快腳步向教室走去。

    走進教室,仿佛走進了另一世界,祇見舖著金黃綢緞的桌面上擺滿了各色的糖果,燈光照耀下散發著多彩的光芒,先來的同學相互交談著,臉上洋溢著笑容,整個教 室充滿了暖意。七點鐘,三位法師與其他同學相繼入座,普茶開始。首先,副院長為我們作了題為「自我設計」的開示,並說「一年之計在於春」,要求我們對來年 有一個很好的自我設計,還以近期聖嚴法師與李連傑在《溫暖人間》的談話來啟示我們佛法即在生活裡,能把握好生活,便能把握佛法的精神。掌聲過後,教務長以 「感恩」為中心,鼓勵我們好好學習,以報四眾之恩。平日理應以恭敬心、供養心應世酬物,若有一絲一毫的功德善行皆供養諸佛菩薩、師長、父母,乃至一切眾 生。

   聽著法師們的開示,一杯清茶到口,不緊想起「趙州茶」。這是一個非常有名的佛教禪宗典故。當年,一些僧人,為了真理,為了求知,不遠萬里來到趙州,參訪趙 州和尚,請教佛法大意,禪宗之旨。趙州問:「你來過嗎?」一人答「來過」。趙州說:「吃茶去。」有人答「沒來過」。趙州也說:「吃茶去。」這時,同在一 寺,生活在趙州和尚身邊的一位僧人感到奇怪,問趙州:「怎麼來過的與沒來過的你都讓他吃茶去呢?」趙州對他說:「你也吃茶去。」

   想到這裡,這趙州和尚一句「吃茶去」,讓人是懂非懂,好生疑惑。不解也罷,面前就是一盞茶,不管甚麼公案了,且來吃茶。

   忽然,法師講的今天報紙上一則真人真事,觸動了我的情懷。一位九十八歲的老太太,本該壽終正寢,然因無家可歸而凍死街頭。我不禁愕然。在這世間的每一個角 落,每天又有多少人,或因戰亂,或因疾病,或因饑寒,或因恐怖暴行死於非命。為甚麼?為甚麼會發生如此多的人間悲劇?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是我們物質貧乏? 是我們沒有愛心?是人與人之間缺少關懷?……

   一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疪天下寒士俱歡顏」從心頭冒起。這是多麼美好的理想,然而我做不到。原來是我們缺少溝通,因為沒有溝通,彼此便缺少了必要的瞭 解,也就失去了相互間應有的幫助。於是,人與人之間需要使者,需要心靈溝通的使者。想到這裡,我忽然明白,我們就是這樣的使者,我們應是芸芸眾生的心靈使 者,有責任把一顆顆心連接起來,讓他們得以交流,讓他們覺得大家是一體,而不再是一個個互不相干的分開的個體,唯有大家的歡樂才是真正的歡樂,從而體會彼 此間的真情而互送溫暖。

   至此,我仿佛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找到了自己以後的日子裡應該做的。不禁舉起茶杯,藉此普願大眾趕走貪欲的「年」,迎來佈施奉獻的「年」;趕走瞋恚的 「年」,迎來慈悲喜捨的「年」;趕走愚癡的「年」,迎來智慧正見的「年」;趕走冷漠無情的「年」,迎來溫暖祥和的「年」。願我們修道的生命在新的一年創造 出一個新機運。
 
 
世界佛教動態

香港佛教僧伽學院擴招新生

一、招生對象:
港澳台地區及東南亞華人地區之出家男眾。

二、報名日期
自即日起至2004年6月30日止。(開課日期:2004年9月6日)

三、報名條件:

  1. 已受具足戒之比丘,年齡在18歲以上30歲以下者;
  2. 具有高中畢業或同等學歷,或已從初級佛學院畢業者;
  3. 身體健康,無不良習慣,體檢合格者。
  4. 英語成績優異者,優先錄取。
四、名額:10名。

五、報名辦法:
  1. 寄交入學申請一份(附簡歷或自傳)、戒碟、學歷證書、身份證件、外地來港證件、體檢合格表之影印件各一份。及本人半身二吋照片3張。
  2. 經甄審後發給來港通知,按通知要求報到,入學時需經入學面試或筆試,合格即註冊入學。
六、附則說明:
  1. 本院是香港佛教聯合會主辦的全日制佛教院校,大專性質,採用學期學分制,共6學期。學雜費全免,學院提供必需之學習、生活條件。畢業後,成績優異者,支持進入香港大學繼續深造;或根據本人志願,幫助報考有關大學碩士研究生;或留港在香港佛教聯合會屬機構、學校、任職任教。
  2. 我院地址:
    香港新界沙田下禾輋村166號香港佛教僧伽學院教務處
    咨詢電話:(852)-26914514 26918724
    傳真:(852)-26811302

香港佛教僧伽學院院董會 啟
2004年3月1日


香港佛教聯合會 籌募佛教善業經費
甲申(二○○四)年清明思親法會
行善積福 思親報恩


法會地點:香港銅鑼灣東院道十一號
香港佛教聯合會文化中心

法會日期:公曆四月一日至四月七日(農曆閏二月十二日至十八日)每日上午九時至晚上八時
公曆四月七日(農曆閏二月十八日)上午九時至中午十二時開始送聖

(會場不設焚化爐,大會安排專車運送冥繈衣紙往佛教墳場代為焚化,但大型衣紙紮作則不接受代為焚化。)

   香港佛教聯合會啟建甲申年清明思親法會,經定期公曆二○○四年四月一日至七日(農曆閏二月十二日至十八日)一連七天六夜,於香港銅鑼灣東院道十一號香港佛 教聯合會文化中心舉行,法會設七大壇場,恭請大德長老主法,以此功德迴向世界和平,人民安樂,並設有延生堂,為現眷親友祈福,往生壇附薦先人早登極樂,歡 迎善信隨緣捐助,捐款撥充善舉,作善降祥,福有攸歸。

法會供齋
上堂大齋 港幣伍仟元
如意大齋 港幣三仟元
吉祥大齋 港幣貳仟元
羅漢大齋 港幣壹仟元
善緣大齋 港幣伍佰元
結緣供齋 數額隨意
附薦先親蓮位類別
緣首蓮位 捐款額最高者
正主緣蓮位 港幣三萬元以上者
副主緣蓮位 港幣壹萬元以上者
上品蓮位 港幣伍仟元正
福字蓮位 港幣三仟元正
祿字蓮位 港幣壹仟元正
壽字蓮位 港幣七佰元正
全字蓮位 港幣伍佰元正
萬字蓮位 港幣三佰元正
善字蓮位 港幣貳佰元正
緣字蓮位 港幣壹佰元正


佛教道合園灑淨開光典禮

   佛教道合園於佛曆二五四八年(農曆甲申年二月十七,公元二○○四年三月七日)為雕塑觀世音菩薩企身石像、十八羅漢石像、如意涼亭等圓滿竣工、灑淨開光典禮。

   厚蒙官商名流、議員、顧問、諸山長老、宗門大德及四眾弟子、護法壇那、十方善信等鼎力支持,謹藉此鳴謝。

   天人共樂 六時吉祥

   參加灑淨開光典禮儀式
   地點:九龍沙田排頭村一九○號道合園
   時間:上午九時三十分開始法會
   結緣:敬備山蔬素齋 中午十二時半開席

佛教道合園常住
佛教道合園慈善有限公司
住持釋智鴻暨董事仝人 敬約

佛教文化出版新書喜訊

   「浙江省天目山禪源寺海內外楹聯徵集活動」頒獎儀式暨《天目山禪源寺楹聯大觀》、《月古雲今》、《天目新唱》三種圖書首發式、「沙門月照網站」開通新聞發佈會於二○○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舉行

    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在祖國內地、海峽兩岸及海外華僑、華人學者與民眾間掀起了一個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傳播中華楹聯學高潮的「浙江省天目山禪源 寺海內外楹聯徵集活動」,經過歷時一年半的廣泛發動、徵集和嚴格評審,已圓滿結束,頒獎儀式於十一月十八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舉行。

    此次活動由活動組委會、中國楹聯學會等八家單位聯合主辦。二○○二年四月十九日在北京約魚臺國賓館召開的「浙江省天目山禪源寺海內外楹聯徵集活動新聞發佈 會」,正式拉開了活動序幕。在此後一年多時間裡共收到全國所有省(含臺灣省)、市、區、香港、澳門及加拿大、美國、德國、西班牙等國家和地區的華僑、華人 來稿計楹聯—近三萬幅,匾文一萬八千餘幅,楹聯書法三百二十八幀,並詩詞一千餘首。所有來稿經由中國楹聯學會集體初評後,又由名譽會長馬蕭蕭、副會長常 江、常治國、谷向陽、秘書長宋韶仁等十六位專家學者組成的專家評審團進行終評,最後評選出一等獎三名,二等獎四名,三等獎十八名,佳作獎一百名。獲獎名單 已於《楹聯報》公佈。

   活動組委會聘請全國政協副主席錢偉長、國學大師文懷沙、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中國楹聯學會名譽會長馬蕭蕭先生、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擔任編委會顧 問,浙江省天目山禪源寺與遼寧省調兵山明月禪寺方丈月照上人出任主編,《香港佛教》主編秦孟瀟、徐州大學教授邵盈午、浙江詩詞與楹聯學會常務理事王翼奇先 生任副主編,《中華文化畫報》崔自默博士任執行主編,有關專家、學者及實業界人士二十餘位任編委,在近三萬幅楹聯來稿中,精心挑選了一萬餘幅匯集編纂成 《天目山禪源寺楹聯大觀》一書,現已正式付梓,由香港佛教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發行。書為大16K本,五百頁,附彩色插頁十六頁,蒙肯紙精印。文懷沙先 生、月照上人、中國楹聯學會分別為書作序。全書華彩篇章紛呈,雅頌之聲偕宣,誠為今世無雙之文學大觀!

   與十八日頒獎儀式同時舉行的還有《天目山楹聯大觀》及《月古雲今》、《天目新唱》三種圖書的首發式。

   《月古雲今》是一部全面記述遼寧省調兵山明月禪寺自二○○二年四月開山以來一年間,月照上人受調兵山市委、市政府聘請晉山、陞座等一系列重大寺院建設與法 務、文化活動歷程的大型紀念圖文集。編委會聘請全國政協副主席錢偉長、程思遠先生,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長老,中國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主席 本煥長老等擔任顧問,邵盈午、秦孟瀟先生出任主編,崔自默先生任執行主編。全書收錄頗具歷史或新聞價值的照片一千餘張,書畫名家賀幛六百餘幅,大16K, 五百頁,蒙肯紙全彩精印,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天目新唱》一書是對「中國天目山二○○二年詩詞吟唱會」廣大與會者創作成果的集中收錄。本屆詩詞吟唱會系由月照上人倡議,由中華慈善總會文化藝術中心、 中國宗教學會禪文化藝術研究中心、浙江省詩詞學會等八家單位共同發起,於二○○二年六月間在天目山禪源寺舉行的。本屆大會成為浙江省詩詞學界十六年來最盛 大的一次聚會,全國政協副主席錢偉長、國學大師文懷沙、中華慈善總會副會長張漢興先生等專程從北京趕來,到會祝賀和助興,二百餘位浙江、香港、臺灣及全國 其它省、市、區的詩詞界代表與會,共向大會提交詩詞作品五百多首(篇),這些佳作都已悉數收進《天目新唱》書中。書為16K本,四百餘頁,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發行。

   以上三套圖書從多個側面反映了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我國詩詞、楹聯研究、創作領域的最新動態和水平,以及政府的宗教政策、法規得到充分尊重和執行,地區佛教事業在各級領導關懷下於當前所呈現的嶄新面貌。

   同日,「沙門月照」網站開通新聞發佈會也於釣魚臺國賓館召開。


何澤霖居士訃文文告

   香港佛教圖書館創辦人何澤霖居士,於2003年8月中旬示疾,2004年1月10日預知時至,留字囑:「通知念佛7:30至7:30,限20人,備食20 人份,此會通知,非我意思」。2004年1月16日(農曆歲次癸未12月25日)上午7:15,從茲斷惑證真,了生脫死,往生淨土,托質蓮胎,居士生於 1925年(農曆歲次乙丑)5月8日,享年79歲。茲訂於2月7日假紅磡世界殯儀館設立靈堂,下午2點舉行佛教儀軌諷經頌咒,2月8日(農曆歲次甲申1月 18日)10點家祭,11點公祭。

何澤霖居士事略

   人們提起傳統文化,都知道儒、佛、道是中國文化的中心。香港在本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是東方商業的明珠,光芒萬丈。但有人郤在這個商業明珠裡默默地傳播佛教 文化,不畏艱辛險阻,獨立創辦香港佛教圖書綰的何澤霖居士,和他的夫人林莤英居士。由1979年起,何居士伉儷看到中國交化,尤其是佛教文化,正受到殘酷 時世的磨練,所謂眾生慧命有不絕如縷的趨勢。因此,便放棄教育界的工作,胼手胝足,經營小型的工廠,將賺得的盈利省吃儉用,自行創辦了香港佛教圖書綰。同 時在l986年開始,大量印佛經重典,不避萬難、不畏險阻,向大陸各地的佛教大小寺院寄贈佛典,兼帶作些供養佛、法、僧三寶的工作。古德有言勇猛精進易, 長遠行持難。但何澤霖居士,郤能忍辱精進,肩負播種慧命的工作,先後達三十年之久。何居士一生行持嚴謹,一心念佛,樂善好施,廣結善緣,利益大眾,故能德 臻洪範,為來者之效法爾,願賢達察正焉!

香港佛教圖書館同仁恭述 
公元二○○四年一月二十日

 
 
 
 
 
 
 
  返回
 
 
 
 
 
 
  Copyright © 2024 香港佛教聯合會 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版權所有 歡迎轉載 並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