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刊物出版 > 香港佛教月刊  
 
 
香港佛教月刊
 
 
 
無標題文件
香港佛教月刊597期
2010年2月出版
 
目錄
 
 
編者的話
辭舊歲 迎新年
新春頌詞
佛曆二五五四年庚寅虎年新春頌詞 ◎覺 光
慶典活動
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
成立一週年開放日
啟動儀式
致 詞 ◎林漢強
佛教三德弘法中心成立五週年感恩慶典
致 詞
◎覺 光
致 謝 詞 ◎淨 雄
傳統節日
春節與彌勒佛誕 ◎常 靜
世界盛事
宗教與世博會
—— 淺談佛教與世博理念
◎常 進
懷念大德
葉恭綽香江佛緣 ◎司徒一凡
參禪打坐
難忘的打坐體驗 ◎鄒 相
放生功德
放生小記 ◎王春華
禪境趣談
不用心機 ◎秦孟瀟
世出世法
抵抗力強 ◎楊 釗
悉達寓言
想生兒子 ◎秦孟瀟 / 文
梁 川 / 圖
佛教論壇
黎日光上師在「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的發言
佛教勝地
斯里蘭卡佛教一瞥 ◎李湖江
緬懷高僧
無盡明燈
–– 紀念桂侖禪師示寂十週年
◎可 祥
慶典活動
「佛教在線」十週年 高志其如是說 ◎高志其
世界佛教動態
 

 
編者的話
辭舊歲 迎新年

每年的一月一日是新一年的開始,也就是「公曆新年」——元旦。而中國的風俗則以「春節」為新年,在中國人的概念中,「春節」是一個重大的節日,即使身處海外的 華人,不會因為移居國外而忘了中國人的「春節」「春節」已深入在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形成了傳統的民俗節日。在「春節」期間,人們都會相互拜年、相互祝福。小輩給長輩拜年,下級給上級拜年,親戚之間拜年,朋友之間拜年,單位及團體進行團拜。體現了人們對新一年的期望,祈求新一年有個好的開始。

「辭舊歲,迎新年」的時刻,中國人的風俗要守歲,要全家團圓。新年期間,無論你是否有宗教信仰,很多人都會合家去寺院燒香拜佛,求保佑、求平安。對佛弟子而言,如果能利用新年假期到寺院去禮佛,去參加法會活動,以修行活動做新年的起步是最好的開始。

中國人有「除舊迎新」的習慣,除了在家裡大掃除之外,我想更重要的是要掃除心靈的污垢,最好的方式就是「懺悔」。懺悔過往所造的惡業,檢查自己「身、口、意」三業的行為。發菩提心、學菩薩行,把佛法落實到日常生活之中,從內心深處真正的熄滅貪、瞋、癡。

古德云:「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說,每天要反省自己的言行。「懺悔」是對自我的深刻認識,是覺悟的開始。通過懺悔的方式將自己執著之心放下,輕鬆的面對生活,心胸就會變得寬廣。佛教中懺悔的含意是對自己內心的洗滌,是自我解除壓力的良藥,讓煩惱的心能安靜下來,建立正面與積極的人生觀,智慧的面對人生。

春節期間,各大寺院都會舉辦很多相關的法會活動。例如:新春普佛、春節平安燈法會、千佛懺、大悲懺……等共修法會。通過共修法會達到相互勉勵、相互提高,這樣能使自己保持一顆精進的心,減少貪心和瞋心,一切都「從心開始」。新年新氣象,祝願大家能以「清淨無染的心」來迎接新的一年。

 
 
佛曆二五五四年
庚寅虎年新春頌詞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 覺 光

全港佛教四眾同人暨各位市民:

天上增歲月,人間換新年,彈指間又踏進了佛曆二五五四年,亦是國人送牛迎虎的一年了。祝賀諸位,新年如意,六時吉祥!

今年庚寅,傳統曆法生肖屬虎,談起虎年,中國佛教倒有一則與虎有關膾灸人口的「虎溪三笑」這一宗逸事。東晉高僧慧遠禪師居於廬山東林寺,寺外有溪流環繞,他每次送客到溪邊時,都聽到虎在林中的嘯聲,因此他把這條溪水喚作「虎溪」, 並自定送客不過溪的禁足。一天,當代大儒陶淵明與道士陸修靜兩人到訪慧遠禪師。日晚賦歸時,慧遠禪師親送這儒道兩友人,一路與語道合,不知不覺三人都跨過 了虎溪,慧遠才覺破了禁足界限,於是三人相對大笑,成了世傳的三笑美談。後世都視這美談為佛道儒三教親和融洽的象徵。在今天看來這「虎溪三笑」對香港人生活亦會具有一種啟發性的意義。其實佛道儒同是善法,佛教講安心,道家講養生,儒家講修身,而港人要生活得自在就先得心裡踏實,遠離貪、瞋、癡。同時調養好健康的體格,和過著一種有優良傳統的倫理生活。

際此春回大地,葉茂花榮的時刻,欣賞東林寺一對名聯:

橋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語;

蓮開僧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再次祝願虎年個個開口常笑,人人皆大歡喜!

 
 
香港佛教聯合會
–– 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成立一週年開放日
啟動儀式

2010年1月16日香港佛教聯合會——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舉行成立一週年開放日,讓巿民參觀及實地了解現代中醫藥診所的運作。

開放日啟動儀式,於下午2時舉行,佛教醫院中醫中心管理委員會主席兼香港佛教聯合會副會長林漢強太平紳士、醫院管理局九龍中醫院聯網總監熊志添醫生、黃大 仙民政事務專員黃珍妮太平紳士、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童瑤教授、醫院管理局中西醫結合服務顧問黃譚智媛醫生、香港佛教聯合會副會長黎時煖太平紳士,及香 港佛教聯合會司庫何德心居士親臨主禮,連同該會董事妙慈法師、李家祥居士、梁衛珍居士、溫果和居士、余潔冰居士、何珍宜居士,一同拉放禮炮,宣佈開放日正 式開始。開放日吸引了超過四百名社會人士,團體及巿民到場參觀。

啟動儀式中,林漢強太平紳士表示中心運作成功,有賴合作機構醫院管理局及香港大學的鼎力協助,以及得到巿民的信任和支持,未來中心將繼續擴展社區外展服 務、促進中西醫結合治療,以及培育本地年青中醫師。該會為紀念中醫中心成立一週年,特安排主禮嘉賓及會董,一同種植一棵一歲的小樹苗,喻意中心在該會、香 港大學及醫管局的同心協力下,如小樹苗般茁壯成長,繼續服務社群,提供優質的中醫服務。

當天本中心舉行開放日活動節目:包括中藥材展覽,參觀藥房、診療室及中草藥倉庫等。另外,駐診醫師亦會介紹各類醫療設備、簡單保健養生方法及解答健康查詢。

 
 
香港佛教聯合會
–– 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成立一週年開放日
致 詞

◎佛聯會副會長兼診所管理委員會主席  林漢強太平紳士

醫院管理局九龍中聯網總監熊志添醫生

各位嘉賓、各位市民:

今天是中醫中心成立一週年開放日,承蒙各位在百忙之中抽空蒞臨,擔任啟動禮主禮嘉賓,本人謹代表香港佛教聯合會向各位致以衷心的感謝。

香港佛教聯合會——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於2009年1月正式開幕,至今已為超過二萬八千名巿民提供內科、針灸及推拿治療服務,平均每日達一百三十人次。能得到市民的廣泛信賴和支持,實在有賴合作機構:醫院管理局及香港大學的鼎力協助,在此,本人深表感謝。

一年以來,中心服務不斷精益求精。過去一年裡,我們試行在復活節及聖誕節假期向市民提供服務,更進一步方便市民,成為全港唯一於上述公眾假期提供服務的公 營中醫診所。除此之外,中心亦於去年5月延長診症服務時間,以方便上班的巿民求診。為發揮社區醫療服務的功能,本中心積極推行外展駐診服務,現時已為5間 長者中心或安老院提供中醫服務,並設立贈醫施藥名額,為經濟有困難長者提供免費服務。中心亦先後在13個社會服務單位內舉辦多場的健康講座,向市民提供中 醫保健知識。由去年12月起,中心亦開始派駐醫師到九龍醫院,為住院病人提供中西醫到診服務,促進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發展。中心亦致力於培訓中醫師,目前, 中心共聘用15名本地大學畢業的中醫師,他們一方面為求診者提供服務,另一方面亦會定期參加中醫藥研討會,並會與內地中醫專科教授討論病案,增長經驗。

最後再一次歡迎各位出席今天的開放日。今日的節目非常豐富,包括專題講座、中藥材展覽,參觀藥房、診療室及中草藥倉庫等。另外,駐診醫師亦會為各位參觀者介紹各類醫療設備、簡單保健養生方法及一般保健查詢。

最後,本人祝願各位嘉賓,各位市民,新年進步,身體健康。

 
 
佛教三德弘法中心成立五週年感恩慶典
致 詞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  覺 光

今天是佛教三德弘法中心成立五週年的喜慶日子,吉祥雲集,人天歡喜。三德弘法中心在三寶慈光加持下,在佛教四眾同仁的熱心護持下,五年來在弘法利生的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實在是可喜可賀!

記得五年前我曾經講過,當今社會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道德危機和社會大眾的心理危機。各種天災人禍層出不窮,意想不到的災難隨時都有發生的可能,給人類帶來 生命無常的體驗和身心不安的煎熬。有鑑於此,當下及未來的社會非常需要佛教精神和理念的灌輸和涵養,佛法的弘揚和普及始終是佛教界長期的神聖使命。我衷心 的期望三德弘法中心在未來的歲月中,真正將佛教的平等智慧,圓融無礙;斷除煩惱,究竟解脫;慈悲喜捨,救護眾生的宗旨持續貫徹落實。我們相信這是三德弘法 中心的理念所在,也是大乘精神的體現。

最後,祝福三德弘法中心法務昌隆。各位福與日增,六時吉祥!

 
 
佛教三德弘法中心成立五週年感恩慶典
致 謝 詞

◎淨 雄

尊敬的覺公上人、諸山長老、劉皇發先生、林廣兆先生、陳守仁先生;

諸位嘉賓、護法善信,大家吉祥。

今晚,美麗的香江之畔,群賢畢至,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在這裡舉行佛教三德弘法中心成立五週年感恩慶典。首先,我謹代表三德全體同仁向蒞臨慶典的諸山長老、大德法師、社會賢達、護法善信、表演嘉賓,表示誠摯的謝意和深深的感恩。

在過去的五年中,三德弘法中心在諸山長老和十方善信的關懷與幫助下、在社會各界賢達大力支持下,中心同仁秉承佛陀智德、斷德、悲德的宗旨,努力實現「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 崇高理念,致力於推動佛教文化、道德教育和慈善事業的發展。五年來,我們牢牢記得覺公上人常常教導我們,身為佛子當行佛事的職責,先後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 與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迎請佛教漢傳、藏傳與南傳三大語系的諸山長老舉辦了三屆供佛齋天祈福勝會;為傳承中華文化,弘揚佛教精神。我們邀請大德法師與佛教 著名學者舉辦了《佛教與當代社會》等一系列佛學研討會,致力於探討佛教對現代文明的影響與關係,以及佛教在當代社會中的發展思路與方向;並聘請精通佛教梵 唄的法師和蜚聲國際的歌唱家舉辦了多場大型佛教音樂會,以音聲作佛事演繹梵音妙韻,淨化心靈。以各種形式展現佛教內涵。同時,我們遵循佛教「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以及「知恩報恩」的傳統美德,在推動慈善與教育方面,五年來中心先後在全國各地籌建二十多所希望小學,並資助貧困學生完成小學、中學以及大學的學業,在2006年湖南「碧利斯」洪災、2007年冰災以及去年「5.12」的汶川大地震中我們曾多次親臨災區,捐款捐物,慰問災民,為賑災奉獻綿薄之力。

如果說在這五年中,我們在弘法利生方面取得了一點點微薄的成績,那是今晚在座的諸位長老的慈悲關懷,十方善信的熱心支持以及全體中心同仁同心協力的結果。 我們全體同仁會用感恩的心來看待今天的成績,用感恩的心去對待明天的工作。對於在百忙中拔冗光臨慶典的各位貴賓,特別要感謝從新加坡、廣東、湖南、江蘇、 浙江、福建遠道而來的貴賓,我們除了心存感恩向諸位匯報歷年的工作外,更希望長老大德、社會賢達和十方善信一如既往的給予我們更多的關懷指導,使三德繼續 沐浴在三寶深恩之中。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三德弘法中心全體同仁將以感恩的心,報恩的心,同心協力、和合為尚,將佛陀的智、斷、悲德繼續發揚光大,決不辜負諸山長老、十方善信寄予的厚望。

最後敬祝諸山長老、各位貴賓六時吉祥! 阿彌陀佛

 
 
春節與彌勒佛誕
◎常 靜

節(大年初一)是中國民間 傳統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同時也是民間走親訪友,相互拜年問候的日子。在這一天,人們都結束了一年的辛勤勞動,與親朋好友一起,討論著過去取得的成 績和來年的打算。春節是新年的第一天,人們都在這一天憧憬著美好的未來。而春節這一天又是佛教彌勒菩薩的聖誕,在這一天,每個寺院都舉行彌勒菩薩聖誕法 會,祈禱國運昌隆,人民幸福安康。對於很多信佛或不信佛的人來說,他們都會在這一天很早就來到寺院燒香禮佛,求得家庭的平安幸福,祈禱生意的興隆和官運的 亨通。因此,春節與彌勒佛聖誕交織在一起,增加了節日的喜慶氣氛。

漢地各寺院一般以每年春節(正月初一)為彌勒菩薩誕日。之所以有此慣例,是因為相傳布袋和尚的誕日是正月初一,而布袋和尚則傳為彌勒化身。彌勒佛是中國民 間普遍信奉、廣為流行的一尊佛。彌勒是梵文音譯,意思是慈氏,又名阿逸多,是佛教中慈悲寬容的代表菩薩。窺基在《阿彌陀經疏》中解釋說:「或言彌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勝,名無能勝。」他的名字叫阿逸多,即「無能勝」。 據佛經記載,彌勒出生於古印度波羅奈國的一個婆羅門家庭,與釋迦是同時代人。後來隨釋迦出家,成為佛弟子,他在釋迦入滅之前先行去世。據說釋迦曾預言,他 離開此世間後,將上生兜率天宮,在那兒與諸天演說佛法,直到釋迦佛滅度後五十六億六千萬年時,才從兜率天宮下生,來到人間。據《彌勒下生成佛經》所說,到 那時,娑婆世界(即我們所生活的有情世間)閻浮提有翅頭末城,其王名儴佉的,彌勒屆時將托生於此城中一個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說法, 其經歷一如釋迦牟尼佛。彌勒繼釋迦成佛後,將在華林園龍華樹下三次說法,廣度眾生。

在我國彌勒信仰的流行也很早。西秦時就已出現了繪製的彌勒像,如甘肅炳靈寺石窟中即有。五代、宋以前的彌勒像,主要有菩薩形和如來形兩大類,分別根據《彌 勒上生經》和《彌勒下生經》創作。菩薩形的彌勒像主要表現了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宮為諸天說法時的形象。這時的彌勒像是菩薩裝束,兩腳交叉而坐,或是以左腳 下垂,右手扶臉頰的半迦思維形,表示彌勒在兜率天宮等待下生的情形,而如來形的彌勒像則是下生成佛後的形象,與釋迦佛的造像沒有多大區別。大致從北魏開 始,中國逐漸流行對彌勒下生的信仰,同時也開始出現穿上佛裝的彌勒佛像。

由於彌勒作為未來佛在信徒心目中地位非常崇高,因此還有一些彌勒的巨像產生。最大的彌勒木雕像在北京雍和宮萬福閣(又稱大佛樓)。佛像高十八米,埋入地下 部分八米,總長二十六米,由一根完整的白檀香木雕成。最大的石雕彌勒佛像則為四川凌雲大佛,此佛立於四川樂山市岷江東岸凌雲山上,大佛依斷崖造成,坐像世 稱「樂山大佛」。通高七十一米,肩寬二十八米,雕像相好莊嚴,比例勻稱,氣魄雄偉,臨江端坐,也是世界第一石刻坐佛像。

大約在五代以後,江浙一帶的寺院中開始出現笑口彌勒佛的塑像。其實這是按照一個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的。契此和尚又稱布袋和尚。他經常在江浙一帶化緣, 出入市鎮鄉村。契此經常肩上背一個布袋並手拿錫杖及佛珠,身材矮胖,面容慈祥、笑容可鞠、大腹便便。因他經常背一布袋,人稱布袋和尚。契此和尚以乞食為 生、餐風臥雪。他性格樂觀恢諧、寬容大度、隨遇而安。能不氣不惱地笑對一切欺辱羞罵,從來不計較別人也不報復別人,更不與人爭長論短。而且還能示人吉凶, 無不靈驗。所以人們也都非常喜歡他,便稱他為「歡喜佛」

杭州靈隱寺前飛來峰上五代、宋元時所刻的各種佛教造像中,有這樣一尊彌勒像,所雕的彌勒佛像倚坐於山崖上,光頭現比丘相,雙耳垂肩,臉上滿面笑容,笑口大 開。身穿袈裟,袒胸露腹,一個按著一個大口袋,一手持著一串佛珠,樂呵呵地看著前來遊玩進香的人們,人們見此像,往往受他那坦蕩的笑容感染而忘卻自身的煩 惱。很多寺院的彌勒殿還有這樣一幅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契此和尚一次受田家齋,農夫向他問道。和尚答曰:「牛捏青苗種福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成稻,退步原來是向前。」和尚於大橋上夜坐。忽然有強盜窺探,和尚說:「貧道無財,君亦無妄。何貪財利,自蔽妙明。歷劫生來,被貪所誤。枉受輪迴,汝何不省。暗懷攘竊,無端造罪。何不反思自心,未遇境緣,貪無所起。則知一念不生是汝真性,即汝安身立命之處。立刻究明無生之旨,已是蹉過若干好時節矣。」

貞明三年(918)三月三日,和尚示寂於岳林寺廡下盤石上。和尚無恙時,鎮亭長以和尚不事事,遇到則每每加以侮辱詬罵,且奪其袋焚之。但和尚不以為意,第 二天仍然荷袋,去來如舊。亭長如此多次奪過和尚的布袋,但每次奪過之後,和尚依舊如此。亭長雖然如此做,但對此也感到很奇怪不安。在和尚圓寂之後,亭長為 其買棺入殮,以贖其罪過。當時有很多曾與和尚嬉戲的孩童,對和尚素來尊敬,又換了一具棺材入殮,幾個孩童一起抬棺材送葬,棺材如羽毛一樣輕。

後梁貞明二年(916),契此坐化於明州岳林寺廡下的一塊磐石上,示寂前曾留下一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於是後人認為他是彌勒轉世,為他建塔供養。宋崇寧三年(1104),岳林寺住持曇振為他建閣塑像。此後,江浙一帶就逐步流行一種按「布袋和尚」形象塑成的袒腹大肚、喜笑顏開的笑口彌勒像,並將他安置在天王殿中,令人一進山門就有皆大歡喜的感覺。彌勒菩薩也有了自己的聖誕日。

 
 
宗教與世博會
—— 淺談佛教與世博理念

◎常 進

人類社會是由不同類別的人群構成的互相聯繫的整體。社會充滿著各種各樣的矛盾,如人與家庭的矛盾,人與單位、團體的矛盾,人與國家的矛盾,不同階層、不同利益群體的矛盾,不同民族的矛盾等等。二○一○年世博會將在上海舉行,其理念:「理解、溝通、歡聚、合作」。這一理念,能在協調社會關係、緩解社會矛盾,即在推動家庭和睦、人際和諧、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同時與佛教中的一些理論不謀而合。佛教中的哪些理念反映了這一理念呢?

一、和合而敬求理解

和合是講事物之間以及人們之間的和諧關係,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六和」的 精神,即:身和同住,是行為上互不侵犯,互不排斥,平等共居,互不歧視,互相尊重,平等無分別;口和無諍,是要做到語言的親切有禮,尊重別人的人格,讓人 聽起如沐春風,讓人看到光明和希望,讓人感覺到親切和溫暖;意和同悅,是心意相通,以善良的用意,坦蕩的胸懷,互相溝通,互相認同,互相接受,無疑無妒, 緊密團結,為共同的目標而奮鬥;戒和同修,是人人平等,共同遵紀守法,不搞特殊化,才能攝受別人,贏得別人的信賴和擁護;見和同解,是彼此求同存異,達成 共識,祇有思想上統一了,行為上才能一致;利和同均,是制約世間人際關係的根本,祇有在利益上平等分享,既無特權,也不製造貧富差距,人們才能團結在一 起,否則影響人際關係的和諧、社會的不穩定。

六和中的前三「和」主要表明和諧的狀態,後三「和」則側重達到和諧的途徑。「見和同解」是思想原則上的一致,是「和」的前提;「戒和同修」是在戒條、法制、規章等方面的共同遵守,是「和」的關鍵;「利和同均」是經濟生活領域的公平分配和同甘共苦,是「和」的基礎。其實,現實社會中,一切的不和諧往往都是由思想、制度、經濟這三個方面的不一致、不公正、不協調所造成的,因此,六和實際上也適用於整個社會的人際關係,並為世博會理念提供借鑒作用。

二、平等謙讓利溝通

平等謙讓,是人與人交往和溝通的助力,是互相信任的橋梁,世博會需要有寬容美德的支撐。

1、平等尊重以待人。《大般若經》曰:「上從諸佛,下至傍生,平等無所分別。」意 思是說,眾生平等、萬法一如。萬法一如指所有現象之間的相通與平等,關鍵在於打消對現象差別相的執著,並在實踐層面上盡可能從修行者心理上完成萬象平等相 通的認識。眾生平等不但是為了打破人類與其他動物界的對立,也是為了衝破人類各階層之間的等級差別。因此,眾生平等在實踐層面上,應相互間彼此尊重、恭 敬,不可用分別的眼光來看待他人,不以權取勝,不因自己站得高就蔑視比你低的人。祇有你尊敬了別人,才能從別人那裡得到應有的尊重。世博會從這一觀念出 發,提出相應的理念,有利於促進人與人的和平共處,促進社會的和諧共榮。

2、寬容謙讓以待人。寬容謙讓是一種人生的智慧,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是聰明人的處世原則,「大肚能容,容世上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在 生活中,如果能擁有寬容忍讓的美德,遇事多一分冷靜,多一點理智,寬宏大量,豁達大度,和氣待人,放得下、想得開,化干戈為玉帛,就能讓你的朋友越來越 多,敵人越來越少。寬容忍讓是我們心靈成長的動力,祛傷解痛的良方,能讓我們生活變得更加輕鬆愉快,讓我們擁有更多的朋友,收獲更多的友誼,否則,不寬容 謙讓,與人結怨,自己的路會越走越窄,所以說寬容忍讓就是善待自己。

三、誠實守信促歡聚

誠實守信是一切社會運作的根本,是所有人道德思想、品質素養的最基本體現,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生存共依的紐帶,也是共同協作、共同創業的合力和途徑。因此,世博會祇有在誠實守信下,才能彼此歡聚一堂。

人與人之間相處,維持一種可靠、可信度的穩定關係,就靠一個「誠」字。有誠乃可信。佛教要求人們應當尊重、認同和遵循客觀的事理,按照人的本質去生活。「誠」是自然規律,追求「誠」是做人的準則,是做人的基本規範。所以,在中國人的觀念中,不能誠實守信地做事,為天理所不容。

信的最大的特性在於其相對穩定而深刻的心理屬性。這種心理屬性的各種表現可能對理論與實踐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如果理解錯誤、把握不當、引導偏頗,很可 能嚴重影響到社會的進程。因此,我們應當重視這種心理屬性,準確地把握它的特徵,正確引導,使其成為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精神動力。

總之,誠實守信,對內是社會安定、百姓幸福的基礎;對外是國際交往、立足世界的準則。佛教講「信為道源功德母」。人是走在正道上,還是走在歪門邪道上,這是人格和理想的源頭,也是人格和理想的結晶。

四、緣生圓融達合作

世博會的「合作」理念是在緣起 和合和圓融無礙的基礎上誕生的。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因緣聚合而生,因緣散失而滅,其本身沒有獨立性。根據這一法則,事物就是諸多因素的組合,凡事 都是一種關係的組合。既然是關係組合,祇有因緣具足,才能和合而起,事物才能存在和發展。事物在發展進程中需要兩種因素:一是內因,是事物的內部矛盾,是 事物運動的主要原因,決定了事物的性質、規定了事物發展的方向;二是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運動發展的外部條件,加速或延緩事物發展進程,局部地 改變事物發展的面貌。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外因缺一不可。緣起的萬物由因緣聚合而生,即緣起共生,有著多重的共生條件和互存關係。這就 邏輯地肯定世界的多樣性,肯定世界的多極格局,由此也必然提倡多邊合作、和諧共贏,也必然打破任何人我之別,否定自我中心和單邊主義的思維。

與緣生相聯繫的則是「圓融」,這同樣是能夠相容和諧、調和適應的方法。圓融要求尊重事物的不同因素,尊重差異各方的共存共榮。因為世界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多元化的統一整體,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各個階層並無高下之分,也並不存在相互衝突的必然性,都應獲得尊重與合作。

總之,世博會的八字理念,理解是前提和基礎,溝通是手段和方法,歡聚是橋梁和紐帶,合作是必然的要求和趨勢。我們祇有在這八字理念指引下,才能達到社會的各階層、各群體相互理解,相互溝通,和諧歡聚,通力合作,才能達到「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願望。

 
 
葉恭綽香江佛緣
◎司徒一凡

恭綽(1881-1968),字裕甫(又字:玉甫、玉虎、玉父、譽虎),號遐庵,晚年別署矩園,室名「宣室」,廣東番禺人。他出身書香門第,早年畢業於中國近代最早的國立大學——京師大學堂仕學館,後留學日本。不僅是著名的書畫家、收藏家,亦向心佛學,還當過不同「朝代」的高官。他清末時曾任交通部承政廳長兼鐵路總局長,民國時期又先後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兼交通大學校長)、廣州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南京國民政府鐵道部長,一九二七年出任北京大學國學館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中央文史館副館長、第二屆全國政協常委等職。

一九二一年十月十日,當時的國民政府曾發行一套四枚「中華郵政開辦廿五年之紀念」郵票,每枚郵票上都印有三個人頭像,分別為:民國總統徐世昌、國務總理靳雲鵬和交通總長葉恭綽(當時郵政屬交通部所轄)。他能與當年的國家領導人一起,成為少數在世時就能登上郵票的中國人,由此亦可見其地位之重要。

葉恭綽曾多次資助建寺弘法,並一向重視佛教經典文物的保存,積極推動佛學研究。早在一九二三年,他就在北京發起影印日本的《卍字續藏》。一九三零年,西安 臥龍寺和開元寺內發現宋版《磧砂藏》,葉恭綽在上海發起影印。其間克服種種阻礙,終於一九三五年,影印出宋版藏經五百部。一九三二年,在山西趙城縣的廣勝 寺內發現金代的藏經,葉恭綽隨即與時在北平的周叔迦等人共同發起,將金藏中有關法相唯識的典籍六十四種,選出來影印,名曰《宋藏遺珍》。他還於上海赫德路 佛教淨業社的「覺園」內,成立「法寶圖書館」,專供佛教學者研究佛學。

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葉恭綽曾有五年時間旅居香港。在此期間,他為何東夫人張蓮覺出資在跑馬地山光道興建的東蓮覺苑題寫苑名,由其親筆所書「東蓮覺苑」四字的石刻現仍存於苑內韋馱殿門楣上。該苑齋堂牆上掛著的書法「勇猛精進」亦出自葉恭綽之手。此外,他在一九三八年為位於港島山頂道的何東宅第「曉覺園」入口處的石牌樓題寫一副「去來皆淨土,安隱即名山」對聯。葉恭綽還為位於新界屯門的青山寺(又名杯渡禪寺)題寫過一塊「得渡」牌匾,至今仍懸掛在該寺接待處。

據有關專家評價,葉恭綽的書法吸收了出土木簡及漢魏六朝石刻與寫經之長,擺脫近三百年書法八股積習,書法奇正相生,行筆線條率意,細勁飛揚,自成風格,書卷氣自溢行間,成為後人的楷模。

一九四二年十月,他轉往上海居住,但拒絕接受任何偽職,閉門謝客,以詩畫自娛。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後,葉恭綽由上海移居廣州。至一九四八年,因國內時局動 盪,已年近七十歲的葉恭綽再次遷來香港,閉戶隱居,不見外客。當時,在青島住持湛山寺的倓虛法師也來到香港,見到有許多青年學僧逃到香港避難,人地生疏, 食宿無著,便找到葉恭綽商酌,決定成立一所僧校收容之。

不久,一所名為「華南佛學院」的僧校在香港成立,葉恭綽等人擔任護法董事,支持佛學院的經費。在「華南佛學院」首屆畢業學僧中,有一位寶燈法師,他在倓虛法師往生後,發願修建道埸,以紀念這位影響深遠的恩師。他根據青島湛山寺的建構,於一九五零年七月創建了香港湛山寺。而青島湛山寺原來也是葉恭綽等人出錢出力,並請倓虛法師主持於一九三四年創建的。

葉恭綽亦是在香港研究敦煌學的第一人。一九四八年,他對敦煌經文「北魏曇鸞手寫著涅槃經」兩卷進行研究,考證其為「嬰兒行品」「十功德品」,讚許手稿「書法樸勁,猶有隸意,應為北魏曇祖手跡」,並為其寫注跋,文中亦有提及「其時在港與諸善信創設華南佛學院」一事。同年,葉恭綽又為張谷雛題撰「敦煌石室圖籍錄序言」,追述當年清政府派員把敦煌藏經洞內之經卷運送至京師的經過。

 
 
難忘的打坐體驗
◎鄒 相

初,我一直以為禪修就是坐禪,坐禪就是打坐,而打坐又分為散盤、單盤、雙盤幾種方式。後來,有位法師告訴我:「坐禪祇是禪修的一個法門,修習功夫、行住坐臥等日常的生活等都是修禪的法門。當然,如果你能在打坐上有所體悟,對參禪、禪修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到後來,我才知道很多禪宗寺院都設有禪堂,每年秋冬之際,寺院事務不忙的時候,要專門抽時間「打七」,也就是「禪七」法會活動。

於是,我也開始學習打坐。剛開始時,祇能散盤,任何一隻腳都不能放在另一隻腳上,而且每次堅持的時間也很短,有時不到五分鐘,有時連三分鐘都堅持不了。隨著我的不斷堅持,「金剛坐」「如意坐」都能堅持十幾分鐘。到後來,連雙足「跏趺坐」都能堅持二十分鐘。但是,我所進行的打坐,都是在家中進行,各方面的要求並不是很嚴格,也沒有靜下心來好好體驗一次。

哪知,我還是有福報的。因為我是從事佛教工作,故而有機會接觸到佛教寺院,也得以瞭解禪堂的各種知識。恰逢少林寺「禪七」期間,我作為記者前去做一次專訪報道活動。因為禪堂是僧人修行的重要場所,外人是不讓進入的。我有幸觀摩了一天「禪七」的全部過程,也深感「禪七」的要求很嚴格,特別是「精進七」,又比「方便七」嚴格一些。

我回去寫完報道之後,突然心生一念:僧人們這個時候在禪堂「打七」,他們最少的一枝香也需半個小時,另有一個半小時的長香,也就是說,人家一坐下去,至少在那裡坐上半個小時,我為何不在家裡試試呢?就當作是對自己的考驗也行啊!於是,我決定在家中認真地打一回坐,就按照一個小時的時間來考驗自己。而那次體驗,將會成為我刻骨銘心的記憶, 鎸刻在我的腦海裡。

在此之前,我曾專門請教過一些法師:「怎樣才能打好坐?」法師告訴我說:「一是善護念;二是隨眾;三是看機緣。」再深問,他便不言。現在,我獨身一人,看來是不能「隨眾」了,「機緣」是沒法確定的,我祇能靠「善護念」來護持了。

我剛搬到一個出租房,家裡還沒來得及供香敬佛,我就用手機定時,一個小時之後,手機的鬧鈴會響。我祇要堅持到鬧鈴響就行了!

於是,我開始按照以前所學的打坐姿勢開始:身體坐直,盤著腿,毛巾罩住兩腿,「結手印」,遵守「七支坐法」的要義。開始時,我想著法師教授我的坐禪方法——「善護念」,感覺大腦一下子靜了下來,於是便暗喜:自己竟然這麼容易靜下心來。但是,這種平靜沒有持續多長時間,我便感覺到腦子裡面雜七雜八的妄念跑了出來,這讓我手足無措。我又想起了法師告訴我的那些話,難道是我的機緣不行,才滋生出諸多妄念?還是因為我沒有「隨眾」,太單薄,護持不了信念?我拼命意守丹田,盡量不讓自己的身體過於緊張。

我又開始調整自己的呼吸,企圖通過平息呼吸來收回平靜之態,然而我的努力卻遲遲不見效果。我感覺到後背一會熱乎乎的,一會又涼颼颼的,有些冷熱不調的感 覺。我如坐針氈,好似熱鍋上的螞蟻,真想淩空而起,而這時腿部一下子像被黃蜂蜇了一般,麻酥酥的。不行,不能就這樣放棄堅持!我強打起精神,慢慢地深呼 吸,吸氣再呼氣,呼氣再吸氣,按照「安那般那數息觀」的要求,緩緩地平靜自己的氣息,漸漸地,我感覺到腿麻減輕,大腦也逐漸清醒起來。

就這樣我又堅持了一會,妄念又一股腦兒地衝了出來,我強忍著去平息,感覺出了滿身汗,手心都冒出汗來了。考驗我的時刻到臨了,我開始梳理思緒,把注意力集 中在呼吸之上。我試著再次調節呼吸,護著自己的念頭。但是,我大腦裡一下子出現了很多幻象,似乎有我兒時的一些記憶,還有我高中時和同學們一塊討論問題時 的畫面,我感覺到肌肉繃得很緊,胸口有窒悶的感覺……就這樣,我一次次地和妄念進行著難分難解的鬥爭。

正當我昏昏沉沉,感到大腦膨脹的時候,猛然聽到「嘀嘀」「嘀嘀」的聲音,我才一下子回到了現實。成功了!一小時的打坐,我竟然堅持下來了!那一刻,我感覺到眼中有熱熱的液體流出來,順著我的面頰往下滾落……在以前,我測試過,自己最長的打坐時間是半個小時,之後的幾天裡,都會感到渾身酸痛,提不起勁兒來。

我本以為堅持了一個小時的打坐,會影響到我第二天的工作。誰曾料到,第二天,我除了兩個腿肚子有些酸麻、腰部有些脹痛之外,精神倒是格外好。我堅持下來了!雖然僅僅一個小時,但這對我而言,已經很滿足了,「知足常樂」嘛!

台灣法鼓山的聖嚴法師曾說過:「對於新手而言,參禪打坐是很艱苦的。」以前我老是不明白有位法師說的「修行就是不胡思亂想」這句話,現在才知道在打坐過程中能達到「不胡思亂想」這一步是非常困難的。對我而言,應對分心的辦法就是重新回護初念,把注意力重新放在呼吸上,也就是佛教講的「善護念」,護住念頭,使意念專注在修行這一環節上,很快就能靜下心了。但這個過程持續不了多久,妄念又會回來,反反復復,像粘在腳底板上的乳膠一樣,難以擺脫掉,不容易呀!

下一次,如果有福報的話,我希望能到寺院禪堂裡體驗一回「禪七」,再來檢測一下,如果嚴格按照禪堂裡的規矩,我是否還能堅持打坐一個小時。

南無阿彌陀佛!

 
 
放生小記
◎王春華

是二○○七年七月初的一天下午,我下班途中路過水果攤,見西瓜特別水靈,便挑了一個,剛付了西瓜錢,忽聽耳邊傳來一陣陣叫賣野生烏龜的吆喝聲。我走上前去一看,一農民模樣的中年男子拎著一個網兜,網兜裡摞著兩隻小烏龜,身子綠瑩瑩的,像是野生的。

男子的吆喝聲引來了不少觀看的人,這時,路邊一個飯店的老闆聞聲出來問價,中年男子說要一百二十元。

我當時看到兩隻小烏龜被困在網兜掙扎的樣子,真想掏出錢包買下烏龜放生。我錢包裡正好有一百二十元錢,可轉念一想,若是買了烏龜,兩天的菜錢就沒有了,還得拎著烏龜去公園湖泊放生,太麻煩。於是到口的話又咽了下去,拎著西瓜走了。

吃了晚飯,我和丈夫談及了下午想買烏龜放生又沒有買的事,他馬上批評我說:「你也太小氣了,太缺乏慈悲心了。」

當天夜裡,兩隻烏龜來託夢了,它們紛紛指責我見死不救,那隻小一點的龜臉兒對著我哭泣,豆大的淚珠一滴一滴滾落下來。我猛然一驚,出了一身冷汗,呼啦一下坐了起來,心突突地跳個不停!

夢醒之後,我再也睡不著了。回想夢中烏龜的淚珠兒,我心裡深感後悔,仿佛自己是個凶手似的。我趕緊下床來到書房,跪在佛菩薩面前懺悔,我流著淚說我不配做佛弟子,真是沒良心,就算兩天不吃菜又怎麼了(何況根本不至於),難道兩隻烏龜的命就抵不上我兩天的菜錢?

這件事給我心裡投下的陰影,好長一段時間都拂之不去,成了我心靈上的傷痛,之後我都不忘把做定課或平時念佛的功德迴向給那兩隻可憐的小烏龜。我覺得是我殺了它們,心頭已經動念要救它們卻沒救,與殺它們有甚麼區別?

二○○八年五月十四日,我也是下班經過原來那個水果攤旁,又有一個農民在叫賣野生烏龜。我一聽內心猛然一驚,尋聲望去,祇見一中年男子用塑料繩拎著一隻烏龜叫賣。那是隻老烏龜,顏色黃綠,圓滾滾的身子有籃球那麼大,頭縮在龜殼裡,一動不動。

我不由自主迅速奔向那男子,一把奪過他手中的烏龜,忙問:「多少錢?」男 子說便宜賣,二百元錢。我一聽暗暗叫苦,因為汶川地震我剛捐了一千元錢,口袋裡祇有一百元錢。我拎著烏龜看,見完好無傷,便求男子能不能少一點,我向那男 子解釋說我想買了它放生。男子一聽我剛捐錢給四川災民,今天又要買烏龜放生,大為感動,對我說既然放生,那就一百元好了,一分錢也不能少了。

我大喜,付了一百元給男子,拎著烏龜回頭便朝半山公園走去,那裡有一個野生水塘,水面較大,水質相對較好,放在這水塘裡肯定能活。

老烏龜與我真是有緣,一路上,烏龜似乎知道了我的心意,縮在龜殼裡的頭和爪子都伸出來了,脖子扭來扭去的,兩隻綠豆大的眼珠子好奇地看著這個熙熙攘攘的陌生世界。

到了半山公園,立即引來了一群在公園裡健身的遊客,他們紛紛跟隨我來到水塘邊,我選了一塊凸出的石頭蹲下。烏龜一到塘邊,一下子變得歡快起來,它兩眼對我看了一會兒,像是要與我話別,又像是在說感謝的話。接著,它脖子伸得老長,四爪亂刨,掙著要往水裡去。

此景此情,烏龜通人性的樣子和它那求生的迫切弄得我淚水漣漣,我急忙掏出小刀,把塑料繩割斷,還沒捧起它,它便一頭栽倒在塘岸的石頭縫隙裡,卡住了。

大家看到烏龜被卡住之後,都為之焦急。我連忙站起身來,合掌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然後念「南無阿彌陀佛」,願它早日脫離三途,往生極樂。說完便將它從縫隙裡捧出來,放到水中去。

烏龜一入水中,便安詳了,它在水中遲遲不肯游去,那伸長的脖子在水面上向我高高地搖晃很久,然後伸直四爪,搖擺著長長的脖子,慢慢沉入綠瑩瑩的湖水中。

所有在旁邊觀看的人都感動了,大家或流淚或鼓掌,都在慶祝烏龜獲得了新生,我也長舒了一口氣,站起身來,才發現身後站了幾位時髦的青年男女,他們在竊竊私語,說:「這叫做放生,這位阿姨肯定是信佛的居士。」

阿彌陀佛!我再次合掌為烏龜祈禱。此刻,我突然感覺這世界是多麼的美好。我內心能不感動嗎?聽,連這些讀書的小孩子也懂得「居士」的名稱。此刻的西天,太陽隱沒之處,雲彩如火如荼,整座城市都籠罩在一片金黃色的霞光中。

 
 
禪境趣談
◎秦孟瀟

不用心機

在湖南衡山腳下,東西兩端有兩座寺院,相距不遠。每天清晨,兩座寺院都有沙彌外出市場去買菜,兩個沙彌在市場碰到時,不免要寒暄幾句。有一日,年齡較輕的一個沙彌隨口問道:「師兄,你到哪裡去呀?」

年紀較大的沙彌回答說:「風吹到哪裡,就到哪裡去。」

問話的沙彌瞠目結舌,不知如何說了。返回寺院,把經過情況向師父說了一遍。師父責備他說:「蠢材,如果他再這樣說,你就問他,假如沒有風時,你到哪裡去呀?」

第二天,這個沙彌一早趕到市場去,果然又碰上了那個沙彌,於是走上前問道:「師兄,你到哪裡去呀?」

那個沙彌回答說:「腿到哪裡,我就到哪裡去。」

問話的沙彌一聽這句話,又被噎住了。祇好回去告訴師父。師父聽了不滿地說:「你真是蠢材?你怎麼不問:『如果腿兒不走,你到哪裡去呢?』」

沙彌用心記住了師父的話,還把類似的回答又準備了一番。第三天,兩人又在市上相遇了,沙彌胸有成竹地問:「師兄,你到哪裡去呀?」

那個沙彌邊走邊說:「我到市場上買菜去!」這一下子,又把他溜到嘴邊的話統統吞噎回去了。

禪悟的妙處,就在於信口拈來,不用心機,皆成妙趣。

金山「活佛」

江蘇鎮江金山禪寺,是著名的禪宗叢林,清規戒律非常嚴峻,若有触犯者,輕者則打香板,重者逐出山門。可是,在民國時期、有位名叫妙善禪師,他似乎不遵守清 規戒律,一副瘋瘋癲癲的樣子,高聲唱唸,不時爬上大殿屋頂上,手舞足蹈。他還替人醫病,但不給病患者吃藥,更古怪的是,他從身上搓出汗泥團來,叫別人吞下 去,或者將洗腳水給別人喝下去。病患者經他如此這般,沒有一個不給醫治好。當地人稱呼他是:「金山活佛」

有一天,一個老婦人哭泣著,請求活佛教誨自己忤逆的兒子,妙善禪師就找她兒子講因果報應的道理,可是這個忤逆的兒子怎麼也聽不入耳,甚至生起極大的憎惡。有一天他提一糞桶、看見妙善禪師走過來、他躲在陰暗角落,迅速上前,將糞桶倒在妙善的頭上。

妙善一點也不生氣,來到河邊,取下糞桶。在周圍看熱鬧的人哄然大笑。妙善說:「大糞桶上加個小糞桶有甚麼大驚小怪的?」

有人問道:「你受此奇恥大辱,不難過嗎?」

妙善回答說:「我一點也不難過,老太太的兒子慈悲我,給我醍醐灌頂,我還得感謝他呢!」躲在一旁的那個忤逆兒子,深受感動,悔恨交加,跪在禪師面前請求懺悔、後來成為有名的孝子。

虱子何來

有一天,大學士蘇東坡和才子秦觀郊遊,酒足飯飽之後,兩人開始談禪說道。不料,有個蓬頭垢面的乞丐從他們面前搖搖晃晃地走過去,這人又臭又髒,破爛的衣服,爬滿了虱子,看了這副形態,使人不好受。

蘇東坡嘲笑說:「這個乞丐真骯髒,身上的污垢都生出虱子來了。」

秦觀忙搶著說:「你錯了,虱子是從棉絮中長出來的!」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執起來了,互不相讓。最後,還是蘇東坡建議說:「我們誰也說服不了誰,不如請佛印禪師主持公道,評評理好了,誰輸了,就由誰請酒吃飯。」

蘇東坡求勝心切,偷偷地跑到佛印禪師那裡,請求佛印禪師幫忙,佛印禪師愉快地答應了。秦觀為了不輸酒席,也偷偷地請佛印禪師幫忙,佛印禪師亦微笑答應了。

評判的日子到了,蘇東坡和秦觀都認為自己勝券在握,哪知佛印禪師卻評判說:「虱子的頭是從污垢中生出來的,而虱子的腿卻是從棉絮中生出來的!」

兩人聽後啞口無言,不得不佩服禪師的智慧。

佛印禪師遂以禪語說首偈子開示道:

一樹春風有兩般,南枝向暖北枝寒;

現前一段西來意,一片西飛一片東。

背棄常理

禪門修習的法門,很使人迷惘、喪失自我,因為它似乎是違常理、背邏輯。這樣做起來,內心有不通順流暢之苦惱,是反其道而行,要人扭轉過來,太難、太難!

明代有位高僧紫柏大師,他年少出家,曾在景德寺閉關三年,後到處參學。一次,他來到山西五台山,看到張拙寫的:「斷除煩惱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的門聯。他大聲叫嚷起來,連說:「錯了,錯了!趕快改過來,應寫成『方無病』『不是邪』才對啊!」

寺內的僧人聽到後,馬上反駁道:「是你錯,不是他錯!」

紫柏心中大疑,日夜參究,熬得頭大面腫。一天,忽然大悟,瞭悉真諦,而他的面貌也恢復原狀了。

從這一事例上來看,張拙這副楹聯,在平常人讀起來,確實不通極了:怎麼可能「斷除煩惱重增病」呢,。應是「方無病」才對;「趨向真如亦是邪」,這句話,亦違背佛家真理。修學佛法的目的,就是趨向「真如」,這是「佛性」之意,又怎能看為是「邪」呢?所以紫柏看了連說︰「錯了,錯了!」而另一僧人說:「你錯他不錯!」這就是從「習心」「真心」看問題的區別,一般人是「習心」看,而禪者是從「真心」看,故能超越常理。

斷言離句

日本有一位著名的夢窗禪師、年輕時四處參學,遍訪潛修無名高僧,請求指點要津。他仰慕一山禪師道風嚴峻,有中國禪師風範,甚想領教一番,故曾千里迢迢來到京都拜見。

夢窗禪師拜見一山禪師時懇切地說道:「弟子生死大事未了,請師父指點!」

一山禪師回答說:「我宗斷言離句,沒有一法傳人。」

夢窗以為一山不願傳授,再三懇求說:「請大和尚慈悲方便!」

一山嚴厲地說:「我沒有方便,也沒有慈悲!」

夢窗得不到一山的指點?認為與一山無緣,就來到鐮倉萬壽寺參叩佛國禪師,請教道:「弟子生死大事未了,請師父指點!」哪知不等夢窗說完,佛國的棒無情地落在他的身上。

夢窗非常沮喪,但卻激起了他的勇氣,他對佛國發誓:「弟子如果不證得大道,決不再見師父!」

夢窗來到深山,日日與大自然為伍。一日,他在樹下靜坐,不知不覺已到深夜,起身走進草庵,上床睡覺,床的一端是牆,他卻向另一端靠過去,結果從床上掉了下來。就在掉下的一剎那、夢窗豁然開朗,爬起來哈哈大笑,連忙寫下悟境詩偈,送給佛國禪師看,佛國始認可他不凡。

畫竹大師

數十年前,廣州六榕寺竹禪大師擅長畫竹,他畫的竹,枝葉疏朗,功力高深,給人以清雅飄逸、超凡脫俗的感覺。俗家弟子都以得到一幅他的畫而倍感有幸。

有位南洋僑領陳嘉倫來到六榕寺參禮,懇求大師惠賜一幅以竹林為內容的條幅。竹禪大師向來有求必應,正好他在閱誦《妙法蓮華經》,桌上有朱砂筆、本來用著圈點經註的,他隨手取出一張宣紙,信手晝了一幅竹枝條屏,僅僅數筆功夫,頗引人入勝之境。

這位陳居士看了畫,不禁拍掌讚道:「真是好功力,感謝大師為我作畫。」說完了,恭敬合掌頂禮一拜,他起身後雙手捧著畫,凝視良久,欲言又止的神態。

竹禪大師隨口問道:「你想說甚麼?」

陳居士面有難色的樣子,吞吞吐吐地說道:「請大師不要見怪,我以往祇看到墨竹,從未看過有紅色的竹子啊。」

竹禪大師問道:「可有誰見過黑色的竹子呢?」陳居士被問得啞口無言,不知如何作答了。

畫家以禪心做畫,重在其神韻,祇要竹有韻致,不求竹的顏色,因為禪心早已超越了顏色;但俗人重在外觀,以紅色與實際不符而加以反對。其實,紅色的竹沒有,亦未見有黑色竹啊!

 
 
世出世法
◎楊 釗

抵抗力強

年下來,最值得我們記下的足跡,應該是「抵抗力強」。本年度中,我們面臨兩個考驗。其一是「金融海嘯」的 影響,其二是集團的創始人之一楊洪先生因病去世。在處理這兩大事件中,由於本集團的包袱不重,隨時能調動較多的人力資源和財力資源,又有較充裕的時間。因 此,在處理危機事件之中,處理得當,令危機得以化解,業務恢復到健康的軌道。有關人士心情也逐步平伏,得以恢復。可見,這是本集團過去幾年減卸包袱,把低 效益、無前途的企業關閉或賣出,集中人才、錢財和時間去發展有效益的行業,去預防及應付突發事件的結果。事實證明這一決策的功用,証明本集團的經營能力良 好、生存能力良好、抵抗危機事件力強。

年初我們對形勢的評估定出了策略是:「海嘯影響到了」,認為影響世界經濟最大、最深的事件將是「金融海嘯」,在「海嘯」後的局面是生、是死、是存、是亡,將考驗每一個政府、每一個企業。

一年下來,事實正是如此,由於全世界各國政府傾動全力去處理「金融海嘯」,中國政府投入「四萬億」人民幣去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四萬億」等同二○○八年國內生產總值(GDP314,045億)的12.73%。美國則開動印鈔票機,大量印鈔票,不惜以「通脹應付通縮」,實施極度的寬鬆貨幣政策,而存款方面,則採取接近零息政策,以便給銀行喘息機會。一年下來,政策是走對了,中國的「保八」經濟增長應無問題,西方的經濟也出現了「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整個環境,可以說信心逐步恢復。

對於本集團來說,過去的一年影響較深的事件是:

在上半年,由於「金融海嘯」的影響,令消費者對前景的信心不明朗,因此採取觀望和保守的消費策略,這樣一來,嚴重影響消費市場。而中國的「四萬億」救 市貨幣,其中百分之七十是投在基建項目,因此,不能馬上落到消費者身上,整個社會未能反映過來。在這種不明朗、缺信心的環境下,中國真維斯零售營業額首六 個月比去年同期祇增長5.9%,而二零零八年首六個月的增長是20.52%,加上整體市場對危機估計不足,因此,供應大大地多於需求,庫存一下子大大超 標,貨倉堆滿存貨,許多主管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是好?在這「兵荒馬亂」時刻,企業的主管又容易犯上一種通病,就是互相推卸責任,以及「藥石亂投」。可幸者,旭日集團的管理層在企業江湖中打滾了三十多年,經歷過大風大浪。在這時刻,斷症為「預算訂貨過大,實際未能達標」,解決方法是「馬上減價清存貨」, 其次,調整下半年的預算,採取保守政策,減少訂貨數字。緊接著在下半年,由於中國政府救市有效,加上上天的幫助,在十一月中,提前二星期出現冷天氣,並且 是連續幾天,令消費者大大地搶購禦寒衣物,加上其他牌子之冬天羽絨等厚衣服未能提早到倉,因此,真維斯在中國的店舖人山人海,十一月銷售金額比去年同期增 長35.93 %。由於一早清貨,毛利率肯定會高,利潤也有很大的保證。由於下半年的成功,一年下來,平均數字肯定好看。

本年度的另一個失誤,是沒有把握好因「金融海嘯」股市崩盤帶來的投資機會。本來集團已洞察到股市崩盤,股價大幅下滑的趨勢,並作好了集結資金為捕捉金融投資的機會。當股市由31,958點下跌至22,000點時,集團作出了清倉行動,實行「一股不留」的策略,時間是二○○八年八月十四日,在九月八日完成清貨行動。隨後由於美國雷曼事件的出現,銀行體系出現「海嘯」並 席捲全球,香港股票在二○○八年九月初約21,000點下跌至二○○八年十月廿七日最低的10,676點。這時,集團管理局馬上召集緊急會議,決定於 11,000點入市,這時,股市已經返彈至15,614點,令我們失去一次機會。跟著,美國金融體系又再次出現問題,股市再次滑落至11,000點,全港 投資者被嚇呆了,不知股市會掉進多深的黑洞。金融小組開會,則把入市標準調低13.6%。然而股市變幻莫測,摸底更難,事實我們的估計沒有出現,跟著股市 掉頭上升。至12,800點時,金融小組決定既然沒有到我們估計之低位,但股市已經掉頭,應該馬上追。決定已經下了,策略已經定了,然而集團決策層卻出現 一件突發事件,楊氏家族的一位主要成員因病去世,集團決策層情緒大受打擊,心情極差。在處理後事工作時,為了防止錯漏,保持專注,因此,取消這一追貨行 動。實際証明這次股市由12,800點反彈至23,100點,共上升了80.5 %。結果,集團屬下的金融公司又再一次錯失了機會。

本年度的一件大事是旭日集團的創始人之一楊洪先生因病去世,能否順利、圓滿地把後事辦好,實在不容有失。可幸,在楊氏家族全體成員的團結下,在旭日集團員工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楊洪先生的後事總算能順利、圓滿地辦好。親人們總算能了卻一件心事,心情逐步平伏,逐步恢復。

本年的其中一件大事是適逢祖國成立六十週年紀念,這是中國幾千年來的一次最大,最深刻的大事,其中13億人口中,於一九七八年未得溫飽有2.5億人至二零 零八年減少到4,007萬人,社會人均壽命由建國初期的三十五歲到二○○五年的七十三歲;農民收入由每年73元增加到4,761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由一九四九年126元增加到二○○八年的15,781元,增加超過100倍。

一九五二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679億元,二○○八年的GDP為30萬億元,增長441倍,躍居世界第三。

新中國取得的成就原因歸納為:

1、由以「階級鬥爭為中心」改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另一大轉變是由「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也就是管理學所稱的由「自我為中心」,轉變到由「市場為中心」,也就是「市場導向」「顧客導向」

2、改革開放

由於在建設中,自己有許多東西不懂、不會,如果祇靠「自力更生」,靠自己去學習,速度是不夠快的,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結果,鄧小平先生大膽地採用「讓別人來幹、讓懂的人來幹、讓樂於幹活的人來幹」,稱之為「改革開放」。解決了「做也三十六,不做也三十六」的平均主義制度問題,也解決了不懂不會怎麼辦的問題。

3、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

西方治國的理念靠制度,東方治國的理念靠人,好的制度,沒有好的人才,也會亂。壞的制度,但有好的人才,也會由壞變好,歸根結底在於人,在於「以人為本」。選人標準在於「賢與能」也就是「可信賴的人」「有才能的人」「可信賴的人」是以大局為重,以集體利益為大前題,能做到「先公後私」;處理問題能以「公平、公正」的態度。「有能力的人」是懂得「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解決問題方法,懂得「對症落藥」、懂得「執生」、懂得「事緩則圓」。另外,必須注意和諧,因為歷史證明「利,莫大於治;害,莫大於亂」

以上經驗,企業若能好好學習,一定會受益匪淺。

今年是本集團成立三十五週年,在三十五年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中,終於獲得了「理論成果」,也就是在「理論上」找到了企業賴以成功的基礎、成功模式和制度。

《企業「社區化」》介紹了當今企業中,有一種成功模式,就是企業「社區化」。它為員工帶來了歸屬感,它像是一種黏合劑,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共同追求更大的利益。因為實踐告訴我們1+1的效果可以是5或更多。

企業「社區化」的模式和精神, 促使人們不祇關心自己的工作,還會去關心他人。在這裡,大家較多的互相信任、彼此忠誠、精誠合作。大部份人都覺得自己參與構建一間成功的企業,都樂於為它 付出,令公司充滿活力,就像一個大家庭,他們的熱情逐步成為一塊磁石,吸引社會上的優秀人才和邁出校門的莘莘學子。

《優秀企業》總結了企業賴以成功的五個條件,即擁有優秀的品牌、優秀的市場、優秀的企業文化、優秀的環境和制度以及優秀的員工。而優秀的員工在於擁有良好的觀念,也就是「拿了工資要辦事」以及「把事情辦好」的觀念。其次是培養主動找事做,而不是等事做的習慣。第三是掌握「計劃、落實、檢討」的工作方法。

《承諾式管理》展示了企業成功的一種制度,在理論上告訴我們,企業的目標必須是協商式的,而不是「指示式」「表達式」的,祇有共同協商,訂立認可的目標,分清各人的職責與範圍,就有機會去達致共同的效益。

「承諾式的管理」再一次在理論上告訴我們,成功的企業在於「交數」,在於「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講多無益,找藉口也是多餘」。卓越的企業管理人,必經培養「真功夫」「硬本領」,也就是在企業的戰場上「敢於挑擔子」「有足夠的智慧去完成任務」

三篇文章的完成,豐富了集團的企業文化,令我們更清楚更明確地知道我們企業現在的宗旨是否合時,方向是否正確,標準是否合理。這一切對於企業的穩定、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有莫大的幫助。

展望未來,我們祇要能堅持成功的地方,改善不足的缺點,注意團結,實事求是,理論聯繫實踐,我們就一定可以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感謝諸佛菩薩、感謝上帝、感謝一切護法,感謝各宗教的歷代祖師,感謝歷代先人,感謝國家領袖以及各級官員,感謝全體員工!能在「海嘯」到來的時候平安渡過,能在突發事件到來時應付「得當」,實在是一種福份。祇是有福的人,才能在災難到來時平安渡過。

 
 
悉達寓言
◎秦孟瀟 / 文
梁 川╲圖

想生兒子

從前,有一個婦人,她已生了一個兒子,還再想生個兒子。便向別的婦女們請教:

「妳們知道有甚麼方法,可以使我再生個兒子呢?」

有一個老婦人說:

「我有個好法子。」

婦人聽了,興奮極了,忙問:

「甚麼好法子呢?請告訴我吧!」

老婦人說:

「最好是祭天神!」

婦人喜悅地說:

「拿甚麼祭天神呢?」

老婦人為難似的說:

祇恐怕你做不到吧?」

婦人用堅決的口吻說:

「我一定要做到的。」

老婦人說:

「妳要把親生的兒子殺了,拿他的血去真心實意地祭天神,神就會賜給妳兒子。」

另外有一個人搶著說:

「她想要多生個兒子,你反而叫她把獨生兒子殺了,再去求神賜給兒子,求不求得到,還不知道呢。妳這個主意真夠狠毒啊!」

 

殺兒子

有一個婆羅門教徒,到處宣揚自己的智慧高超,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對於人的生死也能推算出來。

他為了要顯示他的本事,有一天,忽然抱著自己的兒子,痛哭不止。旁人看了莫名其妙,都走上前來問道:

「你為甚麼這樣傷心呀?」

他裝得非常哀慟地說:

「我推算自己的兒子,在七天之內,就要死了。他是我心愛的一個幼子,你想想看,我怎麼不傷心呢?」

別人安慰他說:

「人的生命是難知的啊,你的推算,未必就是準確的啊!你何必哭呢?說不定七天內不會死的。」

婆羅門教徒認真地說:

「我無論推算甚麼,沒有一樣不靈驗的啊:就是天上的星宿,或地下的災難,我都可以推算到的。」

到了第七天,他為了自己的名利,為了顯示他的預言正確,不惜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殺死了。

 

巧木師與畫師

有一個巧木師很聰明,他製造了一個木女,面貌非常標緻,替她裝扮之後,活像一個真的女人。

木女不但會走路,而且還會倒酒招呼客人。

在當地有一個著名的畫師,畫的人是維妙維肖,酷像真人。

有一天巧木師約了那個畫師來吃飯。

當他們吃東西的時候,木女走上前來倒酒,而這個畫師並不知道這是個木頭製的女人,見她姿態秀麗,竟生起愛念來了。

到了晚上,巧木師故意留他過宿,畫師也樂意地接受了。巧木師對木女說:

「妳在這裡侍候客人好了。」

然後又對畫師說:

「讓她陪伴你,也可以解解寂寞。」

畫師聽了,真是心花怒放,高興極了。當巧木師走了之後,木女還站在燈前。畫師喚她:

「請過來,我們談談好嗎?」

那個木女依然不動地站著,畫師過去拉了她的衣服,才知道是個木女,心感覺到非常慚愧!」

畫師心想:「他愚弄了我,應該報復才是啊!」

於是,他在牆壁上,畫了自己的像,身上穿的衣服也是一樣的,在頭頸上畫了一條粗繩子,好像上吊的樣子,眼睛緊閉,舌頭也吐丁出來。

他畫好之後,自己就躲到床底下去了。

天亮了,主人見客人還未起身,就在門縫裡張望一下,一看嚇得慌了,客人竟上吊了。他連忙拿了一柄刀,衝了進去要割斷那條繩子。

這時,畫師從床底下爬了出來,笑著說:

「用不著費力了,我還活著呢。」

巧木師見了,心想:

「捉弄別人的人,還是被別人捉弄了自己。」

半個燒餅

有一個鄉下人,要趕進城去買些東西,走得很快很急,趕得腳也軟了,肚子也餓了,他一進市鎮,就急著想找個地方吃點東西,忽然看見一間燒餅鋪,便走了過去。

「喂,多少錢一個燒餅?」他問。

有一個伙計回答說:

「二角錢一個。」

他聽了之後,隨即拿起一個燒餅,狼吞虎嚥地吃了下去,但並不覺得肚子有些甚麼,於是又拿起一個來吃,還是覺得不夠飽,接二連三地吃了六個下肚了;當吃到第七個燒餅的時候,剛吃了一半,感覺肚子飽了,再也吃不下去了。他看著手上那半個多餘的燒餅,瞪著眼睛,懊惱地用力在自己的面上摑了幾下。

那伙計看得莫名其妙,驚訝地問︰

「你為甚麼打自己啊?」

這個鄉下人狠狠地說:

「我祇怪自己的眼睛太不中用了,我吃了六個燒餅都不夠飽,單吃這半個就覺得有點肚漲了,我如果早點揀到它;不是能省下許多錢嗎?」

 

愚人吃鹽

有一戶人家請客吃飯,擺設了佳美的酒席。

這一天,來了許多客人,其中有一個愚人,別人並不知道。他們吃得興高采烈的時候,這個愚人說:

「這一碗菜似乎太淡了。」

主人深怕來客不滿意,隨即叫佣人送到廚房去加些鹽。由廚房再拿出來,他覺得滋味有點不同了,吃起來格外鮮美可口。他暗自想:

「能有這樣好的味道,就是放了點鹽下去;放這末少而有這樣的好味,若是多放些的話,那不是更加好味嗎?」

他回到家,急急忙忙地趕到廚房去,拿了一小缽鹽,偷偷摸摸地藏了起來,他自言自語地說:

「哈哈,這一餐,我獨自享受了。」

他得意地捧著鹽缽,用羹匙在缽翻來翻去,心中有著說不出的喜悅!他張大了口,一匙一匙的往口送,吃了幾口,並不覺得鮮美。

他又想:

「對了,吃鹽可能像吃橄纜一樣,起初總有點苦口澀嘴的,吃了過後,就一定會有一種甘香的甜味了。」他又大口大口地吃下去。

 

偷 米

有一個人,跟妻子到岳丈家去,看見佣人在淘米,他偷了一把放到口去。恰巧這時,他的妻子走來與他講話,而他口塞滿了米,不能說出一句話。

妻子見丈夫這個樣子,很驚疑地用手去摸了一下,說道:

「哎呀,他的嘴腫了。」

她連忙轉身跑到父親面前去說:

「阿爸,不好了,我丈夫忽然嘴腫了起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

父親聽了,即刻就去找醫生來看。

醫生來了,用手摸了一下,說:

「這病很嚴重呀,摸上去有點硬,非要開刀不可!」

當醫生用刀一割,含在口的米都掉了出來。

 
 
黎日光上師在「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的發言

前言

佛法起源於印度,傳播到亞洲以至整個世界發輝異彩。於東亞地區而言,佛法約分漢傳、南傳、藏傳三支,南傳以 弘揚元始乘為主,漢傳大乘共有八宗(律宗、三論宗、淨土宗、禪宗、天台宗、華嚴宗、法相宗、密宗),而藏傳則以金剛乘統攝大乘及密乘,揉合了印度晚期大乘 佛法、密乘教法與漢地佛法(如禪宗)之精要,集各家之大成,開示即身成佛之道路。

佛法流傳至今面對應該如何現代化以應眾生之機,更要面對如何方能調伏、教化現代人而不被世俗化的問題,這是各宗各派都不能迴避的事實。要解決這二而一的問題,我們應該先反思和理順佛法本身的宗旨、緣起和演變。從中看清楚現代佛教修學的體系應該如何建設。

信念與皈依

佛陀橫空出世,於一生中,超凡入聖,示現於此五濁惡世乃能成佛,歸根究底是要眾生明白生、老、病、死、見思煩惱是苦;輪迴於六道中,其實更苦。應該修行,以求解脫,最終成佛。

對安於逸樂此生的眾生,說以生死無常而驚醒之:

有生必有死,死必定至,而死時不定,死後不能帶走一針一線,祇有業力隨身。每日醒來,當應感恩,因為並未一睡不起。死後由於過往生中所作、業力所驅使於六道中流轉生死,有如火宅中人!

這是生命的實相,明白了這一事實,更要知道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應該對佛陀和他教授的解脫法門生起信心,精進修行。論中之王——龍樹菩薩之《大智度論》一百卷云:「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 三寶的角色是教導、警覺,開悟還從自心!而信心的出現,是對生死的恐懼、困惑驅使我們改變,例如李連杰先生在面對海嘯後的大轉變,全身投入佛事、慈善事 業。眾生要找尋依怙者,如子覓母,不論元始乘、大乘和金剛乘都以佛陀、他的教法及其僧伽聖眾為皈依的對象,金剛乘以重視修持故以尋找心靈的導師為一切的開 始——根本上師,故作四皈依:皈依上師、佛、法、僧。以上師身為僧寶、上師語為法寶、上師意為佛寶。其中更有不同層次的、對自性的皈依。密宗皈依之對象 ——三寶:佛、法、僧,三根本:上師、本尊、空行,三身:法、報、化——非為九種不同之實體,乃為勝義皈依之九種互相依存相連而不可分離之相面。

法身是眾生之勝義自性,自性空然具足一切功德,遍滿而非一般所能覺知。法身為一切之本——法身母也,法身猶如水晶般乃展現一切法之根本。

報身是法身之清淨、自生、不斷顯現。金剛乘行人觀其本尊為報身相,然直至修持極深且極清淨時,報身方於其心中自然顯現。報身比擬為水晶內發放虹光之潛能,為能作如是展現之能量。

化身乃覺者為利益有情從無礙大悲中生起之應化身。以凡夫無法感知法身與報身,化身相較粗顯故能為眾生之五官及意識所感知。故化身之顯現猶如經水晶發放而出之虹光。

啟發現代人作出此等思維,厭惡俗世煩惱,欣悅佛陀清淨圓滿的三身成就、法界,從而皈依佛教,生起學佛之心,是最基本的傳教工作。

發心

元始乘行人,為求從輪迴生死中解脫,發出離三界之心。這亦是三乘共有的心態。不過此心以自利為主,而佛陀在成道時觀見六道有情過往生皆為父母,故此教人發 大悲心、希望眾生亦能得到解脫。如是,便稱為大乘、菩薩乘。此乘行人於世間眾生發慈悲喜捨四無量心,自利利他。除了一生一世的分段生死,需要出離解脫,佛 陀教法的深義,更開顯了變易生死,也就是心念的起伏,使我們意亂情迷,於每一念中經歷六道生死。要從變易生死中解脫,便要證悟清淨圓滿的覺性,如佛所覺, 因此而發的心願便是要成就清淨圓滿大悲大智的無上正等正覺,成就佛陀的果位,這菩提願心是大乘行人、金剛乘行人所必須具有的、自利利他之心。現代人的智慧 高,有環保意識,危機感強,理解力亦強,對各乘的發心不難理解,祇是長遠心難得,容易退轉。故這些應該用戒律和誓句來管束。在教授中隨宜傳五戒十善便十分 重要了!三年、五年才傳一次菩薩戒,亦實在不足。

以戒為師

不同層次的發心,要用不同程度的戒律和誓句來規範,令這發心不會偏差或者入於錯道。元始乘以出離心為主,所依是別解脫戒:在家居士眾要守「五戒」,出家眾則有沙彌「十戒」,正學女「六法」、比丘「二百五十條」、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條」、 重在身口二門。大乘與密乘發菩提心、四無量心,持菩薩戒,守四弘誓願。大乘戒律,以心為主,十重四十八輕,無論在家出家,發大乘長遠心者皆當受持。身口二 門為利他故,可以方便開許。心則不能有絲毫損他之念。別解脫戒之受持,盡形壽;菩薩戒是直至成佛、盡未來世,當所受持,不以一生一世為限。

密教所傳或由文佛或依金剛手秘密主,戒律以「十善」為基,菩薩戒為本,每一密乘次第有相應之戒和誓句:瓶灌依「十四根本墮」,密灌守「八支粗罪」「五方佛三昧耶戒」、更上則是與根本上師之身語意相關之「根本與支分誓句」,最終以大圓滿戒:「須臾不離菩提心」為標的。

修行次第

有了戒律誓句作為防止錯誤的規範。行者便要用種種方法來達成成佛的目標。

元始乘以出離三界為發心,所修是「四諦」「十二因緣」「三十七助道品」與一切與之相應的定慧方便。經論有阿含四部、《俱舍論》、《成實論》、《大毘婆娑論》等教法。所能達到的境界是:斷見惑、入聖位、分斷九品思惑(斷煩惱障)破我執、證四果或辟支佛果。由於發心以自了為主,未有顧及他人的解脫、所取證的是偏空 湼槃,非究竟解脫,未能成佛。但是適合一些思想上要自己先解脫和對世俗事務十分厭倦的人士。

大乘行人發菩提心、所習是三學(戒、定、慧),所聞有方廣、般若、法華、湼槃、華嚴等大乘經典以及一切大乘釋論,對法、元始乘、甚至外道、世間典籍皆應聞 思,通學五明。大菩薩是眾生領袖,故此要於世間知識通達,博學多聞,才可以利濟群生,為大眾所仰慕。於修行中,內修以六度、三十七助道品為本,外修以方 便、願、力、智、四攝,依正見而行。所證是人無我、法無我、細分十地,不住生死、不住 湼槃,如《金剛經》所云:「度脫無量眾生而實無眾生可滅度者」,以三大阿僧衹劫為期,最終成佛。發心無量,證果亦無量。大乘義理深合中國人民民胞物與之精神,發展最高是禪的境界。但是後期發展,心口不一,不能如實修行。亦不能如實證果。故此,在大乘教學中不可忽略自身的修證,教授大乘者應該以身教而言教。

密乘亦以大乘發心為本,但是方法上思路上不同。修習密乘的是大心菩薩,悲憫眾生苦惱,頃刻難安、同體大悲、反復思維,可有神通大車速運一切眾生同趣覺城。如是希求純為利他,不在自己,故此諸佛現身為說即身成佛之理,使能速疾取證佛果,利濟群生。

密乘以無上瑜伽密為最高,能即身成就:先授以「轉心四思維」淨業(暇滿難得、觀無常、怖輪迴苦及知黑白業)此又名「外共前行」。接著修「內不共前行」「圓滿二聚」,即皈依、發心、百字明懺罪及獻曼達以積集福德智慧資糧。正行則依皈依、灌頂、傳咒、儀軌、導引、口訣之階次。其中灌頂分寶瓶灌頂、秘密灌頂、智慧灌頂、名詞灌頂四種。

第一級寶瓶灌頂依唯心見,修生起次第,成化身佛。第二級秘密灌頂依中道見,修圓滿次第,成報身佛。第三級智慧灌頂依密咒見,修圓滿次第,成法身佛。第四級大樂灌頂依大圓滿見,修大手印、大圓滿,成法界體性身佛。於悲智而外,更言力用,化度無量之眾生。

總結

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由於眾生根器不同,與其各各對機的教法乃有多門,不論何乘,其知見總如上說,正知正見,離此即非佛道。佛教面對的危機是在現代化中迷失本來的使命流於世俗 化,當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教化俗世眾生,還從其心意而起用!三乘體系不可互相對立;利用學校和傳播事業來傳播佛教的知見理論。建設宗教修行聚會之處所, 支援在家、出家的修行人,成就大菩薩來領導民眾信佛皈依,發心學佛,修行成就。

修行人本身,要以身作則,本正則源清,發出離心、菩提心,行菩薩行,攝受正法,正法方可流傳於世。

 
 
斯里蘭卡 佛教一瞥
◎李湖江

里 蘭卡︵Sri Lanka)舊稱錫蘭,以盛產寶石聞名於世,藍寶石、紅寶石、貓眼寶石等等享譽海內外,頗得上流社會諸多女性的青睞。斯里蘭卡是個風光明媚的熱帶國家,從 地圖上看,就像一滴美麗的淚珠鑲嵌在印度洋上。人口兩千萬左右,大致70%是佛教徒。官方語言是僧伽羅語,「斯里蘭卡」在僧伽羅語中是「樂土」「光明富庶的土地」的意思。美麗的島嶼、神秘的古都、獨特的文化更是為其平添無窮的魅力,每一年都吸引無數的觀光客到此一遊。難怪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讚之為「世界上最美的島國」

雖然有少數的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徒,但是佛教是斯里蘭卡的國教。在斯里蘭卡,僧侶的地位極其崇高,人民深受佛教的熏陶,信仰十分虔誠。佛教文化滲透到民眾的日常生活之中,菩提樹、佛牙節成為斯里蘭卡獨特的文化象徵符號。

佛教傳入伴隨著智慧的故事

大約在公元前三世紀中期印度孔雀王朝時期,阿育王在用武力統一了印度北部以後皈依了佛教,從「黑阿育王」變成「白阿育王」,成為佛教的重要護法,並將佛法弘傳到世界各地。阿育王派遣他的兒子精通佛法的摩哂陀(Mahinda)長老前往斯里蘭卡傳教。

當公元前274年摩哂陀長老到達斯里蘭卡時,竟然巧遇正在打獵的國王天愛帝須(Devanampiyatissa)。絕對精彩的高手過招就上演了。為了檢測國王的智慧,摩哂陀長老連續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而國王此時對答如流,驗證了他的機敏與聰慧。問答十分有趣:

「國王,這是一棵甚麽樹?」

「大師,這是一棵芒果樹。」

「除了這顆芒果樹外,還有別的芒果樹嗎?」

「還有許多芒果樹。」

「除了這顆芒果樹和別的芒果樹外還有其它樹嗎?」

「還有許多其它樹,大師,但那些都不是芒果樹了。」

「除了其它芒果樹和那些不是芒果樹的樹之外還有別的樹嗎?」

「那就是這棵芒果樹了,大師。」

「國王,你很敏銳,很有智慧。」

長老與國王之間的對答有點像中國佛教禪宗裡的鬥機鋒。國王皈依了摩哂陀長老之後,把御花園「大雲林園」供養給了長老,而後來成為南傳上座部佛教中心的赫赫有名的「大寺」, 正是建在這個花園中。後來,應國王天愛帝須之請,摩哂陀長老的妹妹僧伽蜜多(Sanghamitta)長老尼也從印度來到斯里蘭卡,傳授比丘尼戒。從此, 斯里蘭卡不但有比丘僧團而且有比丘尼僧團,擁有了完整的僧伽組織。直到公元前後,由於歷史的原因,斯里蘭卡的佛教分裂為大寺派、無畏山寺派和逝多林派。

泰國的「蘭卡佛教」與 斯里蘭卡的「暹羅佛教」

斯里蘭卡簡稱蘭卡,泰國舊稱暹羅。斯里蘭卡佛教和泰國佛教頗有淵源。

泰國的上座部佛教原本是從斯里蘭卡傳入的。從一二七七年到一三一七年素可泰王朝昆羅康恒王在位時期,因禮請錫蘭大寺派僧侶來泰說法、傳戒,才將南傳上座部佛教確定為主要的信仰。所以泰國人把這一時期的佛教稱為「蘭卡佛教」

而在十三至十七世紀,斯里蘭卡遭遇葡萄牙、荷蘭等國入侵,佛教遭受重大挫折幾乎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一七五三年禮請泰國長老優波離等二十位比丘到斯里蘭卡傳戒並重新抄回佛經。此後斯里蘭卡佛教才又漸漸復興起來。所以斯里蘭卡人將這一時期稱為「暹羅佛教」時期。此後,「暹羅派(Siyam Nikaya)」也成為斯里蘭卡佛教派別中最大的一派,大約有一萬五千位僧人。(斯里蘭卡佛教分為三大派:除了「暹羅派」以外還有「阿摩羅布羅派(Amurapura)」不到一萬人,和「羅曼羅派(Ramanna Nikaya)」,大概六七百人。「暹羅派」比丘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徵,那就是要剔除眉毛,因此十分容易辨認。)

菩提樹和佛牙節

我們可以說菩提樹和佛牙節是斯里蘭卡的文化象徵符號,因為佛牙和菩提樹是斯里蘭卡人最引以為豪的聖物。

先說菩提樹。據說釋迦牟尼佛是在一棵樹下打坐七日七夜,最後覩明星而悟道,證得菩提。因為巴利語Bodhi正是覺悟的意思,因此這棵樹就被命名為菩提樹, 是佛教的聖物。而斯里蘭卡的菩提樹正是僧伽蜜多長老尼從釋迦牟尼佛打坐的這棵菩提樹折枝移植到斯里蘭卡而衍生出來的。母樹如今早已枯朽,然而斯里蘭卡的這 棵從母樹移植的菩提樹卻依然鬱鬱蔥蔥、生機勃勃。相傳阿育王派了十八種姓數百人的隊伍跟隨僧伽蜜多來到蘭卡島日夜守護照管菩提樹,據說這棵菩提樹還因阿育 王的過分珍愛而遭到王后的嫉妒呢。在斯里蘭卡無畏王時期人們還專門過一個佛教節日——澆灌菩提樹節。婦女們頭頂烈日光著腳緩緩走近菩提樹,口裡稱誦著「Sadhu、Sadhu」(音:薩度、薩度,中文譯為:善哉、善哉),然後小心翼翼地將水灑向菩提樹的根部,以此表達對佛教的虔誠求得來年家庭的一帆風順、如意吉祥。

再說佛牙節。據說釋迦牟尼佛圓寂荼毗之後,得到許多骨舍利、血舍利、髮舍利,還有幾顆佛牙舍利。而目前在全世界僅存兩顆佛牙舍利,一顆珍藏在中國北京的靈 光寺,另一顆則在斯里蘭卡的康提聖牙寺。傳說佛牙原先一直在印度供奉,是被印度的公主藏在了精心設計的髮型中,千里迢迢偷偷帶到了斯里蘭卡,因此顯得格外 的珍貴。一年一度的佛牙節是斯里蘭卡最隆重的節日。佛牙甚至成為王室和政府權威與合法性的來源,就連新當選的國家元首也要在佛牙殿舉行就職儀式,表示對佛 教的崇敬。在佛牙節,佛牙被裝在金龕裡置放在象王的背上,然後象隊護著象王沿街巡遊,鼓號緊隨其後,人們張燈結綵、歌舞陞平。

一九六一年應斯里蘭卡的邀請,北京靈光寺的佛牙也被請到斯里蘭卡。當佛牙專機抵達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機場,僧俗兩眾人山人海、高僧與政府首腦親自迎接,總理親自向佛牙金塔獻花。據說在安巴拉寺,人們還為了迎接佛牙用了三天時間專門修了一條路,就命名為「佛牙」。佛牙在斯里蘭卡巡遊兩個月,受到了數百萬人的朝拜。成為中斯文化交流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斯比丘尼戒淵源

自從僧伽蜜多(Sanghamitta)長老尼在斯里蘭卡創立比丘尼僧團,到了一○一七年南印度入侵斯里蘭卡,阿奴拉特布拉淪陷之後,根據上座部佛教的教 規,比丘尼僧團被廢止了。當時種姓制度在斯里蘭卡影響深遠,輕視女性的傾向十分明顯。反映在佛教之中,就是取消了比丘尼資格,祇有十戒女(她們守沙彌尼十 戒,卻不能受具足戒,因此得不到僧伽的認可)。

然而,中國的比丘尼戒卻是從斯里蘭卡傳入的。據《比丘尼傳》的記載,公元四三三年,有以鐵薩羅為首的十一位斯里蘭卡比丘尼來到中國,舉行二部僧傳戒儀式,從此中國如法的比丘尼僧團才正式建立起來。

前些年斯里蘭卡佛教界準備禮請被譽為「中國第一比丘尼」的 隆蓮法師重新回傳比丘尼戒,因各種原因未能去成。而更令人遺憾的是隆蓮法師於二○○六年圓寂。二○○八年二月四日,斯里蘭卡佛教文化交流中心的 Kirama Wimalajothi Thero長老一行五人,抵達重慶華巖寺,就兩地佛教文化進行參訪交流。Kirama Wimalajothi Thero長老長期致力於比丘尼僧團的成立工作,準備再次禮請中國的法師前往傳授比丘尼戒,為中斯佛教文化交流寫下新的篇章。

天這樣藍,樹這樣綠,生活原來可以這樣的安寧和美麗!—— 台灣詩人席慕容的詩歌描繪了斯里蘭卡的迷人魅力。當斯里蘭卡人點頭時是表示否定,當他們搖頭時是表示同意,很奇怪吧?這就是斯里蘭卡的神秘!

 
 
無盡明燈
–– 紀念桂侖禪師示寂十週年

◎可 祥

古往今來,高僧大德非常受人敬重,因為他們有高潔聖行的人格魅力,有人天師範導引眾生的智慧德能,還有睿智博通、圓融無礙的世出世法修為,其功德如山高水長,月印千江,令人景仰無已。

桂侖禪師正是這樣一位功行圓滿、影響深遠的當代禪門大德,堪稱苦海之舟筏、暗夜之明燈,如優曇鉢花,稀有難遇。拙僧有幸,能在桂老生前得以親近,聆聽法要,受其身教,獲益良多。適值桂老示寂十週年,謹撰此文以作紀念,藉此報答其無量恩德於萬一。

一、傾盡全力 護持道場

佛門常以「將色身交給常住,把性命付予龍天」來表示出家修道者的決心與品格,這在桂侖禪師身上體現得非常明顯。自1939年來甬城,常住七塔禪寺60餘年時間,無論境遇順逆大小,乃至「文革」浩劫悲涼,他均能始終如一,不變初心,以殘缺之軀守護在七塔道場,潛心修行,精進不懈。

撥亂反正後,聖教迎來春天。先師月西老和尚帶頭,開始著手七塔古剎修復事宜,桂侖禪師為中堅力量之一。他雖身患殘疾,卻道行功深,吸引著絡繹不絕的信眾來寺參訪,均隨機予以開示,現身說法,從而為七塔道場迎來了廣泛的信眾人緣,聚攏了善信樂助的涓涓細流。

桂侖禪師生性淡泊,不慕虛名,身無長物,「終年一布衣,不因冬夏更」, 每日粗茶淡飯滋養色身,畢生不蓄金錢,信眾、弟子所給的供養金悉數捐獻常住,用於莊嚴殿堂、塑佛金身、鑄造法器等;即使在後來拙僧主寺期間亦一如既往,給 予大力支持,絲毫不計較個人得失,為七塔道場的恢復、興旺傾盡全力,作出了特殊貢獻。如今,在寺院部分寶鼎、香爐、供養具上,尚可見到「桂侖大師率眾弟子敬助」等字樣,昭示著桂老往昔的業績與功德。

二、精進不懈 禪悅為食

桂侖禪師從19歲開始打坐參禪,70餘年無有間斷,經久功深,40多歲時即被來果老和尚印證為「深入堂奧」境 界,在教內外遠近聞名。1987年,時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的趙樸初居士蒞臨七塔禪寺視察時,特地看望了桂侖禪師。這是兩位大德歷史性會面,成為佛門中傳誦 的一段佳話。樸老寫給七塔禪寺的詩詞中,對桂侖禪師在禪修和《金剛經》修學上的成就給予充分肯定與讚嘆。(拙僧曾在北京樸老家中拜會其夫人陳邦織先生。陳 老回顧了當初樸老視察七塔禪寺的情景和交流內容,特別提到,當地政府很重視兩位老人見面,專門為他們準備了錄音機,結果不知何故播放不出談話錄音。陳老覺 得非常遺憾和不可思議,希望我們要發揚桂老精進修行的精神,為弘揚佛法奉獻自己。)後來,樸老還多次通過書信轉達對桂老的關心與問候,並請人捎來果儀以資 供養。據拙僧所知,教界得此殊遇的僧人也是屈指可數。這自然與桂老堅忍不懈、自他圓融的禪修功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也是樸老對修行人特殊關懷的充分體 現。作為一位普通僧人,能夠得到樸老如此肯定,一定有著可敬可佩的一面。

桂老的禪室設在三聖殿西邊弄堂,狹長的房子隔成兩間,後面為侍者的寢室,前面為佛龕,旁設禪椅,背北面南安放,為桂老習定與休息之處。禪室非常簡陋,常住多次想作改造,都被桂老婉言謝絕,稱說「個人事小,常住事大」,不給寺院增添麻煩。桂老終日於此盤腿打坐,禪悅為食,不分寒來暑往,晝夜無間。夏日酷暑,熱浪侵襲,桂老衣裝整齊,甚至厚衣棉襖著身,不顯熱惱;冬季嚴寒,冷風刺骨,依舊面色紅潤,偶爾赤膊亦如如不動。多年勤修,練達「不倒單」的功夫,令見聞者肅然起敬!此絕非常人所能為,非一般毅力所能做到。

每逢天氣好轉、陽光明媚時,桂老常會從禪榻上移位到三聖殿檐廊,在凳子的輔助下,來回「走動」。看著桂老步履艱難、身體晃動的情景,常常令人提心弔膽。但他總是婉拒別人的攙扶與幫助,頑強地進行運動。後來拙僧漸漸明白,打坐與「跑香」都是禪修必需的內容,進行動靜交替以達身心和諧的需要。桂老將靜坐與「跑香」結合,長期堅持,從未間斷,為常住修行作出了表率。

佛門有言:出家容易修行難,修行容易證道難。像桂老數十年禪坐不輟,專此一心,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修出離心,參究本來,終於深入來果大師「堂奧」之佳境,更是難能可貴!以方寸禪凳度春秋,甘於寂寞,不求名聞利養,在教門衰微的時代,可謂無愧於「釋子」「僧寶」之稱號。

三、十方朝禮 以法攝眾

桂老禪室的牆壁上掛了好幾塊鏡框,裡面貼滿了彩色和黑白照片,大都是桂老與部分弟子或來訪者的合影,人員遍及全國各地,還有金髮碧眼的外國人,時間跨度主 要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窺一斑可知全豹,可以說,在解放之初,桂老已是聲名在外,改革開放後更是遠播海外,受教、皈依弟子不計其數。

每逢佛教及傳統佳節時,信徒、香客在誦經、禮佛後,不少人都會來到禪室拜望桂老。如除夕夜至大年初一,在三聖殿西側禪室外,信眾們排隊拜望桂老,所排長龍 有時蜿蜒延伸至圓通寶殿廣場。雖求見者人數眾多,但桂老總是樂於施教,為大家加持祈福,指點迷津,遂其所願,令來者心生歡喜,滿意而歸。在拙僧負責寺務期 間,常見桂老循循善誘、老婆心切地為信眾開示佛法,開 啟每一位有緣者的心地良田,身言並重,無有疲厭,著實令人感動。

隨著名聲的不斷擴大,桂老成了七塔道場的一塊鮮亮門牌,許多善信、嘉賓來寺參訪,常以一見桂老為榮。當陪同客人前往禪室時,有時會遇上桂老禪坐入定或用齋 之時,我等即在門外耐心敬候,不敢打擾。當桂老感知有人來訪時,會及時招呼侍者迎請大家入室,噓寒問暖,瞭解來意後,即慈顏愛語、深入淺出地開講佛法旨 要,無絲毫長者之架勢。如問:「你昨夜做夢了沒有?」通常以對方回答內容切入,展開解析人生就像夢境幻化不真實之比喻,教導大家毋需執著於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指出「三心」皆是了無可得的意思。又如:「眼睛是照相機,耳朵是收音機,鼻子是呼吸機……」用六根的形象比喻,說明由六根產生六識,容易落在現象上,而蒙蔽緣起性空的本質,易造成顛倒妄想、識空為有、認假作真的錯誤認知,由此衍生出種種痛苦。其言簡意賅、樸實易懂的開示,教導大家如何轉識成智,做明白事,成自在人。

在開示過程中,桂老善於從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或問題著手,信手拈來,觸物為用,有針對性地為信眾解疑釋惑,開啟智慧之門。諸多受教者因此豁然開朗,如撥雲見 日,煩惱化解冰釋,心境怡然自在。獲得法益的人士,不乏教授、學者等高級知識分子,教界大德、精英,政界、商界等社會各界名流人士。

四、行願圓滿 安詳示寂

晚年的桂侖禪師深受血糖和白內障疾病的困擾,但在修行方面愈發精進,禪淨雙修,用功辦道。其禪室經常燈火通明,夜半時分常能見其在室內盤腿端坐,手持佛珠閉目念佛或禪坐觀想。大概桂老深知朝露人生時間無多,必須分秒必爭,「如救頭然」,不能自滿懈怠。

隨著桂老的健康狀態每況愈下,住進醫院的次數也隨之增多。為了不增添常住和弟子們的負擔及麻煩,桂老每每百般推辭,最終難卻盛情及恭敬之心,祇好從命入院 治療;待身體稍有好轉,即堅決要求回寺。有趣的是,桂老幾十年練達坐而不臥的習慣,在醫院裡也是如此,院方特地將病床調整到「禪凳」樣狀,做臨時打坐之用。醫護人員都知道桂老修行非常了不起,表示有緣接近高僧是今生的福報,能為桂老的健康盡點微薄之力,這是最幸福的事情。

1999年初夏時節,桂老最後一次住進寧波第一醫院。這次病情比以往嚴重許多,病房裡氣氛也是異常緊張,儘管院方一再表示將竭盡全力救治,但從醫務人員的 表情可以看出,情況不容樂觀。果然在7月2日那天,主治醫生找到拙僧等,婉轉地說,桂老身體器官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的衰竭,希望寺方要有心理準備,醫院已經 盡力了。透過監護室的窗戶可見,桂老仍然面帶紅光,清靜安詳,祇是呼吸有些微弱,假如不是醫生親口所說,拙僧絕對不會相信桂老已是垂危之人。既然醫院已無 能為力,大家商議後,決定將桂老接回寺院。常住僧俗四眾手持香花,佛號聲聲,迎接桂老回到他闊別多日的七塔禪寺。

無常色身的衰亡誰都不能避免,即使禪修聖者也不例外,唯有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的佛性才是永恆的。不幸的時刻終於來臨,當日傍晚時分,桂老西歸圓寂。

消息傳開,四眾弟子紛至沓來,送別桂老,感傷眾生福薄,痛失良師大德。依照桂老一生勤儉節約的原則,其後事安排規格樸素莊嚴,如法簡約。追悼法會由其生前 道友、新昌大佛寺悟道老和尚主持,為桂老封龕、荼毗說法。出席法會人數之眾,是繼先師月西老和尚圓寂後,第二次看到這樣的規模。荼毗後得舍利數十粒及五彩 舍利花若干,建塔供奉於慈溪五磊寺竹林中月老墓塔西側。

每年清明節,拙僧均率眾前往五磊山,掃塔上香,感恩老人家為法、為教、為眾生、為常住所作出的顯著貢獻。在寺中,常住為桂老設立了專門紀念堂,請趙樸老題 寫了匾額,塑造了桂老法像。每逢其誕辰、忌日以及佛教節日,眾弟子、信徒都會絡繹來到紀念堂,在桂老法像前誦經回向,虔誠頂禮。尤其是除夕至大年初一,信 眾排隊入室參拜,重現桂老生前熙熙景象,使人恍惚如夢境。2007年為桂老誕辰100週年,常住為此舉行了大型紀念法會,以香花、水果、菜餚、糕點等 108種供品向桂老像前獻供,表達常住及其眾弟子的懷念之情、崇敬之心,與會僧俗達300多人,其中除常住四眾外,多為遠道自發而來。「人走茶涼,曲終人散」這一俗世間的無常法則似乎與桂老無關,旺盛的人氣持續十餘年而不衰減,其中的緣由值得每一位修道者反觀深思。

桂老離開我們已整整十年,與七塔歷代祖師一般,其功德至今仍在蔭護常住,澤被後昆。桂侖禪師常住在七塔禪寺60餘年,自覺覺人,自度度他,與七塔結下了深厚殊勝的因緣,被信眾尊稱為「七塔活佛」「七塔寺活羅漢」。這既是桂侖禪師一生精勤修行的成就,也是「小普陀」觀音道場、近代臨濟宗中興祖庭之一——七塔報恩禪寺培育造就的結果,是七塔常住的驕傲與自豪,是末法長夜的一盞無盡明燈,值得彰顯倡導,彪炳史冊,傳之後世。

 

中國著名居士畫家北雁山人
——《湯餘銘佛緣繪畫精品展》

新聞發佈會

香港佛教聯合會及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聯合主辦及寶源堂藝術館總承辦之「中國著名居士畫家北雁山人——《湯餘銘佛緣繪畫精品展》」新聞發佈會於1月15日在如心海景酒店舉行,由湯餘銘先生、香港佛教聯合會副會長黎時煖太平紳士、香港佛教聯合會秘書長區潔名先生、西方寺住持寬運大和尚、寶源堂藝術館劉國鋒總經理、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會長楊濤先生主持。

展覽在荃灣香港西方寺大雄寶殿舉行,於1月26日下午2時至6時及1月28日至2月5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進行公開展覽。是次展覽展出畫作80餘幅,旨 在透過是次的藝術精品展覽,弘揚悠久的佛教文化藝術,讓市民欣賞中國佛教書畫引人入勝的魅力,感受著虛、空、靜、遠、圓的深厚文化內涵,以佛法淨化人間, 以佛理美化人生,藉以加深大眾對中華文化的認識。

湯餘銘先生是一個才情兼備的畫家,經歷傳統藝術改革的考驗,連續幾年風餐露宿、飄遊寫生,最終發現佛教文化在中國文化藝術中最具代表性。湯餘銘先生12年 來專心做一個居士畫家,並在五台山創建北雁山人畫院。其女兒湯唯小姐亦受其持之以恆追求藝術的精神所影響,踏上藝術之路。

開幕典禮於1月26日上午11時舉行,由湯餘銘先生、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法師、香港佛教聯合會副會長永惺法師、香港佛教聯合會副會長黎時煖太平紳士、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會長楊濤先生及寶源堂藝術館劉國鋒總經理主禮。

 
 
「佛教在線」十週年 高志其如是說
◎高志其

編者按:我國著名佛教文化網絡綜合服務機構「佛教在線」成立十週年慶典,於二○○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福慧慈緣會館舉行。全國政協、中國社科院、國家宗教局、中國佛教協會、北京大學、人民大學等機構的相關負責人以及來自全國的社會各界人士、高僧大德等數百人參加。

高志其先生赴會講話,盛讚「佛教在線」十週年的業績與成就,並撰誦《「佛教在線」十年讚辭》,獲得與會大眾的熱烈反響。

現發表如下,以饗讀者。

軍易得,一將難求。一個單 位一個機構的興衰乃至成敗,是與它的領導者息息相關。佛教在線今天的狀況,恰恰是這一原理的生動寫照。從我認識安虎生起,就發現他忙忙碌碌,東奔西跑,南 上北下。今日法會,明日佛事,每一個重要的佛教場合、活動、節日都有他與其助手們的身影出現,每每忙到半夜與淩晨,第二天又照樣投入工作,這讓我驚訝不 已!他卻笑著說:「活著幹,死了算。」一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拼命三郎形象躍然而出。年年月月日日,他莫不如此。對此,我們不禁要說一聲:「虎生,珍重啊!」

縱觀「佛教在線」,大大小小的各種活動與工作,我發現既具有大而謀之的集大成精神,又具有小而彰之的細微處見精神。可以說成功的兩秘訣,一身兼而有之。科舉一個例子來講:「佛教在線」出 版的《新編佛教念誦集》,拿到手裡後,起先並未注意到甚麼,後來發現,居然是宗教文化出版社的正規出版物,讀了幾個月之後,就越覺得所編之精心與精彩,以 及它的階梯和次第,都了了分明,幾乎囊括了佛經各卷中的精華,尤其是摘選的《文殊師利讚佛法身禮》一章,簡直是妙極、深極!而世界和平吉祥塔的策劃、建 造、流通以及送到台灣所產生的作用與影響,也是大手筆之所為。所以,我在第一時間率眾迎請了世界和平塔。我則請了兩座,一座放在高士其小樓的東側,一座放 在西側。「世界和平吉祥塔」的流通無疑是造福大眾,禳祈國家幸福、兩岸和平之瑞舉。

余如電子版《大藏經》的出版,「少林問禪-機鋒辨禪」「佛教與社會建設研討會」的舉行都極具意義。最近澳門巨型仁王護國大轉經筒的安放,既彰顯佛教大國自身的內部凝聚力,又具有對外的文化影響力. 而這一切與安虎生先生廣納人才,抓住重點,提綱挈領,綱舉目張的哲學思維所分不開的。

我是「佛教在線」的投稿人,作為一個學者,深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所以文章在網上發表後,屢屢又要改動,一稿、二稿、三稿,儘管每次僅是幾個字,甚至是幾個標點,但佛教在線編輯部的工作人員,都不厭其煩的幫忙改動,要知 道他們每一個人的工作量都極大,一個人往往要幹幾個人的工作,每天大量的新聞、要聞、動態,情況匯總都延綿不斷,所以他們的態度與精神,不禁令我十分的感 動。

值此「佛教在線」成立十週年慶典之際,謹祝「佛教在線」,在未來的歲月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更上層樓,為中國佛教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中國佛教需要安虎生這樣的老黃牛,需要安虎生這樣的虎將,也需要這樣一個上下同心、戮力奮進的團體與機構,更需要這樣一個具有遠見卓識、以佛教事業為己任的團體與機構。

為此我撰寫了《「佛教在線」十年讚辭》

「佛教在線」十年讚辭

焉何安之如素兮,璇復虎虎生氣兮,佛教勳業彪炳兮,在線十年奮為兮。

堪承大事兮勇於進取,心如太虛兮又焉有私,如塔巍然兮佛心彰著,兼容並蓄兮和合大眾。

蓋融己心、天心、佛心兮一體無二別。

 

「佛教在線」十週年慶典 致 詞

◎國宗局副局長 蔣堅永

尊敬的各位高僧大德、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各位專家學者、各位媒體界的朋友:

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在我們這個福慧慈緣文化會館,歡聚一堂,慶祝我們佛教在線創辦十週年和我們文化會館的開館典禮。我謹代表國家宗教事務局、代表出席今天這場活動的我的同事,並以我個人的名義表示熱烈的祝賀!

其實,我和安虎生總幹事是多年的老朋友,他的這種艱苦創業的精神,令人感佩。佛教在線十年來走過了不平凡的道路,可以說「十年磨一劍」, 現在已經成為我們佛教方面的一個比較有影響的網站。這個網站確實在傳播佛教文化,在溝通信息方面,特別是它的信息量比較大,而且比較注意時效。我本人也是 佛教在線忠實的讀者,我要查甚麼信息,我非常樂意看佛教在線,特別是佛教方面的,而且它不僅僅是佛教方面的信息,凡是宗教方面的信息它非常多,信息量非常 大。所以,我是非常喜愛這個網站的。

在佛教在線開辦十週年之際,我也衷心希望,佛教在線在我們社會各界的關懷和支持下,在安總的帶領下,能夠辦得更好。關鍵我覺得還是要堅持一個正確的輿論導 向,要傳播佛教文化、弘揚中國佛教的優良傳統,要高舉和諧宗教的旗幟,促進宗教和諧,發揮宗教的積極作用,這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們也希望我們這個佛教在線能夠在促進中國佛教健康有序地發展,進一步弘揚我們佛教的優良傳統,為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為我們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促進民族的團結、宗教的和睦,乃至於我們國家的統一,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能夠做出我們佛教在線應有的貢獻。

同時,我們也非常高興,今天我們這個福慧慈緣文化會館終於開業了,得到了我們社會各界的支持。我們也衷心希望這個會館今後能夠成為傳播佛教文化,能夠在成為我們社會各界人士的精神家園方面,做出我們自己的努力。

謝謝大家!

 
 
世界佛教動態

香港佛教聯合會 主辦 佛教善德英文中學
新加坡佛教總會 主辦 文殊中學

教學及文化交流

香港和新加坡屬於東南亞地區的雙龍,兩地皆曾經為英國殖民地,學制類近,但各有特色。香港學校以培養學生多元潛能為發展路向,而新加坡學校則以華人地區成 功用英語教學而見稱。近年,香港佛教聯合會多間會屬中小學校,校長﹑教師及學生曾多次組團到新加坡,與當地學校進行教學及文化交流活動,透過觀摩取經,比 較兩地辦學的成功經驗,進而促進學校發展,提昇學校教育質素。

新加坡佛教總會屬下文殊中學,於2009年12月10日,由鄭陳彥吩校長率領六位學科主任,探訪香港佛教聯合會會屬佛教善德英文中學。佛教善德英文中學位 於葵涌區,與文殊中學一樣以英語為教學語言,該校近年中學會考及高級程度會考成積理想,獲取優良率近50%,2009年度入讀大學學生人數接近90%,而 且,體育及藝術成積亦有出色表現,學校中樂團更多次榮獲各項大獎。

是次交流,由佛教善德英文中學何滿添校長接待新加坡嘉賓,何校長向來賓介紹學校特色、課程結構和學生的學業成績等,同時,更安排嘉賓於不同課室觀課,讓老 師和學生與嘉賓互動交流,令嘉賓更深入地了解佛教善德英文中學教與學的實際情況。何校長特別提到,學校除著重學生成績外,亦著重學生的心理質素。該校設置「心靈覺」靜坐室,當同學在學業上受到壓力,便可以在這個心靈加油站學懂處理內心的不安,重拾佛陀祥和自在的心態應付公開考試。

交流活動,雙得益彰,兩校均將所見所聞帶回,讓教師及學生一同分享。得到佛教善德英文中學同人的熱情招待,新加坡文殊中學鄭校長亦邀請佛教善德英文中學於來年訪問新加坡,希望彼此間進一步拓闊國際視野,並增加兩地教育工作者的合作機會。

香港佛教聯合會主辦 佛教善德英文中學
地址:新界葵涌興盛路五號 電話:(852)2421 2580
網址:http://www.bstc.edu.hk

新加坡佛教總會主辦 文殊中學
地址:20 Ubi Avenue1, Singapore 408940 電話:(65)6842 4558
網址:www.manjusrisec.moe.edu.sg


慧賢行主辦
新春 天台精舍 三步一拜


恭請 上暢下懷長老主持無遮大會暨三皈五戒及
主持佛學問答(上智下耀法師翻譯)


演唱嘉賓:著名流行佛曲創作歌星林浩 ‧ 余穎
––[三步一拜主題曲––相連千顆心]
司 儀:梁源燦師兄
時 間:2010年2月21日(星期日) (農曆大年初八)

名額祇限200位(額滿即止) 報名費:每位200元正

是次為天台精舍首次舉辦三步一拜及無遮大會;淨資功德全數撥作屯門圓明寺製造拜墊之用,另可額外隨喜贊助拜墊功德,目標籌造500張拜墊,每張200元。

程 序:
08:00 am 美孚 九華徑新村停車場 排班
08:15 am 三步一拜開始 (懺悔文、懺摩、迴向)
林浩、余穎演唱原創[三步一拜主題曲––相連千顆心]與信眾結善緣
10:15 am 恭請 上暢下懷長老主持佛學問答
(上智下耀法師翻譯)
11:30 am 佛前大供
12:00 noon 午齋(自助餐)
13:30 pm 三皈五戒(開示意義及儀式)
16:00 pm 圓滿結束

報名聯絡人梁源燦師兄(電話:94989650)

千人三步一拜主題曲——相連千顆心

(2008年入圍樂壇金帆獎[最佳曲、詞、歌手演繹合唱]歌曲)


作曲、編曲、監製 : 林浩 作詞、主唱 : 林浩、余穎
朗 讀 :
念佛一聲增福無量 禮佛一拜滅罪河沙 拜到身空.心空.
佛與眾生三無差別. 心.佛相通
大汗滴細汗 虔誠地三步一拜 全新啟迪我心靈 消除業障的旅程
三千步一千拜 供養諸佛如來 迴向世界消災解困
千顆心燈 化作蓮花 將四大名山距離拉近 Om Ma Ni Pad Me Hom
身心一致 再次合一 給四大名山鞠躬頂禮 Om Ma Ni Pad Me Hom
三千步一千拜 供養諸佛如來 放下自我 傲慢的心 淨化心靈
凝聚力量 相連千顆心 燃亮您我 佛在心中 Om Ma Ni Pad Me Hom


旭日集團己丑年冬季海上放生法會圓滿

江海蓮

十一月十五日,香港迎來了今年的第一個冷空氣,天洒著蒙蒙細雨,涼風吹拂,確有几分寒意。集團聯同蓮池寺及準提閣佛學會等機構舉辦己丑年冬季海上放生法 會,善信們陸績來到港島灣仔碼頭等候登船,他們身上雖然多穿了件御寒的衣服,但寒冷天氣並沒有影響大家同沾法喜的心情。法會仍在大嶼山對開的欣澳灣海域舉 行。集團領導楊釗伉儷、楊浩伉儷、張慧儀、李逢樂以及部份公司的部門負責人、同事、楊氏家族代表、慈輝同修和各方信眾近300人參加了放生法會。

法會壇場設在「新發」輪的上層,由暢懷長老主持,引領信眾誦念《地藏經》及放生儀軌,其餘三艘為放生漁船。為使放生的海魚免遭受放生現場捕漁者包圍捕殺,四艘船連成一體頭駛向水深急流的水域放生,拋離捕漁者的圍捕,將每尾海魚放歸大海,阿彌陀佛!

在回程途中暢懷長老為我們開示。並祝願信眾:「業障消除,身心健康,家庭幸福,法喜充滿!」至此,己丑年全部海上放生法會圓滿!


金剛薩埵淨業除障閉關

2009年12月25日至27日(夏曆己丑年十一月初十日至十二日),蓮池寺舉行了由噶瑪禪揚(香港)佛學中心主辦的金剛薩埵淨業除障閉關。

本次閉關由堪布貢嘉喇嘛主持,出席法友有105人次。

一眾法友在堪布貢嘉喇嘛的帶領下,於12月25日晚上八時在蓮池寺無量壽殿開始了一連三日的閉關活動。

授八關齋戒及水食子供養法會,向白財神及下三道眾生作食子供養;金剛薩埵觀想法及上師相應法。

12月27日下午四時,堪布貢嘉喇嘛主持黑天法會及閉關圓滿法會,為是次閉關劃上圓滿句號。

閉關可讓我們遠離滾滾紅塵,帶給我們平靜及清新的感覺。金剛薩埵法門,能止一切惡念,除一切煩惱,增長福智。



在蓮池寺舉行「金剛薩埵火供」法會

2010年1月8日(夏曆己丑年十一月廿四日),大嶼山蓮池寺舉行了由敦都德欽能中心主辦的「金剛薩埵火供」法會。

本次法會由哈賓上師及25位喇嘛主持,出席法友有230人次。

一眾法友由哈賓上師及眾喇嘛的帶領下,於下午二時正,在蓮池寺前廣場開始進行「金剛薩埵火供」儀式。法友們雙手持著貢品,有序地向火壇獻上。下午四時三十分,法會圓滿結束。

是次「金剛薩埵火供」法會,上供諸佛菩薩,下供眾生。祈求天災永息,疾疫不臨;為火供法會參與者祈求福澤綿長,身體健康,智慧增長。

上海萬佛講寺舉辦大雄寶殿落成暨佛像安座慶典主題為「生歡喜心」

二○○九年十二月十九日,上海萬佛講寺隆重舉辦了主題為「生歡喜心」的 大雄寶殿落成暨佛像安座慶典,中共嘉定區委副書記曹一丁先生、嘉定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士維先生、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務委員會副局級巡視員沈國強先生,中共 嘉定區委統戰部部長、區政協副主席張敏先生,嘉定區人民政府副區長費小妹女士、嘉定區政協副主席章宇慧女士等領導出席了本次慶典。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上 海市佛教協會會長、玉佛禪寺方丈覺醒大和尚,台灣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淨良長老,世界佛教僧伽會秘書長慧雄大和尚,韓國佛教宗正協議會會長釋迦山長老,泰國摩 可珠拉龍宮沙威長老,江蘇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常州天寧寺松純大和尚,以及來自韓國、新加坡、泰國、澳大利亞、台灣、江蘇、浙江等地的佛教界諸山長老和眾多 信眾參加了典禮。

典禮上,慧禪法師首先介紹了萬佛寺的籌建過程、建設理念,及今後的發展方向。上海萬佛講寺設立於二○○七年十二月十九日,兩年來,蒙各界人士幫助、支持, 經萬佛寺籌備管理委員會積極努力,大雄寶殿如期竣工、佛像順利安座。萬佛寺的建築在清新簡潔中不失莊嚴雄偉,在形式上與時俱進,頗具時代氣息,這與萬佛寺 的理念相一致:眾生皆具佛性,人人均可成佛,入得此門中,轉迷為悟,轉染成淨,當下即證菩提。慧禪法師強調,萬佛講寺秉承天台宗風,將大力開展講經弘法活 動,深入挖掘佛教自身的積極思想內涵,並作出符合現代人信仰需求的闡釋,努力為社會轉型期的人們紓解心靈困惑,讓更多的人達到身心自在、安和。當然,慈悲 濟世是佛陀教旨的核心所在,萬佛寺也將在這方面作出自己的貢獻。總之,萬佛寺希望人人都能夠「生歡喜心,得大自在」

市民宗委副局級巡視員沈國強先生,中共嘉定區委常委、區委統戰部副部長張敏先生,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上海市佛教協會會長、玉佛禪寺方丈覺醒大和尚,台灣 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淨良長老,江蘇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常州天寧寺松純大和尚,盛高置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偉賢居士分別致詞,他們代表各級領導、海內外 佛教界、萬佛寺護法居士表達了對萬佛寺的祝福和期待。

寶殿落成眾生喜,聖像安座慈雲覆。在萬眾期待中,由覺醒大和尚、淨良長老、妙靈長老、圓宗長老、慧雄大和尚、松純大和尚、能修大和尚、德悟長老、釋 迦山長老 、釋法機大和尚、沙威長老、光泉法師、周富根居士、曹一丁副書記、陳士維主任、沈國強副局級巡視員、費小妹副區長、張敏部長、傅一峰書記、張元祥處長、宋 惠明主任共同為萬佛講寺大雄寶殿落成剪綵。並恭請覺醒大和尚、淨良長老、妙靈長老、圓宗長老、慧雄大和尚、松純大和尚、能修大和尚、德悟長老、光泉法師、 世良大和尚、悟端大和尚、永覺大和尚等十二位德高望重的法師共同主禮「上海萬佛講寺聖像安座法會」。法會如法如儀,信眾法喜充滿,心生歡喜。典禮結束後,萬佛寺於當天下午啟建了首屆「水陸空大法會」
典禮上,同時舉行了「佛教十方教育專項基金第三次發放儀式」,慧禪法師代表嘉定區佛教協會將三十萬元善款捐贈給嘉定區教育局,以資助全區公辦高中的家庭困難的在校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據瞭解,從二○○六年起,嘉定區佛教協會向嘉定區教育基金會提供了共計300萬元的「佛教十方教育基金」,分十年發放。今年是第三年,共有168名學生獲得資助。

典禮上,還舉行了「廣慈功德會」的揭牌儀式,由覺醒大和尚、淨良長老、曹一丁副書記、沈國強副局級巡視員為廣慈功德會揭牌。留雲寺(雲翔寺)建成後,為更好地開展弘法利生事業,以「節儉、慈悲、植福、證道」為理念,始創「留雲寺護法功德委員會」。目前,已有會員八千多名,他們「日日累積功德,天天奉獻愛心」,堅持每人每天節約一元錢,集中用於社會慈善、公益事業。幾年來,該功德委員會先後設立了「和諧人瑞獎」「醫療衛生幫困基金」,並針對各類自然災害進行大力捐助,已經累計向社會捐贈善款數百萬元。為了更好地服務社會、利益眾生,現集中留雲禪寺和萬佛講寺的力量共同促進其發展。同時,也為了便於宣傳,讓更多的人接受這種包涵著現代人應有的生活觀、道德觀、修行觀的理念,故將「留雲寺護法功德委員會」更名為「廣慈功德會」。 廣慈功德,功德廣慈。滴水匯聚,自成汪洋,點滴功德,人間大愛。讓愛心之水匯成暖流,讓眾人的力量聚沙成塔。廣慈功德會的目標是:為建設一個人心和善、家庭和樂、人際和順、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的人間淨土貢獻力量。

據瞭解,整葺一新的萬佛寺殿堂總建築面積4500平方米。其主要分佈有山門殿、大雄寶殿、地藏殿、藥師塔。大雄寶殿1100平方米,可容納1000多名信 眾同時參拜,藥師塔高達30米。萬佛寺山門前是綠地廣場,整個廣場8820平方米,其中綠化面積3750平方米,綠化率超過45%,兩邊設有停車場,可同 時停放103輛汽車。綠地廣場中央安置一塊刻有萬佛寺寺徽的巨石。整個廣場上綠樹花草生機盎然,和繁忙的金沙江路形成一靜一動的對照,頗為引人注目。這是 上海市首個佛教文化休閒廣場,可供上千人休閒健身,方便普陀、嘉定和長寧三區交界地的市民進行晨練。

可見,萬佛寺在建築設計之初就把服務社會、利益眾生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在今天大雄寶殿落成、佛像安座之際,又舉行了「廣慈功德會」揭牌儀式,倡導「廣慈功德,功德廣慈」的理念。這是萬佛寺以實際行動踐行人間佛教思想的體現,他們也將繼續以弘法為家務,以利生為事業,廣行慈濟,普利群生。



禮佛禪寺興辦禮佛安養院––紫竹林
為十方信眾提供清淨的修行場所


一、緣 起

禮佛禪寺坐落於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羅陽鎮觀音山。始建於盛唐時期,尤其在明代頗具盛名。據有關史料記載,古寺曾幾遭興衰。2000年,地方政府為了進一步 落實宗教政策,滿足廣大信教群眾的需要,作出了重建禮佛禪寺的決定,並根據有關人士和信教群眾的極力推薦,委任印化(日照)法師擔起了重建禪寺的重 任,2001年政府領導偕同海內外四眾弟子舉行了隆重的奠基儀式。

禮佛禪寺由香港著名彷唐建築設計大師俞宗翹先生精心設計,由著名堪輿大師蔡公伯勵大德的親臨定位,在開山祖師上本下煥上人的加持下,在名譽方丈上紹下根長 老、上印下順大和尚的支持下,在佛學顧問秦公孟瀟大德的指導下,在各級政府、佛協大力支持和十方信眾的護持下,禮佛禪寺被廣東省佛協評為模範寺院。

日照法師在三步一拜朝禮佛教四大名山期間,當拜入普陀山之路段靜坐之際,受觀音菩薩慈悲指示,要發菩提心,修行悟道之場所,需在禮佛禪寺修紫竹林,以供信 眾們安身立命,學佛聞法……故日照法師深知責任重大,便學觀音之慈、地藏之願、文殊之智、普賢之行,在禮佛禪寺籌建一座禮佛安養院——紫竹林以供養十方居 士,讓信眾能有一個清淨的修行場所,使其一生不會空過,禮佛、學佛、行佛、必定成佛。禮佛禪寺的宗旨:應以人為本,學佛在人間、禮佛在人間、行佛於人間、 成佛在人間,是為興辦「禮佛安養院」——紫竹林之緣起。

二、近年規劃

禮佛禪寺在初具規模的今天,準備用3年的時間完成大殿、天王殿、法堂、地藏殿、祖師殿、閉關中心、孤兒院、老人院、僧人樓、居士樓、大齋堂及禮佛安養院—紫竹林之建築,以此來傳播慈善、弘揚佛法,使人人禮佛、學佛、行佛。

本寺寺規:著手實修、念佛、過午、慈善、福利、文化、教育之叢林體制,達到「搬柴運水,皆佛法,處處道場是我家」。把菩薩的精神帶到到人間,讓人人受益、人人成佛於人間。

三、禮佛安養院 –– 卍字紫竹林

萬字紫竹林,由佛教的「卍」字來體現建築風格,總建築面積為4萬平方米,可容近千人修行,「卍」是法界之心,佛陀的「卍」字形的建築分別由中國佛教四大菩薩組成。四位菩薩代表了慈悲、願力、智慧、行願之化身,四位菩薩弓的四種方便。菩薩的慈悲護佑著十方信眾,信眾們住在「卍」字的中心念佛,又有四位菩薩守護,使其身心清靜,受到諸佛的加持,可助信眾們完成此岸到彼岸之修學,由凡轉聖之助緣是為願也。

紫竹林功能齊,內設康樂中心、中西餐廳、公共念佛堂及中醫慈善診所,以供林內住眾及寺院僧眾治療身體諸病,亦會對外義務診病,以達到關懷的目的,把佛教的慈悲喜捨精神發揚光大。

四、紫竹林指南

紫竹林面積說明:
地上建築面積:38404.29 m2
地下建築面積:1371.84 m2
總建築面積:39776.13 m2
標準套房:
標準小客房(3.2*4.4m):395套 面積20.68 m2
標準中客房(3.2*6.4m):762套 面積31.78 m2
標準大客房(6.4*6.4m):48套 面積63.56 m2

另有非標準套房:
房間 4.4*6.4m : 9套 面積 44.35 m2
房間 3.2*4.4m : 46套 面積 21.69 m2
房間 4.4*4.5m : 8套 面積 31.71 m2
房間 4.4*4.2m : 20套 面積 29.57 m2
房間 3.2*5.3m : 13套 面積 26.15 m2
合併小套間(使用面積22.89 m2):10套 面積38.37 m2

五、聯絡資料
1、大陸地區:
寺院全稱 :廣東省博羅縣禮佛禪寺
聯繫地址 :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羅陽鎮觀音山
聯繫電話 :0752-6356496(客堂)
傳真 :0752-6356588
聯繫人 :13824292680(頓悟法師)
電子郵箱 :lifochansi@163.COM
網址 :http://www.lifotemple.com
捐款建廟請致電:0752-6356958
賬號 :812211243008093001 44001717257053002879
開戶行:中國銀行惠州惠城支行 中國建設銀行博羅北門路支行
戶名 :廣東省博羅縣禮佛禪寺 廣東省博羅縣禮佛禪寺


2、香港地區:
寺院全稱 :香港禮佛禪寺有限公司(香港政府註冊,非牟利機構)
聯繫地址 :香港中區永樂街八十九號喜利商業大廈六樓(香港禮佛禪寺)
聯繫電話 :00852-24138122
聯繫人 :00852-90333240(謝惠蓮)
賬號 :032-4-091867
開戶行 :匯豐銀行
戶名 :香港禮佛禪寺有限公司

 
 
 
 
 
 
 
  返回
 
 
 
 
 
 
  Copyright © 2024 香港佛教聯合會 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版權所有 歡迎轉載 並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