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刊物出版 > 香港佛教月刊  
 
 
香港佛教月刊
 
 
 
無標題文件
香港佛教月刊547期
2005年12月出版
 
目錄
 
 
編者的話
愛國愛教的具膿表現
會慶特輯
祈願文
工作回顧 ◎覺 光
作如來使 弘化人間
行菩薩道 普利眾生
◎釋永惺
善惡淺談 ◎黎時煖
獻 詞 ◎林漢強
慈善嘉年華講詞 ◎覺 光
六十載菩薩事業
願無盡勇猛精進
◎熊志添
香港佛教聯合會工作簡介
蓮社喜慶
香海正覺蓮社鑽禧祈福大會
暨第廿一屆董事就職典禮
◎覺 光
西藏文化
佛教與構建和諧社會 ◎賽倉.
  羅藏華丹活佛
朝禮聖地
一路風霜朝天闕——山東省博山正覺寺
仁達法師千里朝拜五臺山緣起
◎妙 融
緬懷高僧
一代宗師 仁厚長者
——深切緬懷恩師真禪上人(下)
◎覺 醒
隨侍十五年 懷念無絕期
——紀念真禪法師圓寂十周年
◎尹 波
隨筆禪話
水陸法會 ◎秦孟瀟
世出世法
正確的思維方法之二 ◎楊 釗
慈輝功德
腦癱孤兒獲新生 ◎黃河錚
美國佛教
佛法東漸美利堅(上) ◎夏金華
佛畫藝術
儀態萬千世相殊
——記韓玄真佛畫藝術
◎魯 生
本期特稿
病患者的福音 ◎胡國強
佛教動態
世界佛教動態
 

 
編者的話
愛國愛教的具體表現

傳佛教的一位國際著名學者來港弘法,最近在一次座 談會上提到了太虛法師在半個多世紀前,創建重慶北碚漢藏教理院時的想法.他說,當年太虛法師認為,「派僧人入藏留學,不如在四川辦一所藏文學院,培訓漢僧 學習藏文,作入藏留學之準備……,以溝通漢藏文化,聯絡漢藏感情.」此後幾年,這所教理院不負所望,培養了一批精諳藏語的漢僧,入藏留學,對溝通顯密作出 貢獻.這位國際著名藏學學者就此提出,要在香港創辦一所像早年的北碚漢藏教理院那樣的新型漢藏學院,以適應社會需要,溝通漢藏文化.

  西藏自治區成立迄今已有四十年,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西藏社會各方面也正在飛速向前發展.西藏的改革開放,吸引了香港和海外人士,他們有的去西藏尋師 取經,有的是旅遊參觀,有的是探索求智,有的是投資經商.人們滿腔熱情,去到西藏,但是由於語言不同,溝通困難,最後不少人對西藏望而生畏.

  有鑑於此,這位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任教的藏學學者決心急眾人之所急,在香港創辦一所藏文學院,為有志於入藏人士的需要傳授藏文、藏語、密教、藏文化.既解人急,更弘佛法,正壯舉也.

  大學者深切大悲,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年高德劭,不惜以有道高僧,降貴紓尊,開課啟蒙,這是學者重視與時代同步,身體力行、弘法教化的體 現,也是熱愛祖國的崇高表現.在我國佛教近百年史中,耳熟能詳的密宗愛國高僧就有太虛、大勇、能海、清定……等大師.他們是佛門一代宗師,也是愛國護國英 雄.今天,國家正處於改革開放、向大西南進軍高潮,商賈學子紛紛湧向大西南,湧向西藏,此時此刻對於佛門子弟來說,使進藏者熟識藏文藏語,有如向迷途者點 燃一盞指路明燈,指點迷津,這一高尚行動,正是愛國的具體表現.

  這所藏文學院,設在最近擴建落成的元朗妙法寺內,新校、新人、新事、新思維,為這位滿腹經綸、行事低調的密宗大師開闢了弘法利生的新天地.今天,興辦 一所漢藏學院,首先考慮的入學對象,是港、台、澳和東南亞各國的華裔青年,以及海外的佛學家庭青年,因為,他們的求知慾強,又有不怕艱苦的精神,對於這一 被視之為高山雪嶺密宗聖地的西藏,懷有一種崇敬的心情.學院的興辦,使他們有機會進一步接近這一神秘聖地,接觸西藏文化,促進漢藏文化的交流.據學院院方 主持人透露,學院的辦學宗旨是:稟承太虛大師的教導,聯絡漢藏感情、溝通漢藏文化、弘揚藏密精髓.西藏地區佛教盛行,但生活較為艱苦,對於信奉佛教、有志 於入藏青年來說,學院為他們提供了一切入學方便條件,能使他們從多方面了解西藏,入境問俗,事先做好各方面的準備,使他們在入藏後,與當地僧俗和諧生活、 為西藏的經濟發展,為漢藏文化交流作出貢獻.

 
 
祈願文

佛曆二五四九年,歲在乙酉,十月十四日,良辰吉時,

香港佛教聯合會諸同人與各界嘉賓,四眾弟子,海會雲集,共祝

香港佛聯合會成立六十華誕,咸以至誠,感恩佛力加被,龍天護佑

祈願 國泰民安,社會祥和,消災免難,人壽年豐。

祈願 世界和平,兵革永銷,人民康樂,四境安寧。

祈願 香港繁榮,百業興旺,家庭和諧,文明安康。

祈願 佛日增輝,三寶住世,法輪常轉,慧炬長明。

祈願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務昌隆,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再創輝煌。

祈願 出席今晚慈善齋宴各位大德長老,在座善知識,

身心康泰,百福吉祥,擁護三寶,福慧無量。

 
 
工作回顧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 釋覺光

學校醫院安老扶貧濟弱不懈
天災禍害緊急施賑竭力支援
國際宗教文化交流促進和平
佛誕假期有助社會向善去惡
佛牙佛指迎港瞻禮福佑香港
慶祝回歸消禳流疾四眾一心

十年前,香港佛教徒秉承佛陀「慈悲喜捨」之精神, 遂聚合四眾力量倡建成立香港佛教聯合會,方便弘揚佛法,服務社群。韶光轉瞬,數十年恍如日昨,回憶往事歷歷在目,佛聯會初期,首屆理事會議以時值戰後,百 廢待興,除各佛教道場積極規復,廣弘佛法,振慰人心外,並作各項賑濟活動,贈醫贈藥等福利大眾工作,及為濟助失學兒童,興辦「中華佛教義學」,由此奠定香 港佛教聯合會對弘法利生之取向。所辦善業與會務亦與年擴展。

  佛聯會成立伊始,同寅致力於弘法利生工作,惜限於財力綿薄,規模不大,幸賴歷屆董事及四方善信,舉辦籌款活動,募集基金,故得以順利發展醫療、教育及 社會福利等善業。創會之初,本人以總務主任綜理其事,經多屆營運,會務初具模式,直至一九六六年間,購得香港灣仔駱克道會址,並獲政府核准成為一個宗教慈 善免稅法團,在種種因緣成就下,善業建設相繼發展。經過六十年代及七十年代,佛教學校、佛教醫院、佛教墳場等各項興建計劃,均先後一一實現。一九七六年開 始籌劃佛教文化中心,於一九八八年落成啟用,定名為「香港佛教聯合會文化大樓」。八十年代會務發展蓬勃,在本港、國內以至世界各地,皆獲良好聲望,其成績 乃我佛教四眾同人努力合作所致。時至九十年代,多年來建立之善業規模相當龐大,計辦有佛教醫院一間、佛教墳場一所、佛教護理安老院一間及長者鄰舍中心三 間、佛教青年營及青少年中心各一間、佛教中學十一間、佛教小學九間、佛教幼稚園七間,為大眾服務多元化,社會福利公眾關係更為廣闊。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為了迎接香港主權回歸大喜日子,佛教聯合會帶頭發動舉行盛大的「慶祝回歸祈福大會」,聯合本港各個寺院、道場、社團以及佛教學校約五萬人參加盛會,並邀請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主禮,及恭請國內外高僧大德主持祈福大會盛典。

  為了爭取農曆四月初八教主釋尊的誕辰為公眾假期,經過近三十年的悠長期間,鍥而不捨地向有關方面上書申請,雖遭遇過種種忽視和困阻,終於在香港回歸祖 國不及半年時間,得到特別行政區政府通過立法在一九九九年起將佛誕日列為佛誕公眾假期。從此佛教在香港社會得到法律上的承認與保障。一九九九年(佛曆二五 四三年)為實施佛誕公眾假期開始的第一年,這是香港佛教史上光輝璀璨的一頁。在舉行史無前例的慶祝大會之同時,並舉辦恭迎供奉在北京的「佛牙舍利」蒞港瞻 禮七日。這一活動意義十分重大,它意味著偉大的佛陀,仍在人間,福祐香港。

  為續佛慧命,紹隆佛種,亟需培育僧伽人材,經多年籌劃,香港佛教僧伽學院終於二零零二年六月中開學,三年學習期滿,第一屆學僧已於二零零五年六月畢 業。本會發願為國內貧困山區,參與扶貧興學之「希望工程」,務期適齡入學兒童有讀書機會,提高下一代文化質素,這是利益當代澤及千秋的利生工作。

  關懷疾苦,悲憫眾生,每當海內外若遇風火水災,地震海嘯瘟疫等重大劫難,香港佛教聯合會都設壇超薦賑災捐助,使過去者獲生淨土,生者離苦得施。去年 底,南亞地區發生地震海嘯波及十多個國家,傷亡慘重,香港佛教聯合會即時動員,以不同形式救災利生,包括舉行法會捐款賑災,派團慰問等分享同體大悲的實際 行動。

  二零零三年春夏間鑑於香港、國內及台灣等地區正受非典型肺炎肆虐,佛聯會發起在香港各道場誦經拜懺七日,並恭請高僧大德舉辦超薦大法會。這一善舉的意義重大,它能扭轉世態,所謂化凶為吉,轉戾氣為祥和。

  為祈願國家昌盛,香港安穩,由佛聯會主辦、香港大公報,鳳凰衛視協辦,迎請供奉在陝西法門寺的佛指舍利和珍貴的佛教文物到香港舉行瞻禮祈福大會,如此 龐大規模的國寶聖物一齊出境,展示國家史無前例的安排,可稱千載一時,機緣難得之盛事。十天大會期間匯聚了香港及世界各地的百萬信眾虔誠禮佛,儀式隆重, 盛況空前,這在香港佛教史上創下了最光輝的百萬人瞻仰佛指舍利的盛會紀錄。

  面對著時代的轉變,我們正採用多種的形式推動弘法工作,諸如,舉行佛學講座以傳播教理,出版《香港佛教》月刊及《佛聯匯訊》,組織每月海上放生,居士 唸誦班,會員定期活動,透過電子傳媒宣介本會工作,設立「弘法使者獎學金」培養在學青少年,從事推廣佛教事務。在對外事務方面,不斷加強國內外佛教團體的 聯絡與互訪及派出代表團出席世界性的佛教會議。

  為配合未來社會之需要,本會擬釐定多項發展計劃,包括籌建會所大廈,發展東涌青年營改變用途計劃等,擴展現有服務,實踐創會時所訂下之宗旨。就目前成 就而言,可稱斐然可觀,但是一切成績和榮譽,都祗屬於過去,惟瞻望未來,如何維持此一龐大善業之運作,如何保持以往良好成績,如何共圖今後之發展,責任既 重且大,實有待我佛教四眾同人同心協力,合作支持,穩步向前。服務社會大眾,以求克臻久遠。在此謹祝六十周年佳慶,佛恩永誌、龍天護祐,會務興隆,法喜無 量。

 
 
作如來使 弘化人間
行菩薩道 普利眾生

◎香港佛教聯合會副會長 釋永惺

港佛教聯合會創辦於一九四五年,以弘揚佛教,推動 慈善事業為宗旨,每年定時舉辦清明思親法會、浴佛節慶典、傳戒法會、佛學講座、與其他佛教團體合辦研討會、弘法展覽、放生法會及出版佛教書籍等。六十年的 時光,從誕生到成長,從成長到壯大,不少人因親近佛法而得入道,而得法樂,在迷茫中重新找到生命的方向。六十年的耕耘、六十年的奮迅、六十年的實踐、六十 年的建樹、六十年的成就,佛聯會成為香港最具領導地位,最有代表性及最大規模之多功能佛教團體,並與其他地區之國際性佛教團體緊密聯繫,範圍橫跨學術、教 育、出版、醫療、福利等多層次多方面,目標是將對生命的成長有支持、有啟發的佛教文化加以發揚光大。

  由於當今科技與經濟的高速發展,使人們享受前所未有的物質生活,但也使現代人陷入焦慮與空虛,世局動盪不安,恐佈攻擊與戰爭災禍時有聽聞,溫室效應引 發的天災不斷,南亞海嘯傾頹無數家園,繼之印巴地震,各地流感,佛聯會弟子以悲心與智慧,投入這項世紀性的全面救災行動,讓慈愛遍及大地,用真情撫慰苦難 眾生!

  在香港佛教聯合會邁入第六十一年的今天,慈善、醫療、教育、文化等已有穩固的基礎,在宗教福利上呈現多元發展的蓬勃局面,也是許多有心人把握行善契機 而獲得的成果,策勵未來,我們深覺「一步六腳印」的人間菩薩行路,擔負的責任更重,有待力行的工作更多。弘法事業的推動,需要人力和財力的支援,而時間更 成為最寶貴的資源。對佛子而言,時間既有情亦無情。有情的是,善用它則可成就事業,累積功德;無情的是,輕視它則一事無成。韶光易逝,新的階段開始,佛聯 會「緣苦眾生」,對苦難眾生的關懷既深且切,拔苦予樂的心願既宏且長,而弘法的路既難且遠。

  希望我佛教同人以「難忍能忍,難行能行」的精神,在菩薩道上勇猛精進,永不退轉。祇要人間淨土一日尚未到來,佛聯會的工作就一天不休止。展望未來,我們預期,佛聯會道場興隆,度生無量;法音不絕,慧燈續耀!

 
 
獻 詞
善 惡 淺 談

◎香港佛教聯合會副會長 黎時煖
港佛教聯合會,今天欣逢六十周年鑽禧慶典,回顧六 十年來一切會務,恪遵佛陀訓示,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互勉,因念及為善與為惡之分,全出自內心,嘗讀朱子治家格言有云: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 是大惡。旨哉斯言,為善之動機,必須出自慈悲志願,而毫無利己企圖,譬如布施,必須發自內心,語云:我見無衣人,我欲加以衣。我見無食人,我欲止其飢。布 施愈多,福報自然愈大,故謂施比受更有福。人生世上,臨終財富帶不走,生前惡業逃不了,是故去惡從善,為修身之要務。人生歷程,應以完美為目標,偶有錯 誤,務須知過能改,故有謂:君子之過,如日月之蝕。亦有謂: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對罪惡行為或文過飾非,若明知故犯,妄圖倖免於人知,便是大惡,為君子所 恥。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虧心暗室有神明,近則惡報於現世,遠則遺禍於子孫,可不慎歟。際此會慶良辰,謹書此用以自省云爾!
 
 
獻 詞
◎香港佛教聯合會副會長 林漢強

人自一九七五年加入佛教聯合會,歷任董事、常務董事、秘書長和副會長等職,今年剛好三十年。這段時間正是佛聯會奠基建制,茁壯成長,亦是本人投身社會事業最關鍵的時刻,我能與佛聯會同步邁進,實在深感欣慰。

  在我過去三十年會務工作可分為兩部份,一部份是中央工作,另一部份是會屬機構的工作。中央工作主要是擔任秘書長一職,將佛教聯合會內各小組規範及制度化,如確立各小組的工作範圍、每年的開支預算與董事會及有關員工之間的溝通管道等。

  而我在會屬機構中,主要是兩方面工作,醫療和教育。

  在醫療方面,我自一九八九年至今擔任佛教醫院主席。醫療是香港近年備受關注的工作。尤其作為公共醫療機構。市民對公營醫院的要求日漸提高,特別是服務質素(如以「約診」取代大部份輪候門診)與資源調度兩方面,更需不斷提升。

  佛教醫院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公營醫院,秉承「明智顯悲」的佛法精神,服務社群。為了配合市民對服務質素的高要求和資源調度的高成效。我就任主席後,著力 完善管理架構,全院各部門的互相溝通,提升醫院的整體效能。特別在管理架構方面,從寡頭領導改為集體領導,使管理更形靈活和透明。架構的重整及管理制度的 改進已見成效。

教育方面,我主要擔任會屬兩所中學的校監,佛教慈航智林中學和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教育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尤其在知識型經濟下越見重要。近年,基礎 教育多番改革,社會對教育的訴求日高,老師和學生承受莫大的壓力。為了面對日益嚴重的競爭,一些學校為了教「好學生」而放棄了教「好」一些稍遜的學生。我 認為教育是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一個學生總有可以教「好」的地方。故此,在我任校監的兩所中學,我一直本著教「好」每一個學生的理念辦學。

  過去三十年會務工作,我感到光榮和欣慰,能跟隨會長和各位會董齊心協力推動會務,將佛教聯合會發展為一個集宗教、教育、醫療、社會福利的多元化志願機 構。在此,我要再次衷心感謝會長覺光法師和眾會董多年來對我工作的支持和肯定,我會一如以往戮力以赴,盡心會務。

  今年正正是佛教聯合會六十周年,在古代以干支紀年,一週紀六十年稱為一甲子,六十年剛好又下開新一週紀。故此,在此時正好讓我們會內仝人總結過去,開 拓未來。我祝願佛教聯合會在開展一個新的甲子時,能「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成為一個常青的志願機構,本著佛陀精神造福香港社會。我敬祝祖國昌盛,香 港繁榮,佛教聯合會會務昌隆,並祝全港佛教同人,六時吉祥,福慧無量。

 
 
慈善嘉年華講詞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 覺光

各位長者、各位善信居士、
各界朋友:

  為慶祝香港佛教聯合會成立六十周年鑽禧,我們在這裡舉行盛大的慈善嘉年華,對今天參加這次慈善嘉年華活動的各位朋友,各界人士,我表示衷心的歡迎和真誠的感謝。

  香港佛教聯合會,是本港佛教界的一個慈善公益團體,成立於六十年前。目前,會屬機構有佛教醫院一間,佛教墳場一所,佛教護理安老院一所,長者鄰舍中心 三間,佛教青年營及青少年中心各一間,佛教中學十一間,佛教小學九間,佛教幼稚園七間。這些機構可以看到,都是為老幼服務的。佛教從印度傳來中國,已經有 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它的主旨就是關懷眾生,利樂有情,慈悲濟世,出離苦海,解脫煩惱,利益他人。我們六十年來,也正是本著這一宗旨,上弘佛法,下化眾生。

  我們今天的社會,還有各種不同的苦難,有各種不幸的存在。老人需要關懷,兒童需要關懷,社會的弱勢群體需要關懷,尤其是人們的精神世界,面對壓力,無 助,迷惘困惑,更需要關懷。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人,來做善事,慈心義舉,悲憫善行,廣種福田,植下善因。有一分力,出一分力,有一分心,就盡一分心。讓我們 的社會,一片祥和,讓我們的苦人,有難之人,都得到關懷,都得到幫助,人人生活得安寧,人人都有快樂,人人都很健康,人人都很文明,人人都很幸福。這是我 的希望,也是我的祝願。

  借此機會,祝福大家吉祥如意,身心康泰,我們的鑽禧嘉年華活動,功德圓滿,法喜無量。

 
 
六十載菩薩事業 願無盡勇猛精進
◎醫院管理局九龍中醫院聯網總監 熊志添 醫生

各位大德、長老、居士,各位嘉賓︰

  我很榮幸出席「香港佛教聯合會成立六十周年鑽禧慈善嘉年華會」的開幕禮,見證香港佛教界致力弘揚大乘教化,積極開展入世工作,除了創辦學校為本地培育 人才,還大力拓展基層的多元化醫療及社會福利服務。香港佛教聯合會自創立以來,一直秉承菩薩精神,創辦弘法利生的事業,到了今天所興辦的佛教學校、醫療機 構、幼兒及青少年中心、安老及護養院舍等多達數十間,服務層面廣泛,深受市民愛戴,為本地貢獻良多,堪為宗教界及全球的濟世事業所借鑑及景仰。

  我謹以無量的歡喜心,祝願 貴會仝人在未來日子加倍地勇猛精進,成為求道者的楷模和佛教事業的典範。同時,我在此為香港佛教聯合會辛勤耕耘獲得的豐碩成果,致以最熱烈的祝賀!

  我有機會參與今天的盛會,感覺特別有意義。因為,醫院管理局九龍中醫院聯網轄下的香港佛教醫院,也是由香港佛教聯合會創辦,所以我對 貴會早已有一份 親切感。醫院管理局的宗旨與佛教事業相似,皆是盡心竭力服務社群,以關懷眾人的幸福為己任。我們身為公營醫療機構的一份子,除了努力提升醫療服務及質素 外,近年更致力拓展醫院與地區組織的合作,務求將健康的訊息帶到社會上每個角落,讓市民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模式,將香港建設成一個人人注重健康、生活富足的 國際大都會。

  有鑑於此,我們亟需要地區組織的嚮應和襄助,令健康生活的種子在每一名市民的心中,抽條發芽,茁壯成長,共同見證及分享未來幸福的生活。我寄望將來可 以與在座的佛教界先進、學界團體、慈善組織和社會福利機構有更多的協作機會,攜手舉辦更多的健康教育及防病宣傳活動,鞏固都市人的身心安康,效法菩薩的利 他精神,為香港市民的福祉作出貢獻。

  我在此謹賀香港佛教聯合會成立六十周年鑽禧紀念。

 
 
香港佛教聯合會工作簡介

港佛教聯合會成立於一九四五年,是由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等四眾共同組織而成,為香港最具領導地位,最有代表性及最大規模之佛教團體,現有會員近萬人。佛聯會創辦宗旨除倡弘佛教信仰外,並推動慈善事業以福利大眾。謹將五十年來之會務工作簡列如下:

1、弘法活動:

  包括舉辦清明思親法會、浴佛節慶典、傳戒法會、佛學講座、與其他佛教團體合辦研討會、弘法展覽及每月放生會之活動等。佛教出版及文化事業方面,自一九 九七年八月起,接辦已有卅七年歷史的「香港佛教」月刊,此外,本會設有佛學課本編纂委員會,編印初中及高中佛學課本,供香港各佛教學校學生使用,並出版佛 教青少年團報等等。

2、醫療服務:

  由本會籌建於一九七零年落成,現為醫院管理局轄下成員之一的香港佛教醫院,設有三百五十六張病床,設備先進。院方為末期癌症病人身心及精神上得到照 顧,於一九九三年創立安養(善終)服務,成為九龍中醫院網絡內唯一提供此類服務的機構,此外,還設有家居探訪,提供出院後延續的服務,協助病人享受家居生 活。

3、教育服務:

  辦有政府津貼中學十三間、津貼小學八間,非牟利幼稚園七間。

4、幼兒服務:

  本會獲社會福利署在觀塘雲漢オ撥出地方開辦第一所幼兒園,為年齡二至六歲之幼兒提供日托服務。該幼兒園佔地面積約四百三十七平方米,收容額為一百一十二人,並定名為佛教慈慧幼兒園。

5、青少年服務

  本會屬下佛教青少年團現有會員約二萬人,經常辦有益身心之活動例如球類比賽、徵文比賽及佛學常識問答比賽等。另本會主辦分別位於東涌之佛教青年康樂營,及位於銅鑼灣之青少年中心,為六歲至廿五歲之兒童及青少年提供有益身心之教育及文娛活動。

6、安老服務

  辦有大型政府津貼護理安老院名為佛教沈馬瑞英護理安老院,可容納二百七十六名老人。另本會現時開辦有四間祇供日間開放之老人中心,為區內耆英提供康樂活動及休憩地方。

7、慈善福利服務

  每年舉辦農曆年歲晚慰問,探訪港、九、新界護理院及安老院,不分宗教,由本會婦女及慈善福利委員會主理,每次活動均有義工協助,除派送禮品及利是外,更有粵曲表演助慶。

8、葬殮服務

  佔地面積二.六五公頃之佛教墳場位於香港歌連臣角道,共有葬地三千八百餘穴,骨灰位四千六百餘個,供本會會員及佛教人士安葬先人或安奉先人骨灰。墳場內主要設施包括地藏殿、思親亭、葬棺地、金塔地、骨灰庫及辦事處等。

9、國際事務

  本會與其他地區之佛教及國際性團體緊密聯繫,並為世界佛教僧伽會、世界佛教友誼會、世界宗教和平會議之成員,經常派代表團前往其他地區參加會議,而外地佛教團體亦經常來港訪問,交流工作經驗。

 
 
香海正覺蓮社鑽禧祈福大會
暨第廿一屆董事就職典禮

◎大會主席 覺 光

尊敬的 民政事務總署署長 陳甘美華太平紳士
香港佛教文化產業主席 莊世平先生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 一誠長老
中國佛教協會諮議會主席 本煥長老
世界佛教華僧會會長 淨心長老
台灣中國佛教會理事長 淨良長老
來自世界各地的諸山長老,大德法師,
各界貴賓,各位社友︰

大家好!

  吉祥雲集,人天稱慶。今晚,香海正覺蓮社假座於此,隆重舉行鑽禧祈福晚宴暨第二十一屆董事就職典禮。承蒙 民政事務總署署長 陳甘美華太平紳士撥冗出席主禮,為大會增添無限光彩。世界各地的教內大德,社會各界賢達貴賓隨喜而來,放光動地。本人及正覺蓮社同人備感榮幸,謹致以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香海正覺蓮社自一九四五年成立至今,走過了六十年的風雨歷程,其中的酸甜苦辣,固非一言能盡,但亦回味無窮。蓮社植根於香港社會六十年,一貫稟承佛教 以人為本的信仰理念,發揚以智慧啟迪人生,以慈悲利樂眾生的精神,在安老、教育、慈善、文化、弘法、社區服務等方面開展佛教的多元志業,弘揚正法,光大佛 教,造福社會,利益人群。如果稍有成績的話,則歸功於六十年來支持蓮社,參予社務的每一位同仁。各界的訶護,大眾的參予,集體的智慧,成就了正覺蓮社今日 的事業規模。我在這裡要表示誠摯的感謝和無盡的感恩。同時也祈請諸位繼續護持正覺蓮社,大眾的支援,將給我們帶來無限的信心,勇氣和希望,是正覺蓮社最大 的財富和保障。

  大家都知道,我們當前面對的是一個經濟一體化、社會多元化、物質現代化、資訊網絡化的時代,對佛教來說,既有發展機遇,也將面臨考驗。正覺蓮社將繼續 貫徹︰弘揚正信正法,倡導覺知覺悟,落實悲智悲願,推動和協和平的宗旨。樹立︰契合時代,弘揚佛法;整合資源,光大佛教;和合四眾,成就佛道的願景。實現 ︰莊嚴教觀道場,僧俗同脩福慧;推廣全人教育,造就時代英材;宣揚正覺文化,利樂社會人群;普及濟困安老,光揚人倫道德的目標。時刻不忘佛教的神聖使命和 社會責任,願與世界佛教同道一齊,勇猛精進,開拓創新,共創佛教的美好明天。

  最後,恭祝蒞會諸位福慧莊嚴,如意自在;身心康泰,吉祥平安。

 
 
佛教與構建和諧社會
◎賽倉.羅藏華丹活佛 (甘肅省政協常委、甘南州政協副主席、省佛協副會長)

類生活和思維方式、生存發展道路有所不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他們的需求不是祇僅僅停留在對物質生存條件裡,還有對精神方面的探素和需求,因此也就有了宗教信仰。人類歷史迄今為止,未曾有過不信仰宗教的國家和民族。

  一般而言,我想所有世界上主要宗教都可能具有培養善良人性的潛在能力。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正如彌勒菩薩在《經莊嚴》中所言,是智慧與慈悲為 其理論核心的「智悲雙運」的一個宗教。佛教其核心理念與和諧社會契機契理,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佛教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佛教是和平的宗教,和諧是佛教的核心價值和精神之一。我們要發掘佛教文化內涵,弘揚佛教文化的精華,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貢獻。佛教是一種以人類為本位 的哲理化宗教。佛教主張慈悲為懷、自貴其心、在人格的成長與完善、身心的和諧與健康、道德與智慧的提升方面形成了獨特的經驗和優勢。佛教的這一特質,在構 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有著獨特的作用,對個人可提供安身立命之外,以求得心理平衡,並進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對社會則可提供了一種解毒機制,維護 著社會安定和精神生態平衡。在佛法看來,以侵犯為特點的地獄、以索取為特點的餓鬼、以愚癡為特點的畜生三類人格,是人性的墜落。大乘佛教所樹的合理人格, 是菩薩型,具有「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深切大悲心,這一人格的基準,已滲入民族文化的血脈之中,與和諧社會所要求的人格是一致的。

  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佛教所倡導並嚴格踐行的基本理念。佛教講「心淨則國土淨」,重視淨化人們的內心,掃除貪、嗔、癡三毒,使心靈解脫自在,去除人 的佔有心態,達到無我境界。這就要求具備普遍性的慈悲心,並將此慈悲心推廣至一切有情眾生,以確保生態圈的活力與社會的永續存在。「國土淨」就是說,維護 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與良好的運作狀態,建立和維持一個能夠健全運作的社會。國土淨的最切合實際的行動,就是惜福惜緣,也就是說學會降低物質需求,使社會永續 長存,以得到更好地安祥自在。

  關心社會、現實生活和人們的心靈問題,革除文化弊病,揭露和批判世俗文化的弊端和偏失,對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設和社會問題的解決提出方案和意見, 在促進世界和平、環境保護、友好團結及促進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的統合、東西方文化的融會方面發揮作用。我認為是佛教對未來社會的人類所應作出的最大的貢 獻,所應發揮的最有價值的、最重要的社會功能,也是促進全人類和諧相處的重要切入點。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也許通向和平的途徑很多,佛教認為祇有慈悲惟有慈悲是通向和平的唯一橋樑,也是治癒精神疾病的良藥。古老的佛教在現代的 西方成為發展最快的宗教,因為慈悲能夠治癒精神頑疾,並且能夠解答任何人類的現實問題和根本問題。戰爭是私心和利益的驅動,人類社會經過無數次戰爭,但戰 爭沒解決任何人類根本問題,要知道人類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人類自己的私心。有了私心就開始有了階級,開始了戰爭。戰爭造成的災難和傷害是無法形容 的,從古至今,有多少人在戰爭中被奪取生命。光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死了多少萬人,幾乎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人類一直延續著動物的本性,從沒有真正 認識自己。我們面臨的地球已千瘡百孔,熱帶雨林的大片消失,厄爾尼諾現象頻頻光顧,臭氧層的減少,人類生存的環境日趨惡化,對人類的生存直接提出挑戰。還 有可怕的原子武器,如果恐怖組織擁有原子武器,如果核子大國之間發生核戰,其後果不堪設想。過分追求物質的現代文明,在今天已經顯得岌岌可危。

  二戰結束以後,世界人民開始反思,他們尋找戰爭的根源,以及怎樣消滅戰爭的方法。他們得到的答案是戰爭的根源之一就是私心和利益、無知。消滅戰爭的方 法不會因為有了一張公認的契約而結束,也不會因為有一個權威機構而沒有戰爭。對私心的戰爭是人類面臨的最大戰爭,而慈悲和無我是戰勝私心的制勝法寶。如果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具有一顆慈悲的心,並且時時刻刻想著別人的安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那這個世界上還有戰爭嗎?如果人與人之間沒有 慈悲和關愛,那麼這場衝突永遠沒有完結的時候,這是誰都不願看到的。自從佛教傳入西藏以後,這個好戰的民族再也沒有侵略過別人;佛教傳入蒙古也同樣促使這 個民族放棄了戰爭。

  慈悲作為人類最高尚的精神道德標準而被世人所接受,和平的陽光普照大地,人們之間和諧相處,讓我們為人類有這樣一個歸宿而共同祝願吧!

 
 
一路風霜朝天闕
—— 山東省博山正覺寺仁達法師千里朝拜五臺山緣起

◎妙 融

朝聖簡報之四

——博山正覺寺仁達法師朝聖行程(二○○五年六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

  感謝所有關心正覺寺和仁達法師朝聖一行的佛友們!仁達法師以自己的堅韌不拔和勇敢無畏,三步一叩朝拜五臺山,感動、鼓勵、喚醒了許多人,從心靈深處激 起人們的反思、令人們升起慚愧之感、生起勇猛精進之心……仁達法師功德無量!現在繼續將仁達法師朝聖的行程向大家分享:

  六月一日,上午,途中跟香的眾多弟子(辛集、蒿禾城一線)前來看望師父。在師父的指示下,當地居士帶領山東鄒平的同修瞻仰了正定三大古塔。中午,正覺 寺所在地安上村薛桂梅書記等驅車前來探望師父,與鄒平的居士異地相逢並與師父共進午齋。下午一時,山東的居士告別法師一行返程。下午直至夜晚,法師繼續為 當地居士開示佛法並解惑答疑,並為明日新的拜程做準備。

  六月二日,太行山脈,路途及其難走,承載輜重的三輪車很難通過,在前不久一條正在翻修的馬路上,三輪車壞了多次,有時甚至車輪鋼圈都損壞變形。過了正 定,平原道路也就結束了。聽到過五臺山當地人說,那裡群山相望、道路崎嶇,人煙稀少,水食難覓,法師的隨行車子可能上不去,那可怎麼辦!在師徒擔心薄弱的 三輪車如何經受太行山脈的考驗時,忽遇晉州趙常友居士發心提供一台中巴「依維克」,供師父朝山途中使用,解決了輜重的運輸問題,真是佛菩薩保佑!現在車子 已經就位,司機叫程儀峰(男,三十二歲,大大的腦門,長得像「列寧」,大家都喊他程小大,為人隨和),是趙常友的朋友,平時就是開「依維克」做運輸工作 的,現在師徒中又多了一名新成員。

  六月三日,因天氣越來越熱,法師淩晨三時起拜,十時半駐足。午後,為當地的居士講經說法。

  六月四日,法師一行進入靈壽境內,宿於同下村。

  六月五日,中午,法師一行即抵達靈壽縣城南郊,此時天降小雨,當地居士林負責人趙建民居士將師父接到城北郊的明靜念佛堂。下午,中雨綿綿至夜未歇。

  六月六日,由於天氣燥熱和連日的操勞,師父於六月一日起有些上火和牙齦腫痛,吃了一些牛黃解毒丸效果也不太明顯,幾日發展和積累下來,左上最後一顆多 年的病牙發炎,導致左腮腫起,頭部神經疼痛,叩拜時頭昏眼暈。今日上午在當地居士趙建民的陪護下於靈壽縣醫院將病牙拔掉,目前師父口服消炎藥,牙痛和神經 痛都有好轉。將休息幾日,在炎症完全消退後再繼續趕路。

  六月七日至十日,師父在靈壽縣的明靜念佛堂休息治療,讀誦經典。每日都有很多居士來念佛堂拜見師父,向師父請教實修中遇到的問題,以及世間生活中遇到 的難題,並祈望師父加持。尤其九日下午,有三十多名信眾來向師父請示佛法,師父主要為他們解惑答疑。馬仕忠居士精通中醫推拿,他在師父在靈壽短暫的休息期 間,為師父推拿治療腰椎病痛和調理身體,或許這是菩薩的安排,師父常年的奔波勞碌以及這次超負荷的叩拜,身體的狀況並不是太好,這次休息可以緩解調理一 下。隨喜趙建民、馬仕忠等靈壽縣真誠護持師父的居士和信士們!

  六月十一日,師父上午叩拜半日,從靈壽縣南郊穿越縣城到北郊,有幾名居士隨喜師父同拜。

  六月十二日,師父上午繼續叩拜半日。法師原本計劃由正定去行唐,經正定居士建議,改走靈壽,將經西岔頭、陳莊奔207國道。近日天氣炎熱使師父不得不放慢行程。

  六月十三日,上午師父拜了九里路,六、七位居士跟隨叩拜,趙建民居士還叫了個攝影師跟著拍攝。中午在路邊紮營做飯,因很多大螞蟻在周圍,師父給螞蟻念咒借寶地一用,下午螞蟻果然少了很多。

  六月十四日,仁達法師拜行在靈壽縣以北的路上,今日宿營地為青同鎮。以後的路程開始坎坷起來,雖然有一輛汽車接應,大的山坡已經不必掛心,可是三輪車 卻要經受得住考驗。這兩天就因為輪胎漏氣連續修了兩次。近幾日每天都有、六五位居士隨拜。趙建民居士緊跟在師父後面,累得氣喘吁吁、滿頭大汗、暈頭轉向, 幾次竟撞在師父身上,感慨道:三步一叩不容易呀!

  六月十五日,中午仁達法師已過靈壽縣的慈峪鎮,天氣預報此地近日為36-37度,依然有五名靈壽居士開車前來隨拜。因天氣及道路的原因,法師不得不將 行程放慢。距五臺山越近,佛教的影響越大,每天不但都有居士隨拜,而且強烈要求師父開示佛法,也是師父放慢行程的一個因素。

  六月十六日,法師一行的位置在靈壽北文城村。近幾日,法師早晨四時起床,五時開始起拜。目前的路線基本上是在沿201省道北上。

  六月十七日,早上從靈壽縣北文城村起拜,中午到山門口村結束。

  仁達法師所經靈壽縣簡介:靈壽縣為石家莊市的一個縣,法師原定由正定北上行唐,後來根據當地居士提供的情況以及交通工具的改善,決定改走靈壽。靈壽縣 地處太行山東緣,東西寬僅十五公里,而南北卻長達一百三十公里。靈壽縣城處於南部,距石家莊約四十公里。靈壽縣的地形由西南向東北有山地、丘陵、平原,成 梯形狀態,也就是說仁達法師一行即將步步入山,面臨最困難的路程的考驗。

  六月十八日,法師一行清晨四時起拜,昨日雷雨,以致今晨天氣稍陰有霧,涼風習習,是個好天氣,法師一行今天拜至岔頭河橋附近,下午雷陣雨,宿營於橫山 嶺中學外的樹林裡。岔頭河橋位於岔頭,距靈壽約三十公里,路石家莊約七十公里。進入冀中丘陵地帶後,意味著他們此行已經告別了平原坦途,距離山區已經不遠 了。201省道雖不是交通要道,也堪稱陽關古道,路旁的大楊樹在別處已經罕見,在這兒卻不少,有的粗達一、兩人合抱。仁達法師拜歇之余,時常給路邊大白楊 樹受三皈依。

  六月十九日,法師一行到達岔頭鄉台頭村,駐於一位八十八歲吳姓老善士門前的場地上。

  六月二十日,今天拜到橫山湖水庫,由於該路段路面重修,路況太差不能通過,所以師父一行要在水庫邊休息等待幾日,此地風景秀麗,猶如江南水鄉。

  六月廿一日至廿六日,師父一行在橫山湖水庫邊安營等待。在此期間,師父誦經,為當地的居士解惑答疑,開示佛法。正處於高考填報志願時期,師父幫助當地很多高考學子指導填報高考志願。當地居士感恩重重、法喜充滿。

  六月廿七日,晨五時,法師一行起香於橫山湖畔,由橫山湖水庫白家河村起,拜至北莊村宿營。

  六月廿八日,中午,法師一行已經到達201省道和207國道的交匯點陳莊鎮附近。在橫山湖畔,雖然湖水一望無際,但在岸邊卻無水可飲。前段乾旱,村裡 的機井已無法正常供水。因此,熱心的居士們用三輪車到別處為法師一行拉水解困,更多的善信送來麵條、蔬菜,以補充給養。上午,一位居士趙鳳瑞特地駕摩托車 送來蜂蜜,言燥時沖飲,可避暑瘟。真可謂:法師叩五台,一路去。而身後,留下多少佳話,傳人間。

  六月廿九日,今天經過陳莊鎮拜至207國道778里程碑附近。二十多日來師父的身體狀況一直不佳,天氣酷熱、地面溫度極高造成嚴重的內熱,而服用的藥品又很傷胃,師父經常感到身體內熱和胃裡不舒適,有兩、三天水米未進。

  六月三十日,法師一行由陳莊鎮石咀村沿207國道北進,中午住於寒壩村。此地已是太行山東麓,經濟相對落後,路側怪石嶙峋樹木稀少,村落漸稀。207 國道則更像是縣道,偶爾可見運煤石的車輛,更多的是農用三輪、拖拉機。經常看見路邊的標語寫著:「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學生」,「賣牛賣豬,也要送 娃讀書」,當地經濟可見一斑。

  法師他們一路行來,可謂周遊列國,從山東到河北再到山西,特別是山西老區,就像經歷了東中西三個經濟帶,感受自然良多,待到榮歸之時,足可以寫一部西行遊記了。

 
 
一代宗師 仁厚長者
——深切緬懷恩師真禪上人(下)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覺醒

不僅以實際行動表達對社會慈善公益事業的熱心,而 且還從理論上進一步加以闡發,號召大家都來關心社會慈善公益事業。在《實踐佛陀遺教,廣作福利事業》一文中您提出:「佛教和其他宗教的不同之處,不僅在於 它為人們指示瞭解脫生死的涅槃大道,而且還教導人們要以出世精神作入世事業,廣作福利事業以嘉惠群生。而在佛教教義中,廣作資生福利事業是一個極為重要的 方面。」在《佛教資生福利事業與精神文明》一文中又說:「佛教傳入中國後,中國佛教徒實踐佛陀遺教,倡導『利生為事業,弘法是家務』,形成中國佛教濟貧救 苦、廣作饒益的優良傳統。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發揚佛教這一優良傳統,對促進整個社會文明建設,對解決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協調這一 時代課題有著重要意義。」您還指出:「資生福利事業不僅直接利樂眾生,而且有助於道德的提高和完善,所以是內益於己外益於人,生益於時,死益於後的偉大事 業,體現了佛法的根本精神。通過這一利生實踐,有助於形成有難共當、有苦共擔的社會風尚,有助於創造和樂共處、相親相愛的社會氛圍。可以引導眾向善、向 上,從而使整個社會變得更文明、更美好。」

  難以忘懷,您在玉佛寺管理和建設方面傾注的心血和汗水。

  自一九七九年就任玉佛寺第十任方丈以來,您一直非常重視玉佛寺的建設。在當時寺院 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您千方百計籌集資金,對寺院建築進行全面修繕。十年動亂期間不得已轉移出去的法器、法物、佛經等,陸續被設法取回。在短短的數年 中,不僅整修了全寺的殿宇,所有門窗全部油漆一新,還對寺內地坪全部翻新,鋪上方磚。所有大小佛菩薩像,也全部重新裝金。同時又在大雄寶殿四周牆壁上、般 若丈室大門兩側和東西回廊的牆上,分別鑲嵌石刻十六羅漢、明華亭董其昌楷書《四十二章經》和行書《釋迦如來成道記》、唐宋元明清著名畫家工筆細繪的觀世音 菩薩三十二應身寶像、釋迦如來八相成道圖等。又請著名書法家、高僧和知名居士題寫了許多匾額和楹聯,分別懸掛在各殿堂的門楣上和抱柱上,使得各殿堂更加莊 嚴美觀。這些新增設的佛教藝術景點,增強了寺院的佛教文化氣息,因而受到海內外信徒和遊客的青睞。為了適應對外開放的需要,把寺廟管理得更好,您在玉佛寺 逐步建立起一套以傳統的叢林制和現代民主管理制相結合的制度。這一套制度,通過不斷完善,不斷改進,至今在玉佛寺仍然行之有效。

  難以忘懷,您給世人留下的法寶教益。

  您平生潛心佛典,對佛學深有造詣。您十分重視對佛教學術的研究,常常在修持、弘法 之餘,伏案寫作。您始終認為,看一個國家或二個時代的佛教是否發達昌盛,主要不是看佛教寺院的數量和信徒的多少,而是要看佛學研究者的多少和研究水準的高 低。您深深感到,數千年的佛教文化遺產,亟待整理,當代出現的一些新的佛學理論,也值得進行研究。為此,您常在繁忙的法務活動和國際交往中,抽出時間撰寫 佛學著作。從一九七九年就任上海市佛教協會會長和玉佛寺方丈那天起,到一九九五年圓寂止,在短短的十七年中,您先後出版了《玉佛丈室集》十集和《上海玉佛 寺叢書》廿七種。此外,尚出版有《佛法.社會.人生》、《禪宗佛學思想論集》、《真禪禪藻集》和《玉佛禪寺》畫冊等。主編的著作有《上海玉佛禪寺建寺一百 十周年紀念特輯》、《河南開封大相國寺佛像開光、迎奉藏經、方丈升座紀念特輯》、《持松法師論著選集》、《持松法師紀念文集》、《應慈老法師圓寂三十周年 紀念文集》等。這些著述和文章,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既有關於闡述佛學理論方面的著作,如《論人間淨土》、《佛學.社會.人生》等:也有注釋佛教經典方面 的著作,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義》、《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淺釋》、《無量壽經淺釋》等:既有關於參訪、弘法方面的著作,如《玄奘求法之路巡禮 記》、《西藏朝聖記》、《雲南參訪記》等;也有關於國際交往方面的著作,如《澳洲弘法紀行》、《天竺紀行》、《泰國弘法記》、《歐洲七國弘法記》等:既有 關於高僧傳記方面的著作,如《緬懷禪門尊宿虛雲老和尚》、《紀念太虛大師誕生一百周年》、《在親近圓瑛大師的日子裡》等:也有詩詞方面的著作,如《真禪禪 藻集》等。以上所有這些著作,都貫穿著一條愛國愛教的紅線,其中尤以《佛法.社會.人生》一書最為典型。該書共收文章十三篇,其中有一篇題為《談談佛教與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問題》,可說是您著書立說的宗旨。在這篇文章中,您對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可能性與現實性,都作了理論上的探討,得 出了佛教一定可以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結論。

  

  高僧證極樂,四眾盼重來:追憶先賢德,策勵後繼者。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一日,這個令 所有玉佛寺人傷心和難忘的日子。您的溘然西歸,對玉佛寺的發展,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一時間,全寺沉浸在一片哀痛之中,寺院少了主心骨,千頭萬緒難覓其端。 在市民宗部門的積極支持和關心下,經兩序大眾及全寺員工的一致推舉,覺醒挑起了管理全寺的重任。繼承您的遺志,我們堅持把「弘法與修持並重,素質與形象共 進」作為寺院發展的理念,堅持了與時代同步,為社會服務的方針。玉佛寺於新千年伊始將「覺悟群生,奉獻社會」作為自己立足社會的根本。《覺群》雜誌、弘一 圖書館、星期佛學講座、梵樂團、覺群學院、玉佛寺網站、覺群編譯館、覺群沙龍等弘法文化教育形式應運而生,玉佛寺基本形成了音聲佛事與佛法講演緊密結合、 僧伽教育與居士培訓互為補充、通俗弘法與專門研究齊頭並進的良性發展的文化態勢。二○○四年十月,我們還選送十四名法師到上海外國語大學學習,他們分別選 修五門外語,學制四年,此舉表明了我們培養高層次人材的堅定決心。

  為順應社會發展的形勢,滿足信眾日益增長的佛法需求。我們將原利群醫院地塊七、八 畝土地置換後興建起一座綜合性弘法大樓,集多功能講堂、教學、後勤、辦公於一體。為展現玉佛寺豐厚的文化底蘊,進一步發掘玉佛寺的發展潛力,加大弘法利生 的力度,經慎重考慮,決定沿用覺群品牌,命名為「覺群樓」;覺群者,覺悟群生之義。覺群樓的建造標誌著玉佛寺的弘法文化教育事業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作為 弘法文化教育事業的活動基地,覺群樓必將在玉佛寺的弘法史上譜寫出燦爛的篇章。

  繼承您的遺志,我們堅持「內抓素質,外樹形象」的治寺方針,以創建「模範叢林」為寺院的發展方向。

  至今仍讓我們記憶猶新的是,您在任上海佛學院院長期間,佛學院的每學期開學的第一 節課就是進禪堂坐香,以增進和培養學僧畢生修持的信念。近年來,玉佛寺繼承並發揚了這一家風,每年的臘月初一至初八,全寺僧眾停止一切活動,舉行禪七,聘 請海內外著名禪師主七,參加者數百人,還吸引了不少青年居士慕名前來,紛紛要求進禪堂坐香,以體驗禪修生活。禪七祇是一次相對集中的修持活動,佛教修持應 該在日常生活的每時每刻。我們根據玉佛寺的實際情況,安排了初一羯磨、十五誦戒,平日輪流坐香的修持內容。每天的早晚課誦,法師們都能自覺參加。大家真正 做到了「以嚴謹的修持提升自我,以優良的道風回報信眾」的要求。把積極修持看成了保持自身本色的基本內容。

  近年來,我們進一步提出了「內抓素質,外樹形象」的口號,把外在形象和內在素質有 機地統一在一起。我們提出的形象包括僧眾的表率形象、職工的服務形象、寺廟的環境形象、接待的禮節形象、旅遊的景點形象、燒香的文明形象……等各個方面, 我們堅持事無巨細,一律以形象為先導,以體現素質為基本要求。二○○四年十月,我們還引進了物業管理的全新模式,在全國佛教界率先開展了寺院物業管理工作 社會化的新探索。

  繼承您的遺志,我們大力開展了慈善救濟與社會公益事業。

  二○○○年十二月一日,在您圓寂五周年之際,玉佛寺拿出二百萬元設立「真禪專項幫困基金」。此舉揭開了玉佛寺在新世紀慈善活動的序幕。

  二○○一年元旦之夜,玉佛寺舉行「和平之聲」大型梵樂演唱會,會上向上海市老年基金會捐贈五萬元,作為玉佛寺送給上海老年人的新年禮物。

  自二○○一年起,每年春節,我們都會拿出數十萬元捐助一百名困難學生和一百戶困難家庭。

  為支援老少邊窮地區的教育,玉佛寺於二○○二年秋天,在雲南元陽縣創辦了「元陽覺群希望小學」。

  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玉佛寺在上海大舞臺舉辦「藍天下的至愛——覺群之光」慈善演唱會,義演所得一百萬元全部捐獻給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專門用於資助上海外來人員子女就學及少數民族特困大學生完成學業。

  二○○四年末,印度洋地區發生海嘯災難,玉佛寺先後拿出近七十萬元以支援災區的恢復重建。

  十載又逢傷心時,音容雖逝精神存。您老人家朴實的人格魅力和慈愛的長者風範,您一 生對佛法獨特的領悟和實踐,您為當代中國佛教的恢復和發展、為上海佛教的重建和振興、為玉佛寺的復興和開創,所作出的傑出貢獻,您一生愛國愛教、關愛社 會、熱心慈善、愛好和平的高貴品德和積極舉措,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必將激勵後人,為了佛教的振興、為了祖國的繁榮、為了世界的和平而繼續努力。

  嗚呼!大德凋零,高僧日寥,娑婆有願,祈求再來。一代宗師、仁厚長者——真公上人,您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隨侍十五年 懷念無絕期
——紀念真禪法師圓寂十周年

◎尹 波

陰倏忽,原上海佛教協會會長、玉佛寺住持真禪法師 圓寂十周年紀念日眼看就要到了。為甚麼我一定要寫一篇紀念他的文章呢?從工作的角度來說,文化大革命結束後落實政策,真禪法師是上海佛教協會恢復活動後推 選出來的第一任會長,我則是上海佛教協會恢復活動後的第一任辦公室主任,以後是佛協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真禪法師從一九七九年起就任玉佛寺第十任住持, 而我也同時兼任玉佛寺寺務處副主任。從一九八○起到一九九五年,作為行政事務方面的主要助手,我和真禪法師朝夕相處,追隨他工作了足足十五個整年,一直到 他圓寂入滅。從私人的角度,真禪法師盡管祇大我五、六歲,但他是著名的學者、高僧震華法師的法徒,與震華法師的徒弟、我的師父超塵法師是同輩,因此,他是 我的長輩,法脈上是很親近的。幾十年裡,無論是在竹林寺還是在玉佛寺,我都有許多親近真禪法師的機緣。於公於私,我和他的關係都是相當深厚的。真禪法師平 易近人,胸懷廣闊,待下層的人關懷備至,幾十年來,他對我工作上的指導、支持,生活上的體貼、關愛,點點滴滴都銘刻在我的心頭,是我永遠也不能忘懷的。大 師舍報西歸之日給我們大家帶來的震動和悲慟,我至今創巨痛深,記憶猶新。十度春去秋來,十載追思緬懷。大師音容宛在,我的思念無已。這些日子,儘管我年屆 八十又五,手也已經不太方便,還是一直想寫一點東西,以表達我個人內心對真禪法師無盡的追思和懷念。

  

  真禪法師俗姓王,名鶴樹,江蘇東台安豐鎮人,出身於一個貧苦的普通農民家庭。兄弟 三人,二兄鶴才早年出家,法名心岩。法師童真入道,一九二一年六歲時在離家廿五里的安豐鎮淨土庵依淨修老和尚出家,法名真禪。因其生性和順懂事,聰明好 學,甚得師父喜愛。次年,淨修法師特意延塾師來庵,教他學習《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等啟蒙課程,進而學《四書》,兼學《禪門日誦》等。真禪從 小不但頭腦穎悟,而且肯用功,經常就著佛殿的燈燭之光學習到深夜,這就打下了很好的文化底子。一九三一年他十六歲時在南京寶華山隆昌律寺依德浩和尚受具足 戒。先後入東台三昧寺啟慧佛學院、鎮江焦山定慧寺佛學院、鎮江竹林寺佛學院深造。特別是一九三四年夏,他隨也是出身東台縣的厚寬法師到了鎮江南郊夾山竹林 寺,入竹林寺佛學院參修,遇到了當代著名高僧、傑出的佛教歷史學者震華法師。震華法師當時在竹林佛學院當教務長。真禪法師時年僅十九歲,因為佛學底子不 錯,一邊在高級班深造,一邊受聘擔任低級班的教師。這段時間,年輕的真禪刻苦自勵、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勤勉踏實、誨人不倦的教學作風,親和睦眾富有感召 力的人品秉性,都給了震華法師很深的印象。我的師父超塵法師,現在是香港、台灣一帶的著名高僧,上世紀三十年代初,也是早期竹林佛學院的一名青年學子,年 齡也和真禪差不多大,兩人幾年間同居一室,同上一殿,是同學好友。我師父晚年曾笑著說過,當年在竹林佛學院求學時,師公震華法師對真禪特別器重關愛,惹得 我師父一度很是嫉妒。因為那時他十七、八歲,還是小孩子心理,想著震華法師是自己的嫡親師父,怎麼對真禪比對自己還好,甚麼意思?很不開心。後來慢慢就想 通了。因為真禪那時各方面的表現確實比他更為出眾,人品好,脾氣好,學習也好,同學之間切磋學問,大家經常要求他點撥,他笑呵呵的總是那麼樂於從命,所以 在同學中特別有親和力,人人都同他親熱,人人都和他要好。有許多事,大家自然而然都要求真禪領著幹。震華法師大處著墨,一生以改革佛教,作育僧才為務,那 時就已經對真禪法師寄予厚望。一九四二年,震華法師任上海玉佛寺的住持和上海佛學院院長時,親筆函召二十七歲的真禪法師到上海佛學院相助,擔任訓育方面的 職務,同時兼任時任玉佛寺住持的震華法師身邊的「衣缽」和「湯藥」,即為親信侍者。一九四五年,奉震華法師命,三十歲的真禪法師至鎮江竹林寺接受記廿別, 為守之、震華、窺諦三位法師的法徒。震華法師在為真禪法師記廿別時親自說偈云:「真心為佛門,鞠躬育僧才。禪機勤參透,了覺五蘊空。妙語驚四座,寰宇廣傳 播。悟徹無生忍,獨領中道義。」偈語四句,各句的頭一個字連起來為「真禪妙悟」,真禪是法名,妙悟是真禪法師的字。在佛教特別隆重的場合,是要連法名帶字 一起稱的。這四句偈語,真切地表達了震華法師對真禪這位法徒深切的期許和無盡的囑托。真禪法師也確實沒有辜負震華法師的期望。他接法之後,即在竹林寺擔任 監院,兼任竹林佛學院的教職。一九四七年,因震華法師病重,時任竹林寺住持、竹林佛學院院長的淦泉法師被召到上海玉佛寺幫助震華法師整理著作時,真禪法師 即接任他的職務,擔任了竹林寺住持、竹林佛學院院長。

  真禪法師一生中親近過許多高僧大德,其中對他影響最深的,除了震華法師之外,還有 一位是應慈法師。應慈法師是國內有數的宏法高僧,在華嚴教理上,下的功夫很深。真禪法師從十八歲就開始聽應慈法師講經,多年追隨不懈,成為華嚴座主應慈法 師深為器重的入室弟子,也形成了他後來的佛學造詣方面的又一特色。

  一九五一年,由應慈法師推薦,真禪法師再次回到玉佛寺。從迎接解放時到文革其間, 玉佛寺住持一直是葦舫法師。文革前真禪法師歷任信眾部副主任、寺務處副主任兼知客、寺務處主任、代監院等職,同時被選為上海市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十年文革 動亂結束,一九七九年真禪法師出任上海市佛教協會會長,依舊把培育青年僧才視為振興佛教的首要任務,次年就受北京中國佛學院委託,在上海招收學僧四名,先 在玉佛寺剃度,受沙彌戒,然後送到北京學習。此後,真禪法師在市有關部門的支持關懷下,積極籌備,終於於一九八三年重新創辦了上海佛學院,親任院長。佛學 院不僅辦了正科,還辦了研究班以利佛子們深造。以後又在南市慈修庵設立上海佛學院尼眾班,在崇明廣福寺設立僧眾班。這就為上海的佛教系統續佛慧命,紹隆三 寶奠定了人才基礎。現在這一批批成長起來的年輕僧才已經很好地荷擔起如來家業,成為上海許多寺院的年輕住持和重要的首領職僧。

  

  作為一名長期追隨他身邊的工作人員,無論耳聞目睹,還是親身經歷,我都深切地感受 到,真禪法師成為上海佛教協會主要領導人後,盡管地位很高,聲望日隆,卻不改其一貫的平易近人、慈和關愛、對人體貼入微的本性。有很長一段時間,上海佛教 協會恢復工作後,佛教界要落實黨的宗教政策,要收拾十年浩劫後嚴重的殘破局面,要修複寺廟恢復各種法事活動,工作真是千頭萬緒,人手又不齊整,難免會出點 差錯,真禪法師總是溫言撫慰,耐心指點,盡可能讓我們自己認識糾正,從不疾言厲色。真禪法師的皈依弟子很多,許多信徒,特別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太太,初 一、十五,隔一段時間就要到寺裡來看看他。不管來人貧富貴賤,祇要有空,真禪法師總要親自接見,還總不忘記悄悄送上一張餐券,留老人在寺院吃一碗素面。真 禪法師很念舊,很重舊情。佛教系統有些舊人,老弱病殘了,生活處境困難,找上門來,真禪法師總是親自接待,領著我們一起想方設法,給予妥善安排。如引覺法 師、悉明法師,都是由真禪法師悉心安排,分別推薦到鎮江金山寺和常熟興福寺任職,得到了很好的安頓。從來不會架子大大的,不理不睬。每年寺院佛七之後熬臘 八粥,真禪法師總記著讓人送一份到我家裡,讓我老伴分沾一點佛門的喜慶。我至今每年冬天蓋的絲綿被,也是他在我過七十歲生日時送我的禮物,睹物思人,遺澤 猶在,令我悵懷怏然。

  大事情上,真禪法師就更思慮周到了。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在黨政有關部門的關心指導 下,真禪法師領導上海佛教界搞得非常活躍,除了對內恢復講經,恢復辦佛學院,加強寺廟管理外,接待、出訪不斷,為增進世界佛教徒間的瞭解和友誼、宣傳宗教 信仰自由政策,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發揮了積極的影響。記得上海佛教協會恢復工作初期,我多次隨他出訪。那時海外的佛教界人士對大陸的情況還充滿疑慮和誤 解。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們到新加坡去,那裡有位演培老法師,原來在玉佛寺上海佛學院當過教師,與真禪法師和我都是熟人,解放前夕去了海外,他對共產黨的 宗教政策不瞭解,很害怕,想回來又不敢回來。經真禪法師和同行的統戰部宗教局領導耐心懇切的交談,他解除了顧慮,欣然接受了回國探訪的邀請,還讓我這位當 年的老熟人替他按老規矩,給我們國內出來的隨行人員每人發一份小小的紅包以示歡迎和謝忱。新加坡另一位松年老法師,是著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據說鄧小平 也很賞識。他也是受多年西方反共宣傳的影響,心存疑慮,懷念家鄉故土,可又不知到大陸來會不會被扣下來。經真禪法師真誠透徹地給他作了剖析,他也解除了心 障。不久兩位老法師愉快地實現了回國探訪親友故剎的心願。象這樣事例,我親身經歷了不知有多少,確實從內心深處感受到真禪法師對黨的宗教政策的深刻把握, 獨特的親和睦眾的人格魅力,愛國愛教的博大情懷。

  那時,隨著海外佛教界的朋友來得越來越多,作為上海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第一座對外開 放的佛教寺廟,玉佛寺每年的對外接待任務很重。當時玉佛寺的客房還沒能恢復,來了重要客人,一般祇能安排在市內各大賓館食宿。港臺和海外來歸的高僧,嚴守 佛門戒律,生活上有一些特殊要求。有一次新加坡來了一位高僧宏船法師,我們把他安排在西郊龍柏飯店,應該說那是當時一個相當上檔次的涉外賓館了。但也許因 為飯店對佛門戒律並不真正熟悉,結果客人在飯店用餐吃素面時竟吃出了「開洋」(蝦米)。還有的高僧如壽冶法師,住在賓館裡,清早就要敲木魚頌經做早課過宗 教生活,影響了別的客人,賓館有意見,老法師們也覺得很不方便。真禪法師下決心要恢復玉佛寺上客堂,指示我具體負責,從向上級有關部門打報告,動員文化大 革命中進駐玉佛寺的某些單位遷出開始,申請和籌措經費,一步一步克服困難,終於將玉佛寺原有的客房收回來裝修一新,恢復了接待功能,使海內外眾多的同道到 上海來訪時,能有個令他們賓至如歸的休息場所。

  意外的是,由於這個工程在當時是一個開工較早的工程,花的錢也比較多,工程完成 後,就有人寫了匿名信,說我有嚴重的貪污行為。這樣一度我就被「掛」了起來。當時我內心很痛苦,因為受多年極左思潮影響,社會上對這類事,往往寧可信其 有,不敢言其無。往往為了四分錢一張郵票的匿名信誣告,「事出有因,查無實據」,就把一個人長期「掛」下去,毀了他的一生。幸虧真禪法師在這個問題上採取 了鮮明的態度,他讓當時接替我任佛協辦公室主任的王永平組織各有關部門的專業人員徹底地清查我的帳目,查清楚我確實沒有問題,就積極創造條件,讓我盡快恢 復了工作,並嚴肅懇切地找我談話,促使我能夠積極地正確對待這番風波,把壞事變成好事,進一步搞好佛協和玉佛寺的工作,並且順利地一直到自己年前年邁告退 時圓滿收結。如果不是碰到了真禪法師這樣寬厚仁慈、有膽有識的領導,我後來的命運確實不敢設想。

  往事的追憶,是幸福也是痛苦。長期的親近追隨,是幸運的法緣;十年的陰陽睽別,又 是揪心的沉痛。好在在黨的領導下,通過明暘法師、真禪法師這些老一輩高僧們的努力,新一代的佛門龍象,如雨後春筍,茁壯成長。寺廟在新一代住持的手裡,欣 欣向榮,紹隆興旺。前輩宏法利生的事業,不但後繼有人,而且進一步得到發揚光大,這是足堪告慰於真老靈前的。是為記。

(范向東記錄整理)

 
 
隨筆禪話
◎秦孟瀟

水陸法會

  初信佛教的人,對水陸法會不大理解的;信佛多年的人,對水陸道場功德,深信不疑。 一般說來,做一場水陸道場不是輕易的,它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其一,一定要有有名的十方叢林,有德高望重的方丈才能舉辦。其二,在內、外各壇均按傳統規則要 求,不得隨意更改,如《法華》壇七人,專誦《妙法蓮華經》,大壇二十四人,專門禮拜《梁皇寶懺》廿四部及大懺悔二部,並在七日內設放瑜珈焰口十堂,其中除 為齋主祈求增福延壽、亡者超生極樂國土外,祝願國運昌隆,世界和平,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其三,水陸法會期間,除外壇場所的必要法事,內壇三位法師於上堂 十席,下堂十二席,啟請十方法界諸佛菩薩、金剛天王、護法伽藍等外,為著取得水陸圓滿結束,對於各方齋主、功德善信的生活起居必須安排周詳,才能使各方齋 主身心安靜,虔誠誦經禮懺。有了這些條件具備,各方齋主紛紛蒞寺舉辦水陸法會。

何謂「盜戒」

  俗家人皈依「佛」、「法」、「僧」三寶,成為佛教弟子了,都有個法號名字。特別是 受「五戒」的弟子,知道自己一定要遵守:「不殺」、「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至於「偷盜戒」,在佛典中又如何規定了呢?有的皈依 師講了不得違犯「盜戒」;有的則是提了一下,未見詳述其意義,故不少俗家弟子在思想上仍然不明白。有必要解說一下,這叫做「結法緣」。經書上說,犯盜戒不 可悔罪,有六個因素:一是他物,那個東西的確是別人的東西;二是他物想,你心中知道,或是認為那個東西是別人的;三是用心,就是盜心,想要去偷的用心;四 是用身,就是付諸行動,用各種方法去奪取;五是離本處,就是已經把那個東西離開原來的位置;六是值五錢,就是其價值在八分銀子以上的重物(古代計算法)。 這六緣俱足,就是犯了不可悔盜罪。這些內容規範的含義,是闡明了「動念」、行為,皆要嚴守「戒律」。

談生死觀

  有人向「出家人」提問:「不吃葷,要吃素;豬牛有生命怕傷害,難道植物沒有生命嗎?」

  佛家解釋生命,認為生命有不同的層次,植物是無情眾生,動物是有情眾生。所謂眾 生,可分作三級,高級的為人類,具有三個條件:一、有活的細胞;二、有神經的反應;三、有思想及記憶。低級的為植物,祇有活的細胞,沒有神經和記憶,雖有 生死的反應,沒有苦樂的感覺,更沒有思想及記憶,所以叫做無情。中級的是動物,祇有少數如狗、猴子、馬、象等動物有若干的記憶力,但沒有思想力。至於下等 動物除了神經的本能反應,沒有記憶和思想,然其既有神經就有痛苦,就會怕死。所以蟲蟻都會自然地知道逃避死亡的危機,植物則不然。因此,殺生的界定,就是 能夠知生怕死的動物而不及於植物。

  佛教主張不殺生,主旨在於眾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一切眾生都有生存的權利和自由。我 們自己怕受傷害,畏懼死亡,其他動物無不皆然。眾生的類別雖有高低不同,但眾生的生命絕沒有貴賤、尊卑之分;如果人人發揚這種平等、慈悲的精神,我們的世 界一定是和諧、和平、互助、互敬、互愛、融洽無間,將沒有一人會受到故意的傷害。

活佛轉世

  談談「西藏靈童」之說,在藏傳佛教各派中極為盛行,有它一定的理據在,在顯教經典 中也講有關「轉世」之說,在《高僧傳》內都有記載之,在密教方面覆蓋一層神秘面紗,再摻雜某些人為因素在內,使「轉世」之說更趨複雜化了。從「六道輪迴」 觀點來說,所謂「轉世」確有其事,這是合乎因果循環之理的,否定轉世之說,就是否定「六道輪迴」之理,不承認因果定律存在,就不是佛法真理。怎樣證明某位 「活佛轉世」準確無訛呢?一般說來,這位生前活佛預知時至,有遺囑及其預言、指引等物,更重要的有某位德高望重的高僧「入定觀察」,從「定」中了知一切。 具備這些超然條件,定然覓得「轉世活佛」再來人間。事實上,要備足這些條件是相當的困難。當前,藏人、漢人、海外中國人、日本人、美國人、歐洲人……很多 都相信「轉世之說」。

轉世之說

  對生死「靈魂觀」種種說法,在歐、美國家頗為流行,不少心理家科學家對密宗「轉世 說」,探索興趣極為濃厚,有人前往尼泊爾去做喇嘛僧了。他們看破紅塵,就是探索「靈魂」的源頭。對「生活」是明擺著的事,一清二楚;對「死亡」是迷糊不清 的,是無法掌握的迷惑!內瑟頓博士和雪弗苓合著的《前生療法》一書中說:「我的病人幾乎全部發覺,他們這一生精神上的痛苦,可以準確地溯源到前生某種身體 的狀況。如果病人極端畏高,那麼這個病人可能會發覺,他是從極高處掉下來摔死的!」「有一個病人說他前生殺了妻子,因為她當面向他炫耀婚外的性關係,現在 他們夫婦(今生)還是在一起,可是他不知怎的,總是覺得實在對不起她!」赫斯廷思博士也發現一個病人很怕離家,原因是他前生在邊疆地區墾荒,有一次離家, 回來時發現妻兒都被燒死了。史蒂文生也發現:「有一些平時非常怕水的人,在催眠中都表示,他們前生是溺水而死的。」……在東方一些國家是很流行這種「前 生」、「轉世」的觀念,想不到在西方也盛行了。

儒釋同輝

  佛家講「五戒」、「十善」與儒家講「五常」、「八德」相參證。印光大師說:「言戒 善者,五戒不殺即仁,不盜即義,不邪淫即禮,不妄語即信,不飲酒,則心常清而志凝,神不昏而理現,即智。五戒全持,不墮三塗,恆生人道,此與儒之五常大 同。」又說:十善者,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綺話,不兩舌(指不搬弄是非),不惡口,不貪,不瞋、不痴,此與五戒大同。而五戒多分約身,十善多分 約心。十善具足,定生天界。可見,仁、義、禮、智、信,是儒家一貫強調的「五常之德」,而印光大師以佛家「五戒」參證,乃上述儒佛均以「孝道」為本的展 開。在其後來的《道德叢書序》一文中,則進一步指出,近代以來,歐風東漸,舉中國聖人所立之法而悉棄之,以學泰西之新文化。而變本加厲,廢經廢倫,廢孝免 恥……則人道幾乎息矣。於是有心人世道人心之人,群起而挽救之。或提倡佛學,或著述善書,無非欲人咸知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敦行孝、悌、忠、信、禮、義、 廉、恥之八德,以自明其明德,而止於至善之地。這是中國儒家的傳統文化道德觀。

由定生慧

  由「凡人」到「成佛」整個過程中,起關鍵性作用的是「禪定」,沒有它發揮積極作用,「凡人」是無法達到「成佛」的境界。

  禪定,是佛教譯語中特別的譯法,「禪」,是印度梵語禪那的簡稱,其義為[定」、「思維修」、「功德叢林」等,故「禪定」是華、梵兼稱。這是從其名稱上來解說的。

  若從其意義上來說,一個修行人,能攝受散亂心專注一境,即是所謂「定」;攝心繫念 一種法門,能出生種種三昧,即是「思維修」;依於禪定能出生種種功德,即所謂「功德叢林」。總括起來說,禪定是修菩薩道者的一種調心方法,它的目的是淨化 心理、鍛煉智慧,以進入諸法真相的境界。

由此看來;禪定是修菩薩行所必經過程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禪味不可著,死水不藏龍,正是糾正認手段為自的的錯誤。有人要問:為甚麼要修禪定?因為常人處於 複雜的社會中,沒有「定力」的人,心猿意馬,不能把握事物的真相,好像狂醉的人對事物的好醜是非,都失掉判別的能力,我們「散亂心」正是這樣。雖然,有些 人知識豐富,有一定的較高的判斷能力,但畢竟不是從禪定中出生的智慧而終有所蔽;好像風中點燈,雖能發光照物,也仍是模糊不清。有禪定功力的人,能徹底洞 悉萬事萬物的實相,這就做「禪定波羅蜜」。

學說漢語

  不少港人說不好普通話,非不能也,而是不願也!為何如此?我想原因很多。早在五十 年代初,我剛由內地來到香江,所結交友人多數說粵語,令我痛苦不堪!說來說去,彼此不能溝通,還要裝作「聽得懂」的樣子,所謂「皮笑肉不笑」,在當時,我 與兩位洋人做朋友非常契機,他二人說的中國官話(國語)是地道的「京腔北調」,幾乎與北京人一模一樣,我說的普通話祇能是「南腔北調」,遠遠比不上兩位洋 人,深感慚愧!在文化教育界下少人都熟悉這兩位洋人。一位是林仰山先生,他曾在中國山東住過多年,稱之謂「漢學家」,他不僅能說漢語,還能閱讀孔子的《論 語》、《大學》、《中庸》、《孟子》古裝書。曾任港大教授。另一位是恆安石先生,他曾任本港美新處的處長等職。一口流暢的漢語,他是出身於牧師家庭,曾在 中國傳教多年。這些洋人對中國古代文化有濃厚的興趣,不但能閱讀木版古裝書,而且能說一口流暢的漢語,以研究「漢學」為榮。在海外的漢人,反而不愛漢學, 豈不怪哉?

 
 
正確的思維方法之二
◎楊 釗

生有八萬四千煩惱,所以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所謂八萬四千是指無數,也就是眾生有無數的煩惱,所以佛法研究出無數的方法以對治。

  無數的法門之中,其中有二種法門非常有效和重要,那就是「實事求是」和「對症下藥」。

  「實事求是」意思是:事情的真相是甚麼就是甚麼。

  「對症下藥」就是:甚麼病要用治療這種病的藥。

  但是在操作的層面,要做到「實事求是」是不容易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見,自 己的偏好,自己的感情,還有每個人的業力。要做到「實事求是」必須放下自己的主見,自己的偏好,自己的感情,那是不容易的;尚有每個人的業力,也就是無始 以來的習慣勢力,以前自覺不自覺損人所產生的「報復力」,更是難以克服。

對治不能做到「實事求是」的方法是:靠「團隊精神」。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譯為:「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然有人見識和見解在某方面比我高明,選擇好的意見而遵從,它不好之行為,可以引起我的警惕,令我不會重蹈覆轍,犯他所犯的錯誤。」

  「對症下藥」也是很難的事,首先是診斷「病症」要準確,其次是用藥也要準確。這必須找到有關方面的專家,但世上高明的專家不多,所以遇到棘手問題時,不是那麼容易解決。

  由於煩惱無數,對治方法也需要無數,要學會全部的方法,不容易啊!所以現代的管理學提出要「終身學習」,祇有終身學習,才能較為容易應付每天所遇到的不同新問題。

  在這過程中,「旭日三招」又為我們提供了很大的參考價值,那就是「分輕重、緊緩,隨機應變和事緩則圓」。

  工作是複雜的,生命是艱難的;要學會工作和生活,其中一種有效的方法是:在工作中學會工作,在生活中學會生活。

  最近幾年,遇到一些不容易想通的問題,在與朋友的研討中和書本中,找到了二則藥方。

  其一:

  萬事有其自然;

  遇事處之泰然;

  得意之時淡然;

  失意之時坦然;

  艱辛曲折必然;

  歷盡滄桑悟然。

  意思是:世上許多事情有它的規律(因果便是其中之一),因此,遇到重要事情時要冷靜,面對現實,實事求是,處之泰然;在得意的時候,要視之為平淡的事情,沒有甚麼值得驕傲的;失意的時候,要勇敢地面對,無所畏懼,處之泰然。

  人生的道路必然是艱辛曲折的,當我們歷盡滄桑的時候,才領悟到這種道理。

  其二:遇到合理的事情是訓練,遇到不合理事情是磨練。

  人生很多事情不合情理、想不通。由於已經發生了的事情是不能改變的,但是我們的心態是可以改變的;因此把不合理的事情,當成是磨練我們的東西吧;這樣我們就可以把壞事變成好事,化被動為主動。

  所以達摩祖師教導我們要以「四行」應付日常問題,「報冤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

  也就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當作是報冤行吧,欠債還錢是天公地義的事情,今天我 為甚麼會如此不如意呢?大概是過去我做了些令人不高興的事情,所以今天的不如意是理所當然的。把遇到高興的事情,用隨緣的心態去應付,由於我曾經做過有益 他人的事情,因此今天別人也令到我高興,那麼就高高興興地去承受快樂的時刻吧,這是令到皆大歡喜的方法。當沒有順、沒有逆的時候,應如何做呢?一切都依照 佛法中所說的去做吧。「五戒、十善、六波羅蜜」,也就是「戒殺、盜、淫、妄、酒」為五戒。十善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惡口、不二舌、不綺 語、不貪、不嗔、不痴」。六波羅蜜是,「施、戒、忍、精、禪、智慧」,也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智慧。問我有甚麼目的?我們應該持「無所求」 的心態。因為人生在世「盡力而為,問心無愧」,是安身立命的好方法啊!

 
 
腦癱孤兒獲新生
◎黃河錚

二○○四年四月,五歲的腦癱病童劉樂,在惠州市政府的關懷下,由其祖父陪伴下來到惠州市殘疾人康復中心腦癱部,接受政府免收全部治療費用的康復訓練,迎接新生。

  劉樂出生時,其母親因難產去世。他因「早產重度窒息」導至腦性癱瘓,可說是禍不單行。為救治腦癱的劉樂,曾到過多地醫治,都未見效,並且家庭經濟已轉 入極度貧困;更不幸的是,劉樂父親又於二○○二年因車禍去世,他遂淪為孤兒,僅依靠拿微薄退休金度日的祖父相依為命,治療也因此而終結。直到二○○四年四 月惠州市政府得知情況,才把他接到康復中心,由祖父朝夕陪伴進行康復訓練。腦癱兒康復訓練是需要親人陪伴才能進行肢體操練的。

  同年六月,慈輝佛教基金會楊洪會長從美國返惠州,到康復中心探視從二○○三年起至今仍由慈輝資助每人每月在訓期生活費二百元的三十五名聾啞和智障兒的 康復情況。又得知康復中心又開設一個腦癱部接受腦癱兒康復訓練,全市近二百名腦癱兒中,有七十三名因家庭經濟特別困難,交不起每人每月四百元訓練生活費而 未能納入計劃安排康復訓練,使其新生。特別得知劉樂的苦難不幸,楊洪會長菩薩心,又一次表態,再次協助政府解困,資助劉樂等七十三名貧困腦癱兒中的二十名 特困腦癱兒,每人每月四百元的訓練生活費,納入訓練計劃進行挽救性的康復訓練,按每次三個月為一個訓練期的二十名腦癱兒中的四分之一比例,即每期資助五名 的原則捐贈訓練生活費。劉樂的祖父跪地叩首感謝慈輝的大恩大德,救助其孫兒走向康復的新生。

  劉樂接受康復訓練後,體能已從入訓前不能坐立,不能扶行康復至已經會獨坐、爬行及扶行。然而,由於劉樂腦癱所致的殘障情況較重,康復訓練的路子還很長很長,還需要社會人士的援助,使其康復走向新的人生。

 
 
佛法東漸美利堅(上)
◎夏金華

歲孟秋之既望,餘應邀訪問北美天主教大學,與異國同道切蹉交流,盤桓六十餘日。出於對佛法之熱誠,嘗於工作之暇,先後涉足東部六七餘州,考察美國佛教現狀,所見所聞,頗多感慨。特撰此文,以饗讀者。

一、美國佛教的傳播與發展

  自從一八四四年亨利·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將法國學者烏金·布諾夫(Eug?ne Burnouf)所譯的《法華經》翻成英文、並將它摘錄發表在《新英格蘭形而上學》期刊上、標誌著佛法登陸美國本土以來,至今已走過整整一百五十年的不平 凡歷史。期間曲折,難以盡述。雖然如此,佛法這株古老的參天大樹,還是以其通變性、包容性和多方適應性的優勢特徵,終於能在基督教的強大思想文化土壤裡, 漸漸地生根、發芽、長葉,並成長壯大起來。

  美國出現的第一座寺院是中國廣東省的華僑公會——四邑(指珠江三角洲的臺山、新 會、開平、恩平四縣)總會館於一八五三年在三藩市創立的。嚴格地說,這還不是一座純粹的佛教寺院,而是有著儒、釋、道三教混合的形式。隨後不久,作為四邑 競爭對手的僑商會館也在三藩市設立了第二座寺廟。這樣,到了十餘年後的一八七五年,僅三藩市一地,即已有八座華人廟宇。據理查·休斯(Richard Hughes)《美國佛教》一書所說,十九世紀末葉,美國西海岸各州已有小木屋型或家庭式的各種「神廟」約四百座。

  此後,由於美國國會頒佈《禁止輸入中國勞工法案》及其它相關因素的影響,華人進入 北美受到極大限制,佛教(尤其是中國大乘佛教)的傳播也相應處於低潮。直到一九二九年,太虛大師代表中國僧伽赴歐美巡迴演講,中途抵達夏威夷弘法,同時隨 著美國國會廢除《禁止輸入中國勞工法案》,中國大乘佛教又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

  一九五三年,知定法師在夏威夷創辦當地最古老的中土佛寺——檀香山華前佛教總會虛 雲寺。兩年後的一九五五年,鄧燮榮居士等人也開始籌建夏威夷中華佛教總會檀華寺。同年,蒙古族格魯派(黃教)喇嘛Geshe Wangyal到美國宣揚藏傳佛教,並在新澤西州設立首座藏傳佛教寺院——美國喇嘛佛寺。一九六一年,西藏薩迦派(花教)的Deshung仁波切在華盛頓 州西雅圖市的華盛頓大學教授西藏佛教哲學。十年後,他開始傳授金剛座佛法。一九六二年,應美國佛教信徒的邀請,宣化上人從香港取道夏威夷抵達三藩市,成立 了中美佛教總會和金山禪寺。次年,應金玉堂女士創立美東佛教總會大乘寺下院。一九六四年,由樂度法師、薑黃玉靖居士等人共同發起成立美國佛教會。同年,沈 家楨居士的夫人居和如女士捐款在紐約布朗士區設置大覺寺,作為美國佛教會的道場。

  還有,星雲法師在創建佛光山後,從此年起,在海內外開辦了十六所佛教學院、四所大學。到一九九七年為止,他已經在世界五大洲設立了一百餘個佛光分會。至今,佛光山在美州有著三十餘座道場,其中有二十二座在美國。一九六九年,西藏寧瑪派(紅教)Tarthang Tulku仁波切在美創設第一個金剛乘教會——西藏寧瑪派禪定中心,建立佛法出版社和西藏援助工程。第二年,在英國牛津大學畢業的西藏噶舉派(白教)Ch?gyam Trungpa仁波切被引進美國,在佛蒙特州建立Tail of the Tibeter(後改為Karma Choling)。到了一九七四年,他會同甯瑪巴一起在科羅拉多州建立佛教大學——Narope University。

  日本佛教進入美國的時間雖比中國晚,但發展勢頭非常強勁。一八八九年,西本願寺派 遣日僧曜日蒼龍(Soryu Kagahi)至檀香山等地傳播佛教,並在夏威夷建立了首座日本淨土真宗的寺院。十年後,淨土真宗又委派園田宗惠(Shuye Sonoda)、西島覺了(Kakuryo Nishsijima)兩位傳教士遠赴舊金山弘傳佛法,進一步拓展日本淨土真宗的地盤。一九一四年,在舊金山設立傳教團體——北美佛教會,向當地的日僑傳 教。一九四四年,淨土真宗改北美佛教會為美國佛教會,成為美國最早的一個主要佛教組織機構。一八九三年,日本禪宗開始在美國活動,其因緣是,日本禪學巨擘 鈴木大拙(D.T.Suzuki)隨乃師臨濟宗的宗演(Shaku Soyen)和尚代表日本出席在芝加哥舉行的世界宗教會議。當時他擔任隨行翻譯。這是他第一次踏上美國本土。四年後,鈴木大拙再度赴美,在中西部的伊利諾 州為美國學者保羅·卡洛斯(Paul Carus)工作,擔任Open Court宗教出版社的編輯,同時兼做翻譯及書評等,為其以後大弘禪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一九五一年,鈴木大拙來到紐約,被聘為著名的哥倫比亞大學的客座教授,並在其他大學及城市演講佛學,在整個五十年代的美國掀起一股禪學熱潮。

  一九二七年,洛杉磯北美禪宗寺的建成,標誌著日本曹洞宗在美國傳教的開始。在三十年代,曹洞宗的另一座寺院——桑港寺也在三藩市落成。他們傳教與服務的主要對象依然是日裔僑民。

  從一九一五年開始,韓國太少山在美國創立圓佛教組織。這是韓國佛教初傳美國。一九六八年,韓國Samu Sunim禪師先往加拿大傳教,總部設在多倫多,以後又在美國密歇根州、芝加哥州設置兩個分會。七十年代初期,美國的韓國移民增長迅速。一九七三年,在洛杉磯有了第一座寺院——Dahl Ma Sa。翌年,韓國曹溪宗的Seung Sahn禪師於羅德島州創辦禪修中心——普羅維登斯禪修中心。十年後,他又建起了信徒廣泛的禪修網路——觀音禪學派。

  此外,越南、高棉等也有比丘或比丘尼到美國傳教。一九七五年五十餘萬難民進入美 國,大部份住在加州,並有了第一座越南寺院;一九七九年在馬里蘭州成立高棉佛教協會;一九八八年首位泰國近事女在西方受具足戒而成為比丘尼等,而今亦有一 定的發展。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越南裔的一行禪師,他分別在加利福尼亞州、佛蒙特州等地創設鹿野苑寺、綠山佛法中心和楓林寺。推展其與喬安娜· 瑪塞(Joanna Macy)、 羅伯特·艾特肯·盧休(Robert Aitken R(shi)、加利·斯奈德(Gary Snyder)等人共同創建的佛教革新運動——與社會銜接的佛教,積極而義務地參與和關心社會的弱勢群體,並主張非暴力的和平運動。其中心團體為佛教和平 聯誼會,主要通過傳播和平的種子、監獄弘法工程、佛教環保團體、幫助吸毒者與愛滋病人等,將佛法與西方社會有效地結合起來。 他還建立正念生活社區,倡導正念禪、行禪和推廣家庭靜修中心。在美國社會有一定影響。

  南傳佛教在美國的傳播,始於一八九一年。錫蘭(今斯里蘭卡)佛教復興之父——達磨波羅(Anagarika Dharmapala)法師在美國設立摩訶菩提學會的分會,並在一八九三年的世界宗教會議上第一次向美國介紹南傳佛教。直到一九六五年,美國才出現第一座上座部佛寺——華盛頓上座部佛教協會。一九七四年,第二座上座部寺院——洛杉磯泰國寺誕生。

  在各國大小乘佛教紛紛傳入美國的情形熏習之下,美國本土人也開始漸漸認識和接受這個對他們來說十分陌生的宗教。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美國著名的浪漫主義作家、通神學主義者、形而上學者如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沃爾特·惠特曼(Walt Whitman)與亨利·大衛·梭羅等人,成為美利堅第一代熱愛佛學的人物。

  一八七五年,美國長老會教徒亨利·斯蒂爾·奧爾科特(Henry Steel Olcott)與俄國移民海倫娜·佩特羅夫娜·布 拉瓦茨基夫人(Helena Petrovna Blavatsky),在紐約設置通神學協會。這個協會雖然具有佛教的形式,卻間雜基督教、猶太教、印度教、和中國的玄學思想以及科學思想等諸多內容。協 會的宗旨是,宣揚與鼓勵利他主義及大悲心。奧爾科特和布拉瓦茨基夫人也是美國公民中最早改變其信仰而歸依「三寶」的佛教信徒。

  一八九三年,世界宗教會議在美國芝加哥舉行。此次會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從此,美國學術界開始注意佛學研究,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日見蓬勃。第二年,保羅·卡洛斯(Paul Carus)受到日本宗演禪師點化,成為第一位鼎力支援佛教的美國人。他曾出任佛經出版社社長,編過佛教的暢銷書——《佛陀的福音》(The Gospel of Buddha)。另一位美國人傑克·克魯克(Jack Kerouac)出版《佛法遊蕩者》(The Dharma Bums)一書,將「披頭禪」融入美國六十年代的禪宗新興運動中。以後,日本鈴木大拙的學生艾倫·瓦茨(Alan Watts)撰寫《披頭禪》(一名敲打禪,Beat Zen)、《方形禪》(Square Zen)、《禪》(Zen)等書,使更多的「披頭士」、「嬉皮士」接受佛法。宗演禪師的再傳門生之一的羅伯特·艾肯·盧希(Robert Aiken R(shi)在夏威夷創立名為金剛僧侶的道場。同時,他也是佛教和平友誼會的創始者之一。該會的創立者,還有加利·斯奈德與喬安娜·瑪塞等人。前者是一位有名的「披頭士」佛教詩人,後者則是主要的佛學學者兼教師。該會還在一九九五年首次舉辦了社會參與佛教聯盟計劃。

  一九六六年,卡普利奧·盧 希在紐約建立羅賈斯特禪中心,嘗試發展美國式的禪宗。一九七五年,等人在馬薩諸塞州創辦禪觀協會。五年後,西方佛教友人團在州建立禪觀中心,南加州佛教僧 伽會議在洛杉磯成立。一九八四年,精神基石坐禪中心在加州成立,並發行半年的禪觀期刊——《好奇心》。從此以後,以白人、居士為主的各類禪定中心如雨後春 筍般出現在全美各地,象徵著一種新興的佛教派別——北美乘正在美國迅速崛起。

  二零零二年,夏威夷的法光法師根據哈佛大學「多元論」工程的宗教中心及其它資料統 計,現美國全境約有兩千座寺院或禪定中心之類的組織等。其分佈主要在東、西海岸,尤其是西部的加利福尼亞、夏威夷和東部的紐約等州,其次是西邊的華盛頓、 科羅拉多、德克薩斯、伊利諾、馬薩諸塞、馬里蘭州等。大乘佛教主要分佈於夏威夷州、三藩市和紐約州;南傳上座部佛教主要集中在洛杉磯市、加利福尼亞州與華 盛頓特區;藏傳佛教主要是在加利福尼亞、華盛頓、科羅拉多、馬薩諸塞、新澤西州等。(續下期)

 
 
儀態萬千世相殊
——記韓玄真佛畫藝術

◎魯 生

九九七年九月至十一月,山東省臨沂羲之書畫院青年畫家韓玄真在加拿大多倫多、溫哥華舉辦了三場個人書畫展,在大洋彼岸,他的作品受到歡迎,《世界日報》二次大字標題介紹,《明報》,《星島日日報》相繼報導,加拿大新時代電視臺對韓玄真進行了專題採訪。

  「佛教東來,豐富華廈文化,中土具有慧根,眾生有緣進入佛門……,華夏文化包羅萬象,固有者歷代弘揚光大,外來文化禮貌接納,與舊有文化融為- 體……」這段闡述佛教與中國文化淵源關係的文字,是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單士元先生在為韓玄真的作品《五百羅漢》長卷作的跋文中所寫。循著文化的淵源,韓玄真 在悠久的歷史和豐沛充厚的佛教文化中探尋表現;形成獨特的創作風格。一九八九年創作完成白描長卷《五百羅漢》,並先後完成《飄海羅漢》,《十八羅漢》、 《調心圖》、《禪悅圖》、《自在》等作品,富有意味的晝題,清新明快的藝術格調,歡喜自在的形象,既令觀者生虔誠心,又給人以賞心悅目的藝術享受。一九九 三年,他創作的《十八羅漢》作禮品贈泰國僧王頌德帕耶納、桑文,他的《五百羅漢》長卷在國際中國書畫博覽會上獲特別獎,一九九四、一九九五年赴新加坡、澳 大利亞舉辦畫展,好評如潮,得大自在的羅漢法相,帶著中華文化的獨特風貌和溫雅清淨的人間氣息,展現藝術光華,締結人間美好因緣。

  韓玄真以真誠的藝術表達真摯的情感。作為繪畫,羅漢是非常傳統的題材,他的創造正在於從傳統中脫穎而出,寫舊致新。富有情感情趣的表現,讓題材生發出 新的意象,具有舒暢明快,活潑生動的藝術面貌。獨特的作品來自於畫家獨特的生活和思想,他曾數年間輾轉於名山大寺,晨鐘暮鼓的醒世之聲,虛懷若谷的高僧大 德,慈悲睿智的佛心慧語,不斷充實他的內心世界,開啟創作的智慧。他遠涉西北,麥積山,敦煌莫高窟裡栩栩如生的菩薩塑像和那千年不曾改變的永恆微笑,給他 最生動亦最深刻的啟示,從豐富多彩的藝術中感受到佛教的人間性,從人間情味中體會到佛法精神的精深博大。他用心摹習,從輝煌的藝術遺產中獲取滋養。不斷的 磨練積累,精神得到提升,筆下更多幾分純淨蘊籍。

  他把變化無窮的藝術形武和豐富的想像結合在一起,用清約,自然、舒展的藝術格調,表現佛家世界清淨、莊嚴,自在的獨有風貌,創造了一個潁悟智慧、風規 自遠的藝術世界。繪畫羅漢,最易襲古,陳陳相因,毫無新意,或則率意用筆,雖有筆墨意趣卻少慈悲莊嚴,慧眼傳神。韓玄真懷著創新的真心謹慎地選擇。修正自 己的表現,把傳統藝術和佛禪哲學含蓄深湛的內在美,凝聚在畫面中線條間,把活躍自由的現代藝術精神融匯到謹嚴刻板的題材中,使作品的精神面貌為之一新,古 雅莊重又充滿活力,富有生氣,樸素,淡雅的風格既給人以超脫感,又給人以親切感,文化與藝術的魅力清晰可見,古學深厚的老作家王汝濤教授評價韓玄真的作 品:「若含智慧,若示煩惱,又若泯卻世間一切煩惱,非唯示現哲理,亦藝術中之極致也。」

  中國數千年養育了線的哲學和線的藝術,運用線條可以最簡煉的表現達到最豐富的藝術效果。線描藝術尤與佛晝有著最為殊勝的因緣,吳道子,李公麟皆以傳神 之筆描繪佛家法相,而描繪觀世音菩薩像,歷代都以白描最見神韻。韓玄真把握用筆的氣勢和線的力量,研讀碑帖,以書入畫,筆下的線條舒展有力,蘊含著情感。 樸素自然的畫面,因線的運用變得清醒奪目,精神飽滿,充滿健康自然的氣息。畫家從佛禪境界找尋美的感受,對傳統文化的審美趣味盡在紙上。

  接受佛禪哲理的薰陶啟迪,在藝術創作中融入或表現佛禪,是中國文化藝術上千年的傳統。佛陀智慧,潤擇滋養了一代代詩書畫家的魂魄與心靈,身為一代學士 文人,書畫大家的蘇東坡,喜愛參學佛理,結交高僧,詩作融佛禪與藝術一體,啟人心智。王維、白居易、柳宗元、王安石、黃庭堅,創作思想無不受佛禪影響,他 們用如櫞巨筆融佛禪於不朽之作,法味禪意被描繪的妙不可言,詩的境界也因之升華,敏思才智和神奇創造盡在筆下。韓玄真承繼這種文化的傳統;也承繼了創新的 審美精神,因此他的創作才有著來自於古的敦厚底蘊和來自於今的凝煉透脫。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有中華文化的豐富博大,有佛學世界的精深奧妙,才有畫家藝術的多姿多彩。韓玄真帶著美好的理想,描繪莊嚴、清淨、文明、昌盛,這是佛法世界,也是美好的人間世界。

韓玄真簡介

  韓玄真,山東臨沂畫院畫家,山東省美協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省海外聯誼會理事,山東省民族書畫院副院長。崇仰佛禪藝術,廣覽佛 教勝跡,於敦煌莫高窟、麥積山考察寫生,探尋古代佛教藝術精華,表現聖潔的宗教精神和佛禪意趣,創作白描長卷《五百羅漢》、《同登彼岸》、《禪悅》等作 品。當代學者楚圖南、愛新覺羅.溥傑、啟功為作品賦詩、題跋,中國佛協趙樸初會長題詩:「五百阿羅漢,一一相莊嚴。勝彼世間塑,離俗遠市廛。氣清而筆健, 妙到秋毫顛。君其靈山來,嘉會結勝緣。」

  一九九二年,在開封相國寺舉辦《韓玄真畫展》,趙樸初會長親臨參觀。一九九三年,作品《十八羅漢圖》被外交部選做國禮,贈泰國僧王頌德帕耶納.桑文。 九三年在北京國際書畫博覽會,作品受到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鵬、喬石的好評,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等新聞媒體報道。一九九五年,參加中、日、 韓三國佛教藝術精品展:一九九四年至二○○四年,先後應邀在新加坡國家文物館,澳大利亞悉尼、布里斯班,加拿大多倫多、溫哥華,日本東京,南非約翰內斯堡 和台灣舉辦《佛禪藝術一韓玄真書畫展》。新加坡李光耀資政收藏作品,台灣星雲法師參觀畫展。《世界日報》、《聯合早報》、《澳洲新報》、《早島日報》等數 家海外媒體作專題報道。

  韓玄真作品中的人物,或莊嚴安祥,或托缽清心,或怡然漫步,或揮毫丹青,或人獸同樂,或呷茗手談,眉宇面貌舉手投足間,若含智能,若示煩惱,又若泯卻世間一切煩惱,透脫著參破世間真諦,超越世俗羈絆,心無掛礙,怡然自得的佛家情懷。

 
 
病患者的福音
◎胡國強

們常說,人有心事總不免憂心忡忡,不思飯食,影響工作;背負重物,使人寸步難行,對這些心理、外來重擔,人們謔稱其為「包袱」,因此也就出現了一句警語叫:放下包袱,輕裝前進,我這裡要介紹的,也就是一樁丟掉「包袱」,輕裝前進的真實個案。

  不久前,到醫院探望一位因中風住院的老友,見他雖面露病容,卻是思路清晰、談吐仍健,心稍寬慰,祇是在他起身送我離去時,突然見他拎著一個連著一條膠 管的膠袋,膠管的另一頭暗藏衫內,我頓時想到,難道出院後在家接待友人,出外交際、應酬時,也隨手拎著這樣一個累贅的「包袱」?那會有多麻煩、多不方便, 即使有賢內助在旁細心照顧,但人有三急,到時候總不免有令人尷尬之處,我由此想到,難道病患者一定要這樣暴露無遺嗎?設想如果幾個都因非器質性疾病,而使 用尿袋輔助導尿的患者聚集一起,一個個身上掛著一條膠管,手中拎著一個導尿袋,那將會是一個多麼令人感到難堪的場面!如果有人一不小心,失手將膠袋跌落地 上,一旦洩出阿摩尼亞氣味,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前兩天,老友出院,我又去看望他,原以為他一定是由他夫人攙扶,步履蹣跚,身上還帶著一個連著一條膠管的透明導尿袋,誰知出乎意料,他手上少了個「隨身帶」——導尿袋,他夫人說,出院時,她堅決不讓他帶著「包袱」回家。

  這倒使我有些「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不用導尿袋,難道像學步幼兒那樣包一塊厚大的尿片?那不是更麻煩?更令人難堪?那會像甚麼?我把站在我面前的這 位佛界大智慧仔細端詳一番,發現他身上並無異樣,大居士不等我提問,就自己向我揭開了這個謎,原來他的夫人在向醫院表明,堅決不讓大居士帶著導尿袋出院之 前,就早已作好了安排,他們夫婦倆怕說不清楚,特地邀約了一位宋梅寶居士,向我介紹這件事的前前後後……

  「不久前,因為醫生人為上的疏忽,我的女兒突然腦出血中風,送到醫院急救,雖然菩薩保佑,撿回了一條命,由於氣血兩虧,體弱無力,排尿受阻,醫生照例 使用導尿袋幫導尿。你知道,每次導尿插管最是使人身心兩苦,雖說插管後可以讓涓涓細流自行進入尿袋,可是,後續工作卻是沒完沒了……因為細菌感染,一定要 服用抗生素,一般抗生素藥效不大,就要改用另一種藥性更強烈的抗生素;使用了一段時間,便要取掉尿袋,以便患者能靠自己的意志排尿;患者取掉尿袋後,由於 一直依賴尿袋,不免仍難自然排尿,這樣又得再次受苦,從尿道插入導尿管,如此反覆,結果女兒因服用各種抗生素,弄得臉黃肌瘦,渾身軟弱無力,哪裡還有氣力 自主小便!我一看如此下去,非得掛袋終生不可,那還了得!一定要另找出路。

  「真巧,我家附近就是東華東院的中醫中心,我想,絕不能光靠西醫『一棵樹上吊死』,試試中醫針灸。於是,我找到了中醫中心,人們說,『天無絕人之 路』,此言非虛,如果女兒靠著導尿袋導尿,長期以往,必然失去了自制力,導尿袋成了『包袱』,越用越丟不掉,依賴性越大;抗生素的烈性,越來越強,量越吃 越多,一想到後果,我真感到害怕。」

  「東華東院與香港理工大學合辦的中醫藥臨床研究服務中心,是一種為市民提供中醫專科門診和針灸服務的醫療機構,他們的合作夥伴除了香港理工大學,還有 香港政府醫院管理局和北京的中國中醫研究院,主診醫生都是中國中醫藥大學畢業的碩士、博士,或任職逾二三十年、臨床經驗豐富的專科主任、學院院長,他們以 深湛的豐富臨床經驗,結合科學研究,為中醫的承繼和發展,默默地作出貢獻。醫管局為他們提供了臨床研究的場所,可是,他們沒有那麼幸運,他們的運作,靠自 費經營,自負盈虧。

  「針灸中心的姜愛平醫師,是北京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針灸科的主任醫生,從事中醫針灸臨床及科研工作逾二十年,我向她述說女兒的情況後,她深表同 情,要我在女兒再次去掉導尿袋的前一星期告訴她,並帶著女兒去見她,我按照她的要求,向醫院護士說明了情況,得到了他們的默許,前後一共做了三次針灸,配 合劉彥榮醫師開的內服藥輔助,女兒就可以靠著自制力便尿了,不用帶導尿袋,不用吃抗生素,不會再惡性循環,也不用在人前尷尬出醜,更不必令別人感到為難 了。

  「這真是生命的生死搏鬥,就這樣,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情,走了另一條路,換了另一種方法,就使得生命重生,這真是觀世音菩薩給我的福報,與我女兒同病房 的一些病友,知道了這個消息後,一個傳一個,醫院裡二十幾個像我女兒一樣掛著導尿袋的病友,都趁機找藉口混出病房,求診中醫中心的姜醫師,憑著姜醫師的精 湛針灸技術,憑著中醫中心劉醫師的高超醫術,他們通過針灸和藥物治療,一個個都丟掉了『包袱』,擺脫了小便阻塞的困境。

  「佛是最關心患病者的,施於病人,是第一福田,我這樣做不僅使我的女兒解除痛苦,也使周圍的人也得到福報,我覺得很開心,不過,我不明白,為甚麼這麼 簡單的一件事,在醫院裡難以實現?你想,這樣做既能使患者脫離痛苦,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也節省了醫院的藥物開支,何樂而不為呢?醫管局不是一直在說醫藥 費支出太大嗎,如果把這些用於防止導尿袋引起細菌感染的抗生素,節約下來,一年可以節省的支出,大概也相當可觀了吧!不過話又說回來,我是遇上了良醫高 手,對症下針、施藥,如果是一般學藝未精的江湖郎中,不明病理,不分輕重,胡亂施針,我怕也不會針到病除吧,或許更會是弄巧反拙……」

  這真是病患者的福音。

  宋居士的一席話,引起我的思索。

  在香港,對中醫藥、中醫針灸的完全認同,雖然困難重重,仍能取得很大的進步,至少,幾家大的公立醫院,有了中醫門診部,在香港,更有了一所中醫藥臨床 研究服務中心為市民服務,不過,在中西醫結合治療上,雖然有著極大的距離,顯然,這是與各自的知識來源,文化背景,對科學技術的不同理解等等因素有關,我 想,如果政府有關部門,對於一些連普通平民都認為簡單可行,而且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予以認真、公道地對待,對其療效的科學性,給予大膽、負責任地肯定、 推廣,這本來是一件大好事,遺憾的是,就這樣可以使不同文化有效結合的事,政府有關部門卻那樣難以接受!我不知道這是庶民的頭腦簡單,知識淺薄?還是政府 高官、權威人士太過自信,故步自封?

  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會,但這並不是要香港全盤西化,排斥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科學不是要人們對一項技術、學說全盤肯定,對另一項非西方的民族傳統技術、學說的全盤否定,科學是最公正的,在香港醫學界的這種傾向,我認為是一種完全悖逆的怪現象。

  目前,醫療改革的討論如火如荼,希望我們的高官,能夠帶著真心愛民的感情,把醫療改革的重點,放在如何有效地為減輕病患者的醫療負擔,減輕病患者的痛 苦上,不要祇顧自己的晉級加薪,希望真正能為官為民,懸壼濟世,在我們高呼「阿們」或「阿彌陀佛」時,永遠不要忘記它們之間的共性,不要忘記兩位受億萬世 人敬愛的尊者的教誨:要愛世人,施眾生樂,真正為普天下的百姓安康,社會和諧,人類進步盡力。

  宋梅寶居士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在經過女兒病痛對自己精神上的折磨之後,更深深感到關心、施與病患者,是人生第一福田。而用中醫針炙的方法擺脫「導尿 袋」的痛苦,提高生活質量,不僅方便快捷,沒有副作用,並且費用低廉,何樂不為呢!為了解除像宋居士女兒一樣病患者的痛苦,使更多的人得到這樣福報,宋居 士開始「廣而告之」,到處宣傳中醫針灸的好處,並且樂此不疲。並希望我能借《香港佛教》雜誌一角,向整個社會呼籲,摒棄成見,重視本土中醫的傳統醫術。同 時,政府部門也應該在可能的情況下,制訂相關政策,扶持中醫的發展,以造福人群。

  最後,宋梅寶居士也希望有緣看到此文的讀者,發心相互轉告周圍那些至今依然掛著「導尿袋」生活的患者,不妨前往銅鑼灣東院道東華東院中醫研究中心去診治,早日擺脫病痛的折磨,回歸正常人的生活,這是宋居士最大的心願。阿彌陀佛!(聯絡電話:2162 6363)

 
 
世界佛教動態

香港佛教聯合會慶祝成立六十周年
舉辦鑽禧慈善嘉年華會及慈善齋宴

感謝諸山長老大德、政府領導、道場團體、各界善長、社會賢達
鼎力支持、慷慨贊助、謹此鳴謝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太平紳士

醫院管理局九龍中醫院

聯網總監熊志添醫生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太平紳士

覺光長老

融靈長老

聖懷長老

暢懷長老

智慧長老

健釗長老

覺真長老

淨雄法師

妙光法師

果德法師

演慈法師

妙慧法師

廣琳法師

圓彗法師

妙慈法師

慧榮法師

果融法師

莊世平先生

李嘉誠先生

馮仲良先生

王國華先生

張國良先生

何德心居士

崔常祥居士

楊釗居士

沈張婉居士

梁僑英居士

溫果和居士

梁衛珍居士

余潔冰居士

張梅桂居士

何珍宜居士

關錫賢居士

何玉清居士

Mr.Peter Chan

Mr.Michael Lam

陳靖允小姐

顧紀筠小姐

張國強先生

鄧宛霞小姐

林戈先生

張振業先生

李暉小姐

馮婉如小姐

黃美斯小姐

李康持先生

楊國全先生

周劍中先生

李家祥先生

大嶼山觀音寺

菩提學會

羅漢寺

佛教愍生講堂

秀峰禪院

鹿野苑

大光園

妙華佛學會

香港佛教真言宗居士林

覺知佛教文物舍

臺灣靈巖山寺香港分會

法鼓山文教基金會香港分會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醫院管理局九龍中醫院聯網

聖約翰救傷隊

香港廣東社團總會

天主教香港教區

聖公會鄺廣傑主教

九龍樂善堂鄧德濂暨全體常務總理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

孔教學院

香港佛教文化產業

G.S. Financial Investment Co.Ltd

鴻道集團有限公司

意得投資有限公司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恆生銀行有限公司

東亞銀行有限公司

大公報

文匯報

爐峰樂苑

興明亞洲工程有限公司

玉皇朝集團有限公司

祥興行

志恒工程有限公司

雀巢香港有限公司

快加好飲食有限公司

東記工程公司

日昇建築公司

祥達鐵器

誠記

雷藝有限公司

倍陞海鮮

冠忠巴士集團有限公司

富新工程有限公司

東亞專業

MayFair Artist Ltd.

凌峰廣告公關有限公司

尚健醫療之家

澳洲綠皇集團公司

友誠有限公司

佛教真如幼稚園(東涌)

佛教傅康幼稚園

佛教慈光幼稚園

佛教金麗幼稚園

佛教曾果成中英文幼稚園

佛教沈東福幼稚園

香港佛教聯合會青少年中心

佛教沈馬瑞英護理安老院

佛教傅黃合長者鄰舍中心

佛教正行長者鄰舍中心

佛教張妙願長者鄰舍中心

佛教何潘月屏長者文化服務中心

佛教慈慧幼兒園

佛教中華康山學校 (上、下午校)

佛教黃焯菴小學

佛教慈敬學校

佛教林炳炎紀念學校

佛教林金殿紀念小學

佛教劉天生學校

佛教明珠學校

佛教黃鳳翎中學

佛教大雄中學

佛教善德英文中學

佛教筏可紀念中學

佛教慈航智林紀念中學

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

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

佛教覺光法師中學

佛教黃允畋中學

佛教孔仙洲紀念中學

佛教慧因法師紀念中學

佛教何南金中學

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

佛教榮茵學校 (上、下午校)

(排名不分先後)

贊助花卉

此外,再一次感謝「國際插花藝術學校有限公司」為本會九月份舉辦的世界佛教華僧會執委會議。


本煥長老九十九歲壽辰
國家宗教事務管理局一司司長徐遠杰致詞

尊敬的本煥長老:
尊敬的各位高僧大德、各位嘉賓:

很高興在這樣一個秋風送爽,丹桂飄香的美好季節,參加本老九十九歲慶祝活動。

  首先,我代表國家宗教局,對本老的九九壽辰表示衷心的祝賀和美好的祝願。祝本老健康長壽,松柏長青,福慧雙增。

本老是當代著名高僧。作為中國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主席,在海內外影響廣泛,德高望重,本老青年出家,師從虛雲老和尚,悲願宏深,精進學修,佛學造詣深厚, 出家七十多年來,本煥先後擔任過光孝寺、弘法寺等多座寺院的方丈,為佛教事業用心勞力,殫精竭力,他在興建寺院、管理寺院、辦理教務、培養人材等方面作出 了重要貢獻,贏得了廣大佛教徒和信教群眾的尊敬和愛戴,本老愛國愛教,積極協助黨和政府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團結和帶領廣大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堅持 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

  本老在社會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方面,不遺餘力,如興辦學校、醫院、修橋鋪路、扶貧濟困等方面作了大量服務社會、利益人群的工作,倍受海內外信眾稱道。

本老還利用佛教自身優勢,主動開展同港澳台和國外的交往。充分發揮佛教在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服務祖國統一大業中的獨特作用。

  九九壽辰,因緣殊勝,法喜充滿。

  讓我們衷心祝願本老壽比松齡,六時吉祥,祝願各位嘉賓身心康泰,吉祥如意。

  謝謝大家。


本煥長老九十九歲壽辰
本煥長老在壽宴上致謝詞

  今天,我本人首先要萬分感謝中國共產黨!萬分感謝中央統戰部以及劉延東部長對我本人的特別關懷!萬分感謝國家宗教局以及葉小文局長對我本人的特別關 懷!萬分感謝廣東省各級政府和各級宗教部門以及省民宗委溫蘭子主任對我本人的特別關懷!萬分感謝深圳市各級政府、李鴻忠書記以及各位領導的特別關懷!萬分 感謝!萬分感謝!

  我還要感謝的是各位護法居士:楊釗居士是個了不起的大護法、大菩薩,感謝他在各方面對我本人的特別關懷;李達民、蕭錦賢居士,也感謝他們夫婦二人對我本人一直以來的特別關懷;

  還有高佩璇居士,護持我有二十二年了,我所建的每一座寺廟都有她的功德,也感謝她對我本人長久的特別關懷;還有各位護法居士,也感謝你們對我本人一直 的特別關懷。因為我本人實在慚愧,不願意花弘法寺一分錢,所以這次過生日的費用都是由各位護法發心的。我本人很慚愧!萬分感謝!萬分感謝!

  今天大家聚到這裡來給我過生日,這就是我經常說的「緣」!緣比金錢要可靠:金錢是世間的、金錢是有漏的、金錢是無常的;緣是出世間的、緣是無窮無盡 的、由今生到盡未來際直到成佛。各位都是將來的佛,這不是我講的,這是常不輕菩薩講的。為甚麼叫常不輕菩薩呢?因為他常常不敢輕慢一切人!為甚麼不敢輕慢 一切人呢?因為你們都是未來的佛!常不輕菩薩是誰呢?常不輕菩薩就是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所以釋迦牟尼佛在因地就已經為我們大家授了記,我們將來都是要成佛 的!我祝你們都要成佛!你們都是未來的佛,你們想要快點成佛,就要多點培福,多點修慧,要福慧具足才能成佛。你們想要福慧具足,就要在眾生中去修。菩提生 於眾生,沒有眾生,一切菩薩都不能成佛。你們都是未來的佛,希望你們多點為了國家利益著想,多點為了人民利益著想,多做有益於國家的事,多做有益於人民的 事!這樣福慧自然圓滿,大家都快快成佛!今天大家一起給我過生日,這是我們無量劫來結下的緣;今天以後希望各位發大願為國家、為人民、為眾生好好的培福修 慧,希望我們永遠都在一起直到成佛!

  由於時間關係,我不多講了!前面各位領導、諸山長老、護法大居士們都贊了我很多。我本人很慚愧!因為他們贊得過多了!贊得過多了!我沒有做到!因為沒 有做到,而你們各位又贊了我,我要好好努力、認真努力的去做!為了國家利益、為了人民利益、為了佛教利益,,多做有益於國家、有益於人民、有益於佛教的好 事!

  今天我本人沒有甚麼其他話講,祇有謝謝!謝謝!謝謝黨!謝謝國家!謝謝你們大家對我的關懷!

  最後,祝你們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心想事成、一切吉祥、萬事如意、永遠永遠順利!


澳門無量壽功德林主辦
「啟建十方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

  十月廿九日至十一月五日一連八天於功德林舉行「水陸普度大齋法會」,開幕剪綵儀式由大會主席紹根長老、台灣中國佛教會理事長凈良長老、北京巿政協委員 何厚炤先生、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高其興先生、澳門佛教總會理事健釗長老、大會名譽會長何慶先生、街總吳仕明先生、天寧寺方丈松純長老、越南普陀寺方丈日修 大和尚、澳大利亞南海普陀寺妙淨大和尚、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何桂玲主持。

  紹根長老致詞時表示,無量壽功德林是澳門名剎之一,始創於一九一二年,由近代高僧虛雲老和尚的高足觀本老法師親手創辦修行辦道之所,也是弘法培育僧才 的搖籃。徐致力於宏揚佛教,並關注弱勢社群。為配合社會發展,功德林住持戒晟法師提出要以出世精神行入世事業,放眼世界,擴闊視野,實事求是,實踐佛教自 利利他的工作,以人類福祉為依歸,現在僧人若抱著以前不問世事,固步自封的處事態度,肯定被淘汰。

  「水陸普度大齋」法會是中國佛教最隆重最殊勝的一種經懺法事, 需要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各方資源的配合才得以成就,

  澳門數十年來未曾舉行如此大型佛事活動,今次得以順利進行,是得到澳門政府鼎力支持,及各官紳善信樂助,眾緣和合才能如期舉行。

  十一月五日的送聖巡遊儀式於下午一時舉行,行政長官何厚鏵先生,中華媽祖基金會主席顏延齡先生,立法議員陳明金先生,北京政協委員何厚炤先生等各位嘉 賓親臨主禮,在中國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聖輝大和尚,紹根長老引領下拈香禮拜,祈求澳門繁榮昌盛,民眾安居樂業,社會祥和安定。

  送聖大巡遊於下午三時舉行,逾千人參加,巡遊隊伍由手執法器、儀仗、旗幟、蓮花、供品等僧尼及善信組成,以慈航普渡觀音的般若船開路,三頭醒獅助陣, 沿途民眾紛紛駐足而觀,讚嘆從未見過如此莊嚴宏偉的場面,並詢問來年會否繼續舉行,及參加辦法。這次水陸法會可謂深入人心,將佛教展現另一新貌,由此因 緣,相信佛教在澳門定能蓬勃發展起來。


澳門無量壽功德林
啟建水陸普度大齋法會

大會主席香港佛教僧伽會
會長紹根法師
致開幕辭

  今天是無量壽功德林的大喜日子,亦是澳門佛教界的盛事。戒晟法師自從去年接任功德林住持之後,即以新思維把佛教的傳統觀念改變過來。

  佛教的傳統觀念,就是不問世事,在寺院中朝夕敲經念佛、以各家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傳統觀念來自我修持。

但時代不斷轉變,新事物,新科技一日千里,日前我們祖國,放射神舟六號太空船,載著費俊龍和聶海勝二位太空人順利升空、以每九十分鐘的速度環繞地球一週,飛行了五天,安全降落返回地球

  今次太空飛行、得到順利圓滿成功,這顯示我們祖國已追上時代,與先進國家同步並進。本人在此 祝願祖國不久將來的航天事業更放光芒。

  所以戒晟法師認為時至今日、若仍然抱殘守缺,故步自封、將來必自我淘汰。因此 戒晟法師認為出家人,也要放眼世界、擴闊視野、自修之外、也要以出世的精神融入社會、實踐佛教自利利他的工作,以人類福祉為依歸因此接任後,即發廣大心、 振興梵剎,更深知人民知識就是國家的財富,因此致力發揚佛教慈悲喜捨,拔苦予樂的精神,於短短一年當中,便在祖國江西省、深入山區,為適齡求學兒童,改善 讀書環境、助建希望工程基礎教育學校四間。數月前又在功德林樓下、增設中醫藥贈診所。

  處處都是以出世的精神行入世的事業。

  今天又舉行「水陸普度息災大法會」現先舉行開幕剪綵慶典,今日很榮幸、得到北京市政協委員何厚炤先生,台灣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淨良長老,澳門佛教總會會長健釗法師,中央人民政府駐澳聯絡部副部長高其興先生,常州天寧禪寺方丈 松純長老以及各地諸山長老於百忙中,抽出寶貴時間,蒞臨主禮、令大會倍添光彩,本人謹代表、功德林董事會及理事同寅致以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水陸普度大齋法會」,是佛事中最隆重,而又最殊勝的一門佛事,動用人力、物力、亦是最多,所以邀請到福建廈門南普陀寺、和江蘇省常州天寧寺、及世界 各地大德高僧,親臨主持法事,祈求澳門社會祥和、繁榮安定、人人安居樂業、護法善信消災納福。本人在此、亦都代表功德林常住大眾、謹向各地諸山長老,致以 萬二分感謝,正所謂:法不孤起、仗緣方生。今次啟建「水陸大齋息災法會」得到順利進行,是得到澳門特區政府鼎力支持、及各官紳善信樂助,諸緣和合才能如期 進行,本人在此亦都代表、功德林常住大眾一一致謝

  諸緣和合、道場才能成就,故希望參加法會的法師與及信施檀越,要以虔誠之心、稀有之想、如法禮誦,定必感應道交、佛力加庇、所求如願。


博羅禮佛禪寺免費班車迎信眾
正月點燈初六啟建焰口108堂

  惠州博羅禮佛禪寺為方便境內外信眾到禪寺參加法事活動,新近成立了車隊免費接送善信。香港信眾在羅湖僑社停車場上車,便可直達博羅道場。

  春節期間,禮佛禪寺將有連串重大活動。由正月初六起至四月期間,由日照、繼輝、隆慧三位金剛上師主持啟建焰口108堂,現時已開始接受附薦先人登記。正月十五,將舉辦新春點燈及賞燈大會。新春賞燈,歡迎信眾隨喜登記參與。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禪寺舉辦的一天「念佛營」及「首屆般若七」,境內外信眾誠心響應、在香港「佛教護生會」協辦下,佛光普照、功德圓滿!

  禪寺舉辦之一天「念佛營」時間不長,極切合境外信眾所需。香港「佛教護生會」近50居士、信眾,參與這次「念佛營」。領隊胡居士認為:禪寺倡導一天 「念佛營」,信眾可藉此殊勝宿世因緣,抒誦佛號,是極好因緣,望禪寺能持續舉辦。禮佛禪寺監院日照法師亦表示,禪寺今後不僅繼續舉辦念佛營,而且更全面加 強佛事活動。如在今次「念佛營」的第二天,便舉辦「首屆般若七」弘揚佛法,與參營信眾結緣。

  首屆「般若七」由妙峰法師帶領,於10月30至11月5日一連七天在禪寺內舉行。「般若七」是推廣佛教徒的普遍讀誦和受持。妙峰法師闡釋稱 : 近年來,有些道場舉辦「禪七」、「佛七」、「法華七」、「華嚴七」等的大乘經精進學修,是一個好現象。其實,大乘經典還有「涅槃」、「般若」、「楞嚴」等,都可以舉辦七日精進。禮佛禪寺開辦首屆「般若七」,今後仍會依次舉行,啟導信眾。

  在法會期間,「北京創新東方醫學研究院」、「健民中草藥研究所」老中醫農醫生,長駐寺內為到寺參拜信眾及博罹縣城民眾體檢、義診。老中醫辨症嚴謹、細心,獲得大眾歡迎。

  禮佛禪寺詳細法會、點燈及春節賞燈、焰口附薦以及聯繫班車,請致如下電話聯絡:

  境內:133 -80655567 (頓法師)

  香港:2413 8122 、 9755 5468 (張居士)。 


願力宏深祇身千里雪域高原求正法
悲心憫人顯密圓融沃土北疆度群迷

  上正下德法師,黑龍江省雙城市人,即當今佛教大師宣化上人,同願比丘尼同鄉,一九八八年陰曆二月十九日依吉林省佛教協會會長上成下剛法師座下披剃,並 於同年六月十九日在五臺山普化寺依山西省佛教協會會長三義法師受具足戒,同年底,南下四川成都西南第一禪林昭覺寺,在近代十大高僧之一的上清下定上人求受 灌頂修持密法。

  一九八九年,法師繼續南下到福建莆田廣化寺佛學院深造,深入佛理,潛心修持,深得前輩法師讚歎,並於同年受清定上師委派前往安徽九華山甘露寺啟建佛學院。

  法師治學嚴謹,修法如律,在昭覺寺三年間,一直親近清定上師,深得上師法脈心傳,修持功夫日益突飛猛進。

  一九九三年發心磕頭前往藏地白玉嘎陀寺莫吒法王處接受灌頂並蒙法王開許認可並取得傳法資格。

  一九九五年,受其師兄吉林省佛協副會長上正下行法師禮請任吉林省白山市龍山寺住持,法師任住持兩年間創導成立了佛教協會和佛教圖書館。對佛法的弘揚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九九七年夏,法師前往浙江三門多寶講寺安居並在智敏上師座下系統學習中觀唯識,

  一九九八年住成都精舍潛心精進修行,並四方遊學參訪,深證法益,同時教化眾多信眾對佛法升起無量信心。

  二○○二年,法師有感北方佛教的缺憾,大眾對佛教的渴望及對佛教的誤解,法師悲心憫人,發起慈悲行願,在黑龍江省伊春市五營區啟建北菩提寺,經過近兩 年多的努力,現已初具規模,雖然資金等因素還有很大困難,但法師仍不辭辛苦,四處奔波,我們相信,有十方善信的鼎立支持,有佛菩薩的慈悲呵護,有法師的正 法引導,以作為弘揚正法的十方道場一定會早日建成。


悲智雙運菩提行願 建寺安僧正法弘傳
——建設中的黑龍江省伊春市北菩提寺

  經云:法不孤起,仗緣萬生,佛法東來至今已越二千餘年,歷代淄門耆宿護法檀越,為正法之弘傳,廣行慈悲喜會之道,作如來傳,續佛慧命為法忘軀,人天共 仰,今逢盛世重明國去昌隆,各山古剎,大開幽閉之門廣行方便度生之善舉,各種弘法祈福活動如火如荼。古德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在東北小興安嶺山脈,一座 上追祖德遺風,下思眾生沉淪之苦為四眾弟子研修教理,專心弘修祈福的十方叢林,北菩提寺於二○○二年春,經國家及省,市區各級主管部門審批後,已於二○○ 三年春施工修建。寺院基本規劃為山門,鐘鼓二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琉璃塔,金剛萬塔,東西寮房,念佛堂,藏經樓等、經近兩年的建設,至今已初具規 模,并已開展多次正常的佛事活動。然工程浩大,非少人物之力而能為修建初竣,開支殆盡,預完斯勝舉,還仰十方善信,護法檀越舉聚沙生塔之志,共襄勝常,長 久住世,慧燈弘傳,法鼓常鳴。

  經云:諸波羅蜜中,布施為第一,誠祈見聞隨喜者,齊登仁壽之域。敬祝護持者,咸趣菩提之果,大願悉成滿,百福自莊嚴。兩序大從及十方善信,築福田基,耕福田海,共植菩提之勝因資糧。

  法華經云:若人入塔廟,一聲南無佛,皆供成佛道。故欲脫輪迴而往生十方淨土,圓滿諸佛無上甚深因緣者。共成道風純正,莊嚴恢弘的北菩提寺早日建成。寺 院整體工程須資金1600萬元人民幣左右,主體工程預算為山門及天王殿109萬元、大雄寶殿:380萬元、鐘鼓二樓:105萬元、藥師琉璃塔:220萬 元、金剛萬佛塔220萬元、念佛堂120萬元、藏經樓195萬元、塔內建成將供奉千卷《金剛經》《藥師經》及千尊佛像;佛像為對佛設計,即一尊入塔,另一 尊為十方善信請供,塔內之佛像及經卷皆可發心出資供養。每尊佛像供養金1800元、980元、680元。請供對佛為1998元;998元、688元、經卷 供養金每卷188元。

  凡發心供養十萬元者,結緣鎦金佛像一尊,并為全家設植福延生祿位常年誦經加持。

  供養萬元者,結緣鎦金佛像一尊,為全家設植福延生祿位3年誦經加持;

  供養5000元者,結緣佛像一尊,為全家設植福延生祿位一年誦經加持。

  供養2000元者,結緣對佛像一尊,本人設植福延生祿位常年誦經加持。

  供養1000元者,全家設植福延生祿位一年誦經加持。

  供養800元者,為本人設植福延生祿位常年誦經加持。

  供養100元者為全家誦經加持一次。

  寺院常年供奉藥師檀城,以五色縷結十二藥叉大將名字每日誦七卷藥師經為祈福者加持一年。每位入檀者需交供養金100元。

  結緣戶名: 北菩提寺         客堂電話:0086-0458-3812758

  結緣帳號: 859101040000877    聯繫人--淨意法師:013845878666

  開戶行: 農業銀行黑龍江省      深圳聯絡處(果通):0086-0755-26118925

  伊春市分行五營支行          東莞聯絡處(果智):013826901378

 
 
 
 
 
 
 
  返回
 
 
 
 
 
 
  Copyright © 2024 香港佛教聯合會 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版權所有 歡迎轉載 並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