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刊物出版 > 香港佛教月刊  
 
 
香港佛教月刊
 
 
 
無標題文件
香港佛教月刊527期
2004年4月出版
 
目錄
 
 
編者的話
佛指舍利 淨化人心
宗教座談
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慶祝廿五週年紀念
設置時間囊儀式致詞
恭迎舍利
佛指舍利 照耀香江 ◎蕭秉權
佛陀史話
佛陀涅槃及其舍利光照人間
——慶祝佛誕二五四八週年紀念
◎振 為
諸帝禮佛
唐王朝七次盛大迎請「佛指舍利」(上) ◎果 藏
參拜舍利
參拜「佛指舍利」化戾氣呈吉祥 ◎譚 心
專  論
五十年代——過渡、轉型期的佛教
——建國以來上海佛教的回顧與未來展望之一(下)
◎夏金華
中興道場
明暘法主和尚中興龍華寺紀實(七) ◎王永平
隨筆禪話
是緣是債 ◎秦孟瀟
世出世法
「旭日三十年」 ◎楊 釗
「知識就是財富」 ◎慧 梅
僧伽大會
世界僧伽與慈悲實現祈禱世界和平法會實況報告 ◎法 珠
七塔喜訊
七塔寺塔院遺址喜現人間 ◎賈汝臻
悼念大德
生往蓮池又一尊
——悼念香港佛教圖書館館長何澤霖大德
◎石忠耀
  宋玲玲
學僧園地
了如一月映三江 ◎常 覺
走向社會的第一步 ◎法 輝
香港佛教僧伽學院之師資 ◎清 淨
團結才是力量 ◎定 昌
一位赴港佛子的心聲 ◎釋一凡
佛教動態
世界佛教動態
 

 
編者的話
佛指舍利 淨化人心
香港佛教聯合會與香港《大公報》社、鳳凰衛視台聯合發起, 將於二○○四年五月廿六日至六月一日佛誕期中,恭迎現供奉在陝西法門寺之佛指舍利赴香港瞻禮並舉行盛大的祈福大會。前年,二○○二年二月廿三日,佛指舍利 曾應台灣佛教界之隆重迎請,離開中國大陸渡海巡禮台灣寶島,不但轟動整個台灣社會,對全世界佛教徒來說,也是一項殊勝因緣。佛指舍利是佛門弟子認為最神聖 吉祥之物,它代表佛陀的法身,它也象徵著智慧、慈悲、平等、和平,昔日佛陀住世時,曾平息了許許多多的爭奪和戰爭;佛陀認為「以暴治暴暴更暴」,所以佛陀 以慈悲為懷,喜捨和寬恕是佛陀教化人間的根本宗旨。台灣朝野人士和廣大佛門弟子能親目所睹膜拜佛指舍利感到極大的幸福!也盼望台灣早日回到祖國懷抱。回想 到香港主權回到祖國懷抱前夕,許多有識人士包括不少全國政協委員、港府立法局議員們,曾向中共中央提議,請求准許供奉在北京西山靈光寺佛牙舍利請至香港供 奉瞻禮一周,經過香港佛聯會領導人的一番努力,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終於批准請求,佛牙舍利於一九九九年香港第一個佛誕公眾假期中,迎來了佛牙舍利供奉瞻 禮,促使香港社會呈現一片繁榮興旺景象。

近幾年來,香港社會經歷了慘痛的巨大變化!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商業化大都市,卻遭受了亞洲金融風暴的打擊,各行各業呈現蕭條景象,裁員失業不斷增長,再加上 禽流感流行,尤其「沙士」突然降臨,死亡人數增多了,弄得人心惶惶,迷惘、困惑、苦惱!社會上充斥著一股怨氣,責罵聲不絕於耳,形勢惡劣。特區政府領導人 亦感到惶恐不安,找不到安撫人心的政策,中央政府亦感到憂慮,採取種種補救措施及一系列英明策略,終於大大改善了環境,人心相應安定多了。

有不少人對香港這些「亂象」,感到不理解和困惑!好端端的社會怎麼反常起來呢?政治家或社會學家都無法說得清楚的,這一「亂象」的背後夾雜著極其複雜的因 素,越說越糊塗,不如用佛家的因果律來解釋,就迎刃而解了。佛家一句話就把問題說得一清二楚了。這種亂象歸根到底,乃「眾生共業所感啊!」自己造下的業, 怎能不承受呢?有的人受苦,有的人幸福,佛家指為「別業」,也就是說,造惡受苦,行善獲福。這叫做「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所以說,佛陀教導人:「諸惡莫 作,眾善奉行」。迎請佛指舍利,不是搞甚麼迷信活動,而是啟迪人們懂得因果道理,從理念上行為上著手,要淨化人心。佛陀指骨舍利現前,意味著他的教誨是永 恒的真理,也感受到香港人「時來運轉」了,誰能依教奉行,誰就得大自在!
 
 
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慶祝廿五週年紀念
設置時間囊儀式致詞
香港六宗教自一九七六年舉辦宗教思想交談會作交流後,更在 一九七八年六月十六日正式成立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開始了歷史性的第一次友誼交往,訂定每年舉行兩次座談會:其後透過六宗教新春文告,呼籲政府及社會人 士積極關注社會動態,建立健康社會風氣,並藉著每年的新春團賀及互訪活動,令宗教界朋友對各宗教理念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從而達到及顯示六宗教同人互 相欣賞、互相尊重、共同合作、求同存異、和諧共處的精神。

在香港宗教信仰自由良好的環境下,六宗教以互相尊重、互相欣賞的和睦共處下,正邁向第廿六年。六宗教教義固然不同,但導人為善則一,支持仁愛和平,致力促進世道人心臻於善美之境。

每年的宗教領袖座談會。氣氛至為融洽;討論之事項,亦與時代之脈搏相吻合。尤其是每年所發表之文告,盡皆語重心長,兼容並蓄。根據紀錄,在過去廿五年中, 六宗教領袖發表之新春文告,涉及範疇至廣:由首年之響應「國際兒童年」、呼籲世人愛護兒童起,更曾力主「關懷殘障」、「提倡孝道」、「推行品德教育」、 「反對環境及人格之污染」、「強調婚姻及家庭之重要」、「關注傳媒之影響力」等等。至今年,更呼籲港人「平心靜氣、互相扶持、逆境圖強,共渡難關」,都得 到社會人士的認同與崇高的評價。

香港六宗教能和平相處、同異兼容、和衷共濟,至為難得。此種情況,雖未敢謂舉世之典範,實亦罕見,極難能可貴。爰值座談會廿五週年紀念,為慶賀香港六宗教 領袖座談會之盛事。特設置時間囊以誌之。願日後此囊重現之時,六宗教必定更充滿祥和、和睦勝今,圓融共處,且並肩攜手,共同為香港創造更美好的社會風氣和 生活環境。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
覺光法師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
陳日君主教

孔教學院院長
湯恩佳

中華回教博愛社主席
脫志賢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主席
蘇以葆主教

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
湯偉奇
 
 
佛指舍利 照耀香江——慶祝佛誕二五四八週年紀念
◎蕭秉權
欣聞佛教聖寶佛指舍利將赴香港供奉,在佛誕期間供香港廣大佛教信眾瞻仰禮拜。這是一件令人振奮的喜訊,是香港佛教徒和香港大眾的大福報。

佛指舍利是釋迦牟尼佛涅槃後的手指遺骨,是佛教徒信奉的崇高聖物。有佛經和史料記載,釋迦牟尼佛去世後,弟子們用香木焚身,存有大量的堅固子,也就是舍 利,被周邊的一些國家迎請供養,成為佛教崇拜的聖物。到一百多年後,印度孔雀王朝著名護法名王阿育王下令建造八萬四千寶塔供養佛舍利,塔名統稱阿育王塔。 隨後,崇佛各國紛紛效法,建造寶塔供養佛舍利。有記載說,阿育王造八萬四千佛塔中有十九座在中國,其中有「周歧州歧山南塔」,就是扶風法門寺塔。陝西省扶 風縣法門寺,建於東漢時期,曾用名阿育王寺,建有寶塔供奉佛指舍利,塔名「真身舍利塔」。佛指舍利為法門寺所獨有,其他地區和國家都沒有。法門寺,因供有 佛指舍利,到唐代負有盛名,唐王朝曾七次迎請法門寺佛指舍利進王宮和京都佛寺供奉。其中,第三次佛指舍利被請出供奉的時間最長,由武則天下令迎奉佛指舍 利,從武周長安四年(七○四)到中宗景龍二年(七○八),歷時四年之久,在宮內和京都的寺廟裡供奉;第六次是唐懿宗鹹通十四年(八七三),迎請佛指舍利的 聲勢最大,從長安到法門寺二百里路,設置了數以萬計的浮圖、寶帳等物,儀仗車馬由皇家禁軍引導,文武大臣護衛,名僧大德和外國僧侶侍奉,成千上萬的信眾禮 拜,旌旗招展,梵樂聲聲;皇帝親臨長安安福門城樓迎接禮拜,百官士庶夾道迎侯禮拜,佛指舍利大顯神威。但是,從這次佛指舍利被請回寶塔地宮以後,再也沒有 開啟請出供奉。隨著唐王朝逐漸衰落,法門寺也逐漸隱跡,佛指舍利一直沉睡地宮,被後人所遺忘。

一九八一年法門寺寶塔坍塌半面,文物部門於一九八七年四月進行修復,在塔基發現了唐代地宮,進行挖掘,發現了包裝嚴密、莊重的佛指舍利四枚,一枚是佛真身 靈骨,三枚是影骨,都稱是佛指舍利。一千多年以後,佛指舍利再現於世,引起國內外佛教界、文化界的極大振奮和熱情關注。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老居士和副 會長周紹良老居士等對法門寺地宮寶物的發現,高度重視,聞訊後立即前往察看,趙會長應邀參加陝西省在法門寺舉行的唐代重大文物發現新聞發佈會,發表重要講 話,給予高度評價,稱為「國之重寶」,並當場宣佈中國佛教協會捐助十萬元人民幣,幫助修復法門寺。趙會長專門寫了一首《法門寺佛指舍利出土讚歌》,其中 有:「玉棺啟見佛指骨,曾使唐皇淚盈目。」「影骨非一亦非異,了如一月映三江。」「千載盛緣逢盛世,好將佛事助文治。」「重視莊嚴爭寸陰,護持法物重微 塵。」一九八八年十一月,法門寺在中國佛教協會的幫助和指導下,邀請國內高僧大德和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亞和香港佛教界朋友,專程前往瞻禮佛指舍利,十一 月九日(農曆十月初一)隆重舉行了釋迦如來真身舍利瞻禮法會,有五萬人參加法會。趙會長在講話中指出:佛指舍利自公元八七三年間閉封於地宮後,歷時一千一 百一十三年之後再現於世,象徵著佛陀慈悲之光重新生起,照耀世界和平,人類幸福。他號召佛教徒「同發大心,為亞洲和世界的持久和平,為全人類的進步和幸福 作不懈的努力」。

法門寺佛指舍利再現於世,法門寺佛光重輝,國內外佛教徒和觀光友人前來進香禮拜者與日俱增,香火旺盛,影響日益擴大,佛指舍利更顯雄風。許多地區和國家的 佛教界不斷提出要求,禮請佛指舍利前去巡禮供養,以圓當地佛教徒的心願。但是,佛指舍利既是佛教的崇敬聖物,又是國家的重大國寶,必須經國家政府領導部門 批准,方能允許請出佛指舍利。有幸者,經中央政府批准,由泰國政府和中國政府簽定協議,於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廿九日至一九九五年二月十九日,佛指舍利首次出 國前往佛國——泰國首都曼谷巡禮,供大眾瞻仰。泰國政府和佛教界隆重舉行迎送儀式,泰國國王親自主持開光大典,佛教儀式隆重莊嚴。歷時八十五天,上至泰國 王、泰僧王,下至民眾百姓,有百萬人朝拜、瞻禮。佛指舍利在泰國大展雄風,掀起了一股佛指熱潮。又應臺灣佛教界的請求,經中央政府批准,佛指舍利於二○○ 二年二月廿三日至三月三十日前往臺灣地區巡禮,先後在臺北市、臺北縣、高雄、台中、中臺山等地供奉。佛指舍利所到之處,無不都是有數以千萬計的人群歡迎、 禮拜,臺灣佛教界也借這次佛指舍利的機緣,開展了一系列的佛事活動,由「佛指旋風」掀起了佛教熱潮,臺灣寶島,佛光普照。這次佛指舍利赴臺,進一步推動了 臺灣地區佛教事業的發展,也增進了兩岸佛教界的瞭解和友誼,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做出了貢獻。

農曆四月初八的佛誕節是香港的公眾假日。以覺光大師為首的香港佛教界經過多年努力,爭取到了以佛教的節日定為香港居民的公眾假日。這不僅在中國是首例,就 是在國際上也是僅有的,在佛教史上開了先河,意義深遠。一九九九年的佛誕節,也就是香港以佛教節日為公眾假日的第一個假日,香港佛教界極為重視,在中央政 府和香港特區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恭請北京佛牙舍利赴港供奉,在會展中心隆重舉行了慶祝香港特區政府批准自一九九九年起將農曆初八佛誕節定為全港居民公眾 假日,迎請北京釋迦牟尼佛牙舍利瞻禮大會。佛牙舍利在港供奉了一個星期,數十萬人瞻仰禮拜,佛光普照香江,掀起了一股佛教熱潮。今年佛誕節,香港佛教界又 將迎請法門寺釋迦牟尼佛指舍利赴港供奉,讓港人再次沐浴佛恩,享受福報。這又是香港佛教界的一大盛事,可慶可賀。

佛指舍利赴港巡禮,定會大現無量法力,廣施慈祥法雨,佛光普照,給香港帶來更加繁榮、更加美好,給港人增加智慧和幸福。
 
 
佛陀涅槃及其舍利光照人間——慶祝佛誕二五四八週年紀念
◎振 為
一、弘法、遺教、涅槃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在雪山修道大徹大悟。有一日,他離開伽耶山,佈道傳法,普度眾生,轉眼已是四十九年。在這漫長又短暫的四十九年裡,佛陀共有 弟子證得阿羅漢果的就有兩千二百五十餘人,講經三百八十餘次,度人無數。其中說《華嚴經》八十九天,說《阿含經》十二年,說《方等經》八年,說《般若經》 二十二年,說《法華經》和《涅槃經》八年。這些均為法會的宣講,至於四聖諦、十善業道、八正道、五蘊因緣、十二因緣、四無量心、三轉十二法輪和八關齌戒 等,幾乎是他每天的教導。直到邁入老年,還常常外出說法,度化眾生。

   有一次佛陀外出傳教回到精舍,立即召集全部弟子,進行最後一次說法。完畢後,他嚴肅而深沉地說道:

   「弟子們,世上沒有永久不滅的法身,然而卻有千古長存的法門。我向你們鄭重地宣告,三個月之後,我將於拘尸那迦羅城郊的娑羅雙樹下,進入最後涅槃。」

   眾弟子聽後大為驚駭,頓覺天旋地轉,一個個痛哭流涕,悲慟萬分。

   佛陀緩緩站起身,以安詳慈悲的眼光望著眾弟子諄諄告誡道:「你們不必悲傷,更不要流淚。天地萬物人天卑尊,有生就有滅,有實相就有無常,誰也逃脫不了這個 定律。有眷愛就有散失,有聚合必有分離,有歡樂必有痛楚。你們如果希望我的經律永駐人間,那麼今後就要按我的教法而行。這樣,我的法身和慧命就算永恒 了。」

   不久,佛陀在弟子阿難的奉伴下,離開了精舍,向拘尸那迦羅城佈道而去。

   當師徒二人來到拘尸那迦羅城郊外時,佛陀不幸身染重病,再也無力前行了。阿難便扶佛陀來到兩棵娑羅樹中間小息。

   佛陀陷於安詳的沉默中。

   當月光普照山林大地的時候,佛陀吩咐阿難:「今天晚上我將要在此處涅槃,你就在這兩棵娑羅樹當中為我設座鋪床吧……。」

   阿難聽後,慌忙找了一個小童,去告知佛陀的弟子們……。

   諸弟子聽到消息紛紛赶到這裡,聽了佛陀的教誨,淚如泉涌,慌忙跪拜祈禱。

   阿難擦著眼淚,跪拜在佛陀的跟前,泣不成聲地問道:「聖明的佛陀,弟子有四事要問。」

   「擦乾眼淚,起來講吧。」佛陀依然安詳地說。

   「一、請問佛陀,在您滅寂之後,我們以誰為師?二、以何安住?三、如何對待惡比丘?四、如何結集經典令人證信?以上四事請佛陀明示弟子。」阿難再次跪拜。

   佛陀聽完,略微抬了抬頭,慈祥地作答:

   「第一、以波羅提木叉(戒)為師;第二、以四念住處安住(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第三、惡比丘默擯;第四、一切經典,應在經首加『如是我聞』令人證信。」

   佛陀說完,用右手做枕,吉祥側臥。

   這時,夜深人靜,月光如水,蕩動飄逸的月光樹影,閃閃爍爍地輝映著佛陀慈祥、安逸、溫和的雙目微閉的臉孔。

   「弟子們,」佛陀睜開眼睛,最後一次望著身前跪拜的弟子說:「我所要救度的眾生皆已度盡,未度的眾生,都已結下了得度的因緣。世人隨教我的教法而行,就是我的法身常駐之地。我要進入常樂的涅槃了!」

   說罷,雙眼安詳地閉上,進入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ぉ

   這是公元前四八五年二月十五日子夜時分。

   這一天,正是中國周穆王五十三年,申歲,二十五日平旦(公元前四八五年古曆二月十五日黎明三時),據《周書異記》載,這一天的中國大地暴風突起,損捨折木,地動天陰,西方白虹十二道……太史扈多曰:「西方聖人滅矣!」此即涅槃之相也。

   一代佛祖釋迦牟尼出生在娑羅樹下,成佛在菩提樹下,寂滅在娑羅樹下。他的生與滅,都與樹結下了不解之緣。

   偉大的佛祖涅槃了,若干年後、人們還在追憶設問他給這個凡塵滾滾、色欲橫流的世界留下了甚麼?

   佛祖在涅槃前對自已的言論教義,奉行的是不留隻言片語,並言:「不可說,不可說。」當然,這句話的本意不是不說,或者是沒有的說,而是他看到的太多了,要 說的事情也太多了,有些事情祇能心領,無法傳授。後來便有了「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後來,佛祖的言論 被他的弟子整理成《大藏》、《阿含》、《本緣》、《般若》、《法華》、《華嚴》、《寶積》、《涅槃》、《大集》、《經集》、《密禪》、《密教》等一千四百 六十部經典共四千二百五十卷本。其中既有禪功,也有秘法,從對人生博大精深的初探,到對生命大徹大悟的圓覺,從靜觀人生,到見性成佛,如同一盞不滅的智慧 之燈,照亮了世世代代眾生迷茫的航程。二千五百多年來,以他的教法經典,不知度化了多少眾生。佛陀與東土眾生因緣深厚,不僅留下了許多大、小乘經典,還留 下了真身舍利,諸如「佛牙舍利」「佛指舍利」等等。

二、歷代王朝發現舍利事蹟

   在中國的史書中。也有許多這類記載。《魏書.釋老誌》中有:一梵僧金盤盛水,投入舍利施法,盤中五色光起,從而感化了魏明帝。三國時天竺高僧康僧會,也以舍利為孫權表演了神異法術。

   佛書《法苑珠林》敘及:唐高宗顯慶五年三月(公元六六○年),虔請法門寺佛指舍利入洛陽宮中奉養時,又有一西域僧人來到東都,呈獻高宗佛之頂骨,其高五寸,闊四寸許,黃紫色。

    另外,據佛教史籍記錄,佛陀涅槃後,有兩顆佛牙留在世間,一顆傳到斯里蘭卡,一顆流傳當時的烏萇國,後由烏萇又傳至我國新疆和闐縣(古稱於闐)。五世紀中 葉,南朝高僧法獻去和闐後,把佛牙帶到了蕭齊首都建康。隋文帝攻取江南,天下歸為一統,佛牙又被迎到長安。唐末五代,中原兵禍迭起,佛牙轉入北漢國,後來 又讓遼的統治者得到。遼咸雍七年(公元一○七一年)八月,佛牙舍利奉藏於遼都燕京靈光寺中的招仙塔下。

   一九○○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靈光寺招仙塔被炮火擊中,塌成一片瓦礫。寺內僧人在清理塔基時,才重新發現了盛放佛牙舍利的石函及舍利佛牙。函內套放一沉香木盒。佛牙即在其中,木盒上有「釋迦牟尼佛靈牙舍利」字樣及北漢天會七年四月題記。

   對靈光寺招仙塔,《遼史》曾有記載,立塔人為當時遼國宰相耶律仁先的母親,這在塔頂石露盤銘記中也得到印證。

三、佛牙舍利首次出國巡禮瞻仰

   建國後,佛牙舍利迎至北京廣濟寺,供奉在舍利閣的七寶金塔中,一九五八年和一九六一年還應緬甸與斯里蘭卡政府和佛教界的要求,奉送出國,供兩國信徒頂禮膜拜。

    一九六四年,由中國佛教界發起,在靈光寺故址重新建造了一座凝重莊嚴的新塔,用來珍藏佛牙舍利。新塔高約五十一米,外形為八角十三層密檐磚塔,飾以碧瓦金 剎,綺窗復拱,風格簡潔樸實,挺拔秀麗。塔體內為七層殿堂,盤以石梯,可上登佛牙舍利堂,佛牙舍利被供奉在堂內七寶金塔內。一九九九年香港佛教界恭迎佛牙 舍利供奉瞻仰七日,東南亞各國華人信眾前來朝禮舍利百多萬人。

   對於舍利,佛書還有一則記載,說隋朝開國不久,一印度僧人來到京師,獻給文帝一些佛祖舍利,以後楊堅將其中三粒轉給高僧靜琬;他於是把舍利安放在北京西南 郊房山縣石經山第五藏經洞,即雷音洞內。明朝萬曆二十年(一五九二年)。佛舍利被發現取出,萬曆皇帝朱翊鈞的母親將舍利請往皇宮慈寧宮供養了三日,但其中 一粒舍利在供養時不翼而飛。祇好把其餘二粒重新藏入雷音洞內。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房山縣文物管理人員在清理著名的第五藏經洞地面時,於佛座後面地表五厘米處,發現一石板,其下有一豎穴,穴中放置五重寶函一套,佛舍利 盛放在最裡的白玉函內。最外的漢白玉函蓋裡表都鑿刻題記,對明代萬曆年發現隋朝舍利情況予以概述,白玉函內的青石函上鐫刻:「大隋大業十二年,歲次丙子, 四月丁巳朔八日甲子於此函內安置佛舍利三粒,願住持永劫。」青石函內再套漢白玉函,蓋上有「佛舍利」等字。其裡又有鍍金銀函,上鏨刻青龍、白虎、朱雀、玄 武四神圖案,內放置木質彩繪香珠一顆,珍珠十一顆。第五重函,即盛舍利的白玉函,做工精細,小巧玲瓏,平面呈正方形,邊長十二毫米,高十七毫米,裡面放有 乳白色、似粟米一般的佛舍利二粒,還有珍珠二顆。經佛學專家考證研究,證明確為佛祖茶毗後的真身舍利,可謂是彌足珍貴的稀世之寶。

   建國後,從五十年代開始,一直到八十年代,經過科學發掘清理歷代佛塔地宮,佛祖舍利不斷有新的發現,地域幾乎覆蓋了整個華夏大地。從時間上看,從北魏迄明代的塔基都有,我們把歷次發掘中有代表性的遺存作以下簡要回顧。

    一九六四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定縣城內發掘了一古塔的塔基,在挖至夯土一米多深處時,發現了一石函,函蓋盝頂上鑿刻「大代太和五年」等字樣。這年即公元四 八一年,正當北魏中期。揭開函蓋,其內盛放置著舍利容器,琉璃缽、銅缽和琉璃葫蘆瓶。這算是經科學發掘得到的有明確紀年的較早的舍利容器。此外函中還放有 金銀、銅、琉璃、玉、瑪瑙、水晶、珍珠、貝、珊瑚、貨幣等,所謂佛之「七寶」,合計達五千六百五十七件之多。

   一九六九年又在定縣靜志寺塔基地宮中,發現宋代重新瘞埋的石函,函上題刻說明為北魏興安二年(公元四五三年)實物。

   永寧寺是北魏洛陽著名的大寺,特別是永寧寺塔更是聞名於世,塔有一百丈之高,塔剎就有十丈,塔體高大宏偉。被火焚毀後,經過一千多年,廢棄塔基仍有數米 高,狀似一王侯陵墓的封土堆,三十年代一軍閥誤以為塔基是一陵墓,胡挖亂掘了一氣。所以一九七九年清理發掘時,塔基中的豎穴方坑中,文物散亂不堪,有珍 珠、瑪瑙、水晶、象牙及銅錢等等,估計當時埋入的舍利及石函,在盜掘時已被挖走。

   隋文帝楊堅曾大行分舍利建塔之舉,遺留下的隋塔基中的舍利及歷代重瘞的隋舍利較多,而且所出土的舍利石函上的銘記表明,瘞埋舍利同歷史記載的隋文帝幾次下詔敕建佛塔時間相吻合。如山東陰洪範鄉隋塔基所出石函盝頂蓋上銘刻「大隋皇帝舍利寶塔」等等。

    一九六九年陜西耀縣發現一座舍利塔基,在磚石砌成的石室中,放有石函。據出土的塔銘可知,原舍利塔是隋仁壽四年(公元六○四年)文帝在宜州宜君縣神德寺供 養舍利所建之塔,奉送舍利到神德寺的為大德法師沙門僧暉。石函高一百一十九厘米,長寬各一百零三厘米。函蓋高五十二厘米,上有篆書「大隋皇帝舍利寶塔銘」 九字,函蓋四側線刻飛天、花草圖像。函體四側淺線雕舍利佛、大迦葉、阿難和大目犍連及四天王、力士等圖像。石函內盛舍利三枚。盛放在涂金盝頂銅盒內,同時 還有波斯銀幣、隋五銖銅錢、金銀環、瑪瑙、珍珠、水晶、玉簪、銅錐、鋼小刀等。

   如甘肅涇川縣武後延載元年(公元六九四年)大雲寺塔基地宮出土的寶函,就有五重。大雲寺塔下地宮是農民在平整土地時發現的,舍利函放置在地室正中,最外寶 函由青石鑿製,其內依次盛放鎏金銅函、銀蘯、金棺、琉璃瓶。石函蓋上銘刻,大周涇川大雲寺舍利之函總一十四粒」,字體陽文隸書,遒勁工整。四周刻纏枝西蕃 蓮,勻稱規律,富有韻致。還有銘文和施主姓名。琉璃瓶下襯兩塊古銅色織錦,瓶呈透明白色,長頸、圓腹,瓶內裝盛舍利十四粒,形似米粒。質如珍珠。中間有人 工所穿小孔,直徑最大不足○.五厘米,最小僅○.○一厘米,

   一九八五年,在陜西臨潼縣新豐磚瓦廠地表下六米處發現了一座磚砌券頂地宮,地宮門向南開,有石門,楣、框、扉、檻、墩俱全,「釋迦如來舍利寶帳」置於地宮 北壁下正中,高三十厘米,寬四十四厘米、壁厚七厘米,寶帳四周分別雕釋迦牟尼說法、涅槃、荼毗和供奉等故事畫面。帳內套銀蘯,前擋刻出門形,門扉上貼有兩 鎏金菩薩。蘯兩側上貼鋪首,十大弟子鎏金造像列於其下,蘯蓋飾一朵用白玉和紅瑪瑙作蕊的鎏金蓮花,四周以水晶、貓眼鑲嵌,蘯蓋周邊垂懸珍珠流蘇。銀蘯內置 金棺,長十四厘米,大頭高九.五厘米,寬七.四厘米;小頭高六.五厘米,寬四.五厘米。座為鏤空長方形。蓋呈弧形,中央粘有纏枝澹金寶相花,兩側及後檔上 貼珍珠團花。棺內鋪錦衾,錦已朽壞。金棺內放置兩個綠色琉璃瓶,一高四.六厘米,一高二.一厘米,瓶座為銅質蓮花狀。瓶內俱盛舍利。按《上方舍利塔記》述 及,開元二十九年四月八日(公元七四一年)寶塔建成之日,「士女星奔,以虔繞阡陌晝空。童耋霧委以歸」,盛況空前。

   宋、遼經清理的塔基有二十餘處,均出有舍利及供養品,數量種類與唐代比較,有所減少。呈現出諸多新的形式和特點。如在舍利函內普遍出現了放置佛經的作法, 即佛經所稱的「法舍利」。就瘞埋制度來說,又從中國化的棺蘯寶函制回歸了早期似印度式的罌壇和函瓶樣式,這也是文化發展螺旋上升的表現。

   一九五七年在江蘇蘇州虎丘雲岩寺塔發現的石函。函底座刻「建隆二年(公元九六一年),男弟子孫仁朗鏤……,」函內放置經函,經函內藏法華經及紙卷等。

    一九六九年在河北定縣電力公司院內發掘清理了宋代太平興國二年(公元九七七年)重建靜志寺舍利塔的地宮。地宮安奉的「真身舍利」,經歷了北魏、隋、唐諸朝 的供奉,宋代重立塔後安放了舊塔中的舍利。地宮內的正方體小石函銘刻「大魏興安二年歲次癸巳十一月」的題記;正方體大石函蓋上有「大隋大業二年歲次丙寅十 月壬午朔八日己丑舍利寶塔之銘。」函蓋上方平放一方形志碑,敘述了宋代建塔的經過。石函內盛放金質鑽花棺三個,鎏金銅鑄天王像二個,銀塔四座,銀爐一個及 金銀首飾和瓷器。瓷器均以絲綢品包裹,內有大量銀、玉、水晶、瑪瑙、琉璃、珍珠以及骨灰等。

   一九六四年鎮江考古工作隊發掘清理了江蘇鎮江宋甘露寺鐵塔地宮,競出土了舍利和靈骨各達七百七十三、五百二十二顆,數量驚人,前所未有。可以說破了舍利數量的紀錄。

    甘露寺在鎮江北固山後峰,唐代末年,李德裕任潤州刺史時,在北固山甘露寺建立一座石塔安放舍利。宋熙寧二年(公元一○六九年)改立鐵塔安奉。明萬曆十一年 (公元一五八三年),鐵塔因海嘯傾塌,祇殘留三層。萬曆中期,重築增至七層。清代道光廿三年(公元一八四二年),英軍入侵鎮江,燒殺劫掠,企圖摧毀鐵塔盜 掘塔下地宮寶物,但最終未成。清同治七年(公元一八六八年),鐵塔再次崩塌,僅餘二層。

   一九六零年鎮江市文物工作隊修復鐵塔時,在塔基下約三.五米處,發現了地宮。其由十九層青磚砌起,底鋪石板。地宮東西長九十七厘米,南北寬八十六厘米,高 度為八十厘米。有一長方形大石函放置其中,上面覆蓋刻於宋元豐元年(公元一○七八年)四月八日的《潤州甘露寺重瘞舍利塔記》石碑。函內有一《李德裕重瘞長 干寺阿育王塔舍利記》小刻石,銘記:「上元縣長干寺阿育王塔舍利二十一粒,緣久荒廢,以長慶甲辰歲十一月甲子,移置建初寺,分十一粒置北固山,依長干舊製 造石塔,永護城鎮,與此山俱。」

   大石函裡用錦繡包袱裹著兩個小石函,及銀函、銀盒兩個,漆盒一個,此函是專為盛放長干寺舍利的。還有一件圓銀盒,內盛木函、琉璃瓶、舍利靈骨等。在函內北端的長方銀函內,也放多顆舍利。

    文物隊的發掘人員對舍利作了一一統計,其中唐代長干寺舍利小金棺內有十一粒,禪眾寺舍利金棺內放置一百五十六粒;宋代重新放入的有,銀函內五十七粒,銀圓 盒內一百七十粒,木函內三百七十二粒,都呈透明或半透明的顆粒,多為無色或白色。細如芥子。合計有七百七十三粒。另外靈骨也有五百二十二顆,長干寺舍利銀 蘯裡有一百一十八顆,禪眾寺舍利銀蘯內六十八顆,金棺內放三十四顆。宋代放入的圓銀盒和大石函各為一百五十六、一百四十九顆,

   明代的塔基經清理的不多,五五年在浙江崇福寺西塔塔頂發現了舍利及供養品,其均安放在天宮之中。明代放入了吳越金涂塔,塔內銀盒裡藏舍利及金、銀、玉飾物,銅錢等。

   這些舍利及珍寶文物留存下來,給佛陀教化人間起到了積極作用,佛教異於一切宗教,它保存了佛陀真身舍利,光照人間。
 
 
唐王朝七次盛大迎請「佛指舍利」(上)
——慶祝佛誕二五四八週年紀念

◎果 藏
佛教自東漢年間傳入東土,直至唐代達到了鼎盛時期,各宗派 高僧輩出,尤以法相宗玄奘大師和禪宗惠能大師影響最為普遍而深遠。唐王朝有七位帝王崇信佛教,從高祖李淵武德元年始(公元六一八年),共歷廿二代,到唐哀 帝李祚天佑四年(公元九○七年)結束,經過二百九十個春秋,其中真正臨朝執政者,除武宗李炎摒棄釋家,多為崇信佛教之君。而高祖李淵、高宗李治、則天武 後、肅宗李亨、德宗李適、憲宗李純、文宗李昂、懿宗李灌等信佛尤篤。有唐一代,諸帝七迎佛骨,極盡奢華之能事,奉迎儀式之盛隆。供施金銀珠寶數量之多、等 級之高,奉佛之虔誠,為歷代罕見。自唐太宗開奉佛之先例,至僖宗將佛骨歸安於塔下石室,橫跨李唐王朝之泰半。

   唐代諸帝禮佛的法事,把中國佛教的舍利崇拜推向了極至,它不但濃縮了唐代佛教的諸多方面,還給世人展示了一幅空前絕後、波瀾壯闊的中國文化史長卷。

第一次迎請佛指舍利

   唐代第一次供奉佛骨的經過,在《集神州三寶感通錄》中有較詳細記錄。貞觀五年(公元六三一年)。天下初至太平。一日,岐州刺史張亮,因素來崇信佛教,又久 慕法門寺聖名,至寺內禮佛進香。其間,寺內老僧談及法門寺種種神異和古老傳說:真身寶塔三十年一開閉,開則五谷豐登,兵戈自息,天下太平。「亮聞之,以貞 觀年請開,剖出舍利示人。恐因聚眾,不敢開塔。有敕並許,遂依開發……」這段記載頗耐人尋味,因為張亮此一舉動,肇始出一場延續數代的諸帝迎佛盛舉。

    在《舊唐書》中,有張亮的傳記。隋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張亮先是投奔李密,封為驃騎將軍,做了徐勣的屬下。李密敗亡,他得房玄齡、李勛引荐,效命秦王李 世民。授車騎將軍。後因在玄武門之變中護衛秦王有功。李世民即位,即封為懷州總督,後累遷高職,直至刑部尚書,最終因圖謀不軌,被太宗腰斬棄市。

    從他的經歷也可看出,其人起於亂世,處世周全謹慎,又善於逢迎。同樣是作為一州長官,他沒有像拓跋育、李敏一樣,開塔修寺,立碑紀之。而是恭恭敬敬地向太 宗遞上奏折,在敕令下達後,遵詔行事。因為張亮對太宗與法門寺的關係,了如指掌,深怕有僭越之嫌,遂把這奉佛為國祈福之事,都歸於太宗頭上,果然深合上 心。不久即左遷高位。

   說起太宗李世民,似乎同法門寺還很有些緣分。其父高祖李淵,隋時曾任岐州刺史,李世民也就是這時出世,出生地在距法門寺不遠的武功。北周拓跋育開示舍利的故事,及法門寺種種神異感應,李世民和他的家庭或有所耳聞。

    唐朝初年,秦王李世民領兵討平薛舉後,親自為法門寺度僧八十名,當時京師長安寶昌寺僧人惠業正在鳳泉寺洒掃,自荐作法門寺住持,李世民親自批准。任命惠業 為唐立國後法門寺第一任住持。有了這層關係,法門寺在後來太宗的心目中,地位也就非同一般了。張亮上奏請求開示佛舍利之事,可能也是基於這點考慮的。

   開示佛舍利時,挖掘深至丈餘時,突然瑞光四射,震懾唐代朝野二百餘年的護國真身舍利,第一次顯現了。

   法門寺附近千餘民眾,聞聽舍利面世,蜂擁寺內,同觀佛光。幾百里外的京城長安士民,不顧路遙,絡繹不絕,紛至沓來。每日奔赴塔所的僧俗人眾,達數萬之多。

   唐代佛書《法苑珠林》卷五十三,記載了這次瞻仰佛骨的諸多異事。說仰觀舍利人中,有一位已盲多年之老翁,睜大雙眼直視舍利,忽然雙目明淨,完好如初。

    眾人雙眼所見的舍利真容,各有不同。或見如玉,白色光芒映徹內外,或見綠色;或見佛、菩薩說法度化之像;還有人目見五色光環。一人初視不見舍利,乃燒頭煉 指,刺血洒地,信誓至誠,這才看到舍利瑞像。但另一人遍施崇佛之法,終究對舍利視而不見,或有人問其本末,知此人一生多有罪惡,需深深懺悔,才有希望。

    這次供奉舍利,首先是岐州刺史張亮提出的,上奏太宗蒙獲批准。但太宗皇帝沒有大肆倡導,舍利未迎入宮內,也沒有施奉大量財物。根據史書記載種種實例,這次 供奉,在京畿之地方圓幾百里,還是掀起了一次奉佛的高潮,而且在唐代是首次,拉開了唐代皇室迎送佛骨盛典的序幕。它的實際意義遠超出它的表面形式。不管唐 太宗李世民的本意如何,他確是「始作俑者」,這是第一次。

第二次迎請佛指舍利

   唐代第二次迎奉舍利在高宗顯慶年間。

   高宗李治崇揚佛教,比起高祖、太宗要積極許多。表面上,他似乎遵奉先朝遺規。太宗曾發佈敕令:「老子是朕祖宗,名位稱號,宜在佛先。」但在李治一生推行的 政策中,始終體現優待佛教的作法。還為太子時,他給母親文德皇後追荐冥福,建成宏闊華麗的慈恩寺,寺內重樓復殿,房舍一千八百九十七間,主院外套跨十餘個 分院。高宗還多次延請高僧大德翻譯經文,傳之後世的許多經典性佛經,都是這一時期譯撰的。

   他對著名的玄奘大師特別禮敬,專門延請玄奘法師到慈恩寺主持寺務,建造譯經院專為法師譯撰經文之用。為保護玄奘法師由印度帶回的梵文佛典,施與錢帛在寺內 築慈恩寺塔——大雁塔。並親自撰寫《聖教序》一文,勒石紀念。碑成之日,禦駕親至安福門觀玄奘迎碑,儀式極盡奢華。以天竺法儀幢幡為先導,前後延續數十 里,道俗士民觀者數十萬人。顯慶元年(公元656年),玄奘舊疾發作,幾近不治,高宗聞訊,即刻敕令禦醫赴寺醫治。玄奘病情幾經反復,後終至捨化。高宗哀 痛感傷甚之,特罷朝以示悼念,並長嘆道:「朕失國寶矣。」

   顯慶四年(公元659年)的迎奉佛骨,即是他具有代表性的崇佛活動之一。這年九月,僧人智琮、弘靜朝見高宗,談及阿育王塔年久失修,急需要維護,甚至重 建。高宗慨然應允,於是敕令雕造與其等身的阿育王像,急從庫藏先撥銀五千兩。絹五十匹,以備修補寺塔之急需。而後又使常侍王啟德送絹三千匹,以充供養。

    顯慶六年(公元六六○年)春三月,下敕命智琮、王長信,奉取舍利,迎往東都洛陽。智琮、慧辨領聖命赶到法門寺後,不敢稍有耽誤,遂即進入塔內,跪拜在塔心 佛室的釋迦像前,專心致志,誦經施法。行道許久舍利未現。於是又施新法,在臂肘處放上火紅的炭塊,雖皮肉燒得焦爛,吱吱作響,仍專心致志,穩如磐石地念誦 經咒。或許精誠感動了佛祖,忽聞塔內釋迦高大的像下發出「啪啪」的振裂之聲,尋聲望去,但見瑞光流溢,霏霏上涌。次日早上,異光果然托起舍利一枚,殊大於 粒,光明鮮潔。仔細觀看,又獲七粒。待把它們全部放入盤中。奇異的現象又發生了,祇見其中一粒繞著七粒漸漸轉動,愈轉愈快,形成一個彩色的光環,熠熠放 光,炫眼耀目。

   智琮、慧辨等大喜過望,馬上起草奏文,將求奉舍利的瑞狀一一向高宗稟報。高宗又敕使常侍王君德施送錢帛,並令「可即開發,出佛舍利以流福慧。」

    開啟塔日,二十多名高僧、敕使一同下入石室,隆盛地取奉舍利。這次從塔下迎出的舍利,再不是虛無飄渺的瑞像幻影,確確實實是一有形之物。參加迎奉的高僧道 宣律師——律宗的開創者、佛史專家,在他的鴻篇巨著《廣弘明集》、《集神州三寶感通錄》中,對佛舍利作了詳盡的描述:「其舍利形狀如小指初骨,長寸二分, 內孔正方,外楞亦爾,下平上圓,內外光淨。以指納孔,恰得受指。」宣律師得敕送佛骨之便,親自以指相試,因此有「恰得受指」之句,他的敘述,生動、形象、 具體。此後,無論道俗都認為,法門寺佛舍利就是佛真身指骨。

   這次迎奉,由法門寺經長安往東都洛陽,路途雖數百里之遙,但京城內外,百餘里途中,道俗士民絡繹不絕,往來歡慶,稱頌佛德,都急欲一瞻佛祖靈身。

    顯慶五年(公元六六○年)三月,舍利到東都,被迎入大內供養。皇親國戚、宮人嬪妃爭與施奉金銀珠寶。在此之前,舍利盛放在石函之中,道宣律師曾感嘆:「如 何狹陋若此?」可能高宗對這類建議已有所耳聞,這次專為舍利造金棺銀蘯,「數有九重,雕鏤窮奇」。質地換作最珍貴的金屬,形制也成了中國傳統的葬具——棺 蘯。高宗的皇後武則天也施捨了所寢衣帳、直絹一千匹。

   經過近四年的供奉,直到龍朔二年(公元六六二年)二月十五日。僧智琮、弘靜、道宣等京師諸高僧奉旨,與法門寺僧人及宮人數萬人,送回了佛指舍利,重掩藏於 塔下石室之中。文獻中對舍利指骨送還寺塔記載過略,但記錄佛指舍利入塔時,諸等人眾多至數千,可見當時送還規模一定不小,或許還舉行了隆重的法事活動。

    這次迎奉佛骨,是第一次迎往京師,高宗親自施捨金棺銀蘯,應該有不同尋常的意義。從時間上看,長達四年,在歷次迎奉中,位居第一。迎奉規模也可與武后、懿 宗兩次相比,而且雕立造像,修葺塔寺。令舉國轟動、朝野歡慶的佛指舍利,也從虛無飄渺的層層迷霧中,顯露了它的「真容」。

第三次迎請佛指舍利

   這次迎奉舍利是在武則天稱帝之時,為她革唐命,建大周的最後一年,也就是武周長安四年(公元七○四年)。距上次顯慶五年的迎奉已隔四十四年之久。這兩次奉佛似乎非常奇特,它們都同武則天人生的兩個重要時刻緊緊連在一起。

    想當初,高宗患病,作為大唐皇後,雄心勃勃的武則天,初攬大權,顯慶年的奉佛,吹響了她登上政壇的號角,揭開了她弘佛揚法的序幕。四十四年後的今朝,雖是 威風凜凜的大周皇帝,但已值耄耋之年,身患沉,行將就木。迎奉佛骨,將給她即將結束的政治生命涂上一層輝煌的色彩,也是她一生眾多崇佛活動的完滿總結。 惟因如此,也就決定了這次迎送佛骨的規模之大、等級之高。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六四九年),唐太宗近駕崩之時,突然想起太史李淳風「三十年後,有女主昌」、「女主武氏,誅唐宗室殆盡」之類的話,立刻在床榻口述了一 道聖旨:後宮武姓妃嬪,一律遷出宮內,削髮為尼。這樣,作為曾侍奉過太宗的才人武則天,也被送入感業寺誦經侍佛。也許是她的真情感動了李治,永徽二年(公 元六五一年),高宗李治把她接回宮中,從此開始了武則天曲折、輝煌的政治生命。

   在武則天的一生中,可以羅列一長串崇佛弘法、施捨供養的史實。如顯慶五年(公元六六○年),施奉所寢衣帳、直絹一千匹,咸亨三年(公元六七二年)至上元二 年(公元六七五年),贈二萬貫脂粉錢資助鑿造聞名於世的洛陽龍門奉先寺,據說被稱為「東方維納斯」奉先寺主尊盧舍那佛像,就是武則天豐頤秀目麗姿的摹寫; 永隆二年(公元六八一年)前後,淨土宗創立者善導法師的塔廟香積寺建成,武則天「傾海國之名珍,捨河宮之秘寶」奉施供養;垂拱元年(公元六八五年),敕令 重建白馬寺,封僧懷義作住持;垂拱四年,拆毀洛陽皇宮的乾元殿,在原地建成明堂,還在明堂北又構天堂,堂中的夾貯大佛像小指中就可容納數人,可見天堂的宏 偉壯觀。武則天一生崇佛施捨的事蹟,繁多縟雜。不勝枚舉。

   武則天最重視、也可說利用佛教的集大成之作,即是頒佈《大雲經》之事。《大雲經》亦稱《大方等無想經》,此經是大乘教的經典,後涼時已由比丘曇無讖譯出。 經中有「一佛沒七百年後為女王下世,威服天下」等等現受女身,當王國土,普化眾生的故事。載初元年七月(公元六九○年),僧懷義和法明等比丘十人為迎合武 則天,獻《大雲經》四卷,其中對經文又作了注解和發揮,稱武則天是彌勒佛下世,李唐氣數已盡,武則天應代之為閻浮提(人世)主。武則天閱後,即馬上把《大 雲經》頒佈天下,又敕令兩京和天下諸州各置大雲寺一座,寺內均藏《大雲經》一部。由寺僧向士民大眾宣講經文。就在同年九月九日重陽節,年已六十七歲的武則 天,改國號為周,正式登基作了皇帝,改為「天授」。

   如果說武則天統治早期,登基以前,崇佛弘法是處於祈福、利用這類較多功利性的考慮,那麼在她統治後期,稱帝以後,隨著年邁垂暮,更多的是對佛的發自內心的 崇敬和感激之情。在她生命的最後幾年,仍不惜耗費巨資,搞了兩次盛大的奉佛舉措,其一是久視元年(公元七○○年)募錢十七萬貫鑿造洛陽北邙山白司馬籖大 像,另一件就是長安四年(公元七○四年)的迎寨法門寺佛指舍利。

   長安四年正月十五日,武則天身心護淨,頭面盡虔,詔請高僧法藏捧持佛指舍利,普為善禱。

   武則天詔見法藏時,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當法藏說起法門寺之事,她立刻就敕令迎取舍利。正月十五日佛指迎入宮中明堂供奉,她沒有如顯慶年那樣施捨大量財 物,而是「身心護淨,頭面盡虔」,全身心投入地做了一次佛祖真容前的祈禱,了卻了平生最後一樁心願。這年的十一月,她就在宮中駕崩歸天了。(續下期)
 
 
參拜「佛指舍利」化戾氣呈吉祥
——慶祝佛誕二五四八週年紀念

◎譚 心
多年前,曾與佛門幾位師兄弟組團前往陝西法門寺參拜「佛指舍利」,這是我們仰慕已久的心願!到了法門寺山門外,看到寶塔巍峨雄偉之姿展露眼前,大家不約而同興奮起來!

關中塔廟祖 佛骨稀世寶

   法門寺,是我國古代安置釋迦尼牟尼佛骨舍利的名剎,歷史悠久,據佛典記載,兩千多年前,佛滅度後二百年,印度阿育王為了弘揚佛法,將佛遺骨分成八萬四千 份,載於寶匣,遍送世界各地,凡得舍利處皆建塔供養。隋代時中國有十九處,法門塔為第五座。該寺始建於東漢年間,原名阿育王塔,俗稱「聖冢」。唐代皇室崇 信佛教,在此建護國真身寶塔及地宮、歷代修葺。至明隆慶三年(一五六九)木塔崩塌,萬曆七年(一五七九)重建,歷時三十年(一六○九),始完成八棱十三層 磚塔,高四十七米。清順治十一牢(一六五四),因地震塔體傾裂。一九三九年由朱子橋補修,一九八一年又崩塌。

   在清理過程中,發現了明代塔基及唐代方塔遺址,及以七部分組成、規模龐大的地下宮毆。地宮封閉已一千一百多年,一九八七年四月被掘出,發現四枚佛指舍利安 放在各式寶函中,寶函有的多達八重,或金或銀,製作精緻,玉棺水晶槨、鑲嵌各類珠寶,耀眼生輝。地宮內出土了大量的金銀、琉璃器皿,精美的絲織品,秘色瓷 及石刻造像,保存之良好,質素之優,數量之多,在國內外均屬罕見。

   渴仰已久的真身寶塔,就在我們眼前。全寺僧侶,以隆重的佛教儀式以表歡迎。在澄觀方丈帶領下,法事莊嚴,大眾拈香唱讚禮佛,氣氛嚴肅莊重。隨即,澄觀法師帶我們進入地宮,參拜佛骨舍利。

真身寶塔 禮佛舍利

   據文獻記載、中國有供養釋迦佛真身四座寺院,其中泗州普光寺已沉入洪澤湖底,岱州及終南五台的舍利在會昌法難時敕令毀壞,故法門寺地宮內發現的佛指骨,是唐代所深藏後,迷失千年之久全國唯一的佛指舍利。這證實了真身寶塔的特殊地位,亦是震撼全世界的一宗歷史文物的大發現。

    地宮內面積頗大,坐北向南,青石砌璧,共有四道石門。隧道前,中、後室分別用三道石門相隔。唐皇虔誠迎奉的佛骨舍利,就分別珍貯於前,中、後室之內。目前 舍利供養在地宮中央巨型佛龕的香案上,平常只供一枚,今次因我們專誠朝禮,故四枚佛牙並排陳列。大眾至誠懇切,頂禮瞻仰。周圍站了很多保安人員。在地宮內 一律嚴禁拍照。隨即由法師帶引我們分為三人一小組,至佛骨前瞻仰。佛的指骨長約二寸,圓柱形,有空腔,色澤光潤而有質感。四枚佛指骨中,有三枚是「影 骨」。某些佛學專家認為「影骨」是為保護真身舍利而模製的。當年趙樸初居士則解釋說:「影骨非一亦非異,了如一月映三江」。

   觀賞舍利時,同觀者感受卻不同。據云,有的見到一片如白玉之光,有的見綠光、或紅光、或五彩光輝,亦有人目睹一尊佛像,或菩薩聖像,亦有人一無所見。自從唐皇開始每三十年開啟舍利一次之風範後,舍利屢次放光,而神奇靈驗之說,更是遐邇俱聞。

   我們大家一一禮佛骨,眾人心裡默念釋迦聖號,感覺到一種前所未有之寧靜與安祥。在靈性深處,心聲迴響:「凡是佛陀要弟子所做的,弟子必定履踐。拳拳服膺。」而此一念,純粹天機暢發,出於自然,在這一剎那,始明白「皈依佛」的真義。

   法門塔素享有「關中塔廟始祖」和「佛教聖地」之譽。原塔上存有小銅塔一座,供奉銅佛像一○四尊,造型各異,栩栩如生。目前在地宮裡,便供奉了數尊銅佛像。

    唐皇虔奉舍利的根由,源於唐太宗貞觀五年,某刺史朝法門寺時,聽說古老相傳,法門寺塔舍利三十年開啟一次,令人生善。刺史奏請朝廷,經太宗敕准,遂開「無 數千人,一時同觀」之風。歷唐太宗、高宗、武則天、肅宗、德宗迎奉舍利,入宮供養,每次益加奢侈隆重,又送京城各大寺院以示眾,「傾城瞻禮,施財巨萬」。 第六次乃著名的憲宗迎佛骨、韓愈上諫遭貶第七次懿宗迎請佛骨的儀式,簡直空前絕後、執幢儀仗約萬隊,瞻禮仕女僧尼如潮如流,歌舞管弦和梵誦之聲,沖天徹 地。唐皇室的夫人、公主、妃嬪,多來寺下髮入塔供佛,並常以自己的青絲、衣物相奉送。經三百八十年中的十次禮佛法會,不僅使法門寺成為皇家寺院,而且又成 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

   禮佛骨後、又到展覽館去欣賞地宮中同時發掘的大批佛教文物,無論法器或供養器,品種繁多,藝術技巧精湛,品質特好。但在我們有些人心目中,千里迢迢而來,能睹佛的真身,已是千足與萬足!

    今年四月初八佛誕日(五月廿六日至六月一日),香港佛教聯合會,鳳凰衛視電視台、香港大公報社三家發起迎請佛指舍利蒞港舉辦瞻禮祈福大會,這是香港八百萬 市民最大的幸福,近幾年來,香港社會受到金融風暴的打擊,各行各業處在經濟蕭條的狀態,失業人數不斷增長,在此同時又受到沙士侵襲,東南亞各地禽流感甚囂 塵上,弄得人心不安!人們的思想、意識、情緒……極度波動,上街遊行示威,此起彼伏。到底有誰能扭轉乾坤呢?單靠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這是眾生「共業」所感 啊。祇有從「人心轉變」上著手,所謂「一切唯心造」!人之善業、惡業均由自身造作所致,「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因果定律,誰也不能隨意改變。而 今香港有識之士恭請「佛指舍利」瞻禮祈福大會,這是人心扭轉的開端,試問人心向善,何來惡果呢?

   佛陀的巨大力量,是給予人的啟示,覺悟「人世間」的真理!許多人不明真理,這叫做「無明」根本煩惱,因而起「感」造「業」!我們迎請佛指舍利,從而悟到佛 理,斷煩惱,求智慧,掃除一切業障。凡是領悟到這層道理的人,自然會有收穫,內心會感到平安,祇要人心向善,一切如意吉祥。
 
 
五十年代——過渡、轉型期的佛教
——建國以來上海佛教的回顧與未來展望之一(下)

◎夏金華

(接上期)

三、僧侶與學習

   五十年代,「學習,已經成為全國人民日常生活裡的一件重大事情,大家在學習的愉快生活中都培養成一種愛好學習的優良習慣。從上級到下級,從城市到農村,從 少年到老年,都充滿學習的氣氛,都鼓舞著幸福的前途,這是新中國人民從資本主義世界過渡到社會主義世界的新氣象。」28在這樣的氛圍裡,作為公民的佛教徒 是難以置身事外的。不少寺院的學習任務已影響到僧尼的日常修持,嚴重的甚至出現了「學習第一,生產第二,修持第三」的現象,29而有的寺院乾脆祗有愛國主 義學習和農業生產兩項工作,其他事情均可忽略不提。總之,整個五十年代佛教的最大特色是學習,這一點毋庸置疑。而學習愛國主義和宗教政策則是這十年學習中 的主要內容。《共同綱領》、批評與自我批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思想改造等等非常之多,此與歷史上任何時期的佛教都截然不同,這一點從中國佛教協會 主辦的刊物——《現代佛學》雜誌所刊登的內容就可以看出來,其中有關學習的內容要佔去相當大的篇幅,上海的《弘化月刊》雖然學習的內容略遜色於《現代佛 學》,但其重要性卻是一致的。而且五十年代後期學習的內容更多,佛學研究的文章幾乎成了點綴。這是由於新中國的建立,標誌著原先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的 滅亡,對佛教來說,迎面而來的是全新的社會類型和全新的思想理念。在此情況下,如何生存已成為僧伽的當務之急,不學習是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的。

    學習運動的興起,肇始於巨贊法師在一九五零年一月十六日開辦的北京市佛教徒學會僧尼學習班。30辦班的初衷是「鑒於佛教真理湮沒無聞,被誣為迷信唯心,同 時佛教徒對於新民主主義及馬列主義新學說不認識,徒增疑慮,應相互學習,融會貫通。」31原先的目的是為了在短期內用速成的方式培養一批能適應新形勢的佛 教幹部。此後不久,全國各地寺院、庵堂陸續開始仿效,擬訂學習計劃,編排學習小組,成立學習會,逐步掀起了一場學習的熱潮。僧尼們主張認清時代,自覺自願 地解放自己,肅清一切殘餘的封建思想、迷信思想,脫離半封建的生活制度,樹立佛教正確的人生觀與宇宙觀,站在現實主義的立場來整理佛教。後來,這種學習 (儘管在方式、內容及目的與當初北京僧尼學習班已有諸多不同)似乎漸漸成為一種無形的制度,在一九五三年中國佛教協會成立大會上還專門通過了一項《廣泛組 織愛國主義學習》的決議。因此,學習運動不但貫穿於整個五十年代,直至「文革」開始,而且至今仍有其重要影響。

   上海佛教界也不例外,祗是起步似乎較晚。在中國佛教協會通過有關學習的決議之前,雖已有零星、個別的學習,如一九五零年有上海佛教會和上海僧青年聯誼會曾舉辦過學習班。32但缺乏組織和計劃。真正較大規模的學習活動的開始,是在中國佛協通過學習的決議之後。

    當時,上海市抗美援朝分會佛教支會在市委統戰部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處指導及協助下,舉辦學習會,學員以佛教支會委員為基礎,同時吸收各寺院、團體有代表性 人士共六十一人、進行愛國主義和宗教政策的學習。從一九五三年九月八日開始至十月十七日結業,中間休息八天,實際學習時間共五個星期。這是上海市佛教界第 一次組織的有計劃的學習。

   為便於領導和掌握學習的進行,佛教支會設立了學習委員會,委員會下設總務組和教育組。學員共分四組、每周三天自修,四天集體學習。每次小組討論後,即召集 組長彙報,並於次日舉行教育組工作人員彙報,研究情況,討論學習佈置,除每組指定人員記錄外,小組成員也提書面彙報,以便全面掌握情況。參加學習的六十一 人中,有比丘二十九人,比丘尼九人,其中講經法師十人,寺院負責人十七人,重要職事十人,居士二十三人。凡舉行大報告時除學員參加外,且邀請各寺院、團體 四眾弟子參加聽講。

   學習開始時,由市宗教處處長向學員講話,學委會主任作啟發報告,通過對話和報告,住學員們明確了學習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學習分為兩個單元進行:第一單 元是目前形勢的學習。期間共舉行了三次大報告,同時還放映了《和平萬歲》、《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一九五二年國慶節》和《白毛女》四部影片。各小組共舉 行了九次會議,針對學習的內容展開討論和漫談。第二單元是宗教政策的學習。開始時由學委會主任作報告,總結上一單元學習情況,解答一些問題,並佈置本單元 的學習重點。還是由宗教處處長作宗教政策報告,指定閱讀佛協文件,放映電影《光明照耀著西藏》,小組共舉行六次會議,進行討論和總結。33①

   從此,政治學習就成為僧尼出家生活中的常課。例如,學習國家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總路線總任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等。尤其是在一九五四年上海佛教協會成立、有了統一的領導機構以後,學習逐步制度化,其方式和內容都有了很大的改進和完善。

    通過不斷地學習,僧尼的思想認識得到了很大提高,從由開始的不情願到自覺自願地參加,不但對國際形勢有了比較正確的理解,對新中國各方面的偉大成就和光明 前途有了認識,從而提高了愛國熱情,而且糾正了愛國愛教相提並論的錯誤看法,明確了愛教首先要愛國,而愛國就是愛教,二者不是對立的,同時認清了新中國的 宗教政策,確信信仰自由、正當的宗教活動是受到政府保護的。因而能夠自覺地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積極投身於國家的政治生活和經濟建設等項事業,如積極開展 生產自救運動,具如上述。在抗美援朝的運動中,發動僧尼捐獻「佛教號」飛機;踴躍認購政府發行的公債,支援國家建設等。所有這些,都是通過學習、提高認識 之後,具體落實在行動上的結果。

   佛教界五十年代的學習,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是有其正確性和必要性的,但是,在學習中也暴露出一些嚴重的問題,比如,過分強調劃清敵我界線,協助政府 肅清一切敢於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反革命分子(「肅反」)等行為,終於導致一九五五年八月在中國佛教協會理事會第二次(擴大)會議上揭發所謂上海佛教青年會 內的「反革命集團」和上海金剛道場反革命分子清定的罪行事件的發生,以後又有同年九月上海佛教協會第二次(擴大)會議大張旗鼓地的批判行為,使當事人蒙冤 入獄。34儘管這是當時的形勢所迫,不完全是佛教界的主觀願望,但教界的自我相殘,似乎也是令人十分痛心的事。

   總而言之,五十年代的上海佛教界在急劇變化的形勢面前,能夠順應時代的洪流,及時調整方向、駕御佛教的航船在急流險灘中穿行,不至於傾覆,表現出上海佛教 領導層相當的智慧和勇氣,以及審時度勢,掌控全局的能力與信心,同時借助時代因緣的推動,促成了幾件為佛教增光添彩的大事,使佛教在上海佛教徒的心目中依 然有著足夠的分量,並使這種情形一直維持到六十年代的初期,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28遊有維《為甚麼要學習時事政治》,《弘化月刊》第一八二期、1956.7.25。

29雲性《蘇州靈岩山寺當選集體優撫模範的事實和經過》,《弘化月刊》第一四六期,1953.7.25。

30學習班設在北京東直門內羊管胡同極樂庵,學員共三十名(比丘二十人,比丘尼十人),由北京各寺庵擇優推選,經過考試甄別錄取。學習期限三個月、其費用 由各寺庵勸募捐助,開設的講座有「社會發展史」、「新人生觀」(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民政局宗教股郭鵬主講)、「佛教發展史」(由北京佛教居士林林長周叔迦居 士主講)、「今後佛教徒的任務」(由留德學者潘懷素先生主講)、「佛教人生觀」(由巨贊法師主講)等。

31方子蕃《京津佛教新動態),《弘化月刊》第111期,1950.8.15。

32轉引自崔芳《我脫下了袈裟》一文,上海〈新聞日報〉1950.6.29上海圖書館藏本。

33《上海市抗美援朝分會佛教支會臨時學習委員會工作總結(節要)》,《弘化月刊》第一五零期,第4頁,1953.11.25。

34詳見1955年11月25日《弘化月刊》中,《中國佛教協會和上海佛教協會理事會第二次(擴大)會議揭發上海市佛教青年會內的「反革命集團」和上海金剛道場反革命分子清定的罪行》一文。

 
 
明暘法主和尚 中興龍華寺紀實(七)
◎王永平
(接上期)

七、衣缽真傳

   2、代理住持:明老在病中,很關心他的接班人,他表達了要照誠法師來龍華寺代表他「弘揚佛法,管理寺務」。他於一九九九年二月底,在圓成座元和尚的見證 下,他口授安排,我做記錄。全文如下:「市區宗教局領導、上海市佛教協會、各位諸山長老、全寺兩序:一九八二年,明暘受上海市宗教局和上海市佛教協會委 任,並經中國佛教協會認可,主持龍華寺已有十六載。為中興龍華古剎,啟建淨土道場、克盡綿力。現因年邁體弱,經徵詢諸方意見,特命嗣法弟子照誠來龍華寺, 代我弘揚佛法,管理龍華寺寺務,發揚禪淨雙修、學修並重的叢林道風。任重道遠,務望精進勿懈,以報國恩和佛恩。祈領導和諸山多加護持。」

    一九九九年三月八日,上午召開龍華寺寺務會議,由蔭遠法師主持,討論明暘方丈患病期間,擬請照誠法師來龍華寺代理明暘大和尚的工作,「弘揚佛法,管理寺 務」。大家肯定照誠法師德才兼備,歡迎他到龍華寺來,表決時一致通過,無人反對,無人棄權。徐匯區宗教辦的沙俊先生參加會議並講了話。寺務處將開會結果向 市宗教局和市佛教協會作了書面報告。

   一九九九年三月十六日,上海市佛教協會收到上海市宗教局的批文:「經研究同意你會關於照誠法師在明暘法師患病期間,代表明暘法師弘法講經,管理龍華寺事務的決定。」此文抄報國家宗教局一司,抄送徐匯區宗教局。

   一九九九年三月十八日上午,在龍華寺的華林丈室,舉行歡迎照誠法師進龍華寺任職座談會,市區宗教局的領導,市佛教協會的正副會長,正副秘書長、諸山長老、信眾代表等人參加歡迎會。

    歡迎座談會上許多人發言,都講到龍華寺是市級重點文物古跡單位,是上海最早的寺院,又是全國重點寺院。大家希望龍華寺全體法師在照誠法師的帶領下,把龍華 寺辦成道風較好的淨土宗大叢林,以不辜負明暘大和尚的厚望。一所好寺廟,能在國內外產生好影響,產生凝聚力,就是報效國恩和佛恩。大家努力,功德無量!

   當日中午,在慧平、慧真、平熙三位監院禮請下,照誠法師至大雄寶殿代理方丈上佛供。

   三、新方丈陞座:在照誠法師代理龍華寺住持近兩年,也就是二○○一年一月,因緣成熟,諸方擁護,龍天推出,於一月十三日上午,隆重舉行照誠方丈陞座大典,同時照誠方丈代表全寺兩序僧眾,禮請明暘老和尚榮任法主和尚。

    原計劃發出的邀請函二百份,但實際來賓有五百多人。香港佛教領袖覺光長老親率香港祝賀團,蒞臨上海。《香港佛教》主編秦孟瀟先生等、台灣淨良長老、明乘長 老、妙元法師等新加坡慧雄法師、美國瑞法法師等。內地嘉賓有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協副會長聖輝大師、中國佛協副會長刀述仁居士、學誠大和尚、中國佛學院副 院長、北京市佛協會長傳印法師、五台山根通法師、天童寺廣修長老、蘇州明學長老、廣東佛協明生法師、普陀山戒忍大和尚、無錫祥符寺無相大和尚、南開大學教 授孫昌武等。上海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民宗委楊奇慶主任、市佛協副會長覺醒大和尚、上海各區民宗辦領導等。

   賀電有:中國佛教協會、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香港永惺長老及海內外諸山長老、護法居士等。

   二○○一年一月十三日上午九時,龍華寺監院率領兩序大眾,手擎幡蓋,至賓館大堂迎請照誠方丈進寺,方丈每進一殿,均禮佛說法語,法語如下:

(一)大牌樓門 法語
   無畏門中法界寬 萬象森羅海印含
   精進不懈勤補拙 須向華林追前賢

(二)山門殿 法語
   滿腮含笑 廣結善緣
   任運自在 不去不來

(三)地藏殿 法語
   大願宏深 悲心無量
   度盡眾生 方證菩提

(四)伽藍殿 法語
   伽藍聖眾 護寺太平
   虔心祈禱 梵剎永興

(五)彌勒殿 法語
   未來汝是佛 現前誰是汝
   若於當下得 此時即三會

(六)韋陀天將 法語
   靈山受佛囑 莫忘勤護持
   三門常清淨 再申靈山囑

(七)祖堂 法語
   諸祖列聖 光耀門庭
   至心稽首 永繼宗風

(八)監齋大士 法語
   大士威神 資身護命
   調和百味 海眾蒙恩

(九)大難寶殿 法語
   法身空寂眾妙賅 萬德莊嚴坐蓮台
   若於有相見無相 諸佛含笑覺路開

(十)海島觀音 法語
   自在觀世音 無剎不現身
   甘露普遍洒 大地處處春

(十一)西方三聖殿 法語
    願垂雙手 化渡有緣
    處處淨土 隨心而轉

(十二)法堂 法語
    今登無上座 叩向法王城
    靈山傳斯意 法法自然同

   至華林丈室,由中國佛教協會聖輝大和尚送座,新方丈陞座說法,大眾唱頌如法如儀。諸山長老,領導和貴賓,護法居士等,表示祝賀。接著新方丈率領各單執事, 恭請明暘老和尚榮任龍華寺法主和尚。然後在方丈室舉行慶典座談會。在會上發言的有玉佛寺方丈覺醒大和尚,國內和國外諸山長老的代表,中國佛協代表,市、區 宗教局領導,龍華寺代表,照誠大和尚最後致謝詞。其中部份代表發言摘要如下:龍華寺代表王永平講話「明暘法師,乃近代中國佛教領袖圓瑛長老的高足,圓瑛長 老以秀才出家,精通三藏,弘傳楞嚴,深得中國和東南亞佛教徒的崇敬和皈依。圓老被全國諸山推舉為中國佛教會會長,連任七屆。在日寇侵華期間,圓老誓死抗 日,他一生愛國,是佛教界的愛國楷模。解放後被選為中國佛教協會首任會長。明暘法師是圓老入室弟子。明暘法師幾十年來,在國內弘法,他的法徒遍佈中國的兩 岸三地和東南亞國家。他善於做思想轉化工作,消除國外長老對共產黨人的誤解,這種工作得到江澤民主席的嘉許。以我長期與明公相處的經驗,深知他的內心世 界,清淨無染。弘法利生是他的家務,他在龍華寺退居後,請他為法主和尚較為妥當。法主和尚的來由,據中阿含經云:「世尊為法主」法主就是「佛法之主」。原 來是對佛陀的尊稱,後來衍稱各佛教宗派首領為法主。最近香港覺光長老被請為觀宗寺法主和尚,我們現在敬請明暘老法師為龍華寺法主和尚,意在我們的學佛弘法 是以他為主,他的愛國愛教言行永遠是我們學習榜樣。

   請照誠法師任龍華古寺方丈,早在八年前,明老就和我私下議論過。明老認為龍華古寺是上海市最古的大叢林,方丈要有「弘揚佛法,領導寺務」之才,當時認為照 誠法師有這個基礎,經過幾年來明老認真地培養讓他講開示,讓他出國,讓他做事,看他的道心,都比較滿意。但幾次請照誠法師來龍華寺,他都不肯,直到明老生 病,龍華寺全體法師聽他講一次心經後,兩序大眾認為他來龍華寺代表明老:「弘揚佛法,領導寺務」較為合適的,照誠法師出於報師恩的孝心,才答應了。一年多 來,他代表明暘長老率領龍華古寺法務團多次去香港弘法,他的德才兼備的僧寶形象,深得海外佛教界的重視與歡迎。香港新聞記者聽了他的開示,那啟迪智慧的教 理闡述,口若懸河的辯才,深受感動,於是在香港報紙上介紹他是中國佛教新一代佛門龍象。去年春天,照誠法師在龍華寺試辦「華林佛學班」,分提高班和研究 班,意在培養文化和教理水平較高的僧寶。他始終牢記恩師明暘長老的教導,以「培養僧才,弘揚佛法」為家務,恩師又是繼承圓瑛大師的衣缽,這就是圓、明、照 三代傳承。是上海佛教弘揚楞嚴大法的基礎。這就是照誠法師榮任龍華古寺方丈的中心意義「鐵肩擔道義」,希望照誠方丈肩負弘法大任,愛國愛教,走與社會主義 社會相適應的道路。方丈勇猛精進在前,我們追隨擁護在後。敬祝龍華古寺佛日增輝,並祝國運昌隆,人民安樂。

   中國佛教協會代表聖輝大和尚講:「帶著送舊迎新的激動心情,上海龍華古寺又迎來恭請明暘長老榮任法主和尚,照誠法師榮任方丈陛座典禮的殊勝吉祥的日子。我們懷著無比的喜悅,謹向明公上人,照誠法師,龍華古寺的全體僧眾,表示熱烈的祝賀和贊嘆。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龍華寺由於歷史悠久,高僧輩出。一千多年來,一直是上海市的首剎,佛教著名的十方叢林,其優良的道風和學風在海內外佛教四眾弟子中交口稱譽。是僧俗共同朝拜觀光的聖地。在中國佛教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照誠法師是明公上人的高足,道心堅固,多年未隨侍明老左右,深受明公上人的器重,耳提面命,多加教誨和栽培,從一個普通青年僧人,成為上海市佛教協會的秘 書長,在協助會長明公上人主持會務外,多次參加中日韓三國佛教會議。並且在反邪教的鬥爭中,旗幟鮮明。成為反邪教協會理事,是一位難得的既愛國又愛教的佛 門龍象。

   所以我們希望龍華古寺今後能在明公上人的榜樣楷模下,照誠方丈的主持下,全寺僧眾一致,同心同德,繼承好佛教的優良傳統,把龍華古寺建設成為一個注重實修 的道場,一個培養人才的學府,一個弘法利生的基地。一個愛國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典範。一個聯繫海內外信徒的窗口。為世界和平,為祖國富強,人民幸 福,為開創佛教事業的新局面做出更大的貢獻。

   市民宗委主任楊奇慶先生代表政府領導講話:我們歡迎在千年古剎龍華寺,舉行照誠法師榮任龍華寺方丈陞座儀式,這是上海市佛教界的一件大事。龍華寺是我國歷 史悠久,影響深遠的全國重點寺廟,也是市中心最大的佛教場所。改革開放以後的二十年來,在德高望重的明暘法師的主持下,龍華寺在弘法利生,加強管理與海內 外友好往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上海市佛教事業的發展,為社會慈善事業,也為上海市的穩定繁榮做出了貢獻。照誠法師自從靈岩山佛學院畢業後,長期在明 暘法師身邊工作,耳濡目染,成長很快。他道風純正,為人誠懇,謙虛謹慎,並有相當的佛學造詣。一九九八年五月起,他擔任上海市佛教協會秘書長,為市佛協工 作的開展,做出了努力。

   一九九九年三月起,照誠法師到龍華寺任代住持後,秉承明暘法師「愛國愛教」的一貫宗旨,身體力行,承擔起講經弘法與日常工作,進一步建全了龍華寺各項規章 制度,創辦了「華林佛學班」,建立了圖書館,使龍華寺的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得到了廣大佛教界人士的好評和有關部門的肯定,現在,應龍華寺兩序大眾禮 請,並經上海市佛教協會會長辦公會議討論決定,照誠法師為新一任龍華寺方丈,這是水到渠成,按佛教的說法是「因緣已到」,在表示衷心的祝賀之際,向照誠法 師提幾點希望:「一、是希望照誠法師繼續高舉愛國愛教的旗幟,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二、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虛心向老一輩法師和居士學習。同 時,要進一步提高佛學造詣和講經弘法能力。三、要以自已為表率作用帶領大家,中國有一句古語:「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方丈,要團 結好廣大法師和職工,將龍華寺的寺務管理工作,道風建設和講經弘法事業推上一個新的台階。另外,作為全國重點寺廟的新一任年輕方丈和上海市佛協秘書長,還 要與上海市其它寺廟的領導和上海市佛協其它領導進一步加強溝通,加強團結,努力開創上海市佛教的新局面。」

   照誠法師在致謝詞中,衷心感謝各位領導,各位嘉賓的光臨,照誠法師對明暘法主和尚的栽培之恩,傾吐發自肺腑的孝敬深情,潛然淚下,全場感動。台灣明乘長老與王永平講:「我參加過許多方丈陞座儀式,講孝心,深情發自肺腑,照誠為第一位,他是位好方丈,我很感動。」
 
 
隨筆禪話
◎秦孟瀟
是緣是債

   有一位姓林的師傅,是福建人,約在八十年代初由家鄉來港,過去在國內一家裝修公司任職,負責室內外美化設計工作,這項專業在國內外都很吃香;在香港他與同 鄉合伙組成一間公司,生意不錯,他為人誠實,跟客戶講價公道、實惠。這位林師傅赤手空拳闖天下,不到十年光景,他扭轉了「窮光蛋」的命運,儼然成為一個 「小富翁」了。類似這樣的人,在海外為數著實不少,但他對物質並沒有過高的要求,祇是在精神上感到不勝負擔!不知如何解決才好?有一日,他悄悄地跑來找我 傾吐心聲,盼望我替他尋求解決之道。他說:「我身邊的妻子,不是我所愛的;我真正愛的對象至今還在等待著我!你看怎麼辦呢?是緣呢,還是債呢?」在男女之 間出現這種矛盾局面,可以說是常有的事,古今中外層出不窮,所謂「痴男怨女」,「恨海難填」啊!這筆糊塗賬幾乎誰也算不清,往往最聰明的人,常常做錯事。 甚至墮入不可自拔的泥坑。無以名之曰:「孽緣!」這位林師傅向我說:「我這個人長得不俊,很樸實的樣子,家境很平常,為甚麼女孩子偏偏找上我?」

自嚐苦果

   在愛情上發生矛盾,無論是「喜劇」或是「悲劇」,都得用「緣」或「債」來說明它;有美滿的婚姻,稱頌說:「天賜良緣。」若遇上不幸的婚姻,則稱之謂:「前 世孽債!」這些觀念,多多少少與佛家「因果循環」道理相吻合,幾千年來,在人們腦子裡紮根很深,一代、一代延續下去,存在著「認命」的思想。我想,西方人 或受西方文化影響的人,他們沒有「因果」、「輪迴」思想,甚麼叫「緣」,甚麼叫「債」,統統否定這些說法。因此上演的「愛情悲劇」格外多,男、女主角找不 到一條「退路」。東方人自覺或不自覺地講「因果」、「報應」之說,把無法解決的矛盾推給冥冥中所謂「前世註定」的,也是自己所作的一切;看起來這是不科學 的「宿命觀」在起作用,這實際上是一條「退路」,應該說,這是「最明智」的辦法,不會走上「絕路」。我對這位被愛情困惑的林師傅說,一切皆是因緣決定的, 絕不能胡來一氣,這叫做「因」位,由「因」到「果」是一切事物的法則。在愛情上感到困惱,皆是自己所找的,祇好自嚐苦果了。

作繭自縛

   跟任何人都講甚麼「因緣觀」,是無用的,別人以為這是很迂腐的說教,會產生抗拒的心理。世間上許多事,往往別人一指點就明了,可是有些人很固執,不相信別人的話,走了不少彎路,到頭來才醒悟,悔不聽別人的話,俗語說:「不到黃河心不死!」這樣的人很多、很多。

    這位林師傅在婚姻土碰到的問題,並不像目前所謂找「二奶」所遇到的困惑!他說,他相識的愛人在前,而後來所娶的妻子並沒有愛情基礎,由於彼此來往了一段時 間,在鄉間鄰居眼裡,就認為是未來的媳婦了,至少在心理上也就認這門婚事了。林師傅說,在這情況下,無法說明自己已有心上人了,一拖再拖,在家人催促下不 得已登記結婚了。而他的愛人也明白箇中苦衷,依然相互愛著,為了怕別人發現戀情,常常在夜晚溜到秘密處談情說愛,天未亮就各自悄悄回家了。這種瞞天過海的 戀情,始終未被別人發現。自從他來到香港之後,妻子兒女都來了,但與情人的戀情未曾斷了,甚至到今天他的妻子也未發覺,他不認為對不起妻子,反而對情人愧 疚,豈不是作繭自縛?

遁入空門

   想不到這位林師傅接二連三地找我談心事,他說:「祇能找你談,我相信你,我把『心』交給你,祇有你能掌握我的命運!」這番話,聽得我毛骨悚然,反而忐忑不 安!忙問:「甚麼緊要的事呀?」他非常沉重的、雙目無光直瞪瞪地望著我說:「我對不起老婆,也對不起國內的情人!這樣下去,了無盡期,這也是不了情呀!怎 麼辦呢?想來想去,找不到任何出路,我想到佛家一句話:「慧劍斬情絲!」我想去做和尚,你相識不少法師,拜託你介紹我去,最好是別人找不到的地方,越遠越 好!」他向我吐苦水,原來想託我找個出家人的師傅,所謂「看破紅塵,削髮為僧。」看樣子,對方並非真正看破而削髮為僧,祇是權宜之計,避開麻煩罷了,他動 機不純的打算,我立即拒絕了。他躲避煩惱,不是給我惹上了無盡期的煩惱嗎?如果他真的遁入空門了,他的妻子、兒子、女兒一定會找上門來「要人」!在國內的 那位情人,一定會寫信來「聲討」!。我苦笑著說「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神通喇嘛

   有位居士約我商談一件事。她說,近幾天來往深圳住了多日,會見了幾位喇嘛。他們告訴她,在國內有一位寧波車(上師),在山洞閉關四十年,修持「無上瑜伽法 門」,並得了「神通」!特別表現在對無數病人,祇要他輕輕吹拂」一下,這些病人不醫自癒了,這種「神蹟」行醫,在基督教耶穌經常採用的,使不少人信服了 他,跟隨了他!用這種「神通」治病的,在各大宗教都存在,例如基督教、天主教、佛教、道教……都出現一種「超自然」的力量,竟將病人治好了,特別是我國的 道教,那些茅山道士施法術,能出現種種,「神蹟」,在史書上也曾有過記載,在民間流傳更廣,確實迷惑了不少人,皆信以為真。這位居士跟我談的目的,想聽聽 我的意見。她有意想請這位寧波車蒞港弘揚密法。我對她說,純粹弘揚「瑜伽密法」,我贊成。因為在海外信密宗的人很多,幾乎形成了一股風氣,信者非常狂熱! 甚至歐美人士皈依或削髮為僧的也不少。要正確引導信眾,絕不可以「神通」來號召!這位虔誠的居士,連連點首稱是。

本末倒置

   有一信密宗的人問我:「你相信不相信有神通?」我毫不隱瞞自己的觀點回答說:「我確實相信有神通」。對方又問道:「既然你相信有神通!為甚麼又不贊成以神通來弘揚密法呢」?

    對信密宗的人來說,有這種心理和想法的人,是相當普遍的!他們認為,凡是有神通的人,一定有道行的,有道行的寧波車(上師),是絕對信服的,是崇拜的偶 像!佛教有兩大派別「顯教」和「密教」,這兩大派別,在教義上是相通的,在儀軌上是有差別的!在「密教」方面確實予人有一種神秘感,這是密教不同於顯教的 特色。故追求「神通」的大有人在!持有這一觀點的人,算不上是真正懂得佛教,說到底,佛教是理性化的宗教,它追求的是「智慧」,而不是「神通」。唯有智慧 才能斷除煩惱,進而達至「涅槃」境界。而「神通」並不能斷除煩惱,更不能「了脫生死」!仍受輪迴沉浮的痛苦。追求「神通」捨掉「智慧」,是本末倒置的做 法,不足取。

聰明牧師

   多年前,我曾主編《大道》雜誌,這是一份以宗教為內容的綜合性刊物;憑此因緣,我相識了海內外一些著名的宗教家,其中有主教、神甫、牧師、道長、法師、喇 嘛等人物。在本港,我與這些人物來往,在我個人思想、感情上沒有甚麼偏見的,佛家常說一句話:「一切善法皆是佛法。」一切宗教都是導人為善的,這是所有宗 教的共同點。佛教胸襟猶如大海一樣,它能容納百川。所謂「圓融無礙」法門,或稱「自他不二」法門,惟有「無分別相」,才能達致最純淨的境界,無我、無私、 眾生平等。有一位楊牧師與我交往多年,他對佛學極感興趣。在他講道時,幾乎通篇都是佛學觀點,祇是沒有提起佛法兩字而已。教友們聽他講道也感到特別有興 趣,在教會圈內都說這位楊牧師是屬於「聖靈的」,「主與他同在」!正由於他講道與眾不同的緣故,教會領導層向他表示,邀他往世界各地巡迴講道,說他是「主 最寵愛的兒子」,應該全心全意為「主」 (上帝)作「見證」!他動身前夕,曾給我電話說:「有緣再見」!

何謂瑞相

   我曾談過河北省香河縣有位女性老居士周鳳臣逝世後三年來身體不腐,她的長孫楊學強描述老人一九九三年春夏時的情況時說:「她的身體各部份已基本乾燥,面容 與以前基本相同,全身無腐爛,無異味,一些主要關節仍能活動,但部分關節由於乾燥已僵硬。但奇怪的是,她的脖頸一直未僵硬,頸部活動自如。」……「身體更 散發出淡淡的奇香。」這種現象引起了專家們的關注,北京大學生物學教授陳守良和蔡益鵬等人,都感到困惑,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有許多問題是無法說得清楚的, 甚至違背常理的。

   對這一現象,就佛家觀點來說,是易於理解的事,且是在佛門中經常發生的,在歷史上都有可供證明的事例。最著名的是唐代慧能大師及明代的憨山大師、無瑕禪師 的肉身至今仍保存完好;在台灣的慈航法師、在香港的月溪法師的肉身都貼金供奉著。佛家說:凡是「修行」的人,能主宰自己的生命(預知死期將至及轉世等等) 及肉身不壞。周鳳臣是長年茹素、拜佛的「修行人」,她逝世後保持的瑞相,是自然的現象。在這一點上,科學家是無法明白的。

割斷塵緣

   有人問我,如果信仰轉變了,原來信奉某一宗教,後來由某些原因促使自己改變轉信另一種宗教,是好事抑是壞事呢?我認為這個問題不能直接用「好」與「不好」回答。

   一般說來,信仰宗教不外乎來自兩個方面,一來自感情上的要求,二是來自理性上的要求;非來自這兩方面的要求,而是人云亦云的信奉某某神仙,就會成為糊糊塗塗地信奉,也就糊糊塗塗地不信,所謂盲目性的衝動,既無快樂可言,亦無煩惱好說!

   對於有些信奉宗教多年的人,尤其是女性,在感情上很深、很深。突然間要她放棄原有的信仰,或轉變為其他的信奉,是很難適應的,在精神上陷於痛苦深淵。唯有屬於理性類型的人,他們在宗教信仰上的轉變,是認識上的突破和昇華,在精神上會感到無限的喜悅!

   近年來,不少天道信眾虔誠皈依佛陀,這就是信仰上的轉變,在歐洲不少天主教徒,近廿年來轉信佛教了,似乎與密宗喇嘛特別有緣,有的竟削髮為僧了,當然是做喇嘛,而做和尚的幾乎少之又少。
 
 
世出世法  旭日三十年
◎楊 釗
旭日集團成立於一九七四年秋,至今已經三十年了,三十年中幾許風雨,安然渡過,說實在話,真的不容易。

   感謝我的兄弟,我的父母,我的師父,我的員工,我的家人,令我完成了對自己的承諾:挑起家庭的擔子,擺脫貧窮,要活得有尊嚴。

   旭日三十年,令我們有了個謀生的場所,雖然,身體是辛苦一點,但心靈總算過得去,沒有太多的「冤案」,太多的「不分黑白」、「指鹿為馬」。第一代的員工已 經完成了做父母的責任,養大了兒女,大多也有機會進入大學唸書,我們也為三萬個員工,盡了點心、盡了點力,許多員工不僅完成了養育家庭的責任,也積累了一 些退休金,以作安老之用。在這裡,我們也共同建立了一所學習的好場所,讓我們在工作中學習了工作,在工作中體會了生活,部份員工也有機會發揮所長,顯示了 價值。在這裡,雖然每天會有不同意見,但我們發現對方始終是好人一個,從而發現原來周圍朋友不少,自己並不孤單。朋友的友誼在企業江湖征戰中,分外親切和 珍貴,更殊勝的是,為了勇闖這人生之途,我們上下探索,尋求生命之源、人生目的?幸運地,我們終於有了答案。人生至此,復有何求?

   回首過去,我們在企業江湖上打過無數勝仗,獲得許多第一,當然我們也有戰敗時刻。在無數勝仗中我們積累了金錢財富,在狂風暴雨成敗中洗煉了智慧精華,稱之 為「旭日精神」和「旭日文化」。【旭日之聲】已經十九年了,過去的十九年見證了旭日集團的成長與發展,記錄了我們的心履歷程,雖有悲歌,也有樂曲,其中值 得我們欣慰的是,它能夠真正地記錄了我們工作與生活的片段,實實在在地傾吐了我們的心聲,最低限度我們交了一個真摰的朋友,相互把足談心;它陪伴了我們十 九載,形影不離。

   展望將來,旭日如何面對未來的三年、五年乃至三十年呢?這是值得我們總結和思考的。祇有好好地總結和思考,才能更好地工作,更好的生活。

   在總結和展望中,我發現中國治國的思想和方向,對我們企業有很大的參考價值,那就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最近提出的「科學發展觀」。

   鄧小平理論中的四句話:
   一、落後被人欺負
   二、發展是硬道理
   三、發展生產力
   四、穩定壓倒一切

   人為了生存、解決溫飽,另一個人生目的是,活得要有尊嚴,但是貧窮和落後會被人欺負,所以,我們要奮發圖強。

   其次是,一個國家又或一個企業,必須發展,祇有發展才能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人們去實現理想和抱負,所以說,發展是硬道理。

   再次是發展生產力,社會的進步、財富的增長來自發展生產力,祇有提高生產力才能有多餘的財富改善生活,若妨礙生產力,祇會消耗財富,變成負資產。

   最後是穩定壓倒一切。說明了祇有團結才能實現雙贏和多贏,若互相鬥爭,祇會兩敗俱傷。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
一、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二、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三、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個國家,一個企業,祇要心存顧客、心存員工,代表絕大多數內外顧客利益,也就是外代表顧客利益,內代表員工利益,時刻為他們謀福利,站在員工和顧客角度看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樣的企業才能得到顧客和員工的支持和擁護,這樣的企業一定會越來越興旺發達。

   雖然有顧客和員工的心,也要有能力為顧客和員工創造較大利益,這就必須凝聚最有能力的人才,又或組成最強的團隊,才能產生最高的效率,創造最大的效益,所以說,要凝聚和培養先進的生產力代表。

   有心、有力還不夠,還要有頭腦,這裡指的頭腦,是指文化的頭腦、藝術的頭腦、精神文明的頭腦,一個企業不僅要俱備創造金錢財富的人才,同時要俱備創造精神財富的人才,這樣的企業才能協調的發展,可持續的發展。

   最近中共在執政理念上有了新飛躍:強調落實「科學發展觀」,其要義第一條為: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

   今年三月在北京召開的人大和政協的會議,其中一項是把「義勇軍進行曲」正名寫入憲法,成為「國歌」,其中意義是體現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憂患意識」。

   詳細研究中共治國理念,吸收其中精華,作為我們未來十年乃至三十年的指導思想,可列為:

一、心存憂患意識
二、以人為本
三、緊記鄧小平先生四句話:
   1、落後被人欺負
   2、發展是硬道理
   3、發展生產力
   4、穩定壓倒一切
 四、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2、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3、代表最廣大顧客和員工的根本利益

   祇要我們能相信、理解、實行以上九大方針,我們的事業和生活肯定能更上一層樓。
 
 
慈輝愛心遍大地  知識就是財富
◎慧 梅
「知識就是財富」清遠市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三水鎮鹿二中尾村瑤民看完了慈輝佛教基金會贈送給他們的《農家百事通》一書後如是說。

   連山縣地處廣東的西北部,在1,265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嶺中,居住著11.6萬壯、瑤、漢族民眾,全年財政收入祇有1,060萬元,人均收入祇有2000元/年,是廣東省特別貧困縣之一。

    早在一九九九年,慈輝佛教基金會就給予該縣的五保、特困戶們物資的幫助,例如派棉被,派油、派米,發慰問金,緩解他們吃不飽、蓋不暖的困況;還資助十萬元 給禾洞茶場購買炒茶機械設備,以提高炒茶的技術,提高茶葉質量,提高茶農們的經濟收入。僅此一項,就可以使茶場每年增加十萬元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舒緩了他 們生活困境。

   然而,由於知識的貧乏,不少農家百姓種了多年的果樹,祇見樹木,不見掛果;他們不知道怎樣去給果樹開溝施肥;不知道怎樣修枝整形;不知道如何除蟲滅病、保 花保果,眼睜睜地看著每年本應有數千元收入的果園卻雜草叢生,分文不進!不少農家守著那滿目青山,卻不知道該走向那座山,走進那條溝,去創建自己的美好家 園。

   目睹這一切,慈輝行者們深深地知道,要幫助這裡的農家百姓徹底擺脫貧困,必須發掘他們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幫助他們克服「等、 靠、要」的依賴思想。為此,在連山自治縣新聞出版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縣水果辦、科協、農業局、畜牧水產局的技術專家們的熱心協助下,請「連山縣志 辦」趙文兵主任編寫,由慈輝佛教基金會捐資五萬元、印刷出17,200本《農家百事通》,贈送到壯鄉、瑤寨,送給千家萬戶、送給全縣的農民。

   《農家百事通》內容豐富,有種養技術;有二十四節氣知識;還有農村的各項政策。通過書本知識的傳播,通過鄉村幹部口頭的傳達、現場操作的指導,使農家百姓逐步地掌握科技知識,運用到平日的耕作種植中去。

   連山自治縣陸耀寶縣長為《農家百事通》寫了:「學科學知識、走致富之路」的題辭;縣人大韋承林主任寫了:「百事百通家興,常知常識人和」的題辭;縣政協虞麗冰主席寫了「服務大眾,利國利民」的題辭。全縣上下掀起一個學知識、增智慧、盡快脫貧致富的新高潮!

   慈輝行者們堅信廣大的壯民瑤胞,定會在《農家百事通》的引導下,不斷增長「靠山吃山、靠山養山」的致富智慧,定能擺脫貧困、唱好山歌,走出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世界僧伽與慈悲實現祈禱世界和平法會實況報告
◎法 珠
朗的早晨,我們從新加坡由南北傳僧伽及廿多位信眾們聚集 在樟宜國際機場前往印尼首都雅加達。參加世界僧伽大會第七屆第二次執行委員會。飛機降陸後受到印尼佛教徒熱烈的歡迎,直往大叢山西禪寺印尼佛教大廈。從中 午到晚上,西禪寺陸續看到各國諸山長老扺達,所有嘉賓扺達安頓住宿在喜來登大酒店。

海會雲來集歡迎晚宴

   二○○三年十二月十七日由主辦單位舉行歡迎晚會,來自三十一個國家,僧伽三百多位及海內外在家信眾總共四百三十餘位嘉賓參加歡迎晚宴。貴賓前總統瓦希德先 生。當晚宴席開一百零六桌,首先由籌委主席Sri Pannavaro長老致歡迎詞,由秘書長慧雄法師翻譯中文。法師用虔誠懇切的心來歡迎與會嘉賓,以及各國長老,我們籌委會盡量把這一切的大會做得更圓 滿,如果在接待當中有過失,這個將是我們學習的機會,請大家多多包涵。世界僧伽會會長了中長老致詞時強調,歷屆召開大會都沒有這次召開大會人數多,可見印 尼佛教前途光明無量。

人協議長諸山長老主持開幕典禮

   是日上午全體與會者從喜來登大酒店往佛教大廈文化廳舉行開幕典禮。到會者不但是諸山長老,政府長官瓦希德先生以及人民協商議長Dr Prof. Amin Rais萊士博士主持開幕典禮,致詞時,他感謝諸山長老蒞臨印尼。這幾年,在國際的媒體印尼是給人很不好的印象。他總希望通過世界各國僧伽能把印尼的情況 傳達給信徒們以及公眾人士,各國人民,印尼是個愛好和平的國家。同時諸山長老的慈悲及智慧,也能夠感召加持明年印尼進入大選,使我們社會安定,進步。工委 會主席Ven. Sri Pannavaro長老致歡迎詞時,提到超出意外能得到世界各國僧伽蒞臨印尼參加這次會議。同時,明天我們會在婆羅浮屠塔舉行世界和平法會,因此,大家的 蒞臨是想念已久婆羅浮屠的莊嚴神聖,顯現出一個恭敬虔誡的心共同為世界祈禱和平法會。瓦希德先生作為籌委會的顧問,在致詞時表示,唯有佛法的智慧以及慈悲 能帶動各宗教和諧包容,帶來世界和平。他也談及經常有空就會到禪寺來拜訪,交流佛法,以及他非常關注在印尼發展的佛教。在萊士博士主持鳴鐘開幕後。南北傳 僧伽誦經祈福中,後由國際文化中心舞蹈團表演「贊頌慈悲經」舞蹈。與會者以及所有貴賓四百多名,在佛教大廈門口前階梯攝影留念。另外有世界媒體專訪大會貴 賓及世界高僧。

拜訪印尼副總統

   十一點午齋後,工委會主席及世佛僧會會長,各國副會長一行廿五人前往副總統府拜訪。本來副總統邀請大會與全體三百五十人一起到總統府舉行開幕典禮,由於雅 加達交通繁忙,到處塞車,大會考慮祇派廿五位長老到訪交流。由宗教部長Agil Said博士帶領全體與會,祥細向副總統報告。這次在印尼開會的行程及活動,副總統歡迎大家蒞臨印尼,並通過這次大會,希望各國高僧能促成世界各宗教和協 包容,最後全體在總統府大廳攝影留念。中午各國高僧在酒店休息。下午兩點在喜爾頓酒店大禮堂舉行第一次會議,討論事項後,傍晚雖然降雨,全體與會往一乘寺 接受供養,千人的隊伍青年老少善信歡迎會長及世界各國高僧,並舉行簡單的儀式。由於一乘寺新建的道場,南北傳僧伽為新建道場祝願,會長與各國僧伽為新建大 殿洒淨,莊嚴道場,利樂有情後,大家往會場接受供養,會長講話時,談到身為佛弟子,修行的目的,都是要成佛,「無二與無三,唯有一佛乘」,今天我們來到一 乘寺,我們大家也往成佛的道路,將來必定能成佛。晚宴過後,由警車開路,十一輛旅行車及十部貴賓車,直往飛機場,乘搭飛機往日惹。由於大會包機,全體與會 者到機場,直往登機口,飛機等著貴賓,馬上開機。五十分鐘的飛程時間,九點半到達日惹,由於四百多人,分開兩個酒店住宿。

受十世王朝蘇丹宴請

   十九日早晨八點三十分,由日惹交通警察隊引導往皇宮參觀,並在皇宮大廳舉行歡迎宴會,受到古音樂Gamelan樂隊歡迎大家。十時三十分蘇丹國王準時進入 大廳,受到全體嘉賓鼓掌。印尼獨立前,早期各省市都有蘇丹皇朝治國,唯有第九世蘇丹皇朝把國庫財寶貢獻給國家。在一九四五年印尼在荷蘭統治獨立後,建國首 都是在日惹。當時,國會為惑謝日惹蘇丹皇朝奉獻建國。就在日惹特區,誰當上蘇丹,自然成為當地的省長,不用通過選舉。同時在一九七○年修建婆羅浮屠佛塔, 當時蘇哈多總統命蘇丹國王作為重建佛塔委員會的主席,才受到世界聯合國信任,各國發動修建保留婆羅浮屠佛塔。而當時修建婆羅浮屠佛塔,是由電腦編排,保存 裡面的結構浮雕及排水。當今婆羅浮屠佛塔是世界遺產,七大奇蹟之一。在致詞時,工委會主席特別感謝蘇丹國王,對婆羅浮屠佛塔的照應,使當今世界佛教徒作為 朝拜及修行中心。蘇丹國王在致詞時,也很感動看到世界高僧雲集日惹,使他接受媒體訪談中特別強調,印尼古時代是佛國,我們有責任幫助佛教徒,尤其這次的會 議,一定要把它辦得最莊嚴成功。從皇宮宴請後,全體與會者到達Mendut猛都佛塔。參訪工委會主席的佛寺及朝拜佛塔。下午兩點前,全體到達婆羅浮屠佛 塔。

婆羅浮屠佛塔舉行世界和平祈禱法會

   特別的通道,車直接往佛塔大廣場。來自各地的佛教徒六千多人在佛塔廣場等候各國僧伽。有一部份與會者往佛塔最高頂參觀及朝拜後,下午二點三十分在廣場舉行 世界和平法會。中爪哇副省長。宗教部佛教司長,各宗教領導,如天主教,印尼主教,基督教。全印尼教堂主席,各宗教協進會會長,印度教長老,回教,傳教士主 席,孔教教會長老及縣長,政府長官聚集在大廣場共同祈禱世界和平法會。主辦單位致歡迎詞時,特別強調僧伽是六和敬,僧伽的修行促進內心的和平以及對外的和 合,和平是要從內心的寬宏,包容是促進與所有眾生達成友善和平。在會長了中長老致詞時,會長說到佛法不可思議,剛才還下了大雨,現在雨能停下來,這場雨表 達諸上善人聚會在一起。所以今天的法會非常殊勝,能在千年佛塔舉行法會,回顧古代建造佛塔的人們和平,勇敢,才能把佛塔留住世間。當宗教部佛教司長,談到 雨天下降甘露,洗掉世人的貪嗔痴造罪的行為,他也期望,印尼佛教徒對自己的心念,對佛法更要有信心,淨化身心,才能使自己慈悲,有智慧,達到與各宗教之間 和平相處。中爪畦副省長代省長致詞時,特別歡迎世界各國憎伽以及全印尼佛教徒蒞臨中爪哇參加這一項有意義的法會,也特別強調通過和平法會,能滅除當今社會 的問題。如暴戾、歧視、強迫,使我們在不同宗教,不同信仰當中,能達成世界和平,社會詳和。法會由各國高僧誦經祈願。由各個宗教領導上台以不同方式祈禱。 世界和平會長也贈送紀念品給中爪哇副省長及主辦單位。法會歷程兩個小時後,在上車要往三寶壟之時,有一位來自美國洛杉磯的法師,在他談話中,表達出在我們 佛教的聖地,能跟各宗教一起來祈禱。我深深體悟到今天和平法會的力量,真正帶給大家佛法的喜悅。經過兩小時的車程,全體與會者在雨中到達三寶壟石佛寺接受 供養。石佛寺在三寶壟郊區,當時是由一位華僑把他八十公頃的土地獻出來作為佛寺,也就是印尼近代復興佛教的基地。一九四○年南傳錫蘭的法師那蘭陀Ven. Nalanda長老首位到達在印尼弘法,度了無數知識分子出家。寺院入口處由於有一塊大石頭如佛腳印,大家稱為這座寺院為石佛寺。千多名的信眾以歡迎的隊 伍,迎接諸山長老到大殿,以簡單的儀式祝願後,全體往地下一樓禮堂參加歡迎晚會,每位長老法師都接受了寺院贈送的紀念品。

參加南香禪寺落成(諸佛海會雲來集)

   我們在三寶壟住宿,也分開兩間酒店。隔天上午八點三十分往三寶壟市南端,遙遠看到七層大樓佛塔的寺院。這座寺院是由銀行大樓改建的,是當時世界金融風暴受 影響之下的銀行。後來由慧雄法師向政府成標改建佛堂。面積有一萬六千八百八十八平方米,每層建築面積二千三百六十五平方米。總高五十八米,將近二十層樓高 大廈,塔頂由銅鑄雕的十八米高的雕佛。在裝璜中,歷經一年。地下一層為齋堂,地面第一層為大悲殿,中間供奉六米高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背光有千佛雕成,兩 邊有文殊、普賢立像。大悲殿也作為多功能禮堂用途,設宴能擺一百二十六桌,禮堂周圍有三十三尊觀世音菩薩應化事蹟,住持法師通過大乘妙法蓮華經普門品,觀 世音菩薩應化身以及以遼代藝術用福建花崗石所雕成的聖像,每尊聖像栩栩如生,藝術高凡,莊嚴德像,以及每尊旁邊,都有設碑說明,走完大悲殿,就如誦完一部 普門品。第二層為說法堂,供奉由泰國銅鑄的聖像,連佛弟子總共有十七尊,進入法堂,壯觀無比,如佛陀向弟子們說法。三,四,五樓設有禪堂,視聽室。佛教文 物館,會議廳,佛學院以及六十間套房,作為雲水朝山館用途。頂層設有琉璃寶殿,供奉著莊嚴無比的一佛八菩薩二護法聖像。頂層無柱殿高空圓形的藻井,顯現出 琉璃光彩輝煌的藝術建築。是日上午由世佛僧會主持,分成地上一層,二層佛像安座開光說法慶典後,在中爪哇省長宗教部長蒞臨主持大廈落成典禮,爪哇民族以音 樂舞蹈歡迎嘉賓,三千位佛教徒聚集大禮堂,參加慶典。開幕時,住持及工委會在致歡迎詞表示在政府支持之下及歷史的見證,這座佛寺今後以佛教弘法,淨化的宗 旨來弘揚佛法,也感謝省長以及世界長老大德法師來參與這莊嚴的聖會。省長致詞時,也強調寺院的建立,不是祇有作為給信徒朝拜,其宗旨是為弘揚人間生活道 德,希望這座寺院能促成佛教徒信仰中心,也能帶動跟其他的宗教一起創造祥和,社會安定。最後,由青年舞蹈團表演「印尼各民族團結舞蹈」,省長在住持法師、 各宗教領導及政府長官在石碑簽名,中爪哇佛教大廈正式落成。由舞龍醒獅團助興,場面熱鬧莊嚴隆重。

   下午兩點各國長老繼續在大叢山南香禪寺四樓會議廳開會,由各國各執行委員代表作報告後贈送紀念品。會議通過多項議程,如在總部設立教育,憎伽醫療補助小組 外,也成立協助在發展中國家的佛教,變換弘法經驗,秘書長宣佈會議成果,以及訂在明年第八屆大會在馬來西亞檳城召開,馬佛總主辦單位,極樂寺承辦單位。大 會由會長了中長老宣佈閉會。下午有英文秘書長佛法開示,到會來參與的,有來自各個地方,中爪哇原住民佛教徒,也有不少參與聽講。晚間七時三十分由中文秘書 長主持佛法講座。首先由佛教舞蹈開場後,由中文秘書長會本長老以中文專題演講,籌委會秘書長慧雄法師以印尼文翻譯。長老強調作為佛教徒不祇是認識佛法,還 要修持佛法,才能真正體悟到佛法的受益,當我們覺悟佛法,內心所看到面對的都是真實的。如果用文字上認識佛法,沒有深深體悟佛法,內心升起執著,我執,判 逆的煩惱,相對內心所擁有的,如能得佛法的受益,能奉獻與大眾,達到最高的淨化利行的慈悲。

供佛齋僧修功德

   廿一日早晨,全體與會者從三寶壟乘座三架飛機不同時間飛往雅加達。從國內機場直往首都佛教大廈參加供佛齋僧祈福大會。是日上午三千多名信徒集會與文化廳。 迎接三百多位世界各國長老法師進入會場。首先,由國際佛教文化中心團員,鳴廿四節令鼓歡迎嘉賓,隨後以優美的佛教戒定真香舞蹈贊佛,世佛僧會會長了中長老 專題演講。贊嘆主辦單位能適應當今的時代發揚當地的文化與藝術來弘揚佛法,鼓勵與會各國在不同國家與文化背景,也要積極弘揚佛法,淨化身心。演講中也提到 能供養僧團是最大的福田,敬僧,恭僧不能比僧,供養一位羅漢當然功德很大,能供養辟支佛或聲聞菩薩,因緣更殊勝,如果能供養一位沒有執著分別心的僧人,因 緣功德更殊勝。在供養咒聲中,整齊列隊的護法,莊嚴的端著飲食供品向每桌的僧眾一一獻供,主辦單位致謝詞後,全體與會者往印尼文化藝術縮影公園觀光,一部 份法師往酒店休息。

參訪各寺院交流

   當日下午四時正,與會者往靈應寺參觀佛教高府學院,住持宏慧大法師領導僧眾信徒在山門口迎接各國嘉賓,往大殿禮佛後,到文化館參觀婆羅浮屠佛塔,重建經過 及每一層結構佛經故事的佛雕攝影展,使我們增添不少了解婆羅浮屠佛塔的藝術文化背景。晚間全體與會者到法輪寺(南傳寺院)。接受藥石供養。當我們進入大殿 向佛陀頂禮時,發現中央釋迦牟尼佛旁邊即是佛陀弟子舍利弗,目犍連尊者。千多位的護法信眾列隊歡迎。進入法堂後,由世佛僧會英文秘書長致詞外,還有法輪寺 住持法師,青年委員明光法師上來帶動獻唱佛曲,還有當地的信眾以雅加達民謠歡迎各國法師。隔天早晨,一部分的法師離開印尼,兩部游覽車接待其他法師往野生 動物園及世界公園觀光游覽。
 
 
七塔寺塔院遺址喜現人間
◎賈汝臻
日,在寧波市鄞州區五鄉鎮庾山嶺,意外發現久已湮沒無聞的七塔禪寺塔院遺址,在佛教界和社會上引起轟動。這是寧波市繼發現天童寺、阿育王寺古遺址後的又一重大發現,為研究浙東近代佛教歷史和傳統文化提供了新的依據和參考資料。

    七塔禪寺自清代光緒年間由慈運長老住持以來,香火日盛,梵剎日新,龍象輩出,法流遠播,成為浙東地區與天童寺、阿育王寺齊名的四大叢林之一。慈老圓寂後, 其後繼者傳燈續焰,弘揚正法,四方禪僧雲集七塔禪寺,參禪學道,使慈老所傳臨濟法脈久盛不衰。因規模不斷擴大,人數不斷增加,同時為僧侶養老和後事著想, 寺院計劃另辟道場,建設塔院,作為長久之計。因此,在一九二九年慈老付法弟子圓瑛大師接任住持後,得到同夭山庾山庵莊嚴法師相贈,將其庵所在地辟為七塔禪 寺下院,建造養老堂,為年老僧眾修行居所;同時起造普同塔,供奉寺院圓寂僧人的舍利靈骨。經過數年建設,塔院道場於一九三五年落成,圓瑛大師特撰寫了《七 塔寺普同塔記》,勒石記載此事。建成後的塔院道場,「山水清明,峰巒秀麗」,「塵氛寂靜,竹木深幽」,同處於鬧市的七塔禪寺互為依襯,相輔相成,成為寺院 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為七塔法席的繁盛光大發揮過重要作用。七塔寺後繼住持及僧人圓寂後,靈骨多於此安奉,如在佛教事業方面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溥常長老、指 南長老、智圓長老、常西長老等靈骨舍利,均供奉此處。至於塔院的大小規模、建築模式究竟如何,卻因缺乏確切的文字記載資料,使人難知其詳。尤其經過十年浩 劫。佛教損失嚴重,塔院道場被徹底摧毀,乃至湮滅無聞,不為外界所知。改革開放後,七塔道場再次復興,月西大和尚、可祥大和尚師徒兩代住持,都曾設法尋訪 過古塔院遺址,祇因年代久遠,文字記載不詳,均無果而終,以為憾事。

   最近,寧波市考古愛好者夏寶峰、任偉國等人在庾山嶺尋訪古蹟時,發現了石牆、禪師古墓及刻有「七塔寺塔院」、「七塔塔院」等字樣的界碑,意識到可能與七塔 寺有關,遂來寺告知此事。可祥大和尚得到消息,立即帶領傳道法師、隆聲法師、明新法師等幾位執事赶赴現場,經過勘察,初步斷定為七塔寺古塔院道場遺址。後 又多次上山,會同各級文物保護部門多方考證,最終正式確定了這一結論。

   新發現的塔院遺址位於寧波市鄞州區五鄉鎮同夭山村庾山嶺竹林中,距寧波市區約二十多公里。遺址面積六十九畝,四周圈以石砌圍牆。圍牆邊發現一塊高約一米的 石碑,碑上刻著「七塔塔院界」幾個大字。圍牆內外散列著三十多座僧人墓塔,其中除指南長老、智圓長老等部分墓塔保存完好外,其餘大部分已被盜挖破壞。在遺 址正中靠前方約一千平方米的平台上,發現原大殿遺址。據當地年老村民回憶,許多年前,這裡蓋有一座大殿、一座大型佛塔(普同塔)、多間廂房,建得十分講 究,可惜後來全毀了。大殿遺址後面是護林人所蓋的二間平房;平房旁邊不遠處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應是普日住僧生活用水來源。平房另一邊有石台階通向後面 高處平台;平台上面,有一座長約十米、寬約五米、深約四米的長方形地宮,全用石條精築而成,上面覆蓋石板遮護;地宮旁,另有房屋殿堂地基遺址,掩於荒榛草 莽之中。地宮的用途,據新發現的《指南大師塔銘》記載,抗日戰爭時期,七塔寺僧人曾打開地宮,用裡面的東西救濟周邊百姓。由此推斷,地宮當為寺院在動亂年 代珍藏貴重物品的秘密處所,地宮上面,可能即建有普同塔,為塔院中心所在。據《七塔寺普同塔記》所載,普同塔建成於一九三一年,「分三間,中間安住持及諸 山或班首職僧之靈骨,左右大眾與客僧」,原計劃將所有靈骨舍利集中於普同塔內安奉。估計後因日寇侵略,時局動蕩,故將塔下地宮用於戰備儲藏,眾僧靈骨則於 塔院內外分別建塔安奉,普同塔即成虛設,後與塔院其餘建築同遭毀壞。另外,可祥大和尚等人又在庾山嶺下的村子裡發現了三幅禪聯,其中一幅為圓瑛大師親筆: 「到山上前行不遠;在亭中少住為佳。」可見,以前在通往庾山嶺塔院的路上還建有涼亭,供朝山者休憩之用。

   七塔寺塔院遺址的發現,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寧波日報》、《寧波晚報》、《鄞州日報》、《東南商報》、新浪網站、寧波網站、鄞州電視台等多家新聞媒 體,爭相進行採訪追蹤報道,引起各級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寧波市、鄞州區、江東區、五鄉鎮、同夭山村等各級政府領導,以及宗教,文物管理部門有關人士紛紛 前往現場觀摩考察,共商古蹟保護方案,計劃將來加以開發利用,面向游人開放。可祥大和尚與眾執事經過磋商,當即決定派人前來守護遺址,會同當地有關部門做 好修繕工作,並在條件成熟時,重建塔院道場,恢復歷史原貌。
 
 
生往蓮池又一尊——悼念香港佛教圖書館館長何澤霖大德
◎石忠耀、宋玲玲
個冬天南方很冷,陰霾密佈,薄霧籠罩,淅淅瀝瀝的小雨一直下個不停。

   在南粵這個數十年難遇的寒冷冬天裡,何澤霖大德悄無聲息地走了。他走得很突然,也很坦然。帶著對西方極樂世界的無限嚮往,帶著眾多善信男女的尊崇與感激,帶著親朋好友的諄諄囑托,在綿綿不絕的佛號聲中安祥地走了。

   我們是在驅車前往廣州的路上得知這一噩耗的。電話是從香港六合園打來,伴隨著風聲雨聲和悠揚綿長的念佛聲。當時車內的一位法師和幾個學友聞此消息,有的悲戚不已,有的唏噓感慨,有的長時間靜默不語。而我們怎麼也不相信這是事實,感覺他離去的過程太快太突然!

    因為就在一個月以前,得知他生病的消息,我急忙趕到香港去看望他,沒想到他並不在醫院裡,由於擔心我找不到去他家的路(事無巨細,他總是為別人想得很周 合)他還親自跑到元朗來接我,並精神抖擻地領我到他前年剛剛搬去、位於新界名為「六合園」的山村老宅裡,參觀他和夫人幾個月來在屋前屋後種的那些蔬菜瓜 果。一路談笑風生,精神鑼鑠,我關心他的身體健康,他祇是輕描淡寫地說了聲「沒有事的」,反過來十分關心地詢問我所拍攝的電視連續劇《百年虛雲》的進展情 況。我們一談就是兩個多小時,他的言談舉止全然沒有一絲病態。我離開時他仍像以往一樣,忘不了送我一本經書。一位慈祥健康,樂觀豁達的老人,相隔不過一月 有餘,怎麼會說離開就離開了呢?

   說人生苦短也好,說生命無常也罷,總之何澤霖大德真真切切地在這個冬天離開了那些深愛他的人們,一路佛歌,乘鶴西去。想起那一次在六合園,我曾經問他: 「您住到這深山老宅裡來,樟木頭那邊印贈經書怎麼辦?」他說:「我該退休了!護持佛法自有後來人。」這也許就是老人對我們最後的告別。

   澤公是二○○四年一月十六日上午七點十五分往生的,他離去的過程平靜而又富於傳奇。他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在自己預知的時間裡離開人間的。

    一月十日,凌晨三點,臥病在床的澤公突然警醒,急忙喚夫人和晚年一直照顧老人的義女春艷到床前吩咐道:「我的神識剛才出去了,我見到了阿彌陀佛。」春艷 「撲通」一下跪倒在地:「恭喜爸爸!」澤公繼續說道:「請打電話通知覺仁師、親證師、法光師,到時候為我做三時系念,念佛一周」。說完他又吩咐拿來紙和 筆,親筆寫下:「從今起,早7:30到7:30分為我助念,限20人,每天準備食物,此會通知,不是我的意思。」(乃另有聲音告知)。

   家裡人開始不明白他為甚麼要求準備二十人的飯食,由於澤公晚年居住的六合園地處偏僻,遠離市區,購物及餐飲均不方便。奇妙的是,那天清晨,聞知澤公臥病在床的香港、新加坡信眾相約到六合園看望澤公並為其助念,他們恰好在七點半以前陸續到達,恰好來了二十人!

   眾人驚訝澤公預知時至,更加敬佩大德的修為及證悟,不敢懈怠,連忙輪流助念,晝夜不停的佛號聲在六合園的上空整整彌漫了一周。自澤公留下遺書恰好一周以後。一月十六日上午七時十五分,享年七十九歲的澤公在他六合園的家中安詳離去,從此了生脫死,往生蓮池。

    國學大師南懷謹先生聞訊親擬訃文文告,昭示海內外。眾多寺院舉行追薦法會。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副會長永惺長老率香港佛教聯合會同仁,中國佛協咨 議委員會副主席佛源長老率雲門寺四眾弟子,淨空老法師率香港佛陀教育協會同仁,香港覺仁長老,願炯法師及眾多僧俗大眾送來了挽聯、花圈。人們以各自特有的 方式,對這位終其一生,播種佛法慧命的大德表示了由衷的贊嘆和懷念。

   在最後幾天恭送澤公遠去的日子裡,在一次又一次為澤公舉行的蒙山施食,三時系念等法會中。我們親眼目睹了眾多海內外高僧大德,成百上千的善信男女對澤公的 深情厚誼。震撼之餘、我又百思不得其解。因為在我們的記憶中,澤公像一位慈父:永遠和言悅色,永遠平等待人。他那種愛到深處才自然流露出來的眼神、對於任 何一位認識他或是不認識他的人都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因此,我們總能見到不少人親近他,感激他。我們還知道他從來不知疲倦,從來粗茶淡飯,從來祇為別人著 想。但除此之外、他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這樣一位平凡普通的老人,何以讓如此眾多的僧俗大眾敬仰側目?

   我們帶者這種疑惑深入探究。對澤公了解愈多,我們便愈發汗顏!祇有這時候我們才開始體會「平常心是道」的含義;才能理解南懷謹先生何以在挽聯中如此評價澤公:畢世護法無雙士、生往蓮池又一尊。

   澤公是我們認識的最為平凡,最為默默無聞但又無比崇高的一位老人;是我們知道的最為虔誠、最無私心、而又最不普通的一位佛教善知識!

   澤公一九二五年五月八日出生於澳門,母親旱逝,他由奶奶一手撫養,由於自幼在教會學校讀書的緣故,澤公早年曾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徙。一九五二年他移居香 港,為了維持生計,他捨棄了教師這一職業,和妻子林茜英一起,打小工,織毛衣,含辛茹苦,日積月累,漸漸發展到自己開辦了工廠。年輕時的艱難磨礪,造就了 他惜福、樂善好施的本性。

   由於經常去大嶼山看望已削髮為尼的姑姑的緣故,澤公自一九五四年閱始接觸佛教,從此便難以割捨,他不僅很快皈依佛門,而且發願將此身心奉獻給佛陀。

    一九七九年,澤公利用他們夫婦胼手胝足,歷經十幾年奮鬥,省吃儉用才得以購置位於北角大廈的第一套房子,自行創辦了香港佛教圖書館,免費向佛教徒借閱、贈 送圖書。後來他又將圖書館連同這套物業一並贈送給佛教界,成為佛教的公共財產。二十多年過去了,圖書館運轉依舊,至今仍是香港信眾修學佛法的重要活動場 所。

   八十年代初,一次偶然的機會,澤公到湛江旅游,見到一位年邁的出家人在水塘邊挑水,澤公上前頂禮法帥,並問有甚麼可以幫到他的。出家人甚麼話也不敢說,挑 著水徑直往茅棚走。第一次接觸大陸出家人的澤公,不明箇中緣由,跟隨出家人來到茅棚裡,發現這間茅棚破爛不堪,空徙四壁,甚至連一尊佛像都沒有。澤公將隨 身帶來的幾本經書送給出家人,出家人如獲至實,老淚縱橫!原來經過文革之後,大陸佛教破壞殆盡,佛像經書蕩然無存。如今雖然撥亂反正,恢復落實宗教自由政 策,但佛經典籍的乏饋一時難以解決。了解到這些情況之後,澤公將位於東莞樟木頭的工廠的事務全部交給夫人管理,投人全部身心在樟木頭設立辦事處,向大陸各 寺院印贈經書。

   他這一做就是近三十年。

   他每天往返於香港和東莞樟木頭,用其瘦弱的身體,背負沉重的經書!從香港佛教圖書館搬上廣九列車、在深圳羅湖下車後跟隨擁擠不堪的人群過關,出關後又轉火 車到樟木頭,再坐汽車到辦事處……每一個來回都異常艱難,但澤公幾十年如一日、像螞蟻搬家一樣,不知疲倦地來回奔走。等書運抵樟木頭後,他又和工作人員一 起,小心翼翼地將一本本書包裝好,附上他親筆寫的信函分發到全國各地急需的寺院,隨著時間的推移,來信求書求物的人越來越多,小到一本《禪門日誦》大到洋 洋數百本一套的《大藏經》。澤公背負的擔子越來越重,但他堅持每信必復,有求必應、在工作人員的印象中他從未拒絕過任何人的請求。就這樣背書、印書、送 書,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

   沒有人做過統計,這二十幾年來,澤公到底贈送過多少本佛經典籍!人們祇知道,有一年,他僅念佛機就贈送了一百多萬只!也沒有人計算澤公印贈經書到底花費了 多少資金,身邊的工作人員祇知道每天僅郵寄費就要花掉兩、三百元。每天兩、三百元乘以二十年、已經是一個龐大的數字,更何況印刷、運輸這些更為不菲的開 銷!

   改革開放,恢復落實宗教自由政策二十多年以後的今天,對於許多金碧輝煌的大陸寺院而言,裝禎精美的各類佛經典籍俯拾即是,已不足為奇,但時光倒退到二十年 以前,澤公送出的每一本書就如雪中送炭一樣珍貴。許多人因澤公的一本書而生起正念;許多寺院因澤公的一套書而恢復寺院秩序!從剛剛出家的小沙彌到德高望重 的老和尚,從初入佛門的居士到享譽海內外的趙樸初大德,成千上萬的人從澤公贈送的經書中獲益。

   稍有年歲的出家人大多知道何澤霖這個名字,但多半祇聞其名,未見其人。

   澤公沒有絲毫名利的觀念,他將自己全部的財產乃至身心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佛教事業!

   澤公算是個有錢的人。乘改革開放的東風,澤公和夫人在樟木頭的針織廠曾經財源滾滾,鼎盛時僱用員工一千多人,二十多年來少說也有數千萬盈利。

   但接觸過澤公的人覺得他又像個沒有錢的人。他一家生活始終異常節儉:出門坐公交車,吃飯是素食,一件衣服穿了十幾年不肯丟棄,家裡不裝空調,一臺電風扇用了數年還在客廳裡運轉。……

   澤公將工廠所有的盈利毫不吝惜地用在印贈經書和供養三寶上!他將價值四、五百萬港幣的住房贈送給佛教界、幾十年如一日地供養數十名出家人、將數千萬的錢財用於印贈經書,扶危濟困,而他自己呢?有一次竟然拿不出幾萬港幣用以支付住院費……

    毛澤東先生曾經說過:「一個人做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倣好事,不做壞事。」澤公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人,他一輩子所做的祇是鎖碎而平凡的事,澤公又是這 樣一個偉大的人,他的偉大正如南懷謹先生所說:「古德有云,勇猛精進易,長遠行持難,但何澤霖居士,卻能忍辱精進,肩負播種慧命的工作,先後長達三十年之 久……故能德臻洪範,為來者之效法爾,願賢達察正焉!」

   在綿綿細雨中,裝載澤公的靈車從香港世界殯儀館駛出,一路緩緩西行。那些認識和不認識澤公的善信男女從四面八方趕來,在風中雨中,在綿延不絕的念佛聲中,扶靈恭送澤公最後一程,沒有悲傷,沒有哭泣;祇有感激,祇有期盼!此情此景令大地日月為之動容!

    二月八日下午三時,遵行香港的法律,經過幾千度高科技高溫火化和粉碎之後,人們欣喜地看到了澤公淡彩色的靈骨中,呈現出數百片粉紅色如同蓮花的靈骨片。親 人們將彩色靈骨片連同澤公的音容笑貌珍藏起來,而將骨灰,遵照澤公生前的遺願、撒向香港與澳門交界的大海裡。遙望西天,我們和眾人一樣衷心祈願:願何澤霖 大德不捨眾生、乘願再來!
 
 
了如一月映三江
◎香港佛教僧伽學院學僧 -- 常 覺
  「虔拜瑤函,若靈山之舊識;
   一瞻金骨,憶雙樹之曾逢。
   解群疑而自化塵心,
   攀瑞相而盡成雪涕。
  遂感燈搖聖影,雲曳彩章。……
   龍華三會,同為見佛之人;
   香烈九蓮,共接無生之眾。」

   上引駢句,是法門寺地宮《大唐咸通啟送岐陽真身誌文碑》中的原文。這是歷史的見證。虔拜瞻仰,牽動人心,信仰的力量,碑文中歷歷可見。尤其這兩座石碑,詳 細記載了地宮的沿革、地宮內收藏寶物的名稱數量和懿宗、僖宗父子兩代在當時迎奉佛指舍利的盛況,具有極為重要的史料價值。令人驚嘆的是:不僅據此二碑,再 參諸大曆《大唐聖朝無憂王寺大聖真身寶塔碑銘》、《金石錄‧大聖舍利塔銘》、《大唐秦王重修法門寺塔廟記》、釋道宣《集神州三寶感通錄》以及《廣弘明 集》、《續高僧傳》等書中有關資料,竟然都與地宮實情一一相符,信可足徵。

   法門寺地宮內共有四枚佛指舍利。第一枚置于地宮後室由唐懿宗供奉的八重寶函內純金塔座銀柱之上。這枚舍利骨腔內排列有北斗七星。第二枚置于地宮中室漢白玉 雙檐靈帳之中,帳內一只鐵函,鐵函內又有一絲綢包裹的鎏金雙鳳紋銀棺,第二枚佛指舍利即橫陳於棺內。第三枚則秘藏于地宮後室的一座神聖的秘龕內。龕內有一 五重寶函。這五重依次為:最外是外裹夾金織物的鐵函,鐵函內是一只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頂銀函,銀函內是一只銀包角檀香木函,木函內為一嵌黃藍寶石水晶槨, 槨內是最後一只壺門座玉棺。佛指真身舍利就安奉在這一白玉棺內。第四枚舍利貯于地宮前室一只彩繪漢白玉阿育王塔中。塔內有一單檐鎏金銅浮屠(即精舍),舍 利即是置于此精舍內用羅面絹裡夾袱包裹的一只鎏金迦陵頻伽紋飾銀棺之中。可謂層層保護,重重包裝,極盡珍藏之能事了。

   在以上四枚佛骨舍利中,第三枚是真身靈骨,其餘三枚則為影骨。影骨之稱,在《誌文碑》中已有交代。所謂影骨,即指影射之骨。這是佛弟子為了保護佛指真身, 亦為供人供養而特製的影射之骨。雖為影射之物,但其形其貌,其質其體,十分逼真。趙樸初居士詩中說得好:「影骨非一亦非異,了如一月映三江。」影骨與真身 靈骨作用是完全一樣的,供奉一千多年來,已與真身靈骨無異,同樣十分珍貴,是歷史聖物的一個整体了。

   法門寺地宮,是唐代歷朝帝王供養佛指舍利的壇場。供養舍利,自古即為莊嚴盛事,有很悠久的歷史淵源。世尊涅槃後,大眾以香花、伎樂等供養佛的全身舍利,這 在《長阿含》卷四《游行經》中已有詳細記述。在我國,早從三國吳大帝孫權時,康僧會來江南弘傳佛法,他已在建康建塔供養舍利,至今也已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 了。舍利供養,如佛現前,利益眾生,普修善業,莊嚴國土,功德無涯。
 
 
走向社會的第一步
◎香港佛教僧伽學院學僧 -- 法 輝
了普及佛教中學學生對佛教知識的瞭解,佛教慈航智林紀念 中學主辦了小菩薩團隊系列活動。內容包括靜坐、法器介紹和誦經等佛教儀規。而負責教學的是我們香港僧伽學院的學僧。照虔法師和我主要負責指導靜坐,於二月 十六日完成了第一次教學活動。此次弘法雖然祇有短短一個小時,但給我的印象卻很深刻,也從中學習了不少,使我對香港佛教及香港社會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創辦佛教中小學幼稚園和安老院是香港佛教的一大特色。在這些佛教中學中不但開設社會學科,而且開設了佛教理論課程。這是香港佛教的獨特之處。佛教所提倡的 慈悲度世,建立人間佛教,在香港可以說真正落實了。同樣也實踐了孔子所說的「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皆有所養」的社會理想。這不但為香港 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更為佛教的教理向社會傳播開辟了一條很好的途徑。也為社會人士瞭解佛教提供了方便,從而達到了自利利他的效果。

    這次慈航智林紀念中學小菩薩團的整個活動的策劃,時間的安排,都井然有序,同學們也踴躍參加。這將為以後類似的活動在其他佛教中學開展做了一個很好的示 範。記得慈航智林紀念中學校長在校務室接待我們時說:「此次小菩薩團活動,學校做了大量的前行工作和周密的安排。希望能取得圓滿成功並達到預期的目的。也 希望以此為示範推廣到其他佛教中學中去。」校長還介紹了他學佛的經歷和他對佛教的認識與理解。他學佛已二十多年了,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從他的身上真正體 現了一個菩薩道的實踐者。不但慈航智林紀念中學校長是如此,其他的老師們亦複如是,對這次小菩薩團活動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其中包括副校長在內的四位老師 自始至終也參加了靜坐學習,而且靜坐的是那麼認真,這是我未曾想到的。

   靜坐教學開始了,當我們一行走進講堂時,四十多位學生已經靜悄悄坐在蒲團上等候我們了。他們大多數是中三中四的學生。個個都帶著喜悅的心情渴望得到法益。 首先,照虔法師講解了靜坐的好處,重點是靜坐能使我們心志集中,記憶力和智慧增強,並認識自我,建立起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如此新穎的話題啟發了學生們的求 知欲和好奇心。因此,他們個個都注意力集中,認真聽講。也增強了我們的信心。接著由我來介紹靜坐的具體要求。開頭我說明靜坐的坐姿、坐前的暖身運動及頭部 運動,藉此使血液循環,氣流通暢。運動時要收攝自心,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做的每一個動作上,並用心做好每一個步驟,以此來訓練心志專一,減少妄念。若能清楚 明白自己所做的每一個動作,這本身就是一種禪。進而教他們觀察自己的呼吸,清楚自己呼吸的長短、粗細,以至最後修習數息觀。靜坐的目的是求其心境平靜,而 身、心、息三者是息息相關的,身體粗重,心較微細,呼吸則介於二者之間。所以通過呼吸的調解使身心達到協調統一。經過一會兒的靜坐,最後我介紹了起坐時應 注意的事項。如是整個過程,同學們都按照要領做得非常認真。而且有幾位同學坐的相當好。由此可見他們都具備了無量的善根福德因緣。只要我們善巧方便化導, 他們一定能夠成就一番大的事業。

   經過這一次弘法活動,使我深深地認識到,人們需要佛教,社會需要佛教。而把佛教弘揚於人間,弘揚於社會,則是我們僧伽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
 
 
香港佛教僧伽學院之師資
◎香港佛教僧伽學院學僧 -- 清 淨
子曰:「學不可以已。」他告訴我們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用現代話說就是終身學習。然而在學習中又不可缺少導師,自學成才者畢竟是少數。在我們的終身學習中,青少年時代一般都在正規的學校、學院中學習。我們學院 的十八位比丘,就是抱著「學不可以已」的決心,而到香港這所正規的佛教學院學習的。你可別小看這所學院,雖只有十八位學僧,但所有教學設備一應俱全,電腦 室、教室等絕不比任何一所社會學校差,尤其是我們的師資力量更是值得讚歎,他們大多是教授、博士級別,還有修持嚴謹的法師。我們能得到如此優秀的導師教 導,實在是我們多生累劫的福報。本學期我們的導師名家成林:

   法光法師,他來自斯里蘭卡,大學教授,南傳佛教著名學者,精通梵文、巴利文、英文、日文、藏文等多種語言,對佛教經、律、論皆有高深造詣,受到多國佛教徒 及學者的禮敬。常到世界各地弘法,任教於世界多所大學、學院。淨因法師現在香港大學任教,他在百忙之中也應聘到我院任教,實是我們學僧之福報,同時也是法 師大慈悲心之體現也。

   淨因法師,我院副院長之一,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總監。法師先在中國佛學院南京棲霞山分院及北京中國佛學院學習,後被公派往斯里蘭卡留學,九五年前往英國 倫敦大學學習,先後獲得哲學、佛學、文學碩士、博士多個學位。香港佛教僧伽學院籌辦時,受邀出任院董兼副院長。法師先後為我們講授了《佛教社會哲學》、 《南傳佛教史》、《六祖壇經》等課程,法師授課生動活潑、理論聯繫實際,注重佛教的現代化和本土化,非常受學僧歡迎。

   廣興法師,也是我國最早派往斯里蘭卡留學的五比丘之一,淨因法師的同學。同時也到英國倫敦大學留學,先後獲得碩士、博士等多個學位。現任教於香港大學佛學 研究中心,本學期受邀兼任我院導師。法師為我們講授《佛陀觀》,形式相當新穎,能夠突破傳統,把歷史上真正的佛陀呈現在我們面前,使我們對佛陀的觀念有了 新的清晰的認識。

   李潤生居士,大學教授,著名佛教學者。居士先後畢業於葛量洪師範學院、珠海書院及新亞研究所。從事教育凡三十餘年,對中國的語言學、文學、佛教唯識學、中 觀學、因明學等皆有很深造詣。居士時常受邀到世界各地講法,現任教於香港大學、香港能仁書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居士受邀於我院講授《中觀》學。居士授課通俗 易懂、條理分明,授課時神態自若,面帶笑容,真是一位循循善誘的慈善長者。

   陳雁姿居士,大學講師,虔誠的佛教徒。居士師從李潤生教授學習因明、唯識等,對因明、唯識等都有獨到見解。居士現任教於香港大學、志蓮淨苑等院校。居士先後為我們講授了《因明學》、《唯識學》等課程,都非常受學僧歡迎。

    以上的任課導師都是佛教界及社會上非常有影響的學者,他們都任教於香港大學等高等院校,能邀請到他們來我院授課,實為不易。我院還有其他法師、老師都是非 常優秀的,如:我院住院副院長覺真法師,慈善待人,不顧年高,每學期都為我們授兩門功課,講課旁征博引,學識相當廣泛,學僧們對法師相當尊敬。宏明法師, 是我們的教務長,從事佛教教育多年,對教務工作相當有經驗,精於天台學。中文導師岑仁傑先生,擅於詩詞,又工古箏。英文導師兼課程統籌主任林永平先生,從 加拿大留學回港,英文精深。他們都對學僧非常關心、愛護,在此我向諸位法師、導師道聲:「你們辛苦了,感恩你們的培養、教導,你們是真正的菩薩行者,祝願 你們法體安康,大轉法輪,普度眾生。」
 
 
團結才是力量
◎香港佛教僧伽學院學僧 -- 定 昌
暖的風,撫摸著你我的面頰;綿綿的雨,滋潤著你我的心 靈;野芳幽香,同你我做伴。環顧四周,已是芭蕉初展,銀桂吐蕊,萬物復蘇,春暖大地,正是一個播種的好季節。讓你我體會到「世界真美好」。開學至今已四周 了。我們不能因為安逸而忘記自己的本份,反觀自心,我感慨生命真的太短暫,與同學們一起的學習時光,眼看著一天天減少,緣散離別好像仿佛就在明天。因此, 在這有限的時間裡,我該如何支配好時間,做一個合格的好班長呢?

   花開花落,人情冷暖,無不向世人昭示了世事無常之理。由於無常我們才有學習、修行的必要,才可以改變和超越自我。如果萬事萬物是「常」,我們祇能永遠停滯 不前。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六年前,我離開恩師外出參學,在寧波我遇到有生以來最好的善知識,那時我未上過佛學院,對佛法了解甚少,而他仍信任 我,我才有機會服務常住。從此我不敢忘卻這份知遇之恩。在以後幾年的執事生涯,我始終腳踏實地做好自己份內的每一件事,從中我也學會如何去做事。今天在承 蒙法師們的厚愛和同學們的信任,選舉我當班長,再一次觸動我人生的座右銘。「受人滴水之恩,必當湧泉相報。」我雖無聖人之偉大,但我有一顆見賢思齊之心, 知道甚麼是有所為,甚麼是有所不為,內心坦蕩蕩,做事無愧自心。周圍有很多人關心與愛護我們,並不是他們理所當然要這樣做,祇有緣聚時我們才享有。

    因此,要惜緣和感恩。「水滴雖微,漸盈大器」,班長雖小,但足以磨煉一個人心志,更是一個學習的好機會。大乘佛教講「要想成佛,先做眾生牛馬」,也就是 「我為人人」,而不是「人人為我」。因此,我積極地接受這個苦差事,把「要我做」轉化為「我要做」。 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棄家捨業,乃至不顧生命,追求真理,恪守「責任」和「義務」。如屈原、蘇武、杜甫、岳飛、陸游、林則徐等,把為國盡責作為自己最神聖 的責任。每個人的成長意味著擔負更多的責任,祇有認清自己肩負的責任,才能為自身制定正確的目標。才會樹立起高尚的情操,以人類的福祉為己任。做為釋子荷 擔如來家業,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而目前真正的責任是如何做一個好班長?我沒有做班長的經驗,我得去嚐試。人的聰明才智並非都是與生俱來,很大程度都要通 過後天的學習得來了。我曾記得一首歌:「莫怨人情冷,將來心比心,一人種下一棵苗,沙漠也能變綠洲」,質樸的歌詞道出了祇要對社會、他人充滿愛心,我們的 環境將會變得更美好。因此,我會努力學習,從我做起,做好班長的份內事,以此調動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曾經流行的一句話:「一個中國人是龍,兩個中國人是蛇,三個中國人是蟲」指出了中國人的不團結和內鬥的尷尬。還有一句民諺:「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 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這不是謫毀我們出家人,而是要我們警惕和自省。局外人不知局內事,男兒當自強,須知我們當中任何一個人的好與壞,將關係到學院聲 譽。如同我們眼壞了,整體行動就會受影響。因此,我們十八個同學,要團結成一條心,形成一股向心力,真正成為一個團隊的主人。

   人生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得聞。莫使年少,虛度光陰。今天有怎麼多著名學者、大德法師來我院任教,諄諄教導我們,難道還不珍惜,專心與學,更待何時呢?負笈千里,立雪程門,古人求學之殷,正是我們的榜樣。
 
 
一位赴港佛子的心聲
◎釋一凡
一、赴港之前因後果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我要說:「香港難來今已來」,因香港是一個祇有一千一百平方公里,居住著六百八十萬人口的彈丸之地,內地人士審請香港興 業,還是會受到某種條件的制約。經云:「法不孤起,仗境方生」。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是仗因托緣,有生有滅的,其發展規律是離不開因(緣)果關係的。此次, 我能赴港同樣離不開這一法定準則。首先,是得於香港旭日集團董事長楊釗大居士,發大菩提心、審時度勢,著眼於中國佛教之長遠發展,培養二十一世紀德才兼備 的佛教接班人,邀請閩南佛學院十位本科畢業生赴港,希在原有的佛學功底上繼續深造,這一起因。其次,是閩南佛學院的助緣。特別是院長聖輝大和尚,鑒於香港 佛教僧才的缺乏及與內地佛教的緊密聯繫為考慮,選派十位畢業生赴港。從最初接到邀請函到派副院長、教導長實地考察,再到審請辦證,大和尚都是全程關心指 導,並多次召集學院負責人開會落實工作,可見大和尚對內地與香港佛教發展的高度重視。因緣殊勝,我們一行十人於十一月十八日起程飛抵香港,在機場得到旭日 集團佛教組居士的熱情接待。十九日上午出席了楊釗大居士邀請香港佛教聯合會覺光會長、永惺長老,寶蓮寺方丈初慧大和尚、監院智慧法師,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 心代理總監淨因法師,中聯辦領導等人士共同的歡迎宴會;下午正式入住我們的家園——大嶼山蓮池寺。這就是果。因緣果三者具足,才算圓滿。所以,我說不管做 甚麼事情都有它的因果關係,能在香港居住、參學一年那就更不容易,難而可得了。我時刻告誡自己要把握機遇,懂得珍惜!

二、赴港之所見所聞

   截止今天(二○○三年十二月十八日)赴港整整一個月了。總結過去,展望未來。在一月中不管從正面、側面對香港的社會,佛教的現狀,或多或少地都有一些瞭解。

    總結過去。首先是幾次出訪活動,在最快的時間瞭解香港佛教。香港地處南中國海,珠江入海口左側,世界三大自由貿易港,金融航運中心,旅遊購物者的天堂,享 有「東方之珠」之美稱。於九七年脫離英國殖民統治,回歸祖國。二十日參觀了寶蓮寺、天壇大佛;拜訪了初慧大和尚、智慧法師。在香港第一時間感受到了叢林寺 院的氣息,有賓至如歸之感。廿一日上午參觀了香港大學校園、佛學研究中心,受到淨因法師的熱情款待,佛學研究中心主要培養國內、國際所公認的佛學碩士生及 博士生,使之對香港佛教高等教育有了一個綜合性瞭解。下午赴觀宗寺禮拜了覺光長老,長老詳略有序地介紹了香港佛教過去、現在及未來發展規劃,使我內心深處 對這位八十多高齡的老人生起無比地恭敬心。長老對香港佛教貢獻出了畢生精力,特別是香港這樣一個經濟高度發達、宗教信仰多元化的社會裏,佛教能夠發展到今 天的繁榮局面,不能不歸功於這位領袖人物。單說,四月初八佛誕日開放為政府法定假日這一件事,就充分顯示出了香港佛教信仰自由。這在中國是第一人,全世界 其他國家、地方是絕無僅有的。由於時間、地點的限制,不能經常親近長老,但我冥冥之中感受到老人家無時不在關懷著我們。廿三日參拜了大嶼山蘭溪若心明老法 師、隱林苑旭林老法師、觀音寺融靈大和尚,三位老人都是那麼的慈悲喜捨、和藹可親,不管是在參禪打坐,還是念佛攝心,都是後學修持的楷模。但由於赴港時間 不長,香港佛教界還有一大批德高望重,學識高深的長老,法師還未來得及親近、拜訪。如西方寺、菩提學會永惺長老,長老在香港佛教界可謂家喻戶曉,在兩岸三 地也是赫赫有名的,特別是在天臺宗教理方面深有研究,頗有心得。另外還有志蓮精苑、僧伽學院及我數不出名的寺院,希望在時機因緣成熟下親臨參拜、交流心 得,開闊眼界。同時我也相信香港佛教界各地長老法師、護法居士,都在關懷我們,祝願我們;願我們十人在香港的歲月中穩步前進,健康成長!

   中國佛教浩如煙海,博大精深,中華文化之瑰寶,是中國人民一筆不可多得的寶貴精神財富,需要一代又一代地佛教接班人不斷開發,利益眾生。展望未來,主要體現在楊釗大居士在功德林主持的兩次會議精神:

    第一次,是十一月十九日歡迎宴會的講話。楊大居士說:「現代社會發展突飛猛進,日新月異,佛教要發展就要做到與時俱進。簡而言之,就是說佛教僧人除了要學 好自身佛學本領外,還要掌握英語,電腦等知識。成為一位道德高深,才華橫溢的佛教領袖。領袖分三種:第一種初級領袖:是指自己領導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第 二種中級領袖:指領導自己以外幾人或幾十人的一個團體,如一個寺院住持,當家等是。第三種高級領袖:是指領導一個地方或者一個國家乃至影響世界,如覺光長 老、永惺長老等,三種具足就是一個全才,佛教何愁不興隆。」這次講話是從中國佛教發展大局考核,為培養佛教人才指明了方向。

三、赴港之所思所想

   赴港之所思所想,也就是第二次(22日)關於成立嶼山佛學院的討論座談會。主持會議有楊大居士、智慧法師、淨因法師。楊大居士希望瞭解各學僧來港的目標, 包括短期、中期及長期目標。並提倡因材施教、量力而行,根據自身能力選修課程,道出心聲。通過十位學僧的發言,大致瞭解到目標有三個方面:1、提高英文水 平。2、學修佛教宗派。3、學習管理知識。本人根據以上三點,在結合自身情況談三點心得:

   1、學英語。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而香港又是國際大都市,與世界緊密相聯,加上英國統制長達百餘年的歷史原因,英語被定為官方語言。佛教要立足香港,面 向世界,首先要打通語言障礙這一關。不但會在中國中文講經弘法,而且還能用英語向西方國家傳教佈道,佛法是不分國界與教界的,海納百川。如港大佛學研究中 心淨因法師就是一位活生生的典範,中英文弘法,穿梭於世界各國。真可謂:「十年寒窗,一舉成名」。是現代青年僧伽隊伍中一位不可多得的弘法人才。其實,淨 因法師付出的心血何止十年。常言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2、習教理。大乘佛教的精神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就要求要儲備豐富的資糧,通宗通教,尤其是對自己偏愛的宗派努力學習。在自修的前提下,盡可能安排專 職導師不定期進行輔導,學僧可將自己研究成果、學習心得講出來,寫出來,通過佛教刊物發表,呈報十方讀者閱讀。這樣不但可以鍛煉自己的膽量,還可以提高寫 作水平。宗派祖師的誕生,不就是一宗精磚,多宗通曉嗎?楊大居士幾十年來對教理深入研究,在修持內心世界獲益匪淺。這可從近期香港佛教連載的「世出世法」 文中表現出來,文章內緊外鬆、深入淺出。誠如他說:「人生的追求是甚麼?是金錢?是名譽?是理想?是真理?歷史上多少聖哲、多少聰明之士,莫不窮畢生之 力,為自己的目標而奮鬥!其中,有些成功了,但大多數是不成功的。然而追到名利、真理,是否有是其終點呢?」(《香港佛教》第五二一期p.18「圓滿人 生」)這難道不是一位過來人自心對人生的表白所樹立的人生觀嗎?

   3、懂管理。單說企業管理,楊大居士那可是行家,旭日集團下設上千餘家企業、佛教組、共三萬餘名員工,如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坦蕩的做人胸懷,旭日集團能 有今天的飛黃騰達嗎?那麼管理之道又何從談起呢?一言以蔽之,他就是將佛學、社會學,與自身行持、工作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靈活的運用於企業之中,從而實 踐他的管理之道。這難道不是六祖慧能所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真實寫照嗎?

   那麼寺院又是怎樣管理呢?寺院是出家人自身修持、佈教之場所,同時又是與外界文化交流的窗口。要從根本上發揮其「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功能,使寺院各項 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那麼,就得有優秀的管理人才。至於如何使用人才,如何管理寺院,後學不敢毛遂自薦。但寶蓮寺監院智慧法師那就不能不說是一位典範了, 由於是近鄰,加上嶼山佛學院又是楊大居士與寶蓮寺合辦的這一層關係,所以也就沒少親近他老人家。寶蓮寺能有今天的氣勢與規模,與他老人家幾十年來的所付出 的心血是分不開的。老法師自從出家、入住寶蓮寺以來,就發揚吃苦耐老的精神,一步一步接管、建設寶蓮寺,使之成為香港第一大叢林寺院。如今,老人家正在規 劃、籌建一個集慈善、講堂、法堂、齋堂、丈室、萬佛大殿等多功能於一體大型綜合工程——萬佛寶殿,建設資金超億元。有人議論,這麼大工程能建成嗎?俗話 說:「有志者事竟成」,佛經曰:「虛空有盡,我願無窮」。我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座金碧輝煌的萬佛寶殿一定能屹立於寺院中央,與天壇大佛遙相呼應,無疑又給 寶蓮寺錦上添花。真正地落實到「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度生理念。

   綜上所述。我知道不能全面反映出香港的社會環境及佛教的發展動態,但至少可以說明我赴港一月來的所見所思之心路歷程。見有所用,思有所行。盡可能做到如楊 大居士所說:「在留港的一年中有如寶山,滿載而歸。能夠做到從書本中學習,在工作中學習;並且在工作中學習工作,在生活中學習生活。」這就不荒廢我的香港 之行了。最後,我對一月來旭日集團佛教組居士、蓮池寺常住人員,在生活起居、衣食住行方面給予的關心照顧,表示最誠摯地感恩!感恩十方常住三寶!阿彌陀 佛!
 
 
世界佛教動態

香港佛教僧伽學院擴招新生

一、招生對象
港澳台地區及東南亞華人地區之出家男眾。

二、報名日期:
自即日起至2004年6月30日止。(開課日期:2004年9月6日)

三、報名條件:
1. 已受具足戒之比丘,年齡在18歲以上30歲以下者;
2. 具有高中畢業或同等學歷,或已從初級佛學院畢業者;
3. 身體健康,無不良習慣,體檢合格者。
4. 英語成績優異者,優先錄取。

四、名額:10名。

五、報名辦法:

  1. 寄交入學申請一份(附簡歷或自傳)、戒碟、學歷證書、身份證件、外地來港證件、體檢合格表之影印件各一份。及本人半身二吋照片3張。

  2. 經甄審後發給來港通知,按通知要求報到,入學時需經入學面試或筆試,合格即註冊入學。

六、附則說明:

  1. 本院是香港佛教聯合會主辦的全日制佛教院校,大專性質,採用學期學分制,共6學期。學雜費全免,學院提供必需之學習、生活條件。畢業後,成績優異者,支持 進入香港大學繼續深造;或根據本人志願,幫助報考有關大學碩士研究生;或留港在香港佛教聯合會屬機構、學校、任職任教。

  2. 我院地址:
    香港新界沙田下禾輋村166號香港佛教僧伽學院教務處
    咨詢電話:(852)-26914514 26918724
    傳真:(852)-26811302

香港佛教僧伽學院院董會 啟
2004年3月1日


香港粉嶺觀宗寺
成為本港首間合法舉行佛教婚禮道場

香港粉嶺觀宗寺獲香港特區政府批准成為本港首間為佛教信徒合法進行婚禮的道場。佛教信徒於該寺內舉行婚禮,由法師證婚,獲頒結婚證明書,即成為本港註冊合法夫婦。

   觀宗寺發言人稱:『佛教徒在佛寺內舉行婚禮的意義在透過莊嚴的佛教婚禮儀式,於佛、法、僧三寶前彼此承諾,婚後依循佛教的精神,慈悲相待,苦樂與共,互相勉勵,同行十善,發揚佛陀積極度世精神。在佛教婚禮中,新人祈求三寶祝福,締結善緣,以佛教精神開展婚姻生活。」

    佛教婚禮莊嚴如法。如法可從兩方面來說:一是符合佛法,佛教有特定儀式為新人進行婚禮,如在佛殿上,新人需誠心拈香禮拜,唱誦梵唄等。另一方面亦符合本港 婚姻註冊處為新人舉行婚禮的一般程序,如證婚人會向新人發問意願、祝福及簽署證婚文件等。至於在佛寺舉行婚禮,新人所穿著的服飾,以端莊為主,可選用佛教 的法服或其他禮服。

   觀宗寺為本港著名佛教道場之一。現任法主和尚是香港佛教領袖覺光長老,住持明義法師,監院果德法師。觀宗寺鄰近粉嶺火車站,交通方便,環境優美,是舉行婚禮的理想地方。舉行婚禮的大殿可以容納二百餘位觀禮嘉賓。

   市民若希望申請到觀宗寺舉行婚禮,他們必須是已正式皈依的佛教徒,亦必須為符合本港法例的單身人士。

佛教對婚姻的觀點和宗教精神意義

  1. 佛教四眾弟子,有出家、在家;在家居士組織家庭是人之倫常。

  2. 佛教徒基本條件——持五戒,修十善,秉承佛陀的精神,自利利他,自度度他。

  3. 有共同信仰的佛教徒組織佛教家庭,能以佛教的精神互相策勵,慈悲相待,精進修持,最終走上成佛的道路。

  4. 在佛教家庭成長的子女,自幼接受佛法薰陶,精進修持,養成慈悲喜捨和積極奮發的情操,度己助人,成為社會上的優良份子,貢獻社會。

  5. 以佛教儀式締結婚盟的夫婦,得到三寶護持,佛恩加被,法喜充滿。


擴建龍慶庵緣起
龍天煥彩霞光照三千世界
慶雲化甘澍澤滋十方福緣


   古剎龍慶庵,始建於明萬曆年間,迄今四百餘載,為普城唯一之佛教聖地;曾有根寬、了信、又寶等諸大德高僧駐鍚於此,佛法弘揚,叢林鼎盛,法燈相繼,代代有人。

   龍慶庵自落實宗教政策以來,在各級政府,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各種渠道自籌經費;先後完成了殿堂修膳、庵內綠化等,使之設施更為完善。

    現任住持文餘法師,愛國愛教,如法如律,慈悲喜捨,服務社會,遠近信眾景仰欽崇。以出世之精神,作入世之事業。榮獲泰國御封華宗大尊長釋仁得上師題贈墨寶 「正法昌隆,已故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茗山長老生前書贈「清淨莊嚴」,靈山寺方丈釋心印大和尚書楹聯。三寶增光,龍慶承澤。方今盛世昇平,民生幸福,樂道向 善之人日眾,豐爐日旺,前來參禮者,芸芸濟濟,蓮臺下場地迫窄,今蒙十方信士之誠邀,決定擴建龍慶庵,並且得到政府批准、支持,現已完成整體規劃。

    斯地翠竹成林,清溪縈繞。靠培峰之高塔,七寶玲瓏,臨漁艇之錢湖,澄心明鏡。是景清幽,交通便捷,更是遠城區之繁囂,近天籟之諧鳴,誠為禪林之淨地也。惟 是功業善舉,須從聚沙成塔,眾志成城。誠望海內外之達人善士發慈悲心,償菩提願,慷慨解囊,廣種福田,共襄善舉,共結勝緣。

   從十方之勝地,煥三寶之靈光,為龍象之護法,作善慶之福緣,證般若於彼岸,致慈帆於普渡,結碩果於菩提,留傳芳名於輝榮,遠勝鐵蘭之香馥,所以積慶流光,自是福壽康寧,子孫昌隆,祈請各界人士,玉成龍慶,乃自利利他之善舉也。

   凡隨喜捐資者,製冊登記,芳名留碑,並名載庵誌,永存經樓,流芳千古。

   在擴建龍慶庵之際,特聘請《香港怫教》雜誌社總編輯秦孟瀟老居士,廣東省佛教協會副會長、靈山寺方丈釋心印大和尚,廣東省佛教協會副會長、盤龍閣禪寺方丈釋光鎮大和尚,為龍慶庵籌建委員會顧問。

   佛天同鑒 功德無量

龍慶庵住持釋文餘暨兩序大眾謹啟

地址:廣東省普寧市洪陽鎮東畔街龍慶庵
住持:釋文餘 聯繫人:陳錦文
電話:0663—2847660
開戶行:中國銀行揭陽分行洪陽辦事處
帳號:12995618091001
郵編:5l5347

 
 
 
 
 
 
 
  返回
 
 
 
 
 
 
  Copyright © 2024 香港佛教聯合會 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版權所有 歡迎轉載 並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