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刊物出版 > 香港佛教月刊  
 
 
香港佛教月刊
 
 
 
無標題文件
香港佛教月刊600期
2010年5月出版
 
目錄
 
 
前言 ◎秦孟瀟
五十年的歷史 半個世紀的奉獻 ◎覺光長老
賀 文 ◎王作安
各地賀文
香 港   恭賀《香港佛教》雜誌金禧紀念 ◎暢懷長老
      《香港佛教》創刊五十週年金禧
感言
◎宏明法師
      時代的見証刊物 ◎修智法師
      我的《香港佛教》緣 ◎淨因法師
      祝賀《香港佛教》雜誌出版
五十週年 –– 我與《香港佛教》
續篇席
◎高永霄居士
      慶賀《香港佛教》創刊五十週年 ◎簡文樂
(衍樂居士)
澳 門   契應時代 弘法利生
《香港佛教》創刊五十載誌慶
◎戒晟法師
大 陸   香港佛教的窗口 世界交流的橋樑
—— 賀《香港佛教》創刊五十週年
◎覺醒法師
      風雨兼程 一馬平川
—— 寫在《香港佛教》
創刊五十週年之際
◎夏金華居士
      東風第一枝 ◎王樹遠教授
世界佛教動態
 

 
《香港佛教》創刊五十週年紀念
前言

《香港佛教》雜誌創刊於1960年6月1日,至2010年已出版了第600期,是香港佛教史上影響最大的佛教刊物。藉此《香港佛教》創刊50週年之際,承蒙世界各地高僧大德厚愛,紛紛題詞慶賀,本人謹代表本刊同仁,在此向各位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並向長期護持本刊的作者、讀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香港佛教》是一本綜合性佛教月刊,具有鮮明、獨特的風格。本刊自1960年發行至今,在國內外受到廣泛的影響。50年來,《香港佛教》始終堅持辦刊宗旨:「立足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本刊在創刊號的發刊詞中表示:「《香 港佛教》月刊旨在對外介紹佛教、導迷啟悟、樹立黜邪;對內聯絡同道感情,相互觀摩、相互取法,這是我們刊發《香港佛教》的本意,本刊雖以《香港佛教》為 名,然祇是表明發刊之方所而已,並不含有區域的限制。因為地域雖有南北,而佛教則是一味,是沒有南北之分的。爰本此意,《香港佛教》沒有宗派的成見,也不 以新舊做標榜,更不拘體裁與形式。但有個根本原則,就是以『佛陀正法為中心的文字』,才是本刊所歡迎的。」

覺光長老在1960年創刊號的社論中曾指出:「為甚麼要出版《香港佛教》雜誌,因社會上許多人對佛教沒有認識,而產生種種錯誤的觀念,以至誹謗佛教。我們負有『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的使命。」當 年佛祖出家修道,悟證真諦,創立了佛教,說法四十九年,將究竟圓滿之智慧傳播於人間。佛教創立於人間。流傳於人間,要使佛教立足於社會,必須提倡人間佛 教,弘揚佛法,利益眾生,將佛教發揚光大。在弘揚佛法的方式中,最有效的是講經說法,其次則是文字宣傳,文字著述有助於人們瞭解佛教、認識佛教,作為佛弟 子應肩負起「正法的佛教文化宣傳」。 使佛陀的智慧普灑人間,拯救苦海中的眾生。基於這個原由,覺光法師、松泉法師、元果法師及吾人合力發起創辦《香港佛教》月刊,擔負起弘揚佛教文化的重任。 創刊初期的《香港佛教》是在沒有財力、人力、物力的處境下產生的。回願過去辦刊中的艱辛,我們克服了種種困難,堅持每月如期出版。直到1997年7月1日,在香港回歸祖國的同時,《香港佛教》也轉由香港佛教聯合會出版,解決了長期經費不足的問題。如今《香港佛教》堅持出版了50年不間斷,我們要讚嘆所有在這50年中曾經出錢、出力、編者、作者、讀者的共同努力和堅定不移的精神。

《香港佛教》是香港唯一的一本歷史悠久、刊期穩定、內容豐富、通俗易懂、圖文並茂、印刷精美的佛教普及性雜誌。《香港佛教》擁有世界各地的讀者,在海內外 有著深遠的影響。目前,海內外佛教刊物如雨後春笋般的遍地開花,雖然琳瑯滿目,但是要辦好一本佛教雜誌,則不是件容易的事。為了適應時代的需要,我們不斷 改進版面,充實內容,力求豐富多彩,新穎活潑,圖文並茂,努力使刊物內容通俗易懂,著重知識性和綜合性,深入淺出,以增強可讀性,迎合各層次的讀者,體現 人間佛教的特色。《香港佛教》主要欄目有:編者的話、特稿、論述、專題報導、禪境趣談、寓言故事、世出世法、佛門盛事、佛教知識、佛經淺釋、佛教藝術、佛 教名勝、佛教文化、學佛心得、人物傳記、藏傳佛教、素食篇、世界佛教動態。其中《編者的話》是整本雜誌的重點,具有導迷啟悟、扶正闢邪、喚醒人心、起到淨 化社會的作用。《香港佛教》常報道香港以外其它地區的佛教動態、活動新聞,故受到世界各地四眾弟子的支持與歡迎。

《香港佛教》自1997年歸屬在香港佛教聯合會名下以後,使本刊在弘法利生事業上發揮了更大的作用,加強了與世界各地佛教之間的友好往來。為了荷擔如來弘法利生的使命,《香港佛教》將更積極地發揮佛教月刊的文化宣傳價值,利用刊物的力量,把佛法融入社會,弘傳正法,續佛慧命。

 
 
五十年的歷史 半個世紀的奉獻
◎覺光長老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香港佛教》社長)

半個世紀的時光,猶如過眼烟霧,轉眼即逝。五十年前,我同松泉法師、元果法師、陳靜濤居士、秦孟瀟居士共同商討和籌劃出版《香港佛教》的情景,至今尚且歷 歷在目,恍如就在昨天。在當時,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那就是香港佛教需要有自己的雜誌來宣傳佛法、維護佛教,瞭解人生,奉獻社會。這樣,在眾緣成就 下,《香港佛教》應運而生。五十年來,《香港佛教》在廣大同仁的努力工作和熱忱護持下,立足香港,胸懷世界,以正法化導大眾,以文化弘揚佛教,以服務面向 社會。在《香港佛教》的帶導和影響下,佛法開始走入人們的生活,佛教徒積極維護佛教利益,踊跃參與社會安定和世界和平建設,在弘法利生等多個方面取得了有 目共睹的成就。

人能弘法,非法弘人;身為佛子當行佛事。何為佛事?弘法利生即是佛事。所謂弘法利生,就是傳播智慧之理,實踐慈悲之道。佛法是宇宙真理、世界之光、人生正 道,是當代社會所需。但是,要讓佛法之光照耀世界,讓世界人民在佛法中沐浴法喜,佛教徒還需要掌握弘法利生的工具,創辦佛教期刊就是文字弘法的最佳方式之 一。以文化弘揚佛法,方便接引有緣眾生,是每一個佛教徒應盡的義務,也是時代和社會賦予佛教徒的職責。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每一法門都可以引導人們進入佛 門、瞭解佛教、品嚐佛法、享受禪樂。自佛陀覺悟佛法、創立佛教以來,文化成為宣傳佛教的主要渠道。歷代高僧大德上承佛陀遺教、下契時代眾生根機,為我們留 下了三藏十二部經典。浩如烟海的佛教經典、博大精深的佛教哲學、以及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對人類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建設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當前,佛教徒 更需要大行文字般若,加強佛教文化宣傳,讓社會更瞭解佛教,讓佛教進入社會,真正發揮佛教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精神。

《香港佛教》本著繼承佛教文化傳統、宣傳正信佛教的宗旨,為近現代中國佛教徒弘揚佛法、奉獻社會起到了引導和推動作用。五十年來,《香港佛教》為人們留下 了一幅幅一時千載的圖片和珍貴的歷史資料,一篇篇名流千古的佛教論文,成為人們瞭解香港佛教、中國佛教、乃至世界佛教不可或缺的資料。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 代,中國大陸尚處於文化大革命浩劫的殘餘陰影之中,《香港佛教》勇於承擔社會責任,揭發國內外毀壤佛法、迫害佛教的現象;積極引導和呼籲兩岸三地的中國社 會,共同護持正法,捍衛佛教利益。八十年代後期,《香港佛教》又積極報導大陸、台灣、以及本地的佛教發展狀況,推動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實,提高了人們 依法信教的理念,提倡人間佛教,宣傳人間淨土。九十年代初期以來,隨著社會政治形勢的不斷轉型,《香港佛教》更一步與社會緊密結合在一起,推陳出新,更加 表現出佛教徒當家作主的意識和行動,更為主動和積極地宣傳佛教思想,提出佛教指導人生和淨化社會的理念。一九九七年六月,也就是香港回歸祖國的前期,我同 其他大德長老進行了多次商討,就《香港佛教》如何契應時代社會,更有效地宣傳佛法、引導民眾學佛行佛等問題交換了意見,並採取相應措施。一九九七年七月一 日起,香港佛教聯合會正式接辦《香港佛教》。一方面,《香港佛教》加強了佛教社會活動的報導,全面介紹佛教在中國大陸乃至世界各地的發展情況和風土人情, 讓一般社會大眾更加瞭解佛教,也讓佛教走入社會;另一方面,《香港佛教》也開闢各種專欄,讓佛教徒更加瞭解社會,讓他們明白佛教可以而且應該為社會服務, 奉獻人生;讓他們在現實家庭和社會生活中實踐正法,從而成為名副其實的佛教徒,有力地推動了人間佛教在香港的深根和發展。

五十年的時光匆匆流過,但留給人們美好而丰富的回憶。《香港佛教》為廣大佛教徒學習佛法、瞭解佛教提供了一個平台,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佛學知識和精神生 活,調動了他們為社會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佛教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作為創辦人和發行人,我要借此機會向所有關心、幫助出版和發行《香港佛教》的同 仁們表示衷心的感謝,感謝你們的辛勤工作和無私奉獻。五十年來,許許多多佛教徒或非佛教徒,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編輯還是工作人員,無論是在香港、大陸、 台灣,還是在海外,有力的出力,有錢的出錢,或出謀劃策,或積極投稿,或幫助宣傳。你們的不斷努力和積極進取,譜寫了《香港佛教》鎮守香港五十年的光輝歷 史。在此,我要特別感謝的是秦孟瀟總編輯,他幾十年如一日,默默無聞的工作,不辭勞苦地奔波,不但邀請到國內外佛教大德和學者向《香港佛教》投稿,而且常 常抽出時間,自己寫文章,或介紹自己學佛行佛所得,或介紹佛教名勝人物,大大提昇了《香港佛教》在世界各地的知名度,提高了廣大民眾的佛學水平和修行實 踐。

在人類歷史長河𥚃,五十年的《香港佛教》尚處在嬰孩時期,還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幫助,特別需要廣大佛教徒的精心培養和護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是 佛教哲學思想的根本,同時也是佛教歷史發展的見證,《香港佛教》如何在現有的成果基礎之上,百尺杆頭、更進一步,具足新內容、開發新氣象。這是我們需要及 時考量的新問題和面對的新挑戰,我願同廣大同仁共同努力,接受挑戰,繼續辦好《香港佛教》。

 
 
祝賀《香港佛教》創刊五十週年
◎王作安 (國家宗教局局長)

值此《香港佛教》創刊五十週年之際,謹表示熱烈祝賀!

五十年來,《香港佛教》警世導俗,廣結善緣,聲名遠布,成績斐然。

《香港佛教》是瞭解佛教在香港發展變遷的窗口,佛教在香港有着悠久的歷史和曲折的發展歷程,半個世紀以來,以覺光長老為代表的香港佛教界,立足正信,弘揚正法,關懷社會,饒益群生,為香港社會做出了很大頁獻。《香港佛教》對此作了全面而真實的記載。

《香港佛教》是兩地佛教界溝通的橋樑。香港佛教與內地佛教同根同源,一脈相承。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之時,也正值《香港佛教》轉由香港佛教聯合會出版發行。從此,在「三互」原則指引下,香港佛教界與內地佛教界的友好交流日盛,聯合舉辦了許多重大活動。如對一九九九年佛牙舍利赴港供奉及二○○四年「佛指舍利耀香江,萬眾瞻禮福綿長」等盛況,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報道,起到了促進瞭解,加强合作,增進法誼的作用。

《香港佛教》是聯繫世界華人僧伽的紐帶,《香港佛教》秉承「立足香港、背靠祖國、面向環球」的理念,十分注重與世界各地特別是同華人僧伽之間的聯繫,宣傳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中國佛教的豐富內涵,從而增進了世界華人之間血濃於水的同胞感情,更加促進了世界華人佛教徒法乳一脈的法緣關係。可謂「智光慈抱,照彻十方」

我們生活的這個娑婆世界並不完美,還存在着戰爭,飢荒、瘟疫、生態等等自然的或社會的問題,這就需要全人類共同努力去克服。佛教有着許多超文化理念與普世價值,有着廣闊天地去實現這些價值,包括香港佛教在內的世界佛教一定會為人類幸福和世界和平作出頁獻。

衷心祝願《香港佛教》刊務昌隆,成就輝煌!

 
 
恭賀《香港佛教》雜誌
金禧紀念

◎暢懷長老 (香港天台精舍住持)

《香港佛教》雜誌乃覺光上人高瞻遠矚,果敢決斷所創辦的,始刊於一九六零年六月一日,本年適逢五十週年紀念。佛教文化刊物茁壯長成,取得驕人成績,殊非僥 倖。戰後的香港神佛不分,佛教被毀謗為迷信宗教,以致正教衰落,緇俗二眾仿如鳳毛麟角。上人不忍聖教衰,擔承如來使命,窮畢生精力復興聖教,利樂有情。歷 來創下多項香港佛教界首創之舉,堪稱佛教之先驅者。

亘古以來,傳承佛法離不開文字般若。釋迦牟尼佛入滅後,幸有迦叶尊者等大弟子結集經典,完整保存如來真實義,法寶始得流傳二千多載。覺公深諳弘法之道,推 展文字傳播莫能或缺,刊物佈教容易融入社群,至佳度生方便法。出版印刷一本以正教文化作依歸的雜誌,灌輸正覺人生道理,修正大眾對佛教的錯誤觀念;切實行 持「難行能行,難忍能忍」菩薩精神,矢心矢力領導香港佛教雜誌社同人,堅固不移,歷盡種種艱辛,越過重重阻障,孕育出《香港佛教》。營辦三十七年後,於一九九七年七月移交香港佛教聯合會接管。

《香港佛教》資料豐富,文簡意邃。題材包括:深入淺出詮釋精妙佛經義理、闡明各宗各派教觀、趣談禪宗語錄與禪詩、敍述高僧大德懿行、瞻望佛教未來發展前 景、指導佛教徒修行方法、介紹各地名剎與寶塔、圖文並茂報導佛教活動盛況、關懷老弱及慈善福利事業、關注生態環境保育問題、亦有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寓言故 事……等等。內容多不勝舉,具開啟智慧,化世功能,備受廣大讀者、信眾長期擁戴支持及善信發心資助,印行數量持續高增長,如今已擴展至中國內地、台灣、昂 然步進世界各地,業務蒸蒸日上,「立足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宗旨一一實現了。

暢懷猶記年少出家之時,佛教被狹隘保守思想封閉在寺院裡頭,寺門從早至晚關上,跟外界隔絕,門庭冷落,香火凋零。當時佛教衰敗至如此程度,可悲可嘆!重振 正教,必須改革創新,一成不變,則被淘汰。幸蒙覺光上人帶領《香港佛教》雜誌諸位幹事們共同精進不懈,默默耕耘五十載,扶助法焰重光,教譽日隆。立下之功 德,無量無邊。佛門四眾弟子欽佩萬分,讚嘆莫名。暢懷自愧文翰膚淺,藉以拙筆數行,恭賀《香港佛教》雜誌金禧之慶。

                               謹此

祝願風行天下,法輪常轉!

釋暢懷   敬賀

 
 

《香港佛教》
創刊五十週年金禧
感言

◎宏明法師 (香海正覺蓮社教育推展委員會主席)

《香港佛教》月刊自上世紀六十年代創刊至今已整整五十週年。五十年滄海桑田,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已經到了知天命的人生關鍵時刻,對一份雜誌來說,經歷了半個世紀歲月光華的浸潤,作為一種佛教文化的載體正逐漸透顯示出一份歷史積澱的厚重和越來越多寄予文化傳承的期望。

《香港佛教》五十年來及時而詳盡地報導了香港佛教發展的資訊,是外界瞭解香港佛教界動態的一個窗口。透過這份雜誌,完全可以掌握到香港佛教半個多世紀以來 的發展歷程,並且也大概瞭解到兩岸四地佛教界互動的片段記載,更可以從中探尋到香港佛教界的僧俗大德在這段時空交錯的歷史進程中為教、為港、為社會大眾而 不懈努力的菩提道履和精神縮影。唯一健在的三位創辦人之一、當年的菁英龍象 ── 覺光長老已經成為年逾九旬、望重教界的法門耆宿,雜誌主編、當年風華正茂的青年才俊 ── 秦孟瀟居士亦已成為壽登耄耋的維摩長者。對一份雜誌的生命旅程來說,這也許不僅創造了一個業界的傳奇,更多的是給予我們充滿驚訝地法喜。兩位大德至今仍然一如既往地堅守著這份被公認為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為辦好這份雜誌而滿腔熱情、殫精竭慮、躬耕不輟。所以,半個世紀後的今天,我們還能每月如期看到這一份圖文並茂,新聞性和知識性圓滿結合的、非常有特色的佛教雜誌。

最新出版的第六百期《香港佛教》帶著油墨清香的韻味又出現在我們面前了。這本既古老而又年輕的雜誌,充分體現了所有參與雜誌創辦、編輯、印刷、流通、贊助 出版的各位善緣人士對香港佛教強烈地責任心、歸屬感和無私無我地付出,單凴這一份五十年來始終不渝的篤誠堅持的信念,就足令我等感慨不已,感佩有加,感恩 無限。歲月流轉如白駒過隙,生命是無常的,如能做到無我,則將成為永恒。

《香港佛教》雜誌是廣大香港佛教徒的一份精神食糧,五十年來始終貫徹立足香港、輻射內陸、面向全球華人佛教圈的編輯政策,對引導正信佛教、凝聚佛教徒的向 心力和兩岸四地佛教的溝通聯誼等都起了獨到的作用。《香港佛教》的出版是一個服務大眾的文化事業,也是一個弘揚佛教的播種工程。衷心希望《香港佛教》月刊 不斷緊貼時代脈搏,因應社會的發展,真正成為內容充實、義理通暢、文字簡練、設計巧妙、編印精美,信、雅、達兼具的有中國香港特色的佛教雜誌,繼續為發揚 佛陀精神、弘宣佛法理念、傳播佛教資訊、普及佛學知識、推行佛化志業而搭建平臺、奉獻智慧。我們相信在諸多因緣的成就下,《香港佛教》必能不斷擴大讀者群 和作者群,爭取更多的有緣大眾接觸瞭解,認可接受並共同參與到這個文化傳燈的行列中來。

謹以此感言,至誠恭賀《香港佛教》五十週年金禧之慶。

 
 
時代的見証刊物
◎修智法師 (香港妙法寺住持)

《香港佛教》月刊,創刊五十週年。屈指算算,那是一九六○年創辦了。半個世紀以來,年復一年,月復一月地不間斷的出版,真不簡單。

「不簡單」之外,更教人感到奇 妙而不可思議者,創辨人與主編不但仍在你眼前,且還在擔任着這工作,此為覺光長老與秦孟瀟居士。兩位對辦《香港佛教》是老搭檔了。相信當今世上能五十年合 作搞出版的,實在少有,何況是一本雜誌?那更屬罕見。這份珍貴的情誼,如淙淙流水,細水長流,連綿不絕。

五十年《香港佛教》,也見盡了香港佛教的發展,今天,我們看到香港佛教在各方面的弘揚,在欣慰之餘,總不會忘記諸山長老幾十年來的努力不懈、默默耕耘,一如《香港佛教》的出版。

一份雜誌之所以能持續發展,最重要是「與時并進」。雜誌就是見証時代的「時代刊物」。《香港佛教》也就見証了香港這地方的佛教活動,而香港的佛教可不是孤立的,與中國各地、世界各地的佛教團體有着緊密聯繫。

今天,讓我們祝願『香港佛教』更好地成為時代的見証刊物。

 

香港妙法寺住持   釋修智   敬賀

 
 
我的《香港佛教》緣
◎淨因法師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總監)

上小學時,文化大革命正如火如荼,「破四舊,立四新」的風潮席捲全國。一輩子沒有做過農活的爺爺白天「心甘情願」地接受勞動改造,晚上卻偷偷地在床下挖坑,把多年來珍藏的古書埋起來……從後來的傷感文學作品中得知,當時的老百姓很苦,但身處其中的我,卻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文革結束後,我讀中學。一天,看到爺爺小心翼翼地曬書,直覺告訴我,這是多年前埋在床下的書!我好奇地走過去一看,不少是古書,也有佛經,還有一本一九六零年《香港佛教》創刊號,隨手翻看了其中幾頁,「學佛與人生」一文提到《維摩經·佛國品》的文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從淨土中參悟 「空明」之理, 使知世界之事皆為一苦,二空,三無常,四無我,所謂:「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當時雖然看得似懂非懂,但佛法之深奧,第一次進入我的記憶,《香港佛教》從此與我結下不解之緣。

到北京中國佛學院讀書後,《香港佛教》不僅成為我佛學知識的啟蒙讀物,開闊了我的視野,更激發了我弘法、護教的熱忱。「佛學評述」專欄加深了我對佛教知識的理解,「世出世法」培養了我學以致用的理念,「修習禪學」使我品嚐到喜悅的禪味,秦孟瀟老師生動活潑的隨筆,更讓我領略佛法的知識性和趣味性,「本期特稿」讓我學會如何運用佛陀的智慧看天下大事,「特輯報導」「佛教動態」讓我及時瞭解世界佛教發展動態,「高僧大德」專欄中玄奘、鑒真、虛雲、覺光等大德高僧為法忘軀的感人事跡,激發我勇於承擔起自己的時代責任……

在斯里蘭卡求學期間,秦孟瀟老師訪問斯里蘭卡,他那誨人不倦、沾溉後學的長者風範,至今不能忘懷。他鼓勵留學斯里蘭卡的學僧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學寫出來, 他可以幫助我們修改,並發表在《香港佛教》上。到那時止,我一直是《香港佛教》的忠實讀者,印順導師、正果法師、覺光長老、明暘大和尚等作者深厚的佛學功 底、流暢的文筆,令我敬佩、折服!秦老師的鼓勵,意味著讓我們從讀者變為作者,這是我連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 然而,幾個月後,「漫話菩提樹」在一九九零年七月的《香港佛教》發表了。這是我有生以來發表的第一篇文章,第二篇文章——「南傳佛誕節」作為特稿,發表於一九九一年六月的《香港佛教》上。看著印成鉛字的文章,我激動不已,百感交集……我與《香港佛教》又添新緣。

《香港佛教》,是我人生的啟蒙老師,成就了我的出家因緣,伴隨著我的修學生涯,見證了我的成長,與我有一種解不開的緣份。今天,經歷了五十個寒暑的《香港 佛教》,是我所見過的生命力最強的期刊,它正以煥然一新的面貌、旺盛的生命力,走向未來。僅以此文表達我對《香港佛教》創辦人覺光長老、總編輯秦孟瀟居 士、執行編輯張芸居士以及為該雜誌撰文的高僧大德們的感恩、崇敬心情,紀念《香港佛教》創辦五十週年。

 
 
祝賀《香港佛教》雜誌出版五十週年 –– 我與《香港佛教》
◎高永霄居士 (世界佛教友誼會港澳區會長、三輪佛學社董事長)

一、《香港佛教》以前的雜誌 

《香港佛教》月刊於佛曆二五○四年(一九六○)六月創刊,到了今年佛曆二五五四年(二○一○)六月,剛好是五十週年,在香港的佛教刊物出版來說,這是一件很難得的事,因此,是值得欣喜和慶祝的。

作為一個該刊的長期讀者和撰稿者的學人來說,若果不是由於秦居士來電,告知學人,學人也許會忘記了這件事,真是罪過!

時光倒流於五十年前,那時正是學人初入佛門,參加了世界佛教友誼會港澳區會為會員,當時的會長印順法師去了台灣發展,而由馮公夏、顏世亮、韋達、陳靜濤、 林楞真、黃繩曾、曾璧山等居士執行會務,會址設在東蓮覺苑,而竺摩法師則為澳門地區的負責人,地址是澳門佛學社,一九五一年八月,竺摩法師在澳門創辦了 《無盡燈》雜誌,初為不定期刊物,次年遷來香港。後改為季刊,是為當時香港少有之佛教雜誌之一。直至一九五四年時,竺摩法師移居馬來西亞檳城,但該刊物仍 留在香港印行,改由超塵法師主編,隆根法師助編,松泉法師發行,並於其時該刊已由季刊改為雙月刊,再後改為月刊,其後因為編輯無人,逼使該刊於一九五七年 五月遷往檳城出版。(請參看拙著《太虛大師與香港佛教》法住出版社)


二、《香港佛教》月刊的出版

《香港佛教》月刊的創辦乃是由香港三位知名的法師所組成,即是覺光法師任社長,松泉法師任督印人,元果法師任發行人,秦孟瀟居士任主編。

在《香港佛教》的創刊號上,覺光法師發表了《為甚麽要出版香港佛教月刊》中有云:

「目前,我們組織一間雜誌社,出版《香港佛教》月刊,其目的就是,解 除今日人類信念上的矛盾,指出一條光明大道,我們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前哨站,香港佛教肩負著極大的使命,希望各地佛教同人給予我們最大的支持。我們相信不久 的將來,佛陀的佳音,將傳遍全世界,佛陀的光輝,照耀全球。」

的確,五十年後的香港佛教情况,起了很大變化,信佛的人多了,佛教的文化水準提高了,教育和社會服務增加了,而弘法利生方面的方式亦進步得多了。《香港佛 教》長期弘揚佛法,為社會的淨化起到了引導和推動的作用,這是值得龐幸的事。更願大家四眾同心一致為香港佛教的發展前途而努力。造福更多的人民,離苦得 樂。 


三、學人與《香港佛教》的法緣

一九六二年五月,三輪佛學社成立,十月開辦全港首屆佛學星期班,培育佛教弘法幹材,由唯識學羅教授,梁校長,及劉銳之上師三位擔任授課,翌年三月結業,繼 續由羅教授講《佛經選要》,持續多年,學人因此得探佛門堂奧,因此,有時便將讀經劄記,或者閱書心得,佛教史地等文章,投稿於《香港佛教》發表 。

一九八五年六月,適值《香港佛教》月刊出版二十五週年紀念(三百期),學人執筆寫了一篇五千多字的拙文, 名為(我與《香港佛教》),敍述了學人和《香港佛教》的文字因緣經過,並將學人曾在《香港佛教》發表的六十多篇文章作一個分析和總結,其中《佛教故事新 編》的六十多則故事的寫作經過報導一番,而以有關佛教歷史的文章最多,例如:《日本佛教源流》,《唯識學源流》,《出席世佛大會第十二屆記》,《第十三屆 世佛大會紀聞》,《真言密教在印度及中國的發展》,《從中國傳去日本的曹洞宗》,《中國淨土宗簡史》,《追隨佛陀的足跡》,《四大佛地略考》,《白馬寺 考》,及《談釋尊年代的探討》等。

至於經典方面的著述,計有《六祖經研究略見》,《般若理趣經𥴠要的研究》,《金剛經解義校勘緣起經過及後記》,《佛說四念處經與南傳佛教》,《金剛經六譯本的研究》及《欣喜〈成唯識論〉英譯本的面世》等。

在文章的總結,學人寫有「文化方面,自《香港佛教》雜誌出版後,多年來,定期刊物亦有多種出現,不定期佛教刊物則多,可惜有些僅曇花一現便告絕跡。」所以《香港佛教》月刊能長期的出版是難能可貴的事。

職是之故,因此學人最後在該文章寫道:「謹以誠懇的心情,祝賀《香港佛教》二十五週年刊慶,以『照耀法海,光芒萬丈』為賀詞,祈求所有出資者和撰稿者皆以無量功德,盡未來際為禱,祈求早日得證菩提。」 


四、《香港佛教》的最近發展

光陰荏苒,轉瞬之間,《香港佛教》月刊出版已是五十週年了,在香港佛教文化歷史上,更譜寫了新的一頁。

由一九八五年至二○一○年間,無論在世界,亞洲、中國和香港各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香港佛教》對於報導各方的佛教消息責任更為重大。

一九八○年代,中國改革開放,落實宗教信仰政策,因此,香港和內地交通頻繁,而致香港工業轉移國內,香港便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經濟起飛的港口。

一九八二年十月,中國佛教協會將一套清代乾隆的大藏經(簡稱《龍藏》)送給香港人,由香港迎經團率同僧眾迎請來港,先在市區展覽三天,然後送往大嶼山寶蓮禪寺安置,是為中港兩地佛教恢復交流的開始。

自此以後,香港的佛教團體若舉辦大型的水陸法會,都會邀請國內的有名寺院僧眾來港做法事,莊嚴隆重!

至於弘法大會的舉行,本港亦會邀請台灣方面的大師來港演說佛理,例如台灣的佛光山星雲大師,自一九八九年開始,每年都應本港人士來港作大型弘法講座,直至二○○六年為止,後因身體健康關係而停止。

而法鼓山聖嚴法師亦在一九八八年首次來港弘法。繼而於一九九○年至一九九八年應佛教青年協會及香港佛教此岸彼岸弘法會假座香港文化中心及伊利沙白體育館舉行佛經講座,深得港人歡迎,而法師亦不幸於二○○九年在台北圓寂,令人不勝感歎!

《香港佛教》刊登的內容,除了得到了本港佛教人士的文章支持外,亦增加了中國國內學者,和國外緇素大德的愛護,供應資源,使《香港佛教》立足於世界的宗教刊物地位。 


五、回歸後的《香港佛教》

一九九七年七月,香港從英國政權回歸中國後,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結束了外人的一百五十多年的統治,這是香港歷史上的一件大事,於是香港的佛教團體聯合在 香港球場舉行盛大的慶祝集會,誦經祈福,十分隆重,二年後(一九九九年)香港特區政府更批准將佛誕日(農曆四初八日)成為公眾假期,圓成了由佛聯會發起的 數十年向港英政府申請而成為事實的願望。以上幾十年來的香港佛教界活動在《香港佛教》雜誌歷年的文獻中都有記載。

其次,尚有兩件大事是香港佛教歷史創下了新頁,第一是一九九九年五月,香港佛教徒迎請北京西山靈光寺的佛牙舍利塔中的釋迦佛牙舍利來香港供港人瞻禮崇拜,在紅墈體育館展出四天,盛況空前,吸引不少港人瞻禮。

第二件事乃二○○四年五月,香港佛教界人士前往陜西法門寺迎請佛指舍利蒞港,供香港佛教徒或非佛教徒瞻禮崇敬,更在香港展覽中心大會堂供奉多天,萬人空巷。香港志蓮淨苑更出版了《法門寺地宮唐密曼陀羅之研究》由學者吳立民先生主編,詳敍出土法寶的歷史。

香港自回歸以來,兩岸四地的佛教徒交流日趨繁盛,舉行了二次大型集會,一次是於二○○七年,全體在中國淅江舉行之首屆「世界佛教論壇」,主題是:「和諧世界,從心開始」,由中國佛教協會主辦,成積美滿。

第二次是二○○九年,由香港佛聯會、中國佛教協會、 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和國際佛光會聯合主辦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在中國無錫和中華台北分別舉行,情況十分成功。

地震、風暴、旱災、洪水都是地理和氣候的變化所引起,成為天災人禍,難以避免。二○○八年五月,四川汶川發生了八級大地震,二○○九年八月,台灣中南部遭 受暴雨水災,當地災民受到了重大損失。由於兩岸四地同胞,血濃於水的關係,迅速互相展開救濟工作,藉舒民困,充分表現佛教入世救度精神。所有這些,《香 港佛教》都及時準確的作了祥盡的報導,功德無量。


六、祈願《香港佛教》的發展

《香港佛教》已經出版了五十年的歷史,實屬難能可貴。雖然在一九九七年七月香港佛教聯合會接辦了該刊,但是對於創辦者覺光法師、松泉法師(已寂)和元果法 師(已寂)致以衷誠的謝意,更對於精進的編者們秦孟瀟居士、澄真法師和果通法師(已寂)亦致無上的敬意,因為學人曾寫過:

「一本雜誌能長期維持下去的確是不容易的事,主要是靠雜誌的編者,作者和廣大的讀者三方面的合作,加上人力——發行,財力——經費的支持,才可以生存下來,缺少了任何一個因素,都是刊物的致命傷。」(拙著:「我與《香港佛教》第三○一期),最後,學人謹以欣喜的心情祝賀《香港佛教》五十週年紀念,同時更祝福《香港佛教》能够向著未來的另一個五十年邁進。

 
 
慶祝《香港佛教》創刊五十週年
◎簡文樂(衍樂居士)(冠軍科技集團主席)

我們身處科學的年代,很多人認為科學就是一切,可以無所不能,解釋宇宙的一切,甚至可以掌握人類的心靈;但事實並非如此。雖然我多年來從事的是科學,卻深 深感受到人類心靈深邃之處,科學仍然力有不逮。但佛陀的教導及其引伸的各門各宗所帶來的藝術,卻能穿透人類空虛的心靈,給人類精神上的創傷帶來安慰,甚至 打開桎梏。這值得生活極其忙碌的現代人,在百忙中抽出一點時間,作出深切的反思。

現今全球災禍頻仍,社會人心不安,正需要《香港佛教》這樣的刊物,向世人弘揚佛法、造福社會、淨化人心,讓人們明白因果、樂天知命,給社會帶來和諧,讓世界達致和平。香港開埠以來,佛教愈見興盛,佛教徒正邁向一百萬之眾,《香港佛教》在弘揚佛法作出的貢獻,功不可沒。

當年覺光長老在出版經費緊張、稿源不足下艱苦創刊《香港佛教》,宗旨是「弘法利生」, 不拘宗派,透過雜誌,不拘題材及形式弘揚正法,以佛陀正法為中心的文字,讓眾生解迷成佛。《香港佛教》分別由香海正覺蓮社和法雨精舍主理後,一九九七年改 由 香港佛教聯合會接辦,解決了出版經費不足的困擾,進一步推動香港佛教文化和福利善業,辦得有聲有色。近二十年來更改版創新,內容豐富,圖文並茂,已經 成為一本多元化的綜合刊物,在傳播佛教文化,弘揚佛教義理,培育新僧,促進全世界佛教徒的團結和友誼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香港佛教》現已成為本港罕有的、連續出版五十年而從不脫期的刊物。《香港佛教》立足香港,面向世界,在香港印刷,發行至中國、台灣、澳門、美國、加拿 大、英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各地的佛教及宗教機構,積極推動本港及海外各地佛教機構的聯繫。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祖國後,佛教聯會成功爭取「佛誕」成為「公眾假日」,並於一九九九年農曆四月初八(公曆五月廿八日)實行。當時,聖寶佛指舍利獲特別安排由北京赴港供奉,成為轟動佛教界的大事;這是香港佛教徒和香港大眾的大福報,《香港佛教》亦有作出見証及權威性的報導。

際此《香港佛教》創刊五十週年的喜慶日子,我熱烈祝賀《香港佛教》在弘揚佛教及宣揚世界和平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

以人生五十而知天命作喻,《香港佛教》已到了悟境之年,一切運籌帷幄、揮灑自如。謹祝願 貴刊順利邁向耳順之年,於世事百變之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借用李白的名句:「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喻意佛教像皎潔的明月照亮了今人及古人,讓眾生燃起了自性之光。《香港佛教》各方大德、居士、學者專家,以菩薩願行持續點燈,令燈燈相傳,功德無量!在此謹祝 貴刊繼續發光發熱,讓佛教之光,普照寰宇!

 
 
契應時代 弘法利生
《香港佛教》創刊五十載誌慶

◎戒晟法師 (澳門佛教中心協會會長)

今天,《香港佛教》迎來了創刊五十週年金禧之慶,這是香港佛教界的一件盛事,我感到由衷的高興,也表示真摯的祝賀!

一本學術雜誌要辦得新穎、獨到,關鍵要有獨特的視角和關注。過去的五十年,《香港佛教》在諸山長老大德,廣大作者、讀者的呵護關懷、辛勤努力及共同耕耘 下,起到了以文字般若傳播佛法聲音,讓社會更瞭解佛教,讓佛教廣泛進入社會的作用。五十年來,《香港佛教》的作者們以切身體驗,通達佛法之內涵,將浩如煙 海的佛教經典、博大精深的佛教哲學以及豐富多彩的佛教故事,用通俗化、普及化的方式,深入淺出地在社會上傳播,真正起到了引領人間佛教的作用。其文章言簡 意賅、條理井然,不僅成為了廣大佛教徒日常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也非常適合快節奏、高效率的現代人閱讀。凡此種種,《香港佛教》五十年來作出的努力,為教 界吹打法螺,向讀者播微妙法,真正發揮了佛教「莊嚴國土,利樂有情」 的精神,為繼承佛教文化傳統,宣傳正信佛教,引導和推動近現代中國佛教徒弘揚佛法、奉獻社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為一份世界性的佛教傳播媒體,《香港佛教》五十年來始終貫徹立足香港,服務兩岸四地,面向全球佛教界的理念,注重與世界各地僧伽之間的聯誼,增進了世界佛教徒法乳一脈的法緣關係,也起到了促進世界佛教徒溝通的橋樑作用。

二○○八年十一月,澳門佛教中心恊會舉辦慶澳門回歸九週年《千佛耀濠江》祈福大法會,《香港佛教》妙筆生花,最先廣而告之,使世界各地佛教徒踴躍蒞澳參加 盛會,擴大了祈福法會的影響,也宣揚了澳門佛教界的聲音。二○○九年喜迎祖國六十華誕、澳門回歸十週年。澳門佛教中心恊會再次舉辦千載一時,一時千載的 《萬佛佑澳門》兩岸四地佛教界三大語系頌華誕慶回歸祈福大法會,《香港佛教》進行了全面、詳細的報導,起到了傳播資訊,弘揚佛法,溝通兩岸四地,加強佛教 界合作,增進港澳一家親的法誼作用。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佛教歷來宣導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而作為宣揚佛教法理的載體,《香港佛教》走過的五十年歷程僅僅祇是一個開端。未來,相信《香港佛教》將繼續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契理契機地宣揚佛法正 法之音,如理如義地推動法輪常轉,在普及佛法進入市民生活,引導佛教徒投身維護社會安定、穩定和世界和平建設等方面發揮自身應有的作用。

日出東方,其道大光。最後,衷心祝願《香港佛教》在未來的日子𥚃「盛世繪新圖,偉業鑄輝煌」

 

                                                                              澳門佛教中心協會會長

                                                                              釋戒晟敬賀

 
 
香港佛教的窗口 世界交流的橋樑
—— 賀《香港佛教》創刊五十週年

◎覺醒法師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上海市佛教協會會長、玉佛禪寺方丈)

五十年彈指一揮,一份情深深相隨。冬去春來,寒來暑往,不經意間,《香港佛教》步入了知天命之年。半世紀的風霜雪雨,六百期的好文美圖,令讀者諸君獲益匪淺,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而以雄厚的實力奠定了其在華人佛學界不可替代的獨特地位。

《香港佛教》,誕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在長達五十年的歷程中,本著「立足香港、背靠祖國、面對全球」的 宗旨,以特有的專業維度,向世界各地及時報道香港佛教的政策法令、法務法訊、友好交流以及佛學研究成果,刊載海內外華人佛教的動態和信息,是海內外華人圈 瞭解港台及大陸佛教的重要窗口。多年來,《香港佛教》高舉愛國愛教旗幟,貫徹人間佛教思想,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弘揚優秀佛教文化,莊嚴國土、利樂有情, 深受海內外廣大讀者的熱愛和歡迎,為世界各地佛教徒的交流與合作起到了橋樑作用,為一切熱愛世界、關愛眾生、護持佛教、慈悲為懷的各國有識之士,搭建了一 個平等、多元、開放的對話平台;在促進佛教健康發展、匡正佛教優良傳統、構建和諧社會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內容策劃和表達方式上,《香港佛教》積極倡導人間佛教思想,力求使刊物內容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大眾,致力於幫助大眾建立正面與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 觀,引導大眾接受正法、智慧地面對社會人生。雜誌堅持圖文並茂,雅俗共賞,不論是初涉佛學的人還是專業從事佛學研究者,都能夠從中得到有益的啓示。在欄目 設置及頁面設計方面,《香港佛教》欄目豐富靈活,內容全面翔實、形式美觀高雅,富有濃鬱的佛教文化特色和鮮明的時代特色,為眾多佛教刊物的發展提供了有益 的借鑒。

香港佛教與內地佛教法乳一脈,同宗同源。香港佛教與上海佛教的友好交流更是源遠流長。長期以來,香港佛教界與上海佛教界一直保持著密切的往來。已故上海市 佛教協會會長真禪長老、明暘長老與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菩提學會會長永惺長老,《香港佛教》雜誌主編秦孟瀟大居士經常一起就促進滬港兩地佛教界的 交流與合作獻計獻策,進一步深化了滬港兩地佛教的傳統法誼。

近年來,滬港兩地佛教界往來更加頻繁,覺光會長曾多次應邀到上海訪問,非常關注上海佛教的發展。上海佛教界也曾多次組團到香港參訪學習,開展法務交流活動。兩地佛教界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真正實現了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上述滬港交流活動,都能及時在《香港佛教》雜誌上得到詳盡而及時的報道,為兩地佛教的友好交流架起了暢通的橋樑、鋪設了亮麗的彩虹。

勤於耕耘鑄輝煌,再振精神續華章。過去的五十年,在十方諸山長老的護持下,在佛門四眾弟子的共同努力下,在廣大讀者的愛戴和支持下,《香港佛教》雜誌走過 了輝煌壯美的歷程。下一個五十年,我們期待著在和諧的社會環境和開明的宗教政策背景下,《香港佛教》能夠繼續以精准的思想性、敏銳的洞察力,積極倡導優秀 的佛教文化,為大眾的精神領域擎起一片明淨的天空;繼續致力於世界佛教文化的交流與合作,為中華佛教的共同發展推波助瀾、再創佳績。

祝願《香港佛教》雜誌精彩紛呈,越辦越好!

 
 
風雨兼程 一馬平川
—— 寫在《香港佛教》創刊五十週年之際

◎夏金華居士 (上海社會科學研究員 博士)

近代以來,佛教界創辦的刊物歷史超過五十年的,似乎祇有兩家。一家是《海潮音》,至今已有八十七歲。還有一家,就是《香港佛教》。今年是她五十週年,作為 一本佛教圈內知名的雜誌,風雨兼程,歷經一千八百個日日夜夜,的確不容易,好比是一個人的五十大壽,值得慶祝。孔夫子說:「五十而知天命。」絕對不是一句空話。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知天命」似乎是一種比較消極、甚至無奈的說法。所謂天命不可違,人在天命面前,除了服從之外,是沒有其他作為的餘地了。但是,這祇是儒家的通說,並不代表佛門的觀點。因為「天」在佛教的神譜系統中,並非處於頂端的位置,它不但不具備儒家所說的主宰世界的能力,而且也像世間的蕓蕓眾生一樣,受到因果規律的支配,祇不過多一點神力罷了,它的「譴告」也祇是針對違法亂紀、喪盡天良者,一個人祇要正直善良,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又有甚麼好過分畏懼的呢?況且,誰又不是從「而立」之年起來,經過「不惑」的考驗,才有了「知天命」的認識呢?人在這個年紀,經過了歲月的洗禮,變得日益成熟老道,經驗豐富,左右逢源,既少了青少年時的莽撞,又尚未有老年的遲暮之態。對於《香港佛教》雜誌,又何嘗不是如此?

我是在《香港佛教》處於「而立」之年的時候,與之結緣的。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我在上海佛學院學習,作為一名「文革」之後、「改革開放」之初的出家人,面對佛教界內外複雜的形勢,心中感覺非常迷茫,尤其是社會上種種侵害佛教界權益的事件,有著強烈不滿情緒,同時又無可奈何,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候的《香港佛教》雜誌成了我們競相傳閱的精神資糧。雜誌上經常「曝光」內 地報刊不能、不便、不願或不屑報道的有關單位長期非法佔用或損害寺院利益的劣跡,引起海內外媒體和信眾的廣泛關注。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在很大程度上為 維護佛教界的正當權益,搖旗吶喊,尤其是秦孟瀟居士撰寫的《主編寄語》,文筆犀利,觀點鮮明,彷彿一篇篇有力的雜文,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受到廣大讀者 (特別是佛教界四眾弟子)的歡迎。應該說,那時候《香港佛教》為促進各地方政府貫徹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恢復和發展大陸的佛教事業,聯繫香港和內地佛教 界的友好往來等,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香港佛教》是一本比較特殊的佛教雜誌。在地域上,她屬於香港。但並無地域之分、無門戶偏見,內地的佛教和信息,《香港佛教》也給予刊登報導,因此《香港 佛教》擁有很多內地的學者為作者和廣大的讀者,這可以使內地的讀者和佛教界人士通過這個窗口,瞭解香港、台灣乃至東南亞佛教的演變與發展,同時,又將內地 佛教的最新消息傳播到香港,由香港再擴展至海外,成為相互溝通的媒介,從而促使兩地、乃至於台灣、東南亞佛教界的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這是《香 港佛教》雜誌在過去的數十年裡所起到的又一個特殊的作用。真正體現了《香港佛教》弘法利生的慈悲精神。

有了這兩個特點,就可以了知《香港佛教》雜誌的重要性了。在慶祝其五十週年之際,祝願她風雨兼程,一馬平川,繼續開創新的業績。

 
 
東風第一枝
恭賀《香港佛教》創刊五十週年

◎王樹遠教授 (遼寧營口大學)

香港佛教,文圖並擁。

弘傳禪法,紹隆佛種。

惠濟群黎,慈淨世風。

千秋功德,萬載崇榮。

 

逢刊五秩,感賦一頌。

寄意翰端,至誠賀恭!

 

錦水蘭箋,風和日月,毫端曉暢清梵。

興刊五秩驚眸,漫空曙霞紅遍。

山花照座,解妙諦、金文鑲卷。

映瑞祥、龍氣成雲,幾度火蓮重現。

盈法號、沉迷醒喚,行悟覺、菩提證鑒。

且聽獅吼象鳴,慈航接引彼岸。

歸元之路,惟賦千秋心中願:既許西天惺東方,回首靈山一見!

 

                                                                                          王樹遠    恭賀

 
 
世界佛教動態

香港佛教界向青海玉樹地震災民
首捐二百萬元

青海玉樹地震災情嚴重,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在報上向全港佛教道場及信眾發出緊急呼籲,號召全港佛教徒及各方仁人善長,慷慨解囊,捐助玉樹地震災民。

觀宗寺、香海正覺蓮社、荃灣西方寺及中建電訊集團麥紹棠居士於二○一○年由四月十九日率先回應呼籲,向青海玉樹地震災民捐出港幣各50萬元,連同香港佛教聯合會緊急撥出的50萬元善款,香港佛教界首先捐款200萬元賑濟玉樹災民。善款經「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賑災專戶」轉送災區。

香港佛教聯合會秉乘「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於四月二十四日(星期六)下午三時為災民及死難者舉行祈福超度法會。希望透過香港佛教徒無遠弗屆的慈悲願力,虔誠超度亡靈早登極樂,並祈願災民早日獲得救助,脫離苦海,重獲安居生活。

 

香港佛教界為玉樹災民舉行      祈福息災冥陽兩利法會

覺光長老呼籲大眾要學會珍惜生命,知恩報恩。

香港佛教聯合會二○一○年四月二十四日為青海玉樹地震受災災民舉行了「青海玉樹大地震祈福息災冥陽兩利法會」,法會由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副會長永惺長老、常務董事妙光法師、常務董事寬運法師、常務董事宏明法師、董事融靈長老、董事智鴻法師、名譽顧問泉慧法師及果明法師親自主法,全港各佛教道場及善信合共八百人出席齊誦《阿彌陀經》,集廣大市民的「慈悲願力」,超度受災亡靈早登極樂,往生蓮邦,同時也祈求佛陀慈光加庇受災百姓,使他們早獲救助,脫離苦海,對生命重拾希望和重建家園的勇氣。

法會於下午三點開始,覺光長老呼籲香港市民,應從災難的痛苦中體會生命寶貴,明白世事無常,學會珍惜生命、珍惜國土、珍惜山河大地。同時更希望大眾學會知恩報恩,報恩家人、報恩師長、報恩朋友們的關愛。

民政事務局和中聯辦分別派出助理秘書長彭芷君、協調部副處長鄭海燕及李明在罹難者靈前獻上香花。

覺光長老再次呼籲全港佛教徒慷慨捐善款,為災民伸出一雙援手。早前,香港觀宗寺、香海正覺蓮社、荃灣西方寺及中建電訊集團麥紹棠居士率先回應佛聯會呼籲,各向青海玉樹地震災民捐出港幣合共200萬元,截至昨天為止,香港佛教聯合會已收集善款90萬元,同時亦有賴在全港佛教道場支持下繼續接收善款,目前香港佛教界已募集善款共290萬元。

 

香港佛教聯合會庚寅年清明思親法會

早降甘霖惠澤神州   思親報恩延生植福

香港佛教聯合會二○一○年由四月二日至八日一連七天六夜,在香港銅鑼灣東院道十一號香港佛教聯合會文化中心舉行「清明思親法會」,旨在為開辦的各項慈善事業籌集善款,且宣揚國人思親報恩傳統優良美德。每逢清明,銅鑼灣東院道一帶,處處可見一家人扶老攜幼,帶著鮮花素果出席法會,場面溫馨感人。

鑑於早前中國西南部省份發生百年一遇之大旱災,估計受災民眾達五千多萬人。本會本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已於報章呼籲全港佛教道場和信眾早晚虔誦 《大悲咒》,祈求觀世音菩薩聞聲求苦,早降甘露。啟壇儀式由會長覺光長老、副會長永惺長老、總務主任智慧長老連同各壇壇主親自主持及剪綵,並舉行名為「中國西南地區大旱祈降甘露消災解困法會」,祈求龍天感應,諸佛菩薩加被,使旱地獲得滋潤,舒解民困疾苦。

會長覺光長老於講詞中提到:「近月,內地發生嚴重旱災,受災範圍廣泛,糧食匱乏,災民飽受飢餓之苦,本會聯同香港佛教界於清明法會期間,舉行祈雨法會,藉著四眾同人之願力,祈望災民早日脫困。」

「春祭在清明,秋祭在重陽」為中華民族千百年的傳統習俗。清明時節,向來是中國人緬懷先祖德行、報答親情慈恩的日子。香港佛教聯合會舉辦「清明思親法會」已有近五十年的歷史,最初舉辦時的名稱叫作「清明水陸吉祥大法會」,後來才改成清明法會。迄今,參加佛聯會的「清明法會」早已成為孝子賢孫的「必備節目」。藉著法會其可以紀念先亡,並由法師誦經超度先祖往生極樂。

法會亦可以為在生的親眷屬祈福,祈求親人朋友消災延壽,身體建康。佛教聯合會認為,法會是市民對親友表達孝心、慈心、愛心和真誠心的平台,同時籍著他們的慈、孝、愛、誠的功德,迴向世界和平,人民安樂。

 
 
 
 
 
 
 
  返回
 
 
 
 
 
 
  Copyright © 2024 香港佛教聯合會 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版權所有 歡迎轉載 並請註明出處